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7, 2007

中國向公民社會邁進

中國向公民社會邁進
中國近月來有兩大事件預示著在邁向公民社會上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那就是最新的節假日調整方案,以及廈門化工PX項目決定遷址。前者回應了近年來海內外華人的訴求,將傳統節日列為假期,除了回應民意外,亦是爭取更多海外華人心的一「軟勢力」的展現。後者則是幾經周折後,終於向強大的民意低頭,這在中共執政史上(尤其近二十年來)可謂一大突破。而當局通過網站進行民調搜集民意,亦是這兩件事件值得一提的新模式。
中國發改委十二月中旬宣布,二零零八年開始,將清明、端午及中秋列為全國假日,而春節假日亦提前自除夕開始。其實,在台、港、澳,這些中國傳統節日,本來就是公共假期,奈何只有神州大地,因在唯物的共產主義思維影響下,將這些傳統節日以「封建」之名掃入垃圾桶,實令炎黃子孫難以理解及釋懷。所以,多年來,諸多港澳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多次提案,呼籲中國將傳統節日列為假期,全球華人共慶。
另一方面,即使在內地,雖然這些傳統節日不是假期,但民間也以自己調節假期的方式來過節,造成了一些生活與工作安排上的矛盾。所以,將傳統節日列為假期的呼聲不絕於耳。
從發改委發言人就此調整的回答,就可看出除了回應國內民意外,此新方案的統戰味道極濃。他表示,「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端午節既有迎接炎夏,預防疾病的意義和插艾草、熏香等習俗,又有祭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意義和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人們將月圓與團圓聯繫起來,親友團聚成為中秋節最重要的主題,象徵團圓的月餅則是中秋節最重要的禮品。」
當局如此顯露的將「中華兒女」、「海內外華人」、「認祖歸宗」等字眼表達出來,這在中國近年來已不是新鮮事,例如前些年開始,每次多達上萬人參加的河南省拜祭黃帝等祭祖活動,乃至在全球各地開設一百多所孔子學院等,都是中國內地想奪回中華傳統及文化詮釋權的重要舉措。以往以正統中華文化繼承者自居的台灣中華民國,近年來在民進黨政府反中國化的政策下,地位每況愈下,殊為可惜。
我大膽的推測,中國政府下一步會做的,會是逐漸允許繁體字(正體字)的使用,乃至若干年後,恢復使用正體字。
當局利用網站搜集民意,亦是值得一提的舉措。在調整假日方案中,當局就在幾個大型網站舉行民調,並充分參考民調結果。我沒細究這是否空前之舉,但肯定以後這一模式會更多的使用。
談到公民社會,當然不得不提峰迴路轉的廈門PX風波。今年五月底開始,不少廈門民眾因環保問題反對台商陳由豪在廈門市興建大型化工PX項目,展開「散步」抗議等多項活動。當局因此展開環評,且還在網上進行民調。這是令人納悶的,因為除非做手腳,否則這民調肯定是一面倒的反對,不知是廈門當局「失策」抑或另有目的。結果不消說,超過九成網民反對PX項目,嚇得當局馬上在一天之後就以技術理由取消網上民調,殊為難看。
接著,廈門市當局再來一招市民代表、專家、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就此事件舉行交流會。雖然事前很多輿論認為這只是廈門市虛晃一招,肯定會做假,沒料到在交流會上竟也是超過九成人反對,就連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也是反對的居多。這壓倒性的民意遂逼得當局將此項目遷離廈門。
此事另值得一提的是,因它座落於這個與台灣與海外華社有著深厚淵源的城市上,而投資者又是一名備受爭議的台商。因此,這是否純粹是廈門市民本身的力量逼使當局接受民意,頗令人懷疑。
儘管這兩件事件只是歷史長河上的一小步,大家也似乎不是太有信心中共政權會否長此以往採取這種尊重民意的方式治國,但我寧願寄予厚望,大家也應給中國政府更多的鼓勵,讓中國真正成為一個法治、尊重生命及民意的國家。

後段班大學評鑑 27系未通過

後段班大學評鑑 27系未通過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7.12.25 09:17 am

回應社會期待,教育部首度針對近年來錄取分數較低的「後段班」新設大學進行評鑑,受評的十所公私立大學校院共兩百四十二個系所,評鑑「未通過」者有廿七系所,超過一成;真理大學近三分之一、十系「未通過」;今年出現學生考十八分錄取的稻江管理學院,更有二分之一、八系評鑑「未通過」。

興國管理學院是此次評鑑受傷最深的學校,該校十五系所中,只有兩系通過,低於七分之一,是十校中最低的。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評鑑「未通過」的六校廿七系所,從下學年、即九十七學年度就必須調降學雜費,降幅在百分之一以上,且九十八學年度必須減少一半的招生名額;這些系所還得在九十八年一月接受「再評鑑」,若再不通過,九十九年度就要關門停招。

至於評鑑「待觀察」的五十五個系所,不得增招,也不得增設研究所。

收到教部送來的「耶誕大禮」,多數學校表示接受,將設法改進,或將部分系所合併。興國管理學院三系評鑑「未通過」、十系「待觀察」,反應最激烈,表示十三系都要提出申訴;此外,國立高雄大學僅有民族藝術系一系未通過,也表示要申訴。

雖然早就預期評鑑結果「不會好看」,但看到有些學校被「二一」,教育部高層官員也不斷搖頭直說「慘!」除了未通過的系所眾多,列為「待觀察」的五十五系所也占二成二,真正「通過」的僅有六成五。

教育部司長何卓飛表示,「這麼高的不通過比率,對學生也很不公平,顯示學校在方向、投注資源等方面都要好好檢討。」

至於興國抱怨成立才第一年的行銷與物流管理系被評「不通過」,很不公平,就像「新生兒不給氧氣」。教育部表示,這部分可在一個月內提出申請,並重新開會討論,將有「敗部復活」的機會。

【2007/12/25 聯合報】

高教評鑑中心網站:http://www.heeact.edu.tw/

星期二, 12月 25, 2007

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是佛教的一項有意義的活動,不論出家或在家皆可受此戒(至少一天一夜),對於在家居士而言,可藉此機會簡單體驗(並非嚴格體驗,因這不是短期出家)寺院生活。所謂八關齋戒,八戒是: 不殺生, 不偷盜, 不淫泆, 不妄語, 不飲酒, 不著華鬘香油塗身,不歌舞觀聽, 不坐臥高廣大床;一齋是:不非時食。有關八關齋戒內容可參考:http://www.hsilai.org/chinese/intro%20to%208%20precepts.htm

十二月二十一日,我參加了為期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是我這一生人第一次參加時間這麼長的佛教活動。慚愧的是,我其實很早就想參加,只不過生性懶散,所以拖到今年才參加。我是參加在住所附近的香光精舍(元朗洪水橋田廈路26號)舉行的八關齋戒。令我受益良多,印象深刻。我想我以後應該每年都會參加八關齋戒。

前一晚(二十日)就到了寺院寮房住宿,第一天(二十一日)凌晨四點半就打板起床輿洗,五點鐘開始早課,約七點早齋,之後休息一陣再誦經、供天,十一點半左右午齋。休息一陣後繼續誦經唸佛 ,以及法師開示,直到傍晚六時許休息、洗澡。七時許再進行懺摩。九時就「止靜」入睡。第二天(二十二日)亦如是,但因我只受一日一夜,故早齋後即自動捨戒,步行回家。

坦白說,不管是身體上或精神上,都非常的累。身體上而言,因要相當長時間站著不動,以及經常要跪拜,所以那種累可說是三十幾年來少有的經驗。說實在的,我這幾年來的運動量可說是比很多人多,但這次八關齋戒對身體上的累,是遠超過我做其他活動。甚至我行山一整天,乃至我在甘肅山區採訪期間的體力及時間消耗更長,但都不及這次八關齋戒來得累。我相信長時間站著不動是一大關鍵。

精神上而言,第一晚不習慣這麼早睡,以致睡眠不足,相信是唯一的原因。

其實我覺得第二朝已好很多,我相信如果再下去,應是可以更好的適應的。無論如何,對於出家人的這種常年及一輩子的刻苦生活,我是非常欽佩的。

過午不食,即一天只吃早餐及中餐,不吃晚餐,也是令我不易適應的。

由於第一天(二十一日)太累了,再加上前一晚睡不夠,所以當天晚上真的是累得倒頭就睡,根本沒力氣去做妄想。這可能是我近年來睡得最好、最深的一晚。感覺太好了。

各種念頭妄想紛飛,是我參加禪坐活動和此次八關齋戒都出現的情況,但如果想深一層,這也是平凡人的習性,因為一般人難得如此清靜,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出現各種念頭也是正常的。

在寺院的生活,一切講求嚴格的規矩及紀律。小至吃飯應該怎麼拿碗,都得學習,都得小心翼翼。試問,如果連吃飯都要如此小心謹慎,做其他事情還可以不三思嗎?所以,經此經驗後,我開始改變自己一些不好的習性,尤其是口業方面,不多講閒話、廢話。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口業是很多人都在犯的。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話傷害了人都不自知。這是我一個很深的感覺。

星期一, 12月 24, 2007

中國大陸賺錢怪招

中國大陸賺錢怪招

1. 向媒體爆料:每單可獲獎金50元至500元人民幣不等
2. 回收資源:廢品、舊報紙、各種建築廢棄物、瓶瓶罐罐,甚至廚餘”潲水”等
3. 打假:這招最值得一提,大陸冒牌貨充斥市場,所以出現一些人以此為業,稱為“職業打假人”,找到假貨就檢舉,可以要求賠償或獲得獎金,而且有可能獲得大筆金額。最近這一招更進步了,應用到廣告上,如有發現不實廣告,他們也去告發,也有獲賠償的例子,例如最近的「腦白金」例子就是,那位“打假人”捉住“腦白金”產品廣告上寫著「脑白金里有金砖,送礼就送脑白金」一句詞,結果發現裡面並沒有“金磚”,於是一狀告到法庭,告其虛假宣傳,獲勝訴,獲賠償。
4.換零錢:年關將至,包紅包需零錢,許多銀行都零錢不足(或嫌麻煩不提供此服務),於是有人靈機一動,做起這個生意。據說每換一萬元零錢可賺200元”手續費”,有人竟因此而月入萬元以上。
5.搶註商標或網名:甚至有人開起了「商標超市」,非常誇張。

八關齋戒

http://www.hsilai.org/chinese/intro%20to%208%20precepts.htm

放生

http://www.bfnn.org/freelife/gb/

http://bookgb.bfnn2.org/article/0500.htm

http://bookgb.bfnn2.org/books/0500.htm

星期四, 12月 20, 2007

普京

  俄羅斯總統普京當選時代周刊2007年度風雲人物,稱其為使一個動蕩百年國度穩定的人物。此話甚有趣。至於正確與否,可謂見仁見智。不管怎樣,不管是否認同其作風,普京是一個奇才,則應是大家都認同的。
  普京的怪及特別之處在於他創造了所謂「俄式民主」,不管你認不認同那是民主,所以姑且稱之為「俄式民主」。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一度比共產主義時期還糟糕,所謂的經濟震盪療法震得民不聊生,全國乞丐處處,連軍人也無法倖免。
  經過漫長十幾年的艱辛陣痛過渡期,俄羅斯經濟才開始起飛。但和中國及大部份國家(包括西方國家)類似,經濟的起飛階段(尤其由計劃經濟轉型至市場經濟期間)伴隨的是說不清的官商關係(至於是否勾結,各位可判斷),以及各類行業的寡頭崛起。國內的貧窮懸殊乃是少不免的局面。又由於俄羅斯是能源大國,近幾年中國崛起對能源需求殷切,使能源供不應求,價格大漲,造就了俄國一批的特殊階級富豪。
  KGB出身的普京,較受肯定的是,本身及家人並不涉及這些經濟活動(否則早被轟下台),對於這些富豪,乖乖做生意無所謂,但一旦涉入政治,以致可能對他構成威脅,就毫不猶豫的對他們採取行動。
  普京更弔詭的應該是與西方的關係。與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不一樣,普京一開始就打著不賣西方賬,堅持走自己路線,重振俄羅斯雄風的模式。但它在軍事上又極為收斂,以至不會被西方視為威脅。所以西方與俄羅斯雖在一些課題上(如反恐)不太一致,但乃不至於被西方視為威脅。
  更弔詭的是,雖然不是親美,但相對於他在國內的最大反對勢力--俄共,西方當然會選擇普京而不會是俄共。除非西方像在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在俄羅斯也搞「顏色革命」,扶植一個真正親西方的政權。但顯然西方是考慮過了,在俄羅斯不容易搞,或者說認為普京還是友善的。當然,普京對這早已有警惕,所以以其KGB風格,把一批可能的反對勢力早早消滅在萌芽狀態。雖然手段引人詬病(例如傳出暗殺政敵、威脅傳媒等),但西方也無可奈何。
  普京最「天才」的一招應該就是政治策略了。他以「俄羅斯不可一日無我」(像李光耀之於新加坡)的思維,牢牢控制了整個政局,而且塑造出一種國家英雄的形象。但是他又要在表面上顯現民主,所以不至於做得太離譜。例如總統任期屆滿,他不會像一些國家般就乾脆修憲使自己當終身總統。大家想也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想到可以改當總理。這比李光耀是更厲害(傳言李光耀當年曾計劃改當新加坡總統以便一直掌大權)。大家想也想得到,在俄羅斯這樣的政局底下,下一任總統是普京「欽定」的,就算他不改總統制,但新總統敢不聽普京的話嗎?妙就妙在普京改當總理,雖然感覺上怪,但在制度、憲政層面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就像克林頓卸任後如果他喜歡也可以當參議院主席,或者陳水扁以後也可當行政院長),而且也是經過選舉。所以就算西方國家對此也沒有什麼異議。
  其實西方國家還樂於見到普京繼續掌握大權呢,因為一個穩定及經濟持續發展的俄羅斯,對西方國家(不管政治或經濟)還是比較有利的,尤其西方企業,他們要繼續投資這個「金磚」大國,更不願見到其他人上台,因為他們不知道以後的人的能力是否可以使俄羅斯繼續成長。不過,這種英雄式領袖,對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是否有利,值得商榷。
  




  

星期三, 12月 19, 2007

冬至團圓 Season's Greetings

祝福各位:
冬至團圓
聖誕快樂
新年進步
合家平安!

愛灑人間--援建甘肅水窖義賣會

愛灑人間--援建甘肅水窖義賣會

種善因,得善果。

主辦機構: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電話:28937166

義賣日期﹕2007.12月22-23日
地點﹕九龍旺角麥花臣遊樂埸
(洗衣街或染布房街與奶路臣街或山東街交匯處)
時間:
12月22日(六):12:00pm-9:00pm
12月23日(日):9:00am-7:00pm

星期二, 12月 18, 2007

零消費聖誕咁都得?

香港素食會及Club-O本期(2007年12月)(第33期)的《生機健康》及《茹素》非常精彩,尤其是幾篇文章,大力推薦,包括「零消費聖誕咁都得」、趙來發寫的「素食:齋口又齋心」、素食新鮮人的「奇妙素食歷程」等,當然還有很多有用的素食資訊。以下是他們的網址:
http://www.club-o.org/
http://www.vegsochk.org/
另外,12月19日還正式推出新網站「綠色生活百科網」,歡迎光臨:
http://www.greenliving.hk/

零消費聖誕咁都得?

今時今日,全世界越來越多人借聖誕的名義,做出完全違反耶穌精神的事情──並且加速地球毀壞,連累眾生集體陪葬。

耶穌從來沒有叫人寄聖誕咭。

耶穌從來沒有叫人送聖誕禮物。

耶穌從來沒有叫人吃聖誕大餐。

耶穌從來沒有叫人裝飾聖誕樹。

耶穌從來沒有叫人開聖誕派對。

耶穌採用零消費的方式出世——沒有check-in旅店、沒有碌咭、沒有拍照錄映,甚至連燈也沒有。

耶穌來到人間,是為了提醒醉生夢死的世人要重視靈性生活,實踐道德、簡樸、開悟、神樂的生活方式。

耶穌希望……
如果耶穌可以此刻對您講話,祂一定希望您過一個盡可能零消費的聖誕!(假定您真的要慶祝祂的生辰。)

耶穌會說:「親愛的弟兄姊妹,神貧肯定是美德。簡樸生活是幸福之道。少消耗少污染才可以令地球持續下去,萬物生生不息。」

所以,今年和以後的聖誕,您會不會考慮減少消耗地球資源、減少製造污染,盡量活出靈性的圓滿,令人間恢復平安?

實踐零消費快樂聖誕送禮
如果您還未想得出更精采更合適的主意,Club O在此獻上一些:

為受者三天之內每天唸一串「玫瑰經」。或者您所見的宗教慣唸的經(例如《大悲咒》)。
在電話中為對方讀一段經文(建議:《聖詠》23首、《心經》)。
陪對方去他的堂區參加一次彌撒、佛堂或其他聚會地方,或者看一次日落。
為受者認認真真做一次按摩或艾灸或拔罐。
為受者送氣做手療(現場或遙距)。
打電話或送電郵給某人,誠懇地說:「你知道嗎?我真的好欣賞你×××××××。」
畫一個曼陀羅,送給親友。
在Club O網站內找一段您最喜歡的講座錄音,將連結送給親友。
上網找一首歌,將連結送給對方:建議以下的選擇:(1)“Whispering Hope”(2)貝多芬《第9交響樂》。
找個機會聚首為對方做一次靈擺測試。(如果未試過,可參考本刊G7頁的資料。)

實踐零消費快樂聖誕活動
既然有了難得的假期,可以怎樣身心靈蒙福?

如果您還未想得出更精采更合適的主意,Club O在此獻上一些:

每年聖誕找一個「緣份到」的人修和——說一聲「對不起」,或「我不再恨你/埋怨你」。
找一棵大樹,擁抱著它至少5分鐘,然後說:「我們一起讚美宇宙的偉大創造吧!(接著唸一遍《天主經》或唱一道自己最愛的聖詩(推薦“Amazing Grace”,或者唱Louis Armstrong那首經典“What a Wonderful World”)。
聖誕日斷食一天,全日不停默想耶穌降生的意義。
做一次特別有意義的義務工作(好介紹:參加《綠色生活百科網》,請即自薦,見本頁右下角。)
捐一筆錢給自己此刻覺得最有意思的團體(或送給此刻相信是最需要的人)——要數目大到感到肉痛,但同時提醒自己:這是零消費聖誕省下來的,例如往年曾報了旅行團或吃了聖誕大餐或送了禮,花費不少。
平安夜,睡前獨處,關掉一切光源,燃一支小白蠟燭,(也無妨拿出一個十字架),享受好一陣寂靜中的平安、喜悅,感受愛的力量一分一秒濃烈瀰漫全室。將這份神聖的經驗送到宇宙每一個角落。
聖誕日起床後,見到每一位家人,馬上熱情擁抱他,親吻他,說「聖誕快樂」或者加上「我愛你,祝你幸福、平安」。
您這樣渡過聖誕,耶穌感謝又祝福您,您的身體感謝又祝福您,您的親友感謝又祝福您,地球和眾生都感謝又祝福您。

歡迎公開更多更好的零消費絕招,請在http://www.club-o.org/ 討論區留言,或電郵來info@club-o.org

星期六, 12月 15, 2007

台灣第三勢力難成氣候

台灣立委選舉將於明年一月十二舉行,由於此次選舉採單選區單議席制,立委人數將大減一半(由二二五席減為一一三席),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遂產生了一些有趣的局面,那就是許多號稱「第三勢力」的政黨興起。但用「興起」一詞顯然是過於抬舉他們了,因為不管從歷史或現實角度來看,都不可能會有「第三勢力」的出現。
  目前所謂「第三勢力」,是指在前兩大勢力即國民黨與民進黨(抑或泛藍與泛綠,或者統派與獨派)外之勢力。不過,如果純粹以除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勢力之外的「第三勢力」而言,台灣老早已經出現過了。
  台灣民主化後最早的第三勢力可算是由趙少康、李勝峰、郁慕明、王建煊等國民黨次級團體「新國民黨連線」成員於一九九三年所成立的新黨,採「柔性政黨」路線。因為他們不滿李登輝主政下的國民黨本土化路線(或者早已看穿李登輝的台獨本質),因此標榜本身才是沿襲孫中山與蔣介石的「正統」國民黨路線,不排除有朝一日重返國民黨。當時憑著清新的形象,新黨也曾略有作為,也一度被視為第三勢力。
  接著就是二千年宋楚瑜敗選後另起爐灶成立的親民黨。儘管這只是一個完全只靠宋楚瑜個人魅力而生存的「一人政黨」,但由於其魅力無法擋,其立委席次最高時曾達四十六席,目前仍有二十一席,是台灣第三大政黨。
  至於泛綠也於零一年出現了由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台灣團結聯盟(台聯)。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這三個政黨都是在從原有兩大政黨人士分裂而成立的。
  台灣以往的選舉是多議席制,在那種情況下,即使是走極端偏鋒路線的候選人,如果能夠取得一成的選票,也可能能夠當選。但在更改選舉方式情況下,可以預見的,兩大黨之外的其他政黨,肯定是「無啖好食」。又由於立委席次減半,目前台面上的幾大政黨的人士為獲得黨的提名而爭崩頭,不獲提名的,有許多就心生不滿而另起爐灶,例如原國民黨立委柯俊雄加入台灣農民黨等。
  綜觀現時台灣已出現的所謂「第三勢力」,除前述台灣農民黨外,另有第三社會黨、人民火大聯盟、台灣綠黨等。不過觀諸這些政黨的立場,除了成為一些失意政客的暫居處外,他們的主張顯然在這樣的局面下難以獲普遍的認同,要改變人民幾十年來根深柢固的看法,並非易事。
  例如人民火大聯盟及綠黨,推出的人選是搞妓女權益維護的「日日春協會」秘書長王芳萍,我不知道這樣的「理想」會獲多少人認同。又例如由一群年輕學者(以原民進黨人士為主)成立的第三社會黨,雖然提出諸如終結兩黨「民主內戰」、建立開放安全社會、推動公費選舉、推動議會內閣制修憲、親美不反中、杜絕貪污、改革司法等針對目前台灣困局而提出的冠冕堂皇主張,但難免予人過於理想、理性、象牙塔的感覺。需知道,搞政治從來不是單講理想,不耍手段就可成功的。
  再看看國外的情況,不管美國(民主黨、共和黨)、英國(工黨、保守黨)、法國(人民運動聯盟、社會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社會民主黨)、加拿大(自由黨、保守黨)、澳洲(工黨、自由黨)等老牌民主國家,至少近五十年來,幾乎從來沒有過成功的第三勢力,有的只是兩黨(或兩盟)對決,幾不曾有過三雄鼎立的局面。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左右以外「第三條路」的興起,的確是近二十年來西方民主國家,尤其英美兩國曾經盛極一時的風潮,「代表作」顯然是九七年英國工黨的貝里雅,以及九二年上台的美國民主黨籍總統克林頓。他們的主張是納左右兩派的優點(雖也被批評為牆頭草),即鄧小平所言「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這種向中間靠攏的作風,一度也曾為陳水扁所嚮往並嘗試落實,無奈在台灣殘酷的現實底下,加上阿扁貪腐官司纏身,遂被束之高閣,再走激進偏鋒的老路。而國民黨近年嘗試走略偏本土路線,雖為形式所逼,仍不失為「第三條路」的實踐。
  無論如何,在現實情況下,台灣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各大小「第三勢力」,在沒有既有深厚民意基礎的情況下(例如當年新黨、親民黨、台聯),要有所作為前景並不樂觀,甚至連「陪跑」的資格都沒有。



2007/12/15

星期五, 12月 14, 2007

救援孟加拉風災

救援孟加拉風災
暴風Sidr吹襲孟加拉,奪去至3200條寶貴生命,摧毀大量農作物,超過700萬人受影響。
風災消息 – 2007年11月29日更新
超過700萬人受影響 逾180萬畝的農作物受破壞 逾120萬戶家庭受摧毀 超過3,200人死亡 880人仍然失蹤 樂施會正在四個重災區拯救生還者,包括Pirojpur, Patuakhli, Barguna及Bagerhat。
請click:
http://www.oxfam.org.hk/public/main

麻煩論壇

香港有一個號稱最多人上的論壇,姑且稱之XX論壇(我不想替他打廣告,所以不列出其名),非常麻煩,很多規則,限制多多,一點都不好玩,一點都不自由。留言中不能出現任何的通訊或疑似通訊資料。如果是通訊資料(如電話,傳真等)還說得過去,因為涉及隱私,但我真的不明白為何連網名都不能。怪!所以我再也不上了。

