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05, 2006

我最感動的書──帕帕拉吉

我最感動的書──帕帕拉吉
.蕭雅 (http://bigdogkee.blogspot.com)


  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著實對我內心產生極大的衝擊。多年來(我在2003年首讀此書),我一直想著如何把這本書以我自己的文字推薦給別人,但始終下不了筆,因為我覺得其內容及震撼力相信要親身詳讀此書後,讀者才能深刻理解,這真的是「非筆墨所能形容」。因此,我只能嚐試將這本書的其中幾段文字摘錄,以響讀者。
  這是一本八十六年前(1920年)首次面試的小書,作者是艾利希.蕭曼(Erich Scheurmann,1878-1957)。他是一名德國人,曾移居南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四年。本書是他藉一位首次到訪歐洲的當地酋長的所見所聞所思而寫成,書中對白人歐洲的所謂「現代化」覺得不可思議並加以批判,內容舉凡白人的生活起居、工作、讀書、思維、規範,乃至宗教等等。讀者或許可以以寓言的角度去讀此書,但其戲而不謔的文字,會帶領您進入另一種思考空間,即使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紀,本書的許多看法仍然適用。
  本書名為《帕帕拉吉》(Der Papalagi),即南太平洋土話中白人、外來客的意思。酋長將白人穿的上衣稱為「上皮」,褲子稱為「下皮」,鞋子稱為「腳皮」。更有趣的是對女性胸衣的形容:「尤其還用魚骨、鐵絲和繩子做成硬梆梆的蓆子,把女人從脖子到腰部,由前至後束得緊緊的,被這蓆子一勒,女人的胸部都沒生氣了,連一滴奶水也出不來。」
  酋長對白人在歐洲住的城市作了生動的描述,他把房子稱為「石箱」;街道稱為「石縫」;城市稱為「石島」。他納悶於白人為何可以住在那麼封閉不見天日的環境中,並對電話、火車等事物覺得有趣。
  酋長對於所謂「職業」的描述,對大部份打工一族而言,也許會覺得莞爾甚至深有同感。他說,職業就像是必須興高采烈地去做,卻又不是心甘情願去做的一種工作。因此,他說,在歐洲,人們的臉像灰土一樣灰暗,「因為工作沒有樂趣,職業把他們的喜悅都吃光了。」他還認為,「思考是一種重病」,對於每天要讀「一疊疊的紙」(即報紙),以及要讀那壓成一疊一疊的「思想蓆子」(即書本),都覺得不能理解。
  對於白人所使用的金錢,酋長描述得更好玩,他把金錢稱之為「圓形的金屬和沉重的紙」。酋長對於白人千方百計想征服大自然的想法覺得不能接受。他說,「神遠遠要比帕帕拉吉他們最大的機械更強大。神可以決定任何人什麼時候該去死,無論是太陽、水、火,也都聽從神的旨意。所以,月亮的出現、風的吹拂,並不是那一個帕帕拉吉能夠決定的。」
  讀完本書後,最大的感觸也許是人類是否活得太複雜了?是否對物質的慾望過重了?乃至於是否覺得「人定勝天」以至於對大自然不夠尊重,造成大自然的反撲?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006/3/5
書本資料:
書名:《帕帕拉吉》
作者:艾利希.蕭曼
譯者:杜子
出版:小知堂/台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