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7, 2007

中國向公民社會邁進

中國向公民社會邁進
中國近月來有兩大事件預示著在邁向公民社會上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那就是最新的節假日調整方案,以及廈門化工PX項目決定遷址。前者回應了近年來海內外華人的訴求,將傳統節日列為假期,除了回應民意外,亦是爭取更多海外華人心的一「軟勢力」的展現。後者則是幾經周折後,終於向強大的民意低頭,這在中共執政史上(尤其近二十年來)可謂一大突破。而當局通過網站進行民調搜集民意,亦是這兩件事件值得一提的新模式。
中國發改委十二月中旬宣布,二零零八年開始,將清明、端午及中秋列為全國假日,而春節假日亦提前自除夕開始。其實,在台、港、澳,這些中國傳統節日,本來就是公共假期,奈何只有神州大地,因在唯物的共產主義思維影響下,將這些傳統節日以「封建」之名掃入垃圾桶,實令炎黃子孫難以理解及釋懷。所以,多年來,諸多港澳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多次提案,呼籲中國將傳統節日列為假期,全球華人共慶。
另一方面,即使在內地,雖然這些傳統節日不是假期,但民間也以自己調節假期的方式來過節,造成了一些生活與工作安排上的矛盾。所以,將傳統節日列為假期的呼聲不絕於耳。
從發改委發言人就此調整的回答,就可看出除了回應國內民意外,此新方案的統戰味道極濃。他表示,「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端午節既有迎接炎夏,預防疾病的意義和插艾草、熏香等習俗,又有祭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意義和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人們將月圓與團圓聯繫起來,親友團聚成為中秋節最重要的主題,象徵團圓的月餅則是中秋節最重要的禮品。」
當局如此顯露的將「中華兒女」、「海內外華人」、「認祖歸宗」等字眼表達出來,這在中國近年來已不是新鮮事,例如前些年開始,每次多達上萬人參加的河南省拜祭黃帝等祭祖活動,乃至在全球各地開設一百多所孔子學院等,都是中國內地想奪回中華傳統及文化詮釋權的重要舉措。以往以正統中華文化繼承者自居的台灣中華民國,近年來在民進黨政府反中國化的政策下,地位每況愈下,殊為可惜。
我大膽的推測,中國政府下一步會做的,會是逐漸允許繁體字(正體字)的使用,乃至若干年後,恢復使用正體字。
當局利用網站搜集民意,亦是值得一提的舉措。在調整假日方案中,當局就在幾個大型網站舉行民調,並充分參考民調結果。我沒細究這是否空前之舉,但肯定以後這一模式會更多的使用。
談到公民社會,當然不得不提峰迴路轉的廈門PX風波。今年五月底開始,不少廈門民眾因環保問題反對台商陳由豪在廈門市興建大型化工PX項目,展開「散步」抗議等多項活動。當局因此展開環評,且還在網上進行民調。這是令人納悶的,因為除非做手腳,否則這民調肯定是一面倒的反對,不知是廈門當局「失策」抑或另有目的。結果不消說,超過九成網民反對PX項目,嚇得當局馬上在一天之後就以技術理由取消網上民調,殊為難看。
接著,廈門市當局再來一招市民代表、專家、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就此事件舉行交流會。雖然事前很多輿論認為這只是廈門市虛晃一招,肯定會做假,沒料到在交流會上竟也是超過九成人反對,就連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也是反對的居多。這壓倒性的民意遂逼得當局將此項目遷離廈門。
此事另值得一提的是,因它座落於這個與台灣與海外華社有著深厚淵源的城市上,而投資者又是一名備受爭議的台商。因此,這是否純粹是廈門市民本身的力量逼使當局接受民意,頗令人懷疑。
儘管這兩件事件只是歷史長河上的一小步,大家也似乎不是太有信心中共政權會否長此以往採取這種尊重民意的方式治國,但我寧願寄予厚望,大家也應給中國政府更多的鼓勵,讓中國真正成為一個法治、尊重生命及民意的國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