星期四, 12月 13, 2007

懷舊是好生意:環星娛樂

懷舊是好生意:環星娛樂
二零零七年五月十二日至十三日,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靚聲王張偉文唱好唱好07演唱會」。張偉文雖不是所謂一線偶像型歌手,不像那些靚仔歌手般有眾多追星粉絲,但在偌大的紅館開Show,仍有幾近滿座的觀眾,也算是一場成功的個唱。

張偉文,其實算是一位「鹹魚翻生」的資深男歌手,他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已轉往和音及製作等幕後工作。近年他得以重返幕前,並取得滿意成績,除了本身實力外,也得功歸功於他所隸屬的環星音樂國際有限公司。這家規模不大的娛樂公司,擅長發掘及包裝資深歌手的特質,「人棄我取」,再配以精準的市場策略出擊,每每小兵立大功,使得這批資深歌手能夠再受市場愛戴外,亦在近年日漸低迷的香港娛樂業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以懷舊創造巨大商機,可謂貫徹了「藍海策略」。

環星董事總經理張國林很有信心的說,「懷舊不會死!」因為每一代的人都會老,到了年紀大了就會回憶起以往,所以永遠都會循環。至於懷舊會在這十多年間興起,他認為原因是現在歌手的歌不適合那一批比較資深的歌迷。不過,張國林一直強調「金曲」,不用「懷舊」一詞,因為他不想讓人有out的感覺。

由於家裡從事唱片零售生意,張國林從小就在唱片堆中長大,耳濡目染之下,他長大後自然也經營這一行業,從沒經營過其他行業,所以對音樂及娛樂事業充滿感情。

環星創辦於一九九二年,最初自己賣產品,從外國及台灣引進金曲,自己包裝出版,以自己的渠道銷售,慢慢再簽歌手。第一個簽的歌手是一九九六年簽的Joe Junior。二零零二年開始以經理人形式搞演唱會,第一個簽經理人合約的是張偉文(之前是部頭形式)。目前環星集團分為環星環星音樂及環星娛樂。環星音樂經營出版、製作、發行等;環星娛樂則提供藝人經理人服務及辦演唱會,安排有關歌手之登台、演出、廣告代言人等。環星目前已簽了約十位歌手,包括張偉文、呂珊、許冠英、大L、威利、蘇珊、尹光、葉振棠、胡美儀等。旗下合作過的歌手還包括薛家燕、杜麗莎、葉麗儀、李香琴、譚炳文、盧海鵬、潘迪華、陳秀雯、陳浩德、方伊琪、李龍基、朱咪咪、曾航生、森森、班班、廖小璇、蔡楓華、Irene Rider 、 韋綺珊、李國祥、杜雯惠、李麗蕊、 Joe Tang 、雷有暉、 鄧惠欣、陳德彰、陳淑蘭、苑瓊丹、劉愷威、謝天華、趙學而、林文龍、陳彥行、 鄧兆尊、廖碧兒、阮兆祥等。

令張國林最感欣慰的是,公司歌手與同仁關係融洽,像過年時大家拿食物到公司來「撈起」,像一家人一樣,不是純粹的歌手與公司的關係。

經營金曲行業多年,張國林說,最深刻的是張偉文。一位已退隱了二十年的資深歌手,與一班朋友做一張專輯,叫《每當變幻時》,他覺得很好聽,所以就簽了下來。所以張國林說,金曲重新翻唱也可以,不一定要原唱。


至於印象最刻的演唱會就有兩次,一次是零四年的「至尊金曲聲雅廊」群星演唱會,在紅館舉行。當時是原本該檔期的演唱會因故取消,由他們臨時接上,在短短二十天內決定拍板,一個星期內籌備完成,而且口碑、票房都好,可說是「奇蹟」。

另一次是「粵調金曲星聲陣」,大玩crossover,由張偉文與呂珊唱大戲,加上胡美儀,嘉賓盧海鵬等,有粵曲、小曲、流行曲等混合,備受好評。
所以,張國林強調,懷舊一定要與創新配合,才能成功。

擅長於為資深歌手打造事業「第二春」的環星,經營策略是如何的呢?環星通常都會和這些成熟歌手同時簽下經理人合約和唱片合約,為的是要全面掌握其形象包裝和工作編排(包括演唱會)。然後,則依循以下這一條公式來測試反應。

首先,是先讓歌手在雜錦唱片中唱一兩首歌。繼而,是出席群星演唱會當嘉賓。這樣上了幾次台,儲到一些「擁躉」,透過觀眾的即場反應,就知道何時可以為他(她)推出個人唱片,以及舉行個人演唱會。

以張偉文為例,環星就捉住了他聲線好、溫柔、音調高的特色。基於這種香港歌手中比較難找到的特質,環星將之包裝成以男性身份唱「女人歌」,「唱好女人」形象在市場中竟大獲好評。

現時,環星一年舉行約十五場的懷舊經典演唱會,地點包括紅館、伊利沙白體操、香港文化中心、理大綜藝館等。

環星產品包括獲得白金唱片銷量 的「葉振棠百分百經典電視劇集金曲精選 」、薛家燕主唱的「皆大歡喜」電視劇主題曲及葉麗儀主唱的「肝膽相照」電視劇「英雄刀少年」主題曲。演唱會主辦有「金曲滿天星演唱會」,「有Folk 氣.非一般民歌演唱會」,「藝壇雙節棍之今天女人不再是弱者」,「陳秀雯全新震盪演唱會」,「箏胡弦情金曲夜」,「張偉文唱好女人演唱會」及「金曲唱聚聲雅廊演唱會」等。 近年,環星更與香港管弦樂團緊密合作,創出「港樂杜麗莎DIVA演唱會」及「港樂葉麗儀DIVA演唱會」系列,令「環星」在香港音樂娛樂界地位提高不少。

環星不只為資深歌手出唱片、開演唱會,所製作的演唱會實況DVD,更是在市場大受歡迎,成為另一個巨大商機。

環星頻頻為旗下「唱家班」成熟歌手主辦懷舊金曲演唱會這條「橋」受落,竟也影響了巨無霸的無線電視。兩者於是合作搞了十多集的「超級靚聲演鬥廳」節目,讓歌迷及觀眾聽出耳油,欲罷不能。

張國林表示,在該節目中亮相的,除了無線藝員外,其餘的大部份都是環星旗下歌手,這種各取所需的方式,讓無線得以低成本製作,環星旗下歌手又有一個免費的表演平台,可謂「三贏」。正是這種充份利用各種條件,為本身創造優勢的做法,讓環星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以懷舊闖出一片天。



網址:
http://www.worldstarmusic.com/

星期二, 12月 11, 2007

日本的失敗

八十年代的日本,金錢淹腳目,不可一世,可以向美國及世界說不,購買了很多的美國地產。但地產終究是不實際的,所以泡沫爆破後迄今十餘年仍無法重振重風。還好他底子厚,所以不至淪為弱國。事後孔明,日本人的一大失策是沒有乘他們實力異常雄厚時大舉收購美國及全球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否則情況可就不一樣了。像近年的新加坡、中東與中國資金(尤其主權財富基金)都紛紛的大舉收購全球金融業。真奇怪,怎麼那時候日本人對金融業不感興趣呢?不過當時的美國及世界氛圍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當時仍是非常保守,也許日本人要收購也無法得手也說不定。

星期一, 12月 10, 2007

香港的偉大

香港的偉大

香港其實是一個偉大的城市,他的偉大在於包容。一百多年來,香港一直都是中國人每在亂局時的避難地。雖然亂世過後,部份人又離開香港,但更多的卻留下來,香港因此成為他們無可奈何之下的安身立命之地。我尤其要提的是一大批數以十萬計的當年的南洋「歸僑」,因為在中國大陸文革期間遭批斗,所以避居香港。更值一提的是當年的越南船民及難民,七十年代開始一直到公元二千年,香港是「第一收容港」,收了二十幾萬越南人,其中有許多後來都融入香港社會,成了新香港人。這其實是很值得全世界讚賞的人道做法。聯合國欠香港的十幾億難民管理費用,至今仍未還呢!
不過,這一切都是英國殖民期間發生的事。(只有英國才會這麼慷慨讓香港成為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吧?!)
當然,香港社會仍有其引人詬病之處,例如許多本地人或已經成了本地人的新移民,以帶歧視眼光對待來自大陸的不諳廣府話的新移民等等。

談民主

民主

台灣和平政黨輪替曾經是全球華人社會的驕傲,但觀諸近年來的表現,慘不忍睹,令人不敢恭維。也許龍應台等知識份子,會以「過渡期的陣痛」來形容,但我覺得這似乎與民風及思維有關係。
暴力、肢體衝突不說,單單是語言暴力及粗俗,中國人或台灣人的那種厚道傳統與道德,蕩然無存,令人瞠目結舌。不管藍營綠營,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罄竹難書。例如陳水扁以蔣孝嚴為例,指「連姓都可以改了,還有什麼不可以改」。甚至連堂堂君子的馬英九,也口出「難道他(張俊雄)的膽被割掉了」這樣的不得體的話。更別提什麼「鼻屎國家」、LP之語了。難道為了爭權,就可以肆無忌憚到這樣的地步嗎?
曾經有人說,民主只是西方國家的玩意兒,東方民族的傳統及民風根本不適合玩民主這一套。有一位曾居美國多年的朋友更質疑,世界上根本沒民主這回事,連美國也不是民主的。當然,他的觀點我是不太認同的。
他指,如果有民主,克林頓口交就不應該被指責。顯然他誤會了民主的意思。那應該是自由,而不是民主。民主的其中一個作用是人民可以有效監督政府、領袖。就是因為有民主,所以克林頓口交之事才會被抖出。
當然,他指美國會將非白人都質疑為恐怖份子,對非白人(尤其中東人及黑人)不友善,是事實。但這與民主沒什麼關係。如果不是有民主,恐怕這些情況更嚴重。
美國也不是百分之百民主,例如如果一個非基督徒,甚至就算是基督徒,如果不是屬於新教徒,要當選總統都有難度。
不管怎樣,他指沒有民主這回事是極端的說法。我還是認為,民主雖然不是完美,但卻是好東西,是不完美中的完美。民主這東西其實也只有不到三百年歷史,而人類要從幾千年的帝皇社會轉變到民主社會,顯然是需要漫長的適應期。

星期日, 12月 09, 2007

吃素救地球,呼籲全世界各國領袖響應

吃素救地球,呼籲全世界各國領袖響應
  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會議正在印尼巴厘島如火如荼煞有介事的進行,全世界將近兩百個國家領袖齊聚在這旅遊勝地,長達十一天(十二月三日至十四日),堪稱除了聯合國大會之外,規模最龐大的國際性會議。縱使我對這類「大拜拜式」大堆頭活動沒有期望,但由於這是關乎人類如何運用智慧解決生存災難危機,所以我從會議一開始即關注是否有什麼高明的結論。但除了澳洲新總理陸克文及其華裔女性的氣候變化部長黃英賢決定簽署《京都議定書》是稍令人振奮的結果外,我看不出大家想出什麼好的對策,看到更多的反而是人類你欺我詐的醜惡人性。有一點我非常納悶的是,有一個很簡單的足以大大減緩環境惡化的方法,卻始終沒有一位與會者提起,那就是:素食。
  除了宗教及慈悲原因,全世界早已有許多有識之士提出科學證據,證明肉食工業對環境破壞之巨大,並認為素食能夠大大的改善環境,拯救地球及人類。就拿「世界之肺」亞馬遜地區來說,聯合國糧農組織零六年的一份名為《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的報告即指出,巴西亞馬遜地區消失的森林總面積,從一九九零年時的四千一百五十萬公頃,擴大為二千年的五千七百八十萬公頃。短短十年內,消失的森林面積就相當於葡萄牙領土的兩倍大。有研究人員指出,這個趨勢與巴西快速成長的牛肉產業有很大的關係。
  該報告指出,畜牧業目前佔用了整個地球土地面積的三成,其中大部分為牧場,但也包括佔全球可耕地三成三的牲畜飼料生產用地。鑒於森林被清除,用來開闢新的牧場,畜牧業是毀林的主要驅動因素。這一情況在拉丁美洲尤為突出,例如在亞馬遜地區,原有森林的大約七成現在被用來放牧。
  該報告也認為,隨著牲畜飼養業快速發展,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已經超過了汽車,這是頗驚人的發現。如果用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衡量,牲畜比汽車排放多一成八;如果用一氧化二氮衡量,則人類活動(包括飼養牲畜)釋放的一氧化二氮有六成五來自牲畜、一氧化二氮的「全球變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則是二氧化碳的二百九十六倍。
  此外,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三成七來自反芻牲畜的消化道,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三倍;人類活動產生的氨有六成四來自牲畜,而氨是導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身並非素食者的英國物理學家艾倫.卡佛特(Alan Calverd)在零五年七月份的《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科學期刊中發表一篇名為〈解決京都議題的根本之道〉的文章,他在文中提出一個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的更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停止葷食。
  艾倫.卡佛特將人類所使用的各種會產生二氧化碳的能源,像是石化燃料及人體和家畜的新陳代謝,簡單地加以計算,結果發現這些與人類有關的能源使用中,有二成一是用來飼養家畜。就像汽車燃料會排放廢氣一般,即使家畜簡單的呼吸也會產生巨量的二氧化碳,很明顯地,這就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之一。此外,卡佛特所算出的二成一中,尚不包括那些會間接排放二氧化碳的過程,譬如:飼料生產、機械化屠宰、清除內臟、包裝、運輸與冷藏等過程。
  康乃爾大學的農業學家大衛‧比門鐵爾博士(Dr. David Pimentel)在二零零四年所發表的一篇論文〈飼養家畜與能源使用〉中估計,在美國,為了供應一個吃葷的人平均所需的飲食,每年必須消耗四百零一加侖的汽油,這個數字實在令人吃驚;但如果是素食者的話,則只需二百一十九加侖。而且肉類吃得越多,則消耗的能源更是大幅增加。比門鐵爾並估計,假如世人的飲食方式都像美國人一樣的話,那麼全球的石油將在短短十三年內全部耗盡。若全人類素食,現存石油可維持使用二百六十年。
  吃肉對地球及人類的破壞的確是罄竹難書。數據顯示,美國種植的玉米有八成是給牲畜吃的,燕麥更有高達九成五是進入牲畜肚子裡。要養活一個吃肉者所需的耕地可以養活二十個完全素食者。至今為止美國國境內有七成五的表土已經流失,而八成五的表土侵蝕是直接因飼養牲畜所造成的。從牛肉中提取一磅蛋白質須耗用七十八卡路里的化石燃料;而從大豆中提取一磅蛋白質則只須耗用二卡路里石化燃料。畜牧業消耗了全美國所有行業使用的清水總和一半以上。生產一磅小麥耗用二十五加侖水;而生產一磅肉耗用高達二千五百加侖水。
  自以為聰明的人類,應該想到如何做了吧!

2007/12/9

星期五, 12月 07, 2007

2007香港優秀網站選舉

http://www.merit.gov.hk/

記者

昨天(2007年12月6日)是台灣及香港記者黑暗的一天,這一天,台灣多名記者採訪台北中正紀念堂拆牌匾事件時被一輛貨車撞到,其中東森電視台攝影記者身受重傷。在香港,有線電視攝影記者採訪一宗傷人案時,被一名人士襲擊,頓時昏倒在地,受重傷。記者是危險工作,戰地記者不需多說,即時在和平地區也一樣。更別談在大陸採訪,尤其採訪一些拆遷事件及其他不法事件時,要面對當地黑幫、惡霸的不友善對待,還得時時提防政府的無理扣押與跟蹤。謹向所有記者致敬。

曹興誠「兩岸和平共處法」

http://blog.yam.com/straitpeace

台灣第三社會黨

第三社會黨:
http://www.society3.tw/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
http://www.nobnog.org.tw/
台灣綠黨:
http://www.greenparty.org.tw/

The Greatest Race

http://www.thegreatestrace.com/

It takes one extraordinary person to run a marathon – four to conquer The Greatest Race on Earth. Compet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ll battle blisters and blistering heat, extreme altitudes and draining humidity, as they run marathons in Nairobi , Singapore , Mumbai and Hong Kong .

素食救地球

巴厘島國際氣候變化會議正煞有介事並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大家都對全球環境的未來憂心忡忡。大家可以做的東西很多,有一點很簡單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推廣素食,我很納悶完全沒人提及。很多證據已經證實,肉食及其工業,對全世界的環境破壞極大,素食既健康又環保,希望全世界的領袖大力推廣。

香港素食會
http://www.vegsochk.org/
雅味素食(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談馬來西亞

儘管面對一些問題,但作為一個多元民族國家,馬來西亞在處理種族關係方面是值得一讚的(與許多國家相比)。不過,還是可以做得做好。
從歷史及現實上來看,馬來人對其民族地位有所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已經獨立五十年了,全馬各族人民都已經毫無疑問的接受了馬來文是國文且一定要會(不會去挑戰這地位,也不會去挑釁馬來人);馬來人在政治、經濟地位都大幅提升(尤其政治地位,已近乎壟斷);以及其他民族佔人口比例每況愈下的情況下,馬來人應該要以更寬宏的態度去對待其他民族,這才是一個有自信的偉大民族的表現,也才能造就一個真正偉大的國家。不過,無論如何,教育一定是最重要一環。

星期二, 12月 04, 2007

台灣僑生政策之爭議

台灣僑生政策之爭議
  對很多海外華人,尤其是東南亞華人及回歸前的港澳人士而言,台灣的「僑教」政策是一大德政,因為讓很多華裔子弟有讀大學的機會(成為「僑生」),數十年來也替台灣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友台」人士。然而,不管對台灣或海外華人社會而言,此政策的名稱都有予人時空錯置之感,最近一位馬來西亞籍學生在台灣的遭遇,再次突顯了此政策的值得商榷之處。
  一位馬來西亞籍華裔學生原本是以「僑生」身份赴台灣某國立大學讀書,後因志向不合,故又以「外籍生」身份換到另一個國立大學的另一個科系就讀。不料當台灣有關當局發現後,勒令其不得註冊,因為他是「僑生」,以致終生都是僑生。此事遂引起一些風波。
  台灣的僑教政策,要從自光緒三十二年( 公元一九○六年)創辦第一所專門招收海外華僑學生的暨南學堂說起。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於一九五一年施行「華僑學生申請保送來台升學辦法」,於六九年訂頒「僑 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當局對僑教政策之重視,除了感念「華僑是革命之母」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國共戰爭期間,美國全力支持台灣這個「反共堡壘」,其中一項就是「美援」,當時為鼓勵台政府吸收僑生,提出每收一名僑生可收台幣兩萬元補助之措施。於是,僑生成為「會生金蛋的雞」。
  時過境遷,八十年代末起,台灣民主化之後,部份反國民黨政治人物,就拿僑生作鬥爭工具,他們批評政府「優惠」僑生,包括陳水扁,當年就是最猛烈抨擊僑生的政客之一。他們指僑生是因為在分數乃至學雜費等都有優惠或補助的情況下,才得以進入台灣的大學,「搶」了台灣人的學位。
  其實,這是誇張的說法。沒錯,部份的政策是對僑生有學雜費的補貼,以及部份僑生考大學聯考時有加分,或者採取台灣人認為比他們較容易進入大學的方式(例如根據當地的會考成績,但台灣人認為其水準比台灣來得低)。但自從沒有了美援後,僑生的名額其實已大幅度減少,根本對台灣本地人學位沒有大的影響。以近二十年而言,每年全台灣大專也只不過收四千名左右僑生,佔全體大專生名額的比例根本是微不足道。這些政客只著眼於短視的政治利益,而忽略了僑生日後對台灣的好處。
  其實,僑生政策對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的華裔學生來說,更引起談論的是「僑生」這兩字。在台灣大專僑生中,馬來西亞與港澳生向來是最多的,兩地合計大概佔了七成以上。妙就妙在在馬來西亞,華人都是有馬國籍的,根本就不是華僑,而只是華人,也根本沒有中華民國國籍。但根據中華民國的相關規定,凡具華人血統者都具中華民國國籍,所以他們到台灣留學是回到「祖國」,而馬來西亞只是他們的「僑居地」(當然,對一些華人在當地沒有國籍的地方或者回歸前的港澳人士而言,中華民國或廣泛的中國是他們的祖國,是可以接受的)。這樣的規定令到一些馬來西亞籍學生心裡有些不舒服,因為在馬國土生土長的他們,壓根兒沒想過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或僑民(而且在馬國華人如果自認為是「華僑」,在那種族複雜的政治環境下,乃是極度敏感的事),所以自八十年代起,就有一些留台馬國人希望「正名」。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所有具華人血統者都是中華民國國民或僑民,只是名義上或形式上的說法,若要在行政上或實質上取得中華民國國籍,還是得做一些事,例如男性需服兵役。這裡頭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者又有一些區別,例如來自馬來西亞或新加坡者,由於已有馬/新國籍,為了避免敏感(因大部份國家不允雙重國籍),台灣當局只給予這些地方僑生「外僑居留證」,而不是「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來自緬、越、柬、寮等國,以及回歸前港澳的僑生,鑑於他們沒有外國籍,所以一律會給予「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可申請中華民國護照。
  「假僑生」這名詞就是當年反僑生的台灣政客所創造的名詞,他們認為因為大部份僑生都是在外國土生土長,也跟台灣沒關係,因此是「假僑生」。而他們心中的「僑」,當然是指「台僑」,而不是「華僑」。但是,弔詭的是,根據台灣的僑教政策,那些真正的「僑」(例如台灣出生後從小移居外國的小孩)卻不認為是僑,而認為他們是本國民,如果他們以僑生身份回台求學,當時是被稱為「假僑生」的。真假之矛盾,竟如此難辨。
  不過,不管發生怎樣的爭議,鑑於升學管道的不夠暢通(雖然近年已大大改善),留學台灣在馬來西亞華裔社會,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出路之一,留台生也是馬國華人社會一中流砥柱。所以,就算有諸如僑生名稱不合時宜等的矛盾,馬國華人還是樂於送孩子到台灣讀書的,主要原因在於台灣學習是以中文為主,水準也不低,且經濟負擔較輕。因此,絕大部份馬籍學生,都很「務實」的只當「僑生」是一代號,不會為其表相的名稱所困惑,可以看得很開。
  其實,台灣近年來也推動吸收「外籍生」政策,但那些外籍生主要是非華人,且大部份是以學中文的短期學生為主(撇除學中文者,外籍生人數只有兩千多名),對於真正推動台灣的國際化,作用並不大。因此,台灣如能將海外華裔學生(即有外國籍者)也納入外籍生範圍,或者將「僑生」改稱「華裔生」,或可這解決這不合時宜、名不副實的尷尬問題。
  最後,作為一名曾受台灣中華民國政府教育恩惠的老「僑生」,真心希望台灣嘉惠海外華人子弟的政策能永遠實施下去,因為這的確是一項雙贏的政策。
蕭雅
2007/12/6

星期一, 12月 03, 2007

環保:獎或罰?

