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09, 2013

廈門金門遊後感

廈門金門遊後感
2013112225日,我赴廈門和金門一遊,感覺很好。
最特別是經廈門坐船到金門的「小三通」,我的馬來西亞護照上,中國和中華民國的出入境章同蓋一頁。
廈門和金門都有大量的僑民後裔在南洋,所以對我而言有親切感。廈門鼓浪嶼的許多南洋背景和外國背景的古大宅,真是令人目不暇給,真不愧有「萬國建築博覽館」之譽。大宅也存在於金門,金門更是保留了大量閩南古大宅,當然也少不了南洋風味中西合壁大宅。不管是廈門和金門,這些大宅有一個共通點──超大。
廈門鼓浪嶼和廈門市內一些地方(尤其中山路步行街)更是湧現不少創意十足的店,其中不少是小店,不管是店名或裝潢,乃至產品和包裝,都創意十足且精緻,也充滿小資風情,而且那些售貨員大部分都很親切、友善(看來大部分是外地人)。由於靠近台灣之故,很多產品(尤其是食品)都標榜「台灣風味」,更有不少號稱台灣食品專賣店。但我感覺廈門已青出於藍,他們的創意已超越台灣(當然價格也與台灣不相上下,甚至超過)。
廈門的「哈台」風甚至成了冒牌和山寨業者的商機,不少熱門景點都有人在賣冒充台灣品牌的煙酒,例如「大總統牌」香煙等。這情況導致廈門當局都在景點貼出告示「溫馨提示」顧客不要上當。我很好奇誰會去買呢?本地人?(應該不會受騙吧?!)台灣人當然更不可能上當,看來應該是中國大陸其他地方的人了。而一堆其他的號稱來自台灣或具「台味」的食品、精品、伴手禮店,就更難辨別真偽了。
這次赴廈門,最特別是入住可能是中國唯一的素食酒店──廈門如是酒店,非常有意思,極力推薦!此酒店不貴,兩晚才五百多人民幣。店內常辦許多佛教講座等活動,也有來自台灣佛光山法師來主持的活動。
對於素食者而言,廈門要找素食店其實不是那麼方便,儘管市內有不少佛寺,例如南普陀寺等名寺,但寺院區以外似乎沒什麼素食餐廳。
1125日到集美陳嘉庚故園一遊,下午兩點左右肚子餓想找東西吃,由於我是素食者,所以就找找看有沒有適合的餐廳或食物,結果就在園區大學附近找到一家叫「媽媽的菜園」的素食餐廳,走上樓去店員說已差不多賣完,但還有兩道菜,就免費吧,所以我就享用了這愛心午餐和湯。後來有一對講粵語的母女也進來享用。走時我不好意思所以問了店員一下,原來可以把錢投到類似「功德箱」的捐款箱。所以我就掏了兩元人民幣投進去。等到我下樓才發現原來有寫著:每位八元。我真是慚愧。順便一提,此餐廳面積頗大,內有佛像和經書。
在集美大學附近的車站,有一對老夫妻在看站牌研究路線,一位中學生經過就主動告訴那對老夫妻如何搭車,令我留下良好印象。而廈門的機場和碼頭,可能由於客人少的關係,關員和安檢人員都很友善親切,女性安檢人員甚至配上卡通化的「藍精靈」徽章,有趣。而廈門機場過關卡時,更是一名長著明星臉的實習女關員,漂亮極了,旁邊有位資深同事指導。安檢時我發現那裡的儀器過於「敏感」,一直響,所以要勞煩女安檢員「搜身」式檢查。
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一到了金門,一過關卡,關員那種親切話家常,又比廈門更上一層樓,我想這是台灣永遠的優勢──人。我填入境表時將相機遺留在桌面上,不知如何是好,還好那位關員友善,通融我過去拿回(護照暫留在他那裡,再過關時取回)。
到一個地方,我最喜歡與的士司機聊天。在中國的大城市,的士司機幾乎皆外來人,有趣的現象。廈門我搭過幾次,開車的有河南人、安徽人、江西人,安徽人講的普通話像台灣的標準國語,有趣的是他虧了一下河南司機,說他們的形象不好。那位江西人說十五六歲就離鄉,曾在廣東多個城市「漂」!
在鼓浪嶼,不少食品店也愛標榜「祖母」或「古早」風味,儘管他們都不是老店,有些甚至只開了幾個月,而且產品大部分都是工廠做的,但味道確實不錯。
除了古早味,「慢活」也是現今的賣點,鼓浪嶼的許多創意小店,甚至包括郵政局和新華書店,也推出郵寄信用卡活動。
到了金門,我住的慢漫民宿有三個館,即三間閩南式古大宅,而我住那間是叫「將軍第」,是當年薛氏家族的大宅,出過將軍,故名之。民宿管理員告訴我,我入住那天三個館只有我一個人住,而之前和之後都是滿座的。更奇特的是,冬天幾乎不下雨的金門,在我住那晚,竟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所以我在下大雨的冬夜,一個人住在金門古大宅。順便一提,金門的民宿大部分在市區以外,吃東西和購物皆不便,需叫計程車或搭公車。民宿也請了一些金門大學學生當工讀生管理員,而另有一位管理員是嫁到金門多年的廈門婦女,口音為台灣腔,非常和藹可親。
我在金門包了一輛計程車,翁姓司機無所不談,包括他家中的許多私事。他是金門人,曾在台北讀過高職,後就回金門,曾做軍中生意,賣飲料給軍中福利社。但由於取消戰區之故,軍人大減,生意難做,於是改開計程車。他對金門的景點歷史瞭如指掌,自誇導遊都比不上他。他先後娶了兩位妻子,都是越南人,第一任太太早已帶同兒子回越南。他說金門早年不少人娶越南太太,後來就是大陸太太。
但翁先生對金門經濟大吐苦水,政府的很多大計講了多年都無法落實,國軍大減後經濟一落千丈,如今因為兩岸已直航,小三通人數也大幅減少,我搭的船看來乘客只有二三十人左右。翁先生直言,他目前開計程車的收入,只是以前做生意時期的十分之一。
這次的金廈遊,我感覺廈門是宜居之地,其氣候環境宜人,人文也深厚。但當然有不足之處,例如在赴鼓浪嶼的船上,就有媽媽抱著男孩就地小解。而在中山路步行街,我連續兩晚碰到一名稱「兩天沒吃東西」的年輕女生,要我給她買東西吃,我當然沒理會。還有更絕的是,我一抵達廈門機場,進廁所時赫然發現有位仁兄上大號竟然沒關門,我還在疑惑:是否沒門呢?後來去了另一間廁所察看,才發現是有門的。
廈門機場有一排供手機插電的插座,非常貼心的設施。而廈門的公車大部分只需一元車資,非常便宜。有一點比香港和台北更親切的做法,那就是廈門的公車都是有廣播站名和顯示的,是每一輛都有,而且是逐站停的,要下車的人不需按鈴,要搭車的人也不需招手。
我在廈門機場又發現一「奇觀」,那就是在兩三個小時中,幾乎是沒有一人光顧機場中的咖啡廳和專賣店,我疑惑他們到底如何生存?因為他們請的員工也不少,以咖啡廳為例,單單是服員就有四五人。


