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22, 2006

社區互助經濟在香港

社區互助經濟在香港
.蕭雅
專門研究另類金錢及經濟運作的David Boyle,在三年前的著作《金錢的運作》中,列出了不少在外國有趣及可行的另類貨幣,其中包括促進社區互助的社區貨幣及「小時幣」等。
別以為只在外國才有這有意思及創意的玩意兒,在香港也有。聖雅各福群會就在灣仔區搞了「時分幣」,參與者可以參與互助勞動等方式,付出時間、服務或勞力,換取相應的時分幣,可以購買其餘參與者(包括商店)提供的貨品。
在屯門區,一群師奶更是積極推動社區經濟及環保。在仁愛堂社區中心籌辦的「民間智慧建屯門」計劃下,她們將廢油改造成肥皂;支持有機農夫;主辦各種興趣班;組織二手舊物店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們創造了名為「屯」的社區貨幣,會員貢獻自己所能,例如當值或提供服務,就可賺取「屯」,在參與的區內商店購物。
這些計劃的好處是,讓小人物也可以為創造美麗新世界作出大貢獻,大大肯定了每個人的微小努力。
別小看這些「細眉細眼」的活動,它們分分鐘會成為改變世界,讓世界更美好的推手。就像本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創辦提供微額貸款給窮人的農村銀行一樣。
本期《溫暖人間》雜誌就詳細報導了這顯現溫情及智慧的一頁。
2006/11/2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