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24, 2005

大馬華人為何執著於母語教育?

大馬華人為何執著於母語教育?(作者:蕭偉基)
  許多香港人反對母語教學,推崇英語教學,但在三個多小時飛機航程的馬來西亞,當地約六百萬華人卻千方百計的維護母語教學(以普通話教學),時時刻刻都在擔憂哪一天母語教育會消逝。筆者從多個角度試圖解析大馬華人何以這麼執著於母語教育。
  馬來西亞最近由於教育的問題,搞得滿城風雨。事情源於首相馬哈迪覺得國人的英文及數理水準都每況愈下,長久下去將影響國家的發展,於是決定從明年起,所有各語文小學(大馬有馬來文小學、華文小學、印度淡米爾文小學,皆政府辦,但沒有英文小學(國際學校除外))和政府中學的數理課程改用英語教學。在馬來文小學和政府中學實施雖也遭受阻力,但問題不大,現在最大的麻煩在於全國一千兩百多間華文小學,由於華社普遍反對,朝野以華人為主的政黨為了選票,在這個課題上都非常慎重。
  至於馬哈迪為何有此決定,這可從他的背景說起。年近八十的老馬,當年是少數就讀醫學系的馬來人之一,其父親也是最早當英文學校校長的馬來人(儘管有人說他有印度血統)。他年輕時有極強的馬來民族主義作風,但也深切了解馬來人在先天和後天上的不足之處,以及民族性的缺點,並以英語寫成《馬來人的困境》一書。此書早年被禁,八十年代他當權後才解禁。當首相二十一年以來,馬哈迪為提高民族的地位而奮鬥不懈,並多次在執政黨巫統的大會上為馬來民族的不長進而灑淚。因此,他有這個決定,是不令人訝異的。
  至於大馬的華人,他們向來認為受母語教育是天經地義的,也是學習效果最好的,而受華文教育的子弟,數理成績普遍也優於受馬來文教育的學生,因此,他們認為華小沒有必要改用英語授課。當然,更為關鍵的是,華社擔憂一旦接受這個改變,等於開了一道缺口,日後華校要變質成為非華校,導致華小消失,將是輕而易舉的事。
  大馬華人維護華教的歷史,可謂可歌可泣,一九五一年成立的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簡稱教總)和一九五四年成立的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簡稱董總)是兩大支柱。前教總主席林連玉在六十年代為了反對政府對華文教育不利的法令,反對華文中學改制而被吊銷教師准證及公民權,被華社譽為「族魂」。而《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的實施,使得大多數華文中學改制為以英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型中學(後來再改成以國語馬來文為教學媒介語),不接受改制的則成為「華文獨立中學」(簡稱獨中),由華社自力運作,政府不撥款。一九八七年政府的大逮捕行動,也拘捕了多名華教人士。
  對於大部分功利主義掛帥,反對母語教學,贊成英語教學的香港人來說,對大馬華人誓死維護母語教育的做法,可能是很難理解的。這可得從大馬華社的特殊性談起。大馬華人可說是全世界維護母語教育最積極的華社,這當然不能忽視大馬華社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那就是大馬是全世界華人是少數民族的國家中,華人比率最高的一個。大馬華人佔總人口比率在一九五七年獨立時將近四成,近幾十年雖然由於華人生育較少而使得比率降低,但現今華人比率仍超過兩成(世界上其他華人屬少數民族的國家,應該沒有一個華人比率達百分之十)。這麼高的比率使得華人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能夠成為爭取權益的籌碼,也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爭取權益,同時由於作為少數民族,華人的族群危機意識又格外的強烈,因此相當積極的維護本身的傳統及文化,而華文教育當然是最重要的一環。此外,由於華人數目眾多,因此異族通婚的「需要性」也降至極低,華人被同化的機會於是大大的降低。從大馬絕大部份華人都沒有洋名(即使受英文教育)的現象,即可看出大馬華人維護傳統的堅持和毅力。
  大馬華人努力維護本身文化、傳統及教育的努力,獲得了很大的成果,例如大馬現今有一千二百多間華小,超過八成五的華裔兒童在華小就讀,目前有約五十萬名學生;大馬另外還有六十間獨中,學生數以萬計。此外,華教人士幾十年來希望能辦成華文的獨立大學,並不惜耗巨資與政府打官司,最後落敗,退而求其次創辦了南方學院和新紀元學院。這使大馬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有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華人屬少數民族的國家(反而華人佔近八成的新加坡,華文學校幾蕩然無存)。除了早年的華社領袖捐錢捐地興學外,長期以來,大馬的華校每年都向華社籌款,所籌獲金額不計其數。所謂「禮失求諸野」,有人甚至覺得,大馬華人是全世界保存中華傳統文化工作做得最好的,比中國大陸、台灣、香港還來得好。
  不過,不可忽視的一點是華人傳統、文化與馬來人文化、習俗在協調及融合方面的困難度,使得佔人口比率極高的大馬華人,覺得一定要保存本身的傳統與文化,薪火相傳。這些不協調甚多,最明顯的莫過於在宗教方面。馬來人信奉回教、不吃豬肉、不喝酒,而法律規定與馬來人通婚就必須皈依回教,取一個「回教名字」(大馬華社通常將回教與馬來人視為同等,稱之為「馬來名」),這與華人傳統顯得格格不入,時至今日,華人若信奉回教仍被相當多的族人視為數典忘祖的「異類」。這也許是以擁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為傲的華人,認為本身文化較優秀的「自豪感」使然吧!不過,若華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族人普遍卻不會以異樣眼光看待。這可能是華人認為那是較進步的西方洋人的宗教,因此覺得比較文明吧!
  從前華教人士反對那些可能會使華校變成馬來文學校(早期是英文學校)的法令或計劃(包括近兩年提出,並已部分實現,以讓各族學生融洽相處為目的的「宏願學校」計劃),但現今連馬來文學校本身也改變,數理科改用英語授課,而馬來人的反彈並不如華人強烈,他們也不擔心(至少沒有非常擔憂)傳統文化受侵蝕或傷害,再加上許多獨中數理科本來就以英語教學為主,因此政府決定小學數理科改用英語授課的政策,對華社而言是從來沒有過的尷尬。但是,如果大馬華社能夠改變思維,例如不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本身族群上,也多花點心思在如何增強整個國家(當然包括非華裔)的實力上,凝聚更強的大馬國民性格,那麼,為族群及國家社會創造更美好明天的時刻將到來。尤其,在可預見的未來,華人比率將每況愈下的趨勢下,創造「以德服人」模式,將是大馬華社的當務之急。

日期:2002/9/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