環保要靠懲罰或鼓勵?
環保是要鼓勵的,尤其是鼓勵人們及企業實施環保,要給一些甜頭。但對於破壞環保者,當然也要予於懲罰。對於一些過渡性質的灰色地帶,例如購物給塑膠袋,就會採取鼓勵與懲罰兼備的方式。例如拿塑膠袋需付費。但這方式的最大弊病是,會讓人誤以為給錢就可不遵守環保。又例如現今有所謂「碳中和」(carbon neutral)概念,即是一家公司破獲多少環保就給予多少補償,你的公司產生多少二氧化碳,就種回多少棵樹去補償。這方式當然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但歸根究底還是減低人類的慾望才是根治之道。

回教經濟的弔詭

回教經濟的弔詭
近年因為中東「油資」充斥之故,全球金融中心都在爭取這些回教國家的資金,包括香港在內,都紛紛計劃推出伊斯蘭債券等產品。回教資金投資有一些禁忌,包括不能經營賭、酒、豬肉、收受利息等行業。肯定有人會問,這會不會大大限制及削弱了這些投資的範圍及盈利能力。乍看之下,表面上是如此。但稍深入去想,情形就不一樣了。因為中東回教國家有龐大資金,令人不能忽視他們的需求,所以必須符合他們的規定。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是近年流行的所謂「企業社會責任」。乍看之下,要一家企業去花額外的成本去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這又不能對盈利產生貢獻的,好像不划算。但一旦這形成一種趨勢,甚至一種社會壓力,一家企業如果不去履行,可能就會被顧客及社會拋棄。回教經濟與企業社會責任有異曲同工之妙。

世衛將列通宵工作為致癌因素

世衛將列通宵工作為致癌因素
2007年11月30日
星島日報訊/常常需要值夜班日夜顛倒的人注意了﹐基於科學研究顯示﹐日夜顛倒的作息會提高癌症罹患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列為「可能的」致癌因素。
WHO的癌症防治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將在12月號「刺胳針」醫學期刊中發表的報告﹐將新增通宵工作為人類致癌因素﹐在一到四級的風險中﹐列為第二級的「可能致癌因素」﹐嚴重性僅次於最高的第一級「確定」因素。
美國癌症學會表示﹐他們將會跟進。目前該會仍將夜班工作與癌症的關系視為「尚未確定﹐仍有爭議或者尚未獲得證明。」
科學家懷疑﹐熬夜工作打亂生理時鐘﹐影響賀爾蒙形成的規律﹐從而傷害人體健康﹐例如能抑制腫瘤生長的褪黑激素通常是在晚上制造。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健康研究中心癌症流行病學教授史蒂文斯是率先提出熬夜工作與癌症有關的學者之一﹐他在1987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熬夜會提高乳癌罹患率。近年﹐有越來越多研究支持這個論點﹐長年必須值夜班的女性比較容易得乳癌﹔動物實驗顯示﹐將他們的晝夜規律顛倒後﹐比較容易長出惡性腫瘤﹐也比較早死。另有針對男性的研究發現﹐值夜班的男性﹐攝護腺癌的機率較高。
不過由於目前提出的研究報告多半針對護士或者航空公司機組員﹐有專家認為需要更深入研究﹐去證明通宵工作與癌症有直接關系﹐還是通宵工作的人的某些生活特性導致他們某些癌症機率增加。估計全球約有20%的工作人口在晚班工作。
目前列入確定致癌的因素包括抽或嚼煙草﹐喝酒﹐吃檳榔等﹔第二級則有紫外線﹐汽車引擎廢氣和使用合成類固醇等。

星期四, 11月 29, 2007

怪胎城市香港

香港是一個有著近似國家地位,但又不需負「國家」這個包袱與責任的怪胎地方,它人口不少,法治和自由兼具,全球罕見。

中國人民的安全就不重要嗎?

中國人民的安全就不重要嗎?
近年中國產品安全問題經常被別國挑起,每每發現真的有問題,中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宣布暫停該生產企業的出口許可。請注意,只是暫停「出口許可」,而不是叫停整個企業的生產。這很奇怪?這些產品往往是發現含有毒物質,不僅對使用者有害,對其工廠工人的健康及生命威脅其實更大。況且,這些產品生產之後如果不出口,意味著會以低價在中國國內銷售(否則生產來幹啥?)。因此,中國政府的做法讓人覺得是,外國人的生命安全就重要,中國人(尤其工人)的生命就不值錢?

慾望

慾望

相對於其他生物,人是所有生物中慾望最大的,而且是無窮盡的。因此,地球終有一天會毀滅在人類手上。

星期一, 11月 26, 2007

大愛電視台

大愛電視台
十一月十八日(星期日)晚上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舉行了一場為大愛電視台籌款的義演,我很高興能夠以義工身份參與其中,並欣賞了部份演出。當晚有殷正洋、冉肖玲、岳華等藝人演出,相當精彩。意外的是,作為觀眾的謝雷,也臨時被請出場唱歌。我最感興趣的是殷正洋,這位台灣金鐘、金鼎、金曲三大歌王,果然名不虛稱,高亢歌聲繞樑三日。他還很謙虛的說,因為前一天在台灣演唱及採排總共長達六小時,休息不夠所以狀態不是太好。他唱了多首歌,有慈濟的歌,有自己的歌,有多首蔡琴的歌(因為他說蔡琴的歌港人較熟悉),還有一首英文歌Memory,真是聽出耳油。雖然身為歌王(近年已淡出演藝圈,並多參與慈濟),但完全沒架子,在場外為眾多歌迷簽名、合照及寒暄。其實,我十多年前在淡江大學讀書時,就看過殷正洋在校內演出,但當時座位離舞台太遠,看不清楚。
另外,冉肖玲的演唱也很精彩,原來她的兒子是香港新進歌手應昌佑。
值得一提的是,大愛電視台及慈濟出版的《經典》雜誌,都是值得支持的傳媒清流,傳播人間真善美,抵擋那些邪惡傳媒。
大愛電視台網址:
http://www.newdaai.tv/
經典網址: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慈濟網址:
http://www.tzuchi.org.tw/

開放的淡江大學

開放的淡江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的新加坡教授曾淵滄說,二十年前離開前僱主找出路時,接到五個工作機會,其中一個在台灣的,就是淡江大學教職。這令我頗為吃驚。因為二十年前台灣仍是保守封閉的年代,一間私立大學竟然會請一位留英(不是留美)的新加坡人,顯見這間大學開放、自由及多元化的學風。不過,最後曾博士選擇了香港,因為他太太是香港人,而且香港薪水較高。
另外,龍應台當年從美國回台,第一個教職就是在淡江大學。這是淡江大學不拘一格的又一例。
淡江大學網址:
http://www.tku.edu.tw

第三位是誰?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由兩位”阿太”的其中一位贏得,是毫無懸念的。所以,我感興趣的反而是第三位會是誰?大家有沒有興趣猜一猜。據我看,第三位應該是蔣志偉與何來之爭。
好玩!

亞洲週刊20週年

亞洲週刊
上星期五(十一月二十三日)亞洲週刊創刊二十週年晚宴及龍應台演講在港麗酒店舉行,身為前僱員,我也受邀出席。一班舊雨新知齊集一堂,話當年談近況。雖然當時每週的截稿日都搞得筋疲力竭(至今也無改善),但整群同事的融洽,工作氣氛的自由,是其他機構難以找到的。
說回龍應台演講,一開始就讓我振奮,因為提到了我的母校淡江大學。她說二十年前她剛從美國回台灣,在淡江大學教書,在校園中遇到一學生,交給她一包東西,打開一看,原來是羅大佑的專輯,並說龍的書和羅的音樂有一共同點,就是顛覆性很強。如資料沒錯,龍應台當年回台第一個教職就是在淡江大學,還有中央大學,教了不久就再次出國到歐洲去了。(羅大佑因為當晚在宴會現場演唱,所以龍以此為引語)
由於老板張曉卿有出席,所以龍的演講就以張的故鄉--馬來西亞小鎮的詩巫講起,提到詩巫的開發者--福州基督徒領袖黃乃牚,是如何的了不起,詩巫的開發歷史,可以與當年美利堅合眾國的開發相比云云。又提到黃乃牚曾與連戰祖父連橫合辦報紙,繞一個圈又與中國近現代史、台灣史、華僑史接軌。
談到亞洲週刊,雖然現今已是網絡時代,但我覺得仍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值得大家支持。

亞洲週刊網址:
http://www.yzzk.com/

香港電台傳媒春秋節目訪問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網址:
http://www.rthk.org.hk/rthk/tv/cmedia_watch/20071124.html
(第二節第4分鐘26秒開始)

可愛的香港

可愛的香港
在報社工作期間,經常會接到一些在大陸遭受徵地糾紛影響的港人或大陸人的求助電話,希望香港的傳媒能夠將他們的遭遇曝光。這顯示了香港的可愛及可貴之處,希望能永遠保持下去。

香港電台訪問黎智英(2007年10月):

香港電台訪問黎智英(2007年10月):http://www.rthk.org.hk/rthk/tv/cmedia_watch/20071020.html
http://www.rthk.org.hk/rthk/tv/cmedia_watch/20071027.html

香港電台傳媒春秋節目

http://www.rthk.org.hk/rthk/program_archive.cgi?progdir=tv/cmedia_watch&event_name=%E5%82%B3+%E5%AA%92+%E6%98%A5+%E7%A7%8B+%0A

感動

感動

馬來西亞「黑馬」黃妙珠以非種子身份,在本屆中國羽球公開賽女子單打賽中連續擊敗四位中國頂尖球員(含世界冠軍,奧運金牌得主,世界排名第一等高手)及一位前中國球員,奇蹟式地勇奪冠軍,我雖沒在現場觀戰,但只從新聞的文字敘述中,作為一位馬來西亞公民,我就深深被其努力所感動。
Malaysia Boleh !

蕭偉基
2007/11/26

星期六, 11月 24, 2007

論天水圍

天水圍悲劇發生後,一堆專家又在大發偉論,有些是可取的意見,例如指政府將同一階層(低下階層)新移民過於集中,導致他們不能融入社會,以及新市鎮就業機會不足,出市區交通費太高等等。但有一些顯然是紙上談兵,與事實不太相符的想當然爾(這些專家很可能都沒到過天水圍),例如指公共設施不足,居住空間不佳等等。以我這一位從港島搬到新界地區住了八年的人而言,論客觀條件,新界(當然包括天水圍)的居住品質絕對是遠優於港島及九龍的,先說空氣就沒有市區的污煙瘴氣了,再來公共設施其實也頗充足的,各區圖書館、體育場、公園等等一應俱全(天水圍欠缺的是公共醫療,這點問題是存在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地方空曠,人均享有面積肯定大大超過市區。而且例如天水圍由於歷史較短,絕大部份建設都頗為新穎。坦白說,如果不是工作或會客等原因,我現在都不想踏足港島及九龍,因為太擁擠了,簡直有令人窒息之感。所以,新市鎮硬件絕不會不足,要改善的是軟件及配套,尤其是工作機會。硬件問題不是導致慘案的原因,一個人不會因為公園或圖書館不足而去尋死,經濟問題才是關鍵,大家不要搞錯重點了。再來,社工不足也是應該加強的。(坦白說,香港的社工服務在全亞洲其實已經是最成熟的地區之一)
另外,或許可以考慮天水圍及將軍澳這兩個大型新市鎮各自獨立成立一個區議會,這樣有助爭取足夠資源進行地區工作。

星期五, 11月 23, 2007

論台灣

有時覺得阿扁真的很可憐,被人罵到這樣子。
坦白說,阿扁上台七年多來台灣搞到這樣子,不能全怪阿扁,在野黨及媒體也要負部份責任,尤其在野黨,因為是立法院多數派,甚麼政策都被他們阻擋,真不知道要怎麼施政?
最主要癥結結就出在那兩顆子彈,使到阿扁任總統的整個合法性都存疑,所以不被尊重,再加上幾大主流媒體都是反台獨的(包括蘋果日報)。
當然,更可憐的是台灣先天性的存在所謂認同問題的歧異,所以立場不同的政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這導致台灣的民主不能像西方民主國家那樣的自然,政黨輪替對輸的一方而言不會是世界末日。但在台灣,政黨往往就會抓住這立場的不同,塑造成如果對方贏台灣就會沉淪,就會被消滅的戲碼,樂此不疲的不斷上演。這可說是台灣的悲哀,也是民主的一個壞示範。
說來說去,台灣問題的癥結就是出在兩岸關係,只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此問題,我想就會天下太平。當然,這是天大的難事。

樂施會在孟加拉展開救援與重建工作

圖片說明:災民正領取賑災物資;樂施會正為孟加拉災民提供食物、食水、臨時帳篷、衛生設施及長期農業支援。相片提供:樂施會
樂施會在孟加拉展開救援與重建工作

您好!
11月是孟加拉慶祝收成的季節,但一個突如其來的旋風不僅摧毀了大量農作物,更奪去了2500條寶貴生命,令超過400萬人受災。
孟加拉有接近一半人口活在貧困中,他們正盼望收成季節來臨時,這個強烈旋風Sidr卻摧毀了他們的希望。
樂施會正與當地組織及政府部門合作,日以繼夜為災民提供食物、臨時帳篷、清潔食水及衛生設施等緊急援助。昨日,樂施會已展開「以工代賑」項目。樂施會正計劃為災民修繕水井,並幫助農民和漁民重投工作。我們的工作包括即時救援和長遠改善。
樂施會在孟加拉工作已經近15年。在眾多項目中,樂施會特別強調防災工作,包括提供緊急帳篷、幫助災民快速撤離、設立預警廣播系統、改善社區建設。各地樂施會聯手推行救災工作。路透社(11月18日)報導:「良好的防災計劃救活了很多生命。」
請捐款支持樂施會的工作,繼續拯救生命。多謝!

樂施會總裁施日莊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我願意捐款,幫助孟加拉人民脫離災害。
捐款方法︰
1. 網上即時捐款
2. 直接存入戶口
匯豐銀行戶口: 001-537000-012中國銀行戶口:012-874-0-010515-7
3. 郵寄支票
支票抬頭請寫 「樂施會」,支票背面請註明「孟加拉風災」。
請將存款收據正本或劃線支票連同姓名、地址及電話號碼寄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17樓樂施會收。
※ 樂施會將盡用所得捐款,為孟加拉風災災民提供援助。倘有餘款,有關款項會用作推行其他亞洲地區的扶貧救災及災後重建項目。
Web site:
https://www.oxfam.org.hk/

星期二, 11月 20, 2007

霸道的TVB

TVB剛慶祝40周年台慶,是香港的又一項奇蹟。不過,對其一些霸道作法有意見,例如要求歌手在其他香港的電視台亮相時,不得使用廣東話,這是很好笑的做法,不知用意何在?所以很多”買TVB怕”的香港歌手在有線電視亮相都用彆扭的普通話。真搞笑!

星期一, 11月 19, 2007

香港應大量吸收外地人才

香港的所謂「專才」或「優才」計劃,有點搞笑,只吸收那幾百個奧運金牌選手或音樂家等精英,很明顯的只是門面工夫,沒有實質意義。來自新加坡的曾淵滄教授即建議,香港應該學新加坡,大量吸收世界各地(尤其中國大陸)的各方面人才。他舉新加坡為例,短短幾年內就吸收了約百萬外國人。所以,他建議,香港吸收外地人才的門檻應大大降低,只要有能力在香港月入二萬港元以上的(不管是打工或從商),就是人才了,這樣才能對刺激香港經濟、改善人口結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幫助。我非常同意曾教授的觀點。
可別忘了,新加坡是一個土地比香港還小,人口密度比香港還高的地方。人家都可以那麼大方。
香港的人口結構是一大問題。需知道,你要中產階級以上人士多生孩子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政府怎樣鼓勵),但香港大批中下階層市民,紛紛到大陸去娶老婆,而這些大陸籍太太,又多是學歷不高的中下階層人民(達不到可月入兩萬港幣水平),而他們通常又生較多的小孩,而這些大陸太太又可以合法的移居香港。所以,這就造成香港的人口結構有「劣幣驅逐良幣」之趨勢(此處並無歧視心態,只是指出事實),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非常不利。要扭轉這種局面,唯有外求,大量吸收中產階級以上的移民,才能平衡人口結構。
新加坡尚且沒有香港這種人口結構惡化的先天性問題,人家都大量吸收外地人才了,香港為何不考慮呢?

不被媒體負責人左右?

在日前台北舉行的卓越新聞獎頒獎禮上,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教授特別勉勵新聞從業人員「堅持獨立自主精神,不被媒體負責人左右」。身為媒體人,我看了就覺得有點好笑,這顯示蕭教授是在象牙塔中說笑話。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試問全世界有幾個打工仔會為了堅持理想、不顧飯碗而與老板作對?蕭教授,別說笑了,好嗎?請提點有建設性的意見。所以,李光耀和馬哈迪早就說過,世上沒有真正的新聞自由,有的只是媒體老板的自由。不過,事情也不是那麼悲觀,只要一個社會的大部份人們思想是夠成熟的,我相信是可以使媒體的發展更成熟及理智的。(很遺憾,香港雖然經濟已邁入先進社會水平,中產階級也很龐大,但港人在媒體的選擇方面,仍非常幼稚及膚淺。)

致:全香港媒體老板/負責人

致:全香港媒體老板/負責人:
有人說,一個社會有什麼樣的人就會造成什麼樣的現象,所以,中國大陸會由毛澤東這大魔頭領導的共產黨所統治,並為所欲為數十年,和這個國家有什麼樣的人民,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香港多年來由兩三份以「煽色腥」為主的報紙佔了七成以上市場,是因為這社會的人喜歡看,怪不得人(電視台之所以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政府對廣電媒體有較嚴格管制,反之,對平面媒體是幾乎毫無管制)。身為香港一份子,我的確為這一現象感到悲哀、羞恥及難過。我誠摯希望香港的所有媒體,尤其平面媒體,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一、撤狗仔隊,不做無意義的有損私隱權報道;
二、不公器私用(我一直認為,大眾傳播媒體某程度而言是屬於「公器」,和大部份一般的生意有別),不將私人恩怨無限上綱上線,甚至以近似妄想、幻想的聯想來評論或報道;不對同行或與己立場不一者作人身攻擊;
三、不要注重血腥、暴力、色情的描述(例如殺人、自殺、強姦案新聞等);
四、不使用語言暴力;
五、不做獵奇式報道
六、撤「風月版」及廣告。
我對報紙有自己的立場並不反對,但報道上應盡力保持客觀公正,遵守起碼的專業操守及倫理道德。我一直堅持,媒體不是一般的生意,如果只求賺錢,或想藉媒體遂私利或達到私人目的(有時不一定是利益),請媒體老板拿出良心,積點福德,不要做媒體了,好嗎!

2007/11/19

星期六, 11月 17, 2007

娘惹滋味


娘惹滋味

劇照

網址:

http://blog.sina.com.tw/tbspts/category.php?pbgid=38401&categoryid=92047

金鐘獎迷你劇影后莫愛芳:嫁來台灣很幸福 

金鐘獎迷你劇影后莫愛芳:嫁來台灣很幸福 
2007/11/17 20:47:55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陳蓉台北十七日電)「公視人生劇展:娘惹滋味」女主角莫愛芳今天獲得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女主角獎,第一次演戲就得獎的莫愛芳說,從提名以來到今天獲獎,她一直以為是在作夢,真的不敢相信。莫愛芳同時希望台灣民眾能了解,她們嫁到台灣不是為了錢,而是緣分;她們願意為家人、為老公付出。

從印尼嫁到台灣快四年的莫愛芳晚間獲獎後,在台上感動不已。她難掩激動地表示,真的太感動了,沒想到第一次拍戲就得獎;演「娘惹滋味」是很豐富的經驗,更沒想到有這種成果,而她不過是演自己而已。

稍後到後台,莫愛芳仍是激動不已。她說,剛才在台上真的好緊張。莫愛芳希望台灣社會能改變對外籍新娘不好的觀念,她說,外籍新娘嫁到台灣是為了追求幸福,不是為了錢,她們也不是多少錢買過來的。

莫愛芳說,有人說她們嫁來台灣是命,但她寧願說,「是因為緣分」。她並強調,她願意為家人、為老公付出一切,「能嫁到台灣,她真的太幸福了」!

莫愛芳的一席話,感動了所有在場人士,全場報以熱烈掌聲。961117  

星期五, 11月 16, 2007

改革馬來西亞國會之我見

改革馬來西亞國會之我見

馬來西亞國會選舉經常引起反對黨及人權組織詬病的其中一點是選區劃分的不公平,以致反對黨總得票雖然高達四成,但總議席比例往往不到一成。我建議可以在選區議員之外,再按得票或得票率比例,增加政黨「不分區國會議員」議席。這樣就可改善這不公平現象。不分區議員與選區議員的地位、權利、義務相等。方法可以是:
1. 按總得票計算,例如政黨每贏得30萬票就可獲得一「不分區國會議員」議席。
2. 按得票率計算,例如政黨得票率每5%就可獲得一「不分區國會議員」議席。
為了應因此模式,選舉法例中可規定:「不分區國會議員」議席不得超過選區總議席的50%。
當然,純粹改革這技術問題是不足夠的,新聞、言論自由等都要有所進步。

蕭偉基
2007/11/16

新加城與李光耀

新加城與李光耀
新加坡所取得的奇蹟式成就,與李光耀這個舉世難得一見的天才脫離不了關係。但新加坡有一個先天性的缺陷,那就是它幾乎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及自由。因為新加坡的位置太敏感了,作為一個被馬來海洋包圍的以華人為主的小紅點,它真的是經不起一定點的不安定,所以不得不管得死死的。民主免不了會造成或多或少的衝擊與震盪(以政黨輪替這看似正常的民主現象而言,新加坡其實就已經經不起那種衝擊了),所以新加坡如此害怕民主。那樣的一個小國,它勢必要有很強的國防優勢,但又不致於造成與鄰國的摩擦,這種平衡不好拿捏。此文並非贊成李光耀的家長式威權管治,只是就事論事說明新加坡的無奈現實。
2007/11/16

極力推薦 Air Asia 亞洲航空股票

極力推薦 Air Asia 亞洲航空股票
廉價航空在全世界的佔有率越來越大,只要經營得法,是一門超級大生意。所以我推薦亞洲航空,因為他是全世界佔有率極高、品牌價值高、經營與服素質高、競爭力強的航空公司。因為他根基穩,已佔有先機,加上經營得法,能力強,現正不斷在全世界拓展市場,非其他大部份廉價航空可比。所以我推薦他,至於其他大型既有航空公司,我建議大家別沾手。我認為亞洲航空前景極佳,不久的將來絕對是一家國際級大公司。所以其股價將會升得很驚人。因為他引領風潮,而且符合未來趨勢。請大家把握這個良機。這絕對是一家股價可以在三年內升至少十倍的公司。有一點肯定的是,一定會有很多外國基金甚至其他航空公司有興趣入股甚至收購他們。所以真的是不大升都難。
Air Asia 2007年度淨利近5億馬元,升了147%,相信未來5年每年升幅會超過這個數字。
以近日股價每股約1.90計算,AirAsia要在三年內升到19元機會是很高的。
Kenny
2007/11/12

Air Asia:
http://www.airasia.com/

另,台灣EMBA雜誌2007年11月號就刊出一篇分析亞洲航空成功模式的文章,寫得很好,各位可參考,網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4082790.shtml

更多有關Air Asia的分析文章,請見:
http://beststock.blogspot.com/

星期二, 11月 13, 2007

2008香港藝術節

http://www.hk.artsfestival.org/

2008.2.14-2008.3.16

客家藝術節(台灣)

Hakka Festival (Taiwan)

http://www.hakka.gov.tw/

2007/11/17-12/29

中國大陸賺錢怪招

中國大陸賺錢怪招

1. 向媒體爆料:每單可獲獎金50元至500元人民幣不等
2. 回收資源:廢品、舊報紙、各種建築廢棄物、瓶瓶罐罐,甚至廚餘”潲水”等
3. 打假:這招最值得一提,大陸冒牌貨充斥市場,所以出現一些人以此為業,稱為“職業打假人”,找到假貨就檢舉,可以要求賠償或獲得獎金,而且有可能獲得大筆金額。最近這一招更進步了,應用到廣告上,如有發現不實廣告,他們也去告發,也有獲賠償的例子,例如最近的「腦白金」例子就是,那位“打假人”捉住“腦白金”產品廣告上寫著「脑白金里有金砖,送礼就送脑白金」一句詞,結果發現裡面並沒有“金磚”,於是一狀告到法庭,告其虛假宣傳,獲勝訴,獲賠償。
4.換零錢:年關將至,包紅包需零錢,許多銀行都零錢不足(或嫌麻煩不提供此服務),於是有人靈機一動,做起這個生意。據說每換一萬元零錢可賺200元”手續費”,有人竟因此而月入萬元以上。

星期一, 11月 12, 2007

極力推薦 Air Asia 亞洲航空股票

極力推薦 Air Asia 亞洲航空股票

廉價航空在全世界的佔有率越來越大,只要經營得法,是一門超級大生意。所以我推薦亞洲航空,因為他是全世界佔有率極高、品牌價值高、經營與服素質高、競爭力強的航空公司。因為他根基穩,已佔有先機,加上經營得法,能力強,現正不斷在全世界拓展市場,非其他大部份廉價航空可比。所以我推薦他,至於其他大型既有航空公司,我建議大家別沾手。
我認為亞洲航空前景極佳,不久的將來絕對是一家國際級大公司。所以其股價將會升得很驚人。因為他引領風潮,而且符合未來趨勢。請大家把握這個良機。這絕對是一家股價可以在三年內升至少十倍的公司。有一點肯定的是,一定會有很多外國基金甚至其他航空公司有興趣入股甚至收購他們。所以真的是不大升都難。
Air Asia 2007年度淨利近5億馬元,升了147%,相信未來5年每年升幅會超過這個數字。
Kenny
2007/11/12

