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24, 2006

星期三, 3月 22, 2006

星期二, 3月 21, 2006

港產片的題材

港產片的題材
.蕭雅
  看香港電影多年,為港產片的創意枯竭感可惜。也許是香港影人出身都差不多相同之故,總覺得香港電影的內容重覆性高得驚人,不是講黑社會就是武打片,要不就是警匪打鬥片,彷彿香港是不見天日的「黑色大地」般。難怪不才對香港社會不熟悉的人,尤其是東南亞華人及台灣人,來香港後都戰戰兢兢,深怕遇到警匪街頭槍戰,孰知香港其實是世界上最安全、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華洋雜處、中西薈萃,加上社會的變化快速,值得開發的影視題材其實多不勝數。筆者在此謹列數例,供香港的影人,尤其是編劇及老板參考:
(一)有關菲律賓女傭的題材,但不是那種搞笑性質帶歧視角度的內容,而是以深度人文刻劃為主題,例如可以是菲傭與主人或少主間的感人情誼,並帶出菲傭的辛酸;
(二)有關新移民的故事或內地人移居香港的歷史,尤其是早年有「小上海」、近年有「小福建」之稱的北角;
(三)有關南洋歸僑在香港的故事,尤其是為數眾多的印尼華僑,刻劃出這一代族群的悲歡;
(四)有關原居民及圍村的故事。
  筆者隨意幾筆,已想出這幾個值得拍片的題材,相信有心的香港電影工作者,定能拍出經典好片。
2006/3/21

星期日, 3月 12, 2006

星期六, 3月 11, 2006

我希望

林嘉欣能夠和劉若英合演電影,因為這兩位都是我喜歡及欣賞的,有自我性格、風格及獨特氣質的漂亮女演員。

我最欣賞的女藝人──劉若英

我最欣賞的女藝人──劉若英
她雖然不是十分漂亮,但我覺得她有一股獨特的氣質,文筆及演技也很好。她演的舞台劇《半生緣》及電影《20 30 40》都令我回味再三。所以,我很欣賞。我曾經讀過她寫的幾本書,其中一本是今年(2006)初出版的《我想跟妳走》,內容除了心情故事以及生活體驗外,還有關於她家族的一些故事,儼然一部中國現代史的濃縮版,值得一讀。329的光良演唱會,她也是嘉賓之一(另一位是黎明),太棒了,因為我有買票看。
以下是劉若英的官方網站:
http://www.rene-liu.com/

香港國際電影節

http://www.hkiff.org.hk/

星期二, 3月 07, 2006

中國股市改革專題

中國股市改革專題
中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對市場及經濟影響深遠,是中國股市能否進一步與國際及市場接軌、改變長期以來經濟表現與股市表現「背離」的怪現象之關鍵。「財華社」於其網站特開闢了有關的專題,介紹及報道「股改」的最新動向與個案分析。對中國股市有興趣者,請瀏覽:
http://www.e-finet.com/newscenter/cnfinet/stockreform/c_NewsIndexPage.php

星期日, 3月 05, 2006

我最感動的書──帕帕拉吉

我最感動的書──帕帕拉吉
.蕭雅 (http://bigdogkee.blogspot.com)