星期二, 11月 12, 2013

客家話在香港絕跡是人類無可彌補的文化損失

香港有粵語電影,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生產過不少廈門語和潮州語電影,但令我納悶的是,卻不曾出現過客家語電影,而偏偏客家話是香港新界原居民的語言,嚴格來說,它應可成香港的主流語言(即使論人口數也是)。香港原屬廣東省寶安縣,即今天的深圳,亦是客家人地區。無奈時至今日,客家話在香港已幾近絕跡,在深圳亦只屬少數語言。

客家話在香港之絕跡,是人類無可彌補的文化損失,因為它是香港新界原居民的語言,這與其他族群(如潮州人、上海人、閩南人)等在香港的後裔不曉祖籍話,是兩回事。

星期二, 11月 05, 2013

我對香港免費電視發牌風波的看法

香港政府發免費電視台的考量是避免對市場衝擊太大,並聲稱如果發五個牌,必有電視台會倒閉,更頻頻放風指港視評分最低,尤其是財政實力最弱。我認為,就算若干年後真的有電視台因此而倒閉,但在這若干年間,市民也曾經享受過更多的電視節目選擇,對整體社會而言,也曾經創造過不少就業職位,對香港的創意產業發展發揮過作用,因此若要評估整體得失,我認為三牌全發是更理想的,也可減輕民眾對政府的不滿。

如果香港政府發三張牌,根據顧問報告將會有電視台會倒閉,預估若干年後會倒閉的幾鐵定會是亞視。但亞視多年來旱已是沒存在價值、浪費大氣電波的電視台,其員工數目也不見得會比港視多。所以讓亞視倒閉對社會的影響肯定小於不發牌給港視。

