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9, 2005

我的網站

我的網站:

蕭雅全球化(bigdog global):
http://bigdogglobal.blogspot.com/
蕭雅部落格(Bigdogkee’s blog):
http://bigdogkee.blogspot.com/
蕭偉基網站:
http://home.kimo.com.tw/bigdogkee
雅味素食(Yummy Veg):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健康人生(Healthy Life):
http://wishuhealth.blogspot.com/
保險話題(Insurance talks):
http://blog.yam.com/kennyseow
賺錢至上(Money is King):
http://moneyisking.blogspot.com/
股神(BestStock):
http://beststock.blogspot.com/
吐糟(Tu Chao):
http://tuchao.blogspot.com/

我的母校

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http://www.chonghwakl.edu.my
淡江大學
http://www.tku.edu.tw

李敖大陸行

李敖大陸行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4596512415350784/index.shtml
香港記者會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4596512717340672/20050928/649554.shtml
李敖清華大學演講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409230271+0+0+171409+0,00.html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4596512415350784/index.shtml
李敖復旦大學演講全文
http://tw.news.yahoo.com/050926/195/2cbnb.html
李敖北京大學演講全文
http://www.ettoday.com/2005/09/21/162-1847092.htm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9-21/MW-459786.htm

星期三, 9月 28, 2005

簡單就能賺錢  

簡單就能賺錢  
.蕭雅


  五年前全球出現一窩蜂的互聯網「瘋」潮,令人記憶猶新。當時,很天真的以為只要多人瀏覽,就會有商家肯下廣告,但經過實踐後發現,事與願違。不過,最近美國有一位仁兄靠這個最簡單的概念,返璞歸真,竟然又讓他成功了。他創辦的「百萬元網頁」(http://www.milliondollarhomepage.com ),什麼都沒有,就是把整個網頁分割成一百萬塊(pixel),給人登廣告,但只是簡單的連接到客戶的網站而已,最低消費是一百pixels,收費一百美元。開張首月就賣出了十幾萬個pixels,收了十幾萬美元,讓他不僅還清債務,還大賺一筆,也由於這個網站的瀏覽增長率在全球名列前茅,目前已是全世界知名網站,相信很多互聯網鉅子有興趣收購,看來這位仁兄前/錢途無量。
  互聯網界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知名商務B2B網站「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這位仁兄不懂電腦,但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沒有包袱,天馬行空,倒讓他發揮了創意,創辦了這個成功的B2B網站(http://www.alibaba.com ),不久前才讓雅虎以十億美元入股了三成五。
  所以,網絡這玩意兒還是有的玩的。

2005/9/28

素食

包括不殺生及不用動物製品
http://www.vegsochk.org/

星期一, 9月 26, 2005

馬來西亞中文獨立媒體

http://www.merdekareview.com/main.asp
http://www.malaysiakini.com/cn/

拉丁風情在香港

.蕭偉基

  聞名於世的巴西足球、熱情森巴、激情拉丁舞、狂歡嘉年華、古巴《樂滿夏灣那》,這些都是拉丁美洲的代表,因此,這個地區予世人一種歡樂、活力、豪放的印象,連帶使亞洲唯一一個與之有相似背景的國家──菲律賓,其民族性竟也如此神似。所以,雖然我至今還未踏足過這塊土地,卻令我神往。
  拉丁美洲,一個有五億人口,以講西班牙語國家居多的區域,值得書寫的當然不僅上段文字所述。令人歡愉的部份還有很多,包括令人心曠神怡、聽之慵懶感覺頓上心頭的拉丁音樂;令喜好者愛不釋手的古巴雪茄,等等。
  拉丁美洲,也許令你覺得他們就只是愛玩,那就錯了。這個區域的民族,只不過是連嚴肅的政經大事,也被人浪漫化了而已。拉丁美洲,還是世人反抗強權霸權的重要象徵,「長毛」的偶像哲古華拉的革命事跡及背景,大家已耳熟能詳,當然很多都是浪漫化了「劇情」,老哲若泉下有知,可能會發出會心一笑。古巴老頑童卡斯特羅,更是反抗美國霸權的代表性人物,雖然世人在美國化洗腦後的思維下,也許會帶著譏諷的眼光看待他。
  另一位是一九七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左派浪漫詩人聶魯達。他的浪漫之名是源於年輕時候,稍年長,他已投身左翼爭取公義之行列,還曾經是智利共產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呢!四十年代末,他參與革命在逃避軍警追捕期間,還騎著馬越過安第斯山脈。這絕對是一個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但因為發生在拉丁美洲,所以後人眼中這又和哲古華拉般,成了浪漫的化身。聶魯達和哲古華拉,當年也都走訪過共產老大哥蘇聯及中國。
  拉丁美洲還有什麼呢?多著呢!墨西哥那位滿身傷痛但將之轉化為畫作的傳奇女畫家卡蘿、阿根廷傳奇人物貝隆夫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魔幻寫實巨著《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等等。哥倫比亞黑幫毒梟的罪惡,夾雜亞馬遜叢林的險惡,孕育出拉丁美洲的奇彩人文風貌。
  你別以為只有這些浪漫玩意兒。人類古文明之一的瑪雅文明,就在拉丁美洲。
  政治上,拉丁美洲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更是異類,因為拉丁美洲有十二個台灣邦交國(主要在中美洲),佔了台灣全體邦交國(二十六個)的四成六。陳水扁最近才遠赴當地長達十多天,以「鞏固邦誼」。又因為這個區域是美國的後花園,台灣的領導人往往喜歡乘機在美國過境逗留,恨得大陸牙癢癢。
  為什麼會突然寫了這一篇有關拉丁美洲的雜文呢?因為香港即將在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二十曰舉行「情迷拉丁藝術節」(http://www.latinfestival.gov.hk ),節目豐富之極,很多大師級表演者參與,包括古巴《樂滿夏灣那》傳奇歌后Omara Portuondo、「養眼」的拉丁森巴熱舞。我無意中取得一本印刷精美的簡介,所以靈感突湧至,寫了此文,介紹這個浪漫區域。
2005/9/26

星期日, 9月 25, 2005

非洲(最新版)

非洲(最新版)
.蕭偉基

  非洲,令你聯想到什麼呢?野獸奔馳的黑色大地?飢荒處處民不聊生的蠻荒沙漠?愛滋伊波拉疫病橫行及內戰頻仍的無可救藥之地?這一切,其實都正確,這一塊土地,似乎已成了地球的棄兒,雖然有一種說法指出,它是人類的母親,因為人類的起源就在哪兒。
  當然,非洲不只這些,我印象中,值得一提的是勇敢對抗種族主義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中國共產黨號召亞非拉大團結,曾經是甚至現在還是不少非洲國家領袖及人民心目中的真正的朋友,甚至老大哥,但中國老百姓本身對非洲人又是帶著什麼態度呢?香港人,對於以黑人為主的非洲,又是抱什麼心態呢?雖然港大最近才收了一位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博士生,但恐怕也很難改變港人,包括大部份港大生的成見。
  非洲給我另一個深刻的印象,是南非境內的「國中國」史瓦濟蘭國王每年的選妃儀式,數以萬計的妙齡處女赤裸上身大跳草裙舞,真令人眼花撩亂,連這位年輕國王也都無法一時選得下手,要待活動結束後細心翻看錄影帶才能作決定。雖然他已有了十多位妃子。雖然他也是一位留學英國的「文明」份子。
  橫行全球、惡名昭彰的尼日利亞騙徒,也是另一讓人對非洲搖頭的原因。
  九月份的《國家地理雜誌》,破天荒首次僅以Africa一字而不是圖片作封面,因為實在想不出那一張照片才能全面的代表這黑色大地。這一期雜誌很值得閱讀,可以讓你更了解非洲,雖然它也指出「非洲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百萬個地方,它的樣貌多樣性勝過地球上任何一塊大陸」。雖然它也頗覺感慨的質疑:由九萬多幅空拍照片和密密麻麻的電腦數據所產生的報告,對於保護非洲的原始大地,是否幫得上忙?
  當然,《國家地理雜誌》也不只是描述非洲的原始落後,它也報導了非洲城市化及現代化的一面,以及肯尼亞奈羅比年輕一代對前景的充滿希望的樂觀一面。
  三年前風靡全球的一本《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圖片及文字集,書中天真無邪的白人小女孩和她的野生動物朋友的親密接觸與生活,重新讓世人意識到人與野生動物和平融洽相處的可能。
  翻開非洲地圖,國界是一條條的直線,西方殖民帝國主義的自私與暴虐的統治,種下了百年不可收拾的惡果。今天,世人又在以各種方式來希望給非洲人援助,不過,又有跨國公司(甚至包括來自中國、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這片土地上開拓商業疆土,其中又以石油業為主。
  諷刺的是,石油業的開採反令經濟更捉襟見肘,「正當政府的口袋開始裝滿來自石油的錢,卻反而付不出教師的薪水」。查德(乍得)也是產油國,但全國的加油站不到十二家。
  我一直認為,非洲就留給野生動物住吧!不知這想法是否正確?不管怎樣,還是要推薦這期九月份的《國家地理雜誌》,原因也許可能是其台灣中文版主編是我的朋友,一位不久前獲新加坡《聯合早報》大篇幅專訪的新加坡女子。她為何喜歡台灣呢,因為「她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新加坡人」,因為不喜歡遵守交通規則,所以離開新加坡,cool吧!
2005/9/25

網站:
http://www.ngm.com/africa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w

星期六, 9月 24, 2005

即將發表之讀書報告

《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臺灣阿歌歌》
《帕帕拉吉》
《醫者的智慧》
《品牌,原來如此!》
《裸女》

星期五, 9月 23, 2005

中秋之憾

中秋之憾
.蕭雅

  二零零五年的中秋節,對我的二伯父一家而言,是永烙一輩子的遺憾日子。從今以後的中秋節,都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人月永不再能兩團圓。因為這一天,我的一位堂哥因罹患淋巴癌而在吉隆坡病逝,不到四十歲。
  不久前,另一位堂哥曾經將他弟弟(即死者)的病況告訴我,並希望我能在香港找到一些特效療法,顯然他期待我能帶給他最後的希望。
  不過,一切都來得太遲了。真的太遲了。
  我心裡也一樣難過,質問自己為什麼不早點拿出關懷。因為我在去年底就已聽我的家人說他患病(堂哥一家由於不希望打擾太多人,所以當時沒告訴我),但沒有主動獻出關懷。我真的覺得,不應該拿他們不希望別人打擾來作藉口。
  雖然與這位堂哥關係不是太密切,但一些點滴還是湧上心頭。記得就在去年五月間,二伯母一家多口回廣東探親,經香港時和我見了面。當時在彌敦道,一行約十人浩浩蕩蕩去吃晚餐,沒想到他們不想去酒樓,只得找夠容納這麼多人的茶餐廳,不久後終於找到。
  用完餐後,我正苦於帶不夠現金,茶餐廳又不收信用卡,沒想到後來患病那位堂哥到櫃台去結賬了,省卻了我的尷尬。
  記憶中這位堂哥有兩位非常可愛的女兒,每逢年節時都會到我家來拜訪,如今卻失去了父親。
  這樣的憾事,沒想到發生在我的身上,因此,得到一慘痛的教訓:很多事一過去已永不能回頭,關懷要趁早,不要以藉口來製作冷漠。
2005/9/23

香港自由的挑戰

香港自由的挑戰
.蕭雅

  香港的自由度連續多年冠全球,相信在香港生活過的人都能體驗到,這份榮譽並非浪得虛名。
  回歸後的香港能否繼續維持言論自由,備受國際關注,也成為外國評價一國兩制的一個重要指標。許多人以能否繼續舉行六四活動、能否繼續批評中國及香港政府等,來對香港的自由打分
  在言論自由方面,不錯,香港是可以保持,甚至有人覺得比回歸前還自由。六四紀念活動繼續辦、法輪功繼續活動,甚至連高喊「結束一黨政專」的長毛梁國雄也當選立法會議員。
  可是,如果深入探究,可以發現,這所謂的繼續存在甚至在表面上比以前還誇張的「反對」聲音及口號,其實都僅僅是口號,很多人甚至以看戲或看熱鬧的心態來將長毛的行動看作是一場戲,幾乎沒有人嚴肅及認真的把他的口號視為切實可行的內容。
  這可拿兩年前「二十三條」立法時爭議的內容來作參考,當時一些人認為顛覆國家如果只是口號不是行動,就不會觸法。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如果只是喊口號,根本就沒有意義。也許很多人(即使是長毛本人)都覺得口號只是拿來喊的,不可能成功的。但若是真有一個或一群「能人」,把那口號付諸行動,又或在某些條件配合下,那口號(如結束一黨專政)真的起了效果,而不只是口號那麼簡單,政府會不會對之採取行動呢?我覺得,這才是真正衡量香港是不是自由的試金石。
2005/9/23

愛一個人...

