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帶頭發展新界經濟
港島、九龍和新界是香港的組成部份,然而,新界(包括新市鎮)居民往往有被忽略的感覺。儘管政府近年在硬件方面對新界的投資頗大,但對新界經濟地位的提升,卻投入甚少(除了新機場之外)。筆者認為,不僅僅從經濟角度,從環境、城市開發、可持續發展,甚至人文、人道角度而言,政府都應該採取積極措施,發展新市鎮的經濟,而且不僅是將之定位為地區經濟,應該是將新界的經濟重要性提升至與港島、九龍不相伯仲,並各具特色,形成多個核心城市,而不再只是港島、九龍是核心城市,例如港、九是商業、經濟中心,新界能不能是政治、行政中心呢?。新界邊陲化的政策定位,在回歸後實不應存在。
新加坡面積640平方公里,人口40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281人;香港面積1098.08平方公里,人口67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109人,兩個城市人口密度都差不多,但為何走在香港街頭會有喘不過氣的擁擠壓迫感,在新加坡卻舒服多了呢?原因除了新加坡住房面積較大,居民須到戶外喘一口氣的需要性較低,而香港由於大部份人住在「不人道」的狹窄「鴿子籠」,需要離家上街走走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人口分布極度不均,人口只集中在極少數區域。
根據政府的資料,港島和九龍的面積只佔全港的11%,但人口卻佔50.1%;新界地區佔全港 89%的土地,卻只住了49.9%的居民,而港島及九龍一些區域的人口稠密之程度,簡直到了「非人住」的情況,例如觀塘每平方公里住了近五萬人,實在是不可思議,難怪每次走在觀塘都有要窒息的感覺。另外,統計也顯示,住在新市鎮的居民中,有42.6%的工作人口需到港島或九龍上班。這種情況是因為港島及九龍是經濟重鎮,因此不管住在何處,都需到那兒去工作或者辦事,再加上遊客在內的人流及流動人口,使港島和九龍的交通、空氣、噪音等環境問題雪上加霜,極度不健康。
港島和九龍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當然和英國殖民有關,因為英國是先佔領香港島,再佔領九龍,最後才佔領新界,因此各區域的發展,就有了先後之分,而由於各種因素,即使設立新市鎮,港英政府也沒有計劃讓新界地區的經濟實力及重要性大大提升,甚至寧願在港島及九龍填海,也不開發新界地區。
二十年前也許還有一些製造業的廠房在新界,但工業北移後,新界居民要就業就只好到港島和九龍了。因此,政府應該有長期性計劃的發展新界經濟,並起帶頭作用,例如可以將一些政府機構總部遷往新界地區,吸引大企業搬往新界(當然要在短期內使上水或屯門也像中環般成為金融重鎮無異於癡人說夢),這種措施不少國家政府都成功實施過,甚至將首都搬到一個新區域的情況都有(例如馬來西亞)。不久前曾有一項調查指幾乎沒有公務員願意將部門總部搬到新界,但在這類事務上,如果政府也以這種「民意」為依歸,就顯出政府的無能了。再者,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辦公室設在何處其實已不是那麼重要了,作為一個有魄力的政府,將政府總部搬到新界去又何嘗不可呢?
作者:蕭偉基
日期:2002-6-10
1 則留言:
當年港英不發展新界,尤其邊境地區,是因為要保留與大陸之間有一緩衝地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