星期二, 10月 22, 2013

HKTV可轉型為電視製作公司

HKTV可轉型為電視製作公司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公司不獲發免費電視牌照,我建議,如最終仍無法翻盤,應該轉型為製作公司。
香港作為華人世界重要的娛樂工業基地,最欠缺的其實就是「電視製作」這一環節,原因在於長期的TVB一台獨大,包山包海,根本就沒有獨立電視製作公司的生存土壤,這對於提升香港的電視製作水平毫無幫助。
香港電視網絡轉型為製作公司,在未來電視台增加的情況下,其前景相當樂觀,因為電視台可以不必自製劇集,而獨立電視製作公司,因沒太大包袱,反可以靈活創新,將製作之節目賣給不同的電視台(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看來會很樂意購買),如此一來,電視台即可不必養大批演藝和製作人員。如此局面,將徹底打破某台獨大局面,也徹底改變香港電視產業生態,因為演員可以自由亮相不同電視台。獨立電視製作公司在許多國家地區都是常態,更使這些地方的電視節目水準大幅提升,香港應借鑑。

星期日, 9月 29, 2013

葉亞來故居

葉亞來(1837年生於廣東惠州,1885年卒於馬來亞吉隆坡),本名茂蘭,字德來,原籍中國廣東省惠陽縣淡水鎮周田鄉(現惠州市惠陽區秋長鎮周田村),客家人,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是吉隆坡的開埠功臣。他富裕後重修的故居碧灧樓已殘破不堪,我在2013928日特前往參訪,發現當天有人運來整修材料,看來是要開始整修了,希望不日可以重訪整修完成的碧灧樓。葉亞來(1837年生於廣東惠州,1885年卒於馬來亞吉隆坡),本名茂蘭,字德來,原籍中國廣東省惠陽縣淡水鎮周田鄉(現惠州市秋長鎮周田村),客家人,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是吉隆坡的開埠功臣。他富裕後重修的故居碧灧樓已殘破不堪,我在2013928日特前往參訪,發現當天有人運來整修材料,看來是要開始整修了,希望不日可以重訪整修完成的碧灧樓。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649780645056741.1073741832.100000744346552&type=1&l=14f8ed7a8c


台港的獨立女記者

台港的獨立女記者
張桂越:台灣記者,多年來主要跑國際新聞,尤其偏好華人陌生的巴爾幹半島,甚至隻身辦了一家一人通訊社,不僅提供文字和圖片,更拍攝新聞片供中文媒體使用。最近更以一人之力辦了一本《周刊巴爾幹》。

張翠容:知名的戰地華文女記者,香港背景,多年來採訪過世界各角落的戰亂地區,發掘戰亂背後的內情。

陳曉蕾:香港女記者,主要報導方向是弱勢群體、可持續發展、環保等議題。


周澄:新晉香港獨立女記者,跑過幾次國際大事新聞,看來尤好弱勢族群議題,最近去了肯亞當義工,剛抵步即遇上商場恐襲,看來註定吃記者這行飯也。

星期五, 9月 13, 2013

謝絕龜產品!

海天堂的龜苓膏沒龜,坩白說我聽了很高興,因為我一直覺得龜這麼可愛和有靈性的動物要被人吃掉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人類的飲食、醫藥、生活等,完全可以不用到任何動物成份產品,人類一樣可以過得很好又心安理得。

勢!

上市九年股價升了一百倍的騰訊,股價屢創新高,一個月前是三百七十元左右,當時已有不少"財經演員"估計他會突破四百元大關,幾乎所有分析員都看好,有的甚至認為他可達五百元。你如果不去思前想後,不去考慮他是否太貴、不合理,想也不想的就去買,那麼,你就對了,因為僅僅一個月左右時間,他近日已突破四百元,甚至突破四百一十元,一個月的回報已經10%以上。但如果考慮太多,去買了別的你認為值得買的,卻可能已經套牢。曹仁超話哉:"勢"也!何謂"勢",說得白一點,跟風也,別跟市場對抗,除非你的勢力大到可以左右市場!

 

 

星期六, 8月 24, 2013

饒宗頤紀錄片(廣東衛視)

饒宗頤紀錄片(廣東衛視)

饒宗頤(1 潮州才子 1/3


饒宗頤(1 潮州才子 2/3


饒宗頤(1 潮州才子 3/3

 

饒宗頤(2 漢學泰斗 1/3 


饒宗頤(2 漢學泰斗 2/3

饒宗頤(2 漢學泰斗 3/3

饒宗頤(3 敦煌學家 1/3 


饒宗頤(3 敦煌學家 2/3


饒宗頤(3 敦煌學家 3/3 


饒宗頤(4 甲骨大師 1/3 


饒宗頤(4 甲骨大師 2/3 


饒宗頤(4 甲骨大師 3/3 


饒宗頤(5 藝術巨擘 1/3


饒宗頤(5 藝術巨擘 2/3 


饒宗頤(5 藝術巨擘 3/3


饒宗頤(6 潮學導師 1/3


饒宗頤(6 潮學導師 2/3


饒宗頤(6 潮學導師 3/3

星期六, 8月 10, 2013

從中華隊擊敗中國隊談起

從中華隊擊敗中國隊談起

中華台北隊在八月九日的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中,破天荒首次擊敗中國隊,似乎達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全台民眾樂翻天,臉書更是遭這消息鋪天蓋地的「洗版」,就連部分香港人也為台灣能夠痛宰「強國」隊而高喊「爽」!

