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28, 2009

星爸阿爸

昨天去演藝學院欣賞舞台劇《星爸阿爸》首演,是阿嬌(鍾欣桐)艷照事件螫伏一年後重新出發的重頭戲,劇中另兩名演員是資深舞台劇演員陳淑儀先生和邵美君小姐。此劇是美國著名百老匯編劇Neil Simon的作品,敘述一名女兒突然間與沒見面十幾年的編劇父親相遇的故事,在笑聲中反映親情與愛情的問題。兩名資深演員演技沒話說,而第一次演舞台劇的阿嬌也演得生動自然,為復出作了很好的鋪墊。
但這場舞台劇入座率並不高,以致導演李國威在謝幕時都要打廣告,請觀眾宣傳請親朋好友買票觀賞或自己多看幾場。

警察開槍不中,有何稀奇?

日前香港發生一名即將退休的警察,在下班回家時發現可疑人物,開了當警察三十三年來的第一次槍(執勤開槍,訓練不算)的新聞,香港的媒體都大篇幅報導,東方日報和蘋果日報都以頭條處理。
此新聞相當有趣,它有以下幾個重點(即可作為吸引受眾的賣點):
1.這警察做了三十幾年,從沒開過槍(也可以升到警長職),竟在退休前三天「開齋」;
2.這警察開了三槍卻都打不中;
3.這警察還有三天就退休;
4.這警察不是在執勤時開槍,而是在下班回家後在家附近;
5.這警察竟有雅致收集警察文物,還成立了「警察歷史收藏學會」,任會長。

比較幾份報紙處理新聞的手法,也相當意思。蘋果和東方日報都以挖苦方式處理,尤以東方為甚,其頭版大標題:水皮警長三槍唔中兼扭傷。極盡挖苦之能事,一貫該報挖苦諷刺香港官僚的風格。明報的處理手法則相對的較客觀和厚道。

其實,這新聞反映了一些事實,這包括:香港的治安真的蠻好的,所以一個警察做了三十多年都沒開過一槍,但也不妨礙他升職(其實香港警察可說絕大部份都沒在執勤時開過槍的,包括警務處的高層)。香港警察真的是難得開槍的,而且據知內部有很詳細的「指引」,在什麼情況下才能開槍。所以香港警察如果開槍,肯定是大新聞

當然,開槍不中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台灣就經常發生幾十名警察包圍歹徒開了數十槍都會讓其逃脫的糗事怪事。

以下是幾份報紙報導此新聞的網頁:
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825&sec_id=4104&art_id=13135140
東方日報: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0825/00174_001.html
明報:http://www.mingpaovan.com/htm/News/20090825/HK-gba1.htm

星期日, 8月 23, 2009

書介:《大便老師》(黃春明著)

擅長捕捉鄉土庶民小人物生活,反映時代社會脈動的台灣作家黃春明,最近由聯合文學出版其最完整的作品集,包括五本小說集和三本散文集。《大便老師》是收錄近作的散文集,從書中文章可以窺視黃春明近年的多采生活,以及他的人文情懷。
現年已七十五歲的黃春明,心態卻越來越年輕,有如老頑童,難怪近年他會全身投入兒童戲劇工作,而將心愛的寫作大計也擱置。在〈在舞台上咳嗽的老人〉中,他欽佩一群患感冒的小孩子竟能為了演出的大局著想而有強大的意志力,將咳嗽忍住,反而他這位老演員卻在舞台上咳了起來,幸好急中生智,不致穿幫。〈孩子是可以期待的〉則提到一名生病的小演員,咬緊牙關完成精采演出。一群老小在長期合作中產生了默契,也讓黃春明在小孩身上找到新的體悟。
〈大便老師〉是作者早年在一所幼稚園代班時,教小孩發揮想像力,把泥土做成各式各樣大便的往事。當年的小不點十幾年後仍記得這位「大便老師」,展現了其創意教學的效果。黃春明的作品題材和創意,其實很多是來自他「用腳走地理」的歷練,以及對周遭環境的細緻觀察,但也與他從小就有的叛逆、愛搞怪個性有關。他先後讀過兩所中學和三所師範學校,〈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文就提到,他在讀屏東師範學校時,在校方規定必修的「生產勞動」課中,所有同學都是種菜,唯有他種了名為霍香薊的野草,因為「我不想跟別人一樣,這是我存在的哲學」,然而老師不但沒責備他,反而稱讚他。
是的,師教確實影響了黃春明的一生,讓他步上作家之途。〈王老師,我得獎了〉回憶他五十年代在羅東中學時期的文學啟蒙老師王賢春,介紹他讀了許多後來被列為禁書的作品,例如巴金、契訶夫、沈從文等作家的小說,然而王老師據說是「匪諜」,所以不久之後再也見不到她了。但是,黃春明說:「縱然她的信仰跟此地的環境不符,可是她愛國家、愛民族、愛廣大受苦受難的百姓的那種情操,不是我們一再在學習和修練的功課嗎?」黃春明也感恩當年林海音主編《聯合報.副刊》時,「如坐針氈」地登了多篇可能會不見容於當時政府的作品。
黃春明被稱為「鄉土作家」,然而他早年對本身的寫作方向,一度也有所懷疑。在一九七八年發表的〈一個作者的卑鄙心靈〉中,他對於自己的一些作為深感「卑鄙」,例如「承文評家說我是悲天憫人的作家,我竟自以為是地默認了。欺世盜名,這是卑鄙之一」;他曾經「一邊把愛心獻給一隻狗,一邊搖著筆桿寫窮人的故事。這就是卑鄙之二」。
〈羅東來的文學青年〉則提到,當年「現代」、「現代主義」等名稱開始在台灣文學界冒起時,他也曾經跟風,放棄本身熟悉的鄉土題材,寫了好幾篇很「現代」的作品,希望能獲得評論界青睞,但最終卻沒人談論,讓他感到無趣,後來重拾鄉土題材,寫了〈看海的日子〉,「像是到勒戒所戒毒,經過一番痛苦後戒毒成功,我放聲大哭一場......」。
黃春明的人文關懷,也展現在他對人的寬容上。也是青年作家的么兒黃國峻在六年前自殺,有人怪罪於國峻的女友,黃春明對此作了感人的回應:「如果她是我兒子的最愛,請包容她,不要責怪她。」但,黃春明總是不捨愛兒的離逝,〈我知道你還在家裡〉充滿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哀傷:「國峻,我知道你還在家裡。如果你不想離開,那你就給我活過來!不然,你既然以行動做了那麼堅決的表現,那你就照你的願望走吧!」
黃春明的散文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真」、純正人格的「善」、文字藝術的「美」,我們期待他能重拾筆桿,將已擱置許久的小說大計完成,則文壇之福也。