  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著實對我內心產生極大的衝擊。多年來(我在2003年首讀此書),我一直想著如何把這本書以我自己的文字推薦給別人,但始終下不了筆,因為我覺得其內容及震撼力相信要親身詳讀此書後,讀者才能深刻理解,這真的是「非筆墨所能形容」。因此,我只能嚐試將這本書的其中幾段文字摘錄,以響讀者。
  這是一本八十六年前(1920年)首次面試的小書,作者是艾利希.蕭曼(Erich Scheurmann,1878-1957)。他是一名德國人,曾移居南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四年。本書是他藉一位首次到訪歐洲的當地酋長的所見所聞所思而寫成,書中對白人歐洲的所謂「現代化」覺得不可思議並加以批判,內容舉凡白人的生活起居、工作、讀書、思維、規範,乃至宗教等等。讀者或許可以以寓言的角度去讀此書,但其戲而不謔的文字,會帶領您進入另一種思考空間,即使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紀,本書的許多看法仍然適用。
  本書名為《帕帕拉吉》(Der Papalagi),即南太平洋土話中白人、外來客的意思。酋長將白人穿的上衣稱為「上皮」,褲子稱為「下皮」,鞋子稱為「腳皮」。更有趣的是對女性胸衣的形容:「尤其還用魚骨、鐵絲和繩子做成硬梆梆的蓆子,把女人從脖子到腰部,由前至後束得緊緊的,被這蓆子一勒,女人的胸部都沒生氣了,連一滴奶水也出不來。」
  酋長對白人在歐洲住的城市作了生動的描述,他把房子稱為「石箱」;街道稱為「石縫」;城市稱為「石島」。他納悶於白人為何可以住在那麼封閉不見天日的環境中,並對電話、火車等事物覺得有趣。
  酋長對於所謂「職業」的描述,對大部份打工一族而言,也許會覺得莞爾甚至深有同感。他說,職業就像是必須興高采烈地去做,卻又不是心甘情願去做的一種工作。因此,他說,在歐洲,人們的臉像灰土一樣灰暗,「因為工作沒有樂趣,職業把他們的喜悅都吃光了。」他還認為,「思考是一種重病」,對於每天要讀「一疊疊的紙」(即報紙),以及要讀那壓成一疊一疊的「思想蓆子」(即書本),都覺得不能理解。
  對於白人所使用的金錢,酋長描述得更好玩,他把金錢稱之為「圓形的金屬和沉重的紙」。酋長對於白人千方百計想征服大自然的想法覺得不能接受。他說,「神遠遠要比帕帕拉吉他們最大的機械更強大。神可以決定任何人什麼時候該去死,無論是太陽、水、火,也都聽從神的旨意。所以,月亮的出現、風的吹拂,並不是那一個帕帕拉吉能夠決定的。」
  讀完本書後,最大的感觸也許是人類是否活得太複雜了?是否對物質的慾望過重了?乃至於是否覺得「人定勝天」以至於對大自然不夠尊重,造成大自然的反撲?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006/3/5
書本資料:
書名:《帕帕拉吉》
作者:艾利希.蕭曼
譯者:杜子
出版:小知堂/台北

沒有菲律賓餐?

菲律賓可能真的沒有特色食品,因為香港這麼多菲傭(超過十萬),而且已經存在二、三十年了,卻連一間菲餐廳都找不到。菲律賓商店倒是有一些。最近香港也多了一些賣東南亞食品及用品的商店,裡頭有東南亞各國(主要是印、泰、馬、新)貨品,我進去看過,也是找不到一樣菲律賓貨品,怪哉!
近年香港多了印尼餐廳,而且是做印尼人生意為主,顯見其客戶主要是近年漸增的印傭。當然香港向來就有為數不少的印華開的餐廳。不過,菲傭數目比印傭多得多,卻連一家菲律賓餐廳都找不到,是頗令我訝異的事。況且香港也有不少菲律賓華僑。
其他如泰國餐廳香港也很普遍,馬/星及越南餐廳也有一些。甚至連人數比菲律賓人較少的尼泊爾人,也在香港開尼泊爾餐廳。
看來菲律賓人可能都是完全美式口味,所以完全沒有了自己的飲食特色。這是我的猜測。我去過馬尼拉,也沒有能夠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食物。
據我的觀察,每到星期天或假日,菲傭大多數光顧美式快餐,也有不少與華人市民一樣,光顧中式快餐店(美心、大家樂等)或茶餐廳,吃一碟燒味飯或什麼的。印傭因為信仰回教關係,在飲食上有一些戒律,這也許是印尼餐廳漸增的原因。當然,印尼餐本身已頗有特色。
不過,與菲律賓同樣具西班牙及美國背景的墨西哥,倒是開了一些墨西哥餐廳。