愛一個人,
要了解,也要開解;
要道歉,也要道謝;
要認錯,也要改錯;
要體貼,也要體諒;
是接受,而不是忍受;
是寬容,而不是縱容;
是支持,而不是支配;
是慰問,而不是質問;
是傾訴,而不是控訴;
是難忘,而不是遺忘;
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
是為對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對方諸多要求;
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費;
可以隨時牽手,但不要隨便分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信心不一定會成功,沒有信心一定會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心一下囉~~~多想想快樂的事!!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遇到你真的愛的人時 要努力爭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機會
因為當他離去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2. 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時 要好好和他相處下去
因為在人的一生中.可遇到知己真的不易
3. 遇到人生中的貴人時 要記得好好感激
因為他是你人生的轉折點
4. 遇到曾經愛過的人 記得微笑向他感激
因為他是讓你更懂愛的人
5. 遇到曾經恨過的人時 要微笑向他打招呼
因為他讓你更加堅強
6. 遇到曾經背叛你的人時 要跟他好好聊一聊
因為若不是他今天你不會懂這世界
7. 遇到曾經偷偷喜歡的人時 要祝他幸福唷!
因為你喜歡他時 不是希望他幸福快樂嗎?
8. 遇到匆匆離開你人生的人時 要謝謝他走過你的人生
因為他是你精采回憶的一部分
9. 遇到曾經和你有誤會的人時 要趁現在解清誤會
因為你可能只有這一次機會解釋清楚
10.遇到現在和相伴一生的人 要百分百感謝他愛你
因為你們現在都得到幸福和真愛
---------------------------------------------------------------------------
幸福是靠自己去爭取的~不管是友情或愛情很多事情~~錯過了就沒有了,錯過了就是會變的--
交上你這個朋友 永不後悔.....

華人社會的太子政治(新版)

華人社會的太子政治(新版)  .蕭偉基
  八月中旬,在台灣,國民黨舉行中常委選舉,剛卸任黨主席的連戰,其公子連勝文第一次出馬競逐得票就高居第二,一飛沖天。在馬來西亞,執政聯盟中的華人政黨──馬華公會,兩年前卸任黨主席的林良實,其子林熙隆初試蹄聲就在馬華青年團署理總團長選舉中高票勝出,平步青雲。
  以上兩件事並沒有關聯,只是碰巧在幾乎同一時間發生,兩位完全沒有政治經驗與歷練,無基層實力,父親也沒有刻意栽培他們從政與接班的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能夠在政治叢林中輕易勝出,背後所顯示的華人社會「太子政治」的受落情況,值得探討。
  不過,和各行各業的「子(女)承父業」一樣,世界各國其實也出現了不少的「政治世家」,並非華人或東方社會獨有。撇開帝王制或封建制度下制定的世襲制(如英國的上議院)不談,從二戰結束後算起,世界上著名的「政治世家」即有美國的甘迺迪家族、布殊家族、印度的甘地家族、斯里蘭卡的班達拉奈克家族、中國的蔣介石家族、新加坡的李光耀家族、北韓的金日成家族等等。
  從各個不同的「政治世家」中,又可依其不同性質分成不同種類,包括:第一種是准帝王型,這類家族通常是出現在不民主的極權或威權統治國家,如北韓的金日成及其子金正日、中國的蔣介石及其子蔣經國;第二種是孤兒寡婦型或復仇型,如南亞及東南亞屢見不鮮的女性國家或重要政黨領導人,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菲律賓、緬甸,這些領導人(主要是女性)通常訴諸於悲情,而這些國家的政局通常混亂不堪,支持者因對老領袖的緬懷及對他們的悲慘下場感不值,而將忠誠轉移到其子女或太太身上,儘管他們可能只是「師奶」一名,不一定具備治國能力;第三種是專業型,這類世家的創始者通常把政治作為一門事業,因而從小培訓子女接班或從政,而子女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也對政治熟悉及感興趣,包括美國的甘迺迪家族、新加坡的李光耀家族(其子李顯龍為現任總理),台灣的連家(連戰祖父及父親)、馬華公會創始人及首任總會長陳禎祿(其子陳修信後來也出任馬華總會長),乃至日本各政治派系領導人及地方政治領袖等。
  除以上各種類外,世界上還有許多難以歸類的「政治世家」,當中許多都是父親一輩子從政,但不見得有栽培或鼓勵其子女從政的心態(或不明顯不積極),而其子女最終也步其後塵加入政治圈,例如美國布殊(其種類可資探討)、馬來西亞反對黨領袖林吉祥之子林冠英、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拉薩之子納吉(現任副首相),而連戰之子連勝文及林良實之子林熙隆的從政,應可歸類於此。
  當然,政治人物後裔從政會大受歡迎,或許僅是人們覺得前任領袖的孩子或太太也參選是「有趣」的事,因此將寶貴一票投給這些「太子(女)」的緣故(只要不是大壞人)。因此,請別誇大老百姓的理性及智慧,別看得太認真。
  「愛屋及烏」也許是人類普遍的心態,所以領袖之子通常從政之路較為順遂,就像連勝文及林熙隆一樣,要不是父親的「庇蔭」及影響力,料想也不會贏得如此輕鬆。他們憑著家世,不需奮鬥就可以輕易的打敗其他人,顯然不公平,也對政黨的發展有不利的影響,但他們又是在選舉中勝出,並非「欽定」,所以要怪也只能怪黨員了。
  此外,必須一提的是,這兩位政治履歷幾乎是白紙一張的年輕小伙子,都是在只有一兩千人甚至幾百人投票的黨內小圈子選舉中勝出,候選人要拉票容易得多,支持者給面子前領袖的姿態顯而易見。尤其林熙隆,幾年前曾以不到三十歲剛大學畢業出社會之齡,就收購及掌管多家數以十億馬幣計的上市公司,而被輿論質疑其何德何能及如何有此財力,而他的回答竟然是「賺來的」(其生意後來鬧出許多風波)。這樣一位有著如此可資質疑背景的人物,馬華黨員竟然也選得下手,真令人感嘆此政黨之素質。更甚的是,林良實另一公子林熙傑,此次也當選馬華青年團中委。
  從連勝文及林熙隆高票當選可看出,「太子政治」在華人社會還是有市場的。然而,這樣的政治運作方式是否健康及理智的呢?為何在東方社會出現的比率如此之高呢?這是否表示千百年來的封建奴役基因仍深值每位東方人心裡深處呢?要塑造華人社會成熟的民主政治,必須找出原因,也應該擺脫這種純粹「因為他是領袖之子就選他」的迂腐思維。

撰於2005/9/4
                          修於2005/9/23

書評:《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這是一本令人難忘的奇書,相信大部分讀過的人都會有這個感覺。在我讀了中國大陸版(簡體字版)的《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後不久,台北的如何出版社也推出了繁體字版,設計與大陸版一模一樣,而如何出版社以「一本你一輩子只會遇上一次的書」來形容這本書,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難怪它能夠暢銷全球,共出了二十九種語文版本,有的版本賣了一百多萬冊。
  這本書內容與一般我們看的動物紀錄片有所不同,讀了這本書後,令人感覺人類真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更令人驚覺原來人類可以與一般人觀念中兇猛無比的野生動物這麼接近,甚至共同生活,就有如朋友甚至一家人一樣。更令人訝異的是,這本書的作者Tippi(蒂皮.德格雷)是一個非洲出生的法國小女孩,現年十二歲,這本書是紀錄她十歲前在非洲與野生動物、非洲土著一起生活、嬉戲的點滴,再配上她那當自然生態攝影家的父母(阿蘭.德格雷、茜爾雅.羅伯特)所拍的一百三十多張精彩圖片,看了真有令人心曠神怡之感。
  小孩總是天真無邪、心靈純淨的,Tippi也許真的搞不懂為什麼大人這麼複雜,要殺害野生動物,更搞不懂為什麼同是人類,也會因為膚色或文化不同而自相殘殺。或許就像Tippi所說的,她「自己的血管裡流著非洲人的血,只不過皮膚是白的罷了」,而「皮膚的顏色根本不應該算什麼」。
  在書中,可以看到Tippi和大象、鴕鳥、豹子、鱷魚、長頸鹿、狒狒、小獅子、豪豬、貓鼬、變色龍、羚羊、蛇等動物親密互動的照片,包括一般人會覺得頗為不可思議的舉動,例如與變色龍親吻、抱著象鼻、撫摸豹子、逗小獅子、與蛇玩耍等「危險」動作。其中一張Tippi閉上眼睛,讓小獅子舐其手指,以及另一張大象小心翼翼的跟在赤裸的Tippi後面,深怕會把Tippi踩著的黑白照片,不免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只覺得野生動物可愛,完全不覺得牠們可怕。
  當然,野生動物始終還是有獸性的,如果人類不熟悉牠們的性格,讓牠覺得人對牠有敵意,牠為了保護自己,就會攻擊人類了。Tippi經歷過這種驚險的局面,事情是由於有兩位非洲男孩看到豹子恐慌而發生的,但幸好鎮定及富有經驗的Tippi父母處理得當,才救回了那兩位男孩。不過,Tiipi並沒有因此而疏遠了她的野生動物好友,包括那隻豹子。
  Tippi提出一些與野生動物安全相處之道,以及對牠們的觀感,例如:絕不要想怕,但永遠要小心;動物從來不兇惡,但比較好鬥;害怕多沒出息等等。但是,她可能真的只屬於非洲,因為她回到法國後,發現並不能與那兒的麻雀、狗、鴿子、貓、牛或者馬溝通。
  中國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對世界的影響太大了,Tippi於是在此書中文版中,希望中國的全體小朋友團結起來,共同保護我們的星球,也要告訴大人們,盡一切努力愛護我們的環境,「讓人們將這種意識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吧」!
  其實,近些年來,全球環保意識高漲,而保護野生動物意識也抬頭,人們對動物動之以情的事時有所聞,例如台北市木柵動物園的大象馬蘭不久前逝世,許可台北人都很傷心,而法國製作的昆蟲紀錄電影《點蟲蟲》更是掀起熱潮,使原班人馬再接再勵,開拍有關候鳥的《鳥與夢飛行》,希望《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也能發揮巨大的影響力,使這個世界更美好、祥和。(蕭偉基)
2002/12/11