Air Asia:
http://www.airasia.com/

另,台灣EMBA雜誌2007年11月號就刊出一篇分析亞洲航空成功模式的文章,寫得很好,各位可參考,網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4082790.shtml

免費米(舉手之勞幫助貧民)FreeRice

免費米(舉手之勞幫助貧民)FreeRice
http://www.freerice.com/

你玩遊戲它捐米 答對字彙網站替飢民籌糧食
2007/11/11 22:08:49
(中央社台北十一日電)一個名叫「免費米」的網路遊戲已經籌募到可以供五萬人吃一天的食米,遊戲的玩法是測驗玩家的字彙。玩家每擊點答對一個題目,這個網站就捐錢購買十粒米。「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在這個網站刊登廣告的公司,負責捐錢給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以購買並發放這些稻米。「免費米」遊戲十月初上線,現在已經籌募到十億粒稻米。世界糧食計畫九日表示,這些稻米足供五萬人一天所需。世界糧食計畫主管希蘭女士說:「免費米這個遊戲的確切中要害,凸顯出網路如何能喚起大眾注意到世界最緊急的饑荒問題,並為之籌募經費。」她說,在部落格與Facebook及YouTube等網站的推波助瀾下,免費米的遊戲已經廣為人知。

了凡四訓──改變命運的方法

了凡四訓──改變命運的方法
http://www.ncu.edu.tw/~phi/confucian/data/03_6.htm

全庫網123查

http://123cha.com/

全庫網123查
一個很齊全的中文查詢網站,可以查詢互聯網、交通、郵編、日曆、字典、命理等資料。我尤推廣其八字算命,超準!
不過,我始終還是比較接受佛教的觀點,透過行善、修行,改變既定的命運。

星期五, 11月 09, 2007

石振玉黎潔瑚創建網站

石振玉黎潔瑚創建網站,發揚詩書畫硯中華藝術。(香港)(10/10/2007)

一個專門刊登詩書畫硯的網站,將於今年十一月起開通。該網站稱為石振玉黎潔瑚詩書畫硯網站(http://sheknlai-art.com/),是由石振玉和黎潔瑚兩位藝術收藏及創作者所共同所創立的。
石氏及黎氏均畢業於臺灣臺灣大學,石氏師承自現代書畫大師台靜農、臺灣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莊嚴,更私淑著名國畫大師溥心畬。
在書畫方面,石氏一方面融會古今各派,另一方面則獨出心裁,創出新面貌,因而卓然自成一家。作品曾應邀在美、加、香港和國內展出。
黎潔瑚早年醉心宋朝人物,摹李公麟白描維摩演教圖及張大千敦煌重彩觀音像,作品曾在香港等地展出。
他們不僅精研書畫藝術品及創作、並勤於收藏,其藏品包括名家書畫、王石及古今藝術硯台,藏量甚豐,除設館展出供欣賞外,並且感於21世紀是中華文化極需保存和發揚光大的世紀,因而發而為宏願,創建網站,將自己作品和藏品以至各種藝術理論上載網上,俾為發揚中華文化盡點綿力,其和黎氏亦以此為對民族文化的一項承擔的使命。

星期一, 11月 05, 2007

回首望斷鄉關路 緬甸難民逃亡潮

回首望斷鄉關路
緬甸難民逃亡潮
撰文‧攝影/Halim Berbar
翻譯/張雅娟
(經典雜誌2007年11月號)

二○○七年九月中旬,緬甸的「番紅花革命」震驚全球,起因緬甸僧侶帶頭發起一場示威,帶領窮困的緬甸老百姓走上街頭,抗議當地燃料價格驟增。緬甸政府最終選擇以軍隊鎮壓示威行動,向群眾開火,造成至少有十位平民、四名僧侶,以及一名日本記者死亡。事發過後,四處的傷亡報告攀升到數百人,並有數千人遭到軍隊拘留。


其他軍隊鎮壓行動還包括封鎖仰光市區及近郊所有寺廟、焚燒村落、強迫居民遷徙,以及牽涉全國二十五處的其他人權迫害行為。九月下旬,美國公布其衛星系統捕捉到的迫害畫面,這也是緬甸政府切斷所有網路、行動通訊系統後,當地消息能突破封鎖,公諸於世的唯一管道。


九月二十九日,一支法國志工團體與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將最新一批緬甸難民營救至馬來西亞北部邊境與泰國交接處。這群從緬甸逃亡出來,尋求政治庇護的難民,他們歷經的動盪堪稱自一九八八年的緬甸暴動以來之最。難民們必須忍受三天徒步跋涉的辛勞,穿越危機四伏的叢林,涉過湍急的大河,以及惡劣天候的考驗,才能抵達馬來西亞邊境,就像一名年輕人在過河時,被急流沖走不幸滅頂。


一位年輕的婦女甘願冒著生命危險,揹著出生一個月大的嬰兒走完全程,只因緬軍懷疑她先生參與了此次的示威行動,她說:「我們寧可冒著生命危險到馬來西亞,而不願意冒險繼續留在家鄉。如果回頭的話,更是難逃一死。」法國志工團體立刻收容了這個家庭以及其他十二位難民,給予他們基本的醫療救助,部分脫水的難民則被轉往醫院吊點滴。


「番紅花革命」只是凸顯緬甸人權問題的一部分而已。早從六○至八○年代開始,不堪迫害的緬甸少數民族就因為人權受到緬甸政府迫害,陸續離鄉背井,逃往如泰國、馬來西亞等鄰近國家。根據聯合國難民總署(UNHCR)的估計,目前馬來西亞境內約有四萬難民,其中包含一萬五千名欽(Chin)族、一萬名若開(Rohingya)族、克倫(Karen)族、撣(Shan)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大多數難民主要為男性,也包含許多沒有成人陪同、年齡在十三至十七歲不等的未成年少年與兒童。


根據欽族難民中心(Chin Refugee Commitee, CRC)粗估,在馬來西亞落腳的一萬五千名欽族人中,只有三千人向聯合國難民署所在辦公室申請過政治難民庇護。註冊者最後有機會可以再到美國、加拿大、澳洲或瑞典定居,而其他未註冊的難民大多仍在躲躲藏藏。


由於馬來西亞政府並非一九五一年「聯合國難民公約」以及一九六七年「難民地位議定書」的簽約國,因此,尋求政治庇護的難民,面對的待遇和命運,與一般非法移民相同。國際難民組織幾乎每天都會引用被逮捕、驅逐出境或被警察騷擾的人數資料。自從二○○五年開始,馬來西亞政府就開始打擊非法移民,積極控制從鄰近國家如印尼、孟加拉來的非法移民過剩問題。


數以千計的非法移民被逮捕並驅逐出境。許多尚未向聯合國難民總署註冊的緬甸難民,也隨這些非法移民掃蕩行動被逮捕,安排在拘留中心,最後被驅逐至泰國。即使有聯合國難民署登記卡在身的緬甸難民,也常遭馬來西亞警方與移民局逮捕或拘留。影響所及,許多緬甸難民遠避在金馬崙高地的彭亨(Pahang),或是關丹(Kuantan)、登嘉樓(Terengganu)等地的偏遠叢林,根本不敢冒險到吉隆坡註冊。

--------------------------------------------------------------------------------



馬國政府嚴控難民權益


在吉隆坡與行政中心普特拉加亞(Putrajaya)周邊叢林中,目前有數千名緬甸難民住在臨時搭起的收容所中。有些人設法謀得一工半職,在市區裡當建築工人。在這些工作場所中,他們沒有保障,但因為本身是非法的緣故,也不敢多所抱怨。雖然馬來西亞的建築工地、農場果園等苦缺勞工,但當地雇主也不敢貿然雇用非法難民,擔心被政府查獲而遭重罰。


緬甸難民的苦難尚未止息,他們因著各種原因客死異鄉,有些人死於天災與疾病,有些人死於拘留所,有些則因建築工地事故,或在躲避警方突襲追捕時意外死亡。在吉隆坡停屍間中,有許多身分不明的待領屍體,而他們的家人或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兒子、丈夫或父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有許多難民落腳在在馬來西亞叢林裡的難民營。在叢林裡,可見幾根樹枝綑綁在一起,加上一張漏水的塑膠布一遮,這臨時搭起的帳棚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家。他們的居住生活條件惡劣,帳棚只能勉強遮風避雨,還得忍受蚊蟲襲擊。


他們從附近河流挑回的汙水供日常所用,河水加上一些樹葉煮開後,又變成供一日溫飽的湯;有時,還可能連挨好幾天飢餓。在典型三百人群居的難民營裡,大概只有二十人可以找到工作,買一些真正的食物回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magazine/content/112/burma01.htm

星期日, 11月 04, 2007

人人素食救地球,請支持連署少吃/拒吃肉類,減緩全球暖化!

人人素食救地球,請支持連署少吃/拒吃肉類,減緩全球暖化!
網址:
http://campaign.tw-npo.org/2007101908363500/index.php?serial=2007101908363500


連署訴求

--------------------------------------------------------------------------------

一、研究:緩和全球暖化很簡單 少吃肉就可以了(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913/19/kh6o.html )

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佔百分之二十二,和工業所佔比例非常接近,比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排總量還高。

三、因家畜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包括運送和餵食過程中所形成的二氧化碳,約佔整體農業溫室效應氣體的百分之八十。

四、日本科學家在今年七月公布的一篇調查結果,一公斤牛肉大約等於三十六點四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出門三小時,而家中燈火通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

五、砍伐森林只為生產肉---森林是僅次於海洋的寶藏,調節氣候、水土保持、淨化空氣、珍貴動物和藥材的來源,為了迎合人類肉食文化的發展,人類在數十年後將沒有森林、雨林和木材。

六、生命之源「水」---產一磅肉要用一個家庭一個月的用水(2500加侖),生產一磅水稻只用250加侖,一磅麥子用25加侖;供應肉食者一天用水要4000加侖、奶蛋素者1200加侖、純素食者300加侖。

七、大量排泄物 ---為美國人晚餐所飼養的牲畜,每二十四小時會製造200億磅的排泄物,也就是每秒生產25萬磅。排泄物污染的水源不僅使河川細菌大增,這水也是我們的飲用水。

【人人可做到的減緩全球暖化具體方法】
一、減少肉蛋奶、增加五榖蔬果的攝食:養殖大量的禽、畜將產生大量CO2和河川污染
二、減低紙張和免洗餐具的使用
三、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四、學習資源回收,減少垃圾和大量焚燒

 

沒被報導的中國: 中共治下的奧運謊言(Unreported China: China's Olympic Lie)

沒被報導的中國: 中共治下的奧運謊言(Unreported China: China's Olympic Lie)

影片網址 Video:

http://www.youmaker.com/video/sv?id=59e44d999a094c6c9728cc3d2a7ac0ae001
http://www.veoh.com/videos/v1357069DKZqmaty

英國媒體播出記錄片:中共的奧運謊言
【大紀元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成英國報導) 近日,英國電視四頻道(Channel 4)廣受歡迎的節目《沒有被報導過的世界》(Unreported World)播出一部反映中國問題的新聞記錄片《中共的奧運謊言》(China's Olympic Lie)。片中,記者實地採訪了國家信訪辦門前的訪民,奧運強制拆遷戶,北京郊區專門關押訪民的黑監獄等,向人們揭示了一個中共當局不希望看到的真實的中國。
信訪辦:防止人們上訪
四頻道記者哈特利(Aidan Hartley)來到北京國家信訪辦門前,那裏聚集著數百名來自中國各地的上訪者,以及為數眾多的保安和便衣保安。
記者指出,這裡就是中國每天都在發生的人權侵害行為的縮影,根據中國的法律,如果人們覺得他們的案件沒有得到合理的審判,他們有權上訪,但是在這裡,根本沒有人傾聽訪民的冤情。
這裡是國家信訪辦,也就是這些訪民能夠上訪的盡頭,他們中很多人都是跋涉幾千公里來到這裡上訪的,但是從他們的陳述來看,他們的冤情根本就沒有人理會,他們對此感到非常的失望。這些訪民一看到有外國記者,就立即開始訴說冤情,以及伸冤過程的艱難。
這時,保安人員出現,要求查看記者的證件,這些保安把記者的翻譯稱作是「賣國賊」,因為他把外國記者帶到這裡。
記者感到,當局對他的出現感到非常的尷尬,因為「他們不想讓全世界看到這裡的情況」。保安和便衣保安想制止記者拍攝,並阻止訪民把材料交給記者。記者感到,這裡整個的保安措施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防止人們上訪。
記者指出,中共當局曾經表示,外國記者可以不受限制的對北京居民進行採訪,但是保安卻告訴他,在信訪辦門前採訪,需要得到許可。
記者無奈離開,但是仍有訪民不斷的跟上來,把材料交給他,記者離開時,手裡已經有了厚厚的一摞材料,因為「這些人非常的絕望,他們無法相信自己的政府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只好依靠國外的媒體」。
記者聽說,在中共代表大會和奧運會即將召開時,訪民被從街頭趕走,但是仍有許多訪民露宿在地下通道裡。這些訪民看到記者,立即拿出照片,講述被強制拆遷的經歷,他們曾經有自己的住房,但是被當地政府強制拆遷,還遭到了開發商僱用的暴徒的毆打,他們如今只能露宿街頭。
162戶居民面臨強制拆遷
記者來到了距離奧運主會場「鳥巢」僅幾百米的一處居民住宅小區,這裡的162戶居民正在面臨被強制拆遷的命運。小區樓下的告示欄裡寫著,這處居民小區裡兩棟樓的居民需要在記者採訪的當天搬出去,如果他們拒絕,將會收到第二次警告,如果仍然拒絕,他們將會被強制拆遷。告示中還指出,重新開發是為了給一條與奧運會有關的道路讓路。
這裡的居民表示,會有武警出動進行強制拆遷,他們搬遷所得的補償費非常之低,因此他們決定不搬,他們知道相關的法律,會抵制拆遷。
一位居民更是指出,「中國人,某些人,為了要面子,做這些都是為了給外國人看。」
記者指出,這種情況發生在全北京範圍內,有些消息來源指出,有大約150萬名居民因為奧運會而被迫搬遷,而且所有這些事情發生時,都沒有任何組織代表這些被迫搬遷的居民的利益。
因抵制拆遷遭到毆打和入獄
記者很想採訪一些奧運強制拆遷的受害者,但是很少有人敢於出面講述經歷。劉安軍(音譯)是其中的一個,他打電話把記者帶到自己現在居住的破爛不堪的小房中。
讓記者感到非常驚訝的是,劉安軍因為反對強制拆遷,而被打成殘疾。劉安軍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被開發商派來的四名暴徒毆打,後背被捅了四刀,頭部被打了四個長長的口子,雙腿和一條胳膊骨折。
此後他繼續上訪,結果被判入獄兩年,原因是「干擾公共秩序」。在監獄裡,他遭到酷刑折磨,被警察用電棍電擊,他被迫站了三天,不允許睡覺和吃飯,他昏倒後,警察用涼水把他澆醒,接著折磨。
記者接著來到一棟面臨強制拆遷的居民樓採訪。那裡的一半居民已經搬走,但是仍有一半拒絕搬走。開發商讓民工住進已經空了的房間,民工在居民窗前倒垃圾、小便,環境非常惡劣。
居民樓內的情景更加惡劣。開發商為了逼迫居民搬遷,給居民斷水斷電,還破壞了排汙水管,居民樓的一樓汙水橫流,臭氣熏天,儘管居民在門前用磚頭壘起了小小的屏障,但是汙水還是流進了室內,可見當時汙水之多。
還不只這些,居民代表吳西光(音譯)在回家的路上,被兩個不明身份的人打倒,把他的胳膊和腿打傷,他懷疑這件事與他代表拒絕搬遷的居民有關。隨後,另兩個居民代表接到開發商的恐嚇電話,稱如果他們不搬,也會遇到同樣的事。
兩天前,一位70歲的老人在晨練時,突然兩個人從背後開始攻擊他,打他的頭,把他打倒在地,打了幾分鐘之後,那兩個人逃跑了,老人的白襯衫被血染紅。他報了警,警方許諾會調查,但是他對警方沒有信心。這位老人仍有後怕,接受採訪時,他拒絕透露自己的姓名。
釘子戶的葬禮
記者來到了即將開發「新財富商業大廈」的地方,那裏有一戶所謂的「釘子戶」李女士。這戶居民已經在這裡堅持了5年,記者到訪前一週,李女士的丈夫去世了,記者趕上了葬禮。
葬禮變成了對強制拆遷不滿的居民的集會,警方出動大規模警力,防止人們藉此機會進行抗議。記者感到現場的氣氛讓人害怕,因為來參加葬禮的居民都是一些老人,看起來根本不具有任何危險性,但是,仍有警方人員手持攝像機,將他們的形象一一拍攝下來。
一位女居民表示,「給你的房產搶了,是不讓你活呀,沒法活呀,一告就害你。」這位婦女表示,她很害怕被警方錄像,並遭到報復,因為她家的房子被推倒了,她被暴徒毆打致耳聾。
記者想採訪李女士,但是被警方帶走,警方同時還不讓葬禮繼續進行下去。
記者表示,「當局不希望任何媒體報導此事,不希望居民以任何形式表示他們的不滿,即使是一個被拆遷居民的葬禮,都讓當局感到擔心。」
隨後的幾天,記者都試圖採訪這個「釘子戶」,但是都沒能成功,終於在一個雨天,記者趁著警察放鬆的時間,進入了這戶居民家,但是翻譯被警方攔在了外面。
隨後,李女士來到外面,記者要她講出經歷,她剛剛開始講述,警方就拽著翻譯的胳膊,把他強行拉走。李女士表示,她丈夫的葬禮根本沒法進行,因為外邊有那麼多的警察把守,而且還有警察官員威脅她,「你的家裏還會死人」。警察開始把她向屋里拉。
記者感到他的到訪給李女士帶來了更多的麻煩,因此他不得不離開,並向她連聲道歉。
記者指出,李女士的抗爭沒有任何政治色彩,她只想保住自己的房子,她沒有違反任何法律,但是警方仍然不許她說話。
警方拒絕與記者交談,因此記者趕到了開發商新世界中國地產,詢問為何李女士遭到如此虐待。立即,強制拆遷人員的頭目出現了,此人直接問翻譯,記者是不是為了李女士家的事而來。這人表示,他沒有和李女士或者她的家人接觸過。
當記者問他,他手下人是否在今年6月時,開始把李女士家的房子的一部份拆掉。這人表示,不允許記者錄像,而且還威脅,如果不經同意就攝像,他手下有十個保安,會把記者的設備沒收。
記者後來到當地的政府部門詢問此事,官員表示,他們沒有聽說過強制拆遷的事。
北京郊區的黑監獄
記者在北京的最後一站是郊區的一座黑監獄,所謂黑監獄,就是專門用於關押訪民的地方。這些訪民被關押在一些郊區的賓館裡,然後用大客車拉回本地。這也是首次有外國媒體現場錄製中國黑監獄的情況。
記者看到,這些訪民被關在一個大鐵門後,他們希望能夠出去,因為他們在這裡遭到打手的暴打,卡脖子,還有人被打成了殘疾,一個房間裡通常要關上二三十個人,條件非常差。
這時,黑監獄的管理人員出現了,打算把記者拉走,記者問這些人,「為什麼把這些人鎖起來?你們是否打過這些人,是否對他們用過刑?」其中一人表示,他們這麼做是因為北京當局要他們處理這些訪民。
這時黑監獄的保安負責人出現了,開始強拉記者,隨後保安人員開始對記者及攝像人員動粗,把攝像機打壞,還想把記者和攝像人員鎖起來。
記者報警,警方趕來後,竟然把記者一行人逮捕和關押了6個小時。北京市公安局對調查黑監獄的事情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逼迫記者毀掉當天拍攝的內容,直到他們認為記者照做了,才把他們釋放。
http://www.youmaker.co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10/29/n1883027.htm

大愛之夜──讓世界亮起來

大愛之夜
──讓世界亮起來
籌款所得將用作護持大愛電視台
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
時間:7:00-10:00pm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內容:大愛電視台簡介、歌曲演唱、音樂手語舞台劇
嘉賓主持:冉肖玲、岳華
表演嘉賓:冉肖玲、岳華、恬妮、殷正洋、魏仕文
查詢電話:
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28937166

2007香港回歸10周年萬眾供佛齋天祈福勝會暨大型梵樂演唱會

2007香港回歸10周年萬眾供佛齋天祈福勝會暨大型梵樂演唱會
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
地點: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
主辦機構: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
網址:http://www.3vt.com.hk
http://www.3vthk.com

建議香港設立專門家暴熱線

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香港的家庭暴力有增加及惡化的趨勢。現時受家暴傷害的人,必要時可以求助的,最主要還是報警。但大家也知道,警察要處理的事太多,也不是專業的社工,所以經常以“家庭糾紛”態度來看待求助的家暴受害者,往往不能作出及時和有效的援助,以致造成憾事。本人建議香港政府參考台灣,設立專門供家庭暴力受害者撥打的二十四小時熱線(台灣的113婦幼保護專線),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家暴社工負責接聽,相信能大大提高救助效率。當然,事前的預防,以及家暴受害者求助後的足夠及充份的後續跟進與協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想得癌 酒和紅肉得再減半

中國時報 2007.11.02 
不想得癌 酒和紅肉得再減半
楊明暐/綜合報導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CRF)針對飲食癌症之間關係所作的一項歷來最大規模研究發現,即使輕微的超重,都會增加罹患乳癌、腸癌、胰臟癌等常見癌症的風險。此外,如果不想得癌症,最好減少紅肉和酒的攝取量,標準比現行英國官方的建議量還要少一半。
 WCRF專家對超過七千項研究進行分析,得出肥胖會增加罹患至少六種癌症的確鑿證據。負責領導這項研究的流行病學家麥可.馬莫特教授表示,他對體重造成如此重大的影響感到吃驚。
 輕微超重 就會增加罹癌風險
 按十年前WCRF發布的報告,只有一種癌症與超重有關。而今證據顯示,食道癌、胰臟癌、腸癌、停經後乳腺癌、腎臟癌和子宮內膜癌都與超重有關,即使體重略為超重,也會增加罹患這類癌症的風險。
 WCRF的報告還強調運動的益處,指運動不僅能避免超重或肥胖,也對抑制某些癌症有直接幫助。馬莫特教授建議,人們應在健康允許的情況,讓身材維持越苗條越好,並一直持續下去。
 另外,紅肉也最好少吃,每周攝取的紅肉應少於五百公克,尤其該避免加工過的肉品,如火腿、培根(燻肉、鹹肉)、臘腸或任何經由煙燻、醃漬保存的肉類。報告還建議飲酒應適量,男性每天不宜超過二單位(每單位約含十至十五公克酒精),女性最好不要超過一單位。
 不要喝含糖飲料 避免吃速食
 至於乳製食品、起司(乳酪)、奶油和魚類對健康沒有害處。不過含糖飲料,包括果汁,會造成體重增加,因此建議不要喝。還有速食類食品,因屬於熱量密集食物,會導致超重或肥胖,從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應予以避免。
 WCRF提出十項具體防癌建議,分別是:
 .在正常的體重範圍內,盡可能維持苗條。
 .在日常
生活中養成運動的習慣。
 .限制熱量密集食物的攝取,避免含糖飲料。
 .食用大致以
植物為本的食物。
 .限制攝取紅肉,避免
加工肉品。
 .限制酒精飲料。
 .限制鹽的攝取,避免發霉的穀物或豆類。
 .僅透過
飲食取得所需要的營養
 .初為人母,應以
母乳餵養嬰兒
 .癌症患者病癒後,應遵從各類
防癌建議。

內褲換和平 Panties for Peace

中國時報 2007.11.03 
內褲換和平網路遊戲 挖苦緬甸軍政府
中央社
 由泰國的緬甸民主團體發起的「內褲換和平」活動,不僅實際呼籲民眾寄女用內褲給緬甸軍政府高層,同時目前也架設了遊戲網站,提供全球各地的民眾參與,以表達對緬甸軍政府專制獨裁的不滿。
 緬甸軍政府有一種迷信,認為碰到女用內褲就會倒楣,因此在緬甸軍政府上個月以武力鎮壓僧侶的示威之後,泰國的民權團體就發起了「內褲換和平」活動,呼籲民眾將女用內褲寄給軍政府高層官員,觸這些官員的霉頭。
 不過隨著網路世界的發達,「內褲換和平」活動也成為網路遊戲,在舊金山的摩七媒體(Mochit Media)將「內褲換和平」活動改為網路遊戲,參加的民眾只要一按開始鍵,就可以使用女用內褲造型的炸彈,不斷轟炸遊戲中的大魔王緬甸軍頭丹瑞。
 在網站上,製作的摩七媒體公司指出,為了表達對於近來民權組織發起的「內褲換和平」活動的支持,才製造了這個遊戲,讓網路上的民眾也可以踴躍參加。
 發起「內褲換和平」活動的「為緬甸行動」一名成員就表示,有了這個網路遊戲,讓大家都能透過網路參與,實在很了不起。
Panties for Peace
http://pantiesforpeace.com/


Activists send female underwear to Burmese embassies


Martin Hodgson
Friday October 19, 2007
Guardian Unlimited

Activists exasperated at the failure of diplomacy to apply pressure on Burma's military regime are resorting to a new means of protest against the regime's recent crackdown: sending female underwear to Burmese embassies.
Embassies in the UK, Thailand, Australia and Singapore have all been targeted by the "Panties for Peace" campaign, co-ordinated by an activist group based in Chiang Mai, Thailand.
The manoeuvre is a calculated insult to the junta and its leader, General Than Shwe. Superstitious junta members believe that any contact with female undergarments - clean or dirty - will sap them of their power, said Jackie Pollack, a member of the Lanna Action for Burma Committee.
"Not only are they brutal, but they are also very superstitious. They believe that touching a woman's pants or sarong will make them lose their strength," Ms Pollack told Guardian Unlimited.
So far, hundreds of pairs of pants have been posted, according to another campaigner, Liz Hilton. "One group sent 140 pairs to the Burmese embassy in Geneva," she said.
The campaign was a serious attempt to allow ordinary women to express their outrage at the regime's response to democracy demonstrations led by Buddhist monks, Ms Pollack said.
"Condemnation by the United Nations and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had no impact on the Burmese regime. This is a way of trying to reach them where they will feel it," she said.
"The junta is famous for its abuse of women: it is well documented that they use rape as a weapon of war against ethnic minorities. This is a way for women around the world to express their outrage."
The Burmese government has claimed that 10 people were killed and nearly 2,100 arrested, but dissident groups estimate that dozens or even hundreds died during the recent crackdown and its aftermath.
A message on the activists' website reads: "This is your chance to use your Panty Power to take away the power from the SPDC. You can post, deliver or fling your panties at the closest Burmese Embassy any day from today. Send early, send often."
An official at the Burmese Embassy in London was unable to confirm if any garments had yet been delivered.