但我感覺到,整個氛圍並不是單純的因為台灣隊終於能夠擊敗一隊強敵而興奮,其中夾雜了一些複雜的情緒,也就是「中國情緒」,包括民眾和媒體的情緒,都隱約感受到一絲的敵意(並反映了中國的不得人心),很有那種被欺壓太久而終於能翻身吐氣揚眉的感覺。我想,如果台灣是擊敗美國隊,不會有這種情緒。

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在政治、經濟、國際地位等方面,中國與台灣的實力彼長此消,台灣甚至變得需越來越依賴對岸,莫名的自卑感不自覺的油然而生但不自知。在政經等領域實力愈發懸殊,民眾於是將諸如台灣籃球隊打贏中國隊,以及在中國參加歌唱比賽獲得佳績等這類「軟實力」成就,投射在現實上,填補失落,宣洩一番。

如果是香港隊打贏中國隊,我想這種情緒會更強烈。

星期六, 8月 03, 2013

台商與港商在神州之分別


台商與港商在神州之分別
以下是一些在大陸投資成功的台商例子:

大潤發:中國最大的大賣場量販店集團,約有一百二十家分店,母公司高鑫零售在香港上市。

旺旺:一間在台灣宜蘭的小食品廠,因九十年代初投資大陸而成為世界最大的米果企業,老板蔡衍明近年更成為台灣首富。

康師傅:原來只是在台灣的小食油廠,因九十年代初將速食泡麵引進大陸而發跡,連「方便麵」這名稱都是由他們所取,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泡麵品牌之一。

天福茗茶:由台灣著名的天仁茗茶老板李瑞河在大陸開設,目前有約一千五百家分店,是中國最大專業茶公司。台灣人在茶的故鄉大展拳腳!

徐福記食品:中國最大的糖果品牌。

克莉絲汀:中國最大的麵包、烘焙品牌,有逾千家分店。

85C2003年成立,發展迅速的咖啡、麵包、甜點連鎖餐廳集團,在中國大陸有三百多家分店。

富士康:世界最大代工業者,擁有百萬員工,是全球最大工廠。母公司為台灣鴻海集團,老板郭台銘曾多年成為台灣首富。

裕元:世界最大鞋廠,數十萬員工,主要在廣東中山。

萬國通路(Eminent)和皇冠(Crown):行李箱業者,前者是世界最大,後者亦是知名品牌。

另外還有如燈具、家具等行業的成功台商。

除了台商外,台灣流行歌曲亦佔據中國大陸各類音樂節目,還有近年紛紛到大陸發展的台灣藝人、主持人、歌手、製作人等等。。。

二十多年來,數以百萬計的台商西進大陸,馳騁神州,成果斐然。雖然當中有不少人鎩羽而歸,但也創造了多位台商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家乃至成為台灣首富。相比台商,港商由於地利之便,更早赴大陸投資,數目也很龐大,但港商因為大陸市場而冒起成為世界級企業家的,至今似乎還沒看到,也較少類似台商在某些產業稱雄中國市場的情況(中國最大女鞋品牌-擁有一萬八千多家零售店的港商百麗國際;在大陸擁有一千五百家分店的中國最大珠寶零售商周大福,以及在大陸有近二千家分店的港商中原地產代理公司,是極少數例子)。

為何台商和港商投資大陸,但成果卻有差別呢?我認為有以下的原因:

一:台灣雖然比起中國大陸來說小得多,但台灣至少也是一個有著農村和城市的地方,這跟香港完全只是一個城市,是有所不同的。加上幾十年來台灣在國民黨統治下,都以「中國」自居,只不過是一個小版的中國,所以台商一旦去到中國大陸,他們也較容易適應。當然,在處事方面的諸如講關係等「中國人特性」,台灣其實和大陸是頗相似的,反觀香港因為港英統治講求法治,因而港商這方面較無法適應。當然還有台商都能講普通話,大部分港商都不行。