星期四, 9月 22, 2005

吃飯權之爭

以下是學者鄧文正先生於2005年9月19日刊登於蘋果日報的文章,提到在中國吃飯也是權利的荒謬,本人在幾個月前也就此話題寫過一短文,現再次刊出供大家欣賞比較參考,並希望不吝提供意見。
蕭偉基
2005/9/22
吃 飯 = 權 利 ?
日期 : 2005年09月19日
蘋果日報
鄧 文 正   禧 文 學 舍 創 辦 人
 
mea@mea.com.hk
十 五 年 , 不 很 短 。 起 碼 , 很 少 東 西 是 十 五 年 都 一 成 不 變 的 。 例 外 當 然 有 。 我 們 的 獨 特 人 權 口 號 就 是 。 話 怎 麼 說 ? 「 六 四 」 以 後 , 官 方 口 徑 齊 一 , 說 中 國 人 有 人 權 。 因 為 地 大 人 多 , 要 養 活 十 多 億 人 不 容 易 , 人 民 的 「 生 存 權 」 — 人 人 有 飯 吃 的 權 利 — 就 是 最 高 的 人 權 。 總 設 計 師 時 代 是 這 樣 說 , 江 總 時 代 是 這 樣 說 , 現 在 叫 胡 溫 體 制 了 — 在 見 外 賓 時 , 還 是 這 樣 說 。 吃 飯 , 成 了 中 國 人 的 權 利 。 從 來 沒 有 聽 到 有 質 疑 的 聲 音 。 是 不 是 話 說 多 了 , 就 連 我 們 自 己 都 不 懂 得 反 省 、 都 直 信 不 誤 了 ?
… … … ※ … … … ※ … … …
世 上 很 多 國 家 都 有 一 紙 憲 法 。 是 否 切 實 執 行 先 不 討 論 。 你 見 過 多 少 列 出 : 吃 飯 是 人 的 權 利 ? 第 一 個 有 成 文 憲 法 的 國 家 , 是 美 國 。 她 的 憲 法 文 件 上 , 附 有 《 權 利 法 案 》 ( 以 前 叫 「 人 權 清 單 」 ) , 卻 不 見 有 吃 飯 權 的 。 美 國 人 的 祖 先 , 在 十 八 世 紀 中 葉 鬧 獨 立 運 動 。 這 大 家 一 定 聽 過 。 他 們 起 草 了 一 份 《 獨 立 宣 言 》 , 說 明 英 國 在 北 美 的 子 民 , 為 甚 麼 要 跟 皇 帝 老 子 過 不 去 ︰ 不 是 因 為 吃 不 飽 、 穿 不 暖 , 而 是 因 為 他 們 身 為 英 國 人 , 權 利 卻 受 到 歧 視 。 甚 麼 權 利 ? 英 皇 陛 下 許 諾 給 予 每 個 英 國 人 的 。 但 住 在 不 列 顛 島 上 的 英 國 人 享 有 , 住 在 北 美 十 三 州 的 英 國 人 , 同 樣 權 利 卻 遭 剝 奪 。 那 皇 帝 是 「 知 法 犯 法 」 了 。 遠 溯 一 點 。 英 國 光 榮 革 命 後 , 瑪 利 王 后 ( 和 威 廉 公 爵 ) 給 接 回 倫 敦 登 基 。 翌 年 ( 一 六 八 九 ) , 人 民 的 代 表 上 呈 了 一 份 要 求 , 叫 《 權 利 請 願 書 》 ( A Petition of Right ) , 要 英 廷 確 認 在 英 國 內 戰 以 前 , 國 會 曾 提 出 、 查 爾 斯 一 世 早 在 一 六 二 七 年 許 諾 的 、 各 項 給 英 國 人 的 「 特 權 」 。 朝 廷 答 允 , 公 告 天 下 。 從 此 , 英 國 人 的 權 利 有 了 明 文 保 障 。 日 後 影 響 歐 洲 、 美 洲 , 那 是 後 話 了 。 ( 請 願 條 文 中 , 有 要 求 免 除 苛 捐 雜 稅 , 卻 不 見 有 吃 飯 權 、 喝 水 權 等 等 。 ) 既 然 皇 帝 答 應 了 給 英 格 蘭 人 某 些 權 利 — 「 天 子 無 戲 言 , 一 諾 千 斤 重 」 , 那 北 美 洲 的 臣 民 就 抓 住 這 一 點 , 用 作 革 命 的 理 由 ︰ 臣 民 聽 命 於 皇 室 , 因 為 君 王 有 責 任 保 護 他 們 的 權 利 。 權 利 沒 有 了 , 效 忠 的 義 務 也 沒 有 了 。 權 利 義 務 , 是 一 體 兩 面 。 就 像 一 份 契 約 。 簽 約 雙 方 得 共 同 遵 守 。 這 是 「 契 約 論 」 的 具 體 實 踐 。可 見 權 利 , 是 用 來 保 障 人 的 自 由 , 使 人 免 受 政 治 力 量 ( 政 府 ) 隨 意 干 預 的 手 段 。 同 樣 的 概 念 , 引 伸 到 近 代 的 契 約 法 上 , 也 不 難 理 解 。 甲 乙 雙 方 簽 定 契 約 , 建 立 了 一 種 信 守 的 相 互 關 係 。 甲 方 違 約 , 不 履 行 當 盡 的 義 務 , 乙 方 就 有 權 利 提 出 申 訴 , 告 將 官 府 , 讓 法 院 主 持 公 道 。 在 表 達 自 由 的 社 會 , 老 百 姓 的 言 論 受 到 蠻 橫 干 預 , 他 也 可 以 上 法 院 告 政 府 , 保 護 自 己 的 言 論 權 利 。 在 在 都 看 到 , 權 利 , 像 一 柄 劍 ; 有 需 要 時 , 人 可 以 拿 出 來 自 。 但 現 代 商 業 社 會 , 簽 定 契 約 , 一 天 不 知 多 少 回 ; 要 採 行 動 來 保 護 權 利 的 , 不 多 。 現 代 自 由 社 會 , 各 式 各 樣 意 見 表 達 , 不 知 凡 幾 ; 要 斷 然 捍 言 論 權 利 的 , 絕 少 。 這 說 明 了 甚 麼 ? 權 利 這 柄 劍 , 是 利 器 , 卻 不 必 天 天 揮 舞 。 人 不 受 到 侵 犯 , 何 需 自衛 ?
… … … ※ … … … ※ … … …
唸 過 初 中 的 人 都 知 道 , 生 物 — 說 動 物 吧 , 有 求 生 本 能 。 人 餓 了 , 要 吃 飯 。 渴 了 , 要 喝 水 。 累 了 , 要 睡 覺 。 這 是 人 這 種 動 物 的 求 生 本 能 。 這 , 在 原 始 人 到 現 代 人 , 本 質 上 無 分 別 。 累 了 , 要 睡 覺 , 並 不 是 因 為 要 維 護 甚 麼 權 利 。 如 果 吃 飯 也 是 權 利 , 那 呼 吸 是 不 是 權 利 ? 要 不 要 揮 動 利 劍 來 捍 人 呼 吸 的 權 利 ? 吃 、 喝 、 拉 、 眠 都 是 權 利 , 那 還 有 甚 麼 不 是 權 利 的 ? 退 一 步 看 。 假 定 同 意 說 , 人 民 和 政 府 的 關 係 , 是 建 立 在 權 利 義 務 上 的 。 那 麼 , 政 府 給 我 吃 飯 權 、 呼 吸 權 、 睡 眠 權 … … 我 應 該 盡 甚 麼 相 應 的 義 務 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飯也是人權?!
.蕭偉基
  中國最近公布二零零四年度人權進展報告,的確是充滿了中國特色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
  國際上一般人,包括香港人,講到人權,馬上聯想到的就是與政治、自由、民主等思想方面或與弱勢群體相關的內容有關(可能受西方洗腦關係),壓根兒不會想到吃飯、生存、安全(不發生礦難等意外)也是人權的一部份。而且中國還將吃飯這經濟成果,列為人權進展的最重要一條,真是看得外人傻了眼。  在宗教方面,連《聖經》累計印了三千五百萬冊也列為人權成績,但為什麼其他宗教就不是重點了呢?
  還有不少令外國人看了也得佩服中國人創意及思維的內容,例如政府部門開了幾百場的新聞發布會、檢察機關共偵辦了多少貪官、官方及民間去年捐助了南亞海嘯等等,都是人權成就。各位,收到了嗎?
  為什麼對於人權的看法,中國和西方有這麼大的落差呢?原因是中國認為如果過於講究政治上的人權,恐怕連基本的吃飯權都會受侵蝕;但西方的觀點恰恰相反,他們認為中國就是因為不講究政治、思想方面的人權,所以使得吃飯權也沒有保障。
  話又說回來,共產主義其實是太高估了人性,想要創造一個真善美的烏托邦理想國,沒想到,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也可以說是最大的劣根性──貪婪及好惡逸勞,令到共產主義的實踐徹底的失敗。
 2005/4/17

香港興建政府總部之爭

以下是明報2005/9/19的社論,提到有關香港政府要興建政府總部要引起的爭議。其實,筆者早在三年前(2002年)已就有關問題,寫過一篇文章,刊載於信報。筆者當時認為,如果是一個有魄力的政府,將政府總部建在新界又何妨?
蕭偉基
搬遷政府總部 須兼聽並論證(明報社論)
2005年9月19日
【明報專訊】搬遷政府總部到添馬艦的計劃近日再度成為議論焦點,這計劃不但涉及60億元的建築費開支,需要立法會審批,也涉及港島最後一幅珍貴海濱土地該如何使用、舊政府總部應否保存、中區甲級商廈供應會否不足等規劃問題,以及其他文化和經濟議題,足以反映新特首領導下的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和作風,是一個重大而複雜的決策。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不應急於上馬,必須讓社會深入討論不同的方案,形成清晰的主流民意﹔不能匆匆上馬,否則很可能會像西九龍文化區那樣,觸發政治風波。國家或城市的行政中心選址,往往和政治角力及政治妥協分不開。
■堪培拉是澳洲首都,本是荒蕪之地,澳洲聯邦政府把總部搬到這裏,是因為悉尼和墨爾本爭當首都,掀起了長達7年的政治爭議,澳洲政府為免聯邦分裂,最後決定在兩個城市之間選一個地方建都。
■馬來西亞將行政中心由吉隆坡遷徙到太子城(Putra Jaya,又譯布特拉加亞),主要目的是配合該國「多媒體超級走廊」發展計劃,透過搬遷行政中心,帶動開發一個全新的經濟重鎮。
■南韓最近討論遷都,是希望透過搬遷行政中心,分散戰爭風險,同時扭轉全國七成經濟集中在首爾的局面,從而表達政府關注其他地區發展的政治願景。
近年,不少內地城市遷移巿中心,例如重慶、青島、深圳、廣州等城市,都曾搬遷行政中心,它們的理由不盡相同,主要是舊城中心區過於殘舊,缺乏足夠土地大規模重建,所以另行開發一個新的政治及商業中心區域,藉此帶動城市的整體發展。市政府官員在搬遷前,總會強調搬遷行政中心是為了市民的福祉,而不是為了改善官員的工作環境。
香港搬遷政府總部的構想早於1998年提出,曾引起社會爭議,後因金融風暴觸發樓市大跌而擱置,爭議亦暫告平息。如今,樓市已經復蘇,曾蔭權領導的新政府乃舊事重提,希望盡快動工,騰出下亞厘畢道政府總部現址作商業發展。單從行政效率的角度來考慮,這種想法並沒有錯,還可連帶創造建造業職位,但消息傳出後,政界的民建聯和商界的香港總商會主席艾爾敦先後提出質疑,顯示添馬艦建政府總部的計劃,並未獲得政界及商界的廣泛支持,幾年前的爭議並未解決。
根據中央政策組的民意調查,搬遷政府總部是市民最關心的25項施政之一,排名僅在開徵銷售稅之後。政府考慮這個問題時,不僅要從中區甲級商廈的發展需要著眼,也要考慮這幅海濱土地如何規劃使用,才最有利於保存維多利亞港的美態﹔如何處理原政府總部承載的歷史、政治和文化價值﹔怎樣利用興建新政府總部來促進香港不同地區的發展﹔此外,還涉及公帑有否浪費、公共資源是否用得物有所值等。
總而言之,政府總部選址不僅是行政辦公室的空間轉移,而是一個充滿政治、經濟和文化意涵的決定,足以掀動許多不同界別市民的神經。可是,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只著重以政府行政需要,以及庫房財務得益的角度,來處理這個複雜的議題﹔強調辦公室不敷應用,以下亞厘畢道代替添馬艦土地作商業發展招標收入會更多等,這種單元的行政管理思維,一旦遇上多元的利益及價值觀衝突時,將會難以招架,更無助於凝聚社會共識。
屆時,市民還可能會從負面的角度來閱讀政府決心搬遷總部一事,說曾蔭權當上特首後第一項重大工程決定,就是花60億元為司局首長和高級公務員建一個有無敵海景的新辦公室,這會令整個「強政勵治、福為民開」的願景被嚴重扭曲和破壞,這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從現實政治的角度考慮,興建新政府總部需要立法會通過撥款,現時只有自由黨和個別議員表態支持添馬艦計劃,民建聯傾向遷離中區以帶動東南九龍的發展,泛民主派對選址未有定見,但堅持要先由立法會討論,政府不可以擅自拍板。在這樣的形勢下,政府應該廣泛諮詢,透過科學論證的過程,讓公眾知道不同方案的利弊,讓一個最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方案脫穎而出,這樣凝聚出來的社會共識,才容易說服立法會通過撥款﹔如果不作諮詢和論證便「闖關」,極容易會碰壁而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應帶頭發展新界經濟
.蕭偉基
  港島、九龍和新界是香港的組成部份,然而,新界(包括新市鎮)居民往往有被忽略的感覺。儘管政府近年在硬件方面對新界的投資頗大,但對新界經濟地位的提升,卻投入甚少(除了新機場之外)。筆者認為,不僅僅從經濟角度,從環境、城市開發、可持續發展,甚至人文、人道角度而言,政府都應該採取積極措施,發展新市鎮的經濟,而且不僅是將之定位為地區經濟,應該是將新界的經濟重要性提升至與港島、九龍不相伯仲,並各具特色,形成多個核心城市,而不再只是港島、九龍是核心城市,例如港、九是商業、經濟中心,新界能不能是政治、行政中心呢?。新界邊陲化的政策定位,在回歸後實不應存在。
  新加坡面積640平方公里,人口40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281人;香港面積1098.08平方公里,人口67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109人,兩個城市人口密度都差不多,但為何走在香港街頭會有喘不過氣的擁擠壓迫感,在新加坡卻舒服多了呢?原因除了新加坡住房面積較大,居民須到戶外喘一口氣的需要性較低,而香港由於大部份人住在「不人道」的狹窄「鴿子籠」,需要離家上街走走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人口分布極度不均,人口只集中在極少數區域。根據政府的資料,港島和九龍的面積只佔全港的11%,但人口卻佔50.1%;新界地區佔全港 89%的土地,卻只住了49.9%的居民,而港島及九龍一些區域的人口稠密之程度,簡直到了「非人住」的情況,例如觀塘每平方公里住了近五萬人,實在是不可思議,難怪每次走在觀塘都有要窒息的感覺。
  另外,統計也顯示,住在新市鎮的居民中,有42.6%的工作人口需到港島或九龍上班。這種情況是因為港島及九龍是經濟重鎮,因此不管住在何處,都需到那兒去工作或者辦事,再加上遊客在內的人流及流動人口,使港島和九龍的交通、空氣、噪音等環境問題雪上加霜,極度不健康。港島和九龍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當然和英國殖民有關,因為英國是先佔領香港島,再佔領九龍,最後才佔領新界,因此各區域的發展,就有了先後之分,而由於各種因素,即使設立新市鎮,港英政府也沒有計劃讓新界地區的經濟實力及重要性大大提升,甚至寧願在港島及九龍填海,也不開發新界地區。二十年前也許還有一些製造業的廠房在新界,但工業北移後,新界居民要就業就只好到港島和九龍了。
  因此,政府應該有長期性計劃的發展新界經濟,並起帶頭作用,例如可以將一些政府機構總部遷往新界地區,吸引大企業搬往新界(當然要在短期內使上水或屯門也像中環般成為金融重鎮無異於癡人說夢),這種措施不少國家政府都成功實施過,甚至將首都搬到一個新區域的情況都有(例如馬來西亞)。不久前曾有一項調查指幾乎沒有公務員願意將部門總部搬到新界,但在這類事務上,如果政府也以這種「民意」為依歸,就顯出政府的無能了。再者,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辦公室設在何處其實已不是那麼重要了,作為一個有魄力的政府,將政府總部搬到新界去又何嘗不可呢?
作者:蕭偉基
日期:2002-6-10