星期二, 10月 30, 2007

研究:緩和全球暖化很簡單 少吃肉就可以了

研究:緩和全球暖化很簡單 少吃肉就可以了
2007/9/13

(法新社巴黎十三日電)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刺胳針」在網路刊出報告指出,富裕國家的人民如果能把肉類攝取量限制在平均每人每天一個漢堡,就可以有效緩和全球暖化問題。
報告中指出,如果能達到肉類減量的成效,預計全球的肉類消耗量可以在二零五零年前減少百分之十。不論對富裕或貧困國家而言,這樣做法不但可以阻擋因農業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也達到健身的效果。
這篇由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傳染病暨公共衛生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刊登在刺胳針醫學期刊網路上,在英國醫學週會議裡被拿來討論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作者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佔百分之二十二,和工業所佔比例非常接近,比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排總量還高。
因家畜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包括運送和餵食過程中所形成的二氧化碳,約佔整體農業溫室效應氣體的百分之八十,其中大部分是甲烷。
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平均肉品消耗量是每人每天一百公克,在富裕國家這個數字上升到二百到二百五十公克;貧窮國家則只有二十到二十五公克。
研究人員建議,全球平均肉品消耗量應該在二零五零年前減少到每人每天九十公克。其中富裕國家要設法降低消費,貧窮國家則要多吃。
報告中同時建議,每人每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五十公克的紅肉食物,包括牛、羊及其他反芻動物。 假設在二零五零年前,全球人口總數增加百分之四十,也沒有進一步降低由家畜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總量,全球的肉品消費量必須降到每人每天九十公克,才能平衡。
研究人員指出,富裕國家的人民應大量減少肉品攝取量,以降低心臟血管疾病、過胖、結腸癌等其他癌症疾病的困擾。
貧窮國家的人民如果能增加肉品消費量,同樣也有益健康。
根據日本科學家在今年七月公布的一篇調查結果,一公斤牛肉大約等於三十六點四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出門三小時,而家中燈火通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

永不停息的生命

地藏菩薩救了我
--永不停息的生命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1.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2.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3.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4.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5.htm

地藏菩薩救了我──生死關頭走一回

地藏菩薩救了我──生死關頭走一回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1-1/save1-1.htm
地藏菩薩救了我──生命的迴旋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8/save2-8.htm

祥德寺(地藏道場)

祥德寺(地藏道場)
地皎導師
http://www.dizapusa.org.tw/

金馬獎開放

金馬獎開放
在台灣民進黨政府一片「去中國化」的趨勢下,難能可貴的是歷史悠久及有巨大影響力的金馬獎,反其道而行,將自己定位為「華人社會」的權威影展,所以,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乃至美國、澳洲片,只要是中文片,就可參賽。這是好事。台灣當局應該以此為模範,尤其在文化(例如中文繁體字、素食等等)及教育方面,不再劃地自限,這對提升台灣的形象、能見度大有幫助,也能培養大批外國及外地的「友台」人士。
金馬獎網址: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
有人形容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這四個華人地方,管理的效率和能力的排名是:新加坡、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可以這樣分析,這跟這些地方與外族的密切程度有關。中國大陸肯定是受外族文化及思維影響最小;台灣因為曾受日本統治五十年,所以有些影響;香港則是受英國統治一百五十多年;新加坡「外族化」最厲害,尤其是高官及精英,大部份只剩皮膚是華人,思維等各方面都完全西化了。因為中華民族實在是管理能力很差的民族,所以除非受外族影響(也要視哪些外族而定),否則管理就會一團糟。不過,巧的是,這四地剛好是管理效率與面積成反比,面積越小的管得越好。所以,這也有關連。

華僑思維

華僑思維
在東南亞各國,華人掌握相當大比重的經濟命脈,因此惹來一些當地原住民的妒忌(很大程度是政客挑撥),其實絕大部份華人都是老實人,就算做了一些像官商勾結這樣的事,也是形勢所逼。
要知道,距今幾十年到一兩百年前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謀生的華僑先輩,他們之所以會冒著生命危險和不可知的未來而到外地,可見他們當時在家鄉情況之惡劣,真可以用「去不一定死,但不去一定死」來形容。
在如此境地下,這些華僑到了他鄉一定會很刻苦耐勞,一旦經濟情況有所提升,可以想見的,他們也一定會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積穀防飢,也會想辦法賺更多的錢。這種「因為之前餓慣了,發誓以後再也不挨餓」的思維,並不是那些原住民所能理解的。

星期四, 10月 25, 2007

政府應帶頭發展新界經濟

註:天水圍慘案發生後,各方專家諸多建議。本人早在五年前(2002年)曾就應如何提升新界經濟力量撰寫過一篇短文,刊於《信報》。雖時隔多年,今天看來該文仍有頗多可資參考之處。
蕭偉基
2007/10/25
以下是該文:

政府應帶頭發展新界經濟
.蕭偉基
  港島、九龍和新界是香港的組成部份,然而,新界(包括新市鎮)居民往往有被忽略的感覺。儘管政府近年在硬件方面對新界的投資頗大,但對新界經濟地位的提升,卻投入甚少(除了新機場之外)。筆者認為,不僅僅從經濟角度,從環境、城市開發、可持續發展,甚至人文、人道角度而言,政府都應該採取積極措施,發展新市鎮的經濟,而且不僅是將之定位為地區經濟,應該是將新界的經濟重要性提升至與港島、九龍不相伯仲,並各具特色,形成多個核心城市,而不再只是港島、九龍是核心城市,例如港、九是商業、經濟中心,新界能不能是政治、行政中心呢?。新界邊陲化的政策定位,在回歸後實不應存在。
  新加坡面積640平方公里,人口40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281人;香港面積1098.08平方公里,人口67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109人,兩個城市人口密度都差不多,但為何走在香港街頭會有喘不過氣的擁擠壓迫感,在新加坡卻舒服多了呢?原因除了新加坡住房面積較大,居民須到戶外喘一口氣的需要性較低,而香港由於大部份人住在「不人道」的狹窄「鴿子籠」,需要離家上街走走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人口分布極度不均,人口只集中在極少數區域。根據政府的資料,港島和九龍的面積只佔全港的11%,但人口卻佔50.1%;新界地區佔全港 89%的土地,卻只住了49.9%的居民,而港島及九龍一些區域的人口稠密之程度,簡直到了「非人住」的情況,例如觀塘每平方公里住了近五萬人,實在是不可思議,難怪每次走在觀塘都有要窒息的感覺。
  另外,統計也顯示,住在新市鎮的居民中,有42.6%的工作人口需到港島或九龍上班。這種情況是因為港島及九龍是經濟重鎮,因此不管住在何處,都需到那兒去工作或者辦事,再加上遊客在內的人流及流動人口,使港島和九龍的交通、空氣、噪音等環境問題雪上加霜,極度不健康。港島和九龍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當然和英國殖民有關,因為英國是先佔領香港島,再佔領九龍,最後才佔領新界,因此各區域的發展,就有了先後之分,而由於各種因素,即使設立新市鎮,港英政府也沒有計劃讓新界地區的經濟實力及重要性大大提升,甚至寧願在港島及九龍填海,也不開發新界地區。二十年前也許還有一些製造業的廠房在新界,但工業北移後,新界居民要就業就只好到港島和九龍了。
  因此,政府應該有長期性計劃的發展新界經濟,並起帶頭作用,例如可以將一些政府機構總部遷往新界地區,吸引大企業搬往新界(當然要在短期內使上水或屯門也像中環般成為金融重鎮無異於癡人說夢),這種措施不少國家政府都成功實施過,甚至將首都搬到一個新區域的情況都有(例如馬來西亞)。不久前曾有一項調查指幾乎沒有公務員願意將部門總部搬到新界,但在這類事務上,如果政府也以這種「民意」為依歸,就顯出政府的無能了。再者,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辦公室設在何處其實已不是那麼重要了,作為一個有魄力的政府,將政府總部搬到新界去又何嘗不可呢?
作者:蕭偉基
日期:2002-6-10

星期二, 10月 23, 2007

據稱,由於不滿美國總統布什見達賴,中國當局封鎖美商Google、Yahoo!和微軟公司的網站,中國網友想要連上Google、Yahoo!和微軟公司的網站時,都被導向中國的百度網站。這是怪事,為何中國好幾十萬個網站,偏偏要接去百度呢?為何不純粹封鎖就好了,還要轉接呢?

星期五, 10月 19, 2007

創造歷史的中國經濟

創造歷史的中國經濟
  1978年之前,中國大陸還是一個「鐵幕國家」,自外以世界。那時候,在經濟領域,全球化程度還不是那麼高,資本主義社會基本上也可以忽略中國,儘管她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可以說,那時候,中國沒有向其他國家輸出東西(即使有也是可以當作不存在的小數目),中國也沒有進口其他國家的物品,基本上是自成一國,自給自「足」(或「不足」?!),對世界經濟沒什麼影響。
  又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中國的封閉,才造就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富強,尤其是台、港、韓、星這亞洲四小龍。尤其香港及台灣,共產黨解放中國導致大批企業家南逃,所以迅速累積大批資本及人力資源。當然還有美國反共的政策性對這些國家與地區直接或間接的扶助。
  但自從中國改革開放後,全世界(包括香港及台灣)的資本家與商人驚覺,那兒的生產成本是如此的低,於是紛紛將工廠搬到中國大陸去。於是,改變不由自主的開始了,漸漸變得不可忽視。產業空洞化成了很多國家面對中國崛起而形成的難題。
  剛開始階段,這種轉型的確給很多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打擊,因為那時中國只是生產,自己的人民卻消費不起,所以變成她只賺外國人的錢,搶競爭對手的生意,但卻沒有錢能夠給別人賺。
  但隨著中國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多,形勢又有點改變了,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龐大的市場惹人垂涎,資本家紛紛進註,創造了人類史上從沒出現過的一種新經濟衝擊及模式。
  可以這麼說,由於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力量,所以其改革開放對全世界的影響,是沒有先例可循的,每一次的改變,每一次的衝擊,都是在創造歷史。
蕭雅
2007/10/19

台灣的文學獎

台灣很多文學(徵文)獎,真是一個有深厚人文氛圍的地方(我最贊歎的是各個地方縣市都有辦自己的文學獎,那種在地鄉土情懷)。我隨便從一本九歌出版的《九十四年小說選》的附錄中就找到: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全國學生文學獎
巫永福獎
寶島文學獎
浯島文學獎(金門縣)
璜溪文學獎
國家文藝獎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中縣文學獎(台中縣)
夢花文學獎(苗栗縣)
桃園縣文藝創作獎(桃園縣)
福報文學獎
南瀛文學獎(台南縣)
玉山文學獎(南投縣)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菊島文學獎(澎湖縣)
打狗文學獎(高雄市)
倪匡科幻文學獎
林榮三文學獎
台灣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
時報文學獎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奇幻文學獎

星期四, 10月 18, 2007

自學

我認識一位仁兄,因為是孤兒,所以從小是「自學」,沒上過正規學校,直到上大學。但他有優異表現,懂多種語言(一方面是”形勢所逼”,因為他從小跟著神父周遊烈國),拿到博士學位。
明星蕭芳芳,小時候因為要拍戲,沒法上學,家人也請老師到家裡教她,她也中英文俱佳,還取得心理醫師資格。
據了解,在美國及歐洲,確實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到學校讀書,而採取自己教的方式。他們信不過學校,覺得自己教更有把握。
他們認為,學校都是制式的僵化。
當然,在很多地方,如果適齡學童沒有送去學校,是犯法的事。
在一些地方,例如台灣,就有有識之士因為看不慣填鴨式的學校教育方式,所以另起爐灶,搞了標榜”自然人本教學”的”森林學校”等。
那位孤兒博士說,他從小沒有上學而採自學讓他學懂了更多,所以他感覺是慶幸的。
但問題是,我想絕大部份的人(九成以上)是不適合的,因為他們不懂怎樣教,所以還是”正常”一點把孩子送去學校比較好。學校另一大功能是”群體生活”,這是”自學”無可替代的。

赤道國度-西加里曼丹華族榮辱

赤道國度
西加里曼丹華族榮辱
撰文/童貴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蕭耀華(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印尼西加里曼丹首府,坤甸市的一處水上船家。近三百年來,經歷了排華動盪、二戰烽火以及禁用中文的壓抑歷史,華族子孫隱忍而小心地在這片赤道土地上,找尋一條生存的出路。

抵達東萬律(Mandor)小鎮時,城府颯然,連日來睜眉怒目的烈陽也忽然收斂,空氣中嗅聞出山雨欲來的沉鬱。前有低窪地,積滿了水,我們捨汽車改雇機車,由當地工人載著我們,直奔三公里外的金礦開採地。

機車緩慢地行駛在無邊無際的荒漠——光禿禿一片由白沙覆蓋、黑石散落的起伏荒漠。沙丘初歇的後方,是零星的簡陋帳篷,儘管行過的足跡顯著,但那畢竟不是投石問路就能解得開的迷津。
機車停在懸崖邊。嚴格說來,那懸崖,原來是一片廣袤的丘陵石地,後來探到地底下有金礦,於是,開始挖鑿,就這樣硬生生鑿出了個深達二十公尺的山巔危崖,又寬又深的石壁上,鑿痕累累。渾樸壯闊的巨型深淵,彷若被制伏的倒臥巨人,在震耳欲聾的機器聲中,仰天大口大口地喘著息。

數十位採金礦的達雅(Dayak)族工人,半身浸泡在泥沙渾水中搬運石塊,有人以水柱近距離沖刷、噴射。陡峭的壁岩和泥沙蠢蠢欲動,砂土石塊不時滑落。「上週才發生過意外,七個工人被活埋,三個人斷了腿。」曾是金礦業主的鍾福良一邊說,一邊聲嘶力竭大聲警告早已一躍而下的攝影同仁。

一旁有水管和輸送帶把沖刷出的泥沙,送往巨型「溜滑梯」的木製板塊上,板塊上牢牢釘上一層特殊布毯,當滾滾泥漿由此傾瀉而下時,布毯能將混雜在泥漿中的金礦吸留住。幾位婦女和老人把棄置一旁的泥漿,裝進桶子裡,這些被視為「資源回收」的泥漿,多少含有「漏毯」之金。他們用寬邊倒三角狀的器皿,半身浸濕在緊鄰懸崖邊的礦湖中,一圈一圈地洗,直到看見閃閃耀眼的金礦。從我們的驚呼聲中,我瞥見他們比黃金燦爛的笑容,那是一種從渣滓中發現寶物的滿足和喜悅。

只是,貴氣逼人的金礦人生,並非人人受得起。擁有十一年採金經驗的鍾福良表示,他曾經連續不停開採了三個月,卻一無所獲。但機器買了,工人寮房蓋了,每日薪資要照發,「只好硬著頭皮繼續挖。」幸好,三個月後的隔一天,終於挖到金礦。最輝煌的時期,一天一百五十公克的產量並不足奇,「至少也要有八十公克才算理想。」他說。

採金業極其危險,扣除大約新台幣十至十五萬的成本、以及工人每日新台幣一百五十元薪資之外,還得隨時準備一筆工殤賠償費,一般而言,死亡的賠償金為新台幣十萬元。

憶起當年那段拚搏的日子,鍾福良說,他每晚騎著機車,摸黑上山送宵夜到寮房給工人,哈拉聊天,培養感情以建立勞資雙方的互信。但最終因為產量驟減,不能反映成本而提早結束採金歲月。鍾福良以流行當地的俗諺「十個採金,兩個發」來自我調侃,說自己是那其餘的八個,只因為「土地公的錢,不是人人有本事拿。」

新時代的艱險不難理解,但舊時代的荒涼,和訴說不盡的苦海故事,太平盛世的人只能從現有的史料中,凝思遙想。

兩百多年前,甚至更早些,在歷史課本最常使用的成語「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沿海一帶的街巷阡陌,開始傳出了「南洋開金山」的消息,繪聲繪影地傳說著那蠻荒的莽原,一隻鞋子磕出來的土沫,都能淘洗出半兩金子來。


到南洋開金山

根據史學家郭爾姆(N. J. Korm)的記錄,十八世紀的婆羅洲(加里曼丹的舊名),分別屬於二十多個馬來王國所有,根據考古發現,當地的產金歷史悠久,至少在十五世紀,爪哇移民已在內陸的上游河岸附近,從事採金活動。

華人金礦業的緣起,大約是在一七四○年前後,華人礦工受當地馬來蘇丹之邀,從北部的渤泥(汶萊舊名)到西加里曼丹(West Kalimantan)境內,以華人慣有的堅毅耐苦性格來開發金礦,成果非凡。如此好處讓婆羅洲的其他馬來蘇丹競相仿效,華人成了炙手可熱的開礦工人,紛紛地被招徠到各自所屬的境內開礦。

於是,一波又一波的閩粵青年,心懷淘金夢,揮別家中父老妻兒,揚帆出發了。儘管到頭來,一切努力或許仍歸徒然,儘管那風險的背後,是生離死別、粉身碎骨,但如果當下的生命苦況已達谷底,也只能孤注一擲了。這群不得不雄飛四方的壯丁中,有一位廣東嘉應州的羅姓青年,名芳伯,成了後來被史學家謂為全世界華人所創建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大唐總長。「天朝棄民」轉眼成為海外英雄;時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七六年。

至於蘭芳伯所創建的「蘭芳公司」,到底算不算普遍定義下所認定的「共和國」,半個世紀以來,各方爭議不休。雖然有人以為,所謂的共和國,只是當時華人公司的別名,不具備成為國家的各樣客觀條件。但是,如果以當時蘭芳公司所創建的一套完整的行政制度、全民皆兵的「國防」機制,以及家長、村長制的「立法」威信,或許,就當時特殊的處境下,那樣「高度獨立與自治」的規模,已儼然具備一「國」之態勢。

如果發動太平天國起義的洪秀全,在南京稱王並建立十一年的政權可以被肯定,今年七十歲的當地耆老傅孫澤說,那麼,「持續了一百一十年的蘭芳共和國,也應該有足夠的理由被承認。」他又意有所指地補充道,「而且,還真巧,洪秀全和羅芳伯都是客家人啊!」

過去的英雄事蹟或許曾經喧騰繁盛,但終究敵不過歷史的淘洗與現實的抹拭,再輝煌也轉眼凋零。在這個全世界第三大島嶼、僅次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森林裡,象群猴黨出沒無常,奇花異草也妖嬈盛開,但更真實的場景,或許是雨林外的膠園礦區,以及華人村莊內,那一幕幕不斷上演的恩怨情仇。

坤甸的懷璧其罪

西加里曼丹的首府坤甸(Pontianak),是許多唐山過南洋來的先輩們,選擇安身立命之所在。早期過黑水溝到台灣開墾的泉州與漳州的械鬥故事,也曾在這片被喻為「赤道的土地」上發生。當時,分別隸屬客家與潮州兩大派系的華人公司,因為利益與地盤之爭,家長的個人成見演變成村與村之間公共利益的糾紛,而相互鬥毆甚至仇殺。

只是,華族之間那段以武力解決生存問題的糾葛,早已成為過眼雲煙,今天的華人,團結一致都來不及了,「我們沒有分裂的本錢!」《坤甸日報》副社長陳得時,皺著眉說道。

迎著全印尼境內最長的卡布阿斯(Kapuas)河,風平浪靜的坤甸,嬌柔嫵媚。卡布阿斯河水因為當地土質關係,顏色有些渾暗偏棕,不算清澈,但令人生敬的是那份生機。

黃昏時分,緊鄰河邊的三畢(Tembelan Sampit)村莊上,馬來青年聚集涼亭上聊天,通往河裡的階梯上,婦女們包裹著沙龍,旁若無人地沐浴、洗衣,成群的孩子在一旁肆意地表演跳水,試圖吸引攝影同仁替他們捕捉鏡頭。

在潺潺江河的潤澤下,坤甸安分度日,不管鄰近的馬來西亞洲屬沙勞越如何蒸蒸日上、東北部的汶萊又如何大富大貴,彷彿通通與她無關,她只管過著粗茶淡飯、汲水浣面的日子。

但即便是這樣的要求,也在一次又一次懷璧其罪的嫁禍和委屈中,風裡來,浪裡去的,幾度成為人世廢墟。

「每一次,只要有暴動發生,所有難民總是聚集在這裡,坤甸總要遭殃。」文友俱樂部主席林木銳無奈地說。這「每一次」的零星暴動之中,當然包括那場至今想起,仍讓所有中年以上的坤甸華人,膽顫心寒的「一次」。

一九六五年印尼中央政權發生一場疑雲重重的政變,當時的老總統蘇卡諾被軟禁,蘇哈托成功奪取政權,當地人稱之為「九三○事件」。兩年後,新政權為了掃除當時除了蘇共、中共以外最大的印尼共產黨,以「剿共之名」,誣賴西加里曼丹的華人支持印共,並散播不利華族的謠言,慫恿勇猛而單純的印尼高山原住民達雅族仇視華族,裡應外合地對華人大開殺戒。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把這段時間的印尼,稱為「二十世紀最慘的集體謀殺」,估計有五十萬名「所謂左翼分子」被殺,另有六十萬名未經任何審判而被關進牢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magazine/content/111/wk.htm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星期三, 10月 17, 2007

The Search for International Terrorist Entities (SITE) Institute

國際恐怖份子研究機構
http://www.siteinstitute.org/

害人的傳統觀念

日前香港天水圍發生一名已居港八年有精神病新移民婦女凌晨將兩名子女綁著從二十幾層的住所拋下樓,然後自己再跳樓自殺慘劇。他的丈夫因患末期癌症所以住院,懷疑她因擔心子女以後沒人照顧而做出此傻事。這一家人都是經濟狀況不好的,靠政府的綜援為生。
這事令我想到的是,很多低收入及條件欠佳人士由於在香港聚不到老婆,所以到大陸去找,往往找到的也都是各方面條件都不太好的(例如經濟能力、教育程度低,更甚者有些連健康或智力都有缺陷);一些老夫少妻而為夫者又多是貧病交加者。這不只是香港,台灣及其他生活水平較高的地方都有這現象,所以才會造就一堆外籍新娘。要這些條件欠佳的外地新娘去適應新環境,難度很高,很容易衍生社會問題。
坦白說,其實不少這類人是連養自己都成問題的,如果硬是要結婚生下下一代,真的不是一種理智及負責任的做法。即使不發生悲劇,他們的小孩也不容易有好的將來,只會造成代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大家要知道的是,目前的社會已高度競爭,不像以前可以「天生天養」,如果沒有作好準備而生小孩,只會苦了下一代甚至增加社會負擔。
一個弔詭的現象是,這社會條件好的人很多都不願生小孩或生很少,但條件欠佳者卻又越生越多。這真是一個難題。
我覺得,傳統包袱,例如一定要成家立室、傳宗接代等,有時很害人。很多條件不好的人,就是因為要擺脫這些壓力(例如父母長輩給的壓力或親友對自己大齡仍未婚的異樣眼光),而急就章隨便找一個對象。這種思維很糟糕。
又有人指出,有下一代以後老了會有人養及照顧,以經濟觀點來看,這是不通的,因為養一個孩子成長的錢真的是天文數字(尤其在現今社會),「回報」是很低甚至是負的(當然親情的溫馨是無價的),如果將那些錢用來養自己,絕對輕鬆得多。「養兒防老」已是過時觀念。
解決性慾的生理問題,也是一些人結婚的原因。不過這也有其他方法可代替。就算結婚,如果沒有做好準備,還是別生小孩吧!不要連累下一代及社會了。

向台灣說不?

