星期四, 7月 07, 2005

感人的愛

.蕭雅

  最近收到一位朋友傳來的電郵,是台灣著名社會學家彭懷真的愛情故事。他從十四歲起就喜歡上一位女孩,曾經寫過情信給她,但被譏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他鍥而不捨的保留對這位女孩的愛慕,是她激起了他憤發圖強的雄心,於是他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學,直到留美考獲博士。但是,她始終沒有接受他,而且還嫁給別人。不過,彭懷真寫了一封信給她:「妳選擇別人是妳的選擇,我選擇妳是我的選擇,妳會改變妳的選擇,我卻不會!」
  十九年後,兩人重遇,那女子已是失婚婦人,還帶著一倨女兒,但他並不嫌棄,終於和她結了婚。從十四歲到三十四歲,感人肺腑的等待。我在想,如果那女子不是前一段婚姻失敗,結局又會是怎麼樣?
  一位女性朋友看完此真實故事後,頗有感觸,來函與我分享。她說當年也是有一位男生對她癡心一片,但那時她剛受前一段婚姻破裂影響,不敢接受,所以選擇離開香港。她後來冷靜後覺得自己有點對不起那位男生,想要找機會與他再見面,但發現他已搬家及換電話號碼。
  又是電郵的傑作,一位朋友傳來S.H.E.新歌的MV,裡頭講述在戰亂時期一對青梅竹馬的少年男女在上海分開,那男的在學校對那女孩說:「我會等妳,一直等妳,妳找不到我,就到學校來找我。」那女的後來跟家人逃到台灣,當然也在台灣與別人結婚,生兒育女。但那男的一直在上海孤單一人,就在那學校裡教書。
  後來,那女的子女找到媽媽那初戀情人的下落,那女的就馬上飛上海與他重聚,四十年後重逢的戰地鴛鴦,感觸非筆墨能形容。那女的後來回台北,她的丈夫及兒女都鼓勵她回上海和舊情人同住共渡下半輩子,甚至還在上海買了一棟房子當「嫁妝」。
  愛,就是如此偉大。但為何癡癡等待,看似傻瓜的總是男生?
2005/7/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