星期一, 9月 19, 2005

全世界最佳中華文化網站

全世界最佳中華文化網站
http://www.chiculture.net
這網站太棒了,中華文化知識應有盡有,極力推薦!
其中一個最棒的,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方言頻道(請開喇叭):
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604

my articles at Asia Times

http://www.atimes.com.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281&Itemid=28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754&Itemid=28

中國寺院巡禮

http://www.guanyin.org/syxl/

香港健行之友(圖片)

此網站有很多精彩圖片
http://www.kinhang.org.hk/

小泉的改革形象得分(新版)

小泉的改革形象得分
──以一己之魅力擊垮龐大舊勢力

.蕭偉基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因所提出的郵政民營化改革計劃在國會受挫,因而孤注一擲解散國會舉行大選,希望以間接全民公投的方式,尋求為其郵政改革方案背書,不少論者皆以「政治豪賭」來形容小泉此「壯舉」。其實,高舉改革大旗本來就是小泉的形象及標誌,而在傳統包袱沉重的日本,小泉也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對改革具如此堅定信念的政治領袖。
  在日本這一所謂「傳統」根深柢固的國度,要談改革真是談何容易,再加上各種政經關係之盤根錯節、糾纏不清,既得利益者的根基是如此深厚、勢力是如此巨大,若無魄力之領袖,斷不會以大幅度改革甚至將傳統連根拔起之方式為政治主張,因為這在日本很容易就淪為政治自殺。
  就拿這次小泉提出的郵政改革為例,這一已談了多年的方案,為何遲遲無法落實,原因即在於勢力雄厚的既得利益者的阻撓,而這批人士又幾乎都是執政自民黨的派系人物。因此,小泉此舉,無異於「動搖黨本」(已引發黨員出走另組新黨「國民新黨」,小泉甚至不再提名反對改革的原任自民黨議員,儘管他們有雄厚的票源及實力)。可以預見,小泉大勝後,對日本幾十年來為人所詬病之派閥政治,會有一番大衝擊。
  小泉其實出身「郵政世家」,外祖父即曾出任郵政大臣(當時稱遞信大臣),父親是外祖父的秘書(其外祖父只有獨生女,故小泉父親入贅岳父家),小泉本身也曾在九二年出任郵政大臣,故對郵政業務的熟悉,恐怕在日本政界中是少有人能比。因此,小泉在零一年上任後就已宣示要推動郵政改革,才能與時並進,消除弊端。
  然而,為何連金融巨獸的大銀行都能順利改革轉型,但郵政改革卻舉步維艱呢?原因在於郵政事業屬公營事業,有二十六萬員工(二萬四千多個據點),更要命的是,龐大的郵政網絡是自民黨中一個舉足輕重的派系,尤其在偏遠地區,局長甚至是父傳子「世襲」制,他們也掌控了自民黨的地方票源,因而形成了所謂的「郵政族」,成為國會及自民黨內一重要派系,開罪不得。
   再者,論經濟勢力,日本郵政比之各大銀行,有過之而無不及,是日本最大的國營事業及世界最大之金融機構(此乃歷史因素使然,過去銀行及保險公司不普遍,人們因而大部份光顧郵局,並形成了習慣)。截至零四年度,日本郵政的資產為四萬零四億日圓,其中郵政儲蓄餘額高達二百二十萬億日圓,超過日本四大商業銀行總和;其簡易保險部門資產達一百二十萬億日圓,也相當於日本四大壽險公司總和。這樣的龐大金融怪獸,顯然窒礙了民營事業(包括銀行、保險、物流業)的發展,況且眾所周知,國營事業的積效低落,在全世界皆掀起國營事業民營化及改革的大潮下,使小泉萌生改革日本郵政的急迫感。
  眾所周知,日本是派閥政治當道,並因此衍生許多政商勾結的醜聞,為人所詬病,並須對日本之經濟泡沫沉疴負上重大責任。九十年代以來,每位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都信誓旦旦的要改革及振興經濟,但十多年來的紀錄可以發現,真正落實及深化改革的,就只有小泉一人。尤其他在銀行金融業方面的大刀闊斧的「大爆炸」改革,在改革大將竹中平藏的指揮領導下,令日本七大銀行集團的驚人龐大壞賬大大減少,從零二年的百分之八以上,降到目前的百分之二點九;東京三菱、瑞穗、Resona等大銀行都扭虧為盈。小泉推行的經濟結構性改革,雖然帶來陣痛,使失業率在零二年曾升至百分之五點六的歷史高點,後來逐步滑落,現為百分之四點四。更明顯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小泉上任後,近幾年已多次達致連續取得增長的紀錄,是十餘年來少見的好成績,今年第一季更高達百分之五點四,第二季為百分之一點一,數字雖然略低,但可貴的是它主要是由消費及資本支出推動,而不是像以往般依賴政府的龐大公共工程支出及出口帶動,情況為十多年首見,顯示了日本人民及企業對本國經濟的信心增強。
  小泉以改革者姿態出現,不管是純姿態「作秀」也好,真心意也罷,他的許多改革作為,確實是令人耳目一新,包括重用女性閣員,曾經一度在內閣的十多位成員中有多達五名女性,甚至委任女性出任重要的外務省大臣。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小泉以環保為理由,號召推動夏天不穿西裝改穿便服上班,以便能夠把室內冷氣溫度提高,可省電及環保,更引起鄰國仿傚,乃一德政也。八月二十九日小泉與其他五黨領袖共同參加辯論會,一身便服的小泉,即刻就把其他四位仍是一身深色西裝的老氣橫秋政客(另有一位是女性)比了下起。若我是日本選民,單單這一畫面(加上其勁有型的髮型),我就幾乎肯定會投小泉一票了。
  小泉高舉改革旗幟,並以郵政改革為重點,是一險招也是高招,險招在於要面對黨內不同派閥的倒戈;高招在於改革是他提出的,在野黨如果同意那他們同執政黨沒有差別,只是跟在小泉屁股後頭,如果他們反對,顯然更沒戲唱,等於自絕於高唱入雲的改革呼聲。因此,中國人或香港人即使因國仇家恨而對小泉一再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有著咬牙切齒的不滿,也要佩服及學習他對改革的堅持及其政治智慧(當然還有他不斷主導話題的政治行銷策略),尤其他的夏天穿便服上班的做法,簡直是一項革命,而且對世界有好處,連香港、台灣、大陸都要步其後塵學習(雖然沒有明言)。此種魄力,值得全世界的政客學習。
2005/9/8
修於2005/9/12

台灣過火的本土化

台灣過火的本土化
.蕭雅

  自從八十年代末開放黨禁報禁後,台灣本土化思潮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李登輝主政後的推波助瀾,本土化已經到無限上綱上線的地步。這一方面固然是老蔣幾十年來以不合理方式壓制後的反彈,但之後的形勢發展已趨向不合理。因此,台灣的航機及地鐵上的廣播,出現國(普通話)、台、客、英四語的情況。然而,事實上是否需要如此呢?台灣不懂國語的人有多少呢?因此這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即使所謂本土化本身,也有值得商榷的含意。事實上所謂的台語,就是源自福建的閩南語,只不過這族群比較早「佔據」台灣而且人數最多而已。要講本土化,應該是原住民文化為主才對吧!不過,所謂原住民文化又出現問題,因為台灣有多達十個原住民族,到底要用那一種好呢?
  另外,台灣政治人物經常掛在嘴上的「四大族群」也有問題,因為他標榜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但光「外省」就已可含蓋中國數十個甚至上百個籍貫了。而且,台獨人士如果也用外省這一稱呼,恐怕也政治不正確,外省應是「外國」才對,如此一來,已經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外省人變成了「外國人」,怪哉!如果台獨人士也接受「外省」這一說法,那台灣就是中國一部份了。不知台獨人士如何理解?或可將外省人統稱為「中國人」也!但這又挑起族群矛盾。
  台灣追求本土化真是過了火位了,事實上,台獨人士或主張極端本土化人士大可把國語(北京話)當成英語在印度的地位一樣,僅是一種全民溝通語言。
  從台灣看香港,香港除廣府人外,也有不少講客家話或圍頭話的原居民,當然也有不少非客家非廣府籍貫人士,以潮州、上海、閩南為大宗,但這些非廣府籍貫者,卻沒有要求尊重自己語言(或母語)的行動或要求真正本土化(即講客家話)行動,甚至不少還刻意千方百計學講好廣府話(當然還有英語)不教下一代自己的家鄉話(與中國人移居歐美情況相似),令下一代覺得自己的家鄉話是老土的,不屑學習,與台灣目前的情況剛剛相反,也是一值得探討之現象。不過,台灣早年也是如此,所謂的母語(即方言),在政府強勢灌輸及推動獨尊國語政策的情況下,小孩在學校講方言會被罰,廣電媒體嚴格限制方言內容,導致很多年輕人恥於講家鄉話。
  另外一點有趣的現象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較多的海外國家,華人的母語是「華語」,即普通話或台灣所稱的「國語」,並非各籍貫人士的方言,這與港、台的認知有差。
  筆者覺得,香港和台灣的差別在於,香港是自然形成,台灣則是國民黨長期打壓扭曲的下場,這可能是形成兩地對所謂本土化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2005/9/19

Seow Wai Kee
P. O. Box 30861, Causeway Bay, H. K.
Tel: 96635793

只要一click就可援助窮人

援助饑餓兒童,請進入以下網頁click一click! 每一贊助商會捐出一杯食物,讓他們溫飽 !
http://www.thehungersite.com/cgi-bin/WebObjects/CTDSites

我的素食願景

我的素食願景
.蕭偉基
  作為一位主張素食者,我對香港大部份素食業者的保守及不思進取態度感到沮喪。這些傳統素食食肆也許在那些傳統客人(例如因宗教原因茹素者)的「幫襯」下還能夠生存,但在吸引更多人茹素這方面,可能是交白卷的。因此,我很懷念十餘年前在台灣的生活,因為那兒的素食餐廳非常的多元化,做得很好吃。素食在香港未能形成風氣,素食業者的因循需負相當責任。尤其在現今人人追求健康和纖體,以及禽畜怪病叢生的時代,已證明對身體健康有極大助益的素食,其市場應該得以事半功倍的騰飛。
  香港傳統素食食肆的缺點,不外乎菜式單調、多不健康及營養價值不高的「人造肉」、裝修過於宗教化以至令一些其他宗教信徒或無宗教信仰人士有所避忌或感覺不舒服而卻步、價錢過高等。
  素食的市場的確是非常有可為,我很有信心它能成為世人的主要飲食選擇。從一個簡單的算術就可知道其市場之大:素食是全人類都可以接受的飲食方式,所以其市場是百分之百,但葷食或肉食不管那一種,其市場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因此,我早有計劃及構思,將素食推廣為全世界普及的飲食選擇,一如麥當勞般成為世界性品牌。其實,筆者年前曾將此構想寫成簡單之企劃書寄予本港一些企業家,希望他們能投資,奈何不獲青睞。
  本人的做法是以美味、健康、營養並重的方式來做素食,並根據各地不同之民情而作調整。由於「招資」希望落空,我唯有以一己之力完成這一生中最大之願望。所以,從現在起我以各種方式努力賺錢,目的就是為了能早日達成有關建立環球素食連鎖餐廳的夢想。它成了我努力的最大動力!
本人電郵:kennyseow@gmail.com
2005/7/30

祝您健康!

