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24, 2005

香港旅遊業發展之我見

香港旅遊業發展之我見
為了振興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香港政府及相關機構想了許多點子,但許多點子似乎過以自以為是,主觀的認為能夠吸引外國及中國內地遊客。相關人士並沒有考慮到外國人及內地人對香港的主觀觀感,反而是希望將本身認定的香港以帶強迫式的方法硬銷給外國人及內地人。這些主事者似乎並沒有真正的做過市場調查,也沒有一個綜觀全局的計劃,只予人病急亂投醫之感。
這些點子包括推廣所謂的生態旅遊、新界文化之旅等。拜託,在外國人及內地人眼中,這會是吸引他們到香港來的原因嗎(除了新界的盆菜宴之外)?香港即無名山大川,又無千年文化古跡,熱帶雨林、潔白沙灘、清澈海水等等景點一律欠奉,即使香港有也不可能與其他地方爭。香港除了一再強調的飲食世界、購物天堂(隨著全球化的來臨,這個稱號已逐漸失去光環,除非香港的服裝設計能達到巴黎或米蘭的水準,抑或有日本或南韓的電子消費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實力)外,其實有一個有關當局長期忽略的,就是將香港蓬勃的娛樂業與旅遊業結合,以收相輔相成之效。
對於許多外國人及內地人,尤其是台灣人、海外華人和日本人而言,他們對香港印象最深刻的,其實就是港星、港劇和港片。時至今日,台灣的歌手都以能在紅磡體育館開演唱會為榮,甚至是最高目標。小小的一個香港,電影產量曾經佔世界前茅,無線自製的劇集數目,也居世界前列。現今香港電影業雖然不景氣,但仍然還是頗具實力的。數十年成就造就的「東方好萊塢」稱號,背後其實就是香港重要的有型與無型資產。香港娛樂業在國際的地位,與其金融業不相伯仲,可惜的是,香港政府向來不甚重視,只會表面化及形式化的請成龍、周潤發、劉德華等明星拍旅遊宣傳片,卻沒有想到如何將歌影視等娛樂業與旅遊業結合,吸引遊客。
日本和韓國的電影與電視劇相繼風靡亞洲,連帶的也使拍攝這些影片、劇集的地方(可以是一條街、一間餐廳、一座公園、一間商店、一個商場、一間酒店、一條橋、一個小島)成為景點,南韓旅遊局甚至將韓片、韓劇景點作為重點推介的旅遊點,這是香港旅遊部門可以參考的方式。
順帶一提的是,雖然許多港人和港星都不時前往東京取經,因為他們覺得那兒是潮流(至少在亞洲而言)的領導者和發源地,紛紛以東京馬首是謄,但有沒有想過,其實香港也有扮演這種角色的潛力呢?例如旺角和銅鑼灣等青少年「蒲點」(人氣集中點)。
人是感情的動物,尤其是那些影迷、歌迷,他們對偶像的熱愛,也會投射在其偶像所在的地方,所以,許多歌手開演唱會時,都有不少外地歌迷不遠千里而來觀賞,從張國榮去世後數以百計外地影、歌迷到香港來悼念,就可見一斑。如果除了演唱會外,能製造更多其他的吸引這些迷哥、迷姐來香港的活動或事物,是否可行之道呢?
當局計劃邀請球星碧咸、姚明來港,當然也有號召力,而香港近幾年來舉辦了多場世界級的音樂劇或其他表演活動,也頗具效益,值得一讚。但別忘了,其他國家或地區也可以邀請他們去啊!因此,多發掘或設計具香港特色或香港情懷(但必須是外國和內地遊客有興趣)的景點或活動,而那是其他地方所不能做到的,是香港獨家的,這才更有價值。因此,我認為,朝港星、港劇、港片(甚至還可加上春天舞台和香港話劇團的舞台劇)的方向思考,是準沒錯的。
筆者覺得,如果無線電視城也能開放參觀,讓遊客參觀拍片過程,甚至與偶像近距離接觸,也不失為一大吸引遊客之妙計。
其他的相關項目,包括一些國際級明星在香港的故居或相關景點,例如鄧麗君故居。有關當局應該成立一個基金,就好像維護古蹟一樣,撥款將這些明星故居買下,甚至為一些已故港星,例如李小龍、關德興等設立紀念館。這個基金甚至應該成立一個「港星館」及「星光大道」,專門展覽著名港星(不管當時得令還是已故)的物品,並不時更換主角和展品。當然,這方面牽涉到人際及港星意願問題,並不容易解決。
除了港星外,孫中山在香港的足跡和遺跡,例如港島中山史蹟徑、屯門紅樓等,其實也應該多加宣傳及加強內容。當然,若紅樓再加上中共在港的「達德書院」(位於屯門)結合,來一趟「國共歷史之旅」,也是不少人有興趣的行程。
另一個可以加強的項目是「名牌廠房之旅」,就好像英國的Bear Factory一樣,讓遊客參觀名牌產品的製作過程,還有與遊客互動的項目(例如製造遊客自行設計的熊玩具)。當然,還有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甚至還設立博物館,例如雀巢、可口可樂、平治等。香港雖然國際名牌不多,但李錦記蠔油、恆香老婆餅、榮華月餅、周生生金飾、周大福金飾、京都念慈菴等「企業明星」,其實都是可以發展這個項目的。而近年闖出名堂的「麥口麥」漫畫,也大可在香港設立「麥口麥工廠」。這方面,恆豐金業的「金至尊」展覽廳,的確是很有創意。
總之,香港旅遊業不能只靠「購物天堂」、「飲食天堂」和璀璨夜景吃老本了,一定得多元化,發掘可吸引遊客的有型或無型資產,配合創意,以再創春天。

蕭偉基

2003/6/2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