二:在服務業方面,台灣向來以殷勤細膩著稱,再加上創意,這是勝過香港的,因而在大陸這個大市場,很容易受落。

三:在食品業方面,台灣因為有各省人民聚居,早已融合各種口味與烹調方式,因而很容易打進大陸市場。反觀香港,由於粵式食品的聲名太大,香港人因而對此有一種驕傲,反不容易融合接受其他省的飲食。這也可解釋為何香港的食品餐飲業者,進軍大陸頂多就在華南一帶,不是像台商那樣的遍佈全國。

四:製造業方面就更不必提了,台灣有深厚的基礎與人材,但香港由於港英的積極不干預經濟政策,所以自七十年代以後就只剩下了房地產、金融、零售與服務業了。

星期二, 7月 09, 2013

印尼民主經驗與埃及民主夭折


印尼民主經驗與埃及民主夭折

埃及民主革命僅僅兩年時間就夭折,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上任僅一年就被軍方以民意之名推翻,茉莉花革命掀起的阿拉伯之春蒙受巨大挫折。這使我聯想起另一回教大國印尼的民主化之路,兩者可作對比。

埃及和印尼情況相似,兩者皆是回教大國,但值得一提的是印尼雖是全世界回教徒最多的國家,擁有近二億回教徒(佔二點四億人口中的八成六左右),但印尼在憲法上並不是回教國家,而是多元宗教國家,且規定人民必須信仰宗教(否則即視為共產黨人),且可更改宗教,其回教亦普遍被視為世俗化回教。埃及則規定回教為國教,但亦允許其他宗教存在,在八千餘萬人口中,回教徒高達九成。而埃及也不被視為宗教化強烈之國家。

印尼和埃及兩位前總統的情況亦非常相似。軍人出身的印尼前總統蘇哈托通過軍事政變推翻建國總統蘇卡諾,而於一九六七年登上總統寶座,直到一九九八年因經濟原因(亞洲金融風暴)等而被人民推翻,他和子女家人等都被控涉及貪污。上台長達三十一年。兩年前被推翻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亦是軍人出身,於一九八一年沙達特總統遇刺後接任總統,直到二零一一年被人民推翻,任期長達三十年,他本身和家人也被指涉貪。蘇哈托和穆巴拉克皆以不民主的方式治理國家,軍方角色亦極為重要。

分水嶺在此出現:印尼在推翻蘇哈托後,各方(包括軍方)先是以同意原副總統哈比比出任總統的過渡方式,循序漸進的推進民主。哈比比於九八年五月上任,做到九九年十月。隨後在九九年舉行的由印尼人民協商會議投票決定的總統選舉中,儘管屬於鬥爭派民主黨的蘇卡諾之女梅嘉華蒂聲望最高,但由於當時仍不太能接受由女性擔任總統,於是採取折衷方式,選出了德高望重的回教教士聯合會主席和全國復興黨黨魁瓦希德為總統,而梅嘉華蒂則擔任副總統。到了二零零一年,視障的瓦希德以貪污罪被彈劾,期間退役將領出身、時任安全與政治事務首席部長的現任總統尤多約諾,拒絕瓦希德有關宣布緊急狀態的請求。瓦希德於是下台,由梅嘉華蒂接任至二零零四年舉行首次全民總統直選。梅嘉華蒂於是次選舉落敗,而由尤多約諾獲勝,出任總統,尤多約諾在二零零九年的總統大選中獲勝連任。下一屆的總統大選將於明年(二零一四年)舉行,由於尤多約諾已不能再連任,因此將肯定選出新總統,至於會否繼續由退休將領出任總統,亦備受關注。

埃及在推翻穆巴拉克後,是以激烈手段對前朝一刀切,並馬上舉行總統普選,而選出了宗教立場較濃厚的穆斯林兄弟會領袖穆爾西出任總統。其上任後的政策,被指傾向回教化,並且經濟沒有搞好,因而引起民眾不滿,曾是既得利益者的軍方亦不支持。

從埃及和印尼的情況可看出,兩個背景相似的國家,軍方和宗教勢力是如何左右民主化的進程,稍不慎即前功盡棄。印尼近日即有國會議員警惕人民要汲取埃及民主夭折之教訓,以避免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被摧毀。


星期一, 7月 08, 2013

兩岸民間合作開出美麗之花

台灣的謝淑薇和中國大陸的彭帥搭檔,拿下溫布頓網球賽女子雙打冠軍。上海姑娘李婭莎,以新人之姿連續兩年入圍台灣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並在今年成功獲獎。
這兩件事有什麼關係呢?有的,都是兩岸合作或交流的成功例子。也許都是特例,但也應對兩岸有所啟發。很重要的一點是她們都是純民間或個人行為,不是國家或政府行為。