祝您健康   
.蕭偉基
  健康,包括身體、財富、生活、心靈(心理)的健康,缺一不可。許多人可能會忽略了其中一項,例如會認為有錢就可,或者身體健康就行。其實,以上任何一項不健康,都會連帶影響其他三項。這四項就有如桌子的四隻腳,或者建築物的四枝支柱。所以,大家都有必要經常關注這四項健康,能夠未雨綢繆,就能夠過美好幸福的人生。
  定期健康檢查,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可保身體健康。保險是財富的重要保障。至於心靈健康,我覺得正當的宗教信仰或嗜好興趣,有助達成;多做善事助人,也可使心靈及心情舒暢;時時感恩、常保笑容、心平氣和、不斤斤計較、對人和氣、常思已之過錯,不論人之短長,也是長保心靈/心理健康之道。生活健康應該就不必多談了,但能夠真正做到的人可能不多,就拿早睡早起這一項這麼簡單的事來說,對很多人來講就已是天大的難事了,過簡樸生活對現代人而言,更是難如登天。當所有人,或至少大部人,或至少全世界國家的領導人,都維持身、財、生、心的健康,就能世界和平,地球就是天堂與樂園。
  說到此,忍不住還是要極力推薦一本書:《帕帕拉吉》(DER PAPALAGI)(艾利希.蕭曼(德國,Erich Scheurmann 1878-1957)著,杜子譯,(台北)小知堂文化出版,http://www.wisdombooks.com.tw/ )。
謹祝各位健康!
2005/3/26
網站:
http://www.mjlife.com.tw
http://www.manulife.com.hk

書評:《狂熱份子》

撰文:蕭偉基
書評:《狂熱份子》
作者:賀佛爾(Eric Hoffer)
譯者:梁永安
出版:立緒/台灣
頁數:261
定價:新台幣280元

  世界貿易組織大會即將於年底在香港舉行,港府正在為鐵定會上演的激烈反全球化示威作預備及綵排,希望不會演變成大騷動。有壓迫就會有反抗,人類歷史上的革命就是如此產生,包括共產主義革命,以及恐怖主義、各種基本教義派。然而,各種不同的群眾運動是如何動員?又有何特性?傳奇學者賀佛爾(Eric Hoffer,1902-1983)半世紀前(1951年出版)的《狂熱份子》(The True Believer: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一書,也許能夠提供參考答案。
  費佛爾的一生充滿傳奇,他的歷煉完全不同於畢生困在象牙塔中的所謂學者專家,他走上了一條與別不同的道路,這也許是他得以從更貼近群眾角度探討群眾運動的原因。
  他七歲至十五歲之間奇蹟式的失明又復明,因為害別再度失明,所以他積極的求學問,未進過學校卻靠自學博覽群書。更離奇的是,他終生都在當碼頭工人,並在那種環境中獲得許多啟發,尤其是有關中下層階級的思維及社會思潮。
他在碼頭工作時,習慣每天與不同的人拍擋,但並不挑剔,因為他覺得有時一個差勁的搭擋也能打開他的思路。
  歷史上出現許多狂熱份子,他認為「你無法用理性或道德上的理由去說服一個狂熱者拋棄他的大業。他害怕妥協,因此你不可能讓他相信他信奉的主義並不可靠。但他卻不難突然從一件神聖偉業轉投另一件神聖偉業的懷抱。他無法被說服,只能被煽動。對他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他所依附的大業的本質,而是他渴望有所依附的情感需要。」
  他指出,法國和俄國的革命最後都演變為民族主義運動,這意味著,民族主義是群眾激情最豐富也最經久的泉源,而任何大變革計劃想要取得成功,都必須利用民族主義的激情。
  他還分析出蔣介石敗給共產黨的原因。他說,要是蔣介石知道怎樣發起一個扎實的群眾運動,或者至少懂得怎樣讓因日本侵華而點燃起的愛國激情維持不墜,那他說不定就能成功。他就是因為不懂得這樣做,所以才會被精通「宗教化」藝術的大師給推到一邊去。
  對中國當時(二十世紀前五十年)的情況,他也頗有感慨。他說,中國過去一百年來的大不幸,大概是因為群眾運動(太平天國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衰落得太快或太早被捻熄。中國沒有能力產生史達林、甘地或凱默爾這樣的人,讓一個群眾運動得以持續到讓改革生根的程度。不過,他此書來不及分析中共掌政後的情況。
  他還認為,任何狂熱主義都具有如宗教般的力量,而「教義不是讓人去理解的,而是讓人去信仰的」。
  他指出,一個群眾運動的活躍階段結束,就會變成是成功者的權力工具和失意者的鴉片。此話可謂放諸四海而皆準,例子俯拾皆是。
  他還分析出許多一針見血的結論,例如「不滿情緒並不一定會讓人產生改變現狀的渴望。要讓不滿加深為憤憤不平,還需要加入另一些因素,其中一個因素是擁有權力感」。
  又例如,「懷有大希望者的力量來自最荒謬的來源:一個口號,一句話或一枚徽章」。
  再例如,「一個群體的性格和命運,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員決定」。
不管人類世界再如何先進,肯定還會繼續出現能夠煽動一撮人(不管是大撮還是小撮)的「能人」,要應對這些種種可能出現的局面,當權者(不一定是政府,可以是一家企業)一定要作好萬全準備,深入了解群眾運動的本質,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讓可能危害自己(權勢或利益)的情況出現,將之消滅於萌芽狀態,或根本不讓他有萌芽的機會。要做到這一點,唯一一點就是做到讓大家都滿意。如果不能做到,就要讓狂熱份子來代勞,不過代價可能會很大,誠如賀佛爾所言,「狂熱既是一種靈魂的疾病,卻又是一種可以讓社會和國家振興的神奇工具」。
2005/9/19

參考網站:
http://www.ncp.com.tw/product_show.php?sid=1098350682
http://www.erichoffer.net/
http://www.quotationspage.com/quotes/Eric_Hoffer/

星期六, 9月 17, 2005

中秋快樂!

人月兩團圓!
身體健康!
生活愉快!
世界和平!

政商關係影響的東西差異

政商關係影響的東西差異
.蕭雅

  歐美以外國家或地區,不管是否民主國家,其政商關係之曖昧以致引發的種種不良後果,長期以來為人所詬病。例如台灣、日本、南韓、菲律賓、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或地區,官商勾結及貪污腐敗經常導致危害人命的結果,例如工程偷工減料等等。
  這讓人對歐美的先進國家不禁起了羨慕之情,認為這些國家是人間天堂。孰不知,歐美的金錢政治一樣厲害,金額之大比其他地區更甚,商界對政治的影響力無孔不入,甚至造就了一門方興未艾,一年市場規模超過十億美元的行業──遊說公司(lobbying firm),許多前高官或議員退職後就在這裡尋找另一個事業的春天,估計全美說客可能多達十萬人。台灣長期就在美國僱有遊說公司或所謂政治公關公司對美國議員及政府進行遊說,中國大陸也學到了這玩意兒,政府及大企業(中海油等)都依樣畫葫蘆。
  當然,美國的法令對於限制那些因人類貪婪天性而起的壞行為,起了很大作用,諸如限制對候選人及政黨的捐獻(個人捐款上限一千美元,不可接受外國人捐獻)等等,但另類的政治獻金,像限制較寬鬆(上限一百萬美元)的「軟錢」(soft money)(只可捐給政黨進行活動),成了許多企業討好政黨的管道。美國一個網站http://www.opensecrets.org 就對這類企業政治獻金等課題進行嚴密的監督,有興趣者可以上此網站查詢那一家企業政治獻金多少等詳細資料。
  為了規避種種的限制,美國又出現了稱為「527組織」(名稱源於稅法527條)的團體,去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正式上場。它可接受的獻金無限制,但不可為政黨宣傳,卻可做唱衰其他政黨的行為,美國兩黨都成立了這樣的組織,以電視廣告等方式唱衰對方,「扒糞」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儘管美國的政商關係也如此糾纏不清,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美國卻沒有或極少發生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離譜的事(例如工程偷工減料而導致百姓死亡),所以美國之如此「文明」,和美國政商關係密切與否應沒太大關係,反而應該是社會上人們普遍的道德素養較佳(如尊重生命),以及民族性(如做事比較認真)發揮效果。再者,更為有效的履行監督責任的,其實應該是媒體。
  當然,美國越發不可自拔的政商關係也日益引起人民的關注及警惕,希望不會「動搖國本」。

2005/9/17

書評:《悲憫闕如》

書評:《悲憫闕如》
作者:Sybil Kathigasu
譯者:陳文煌
出版:燧人氏(馬來西亞)
頁數:169
出版日期:2005年8月
定價:馬幣20元
撰文:蕭偉基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週年紀念,全球書市又湧現一批回憶或反思之作,讓世人「不想回憶但未敢忘記」。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本馬來西亞出版的中文書,乃翻譯自一位二戰時在馬來亞受日軍摧殘的亞歐混血女護士之回憶錄。這本名為《悲憫闕如》(No Dram of Mercy)的回憶錄,傳主是馬來西亞怡保一條路名Sybil Kathigasu路所紀念的人,即卡迪卡素夫人(西碧兒.卡迪卡素)。
  西碧兒出生於馬來亞一歐亞混血家庭,由於當時仍是英殖民時代,這背景肯定的使她成為上流社會一員。稍長,她嫁給一名洋人醫生,在錫礦產區怡保行醫,夫婦兩及三名兒女過著幸福的生活。
  未幾,二戰爆發,轟轟作響的戰機日夜在空中盤旋,他們一家及工人也到鄉間避難。但身為醫生,救人是天職,尤其在非常時期,更不能退縮,使得他們在物資極度匱乏之際,仍得冒著生命危險為病人診治,包括到病患及產婦家裡出診。
  初時,由於他們是醫生護士之故,出入仍方便無阻。但漸漸地,日軍的監視越來越嚴密,也充公了他們家的汽車,使得行動大受影響。此外,由於夫婦兩人在社區的人緣極加,加上平時樂於助人,受傷及生病的抗日馬共成員(華人為主)也要求他們醫治。但為了安全起見,大家設定了許多不同的暗號,例如抗日士兵要到晚間普通人都離開後才能出現,而且要以敲門次數來作暗號,免被別人及日軍發現。
  書中詳細描述了他們與日軍鬥智的真實場景,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關收音機的情節。日軍佔領後,由於不允許人民知道外界訊息,所以沒收了所有人的收音機,一旦發現收藏有收音機,將是可能遭遇殺身之禍的大罪。西碧兒為了要了解局勢,三番兩次從朋友處取得收音機,但為了掩人耳目,只得將零件拆開,藏在不同的地方,並以「約瑟芬」命名之。一群密友在固定時間安裝好「約瑟芬」,再一起接收外界資訊,成了每天等待及嚮往的一件大事,既驚恐緊張又滿心期待。
  不過,這對醫生夫婦最終還是免不了要被日軍逮捕,並被施以酷刑,包括掌摑、毆打,以粗棍及藤鞭抽打等,要求他們提供抗日份子資料,導致她身體虛脫而昏倒,但她始終沒有就範。她不斷的靠著天主教信仰賜予的力量而勇敢的活下去。
  日軍更惡劣的行徑是以她的女兒要脅,把小女孩高高吊起,再在下面生火,導致她瘋狂的求饒。不過,兩母女都勇敢的堅持下來,沒有屈服。
  雖然馬來亞有著不同膚色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種族,但在西碧兒的生活中可以發現,不同民族都可和睦相處,甚至成為好朋友。西碧兒甚至在被日軍囚禁期間,由於認識獄中做事的印度裔和馬來裔朋友,得以讓他們協助把字條傳到外頭,甚至傳給馬共成員。要知道,這些事要是被日軍逮到,可是隨時連命都要給丟的,可見這些不同民族人民之間的友情之可貴。
  這位勇敢的女士充與殘暴日軍的戰鬥史,分發揮了人性光輝的一面。儘管效忠英國,不十分認同共產黨(馬共),且有信心英國人一定會戰勝而回來,但在日軍殘害抗日志士(馬共黨員為主)的時候,她冒死搶救大批馬共成員,寧死也不供出馬共行蹤,挽救了多條人命。最後雖然她逃出生天,但因戰時被日軍虐待蹂躪,搞壞了身體,戰後不久即以四十九歲壯年之齡在倫敦病逝,遺體運返怡保,出殯時各族萬民瞻仰。在獨立後「馬來化」的局面下,這位效忠英國的混血女士的名字仍被命名為路名,顯見其為馬來亞犧牲的精神,也獲得馬來人的肯定。
  本書成書於二戰結束後不久,但一度絕跡,直至五十幾年後的今年才首度出現中文版,甚為難得及有價值。對於至今仍不時為種族問題而生歧見的馬來西亞社會,各民族如能用心閱讀這本用生命寫成的回憶錄,必定會感覺所謂種族成見之幼稚。對於其他曾受日軍蹂躪的國家而言,這本小書(僅一百多頁)當可提供了解歷史的另一扇窗,一同來恥笑戰爭的愚蠢,不恥日本不敢不願承認侵略事實的懦弱。
撰文:蕭偉基
2005/9/17