星期六, 3月 04, 2006

評《裸女》

評《裸女》
.蕭雅
  探討男女之間差異的書,例如《女人來自金星,男人來自火星》、《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等,近年賣得紅紅火火。由英國動物學家Desmond Morris所著的《裸女:女體的美麗與哀愁》(The Naked Women: A Study of the Female Body)一書,中文版於去年出版(陳信宏譯,麥田出版),從歷史、文化、生理等角度,探討女體各部位所代表的意義及其演化。
  纖柳細腰、櫻桃小嘴、眉清目秀、豐乳肥臀、飄逸秀髮、修長雙腿等,都是對女性容貌或身材的形容詞。文學作品中對女性的形容詞,也比對男性的形容詞予人更豐富的想像空間。事實上,根據本書作者的研究,女性從頭到腳都代表了某種其性別特徵,當然很大程度是基於「性」的需求。
  作者一開頭即表示,本書將帶領讀者踏上一場女性身體的導覽之旅,解說女性身體上許多不尋常的特質,歌頌真實世界裡自然環境下的女性。
  作者指出,「滿臉羞紅的新娘」是婚禮上的陳腔濫調,因為新娘知道在場所有人心裡都在想著她即將失去的童貞,於是因為難為情而導致臉頰緋紅。由於臉紅向來出現在男女之間的追求或調情的時刻,因此臉紅也就成為性魅力的代表。
  至於嘴唇,作者表示,女性開始懂得男女之事後,便會把雙唇當成一種帶有強烈性意涵的信號。而嘴唇看起來如此性感,原因是它們的形狀、質感與顏色,都模仿了女性的另一雙唇,以至英文至今都仍以古典的語言加以稱呼──英文的「陰唇」(labia)一詞就是拉丁文的「嘴唇」。
  說到耳朵,作者提到,由於其形狀是一片皮膚圍繞著一個孔洞,因而也不免被人視為女性生殖器的象徵。例如南斯拉夫的俚語就把外陰稱為「雙腿之間的耳朵」。更甚的是,在某些文化裡,毀傷耳朵可以代替割除陰蒂的割禮;古埃及人對姦婦的懲罰就是用刀割除耳朵。
  至於頸項,作者表示,在西方它也許只被視為支撐頭顱的身體部位,以及在性行為中可以挑起女性性慾的部位,但在日本,女性露後頸是極具挑逗性的舉動,只有藝伎才會做,一般良家婦女絕對禁止。
  肚子由於與其下方的主要性感帶關係密切,所以帶有高度的情慾意涵。其中肚臍更因看起來像是身體上的一個孔洞,因此向來被視為生殖器的象徵。早年的好萊塢電影,就曾經規定裸露肚臍是非法行為。而在時尚照片裡,真正的生殖器狹縫既然不能露出來,攝影師與模特兒使會設法呈現出一個替代的孔洞,引發觀者下意識的聯想。
  或許由於女性的幾乎每個部位,都可能引來遐想,難怪不少衛道之士,尤其是宗教極端份子,會以種種所謂的「戒律」,來嚴格規範女性的衣著和舉止。不過,看來這只不過是男性欲控制女性的「大男人」心態作祟,可憐的是至今世界上不少女性仍要忍受這種宿命。
  