台灣入聯英文口號UN for Taiwan,被認為文法不通,不知所云。Un作為前綴詞,其實是「不」的意思,那豈不變成「向台灣說不」了!

胡錦濤對台講話

胡錦濤這次在十七大的講話,其中對台部份普遍疫認為靈活、務實、柔軟,其中一句「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令我覺得曖昧。因為多了「台灣同胞」這四個字。這是否意味著台獨也可接受呢?且慢,這是高招,因為就算所有兩千多萬台灣人都支持台獨,那敵得過十三億中國人呢?厲害厲害!

星期二, 10月 16, 2007

陶傑

陶傑這人很誇張,純粹為錢服務,就像陳方安生”撐傘撐民主”遊行只走了十五分鐘就去做頭髮,他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完全沒有說其不是,反而還說她這種”王牌”根本不需參加什麼遊行云云。
只因為他是在蘋果寫,而蘋果是支持陳太的,蘋果就連她那天去做頭髮的事也沒怎麼提(別報都做頭版,包括被認為中立偏民主派的明報)。
我想如果陶傑是在其他報刊寫,肯定會大事諷刺陳方安生,而且還會連寫幾天。 (這人真是人格分裂,只不過是文筆好的稿匠一名)
就算如此,對這個人的人品有所保留,但我還是喜歡看他的文章,因為「很爽」,就算內容”得啖笑”也沒關係。


從陶傑在蘋果寫過的幾篇有關陳太的文章來看,
他是寫得很牽強的,
可以看得出他絕對只是為了迎合蘋果支持陳太的立場而那樣寫的,
如果是在其他報刊的話,
我敢打包票他一定會連續幾天的大肆諷刺陳太。


如果要了解較接近陶傑真心話,
應該是要讀他以前在明報的專欄。
有些基本立場他是一定有的,
尤其是反中共,以及諷刺香港及中國社會的”小農思維”。

星期日, 10月 14, 2007

拾海星計劃

拾海星計劃
緣起

很久以前,在歐洲某一個地方的海灘上,有一個人每天都沿著岸邊來來回回,重覆又重覆地做著同一動作,原來,他不斷彎下身體,把一個又一個被大浪衝上岸邊的海星放回大海之中。有一天,被另一個人看到,忍不住好奇和困惑地問:「其實,每一天都有無數的海星被大浪衝上邊,單憑你所做的,又能夠拯救到多少海星的生命?你不覺得這樣做很傻嗎?」您知道拾星人怎樣回答?他說:「這個我當然知道,我只是盡自己的力量,拾一個算一個。」
就憑著這個信念,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在2004年開始,實行了「拾海星計劃」,籌募善款,在中國大陸山區開展了扶孤助學的工作。
資助內容
資助對象以中國內地山區的孤兒或單親學生為主,他們必須品學兼優。每年定額補助高中及大學學生部份學費。
歡迎加入「拾星人」行列。
詳情請洽: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香港新界元朗水車館街70號地下

電話:852-24773112

大學公開課程 Open Courses

柏克萊大學
http://www.youtube.com/ucberkeley
全球各大學
http://www.ocwconsortium.org/
開放課程中文版
http://www.myoops.org/

大馬.安華

我認識的一些香港及台灣朋友,尤其是那些沒去過馬來西亞的,對大馬最深刻的印象,原來是安華事件。不知道這是不是這個國家的可悲?

娘惹滋味

娘惹滋味
  最近台灣公視有一部單元劇叫《娘惹滋味》,取一種馬來西亞族群「娘惹」(Nyonya)為名。這種族群是早年華僑與當地土著通婚產生的下一代,具種族融合的象徵。其兼具兩種民族的生活習慣、飲食方式、風俗等等,相當獨特及有意義。
  公視此劇主題是有關外籍女傭及勞工在台灣的生活,幾位女主角都不是職業演員,而是從遠嫁台灣的印尼媳婦中找來(應該是華裔)。由於外傭及外勞基於工作准證之限制,無法拍劇,所以只好找外籍媳婦擔綱演出。我沒有看過此劇,但據稱口碑很好,幾位非職業演員「做回自己」,很是生動。我會找機會去看。
  此劇在本屆金鐘獎中,獲得八項提名,與偶像劇《白色巨塔》一樣,是獲提名最多的節目,很難得。相反在香港,菲傭來了二十多年,形成一特殊的龐大族群,但印象中香港影視作品好像從沒有拍過以她們為題材的嚴肅作品(並非醜化式的低俗無聊電影),從這裡即可對照出台港兩地文化厚度的差異,台灣畢竟還是比較有文化的。
  外籍女傭全世界最著名的是菲律賓女傭,遍佈全球。真是難以想像,會有一個如此的國家,鼓勵人民去外國當傭工,成為國家一大經濟支柱。後來印尼也有樣學樣,還有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女的當傭人,男的當勞工,甚至還有當司機及花王(如菲律賓人在香港)。
  但最奇特的還是外籍新娘,尤其像越南,竟然把本國的女性同胞當貨物一樣以新娘為名「賣」出去,也衍生許多問題。這真是人類史上一大奇觀(我不敢說是不是悲哀)。
  越南新娘在台灣很紅火,過去幾年每年竟有一萬多名越南新娘嫁到台灣,形成台灣產生不少混血下一代。「越娘」現在已經「暢銷」到了南韓。其實,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當地一些華人由於找不到老婆,也會到印尼及泰國去找華裔老婆。當然還有香港人到大陸娶老婆,導致香港未婚女性數目超過男性。歐美也有一些男人對亞裔女性情有鐘。婚姻這玩意兒,有時也挺可笑及可悲的。

娘惹滋味網站:
http://blog.sina.com.tw/tbspts/article.php?entryid=479579&pbgid=38401

星期五, 10月 12, 2007

第三屆亞洲素食大會 The Third Asian Vegetarian Congress

第三屆亞洲素食大會 The Third Asian Vegetarian Congress

web site 網址:
http://www.tianfoor.com/

Date 日期:
2-7 November, 2007
2007年11月2至7日

Venue 地點:
Kaohsiung, Taiwan
台灣高雄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佛國萬里行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佛國萬里行

籌建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

這是一項很有意義、創意的別開生面之活動,「雲水禪風佛國行──普陀山行腳籌款籌建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香港普門寺僧侶由香港起香行腳,歷時三個月,步行二千多公里,朝禮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敬啟諸位大德捐款護持。
詳情請洽: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香港新界元朗水車館街70號(香港普門寺)
電話:852-24772369, 24900866, 24399929
Email: siktoping@i-cable.com

石振玉、黎潔瑚詩書畫硯網站

石振玉、黎潔瑚詩書畫硯網站
http://sheknlai-art.com

星期三, 10月 10, 2007

亞洲藝術雙年展

http://www.asianartbiennial.org/

離譜的台媒

台灣的媒體真的有夠無聊,尤其是電視新聞,簡直惡質化到了極點。一個杜正勝「閉目養神」的鏡頭,可以炒成連續幾天的大新聞甚至頭條新聞。離譜!

三個女人的戰爭

何來
陳方安生
葉劉淑儀
三個女人的戰爭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是香港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戰。原以為只是陳方安生與葉劉淑儀對決,沒想到因為陳太的失態,多了一個何來參戰,成為三個女人的戰爭。
我對陳太和葉太都沒興趣,所以我撐何來。面對實力及背景雄厚的兩位阿太級前高官,「何來」何來優勢呢?她的優勢剛好相反,那就是「集所有弱勢於一身」。因為她是單親媽媽、拿綜援人士、一眼弱視者、保育人士、社會運動者。如此之弱勢,簡直舉世罕見。但別小看這弱勢,分分鐘會「弱弱得強」。很難得在這物慾橫流的高度資本主義化社會,還有一位已過中年的女人,還保有這種堅持信念的心。
何來,我撐妳!

何來:
http://www.mookr.com/home/@200000099
陳方安生:
http://www.ansonchan.hk/
葉劉淑儀(匯賢):
http://www.savantas.org/

星期二, 10月 09, 2007

中環的警察


蕭偉基攝於2007/9/30

某星期天的中環

上:通往各頂級辦公樓的走廊上坐滿休假的菲傭,左邊那棟是交易廣場Exchange Square
中:從天橋拍下的某Starbucks
下:我很喜歡的一間店名:吳越之間。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大陸連颱風新聞也矮化台灣

"罗莎"台风今天下午在浙闽交界处再次登陆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07-10-07



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罗莎"台风继6日在我国台湾省宜兰县登陆后,今日下午3:30分在我国浙江苍南到福建福鼎之间再次登陆,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

以上是一段日前大陸媒體發布的新聞,看得出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就在於「再次」登陸的「再次」兩字。剛開始時我一頭霧水,奇怪明明是第一次登陸中國,為什麼會用「再次」兩字呢?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將之前在台灣登陸也算「中國」的份,所以之後登陸福建,就是「再次」了。真的覺得中共政權很誇張,處處矮化台灣,連這種細節也不放過,連這種豆腐也要吃。很可憐(不管是中國或台灣都是可憐)。有時後香港他們照舊寫「香港」,而不會用「中國香港」,但同一個事件,台灣他們就會寫成「中國台灣」,例如世界小姐比賽就是一例子。

泛民主派派出陳方安生出戰:錯!錯!錯!

其實早在陳方安生「出事」(指撐傘撐普選遊行只做樣子走了十五分鐘就溜去做頭髮)之前,我就強烈的覺得,泛民主派不應該派陳方安生,總之派其他同陣營的人都可以,就是不該派陳太。如今「出事」了,我想我的看法更有說服力。

我認為,泛民主派派出陳方安生出戰,弊遠大於利。雖然陳太民望高,但我其實不是太看好她能夠贏葉劉淑儀,如今搞出這樣的事,前景更不妙。

陳太雖被譽為「香港良心」,但其爭議性太大了。從她要別人「眾星拱照」三催四請才願意出馬,給人的印象就已大打折扣了。如今再這麼不識趣,做出這麼愚蠢沒有sense的事(開溜)(身為公眾人物,媒體一定會用放大鏡來檢驗,稍有差池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境,真難以想像她會沒意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如此政治白痴,令人不可思議),後果更不堪設想。我甚至懷疑,陳太會不會是北京派出的臥底,要一舉將泛民主派消滅。

泛民主派派出陳太的後果,且看我分析如下:
陳太頂著光環出戰,打著「普選VS反普選」的旗號,由於她的身份與地位,就算贏了,人家也覺得不怎麼樣,甚至會認為理所當然,對於泛民沒太大加分作用。但如果輸了,就很難看了,對派民可說是致命的打擊。泛民到底有沒有想過這一點。太冒險了。而且從陳太與葉太的言論,我看不出兩人對普選有什麼分歧,葉太也是爭取2012普選,陳太也沒有堅持非要2012普選不可,甚至還表示有妥協空間。
要打出普選與反普選決戰,坦白說,泛民根本用不著陳太的所謂「光環」,反而如果從自己內部選出年輕一代出征,會更有利,贏面更大。到時以大衛挑戰歌利亞之姿出戰,可能還更能夠吸收選票,小兵立大功,對泛民氣勢的提升大有幫助,又可讓新生代有接班的機會;就算輸了,人們也不會太苛責。一舉數得也。

可以這麼說,派民派陳太出戰,是要大伙兒去遷就一個明星,難以做到讓大家齊心協力、肝膽相照的效果;但如果是派出泛民自己人,到時肯定是大伙兒千方百計去協助一個同志達成目標。兩種是不一樣的情況,也會造成絕然不同的後果。

總之一句:泛民主派這次派出陳方安生出戰是:錯!錯!錯!大錯特錯也!只會壞了大事!但如今一切已太遲。

星期六, 10月 06, 2007

這是一個沒有隱私的社會

這是一個沒有隱私的社會,讓人無所逃遁於天地,很多城市都在街道裝有閉路電視(說是為了治安);數碼相機及可拍照手機的普及,每個人成了主角自己都不知道;互聯網也是一大幫兇;傳媒狗仔隊橫行,就算你不是名人也分分鐘會上鏡。所以,可怕吧!

如果六四發生在今天

如果六四發生在今天,會有什麼結果呢?會與當年有那些差別呢?互聯網的出現使得資訊難以阻擋並迅速傳播,是最重要的一點,甚至可以改寫整個局面。今天在緬甸發生的軍人鎮壓民主僧侶事件,就算緬甸當局封鎖了互聯網,但資訊科技的發達還是使真相得以傳出去。當年的六四,真假傳言讓人難以辨別,無所適從,今天互聯網時代,這情況會有變化。但也別奢望互聯網的訊息一定是真的,因為網上造假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遊香港不需參加旅行團

看到經常發生的大陸遊客參加香港旅行團被騙的事,真的覺得很氣憤。這些無良旅行社很惡劣。其實,香港是全世界少有適合個人遊(不參團)乃至一個人單獨旅行的城市,因為治安好而且公共交通及資訊發達。只要是懂中文或英文就可以在香港玩的很愉快。尤其是大陸同胞,奉勸大家,不要被無良旅行社騙了,來香港自己買張機票訂個酒店就可以了。那些所謂的指明專門“招待”遊客的店,大部份都是黑店。到香港要買東西要吃東西滿街都有,不需這麼大費周章。

經濟是大問題

經濟是大問題,可以推翻一個政權,尤其是糧食及能源價格。最近緬甸的僧侶民主抗爭,就是由油價大幅上漲所引起,九八年印尼蘇哈托倒台也是。就算當年一九八九年的中國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最初也是由反貪污、反腐敗等經濟事件開始。當然更別說國民黨在大陸的倒台了。

星期五, 10月 05, 2007

閣麟街

中環閣麟街舊樓開的異國商店
蕭偉基攝於2007.9.30

擺花街

中環擺花街一間外國餐廳玻璃透視其前門的一報攤,以及玻璃折射的一名經過的女郎。
蕭偉基攝於2007/9/30

中區警署

已近九十年歷史的香港中環中區警署
蕭偉基攝於2007/9/30

金正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ZR3isKgY20

金正日與盧武鉉的歷史性會面,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段金正日站在那兒等待盧武鉉的畫面(請點擊上述網址觀看,剛開始那一至三分鐘)。該鏡頭從金的正背面拍過去,穿著他那招牌土服裝的金正日,兩腳開開,右肩略下垂,再拍到前方,一個大肚腩,再加上蓬鬆的頭髮。真像一位老粗黑社會老大。(他的老爸金日成其實長相還蠻好的)
對於這種禍國殃民的惡魔,我想以這種刻薄言詞來醜化他,我也不覺過份及不妥。

当夕阳西沉的时候 我在博客上等着你

http://www.straitsblogs.com/2007/07/blog-post.html

這是一篇朋友傳給我看的博客(應是新加坡的博客),我覺得對博客現象的分析非常深刻,所以特轉載與各位分享:

当夕阳西沉的时候 我在博客上等着你

——写在开博三个月(2006年1月)

很多人不知道,两岸三地的华人,上互联网的习性有着天大的差别,当然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大陆上个星期公布的调查显示,大陆网民中,有41.6%经常使用论坛(或称BBS/讨论组),但是在台湾,却只有6%左右的网民这么做,而在香港,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玩的却只有5%。

这个数字你没有想到吧。这个数字足以让很多人写出很多的分析文章,刊登在大到研究报告、报纸,小到博客等媒介上。

你可能还没想到的是,大陆网民中,博客的人数占了14.2%,而在台湾这个比例是15%,你看和两地网友在网上论坛方面的习性不同,博客的比例又是如此接近。

不过,笔者要非常遗憾地说,如此重大的讯息,在两岸三地的报纸杂志,乃至博客甚至一些专门撰写互联网课题的所谓写手,都忽略了。

我的博客开版已经三个月了。虽然连同本文一共才写了65篇文字,算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却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每篇文章平均点击率接近1400,每天的博客访问量超过1000点,总访问量达到了9万点。

根据笔者的检索,我的博客内的很多文章被大量转载,几乎在所有主要的互联网社区,包括DoNews和Bokee,都不知不觉地转载本博客的文章,虽然我对他们未经同意转载自己的文章,而且不注明原作者和原发网站深为不满,但是本博客的文章受到广泛关注却是个事实。

不过,总结这段写博客的三个月,却是有甘有苦。最为困扰的是,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一些文章,往往点击率不高。

我写博客文章之前,通常都会检索一些有关议题和消息在网上的情况。比如一则消息已经有人写了,而我又写不出新意,我就会放弃,如果我的观点已经有人表达了 也会放弃。我全部的文章都是原创和编译,有些则是更广范围的述评。本博客没有任何一篇是转贴的。其中有些文章虽然花的时间不多,也具有足够的信息深度和广 度,但是和本文开头的课题一样被忽略了。

举一个例子,我上两篇文章是介绍廉价航空和中国的关系问题。前一篇文章是综述,后一篇文章是最新的消息。

虽然综述比较有看头,但写综述最耗费精力,因为需要对这个事件有一个综合的了解。我写的综述不多,但是每次都要先散步一段时间,将事件全部的整理清楚,并试图根据读者口味找寻切入点,才会动手。

但是,这两篇廉价航空的文章我最看重的其实是花了20分钟的最新消息《中国将批准国内私营廉价航空公司角逐国际航线》。这则消息在全世界的中文媒体中,本 博客绝对是第一个刊发。我至现在还是觉得,这篇文章的重要程度,完全可以登上任何一个财经报纸的头版,以及报纸财经版的头条。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条新闻真实无误地传达了这样的讯息:中国真的在慢慢开放私营航空了,而且还是廉价航空。中国能够起降适合廉价航空的737s或A320s的机场有100多个,加上中国有大量异地工作的人士,廉价航空绝对适合中国,也有巨大的盈利前景。

尤其是,在中国策划建造耗资费时的高速铁路计划的时候,廉价航空将使中国决策层发生重大的变化。因为谁都能算出来,开通一条廉价航线的投入远远远远低于高 速列车,客运方面也会远远低于高速公路投资的成本。而且,廉价航空的经营模式显示,机票价格也会低于高速列车。各位想一想,中国开放廉价航空是不是要对国 内的基本建设方向带来巨大的变化呢?

就如本文开头的例子那样,我再一次遗憾地告诉大家,这篇足以登上财经版头条的报道,而且是中文独家的报道,在我的博客刊出后到本文撰写的时候,只获得了区区100个点击数。

这让我对一些课题的选材感到有些沮丧。

我原本想继续写《博客,将使20万新闻工作者被裁员》的续篇的,但是我觉得,一个博客不能老是以IT的题材为重点,而是应该以较少人去开掘的题材作突破。 当每个博客都能够在自己的阵地上开掘,而不是雷同,博客的威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对Bokee和DoNews粗暴转贴我文章的不满之所在。

我在《博客,将使20万新闻工作者被裁员》中谈到了博客应该以分布式体系来组织的观点。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要实现,实际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为什么博客们如此 热衷于IT的课题,对于廉价航空等全世界都高度重视的课题会忽略?即使在IT课题上,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中透露的重大讯息为何也会被忽略呢?

我说过,我不会追求点击率。我希望我的博客每次刊出的文章不但是原创或亲自编译的,而且是最新的消息,最新的思想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想法和课题别人基本没有人涉及的。

虽然这样做非常之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会失去点击率,但我认为这将是博客获得长久经营的基本法则。我上周编译的有关数字音乐的统计资料,我想对于中文音乐 业者,对于互联网业者,其中的讯息绝对是重要的,甚至可能让一个业者突破自己原有的经营模式。更要命的是,中文互联网上竟然没有人去做编译数据这件事情。 这样的工作,难道不比几个点击率来得更有价值吗?

当然,在目前的博客生态下,网站的编辑是否将文章列在首页也是一篇文章点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网站的编辑是否选取一篇文章放在首页,必须符合这个网 站的总体编辑风格,和整体读者需求,而你的文章或许质量很高,但未必符合网站本身的编辑方针。因此,完全将希望寄托在编辑放在首页来扩大博客的读者群,不 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况且,一个博客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时候,也必须有着同网站编辑思路有所区隔的成分,而不能完全寄希望编辑置放首页来换取点击率。

好比《华尔街日报》或者《金融时报》,他们锁定的目标群和《太阳报》的读者群绝对是不同的,虽然有一些重复。在大陆,《21世纪经济导报》的读者群,和走 低俗路线的晚报都市报类媒体的读者也不应该是相同的。同样,当你的博客希望做成严肃主题,非流行主题的时候,你必须放弃一些东西。

现在大陆的博客有一种倾向,就是文章的都市报化。虽然作为个性展示是个很好的媒介,但是当我在一些博客社区的首页读到大量类似“我就...怎么了?” “……又咋了?”“难道……?”“凭什么……?”这样的标题,我深感大陆的“都市报文化”在博客中的侵袭,非常严重。博客很可能被越来越突出其娱乐化的功 能,而严肃的分布式探讨问题的功能会被不知不觉地淡化掉。

三个月的博客经历让我感到,博客绝对是一种个人的媒体。但是,每个经营自己的博客媒体的人都在“都市报”文化的影响下放弃原创和深入的研究,那么博客将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

晚报都市报类媒体有盈利的压力,但博客没有,这实际上是博客的一项优势。

不过,好在现在的博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RSS”,这可以让网友在充分信任一个博客的时候,订阅这个博客的文章。

换句话说,当订阅我的博客的文章的读者越来越多,就会有一个稳定的读者群。尤其是,一般而言,很少有读者会把你加入他的“RSS”,除非你让他们觉得,你 的每一篇文章都如一些严肃的传统媒体那样,不但是原创的,连文章的主题都是精挑细选的,而且还会不断地追踪下去。一旦网友认可你了,把你加入他们的RSS 中,你的博客就有了一个核心的读者群,这才是一个博客真正要的读者群吧。

这也将是未来本博客所寻求目标,争取更多的同好订阅RSS。本博客的编辑选题方针,必须锁定一些虽非“流行”但却具有深远价值的课题,不断开掘,赢得同好,把这个博客建成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新媒体。

同时,本博客也决不排斥流行,用流行的手法表述严肃的课题是博客的最高境界。对于被广泛讨论的课题,通过自己的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提出更多建设性的资料和看法,本博客将当仁不让。

三个月过去,我对博客这样的媒体形态有了更切身的认识,我愿意通过博客同所有的思考者一起,探讨更深层次的课题,让读者读完以后,不会有失望的感觉,而是有冲动加入你的接力赛,同时也愿意继续追踪你的博客。

最后,我把一首歌做一些修改,来描述成为博客三个月时的心情: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我依然在博客等着你,虽然外面的世界闪烁着霓虹灯,但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星期三, 10月 03, 2007

大馬反貪局vs香港廉政公署

大馬反貪局vs香港廉政公署
updated:2007-10-02 19:10:08 MYT


反貪污局總監阿末賽益在慶祝反貪污局成立40週年的儀式上,說了一些令人側目的話。

他說:“我情願反貪污局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機構,而不是一個令人畏懼的機構。”

此話有理。

反貪局官員若是個個清廉公正、嫉貪如仇、辦案精明幹練、捉盡各種貪腐害蟲,與民“共創廉潔社會”,必能讓反貪局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機構。

但是,話是這麼說,反貪局目前卻似一個好好先生,不但不令人畏懼,距離“令人尊敬”的理想,又似還有一段空間。

如果反貪局令人畏懼或令人尊敬,大馬在2007年的貪污指數排名,就會像新加坡一樣,在179個國家之中名列第4,而不是排名43。

阿末賽益又說:“香港廉政公署採用我們的法律和向我們學習,在提控顯赫名人方面,我們擁有比他們更卓越的記錄,我也不認為在這個區域內,有哪個反貪機構會比我們更積極採取行動對付涉貪的高官顯官。”

此話則大有問題。

香港廉政公署雖然比大馬反貪局遲了7年才成立,但是,廉政公署這些年來打擊貪污的表現和成果,不但獲得香港政府及廣大市民的支持與贊揚,也使香港成為全球最廉潔的地方之一。

香港廉政公署不但受到香港人尊敬,在本區域,也是一個家喻戶曉、受到敬仰的機構。它所擁有的獨立運作權、嚴謹的紀律和程序,以及反貪官員崇高而專業的精神和使命感,都是我們所欠缺的,港廉政公署有需要向我們學習嗎?