香港著名道教/民間傳統廟宇

香港著名道教/民間傳統廟宇
全香港天后廟:
http://hk.geocities.com/hkctba/tinhau/tinhau1.html
黃大仙:
http://www.siksikyuen.org.hk/ssy_big5/index.php
車公廟:
http://www.ches.org.hk/site1/report6.html
文武廟:
http://www.fushantang.com/1005/e1007.htm
http://fotop.net/freecat/ab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touring/hkiidistricts/ta_dist_taip3.jhtml
青松觀:
http://www.daoist.org/ccta/ccta.htm
青雲觀:
無網站,位於屯門青山

香港名寺

香港名寺
三大古寺:
靈渡寺:位於新界元朗廈村
http://www.yl.hk/lingto/
青山禪院:位於新界屯門青山
http://www.bighongkong.com/bhkphoto/tsingshanmonastery/
凌雲寺:位於新界元朗錦田
http://www.fushantang.com/1005b/e2015.html
位於元朗錦田,無網站

名寺:
寶蓮寺:位於新界大嶼山
http://www.plm.org.hk/
http://www.fushantang.com/1005b/e2001.html
志蓮淨苑:位於九龍鑽石山
http://www.chilin.org/
西方寺:位於新界荃灣
http://www.budhihk.com/b0001.htm
http://www.fushantang.com/1005b/e2016.html
妙法寺:位於新界屯門
http://www.fushantang.com/1005b/e2011.html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touring/hkiidistricts/ta_dist_tuen4.jhtml
萬佛寺:位於新界沙田
http://www.10kbuddhas.org/
http://www.fushantang.com/1005b/e2014.html


香港寺廟介紹:
http://www.fushantang.com/1005/e1000.html

豬皮製膠囊 吃素者破功

中國時報 A6/社會脈動
2005/09/16
豬皮製膠囊 吃素者破功
【黃筱珮、林倖妃/台北報導】 吃素的人,小心翼翼怕吃到葷食,殊不知「危險」潛藏在難以想像的地方!消基會昨天表示,有八成以上藥品的膠囊(包括各類保健食品的膠囊),都是牛、豬等動物的皮、骨製成,大部分民眾並不知情,對吃素者或特定宗教信仰的人(例如回教不吃豬)造成衝擊,呼籲藥商要標示膠囊成分,善盡告知責任。
  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表示,不知者不罪,原則上沒關係,但政府和藥商應尊重人家的宗教信仰,標示清楚才是對人的尊重。
  慧傳法師指出,美國曾傳出麥當勞用牛油炸食品,印度教徒不知情吃下,招抗議並興訟,麥當勞最後出面道歉。若出品動物膠囊的藥廠不明確標示、妥善處理,最後也可能有類似狀況。
  慧傳法師建議,吃素者既已知道,就要做出抉擇,例如改吃紙包藥粉,或買中藥吃。不然對吃純素者來說,本身有罪惡感,心中起罣礙,這樣對身體反而不好,治病要身心靈一起才有效。
  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表示,藥品膠囊大部分由動物的皮膚和骨質提煉出來的膠質製成,這個訊息對有宗教信仰的人或素食者衝擊很大,藥商應善盡標示責任,讓病患有替代性的選擇。例如選擇同成分錠劑藥品、或把膠囊的藥粉倒出來吃。
  心誠則靈 藥還是要吃
  李鳳翱也呼籲,如果是素食者或有特定宗教信仰,就醫時可告知醫師或藥師,請求開立替代性藥品,避開膠囊藥品。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表示,根據《中華藥典》記載,硬膠囊 (可剝開上下帽者)和軟膠囊(一體成形、無法剝開者)的成分來自豬毛和骨膠,以法定色素和氧化鐵著色。
  王春玉表示,忌諱動物成分的病患可把膠囊剝開,只吃裡面的成分。若是特殊設計的長效型膠囊或腸溶性膠囊,就不宜這樣吃,否則會失效。應詢問藥師,不要自己亂剝。「心誠則靈」,生病者應以治病為前提,不要因為這樣就不吃藥。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王立信聽聞這個消息非常驚訝,他說:「雖然我是醫生,但我都不知道有這回事,更別說是病患。」

台灣過火的本土化

台灣過火的本土化
.蕭雅

  自從八十年代末開放黨禁報禁後,台灣本土化思潮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李登輝主政後的推波助瀾,本土化已經到無限上綱上線的地步。這一方面固然是老蔣幾十年來以不合理方式壓制後的反彈,但之後的形勢發展已趨向不合理。因此,台灣的航機及地鐵上的廣播,出現國(普通話)、台、客、英四語的情況。然而,事實上是否需要如此呢?台灣不懂國語的人有多少呢?因此這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即使所謂本土化本身,也有值得商榷的含意。事實上所謂的台語,就是源自福建的閩南語,只不過這族群比較早「佔據」台灣而且人數最多而已。要講本土化,應該是原住民文化為主才對吧!不過,所謂原住民文化又出現問題,因為台灣有多達十個原住民族,到底要用那一種好呢?
  另外,台灣政治人物經常掛在嘴上的「四大族群」也有問題,因為他標榜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但光「外省」就已可含蓋中國數十個籍貫了。而且,台獨人士如果也用外省這一稱呼,恐怕也政治不正確,外省應是「外國」才對,如此一來,已經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外省人變成了「外國人」,怪哉!如果台獨人士也接受「外省」這一說法,那台灣就是中國一部份了。不知台獨人士如何理解?或可將外省人稱為「中國人」也!但這又挑起族群矛盾。
  台灣追求本土化真是過了火位了,事實上,台獨人士或主張極端本土化人士大可把國語(北京話)當成英語在印度的地位一樣,僅是一種全民溝通語言。
  從台灣看香港,香港除廣府人外,也有不少講客家話或圍頭話的原居民,當然也有不少非客家非廣府籍貫人士,以潮州、上海、閩南為大宗,但這些非廣府籍貫者,卻沒有要求尊重自己語言的行動或要求真正本土化(即講客家話)行動,甚至不少還刻意千方百計學講好廣府話(當然還有英語)不教下一代自己的家鄉話(與中國人移居歐美後情況相似),與台灣情況剛剛相反,也是一值得探討之現象。
  筆者覺得,香港和台灣的差別在於,香港是自然形成,台灣則是國民黨長期打壓扭曲的下場,這可能是形成兩地對所謂本土化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2005/9/17

星期四, 9月 15, 2005

有關二戰與中日

有關二戰與中日
  聽一些資深同事說,二戰時中共不盡力抗日的指示是來自蘇聯(即蘇共)。從蘇聯在二戰時的作風就可看出,蘇共是狡猾及奸詐的,他們在日本投降前幾天才對日宣戰,所以等於不費吹灰之力就成了戰勝國,他們指示中共也用這一招,所以中共就不積極抗日,讓國民黨去抗日,他就積極增強勢力對抗國民黨。
  歷史往往由一念之差改變。張學良的一念之差,造成一發不可收拾延續至今的殘局,那就是西安事變。從事態的發展及後來的演變來看,蔣介石的「先安內再攘外」,先對付共軍再抗日也許是正確的,可惜被張學良一手破壞了。從正常情況來看,張學良當年一不遵守領袖指示,二還綁架領袖,在軍中可謂瀰天大罪,是必死無疑的死罪,但他卻仗著宋美齡好友的關係,得免以一死。
  再說日本,民族主義沖昏了頭而產生的軍國主義,可以說是最差劣的選擇及表現。其實,從現實情況來看,日本與中國關係如此密切,中國的西化或現代化,很大程度上是師承日本,如果不是日本採取侵略的政策,中國人其實是會很尊敬日本的,兩國是絕對能夠友好相處並帶動整個亞洲(至少東亞)的復興的,日本絕對可以做一個真正令人信服的老大。
  孫中山的革命得力於許多日本友人的協助;蔣介石在日本學軍事;魯迅的前衛作風很大程度是留日時受日本影響的,而且他在日本也有許多朋友,其弟弟甚至還娶了日本太太。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中日這兩種民族的關係是何等密切。
可惜,日本採取侵略的政策,而且還是非常殘暴的侵略,將一切都改變了,傷痕至今仍無法弭合。
  日本當年其實可以有三種選擇,一是真心真意幫助中國及亞洲現代化,這是上策;二是可以看不起中國人及其他亞洲民族,但不會用到武力侵略佔領的手段;三是侵略。很不幸的,日本當時的天皇及政府,採取了最低劣的第三招。
2005/9/15

星期二, 9月 13, 2005

我要送的書──《食物的背後》

我要送的書──《食物的背後》
.蕭偉基

  華人首富李嘉誠近年來喜歡送書,尤其喜歡送歷史書,又尤其喜歡送研究謀略的歷史書,看來和他的商人性格與細胞不無關係。
  我也喜歡推薦我讀過的好書,而且也打算送好書給我的家人、親朋好友及客戶(我沒能力像李嘉誠那樣派街坊)。最近我打算送的是一本名為《食物的背後》的書。這是一本中文版去年出的小書(三聯出版),講述大部份人所不知的食物的背後的事實。
  所謂民以食為天,人及所有動物活在世上,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事,其實就是吃。但在近年瘋牛症、禽流感、豬鏈球菌,乃至最近魚類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污染的恐慌下,人們逐漸重視食物安全問題,也開始希望了解食物背後而不僅是表面的事實。
  本書作者Craig Sams是推廣綠色有機飲食的先鋒,由於美國對有機種植及飲食諸多限制,他早在六十年代就移居英國,推動及經營長壽飲食法(Macrobiotics)等有機及環保飲食,並提倡及推廣「公平貿易」,認為那才是符合公義並更適合人類的方式,成效卓著。
  這本書所提倡的主張,基本上不同意全球一體化及大企業壟斷(或接近壟斷/寡頭壟斷)的方式,反對將製造食物當成一門「產業」或「工業」來經營(不過我總覺得人類已不能走回頭路了)。因此看來李嘉誠大概也不會推薦及送這本書,因為這和他的經商手法、理念,以及他成功的方式背道而馳。不過,相信龍應台對此書的觀點會深表認同。
  不管他人的看法如何,我極力推薦這本書,也希望更多想送書的人能夠考慮送這一本書,因為它令人看到人類地球還是有希望的,只要大家盡量返璞歸真,尊重大自然,不那麼人工化,與宇宙萬物和平共存,將貪婪的慾念減到最低,簡單的生活也能夠過得舒適與快活。
2005/9/12

Seow Wai Kee
P. O. Box 30861, Causeway Bay, H. K.
Tel: (852)96635793

相關網站:
http://www.craigsams.com/
http://www.macrobiotics.co.uk/
http://www.kushiinstitute.org/
http://www.macrobioticmeals.com/
http://www.macrobiotics.org.uk/
http://www.greenandblacks.com/
http://www.oxfam.org/
http://www.oxfam.org.hk/public/
http://www.soilassociation.org/web/sa/saweb.nsf?Open
www.somajuice.com
http://www.noarthritis.com/
http://www.wholeearthfoods.com/

星期一, 9月 12, 2005

好書選舉

http://www.shkpbookclub.com/zh-hk/index.htm

抗癌大步走

http://www.cancer-fund.org/sfc2005/html/chi/index.html

歡迎參加由香港癌症基金會主辦的第十屆”抗癌大步走”,協助對抗癌魔,令社會更健康!
2005年11月20日(星期日)在香港島大潭郊野公園舉行。
(由宏利贊助)

星期五, 9月 09, 2005

新世紀飲食觀

新世紀飲食觀
http://www.worldwide168.com/acc/z67.htm

您要過得更健康、更快樂、更舒服,讓環境更美好嗎?
請您一定要抽空一小時來慢慢看完這部片子,並細心咀嚼思考,改變您的生活飲食習慣,您就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請別小看您一個人的力量,馬上就開始改變!世界也就為您而改變得更美好!