兩岸從體育到流行音樂的融合,都開出燦爛之花,當中包括大批台灣音樂人和歌手參與大陸眾多音樂節目,大量台灣歌曲在大陸傳唱。

大馬人車債太多,國陣政府有責


大馬人車債太多,國陣政府有責

最近有數據顯示,馬來西亞人民的家庭負債大幅增加,除了房貸外,車貸之多也是大馬特色。這是由於汽車在大馬屬於必須品,基本上沒車不行。但由於政府政策之失誤──扶持扶不起的阿斗──毫無競爭力並且生產成本極高的國產車,因此對所有非國產車(即外國品牌汽車)課以極高的稅率,導致大馬的車價比很多先進國家還高,人民被逼以不合理的價格購買次一級的國產車。但大馬人民的收入卻遠遜於先進國家,於是使得車貸和汽車相關費用,成為大馬普遍家庭一個極重的負擔(車是消耗品,在美國也是必須品,但美國的車價遠低於大馬,人民收入遠在大馬人之上,因此買車根本不是問題),以致犧牲了很多其他的消費和生活水平。

由此可見,大馬國陣政府是一個極不負責任的政府。大馬其實應該積極改善和發展公共交通(尤其在城市地區),於環保和永續發展而言理應如此。但大馬政府卻反其道而行,就為了馬哈迪近三十年前為擺脫「馬來人不善搞科技和不會做生意」的情意結(老馬此情結很重)而搞的所謂國產車,而犧牲公共交通的發展,讓人人都買國產車。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理應讓人民幸福。要嘛發展公共交通讓大部分人可以不必擁車;要嘛大幅降低所有車價到普遍人民可負擔的合理水平。可以雙管齊下。但看來國陣政府做不到。

星期六, 7月 06, 2013

民主的挑戰

民主的挑戰/敵人/障礙:軍人、王室、宗教、元老、權力狂、外國勢力(美國甚)、共產政權/極權政傳統勢力、既得利益者、特權階級、保守勢力、開國/建國/獨立/解放的政權(政黨或建國英雄之家族等)。。。

星期六, 6月 22, 2013

新加坡與香港之分別


新加坡與香港之分別

新加坡的國際化會勝過香港,因為香港很大程度只是中國的窗口/門戶,一百多年來都是,這是因為中國這個腹地太大。新加坡不一樣,馬來西亞並不是它的腹地,所以它被逼一定要國際化。因此李光耀一直都非常羨慕香港有中國這個靠山。

星期二, 5月 28, 2013

黃金值得投資嗎?


黃金值得投資嗎?

從歷史上的金價來分析,黃金絕對不是理想的投資工具。事實上,黃金的產量一直都有增無減,所以儘管需求再大,黃金的供給永遠都無虞的。理論上,黃金一旦提煉出來,是永遠存在不會消耗也不會消失的。從這一點就可看出,黃金不像其他很多投資商品,因為黃金在世界上的數量會一直增加(即使不增也不會減少),所以它的價格上漲的空間其實很有限。

星期日, 5月 26, 2013

矛盾


矛盾

人類的矛盾有很多,包括:
男女不平等:女性要負責生兒育女的重大責任,但世界卻由男性主導,要隨父姓,男尊女卑。。。
環保弔詭:很多人很多機構在推廣環保,但卻偏偏不去關注一些重點,例如全世界用最多紙的並不是什麼文書文件,而是書籍、報紙、雜誌等,但沒太多人認為這應該改善。人死後最環保的就是土葬,可以化成肥料,連棺木都不必,但沒有人去思考這問題(棺木尤其無聊,一把火就燒了)。有很多時候,消費時或採購時賣者會告訴買者,買越多單價越便宜,這是鼓勵消耗,毫不環保,世界上很多商品的價格沒把環境代價算進去,否則會是天文數字。人類儲存這麼多歷史資料,有沒有必要呢,會不會有一天世界都裝不完了呢(儘管有電腦),這是我很小時就一直在想的問題。環保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更是永恆的問題。
版權/知識產權vs知識傳播:版權和知識產權保障研發者/創作人的利益,促進和鼓勵研發和進步,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是否又阻礙知識的傳播呢?
研發vs環保:研發可以進步,但進步的概念如何定義呢?研發的過程中是否破壞環境呢?代價多大呢?
賺錢vs助人:人人都希望賺錢,但賺錢是否就一定不可助人呢?助人是否一定就虧呢?例如醫生、老師等職業,應如何拿捏呢?
隱私vs安全:重視隱私已成為「普世價值」,但是否不利公共安全呢?