如果說,“在提控顯赫名人方面,我們擁有比他們更卓越的記錄”,那只能說明,我們的高官或公務員普遍比別人貪污腐敗,顯赫名人不把反貪局放在眼裡,肆無忌憚地進行各種貪污的不法勾當,不過是進一步證明,反貪局既不令人畏懼,也不受人尊嚴而已。

越多高官顯要涉貪,越凸顯大馬政府體制內處處存有污穢、見不得光的陰暗角落,這種現象值得我們省思,並不值得炫耀。

香港廉政公署作為一個獨立的反腐機構,擁有檢控權,運作透明。

大馬反貪局同樣是一個標榜獨立的反貪機構,卻在調查2名高官被指涉貪案件上,受到總檢察署指示停止調查行動。

香港廉政公署一旦嗅到任何高官顯要或公務員有貪腐氣味,或有民眾投訴,便會主動展開調查,搜索證據。

我們的高官即使建了與身份收入不符的豪宅,而且被媒體大肆渲染,大馬反貪局還是嗅不到貪腐的味道;即便貪腐的味道已經無法掩蓋,還須要民眾提呈證據,他們才會採取調查行動。

兩個反貪機構相比,誰長誰短,人人皆知,反貪局總監說我們比人家卓越,我希望這是記者的“誤解”,否則要被人家譏笑我們是掉到井裡的那隻蛙,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陳寶卿•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2007.10.02)


哈!沒想到原來香港ICAC還是學馬來西亞的呢?厲害!好笑吧!想當年是沒有用的,做不出好成績的人,就只會一味的緬懷舊日的光環(是光環嗎?有過光環嗎?)

星期一, 10月 01, 2007

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註:這篇是我一年多前寫的書介,是關於一名緬甸難民女醫生的事蹟。近日緬甸軍人政權再度開槍鎮壓爭取民主人民及僧侶,令人痛心,特再次貼上此文。願民主早日在緬甸實現。
--蕭偉基

書介:《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作者:蕭雅

書名:《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辛西雅等口述,宋芳綺著
出版:海鴿文化/台北
頁數:244
定價:新台幣220元

  動盪的大時代,總是孕育出一些英雄人物,他/她們也許是積極主動的爭取機會,成為英雄,也許只是無奈的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成為眾人的救星。在泰緬邊境小鎮為逃避緬政府軍追剿的緬甸難民服務的女醫生辛西雅(Dr. Cynthia Maung)屬於後者。
  今年四十六歲的辛西雅屬緬甸少數民族甲良族,自小跟隨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父親走遍大城小鎮,目睹許多貧民因醫療資源缺乏或沒錢醫病而死亡,從此立下懸壺濟世的宏願。
  長大後,她如願當上醫生,有感偏遠地區民眾醫療更匱乏,於是辭去仰光大醫院的工作,到鄉下的甲良社區服務。
  回到甲良後,她發現當地人被政府的高壓政策逼得透不過氣,於是參與了民主運動。就這樣,一位原本可以在城市享受舒適生活,也可以獲西方國家給予居留權的女醫生,開始和伙伴走上了流亡的不歸路,最後於八八年落腳於泰緬邊界的美索鎮。
  一九八九年二月,她在美索鎮開的醫療站正式成立,後來被稱為「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
  最初,因有許多緬甸難民罹患瘧疾,須緊急治療,因此有了梅道診所的成立。隨後,各種不同的大小疾病使得辛西雅應接不暇。診所也訓練當地的甲良青年為醫療人員,並接受一些教會等NGO在藥物、資源方面的援助,也有一些外國人當義工。
  身為天主教徒的辛西雅,有著悲天憫人、犧牲奉獻的宗教情懷。除了診所外,也開辦學校,讓流亡的甲良族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僅如此,她連自己的女兒也送到這所她開辦但不受政府承認的學校上課。問道為何不送女兒到政府學校上課,她回答道,這是所有緬甸難民孩子都面臨的問題,所以要為所有孩子爭取權益,並不自是單單考慮個人。
  辛西雅的偉大情操獲國際肯定,更被譽為「緬甸的德蘭修女」,也感動了很多人追隨她當義工。然而,她的路比德蘭修女更難走,因為她的診所及學校都未獲泰國政府批准註冊,原因是泰國政府害怕其影響力擴大後,那兒會成為緬甸難民的大本營。她本身也成為一名無國籍人士,前途茫茫。她組織的「背包醫療服務隊」更是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山區為難民服務。
  本書也提到在艱苦流亡生活中的溫馨一面,包括辛西雅的情史。她在流亡時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久黑。這位比辛西雅小十一年的華裔青年,被她的氣質及愛心所打動,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另外一溫馨故事是與她並肩流亡十七年的女子娜圖。這位當時響應翁山素姬而投身民主運動的女大學生,雖然信仰佛教,與辛西雅不同,但不減兩人的「革命姐妹」情誼,成為第一位追隨辛西雅的義工。
  流亡行醫的歲月面對許多足以令人卻步的障礙,而在傳統觀念仍根深柢固的少數民族地區行醫,更會遇到不少令人不可思議的困難。例如有一名孩子拉出一大堆迴蟲,辛西雅主張火燒迴蟲處理,村民卻不贊成,認為會激怒神靈。這些可怕的經驗,讓辛西雅決心推廣衛生教育。
  辛西雅絕對是在偶然的情況下做成這一件又一件大事的,這些事情顯然不是她當年人生規劃的一部份。誠如當義工的德國助產士英格所說,「辛西雅不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她並不想刻意去做什麼,而是做當下她認為應該做的事」。隨同本書作者宋芳綺一同採訪辛西雅的馬來西亞般若學會創辦人妙贊法師也表示,「辛西雅是個沒有事業心的女人,她今日的境遇,實在是時勢造英雄,她其實並不想成為領導者,但許多因緣聚合,將她拱到這個位置上,但她也毅然承擔了,那是因為她有強烈的慈悲心」。
  對於一切的恭維,辛西雅淡然以對。她不認為自己留在那兒是一種犧牲,她希望透過堅持與努力,總有一天緬甸人能夠在和平的情況下,回到自己心愛的家園。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索這個小鎮,也顯現了國際人士的愛心。本書提到,不僅梅道診所有眾多外國義工,甚至還有一位遠嫁(嫁給甲良人)而來的台灣婦女,還協助當地甲良婦女發展傳統手工,讓她們有創業機會。
  另外,本書還附有難民畫家摩摩提的詩及畫,充滿流浪異國盼望回鄉的情懷,令人感動。回家,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在某些時侯的某些地方,可能是令人望穿秋水、可望不可即。
2006/1/2
有關梅道診所網站:
http://www.maetaoclinic.org/
http://www.burmaborderprojects.org/clinic.html

緬甸局勢 Myanmar (Burma) Situation

緬甸局勢 Myanmar (Burma) Situation
http://www.mizzima.com/
http://www.mandalaygazette.com/modules/newbb/
http://www.dvb.no/
http://www.myanmar.org.uk/shwe/
http://www.myanma.net/
http://irrawaddy.org/
http://www.rfa.org/english/
http://www.rfa.org/burmese/
http://www.voanews.com
http://www.voanews.com/burmese/
http://www.bbc.co.uk/
http://www.bbc.co.uk/burmese/

Mae Tao Clinic 梅道診所
http://www.maetaoclinic.org/

星期五, 9月 28, 2007

色,戒(張愛玲著)

色.戒

--------------------------------------------------------------------------------



  麻將桌上白天也開著強光燈,洗牌的時候一只只鑽戒光芒四射。白桌布四角縛在桌腿上,繃緊了越發一片雪白,白得耀眼。酷烈的光与影更托出佳芝的胸前丘壑,一張臉也經得起無情的當頭照射。稍嫌尖窄的額,發腳也參差不齊,不知道怎么倒給那秀麗的六角臉更添了几分秀气。臉上淡妝,只有兩片精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嬌紅欲滴,云鬢蓬松往上掃,后發齊肩,光著手臂,電藍水漬紋緞齊膝旗袍,小圓角衣領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樣。領口一只別針,与碎鑽鑲藍寶石的“紐扣”耳環成套。

  左右首兩個太太穿著黑呢斗篷,翻領下露出一根沉重的金鏈條,雙行橫牽過去扣住領口。戰時上海因為与外界隔絕,興出一些本地的時裝。淪陷區金子畸形的貴,這么粗的金鎖鏈价值不貲,用來代替大衣紐扣,不村不俗,又可以穿在外面招搖過市,因此成為汪政府官太太的制服。也許還是受重慶的影響,覺得黑大氅最庄嚴大方。

  易太太是在自己家里,沒穿她那件一口鐘,也仍舊“坐如鐘”,發福了,她跟佳芝是兩年前在香港認識的。那時候夫婦倆跟著汪精衛從重慶出來,在香港耽擱了些時。跟汪精衛的人,曾仲鳴已經在河內被暗殺了,所以在香港都深居簡出。

  易太太不免要添些東西。抗戰后方与淪陷區都缺貨,到了這購物的天堂,總不能入寶山空手回。經人介紹了這位麥太太陪她買東西,本地人內行,香港連大公司都要討价還价的,不會講廣東話也吃虧。他們麥先生是進出口商,生意人喜歡結交官場,把易太太招待得無微不至。易太太十分感激。珍珠港事變后香港陷落,麥先生的生意停頓了,佳芝也跑起單幫來,貼補家用,帶了些手表西藥香水絲襪到上海來賣。易太太一定要留她住在他們家。

  “昨天我們到蜀腴去——麥太太沒去過。”易太太告訴黑斗篷之一。

  “哦。”

  “馬太太這有好几天沒來了吧?”另一個黑斗篷說。

  牌聲劈啪中,馬太太只咕噥了一聲“有個親戚家有點事”。

  易太太笑道:“答應請客,賴不掉的。躲起來了。”

  佳芝疑心馬太太是吃醋,因為自從她來了,一切以她為中心。

  “昨天是廖太太請客,這兩天她一個人獨贏,”易太太又告訴馬太太。“碰見小李跟他太太,叫他們坐過來,小李說他們請的客還沒到。我說廖太太請客難得的,你們好意思不賞光?剛巧碰上小李大請客,來了一大桌子人。坐不下添椅子,還是擠不下,廖太太坐在我背后。我說還是我叫的條子漂亮!

  她說老都老了,還吃我的豆腐。我說麻婆豆腐是要老豆腐嘛!

  噯喲,都笑死了!笑得麻婆白麻子都紅了。”

  大家都笑。

  “是哪個說的?那回易先生過生日,不是就說麻姑獻壽哩!”馬太太說。

  易太太還在向馬太太報道這兩天的新聞,易先生進來了,跟三個女客點頭招呼。

  “你們今天上場子早。”

  他站在他太太背后看牌。房間那頭整個一面牆上都挂著土黃厚呢窗帘,上面印有特大的磚紅鳳尾草圖案,一根根橫斜著也有一人高。周佛海家里有,所以他們也有。西方最近興出來的假落地大窗的窗帘,在戰時上海因為舶來品窗帘料子缺貨,這樣整大匹用上去,又還要對花,确是豪舉。人像映在那大人國的鳳尾草上,更顯得他矮小。穿著灰色西裝,生得蒼白清秀,前面頭發微禿,褪出一只奇長的花尖;鼻子長長的,有點“鼠相”,据說也是主貴的。

  “馬太太你這只几克拉——三克拉?前天那品芬又來過了,有只五克拉的,光頭還不及你這只。”易太太說。

  馬太太道:“都說品芬的東西比外頭店家好嘛!”

  易太太道:“掮客送上門來,不過好在方便,又可以留著多看兩天。品芬的東西有時候倒是外頭沒有的。上次那只火油鑽,不肯買給我。”說著白了易先生一眼。“現在該要多少錢了?火油鑽沒毛病的,漲到十几兩、几十兩金子一克拉,品芬還說火油鑽粉紅鑽都是有价無市。”

  易先生笑道:“你那只火油鑽十几克拉,又不是鴿子蛋,‘鑽石’*猵,也是石頭,戴*謔稚嚇貧即蠆歡櫈恕!*

  牌桌上的确是戒指展覽會,佳芝想。只有她沒有鑽戒,戴來戴去這只翡翠的,早知不戴了,叫人見笑——正眼都看不得她。

  易太太道:“不買還要听你這些話!”說著打出一張五筒,馬太太對面的黑斗篷啪啦攤下牌來,頓時一片笑歎怨尤聲,方剪斷話鋒。

  大家算胡子,易先生乘亂里向佳芝把下頦朝門口略偏了偏。

  她立即瞥了兩個黑斗篷一眼,還好,不像有人注意到。她賠出籌碼,拿起茶杯來喝了一口,忽道:“該死我這記性!約了三點鐘談生意,會忘得干干淨淨。怎么辦,易先生先替我打兩圈,馬上回來。”

  易太太叫將起來道:“不行!哪有這樣的?早又不說,不作興的。”

  “我還正想著手風轉了。”剛胡了一牌的黑斗篷呻吟著說。

  “除非找廖太太來。去打個電話給廖太太。”易太太又向佳芝道:“等來了再走。”

  “易先生替我打著。”佳芝看了看手表。“已經晚了,約了個掮客吃咖啡。”

  “我今天有點事,過天陪你們打通宵。”易先生說。

  “這王佳芝最坏了!”易太太喜歡連名帶姓叫她王佳芝,像同學的稱呼。“這回非要罰你。請客請客!”

  “哪有行客請坐客的?”馬太太說。“麥太太到上海來是客。”

  “易太太都說了。要你護著!”另一個黑斗篷說。

  她們取笑湊趣也要留神,雖然易太太的年紀做她母親綽綽有余,她們從來不說認干女儿的話。在易太太這年紀,正有點搖擺不定,又要像老太太們喜歡有年青漂亮的女性簇擁的,眾星捧月一般,又要吃醋。

  “好好,今天晚上請客,”佳芝說。“易先生替我打著,不然晚上請客沒有你。”

  “易先生幫幫忙,幫幫忙!三缺一傷陰騭的。先打著,馬太太這就去打電話找搭子。”

  “我是真有點事,”說起正事,他馬上聲音一低,只咕噥了一聲。“待會還有人來。”

  “我就知道易先生不會有工夫,”馬太太說。

  是馬太太話里有話,還是她神經過敏?佳芝心里想。看他笑嘻嘻的神气,也甚至于馬太太這話還帶點討好的意味,知道他想人知道,恨不得要人家取笑他兩句。也難說,再深沉的人,有時候也會得意忘形起來。

  這太危險了。今天再不成功,再拖下去要給易太太知道了。

  她還在跟易太太討价還价,他已經走開了。她費盡唇舌才得脫身,回到自己臥室里,也沒換衣服,匆匆收拾了一下,女佣已經來回說車在門口等著。她乘易家的汽車出去,吩咐司机開到一家咖啡館,下了車便打發他回去。

  時間還早,咖啡館沒什么人,點著一對對杏子紅百折綢罩壁燈,地方很大,都是小圓桌子,暗花細白麻布桌布,保守性的餐廳模樣。她到柜台上去打電話,鈴聲響了四次就挂斷了再打,怕柜台上的人覺得奇怪,喃喃說了聲:“可會撥錯了號碼?”

  是約定的暗號。這次有人接听。

  “喂?”

  還好,是鄺裕民的聲音。就連這時候她也還有點怕是梁閏生,盡管他很識相,總讓別人上前。

  “喂,二哥,”她用廣東話說。“這兩天家里都好?”

  “好,都好。你呢。”

  “我今天去買東西,不過時間沒一定。”

  “好,沒關系。反正我們等你。你現在在哪里?”

  “在霞飛路。”

  “好,那么就是這樣了。”

  片刻的沉默。

  “那沒什么了?”她的手冰冷,對鄉音感到一絲溫暖与依戀。

  “沒什么了。”

  “馬上就去也說不定。”

  “來得及,沒問題。好,待會見。”

  她挂斷了,出來叫三輪車。

  今天要是不成功,可真不能再在易家住下去了,這些太太們在旁邊虎視眈眈的。也許應當一搭上他就找個什么借口搬出來,他可以撥個公寓給她住,上兩次就是在公寓見面,兩次地方不同,都是英美人的房子,主人進了集中營。但是那反而更難下手了——知道他什么時候來?要來也是忽然從天而降,不然預先約定也會臨時有事,來不成。打電話給他又難,他太太看得緊,几個辦公處大概都安插得有耳目。便沒有,只要有人知道就會坏事,打小報告討好他太太的人太多。

  不去找他,他甚至于可以一次都不來,据說這樣的事也有過,公寓就算是臨別贈品。他是實在誘惑太多,顧不過來,一個眼不見,就會丟在腦后。還非得釘著他,簡直需要提溜著兩只乳房在他跟前晃。

  “兩年前也還沒有這樣哩,”他擁著吻著她的時候輕聲說。

  他頭偎在她胸前,沒看見她臉上一紅。

  就連現在想起來,也還像給針扎了一下,馬上看見那些人可憎的眼光打量著她,帶著點會心的微笑,連鄺裕民在內。

  只有梁閏生佯佯不睬,裝作沒注意她這兩年胸部越來越高。演過不止一回的一小場戲,一出現在眼前立刻被她赶走了。

  到公共租界很有一截子路。三輪車踏到靜安寺路西摩路口,她叫在路角一家小咖啡館前停下。万一他的車先到,看看路邊,只有再過去點停著個木炭汽車。

  這家大概主要靠門市外賣,只裝著寥寥几個卡位,雖然陰暗,情調毫無。靠里有個冷气玻璃柜台裝著各色西點,后面一個狹小的甬道燈點得雪亮,照出里面的牆壁下半截漆成咖啡色,亮晶晶的凸凹不平;一只小冰箱旁邊挂著白號衣,上面近房頂成排挂著西崽脫換下來的線呢長夾袍,估衣舖一般。

  她听他說,這是天津起士林的一號西崽出來開的。想必他揀中這一家就是為了不會碰見熟人,又門臨交通要道,真是碰見人也沒關系,不比偏僻的地段使人疑心,像是有瞞人的事。

  面前一杯咖啡已經冰涼了,車子還沒來。上次接了她去,又還在公寓里等了快一個鐘頭他才到。說中國人不守時刻,到了官場才登峰造极了。再照這樣等下去,去買東西店都要打烊了。

  是他自己說的:“我們今天值得紀念。這要買個戒指,你自己揀。今天晚了,不然我陪你去。”那是第一次在外面見面。

  第二次時間更逼促,就沒提起。當然不會就此算了,但是如果今天沒想起來,倒要她去繞著彎子提醒他,豈不太失身份,煞風景?換了另一個男人,當然是這情形。他這樣的老奸巨滑,決不會認為她這么個少奶奶會看上一個四五十歲的矮子。

  不是為錢反而可疑。而且首飾向來是女太太們的一個弱點。她不是出來跑單幫嗎,順便撈點外快也在情理之中。他自己是搞特工的,不起疑也都狡兔三窟,務必叫人捉摸不定。她需要取信于他,因為迄今是在他指定的地點會面,現在要他同去她指定的地方。

  上次車子來接她,倒是准時到的。今天等這么久,想必是他自己來接。倒也好,不然在公寓里見面,一到了那里,再出來就又難了。除非本來預備在那里吃晚飯,鬧到半夜才走——但是就連第一次也沒在那里吃飯。自然要多耽擱一會,出去了就不回來了。怕店打烊,要急死人了,又不能催他快著點,像妓女一樣。

  她取出粉鏡子來照了照,補了點粉。遲到也不一定是他自己來。還不是新鮮勁一過,不拿她當樁事了。今天不成功,以后也許不會再有机會了。

  她又看了看表。一种失敗的預感,像絲襪上一道裂痕、陰涼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

  斜對面卡位上有個中裝男子很注意她。也是一個人,在那里看報。比她來得早,不會是跟蹤她。估量不出她是什么路道?戴的首飾是不是真的?不大像舞女,要是演電影話劇的,又不面熟。

  她倒是演過戲,現在也還是在台上賣命,不過沒人知道,出不了名。

  在學校里演的也都是慷慨激昂的愛國歷史劇。廣州淪陷前,岭大搬到香港,也還公演過一次,上座居然還不坏。下了台她興奮得松弛不下來,大家吃了宵夜才散,她還不肯回去,与兩個女同學乘雙層電車游車河。樓上乘客稀少,車身搖搖晃晃在寬闊的街心走,窗外黑暗中霓虹燈的廣告,像酒后的涼風一樣醉人。

  借港大的教室上課,上課下課擠得黑壓壓的挨挨蹭蹭,半天才通過,十分不便,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感。香港一般人對國事漠不關心的態度也使人憤慨。雖然同學多數家在省城,非常近便,也有流亡學生的心情。有這么几個最談得來的就形成了一個小集團。汪精衛一行人到了香港,汪夫婦倆与陳公博等都是廣東人,有個副官与鄺裕民是小同鄉。鄺裕民去找他,一拉交情,打听到不少消息。回來大家七嘴八舌,定下一條美人計,由一個女生去接近易太太——不能說是學生,大都是學生最激烈,他們有戒心。生意人家的少奶奶還差不多,尤其在香港,沒有國家思想。這角色當然由學校劇團的當家花旦擔任。

  几個人里面只有黃磊家里有錢,所以是他奔走籌款,租房子,借車子,借行頭。只有他會開車,因此由他充當司机。

  歐陽靈文做麥先生。鄺裕民算是表弟,陪著表嫂,第一次由那副官帶他們去接易太太出來買東西。鄺裕民就沒下車,車子先送他与副官各自回家——副官坐在前座——再開她們倆到中環。

  易先生她見過几次,都不過點頭招呼。這天第一次坐下來一桌打牌,她知道他不是不注意她,不過不敢冒昧。她自從十二三歲就有人追求,她有數。雖然他這時期十分小心謹慎,也實在別狠了,蟄居無聊,心事重,又無法排遣,連酒都不敢喝,防汪公館隨時要找他有事。共事的兩對夫婦合賃了一幢舊樓,至多關起門來打打小麻將。

  牌桌上提起易太太替他買的好几套西裝料子,預備先做兩套。佳芝介紹一家服裝店,是他們的熟裁縫。“不過現在是旺季,忙著做游客生意,能夠一拖几個月,這樣好了,易先生几時有空,易太太打個電話給我,我去帶他來。老主顧了,他不好意思不赶一赶。”臨走丟下她的電話號碼,易先生乘他太太送她出去,一定會抄了去,過兩天找個借口打電話來探探口气,在辦公時間內,麥先生不在家的時候。

  那天晚上微雨,黃磊開車接她回來,一同上樓,大家都在等信。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還沒下裝,自己都覺得顧盼間光艷照人。她舍不得他們走,恨不得再到那里去。已經下半夜了,鄺裕民他們又不跳舞,找那种通宵營業的小館子去吃及第粥也好,在毛毛雨里老遠一路走回來,瘋到天亮。

  但是大家計議過一陣之后,都沉默下來了,偶爾有一兩個人悄聲嘰咕兩句,有時候噗嗤一笑。

  那嗤笑聲有點耳熟。這不是一天的事了,她知道他們早就背后討論過。

  “听他們說,這些人里好像只有梁閏生一個人有性經驗,”

  賴秀金告訴她。除她之外只有賴秀金一個女生。

  偏偏是梁閏生!