星期四, 9月 08, 2005

癌症另類療法

  最近一位住外地的親戚患上第四期淋巴癌,其兄長以電郵詢問我有無另類可行醫療方式。他說經過化療、骨髓移植後病情都不見有大起色,於是尋求其他方式,看看是否有奇蹟。其實他已試過不少中醫、巫醫、印度醫、飲食療法等方式,可能效果都不太理想。
  我將求助信透過電郵轉發,幾天來收到不少回音,包括吃靈芝、看中醫、練氣功、素食等。當然有一些不一定能治好病但可減輕病情及痛苦。
  我從網上找到一項資料,台灣一位女西醫也是患上淋巴癌,化療、電療、手術等西醫療法都無幫助,她靠著吃素及練佛經打坐等,使癌症痊癒,多年都無復發。我於是將此訊息轉發予親戚。
  另有一神奇療法,是一位朋友告知。他說香港某位氣功大師透過發功及教人練功運氣,成功治癒了幾位被醫生宣稱只得半年性命的末期癌症患者,包括老年患者。
  看來,神奇醫術處處有之,能否遇上也要視緣份而定。
  電郵:kennyseow@gmail.com

2005/9/8

歐美第三世界化

.蕭雅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及阿拉巴馬州受颶風吹襲,可能造成逾萬人死亡。令人驚呼:這可是世界上最富裕及最先進的美國嗎?這是什麼世界?
很不幸的,這確實是在美國發生的人間慘劇。電視畫面上一幕幕猶如伊拉克戰場及非州某國內戰後滿目滄夷的場景,坦克車及軍人高調進駐巡視的鏡頭,令人懷疑布殊總統是不是派兵派上癮了,連自己的國土也要重兵壓境。據災民哭訴,他們等了一天、兩天、三天、四天,都沒看到救援人員及物資,一位老太婆就在第五天失救而死。所以很明顯人禍的成份大大的高於天災。
  布殊派救援人員慢吞吞,但派起兵來卻神速異常,鷹派心態表露無遺。所以,全世界所有被美兵壓境過的國家,現在可以稍稍抒緩一些不滿了吧!
  這次美國南部颶風災區,受災者以黑人、拉丁人等有色人種居多,令人懷疑這就是災區「第三世界化」的原因(白人主導的精英政府不管有色人種死活)。無獨有偶,法國巴黎近幾個月至少發生三宗主要由新移民(非州裔等有色人種為主)聚居的老舊大樓大火,造成數十人喪生,也是一幕幕猶如第三世界的景象。
  美國及法國這幾次人禍為主的災難(尤其美國風災),其實給第三世界及發展中國家很不好的示範,尤其在許多人治色彩濃厚及不尊重人權與生命的國家,他們的官員以後遇到事故時大可說一句:「連美國都死上萬人了,我們這一兩百人算得了什麼?」
  所以,我強烈的認為,布殊政府非倒不可!

2005/9/8

小泉的改革形象得分

小泉的改革形象得分
.蕭偉基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因所提出的郵政民營化改革計劃在國會受挫,因而孤注一擲解散國會舉行大選,希望以間接全民公投的方式,尋求為其郵政改革方案背書,不少論者皆以「政治豪賭」來形容小泉此「壯舉」。其實,高舉改革大旗本來就是小泉的形象及標誌,而在傳統包袱沉重的日本,小泉也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對改革具如此堅定信念的政治領袖。
  在日本這一所謂「傳統」根深柢固的國度,要談改革真是談何容易,再加上各種政經關係之盤根錯節、糾纏不清,既得利益者的根基是如此深厚、勢力是如此巨大,若無魄力之領袖,斷不會以大幅度改革甚至將傳統連根拔起之方式為政治主張,因為這在日本很容易就淪為政治自殺。
  就拿這次小泉提出的郵政改革為例,這一已談了多年的方案,為何遲遲無法落實,原因即在於勢力雄厚的既得利益者的阻撓,而這批人士又幾乎都是執政自民黨的派系人物。因此,小泉此舉,無異於「動搖黨本」(已引發黨員出走另組新黨「國民新黨」)。
  小泉其實出身「郵政世家」,外祖父即曾出任郵政大臣(當時稱遞信大臣),父親是外祖父的秘書(其外祖父只有獨生女,故小泉父親入贅岳父家),小泉本身也曾在九二年出任郵政大臣,故對郵政業務的熟悉,恐怕在日本政界中是少有人能比。因此,小泉在零一年上任後就已宣示要推動郵政改革,才能與時並進,消除弊端。
  然而,為何連金融巨獸的大銀行都能順利改革轉型,但郵政改革卻舉步維艱呢?原因在於郵政事業屬公營事業,有二十六萬員工(二萬四千多個據點),更要命的是,龐大的郵政網絡是自民黨中一個舉足輕重的派系,尤其在偏遠地區,局長甚至是父傳子「世襲」制,他們也掌控了自民黨的地方票源,因而形成了所謂的「郵政族」,成為國會及自民黨內一重要派系,開罪不得。
  再者,論經濟勢力,日本郵政比之各大銀行,有過之而無不及,是日本最大的國營事業(此乃歷史因素使然,過去銀行及保險公司不普遍,人們因而大部份光顧郵局,並形成了習慣)。截至零四年度,日本郵政的資產為四萬零四億日圓,其中郵政儲蓄餘額高達二百二十萬億日圓,超過日本四大商業銀行總和;其簡易保險部門資產達一百二十萬億日圓,也相當於日本四大壽險公司總和。這樣的龐大金融怪獸,顯然窒礙了民營事業(包括銀行、保險、物流業)的發展,況且眾所周知,國營事業的積效低落,在全世界皆掀起國營事業民營化及改革的大潮下,使小泉萌生改革日本郵政的急迫感。
  眾所周知,日本是派閥政治當道,並因此衍生許多政商勾結的醜聞,為人所詬病,並須對日本之經濟泡沫沉疴負上重大責任。九十年代以來,每位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都信誓旦旦的要改革及振興經濟,但十多年來的紀錄可以發現,真正落實及深化改革的,就只有小泉一人。尤其他在銀行金融業方面的大刀闊斧的「大爆炸」改革,在改革大將竹中平藏的指揮領導下,令日本七大銀行集團的驚人龐大壞賬大大減少,從零二年的百分之八以上,降到目前的百分之二點九;東京三菱、瑞穗、Resona等大銀行都扭虧為盈。小泉推行的經濟結構性改革,雖然帶來陣痛,使失業率在零二年曾升至百分之五點六的歷史高點,後來逐步滑落,現為百分之四點四。更明顯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小泉上任後,近幾年已多次達致連續取得增長的紀錄,是十餘年來少見的好成績,今年第一季更高達百分之五點四,第二季為百分之一點一,數字雖然略低,但可貴的是它主要是由消費及資本支出推動,而不是像以往般依賴政府的龐大公共工程支出及出口帶動,情況為十多年首見,顯示了日本人民及企業對本國經濟的信心增強。
  小泉以改革者姿態出現,不管是純姿態「作秀」也好,真心意也罷,他的許多改革作為,確實是令人耳目一新,包括重用女性閣員,曾經一度在內閣的十多位成員中有多達五名女性,甚至委任女性出任重要的外務省大臣。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小泉以環保為理由,號召推動夏天不穿西裝改穿便服上班,以便能夠把室內冷氣溫度提高,可省電及環保,更引起鄰國仿傚,乃一德政也。八月二十九日小泉與其他五黨領袖共同參加辯論會,一身便服的小泉,即刻就把其他四位仍是一身深色西裝的老氣橫秋政客(另有一位是女性)比了下起。若我是日本選民,單單這一畫面(加上其勁有型的髮型),我就幾乎肯定會投小泉一票了。
  小泉高舉改革旗幟,並以郵政改革為重點,是一險招也是高招,險招在於要面對黨內不同派閥的倒戈;高招在於改革是他提出的,在野黨如果同意那他們同執政黨沒有差別,只是跟在小泉屁股後頭,如果他們反對,顯然更沒戲唱,等於自絕於高唱入雲的改革呼聲。因此,中國人或香港人即使因國仇家恨而對小泉一再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有著咬牙切齒的不滿,也要佩服及學習他對改革的堅持及其政治智慧,尤其他的夏天穿便服上班的做法,簡直是一項革命,而且對世界有好處,連香港、台灣、大陸都要步其後塵學習(雖然沒有明言)。

2005/9/8

星期三, 9月 07, 2005

求助(淋巴癌)

各位朋友:
以下是我一位最近患上淋巴癌的親戚向我求助的信,不知大家可否提供一些建議,以減輕其病情?
謝謝!

祝:健康!
蕭偉基 啟
email: kennyseow@gmail.com



偉基:
六弟偉才自去年鄉下探親回馬後,身體就一直間竭性發熱,期間經過多次中西醫,神醫,巫醫,甚至印度神醫都拜訪過,治療過,但都不得要領,遲至去年十二月,在馬大醫院的安排下,將腋下稍微浮腫的淋巴割取化驗,很不幸的,被診斷爲第四期淋巴癌.(骨髓並無擴散,不知醫院如何定義爲第四期,家人及才都拒絕接受)然後就開始了一系列化療,至六月發覺效果不顯著,主治醫生建議進行骨髓移植,七月中療程完備回家休養,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八月中就覺身體又有發熱的現象,唯有再進院,初步檢測顯示肝的功能有減退的迹象,雖然完整的化驗報告還未出來,家人已作了最壞的打算----萬一肝也受擴散的話,我們將拒絕再讓才接受甚麽化療,骨髓移植的治療,這些日子來才已受夠了,我們考慮讓才進行食療配於中藥療法.知道你對營養補助與有機素食頗有心得,能否就針對才的病情提供一些意見?
請速回郵.謝!
偉雄

星期一, 9月 05, 2005

我的素食願景

.蕭偉基

  作為一位主張素食者,我對香港大部份素食業者的保守及不思進取態度感到沮喪。這些傳統素食食肆也許在那些傳統客人(例如因宗教原因茹素者)的「幫襯」下還能夠生存,但在吸引更多人茹素這方面,可能是交白卷的。因此,我很懷念十餘年前在台灣的生活,因為那兒的素食餐廳非常的多元化,做得很好吃。素食在香港未能形成風氣,素食業者的因循需負相當責任。尤其在現今人人追求健康和纖體,以及禽畜怪病叢生的時代,已證明對身體健康有極大助益的素食,其市場應該得以事半功倍的騰飛。
  香港傳統素食食肆的缺點,不外乎菜式單調、多不健康及營養價值不高的「人造肉」、裝修過於宗教化以至令一些其他宗教信徒或無宗教信仰人士有所避忌或感覺不舒服而卻步、價錢過高等。
  素食的市場的確是非常有可為,我很有信心它能成為世人的主要飲食選擇。從一個簡單的算術就可知道其市場之大:素食是全人類都可以接受的飲食方式,所以其市場是百分之百,但葷食或肉食不管那一種,其市場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因此,我早有計劃及構思,將素食推廣為全世界普及的飲食選擇,一如麥當勞般成為世界性品牌。其實,筆者年前曾將此構想寫成簡單之企劃書寄予本港一些企業家,希望他們能投資,奈何不獲青睞。
  本人的做法是以美味、健康、營養並重的方式來做素食,並根據各地不同之民情而作調整。由於「招資」希望落空,我唯有以一己之力完成這一生中最大之願望。所以,從現在起我以各種方式努力賺錢,目的就是為了能早日達成有關建立環球素食連鎖餐廳的夢想。它成了我努力的最大動力!