。。。。。。

瘋狂的金融

瘋狂的金融
我在大學時是讀財務金融系的,且大三就在一些炒外匯的港資公司實習,但我畢業後沒進入財金領域工作,這也許是緣份。但我對於金融的瘋狂,非常的不以為然,這可能也註定我不走財金這一條路(也許因為我投資都不成功吧?!)
沒錯,金融市場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世界的繁榮,但很多金融產品的操作實令人不敢恭維,有些美其名是避險,但實則投機乃至賭博的成份遠高於避險。有許多投資工具槓桿率奇高,高達二十倍或以上(炒外匯的槓桿甚至高達一百倍)。當然更有許多純粹炒數字(例如所謂指數、許多種類的權證等等),到期後即成廢紙,與賭博無異。就算是商品期貨,雖然在商業運作上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實質上其波動性之大也顯示出了其非理性成份(以農產品而言,不管期貨市場高低,農夫都不能從中得利)。近年更是出現許多正常人都搞不懂的結構性產品,而近二三十年的所謂「財務工程」,其中有種說法,指這是因為美國不搞上太空的巨大工程,但大批的這些理工數學天才精英無用武之地,於是把他們轉向金融領域,於是創造了種種複雜程度堪比上太空的金融程式與產品,稍不慎即影響全球經濟之穩定。因此,金融是人類最瘋狂和荒謬的發明之一。
我其實一直覺得,外匯就是極其無聊的東西,如果全球沒有外匯這東西,事情就會簡單得多(目前全球一天的外匯交易額可能已相等於一年的實質貿易額)。但在邁向這烏托邦的過程中,很多人很多國家地區已不支倒地。

中國崛起與衝擊

中國崛起與衝擊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後,共產政權集團由於不見容於主導世界的美國為首的自由市場政權集團,於是對共產國家採取封殺和制裁,中國大陸大批人才和資金因此流向台灣和香港,再加上自由世界的扶持,使得日本、韓國、台灣和香港的經濟迅速騰飛。可以這麼說,其實是幾億人口的中國大陸的市場和生產力騰空,但由規模小得多的日韓台港填補,因此日韓台港的財富能在短時間內激增。當然日韓台港的積極勤奮之民族性,以及政策之正確,也扮演極重要角色(君不見菲律賓其實所具之優勢更勝東亞幾小龍,但卻不斷淪落)。

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宣布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事實上只是撥亂反正,但歷史上從沒出現過如此龐大的國家之崛起(相信未來也很難有),因此對周邊國家地區產生巨大衝擊在所難免,周邊國家地區亦應適應。但其實只要中國大陸經濟繼續發展(當然需可持續之發展,不可採用大耗資源之模式,否則會成為人類災難),全球都蒙其利,短時期之陣痛需想辦法克服。

星期二, 5月 14, 2013

一黨獨大之害


一個國家如果無法建立兩黨制,長期一黨獨大,沒有制衡力量,就會產生腐敗濫權,並衍生既得利益的權貴階層,更甚者,商人為了利益或生存,也被逼(或自願)的向執政黨靠攏,支持在野黨者甚至會被對付,這是許多非民主國家社會的常見現象。如果國家社會有健康的民主,實踐政權輪替,則這種向執政者靠攏的現象會減少,因為成本太高(不知道這個政黨下屆能否繼續執政,商人給政客的錢豈不白給?),公平正義得以顯現。當然,民主也非萬能或完美。民主會降低效率是很多專家學者的論點。但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更比民主理想的方式了。因為不民主的禍害更大。

2013大馬大選

歷史性一刻


藝人葉良財也在我那區(Selayang),就排在我前面幾個(綠衣者)