  當然是他。只有他嫖過。

  既然有犧牲的決心,就不能說不甘心便宜了他。

  今天晚上,浴在舞台照明的余輝里,連梁閏生都不十分討厭了。大家仿佛看出來,一個個都溜了,就剩下梁閏生。于是戲繼續演下去。

  也不止這一夜。但是接連几天易先生都沒打電話來。她打電話給易太太,易太太沒精打彩的,說這兩天忙,不去買東西,過天再打電話來找她。

  是疑心了?發現老易有她的電話號碼?還是得到了坏消息,日本方面的?折磨了她兩星期之后,易太太歡天喜地打電話來辭行,十分抱歉走得匆忙,來不及見面了,兼邀她夫婦倆到上海來玩,多住些時暢敘一下,還要帶他們到南京去游覽。想必總是回南京組織政府的計划一度擱淺,所以前一向銷聲匿跡起來。

  黃磊拖了一屁股的債。家里听見說他在香港跟一個舞女賃屋同居了,又斷絕了他的接濟,狼狽万分。

  她与梁閏生之間早就已經很僵。大家都知道她是懊悔了,也都躲著她,在一起商量的時候都不正眼看她。

  “我傻。反正就是我傻,”她對自己說。

  也甚至于這次大家起哄捧她出馬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別具用心了。

  她不但對梁閏生要避嫌疑,跟他們這一伙人都疏遠了,總覺得他們用好奇的异樣的眼光看她。珍珠港事變后,海路一通,都轉學到上海去了。同是淪陷區,上海還有書可念。她沒跟他們一塊走,在上海也沒有來往。

  有很久她都不确定有沒有染上什么髒病。

  在上海,倒給他們跟一個地下工作者搭上了線。一個姓吳的——想必也不是真姓吳——一听他們有這樣寶貴的一條路子,當然极力鼓勵他們進行。他們只好又來找她,她也義不容辭。

  事實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郁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

  這咖啡館門口想必有人望風,看見他在汽車里,就會去通知一切提前。剛才來的時候倒沒看見有人在附近逗留。橫街對面的平安戲院最理想了,廊柱下的陰影中有掩蔽,戲院門口等人又名正言順,不過門前的場地太空曠,距离太遠,看不清楚汽車里的人。

  有個送貨的單車,停在隔壁外國人開的皮貨店門口,仿佛車坏了,在檢視修理。剃小平頭,約有三十來歲,低著頭,看不清楚,但顯然不是熟人。她覺得不會是接應的車子。有些話他們不告訴她她也不問,但是听上去還是他們原班人馬。——有那個吳幫忙,也說不定搞得到汽車。那輛出差汽車要是還停在那里,也許就是接應的,司机那就是黃磊了。她剛才來的時候車子背對著她,看不見司机。

  吳大概還是不大信任他們,怕他們太嫩,會出亂子帶累人。他不見得一個人單槍匹馬在上海,但是始終就是他一個人跟鄺裕民聯絡。

  許了吸收他們進組織。大概這次算是個考驗。

  “他們都是差不多槍口貼在人身上開槍的,哪像電影里隔得老遠瞄准。”鄺裕民有一次笑著告訴她。

  大概也是叫她安心的話,不會亂槍之下殃及池魚,不打死也成了殘廢,還不如死了。

  這時候到臨頭,又是一种滋味。

  上場慌,一上去就好了。

  等最難熬。男人還可以抽煙。虛飄飄空撈撈的,簡直不知道身在何所。她打開手提袋,取出一瓶香水,玻璃瓶塞連著一根小玻璃棍子,蘸了香水在耳垂背后一抹。微涼有棱,一片空茫中只有這點接触。再抹那邊耳朵底下,半晌才聞見短短一縷梔子花香。

  脫下大衣,肘彎里面也搽了香水,還沒來得及再穿上,隔著櫥窗里的白色三層結婚蛋糕木制模型,已見一輛汽車開過來,一望而知是他的車,背后沒馱著那不雅觀的燒木炭的板箱。

  她撿起大衣手提袋,挽在臂上走出去。司机已經下車代開車門。易先生坐在靠里那邊。

  “來晚了,來晚了!”他哈著腰喃喃說著,作為道歉。

  她只看了他一眼。上了車,司机回到前座,他告訴他“福開森路”。那是他們上次去的公寓。

  “先到這儿有爿店,”她低聲向他說,“我耳環上掉了顆小鑽,要拿去修。就在這儿,不然剛才走走過去就是了,又怕你來了找不到人,坐那儿傻等,等這半天。”

  他笑道:“對不起對不起,今天真來晚了——已經出來了,又來了兩個人,又不能不見。”說著便探身向司机道:“先回到剛才那儿。”早開過了一條街。

  她噘著嘴喃喃說道:“見一面這么麻煩,住你們那儿又一句話都不能說——我回香港去了,托你買張好點的船票總行?”

  “要回去了?想小麥了?”

  “什么小麥大麥,還要提這個人——气都气死了!”

  她說過她是報复丈夫玩舞女。

  一坐定下來,他就抱著胳膊,一只肘彎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滿的南半球外緣。這是他的慣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卻在蝕骨銷魂,一陣陣麻上來。

  她一扭身伏在車窗上往外看,免得又開過了。車到下一個十字路口方才大轉彎折回。又一個U形大轉彎,從義利餅干行過街到平安戲院,全市唯一的一個清洁的二輪電影院,灰紅暗黃二色磚砌的門面,有一种針織粗呢的溫暖感,整個建筑圓圓的朝里凹,成為一鉤新月切過路角,門前十分寬敞。對面就是剛才那家凱司令咖啡館,然后西伯利亞皮貨店,綠屋夫人時裝店,并排兩家四個大櫥窗,華貴的木制模特儿在霓虹燈后擺出各种姿態。隔壁一家小店一比更不起眼,櫥窗里空無一物,招牌上雖有英文“珠寶商”字樣,也看不出是珠寶店。

  他轉告司机停下,下了車跟在她后面進去。她穿著高跟鞋比他高半個頭。不然也就不穿這么高的跟了,他顯然并不介意。她發現大個子往往喜歡嬌小玲瓏的女人,倒是矮小的男人喜歡女人高些,也許是一种補償的心理。知道他在看,更軟洋洋地凹著腰。腰細,婉若游龍游進玻璃門。

  一個穿西裝的印度店員上前招呼。店堂雖小,倒也高爽敞亮,只是雪洞似的光塌塌一無所有,靠里設著唯一的短短一只玻璃柜台,陳列著一些“誕辰石”——按照生日月份,戴了運气好的,黃石英之類的“半寶石”,紅藍寶石都是寶石粉制的。

  她在手提袋里取出一只梨形紅寶石耳墜子,上面碎鑽拼成的葉子丟了一粒鑽。

  “可以配,”那印度人看了說。

  她問了多少錢,几時有,易先生便道:“問他有沒有好點的戒指。”他是留日的,英文不肯說,總是端著官架子等人翻譯。

  她頓了頓方道:“干什么?”

  他笑道:“我們不是要買個戒指做紀念嗎?就是鑽戒好不好?要好點的。”

  她又頓了頓,拿他無可奈何似地笑了。“有沒有鑽戒?”

  她輕聲問。

  那印度人一揚臉,朝上發聲喊,嘰哩哇啦想是印度話,倒嚇了他們一跳,隨即引路上樓。

  隔斷店堂后身的板壁漆奶油色,靠邊有個門,門口就是黑洞洞的小樓梯。辦公室在兩層樓之間的一個閣樓上,是個淺淺的陽台,俯瞰店堂,便于監督。一進門左首牆上挂著長短不齊兩只鏡子,鏡面畫著五彩花鳥,金字題款:“鵬程万里巴達先生開業志喜陳茂坤敬賀”,都是人送的。還有一只

  橫額式大鏡,上畫彩鳳牡丹。閣樓屋頂坡斜,板壁上沒處挂,倚在牆根。

  前面沿著烏木欄杆放著張書桌,桌上有電話,點著台燈。

  旁邊有只茶几擱打字机,罩著舊漆布套子。一個矮胖的印度人從圈椅上站起來招呼,代挪椅子;一張蒼黑的大臉,獅子鼻。

  “你們要看鑽戒。坐下,坐下。”他慢吞吞腆著肚子走向屋隅,俯身去開一只古舊的綠毯面小矮保險箱。

  這哪像個珠寶店的气派?易先生面不改色,佳芝倒真有點不好意思。听說現在有些店不過是個幌子,就靠囤積或是做黑市金鈔。吳選中這爿店總是為了地段,离凱司令又近。剛才上樓的時候她倒是想著,下去的時候真是瓮中捉鱉——他又紳士派,在樓梯上走在她前面,一踏進店堂,旁邊就是柜台。柜台前的兩個顧客正好攔住去路。不過兩個男人選購廉价寶石袖扣領針,与送女朋友的小禮物,不能斟酌過久,不像女人蘑菇。要扣准時間,不能進來得太早,也不能在外面徘徊——他的司机坐在車子里,會起疑。要一進來就進來,頂多在皮貨店看看櫥窗,在車子背后好兩丈處,隔了一家門面。

  她坐在書桌邊,忍不住回過頭去望了望樓下,只看得見櫥窗,玻璃~*架都空著,窗明几淨,連霓虹光管都沒裝,窗外人行道邊停著汽車,看得見車身下緣。

  兩個男人一塊來買東西,也許有點触目,不但可能引起司机的注意,甚至于他在閣樓上看見了也犯疑心,俄延著不下來。略一僵持就不對了。想必他們不會進來,還是在門口攔截。那就更難扣准時間了,又不能跑過來,跑步聲馬上會喚起司机的注意。——只帶一個司机,可能兼任保鏢。

  也許兩個人分布兩邊,一個帶著賴秀金在貼隔壁綠屋夫人門前看櫥窗。女孩子看中了買不起的時裝,那是隨便站多久都行。男朋友等得不耐煩,盡可以背對著櫥窗東張西望。

  這些她也都模糊地想到過,明知不關她事,不要她管。這時候因為不知道下一步怎樣,在這小樓上難免覺得是高坐在火藥桶上,馬上就要給炸飛了,兩條腿都有點虛軟。

  那店員已經下去了。

  東家伙計一黑一白,不像父子。白臉的一臉兜腮青胡子楂,厚眼瞼睡沉沉半合著,個子也不高,卻十分壯碩,看來是個兩用的店伙兼警衛。柜台位置這么后,櫥窗又空空如也,想必是白天也怕搶——晚上有鐵條拉門。那也還有點值錢的東西?就怕不過是黃金美鈔銀洋。

  卻見那店主取出一只尺來長的黑絲絨板,一端略小些,上面一個個縫眼嵌滿鑽戒。她伏在桌上看,易先生在她旁邊也湊近了些來看。

  那店主見他二人毫無反應,也沒摘下一只來看看,便又送回保險箱道:“我還有這只。”這只裝在深藍絲絨小盒子里,是粉紅鑽石,有豌豆大。

  不是說粉紅鑽也是有价無市?她怔了怔,不禁如釋重負。

  看不出這爿店,總算替她爭回了面子,不然把他帶到這么個破地方來——敲竹杠又不在行,小廣東到上海,成了“大鄉里”。其實馬上槍聲一響,眼前這一切都粉碎了,還有什么面子不面子?明知如此,心里不信,因為全神在抗拒著,第一是不敢朝這上面去想,深恐神色有异,被他看出來。

  她拿起那只戒指,他只就她手中看了看,輕聲笑道:“噯,這只好像好點。”

  她腦后有點寒颼颼的,樓下兩邊櫥窗,中嵌玻璃門,一片晶澈,在她背后展開,就像有兩層樓高的落地大窗,隨時都可以爆破。一方面這小店睡沉沉的,只隱隱听見市聲——戰時街上不大有汽車,難得撳聲喇叭。那沉酣的空气溫暖的重壓,像棉被搗在臉上。有半個她在熟睡,身在夢中,知道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過是個夢。

  她把戒指就著台燈的光翻來复去細看。在這幽暗的陽台上,背后明亮的櫥窗与玻璃門是銀幕,在放映一張黑白動作片,她不忍看一個流血場面,或是間諜受刑訊,更触目惊心,她小時候也就怕看,會在樓座前排掉過身來背對著樓下。

  “六克拉。戴上試試。”那店主說。

  他這安逸的小鷹巢值得留戀。牆根斜倚著的大鏡子照著她的腳,踏在牡丹花叢中。是天方夜譚里的市場,才會無意中發現奇珍异寶。她把那粉紅鑽戒戴在手上側過來側過去地看,与她玫瑰紅的指甲油一比,其實不過微紅,也不太大,但是光頭极足,亮閃閃的,异星一樣,紅得有种神秘感。可惜不過是舞台上的小道具,而且只用這么一會工夫,使人感到惆悵。

  “這只怎么樣?”易先生又說。

  “你看呢?”

  “我外行。你喜歡就是了。”

  “六克拉。不知道有沒有毛病,我是看不出來。”

  他們只管自己細聲談笑。她是內地學校出身,雖然廣州開商埠最早,并不像香港的書院注重英文。她不得不說英語的時候總是聲音极低。這印度老板見言語不大通,把生意經都免了。三言兩語講妥价錢,十一根大條子,明天送來,份量不足照補,多了找還。

  只有一千零一夜里才有這樣的事。用金子,也是天方夜譚里的事。

  太快了她又有點擔心。他們大概想不到出來得這么快。她從舞台經驗上知道,就是台詞占的時間最多。

  “要他開個單子吧?”她說。想必明天總是預備派人來,送條子領貨。

  店主已經在開單据。戒指也脫下來還了他。

  不免感到成交后的輕松,兩人并坐著,都往后靠了靠。這一剎那間仿佛只有他們倆在一起。

  她輕聲笑道:“現在都是條子。連定錢都不要。”

  “還好不要,我出來從來不帶錢。”

  她跟他們混了這些時,也知道總是副官付帳,特權階級從來不自己口袋里掏錢的。今天出來當然沒帶副官,為了保密。

  英文有這話:“權勢是一种春藥。”對不對她不知道。她是最完全被動的。

  又有這句諺語:“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過胃。”是說男人好吃,碰上會做菜款待他們的女人,容易上鉤。于是就有人說:“到女人心里的路通過陰道。”据說是民國初年精通英文的那位名學者說的,名字她叫不出,就曉得他替中國人多妻辯護的那句名言:“只有一只茶壺几只茶杯,哪有一只茶壺一只茶杯的?”

  至于什么女人的心,她就不信名學者說得出那樣下作的話。她也不相信那話。除非是說老了倒貼的風塵女人,或是風流寡婦。像她自己,不是本來討厭梁閏生,只有更討厭他?

  當然那也許不同。梁閏生一直討人嫌慣了,沒自信心,而且一向見了她自慚形穢,有點怕她。

  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知道怎么樣就算是愛上了。

  從十五六歲起她就只顧忙著抵擋各方面來的攻勢,這樣的女孩子不大容易墜入愛河,抵抗力太強了。有一陣子她以為她可能會喜歡鄺裕民,結果后來恨他,恨他跟那些別人一樣。

  跟老易在一起那兩次總是那么提心吊膽,要處處留神,哪還去問自己覺得怎樣。回到他家里,又是風聲鶴唳,一夕數惊。他們睡得晚,好容易回到自己房間里,就只夠忙著吃顆安眠藥,好好地睡一覺了。鄺裕民給了她一小瓶,叫她最好不要吃,万一上午有什么事發生,需要腦子清醒點。但是不吃就睡不著,她是從來不鬧失眠症的人。

  只有現在,緊張得拉長到永恒的這一剎那間,這室內小陽台上一燈熒然,映襯著樓下門窗上一片白色的天光。有這印度人在旁邊,只有更覺得是他們倆在燈下單獨相對,又密切又拘束,還從來沒有過。但是就連此刻她也再也不會想到她愛不愛他,而是——

  他不在看她,臉上的微笑有點悲哀。本來以為想不到中年以后還有這樣的奇遇。當然也是權勢的魔力。那倒還猶可,他的權力与他本人多少是分不開的。對女人,禮也是非送不可的,不過送早了就像是看不起她。明知是這么回事,不讓他自我陶醉一下,不免憮然。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种溫柔怜惜的神气。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太晚了。

  店主把單据遞給他,他往身上一揣。

  “快走,”她低聲說。

  他臉上一呆,但是立刻明白了,跳起來奪門而出,門口雖然沒人,需要一把抓住門框,因為一踏出去馬上要抓住樓梯扶手,樓梯既窄又黑赳赳的。她听見他連蹭帶跑,三腳兩步下去,梯級上不規則的咕咚嘁嚓聲。

  太晚了。她知道太晚了。

  店主怔住了。他也知道他們形跡可疑,只好坐著不動,只別過身去看樓下。漆布磚上噠噠噠一陣皮鞋聲,他已經沖入視線內,一推門,炮彈似地直射出去。店員緊跟在后面出現,她正擔心這保鏢身坯的印度人會拉拉扯扯,問是怎么回事,耽擱几秒鐘也會誤事,但是大概看在那官方汽車份上,并沒攔阻,只站在門口觀望,剪影虎背熊腰堵住了門。只听見汽車吱的一聲尖叫,仿佛直聳起來,砰!關上車門——還是槍擊?——橫沖直撞開走了。

  放槍似乎不會只放一槍。

  她定了定神。沒听見槍聲。

  一松了口气,她渾身疲軟像生了場大病一樣,支撐著拿起大衣手提袋站起來,點點頭笑道:“明天。”又低聲喃喃說道:“他忘了有點事,赶時間,先走了。”

  店主倒已經扣上獨目顯微鏡,旋准了度數,看過這只戒指沒掉包,方才微笑起身相送。

  也不怪他疑心。剛才講价錢的時候太爽快了也是一個原因。她匆匆下樓,那店員見她也下來了,頓了頓沒說什么。她在門口卻听見里面樓上樓下喊話。

  門口剛巧沒有三輪車。她向西摩路那頭走去。執行的人与接應的一定都跑了,見他這樣一個人倉皇跑出來上車逃走,當然知道事情敗露了。她仍舊惴惴,万一有后門把風的不接頭,還在這附近。其實撞見了又怎樣?疑心她就不會走上前來質問她。就是疑心,也不會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她執行了。

  她有點詫异天還沒黑,仿佛在里面不知待了多少時候。人行道上熙來攘往,馬路上一輛輛三輪馳過,就是沒有空車。車如流水,与路上行人都跟她隔著層玻璃,就像櫥窗里展覽皮大衣与蝙蝠袖爛銀衣裙的木美人一樣可望而不可及,也跟他們一樣閒适自如,只有她一個人心慌意亂關在外面。

  小心不要背后來輛木炭汽車,一剎車開了車門,伸出手來把她拖上車去。

  平安戲院前面的場地空蕩蕩的,不是散場時間,也沒有三輪車聚集。她正躊躇間,腳步慢了下來,一回頭卻見對街冉冉來了一輛,老遠的就看見把手上拴著一只紙扎紅綠白三色小風車。車夫是個高個子年青人,在這當日簡直是個白馬騎士,見她揮手叫,踏快了大轉彎過街,一加速,那小風車便團團飛轉起來。

  “愚園路,”她上了車說。

  幸虧這次在上海跟他們這伙人見面次數少,沒跟他們提起有個親戚住在愚園路。可以去住几天,看看風色再說。

  三輪車還沒到靜安寺,她听見吹哨子。

  “封鎖了。”車夫說。

  一個穿短打的中年人一手牽著根長繩子過街,嘴里還銜著哨子。對街一個穿短打的握著繩子另一頭,拉直來攔斷了街。有人在沒精打采的搖鈴。馬路闊,薄薄的洋鐵皮似的鈴聲在半空中載沉載浮,不傳過來,听上去很遠。

  三輪車夫不服气,直踏到封鎖線上才停止了,焦躁地把小風車擰了一下,擰得它又轉動起來,回過頭來向她笑笑。

  牌桌上現在有三個黑斗篷對坐。新來的一個廖太太鼻梁上有几點俏白麻子。

  馬太太笑道:“易先生回來了。”

  “看這王佳芝,拆濫污,還說請客,這時候還不回來!”

  易太太說:“等她請客好了!——等到這時候沒吃飯,肚子都要餓穿了!”

  廖太太笑道:“易先生你太太手气好,說好了明天請客。”

  馬太太笑道:“易先生你太太不像你說話不算話,上次贏了不是答應請客,到現在還是空頭支票,好意思的?想吃你一頓真不容易。”

  “易先生是該請請我們了,我們請你是請不到的。”另一個黑斗篷說。

  他只是微笑。女佣倒了茶來,他在茶杯碟子里磕了磕煙灰,看了牆上的厚呢窗帘一眼。把整個牆都蓋住了,可以躲多少刺客?他還有點心惊肉跳的。

  明天記著叫他們把帘子拆了。不過他太太一定不肯,這么貴的東西,怎么肯白擱著不用?

  都是她不好——這次的事不都怪她交友不慎?想想實在不能不感到惊异,這美人局兩年前在香港已經發動了,布置得這樣周密,卻被美人臨時變計放走了他。她還是真愛他的,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還有這番遇合。

  不然他可以把她留在身邊。“特務不分家”,不是有這句話?況且她不過是個學生。他們那伙人里只有一個重慶特務,給他逃走了,是此役唯一的缺憾。大概是在平安戲院看了一半戲出來,行刺失風后再回戲院,封鎖的時候查起來有票根,混過了關。跟他一塊等著下手的一個小子看見他掏香煙掏出票根來,仍舊收好。預先講好了,接應的車子不要管他,想必總是一個人溜回電影院了。那些渾小子經不起訊問,吃了點苦頭全都說了。

  易先生站在他太太背后看牌,撳滅了香煙,抿了口茶,還太燙。早點睡——太累了一時松弛不下來,睡意毫無。今天真是累著了,一直坐在電話旁邊等信,連晚飯都沒好好地吃。

  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网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鐘統統槍斃了。

  她臨終一定恨他。不過“無毒不丈夫”。不是這樣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

  當然他也是不得已。日軍憲兵隊還在其次,周佛海自己也搞特工,視內政部為駢枝机關,正對他十分注目。一旦發現易公館的上賓竟是刺客的眼線,成什么話,情報工作的首腦,這么糊涂還行?

  現在不怕周找碴子了。如果說他殺之滅口,他也理直气壯:不過是些學生,不像特務還可以留著慢慢地逼供,榨取情報。拖下去,外間知道的人多了,講起來又是愛國的大學生暗殺漢奸,影響不好。

  他對戰局并不樂觀。知道他將來怎樣?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雖然她恨他,她最后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与獵物的關系,虎与倀的關系,最終极的占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易先生請客請客!”三個黑斗篷越鬧越凶,嚷成一片。

  “那回明明答應的!”

  易太太笑道:“馬太太不也答應請客,几天沒來就不提了。”

  馬太太笑道:“太太來救駕了!易先生,太太心疼你。”

  “易先生到底請是不請?”

  馬太太望著他一笑。“易先生是該請客了。”她知道他曉得她是指納寵請酒。今天兩人雙雙失蹤,女的三更半夜還沒回來。他回來了又有點精神恍惚的樣子,臉上又憋不住的喜气洋洋,帶三分春色。看來還是第一次上手。

  他提醒自己,要記得告訴他太太說話小心點:她那個“麥太太”是家里有急事,赶回香港去了。都是她引狼入室,住進來不久他就有情報,認為可疑,派人跟蹤,發現一個重慶間諜网,正在調查,又得到消息說憲兵隊也風聞,因此不得不提前行動,不然不但被別人冒了功去,查出是走他太太的路子,也于他有礙。好好地嚇唬嚇唬她,免得以后听見馬太太搬嘴,又要跟他鬧。

  “易先生請客請客!太太代表不算。”

  “太太歸太太的,說好了明天請。”

  “曉得易先生是忙人,你說哪天有空吧,過了明天哪天都好。”

  “請客請各!請吃來喜飯店。”

  “來喜飯店就是吃個拼盆。”

  “噯,德國菜有什么好吃的?就是個冷盆。還是湖南菜,換換口味。”

  “還是蜀腴——昨天馬太太沒去。”

  “我說還是九如,好久沒去了。”

  “那天楊太太請客不是九如?”

  “那天沒有廖太太,廖太太是湖南人,我們不會點菜。”

  “吃來吃去四川菜湖南菜,都辣死了!”

  “告訴他不吃辣的好了。”

  “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

  喧笑聲中,他悄然走了出去。

  (一九五○年)

網址:
www.millionbook.net/mj/z/zhangailing/000/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