本人電郵:kennyseow@gmail.com

2005/7/30

星期日, 9月 04, 2005

馬來西亞國產車政治風波 

.蕭雅

  領導馬來西亞二十二年的前首相馬哈迪,最近因國產車問題與其接班人及現內閣中的前愛將鬧得不愉快,充分顯示了大馬國產車與政治經濟糾纏不清的怪現象。
  嗜車如命的馬哈迪,大概覺得一輩子中最值得驕傲的就是上任兩年後(一九八三年)就建立的國產車「普騰」(Proton)集團(國家汽車工業控股),八五年第一輛國產車面市,使大馬一躍成為生產汽車的「工業強國」,他本人也被稱為大馬「國產車之父」,儘管那是否稱得上國產車還很存疑。
  也因國產車是馬哈迪的命根子,他在零三年自首相一職退休後馬上就出任政府為大股東的普騰集團的顧問,繼續發揮影響力。
  不過,好景不常,馬哈迪月前炮轟政府對國產車保護不力,頒發過多的進口車准證給特定集團,使得外國車大增,影響了國產車市場,而後政府對普騰的運作表不滿,欲將身為馬哈迪人馬的普騰行政總裁馬哈里爾撤換。最近,馬哈迪更有情緒化的表現,他將普騰送給他的七輛國產車退回,並乘坐寶馬出席一場宴會。
  其實,大馬發展所謂國產車,是典型扭曲資源分配的不合理政策,政府傾全力以各種方式來對其作出保護,例如對進口車課徵高達百分之百以上(甚至達百分之三百)的關稅,才使得國產車稍有競爭力。
  如今在大馬,一般的日本豐田、日產、本田轎車,售價動輒十幾二十萬港幣以上,國產車也需四萬港幣以上,更甭說平治、寶馬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被迫要購買國產車,使得國產車在過去二十年來市場佔有率節節上升,高達七、八成。不過,這其實是強迫人民付較多金錢卻享受不到應有品質的不合理做法。
雖然發展多年,大馬其實至今仍無法自主開發汽車,三家國產車集團中,普騰分別與日本三菱及法國雪鐵龍等外商合作;第二國產車(Perodua)與日本大發合作;Naza與韓國起亞合作。雖然普騰九年前收購了英國蓮花跑車集團,令人對其技術及品質的提升有所期待,但若做市場調查或專業調查,大馬國產車的技術及品質,相信是令人不滿意的。也因如此,在自由貿易區實施壓力下逐漸調降進口車關稅的情況下,國產車市佔率節節敗退,現今僅佔六成左右。
這樣的形勢使馬哈迪心急如焚,因此遷怒於政府的進口車政策過於寬鬆,結下與現政府不和的樑子。其實,進口車准證也是國產車政策下出現的「怪胎」。因為進口車關稅高導致售價奇高,但有能力的人還是希望開進口車,導致奇貨可居的情況出現,使得進口車業務竟成了圖利特定集團或人士的土壤。
  再者,由於發展國產車之故,在政府不斷的宣傳及洗腦之下,汽車在大馬竟成了必需品,一個成年人在大馬如果沒有汽車或不會開車,會被視為異類。但細究之下就可發現,以大馬人民的收入水平,汽車是徹頭徹尾的奢侈品,一個做了十年事的大學畢業生,一般月薪約六、七千港元,往往要付四分之一或以上的薪水供車,負擔可能比買房屋還高,簡直是畸形得不得了,大馬人卻完全不意會到這是不正常,不意會到汽車其實是消費品,一出廠就已即刻貶值。也因如此,大馬的公共交通沒有太多人光顧,在惡性循環下,使得服務奇差。
  極力鼓吹擁車文化還導致許多後遺症,例如為了要容納更多的車,不斷開發建新馬路,但城市的路面上仍奇塞無比,造成空氣及環境素質的大幅下降,藍天不再。不少人為了要買車,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犧牲了其他的享受,這對塑造多元化生活極不利,也剝奪或大大降低了其他行業發展的機會。另有一些人,沒錢買新車,就退而求其次買二手車,但大馬對環保要求不嚴格,造成不少噴黑煙的汽車在路上行駛,破壞空氣及環境。所以,儘管有人認為發展國產車已帶動許多行業的發展,創造新就業機會,是促進大馬經濟成長的功臣,但有沒有研究過,如果將這些資源另作更公平有效及多元化的投放,效果會否更大?副作用是否較少?
  其實,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有將汽車工業視為國家進步與否的「圖騰」的謎思,例如台灣、印尼等,但國家扭曲資源投入的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不值得,對人民也不公平。因此,發展中國家政府應將汽車也視為一般消費品,由市場決定,而非強力的由國家資源投入發展。
2005/9/5

華人社會的太子政治  .蕭雅

華人社會的太子政治  .蕭偉基
  八月中旬,在台灣,國民黨舉行中常委選舉,剛卸任黨主席的連戰,其公子連勝文第一次出馬競逐得票就高居第二,一飛沖天。在馬來西亞,執政聯盟中的華人政黨──馬華公會,兩年前卸任黨主席的林良實,其子林熙隆初試蹄聲就在馬華青年團署理總團長選舉中高票勝出,平步青雲。
  以上兩件事並沒有關聯,只是碰巧在幾乎同一時間發生,兩位完全沒有政治經驗與歷練,無基層實力,父親也沒有刻意栽培他們從政與接班的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能夠在政治叢林中輕易勝出,背後所顯示的華人社會「太子政治」的受落情況,值得探討。
  不過,和各行各業的「子(女)承父業」一樣,世界各國其實也出現了不少的「政治世家」,並非華人或東方社會獨有。撇開帝王制或封建制度下制定的世襲制(如英國的上議院)不談,從二戰結束後算起,世界上著名的「政治世家」即有美國的甘迺迪家族、布殊家族、印度的甘地家族、斯里蘭卡的班達拉奈克家族、中國的蔣介石家族、新加坡的李光耀家族、北韓的金日成家族等等。
  從各個不同的「政治世家」中,又可依其不同性質分成不同種類,包括:第一種是准帝王型,這類家族通常是出現在不民主的極權或威權統治國家,如北韓的金日成及其子金正日、中國的蔣介石及其子蔣經國;第二種是孤兒寡婦型或復仇型,如南亞及東南亞屢見不鮮的女性國家或重要政黨領導人,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菲律賓、緬甸,這些領導人(主要是女性)通常訴諸於悲情,而這些國家的政局通常混亂不堪,支持者因對老領袖的緬懷及對他們的悲慘下場感不值,而將忠誠轉移到其子女或太太身上,儘管他們可能只是「師奶」一名,不一定具備治國能力;第三種是專業型,這類世家的創始者通常把政治作為一門事業,因而從小培訓子女接班或從政,而子女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也對政治熟悉及感興趣,包括美國的甘迺迪家族、新加坡的李光耀家族(其子李顯龍為新加坡現任總理),台灣的連家(連戰祖父及父親)、馬華公會創始人及首任總會長陳禎祿(其子陳修信後來也出任馬華總會長),乃至日本各政治派系領導人等。
  除以上各種類外,世界上還有許多難以歸類的「政治世家」,當中許多都是父親一輩子從政,但不見得有栽培或鼓勵其子女從政的心態(或不明顯不積極),而其子女最終也步其後塵加入政治圈,例如美國布殊、馬來西亞反對黨領袖林吉祥之子林冠英、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拉薩之子納吉(現任副首相),而連戰之子連勝文及林良實之子林熙隆的從政,應可歸類於此。
  「愛屋及烏」也許是人類普遍的心態,所以領袖之子通常從政之路較為順遂,就像連勝文及林熙隆一樣,要不是父親的「庇蔭」及影響力,料想也不會贏得如此輕鬆。他們憑著家世,不需奮鬥就可以輕易的打敗其他人,顯然不公平,也對政黨的發展有不利的影響,但他們又是在選舉中勝出,並非「欽定」,所以要怪也只能怪黨員了。
  此外,必須一提的是,這兩位政治履歷幾乎是白紙一張的年輕小伙子,都是在只有一兩千人甚至幾百人投票的黨內小圈子選舉中勝出,候選人要拉票容易得多,支持者給面子前領袖的姿態顯而易見。尤其林熙隆,幾年前曾以不到三十歲剛大學畢業出社會之齡,就收購及掌管多家數以十億馬幣計的上市公司,而被輿論質疑其何德何能及如何有此財力,而他的回答竟然是「賺來的」(其生意後來鬧出許多風波)。這樣一位有著如此可資質疑背景的人物,馬華黨員竟然也選得下手,真令人感嘆此政黨之素質。更甚的是,林良實另一公子林熙傑,此次也當選馬華青年團中委。
  從連勝文及林熙隆高票當選可看出,「太子政治」在華人社會還是有市場的。然而,這樣的政治運作方式是否健康及理智的呢?為何在東方社會出現的比率如此之高呢?這是否表示千百年來的封建奴役基因仍深值每位東方人心裡深處呢?要塑造華人社會成熟的民主政治,必須找出原因,也應該擺脫這種純粹「因為他是領袖之子就選他」的迂腐思維。

2005/9/4

星期六, 9月 03, 2005

「文本」的世界(新版)

「文本」的世界(新版)  .蕭雅

  這是一個「文本」或「紙本」的人類世界,自從人類有文字以來就如此,一切以文字記載為依據,甚至成了唯一的依據,所以出現了許多為了做這些事而創造的工作,例如秘書、文員等,處理paper work。但「文本」世界也造成不少荒謬事發生,香港媒體最近踢爆廣東當局提供的魚場名單不正確的離譜事件,就是眼前一實例。
  人類社會很多事情都按「文本」辦事,例如法官判案,法官基本上不會到案發現場去查看,只會按涉及各造的「文本」內容判案,因此「文本」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尤其一些權威機構或人們普遍認為具公信力的機構的人士,例如警察(雖然很多人存疑)、法庭、醫院或一些專業組織或個人(如律師、醫生、學者教授專家、會計師等)。
  「文本」也是官僚的溫床,因為大家都只按本子或所謂的「制度」辦事。官僚不只是公家機關或政府部門才有的現象,其實在幾乎所有的大企業及牟利或非牟利機構(包括大中小學等教育及學術機構、以醫人濟世為懷的醫院或公益團體)都會出現,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大家都只做份內事,稍離份內一丁兒的事都不關己。
  由於「文本」的重要,很多時候又出現如何在「文本」中取巧,以在不違反規定或違法的情況下逃避一些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事,當然不少是「打擦邊球」的情況。例如買保險時填寫身體健康及就醫情況時,就經常出現這種情形,以規避可能加保費或限制某些權益的結果出現。雖然這不一定是「公平交易」及百分之百誠實的情況,因為這可能對涉及的其他人不公平(如其他保戶、保險公司)。但只要不是大事,大家也就一隻眼開一隻眼閉了。反正世界就是如此,只能盡可能做到(例如讓各方相互制衡監督、避免造假),不可十全十美,像法官判案,就是一件不一定公平的事,但人們只能接受。
  對於人類現代化,包括「文本」世界的諷刺,上世紀二十年代由德國作家艾利希.蕭曼(Erich Scheurmann)著的《帕帕拉吉》(Der Papalagi)一書有令人會心及發人深省的描述。此書以一位到歐洲遊歷的南太平洋酋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為內容,對「現代化」或所謂「現代文明」大大嘲笑了一番。
  人類世界,為何要那麼複雜,沒事找事做呢?不過,一切已不能回頭,因為沒有「文本」或「制度」的世界肯定是天下大亂,所以大家也只好活在「文本」的框框裡,但對「文本」過於依賴也顯然是不正常及不正確的。
2005/9/3

註:我竟然無意中發現還真有一本書叫做《文本的世界》,是大陸學者楊大春所撰,為一本哲學書,副題是「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乃「後現代思潮叢書」之一。
2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