書名:《大便老師》
作者:黃春明
出版:聯合文學(台北市基隆路一段180號10樓)
http://unitas.udngroup.com.tw/
頁數:227
定價:新台幣280元

星期四, 8月 20, 2009

好書推介:食藥不如食得好

好書推介:食藥不如食得好
  少吃一點肉,人生會開始改變;再少吃一點香口食物,又會再進一步轉變。漸漸做人的態度開始不同了,覺得很滿足、舒服、平安、快樂。再不久,會覺得清淡的飲食才可口。油、鹽、糖、味精、胡椒粉、蠔油、辣醬等等都妨礙自己欣賞食物的真味,它們不但多餘,還是健康大敵。你知道嗎?人類的近親猩猩都不吃這些鬼東西的,否則很快病死!
  然後有一天,你會忽然發現原來天下間最美味者,是生吃各種蔬果--新鮮的、本地種的,特別是自己種出來的,和喝清水。
  於是,你真正再次做人了。
--摘自周兆祥《食藥不如食得好》第91頁
本書教您如何吃得慈悲、吃得健康、吃得環保、吃得心安理得。極力推薦!
《食藥不如食得好》資料:
出版:皇冠(香港)
有關周兆祥網址:
個人網頁:
http://www.simonchau.hk/
網誌:
http://hk.myblog.yahoo.com/simonchauhk
Clu O:
http://www.club-o.org/
綠田園基金: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流動生命:
http://www.lifeflowhk.org/
周兆祥示範食譜短片:
http://www.openbooknet.com/blogs/u/drchau

星期三, 8月 12, 2009

靜思語Jing Si Aphorism

「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所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都是一篇文章。」
--證嚴法師

歡迎來做慈濟志工

歡迎來做慈濟志工

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的服務及活動包括老人院探訪、醫院探視、居家關懷、環保、緊急救援、講座等等。可貢獻所長之項目包括探視、關懷、文字紀錄、採訪、攝影、攝錄、烹飪(素食)、行政工作、打掃、清潔、司機、編輯、水電、音響、裝修、佈置、醫療、團康、手語、演藝、主持、勞力工作……應有盡有,一定有一樣適合您。趕快來加入吧!一起來創造祥和社會。

有興趣者可聯繫:
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香港九龍塘沙福道12號
新界大圍新田圍車公廟道5號
TEL: 28937166, 25754966 FAX: 25753922, 28937478

慈濟香港網址:http://www.tzuchi.org.hk/blog/

星期二, 8月 11, 2009

投行港人高層回顧槓桿漩渦

投行港人高層回顧槓桿漩渦

香港人黃元山回顧在國際投資銀行打滾十一年的經歷,揭開投行神秘面紗,發人深省。



--------------------------------------------------------------------------------

金融海嘯,號稱百年一遇,因各種極其複雜無比的金融衍生工具而禍延全球,原來有一名「香港仔」,就曾經參與研發這類「打包再打包」的投資產品,他是曾任職雷曼兄弟、瑞銀、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高層,並在紐約、倫敦、香港的投資銀行界打滾十一年的黃元山。去年中已離開投行、現正修讀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的黃元山,月前推出回顧其投行生涯的《槓桿漩渦》一書,以港式風趣筆法(因用了許多廣東話用語,所以不諳廣東話者,某些內容可能會看不懂),揭開投行神秘面紗,講述投行生涯的人生百態。