星期六, 5月 11, 2013

大馬政局的挑戰和願景

大馬政局的挑戰和願景
馬來西亞大選終於落幕,卻是政局混沌的開始。由於繼續執政的國陣這次是「贏議席,輸票數」,加上諸多選舉期間發生的疑點仍未澄清,且持續在發酵中,納吉政府已註定是弱勢政府,挑戰重重:
一,認受性危機:由於這次國陣只獲48%選票,而在野的民聯的得票率則過半(51%),以選票而言,國陣是輸家。再加上安華為首的民聯正就各項選舉期間的疑點訴諸民意,在各地的抗議選舉舞弊集會,動輒獲十萬以上群眾參與,聲勢浩大,反映國陣政府正面臨認受性危機。
二,國民團結問題:納吉以「華人海嘯」來形容這次的選舉成績,而馬來文報《馬來西亞前鋒報》(Utusan Malaysia)更以大字封面標題「華人還要什麼?」來質問,這種訴諸種族情緒而不願意面對實質問題的做法,相當危險,也容易激發矛盾(畢竟一個社會內,不成熟的人往往比成熟者多)。此外,馬華公會如果確定不入閣,內閣內很可能完全沒有華人代表,會引發什麼後果,值得關注?(畢竟華人仍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是第二大族群)
三,城鄉矛盾:這次選舉結果與其說是「華人海嘯」,不如說是「城市中產階級海嘯」,而華人由於大部分居於城市(且華人由於有強烈憂患意識之故,所以不管在政治上或環保上的覺醒,都走在其他族群的前頭),因此很容易被誤解為只有華人反對國陣。事實上居於城市地區的馬來人,也大部分要求改革,投民聯一票。否則華人只佔選民的三成,何以民聯的得票率卻高達五成一?由於議席多來自鄉區,國陣其實已淪為「甘榜政府」(鄉村政府),要如何面對和彌補城鄉差距?抑或繼續玩愚弄收買鄉區(尤其東馬)選民的手法以保政權?
四,納吉面對黨內逼宮:由於領導國陣在大選中獲得史上最差成績,納吉肯定在巫統黨內將面臨巨大逼退壓力。
五,保守勢力上場?這次國陣慘勝,最大成員黨巫統黨內保守勢力是否會成為主流力量?
六,施政困難:身為弱勢政府,施政肯定將面對在野黨的諸多阻攔乃至杯葛,而國陣政府過去的許多疑似醜聞和施政不善,肯定將面對在野黨的挑戰,乃至因而面對信任危機。

至於獨立至今連續執政五十六年的國陣,在這個時刻,也面臨歷史分水嶺,即過去幾十年那種在馬來人為主的情況下,按不同種族分享/分配權力的做法,在這個時代早已經行不通。我認為,國陣現行模式需改變,已完成其階段性歷史任務,國陣需轉型為多元種族單一政黨,所有種族性政黨皆應步入歷史,此乃國家之福。

至於雄心勃勃的民聯,也有需改進之處,始能進軍屢攻不下的東馬鄉區。眾所周知,由於大馬主流媒體(尤以廣電媒體和馬來文/英文媒體為甚)立場偏國陣,而東馬鄉區較落後,上網也不普及,他們接受的資訊就是單一的親國陣資訊,加上買票橫行(貧窮之故,眼前利益最實際),所以民聯要打入東馬鄉區(尤其土保黨勢力根深柢固的砂勞越州)異常困難。因此,民聯現在開始就已要馬上部署深入東馬鄉區的宣傳活動,塑造幾位在地的土著「民族英雄」,抗衡國陣的洗腦。
再者,民聯(尤其公正黨)必須要加強本身成員(尤其議員)的信念與使命,否則時不時來個跳槽或疑似跳槽,不僅變天不成,也對形象損害非常大,甚至自取滅亡。(因此,制定反跳槽法勢在必行!)
對於民聯,我提個大膽的建議:公正黨與行動黨合併,不知是否可行?可否達成優勢互補的效果?(當然也很可能是互相拖累!)
此外,國陣欲拉攏民聯政黨或議員組聯合政府之說法若實現,會對朝野政黨乃至大馬政治生態產生多大衝擊,會否影響未來的政權輪替,亦值得關注。
願景:這次選舉雖然暫時變天不成,但已立下大馬政治史上的里程碑,更令人動容的是不分種族的公民社會的崛起,追求公正與正義,對兩黨制政權輪替的高度期望和努力,令人看到了希望。但一切還得看是否有公正和乾淨的選舉,否則仍是荊棘滿途。



星期二, 5月 07, 2013

華人的覺醒


華人的覺醒
馬來西亞華人傾全力支持在野的民聯,而其中又以華人為主的民主行動黨為重,希望能夠改朝換代,遭大馬執政集團內的一些馬來政客非議,稱華人「不懂感恩」。事實上,這種指責站不住腳。我認為,與其說是華人支持反對黨,倒不如說是城市選民支持反對黨,因為華人大部份居於城市。華人之所以支持民聯,不是為了反馬來人,而是為了反對國陣政府長期以來的種種惡政,包括:貪污濫權、官商勾結、朋黨橫行、政策不公、踐踏人權、欺騙人民、剝削原住民(非馬來族)、破壞環境、治安敗壞、效率低落...。
華人為什麼如此決絕,因為華人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加之與其他族群不同的教育/家庭背景和文化底蘊。因此,華人不管在政治或環保的覺醒上,都遠遠的走在其他族群的前頭。政治上的不需多說,就連環保也一樣,稀土廠所在的關丹是一個馬來區,但馬來人對此毫無感覺,而是由華人出頭去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