2006/3/4

評《品牌,原來如此!》

評《品牌,原來如此!》
.蕭偉基
  不管在社會科學還是財經專業領域,相關的中文書籍絕大部份都是翻譯自英文書,華人學者的著作有如鳳毛麟角。可喜的是,近年台灣的財經專家出版了多本以中文撰述的相關專業書籍,內容更貼近華人市場,參考價值比翻譯書來得高。這其中包括了台灣資深廣告人黃文博所著的《品牌,原來如此!》一書。
  經過了披荊斬棘的艱苦代工生涯後,台灣的產業界近年開始思考自創品牌,擺脫「為人作嫁」的模式,以創造更大利潤。有二十多年廣告資歷的黃文博,以自身經驗,參考台灣島內及國際間品牌創造經驗及實例,為自創品牌提出了寶貴的看法。
  本書一開頭即以日本的「無印良品」為例子,指出這個品牌的成功操作手法,使消費者印象中認為他們是「沒有品牌」,孰不知這就已經是他們的品牌。
  因此,作者指出,品牌取什麼名字有時並不見得是重要因素,反而如何操作才是成功關鍵。以Mc Donald’s為例,作者表示,這名字如果出現在廣告公司提給客戶的命名建議中,肯定落選。再說到其中文名「麥當勞」,作者說,單是那個「勞」字就已經非常不雅。不過,這無礙於這個品牌成為世界性名牌,因為他們操作得宜。作者的結論是:世界上沒有壞名字,只有不被操作的名字。因此,決勝點在於你花了多少時間「捧」品牌名,而不在於花了多少時間「取」品牌名。
  作者提出打造品牌不壞金身的三部曲,最初層次是「無理由記憶」,即把一組文字符號強迫植入大眾記憶的手法,即俗稱「洗腦」。接著是「制約式認知」,影響一般社會大眾,塑造品牌無所不在的偉大感。第三個層次是一條漫長的路,使消費者「習慣性偏愛」。筆者認為,「公仔麵」可說是香港企業打造品牌的經典案例。
  當然,要打造品牌並讓它持久成功,可不是容易的事。作者提出,第一要讓品牌「ing」起來,尋找品牌的核心價值,不要讓他成為過去式;第二要令品牌「動起來」,強化品質活動力;第三要把品牌「框」起來,品牌就等於企業,CEO這類高階經營者應把品牌管理的最終決定權抓在手裡,不可下放。
  作者對於大部份台灣企業的只重生產不重品牌;收購機器及生產線卻不欲甚至沒想過收購品牌,甚至把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出售給外國企業(例如幾年前台灣網站kimo賣給yahoo!成了雅虎奇摩),「拱手讓人」的情況,感到不值。因此他大聲疾呼台灣企業重視品牌,才能提升價值。
  雖然作者強調品牌的重要性,指出「名氣可能比機器值錢」,並以台積電為例,指他代工的Intel是世界最有價值品牌之一,但台積電(TSMC)卻只有少部份分析師及專業人士才認識。不過,筆者認為,即使只做代工,要是做得夠強夠大,本身也可以成為一個品牌,就如台積電,或者世界最大製鞋企業裕元及寶成,以及世界最大手提電腦製造商廣達,他們本身就已經是另類的品牌。若是強要他們在代工以外自創品牌,也許會得不償失(廣達即曾經自創手機品牌,最終失敗)。
2006/3/4
書本資料:
書名:《品牌,原來如此!》
作者:黃文博
出版商:經濟新潮社/台北

星期四, 3月 02, 2006

虛的豪宅

虛的豪宅
.蕭雅

  香港傳統豪宅區有幾處,包括山頂及半山的大宅,這是頂級豪宅。當然,此區域也有公寓大樓式豪宅。此外,港島的跑馬地、九龍的何文田及九龍塘,都是傳統的著名豪宅區,有別墅大宅,也有公寓大樓。港島南的濱海獨棟大宅及低密度住宅,也是一眾頂級富豪的Dream house。新界方面,大埔的康樂園等大型低密度式住宅及平房式住宅,以及近年新建的聚豪天下等獨立樓房、鹿茵山莊等低密度式住宅,都是公認的豪宅區。
  這些豪宅有一些共通點,例如是「久經考驗」,有大批真正的頂級富賈名流入住,而且大部份都是位於大眾公共交通系統(地鐵、鐵路等)不到之處(除了九龍塘),以及附近多沒有大商場等人流雜處之地,這使得這些豪宅區與平民間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這可說是許多要入住豪宅的人士所在意的,至少私隱度較高。
  不過,近年來,香港出現了一批地產商以噱頭打造,加上炒家非理性炒作出來的「虛豪宅」,其中以西九龍區的擎天半島、君臨天下、港景峰、凱旋門等為代表。當然,這區域因有海景及毗鄰未知何時可建好的西九文娛藝術區而受追捧。不過,那幾幢高聳入雲的超高樓房,其設計雖然可用新穎來形容,卻也顯得過於標新立異,有欠穩重。其次,其樓房密度太高,似乎與豪宅有所差距。第三,私密性不足,過於搶眼,有違大部份豪宅屋主的要求。第四,地鐵站居然有出口可以直通這些樓房,根本就是豪宅的大忌(人流複雜,可能會危及安全)。因此,至今仍不見有真正頂級富豪住於這幾幢「豪宅」(或許不可預知的未來會有,誰曉得?),導致其空置率高居全港所有民宅之冠。因此,可見西九這幾幢近年被炒得火熱的「豪宅」是虛胖成份,頂多只能算是與「藍灣半島」、「寶翠園」等同級數的「高級屋苑」或「高級公寓」,不能算是豪宅。其價格被炒高至七、八千甚至過萬港元一呎,絕對是一個大泡沫!
2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