黃元山九十年代中在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畢業,經兩次申請後,成功加入雷曼兄弟(於二零零四年離開),從此步入投行界。他親身近距離目睹了整個金融體系槓桿化、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以及期間的亞洲金融風暴、LTCM對沖基金倒閉引爆的危機、科網股爆破後的信貸危機等。但對於坊間許多評論指責金融衍生工具為禍全球,甚至連股神巴菲特亦指其為「大殺傷力武器」,黃元山則認為流於片面,其實巴菲特本身由始至終一直都有運用衍生工具作為對沖和投資的工具。黃元山指出,其實所有金融產品的創新、不同衍生工具的出現,都是源於市場對沖風險或分散投資等需求,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信貸衍生工具到底是「有效的分散風險技術」還是「大殺傷力武器」,往往只是一線之隔,若然走火入魔,便遺害深遠,其中最大的關鍵,乃在於人類自身的弱點。

投行曾經是不少財經學生夢寐以求的工作,黃元山在書中提到許多當中的辛酸與趣味,例如投行會提供極小量的暑期工給那些超級大客的子女,主要是為了討好其父母,算是一種「客戶服務」;某些上司會百般阻撓討教的新人下屬,以防被超越;投行學徒表面風光,雖然薪酬不低,但差不多一半要用來交稅,所以只是「身光頸靚」的「赤貧族」,還要和其他人分租房間,才能在紐約立足。

黃元山在美國讀書和工作八年,卻對美國人沒太大好感。有一次他希望美國同事能叫他的中文譯名Yuen Shan,而不是洋名Stephen,但美國上司卻半開玩笑地對他說「如果你真的改了名,我會把你炒掉」,頓時激起他的民族自尊心。很多美國人對美國以外事物幾乎完全不認識,也沒有興趣知道,甚至連他的金融界精英美國同事,也沒有護照。從那一刻開始,他決心不入籍美國,因為他不想完全融入他們的單一主流文化。反之,他後來到了倫敦工作,發現不同國籍文化的人可以共存而不需要改變自己,更接近地球村的概念。

黃元山在書中指出,這次金融海嘯亦暴露了「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不足。他說,市場並非萬能,全球監管制度有待改進,但如何平衡監管,以免扼殺市場發展,同時又鼓勵創新發展,乃一大難題。

不過,筆者卻認為,金融「創新」已過火,近十年來市場上已出現太多「衍生再衍生再衍生」的所謂「金融產品」,其複雜程度比設計上太空系統工程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其名為「對沖」或「避險」,但到底有沒有這種需要,人類社會的經濟到底是否需要藉由這些「投資」來追求所謂的「發展」,值得深思。■
(撰於2009年4月,刊於亞洲週刊)

書名:槓桿漩渦─一個i-banker 的自白

作者:黃元山

出版:天窗出版(香港九龍觀塘開源道50號106-107室)

頁數:211

定價:港幣128元

八八水災援助計畫

八八水災援助計畫
http://tw.charity.yahoo.com/project_donation.html?project_id=197

家扶基金會-88水災助貧專案
http://tw.charity.yahoo.com/project_donation.html?project_id=199

生活有美,就會環保

生活有美,就會環保
http://www.herbalbliss.com.hk/life.htm
Herbal Bliss認證有機純露
http://www.herbalbliss.com.hk/product_11_2.htm
http://www.herbalbliss.com.hk/product_11_3.htm

有機美容
形式vs精神內涵
http://www.herbalbliss.com.hk/promotion/promotion_07a.htm


綠慧公社環保清潔手冊
http://www.greenwomen.net/cleaning.html

星期日, 8月 09, 2009

TV shows online

http://www.ykedwin.net/
這個網站不只有台灣和香港的電視節目,還有日劇,韓劇,新加坡劇,馬來西亞劇

星期六, 8月 08, 2009

[影音] 華人世界娛樂文化創意,台灣說了算!

[影音] 華人世界娛樂文化創意,台灣說了算!
父親是威權時代情治首長的王小棣導演,總是關注各個族群、各種小人物,走出和父親完全不同的生命火花。新加坡歌手蔡健雅在台灣發光發熱,才「紅」回自
己的家鄉。 從她們身上,看到台灣文化創意的強大包容力,讓台灣在華人世界引領風騷。

這樣的活力從何而來?給了華人世界什麼樣的養分? 周杰倫如何在台灣的土地上,創作出感動世界的作品?
(天下雜誌2009年7月29日)

http://www.cw.com.tw/issue/taiwan60/content08.jsp

我們的歌 我們的影 穿透國界 掌握華人的喜怒哀樂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8485

[影音] 亞洲最溫柔細緻的社會運動,在台灣

[影音] 亞洲最溫柔細緻的社會運動,在台灣
台灣的社會運動,曾經與抗爭、暴力、示威劃上等號,用激烈手段突破僵硬的體制。鄰近的韓國、中國、泰國,到今天仍然上演流血抗爭、武裝鎮壓。但是,新一
代的台灣年輕人同樣從事社會運動,卻出現了溫柔而細緻的方式。

他們為何不再暴力抗爭? 他們用什麼和平而細緻的方式? 他們發動了什麼改變? 年輕人要為改變社會注入新思維與活水。
(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issue/taiwan60/content03.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