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與港商在神州之分別
以下是一些在大陸投資成功的台商例子:
大潤發:中國最大的大賣場量販店集團,約有一百二十家分店,母公司高鑫零售在香港上市。
旺旺:一間在台灣宜蘭的小食品廠,因九十年代初投資大陸而成為世界最大的米果企業,老板蔡衍明近年更成為台灣首富。
康師傅:原來只是在台灣的小食油廠,因九十年代初將速食泡麵引進大陸而發跡,連「方便麵」這名稱都是由他們所取,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泡麵品牌之一。
天福茗茶:由台灣著名的天仁茗茶老板李瑞河在大陸開設,目前有約一千五百家分店,是中國最大專業茶公司。台灣人在茶的故鄉大展拳腳!
徐福記食品:中國最大的糖果品牌。
克莉絲汀:中國最大的麵包、烘焙品牌,有逾千家分店。
85度C:2003年成立,發展迅速的咖啡、麵包、甜點連鎖餐廳集團,在中國大陸有三百多家分店。
富士康:世界最大代工業者,擁有百萬員工,是全球最大工廠。母公司為台灣鴻海集團,老板郭台銘曾多年成為台灣首富。
裕元:世界最大鞋廠,數十萬員工,主要在廣東中山。
萬國通路(Eminent)和皇冠(Crown):行李箱業者,前者是世界最大,後者亦是知名品牌。
另外還有如燈具、家具等行業的成功台商。
除了台商外,台灣流行歌曲亦佔據中國大陸各類音樂節目,還有近年紛紛到大陸發展的台灣藝人、主持人、歌手、製作人等等。。。
二十多年來,數以百萬計的台商西進大陸,馳騁神州,成果斐然。雖然當中有不少人鎩羽而歸,但也創造了多位台商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家乃至成為台灣首富。相比台商,港商由於地利之便,更早赴大陸投資,數目也很龐大,但港商因為大陸市場而冒起成為世界級企業家的,至今似乎還沒看到,也較少類似台商在某些產業稱雄中國市場的情況(中國最大女鞋品牌-擁有一萬八千多家零售店的港商百麗國際;在大陸擁有一千五百家分店的中國最大珠寶零售商周大福,以及在大陸有近二千家分店的港商中原地產代理公司,是極少數例子)。
為何台商和港商投資大陸,但成果卻有差別呢?我認為有以下的原因:
一:台灣雖然比起中國大陸來說小得多,但台灣至少也是一個有著農村和城市的地方,這跟香港完全只是一個城市,是有所不同的。加上幾十年來台灣在國民黨統治下,都以「中國」自居,只不過是一個小版的中國,所以台商一旦去到中國大陸,他們也較容易適應。當然,在處事方面的諸如講關係等「中國人特性」,台灣其實和大陸是頗相似的,反觀香港因為港英統治講求法治,因而港商這方面較無法適應。當然還有台商都能講普通話,大部分港商都不行。
二:在服務業方面,台灣向來以殷勤細膩著稱,再加上創意,這是勝過香港的,因而在大陸這個大市場,很容易受落。
三:在食品業方面,台灣因為有各省人民聚居,早已融合各種口味與烹調方式,因而很容易打進大陸市場。反觀香港,由於粵式食品的聲名太大,香港人因而對此有一種驕傲,反不容易融合接受其他省的飲食。這也可解釋為何香港的食品餐飲業者,進軍大陸頂多就在華南一帶,不是像台商那樣的遍佈全國。
四:製造業方面就更不必提了,台灣有深厚的基礎與人材,但香港由於港英的積極不干預經濟政策,所以自七十年代以後就只剩下了房地產、金融、零售與服務業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