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30, 2006

綜合企業

綜合企業
作者:蕭雅
馬來西亞的投資銀行聯昌銀行(CIMB)最近著手大馬國內歷來最大型的企業合併計劃,建議將森那美(Sime Darby)、金希望(Golden Hope)及牙直利(Guthrie)等三家以種植業為主的大集團合併為號稱全球最大的種植業集團,價值九十八億美元。
這三家集團都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百年老店,都是當年英殖民時代由英國人創辦。時移勢易,大馬獨立後這些集團紛紛成了由大馬政府直接或間接掌控或扶持的集團。其中森那美早已是大馬綜合企業(conglomerate company)的霸主之一,業務涉及種植、房地產、重機械、汽車、能源、金融等行業,遍及全球數十國。
森那美就和香港的眾多綜合企業財團有著相似的背景,例如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ao )、怡和(Jardine Matheson )、會德豐(Wheelock)、太古洋行(Swire)等。因為這些財團都是當年由英國人所創辦,也是作為殖民者一種含括著剝削當地人民的象徵。但由於馬來西亞及香港的定位有別,英人在兩地的企業業務也有所不同,香港是以貿易及造船為主,更確切的說,最早的貿易當中,鴉片佔了某些企業業務相當大比例。而在馬來西亞,英國人殖民的主要目的是掠奪更多的天然資源,於是在當地所成立的公司多以種植橡膠為主。
時至今日,在馬來西亞的當年英資財團,已紛紛本土化,在香港的則部份已由華資掌控(和黃、會德豐、九龍倉等),部份仍是英資(太古、怡和等)。但相同點是,兩地的這些前英殖民財團,都已膨脹成巨無霸。
在菲律賓,最大及歷史最悠久的綜合企業,是現仍由西班牙後裔所掌控的Ayala。
在韓國及日本也有很多巨型綜合企業,如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韓國的三星、LG、現代等,但他們絕大部份都是本土財團(財閥),沒有外國背景,當然他們之所以壯大,或多或少也與和官方的密切良好關係有關。
說到綜合企業,不得不提的是印度的Tata。難得的是,在印度這個前英國殖民地,Tata得以以印度本地人企業之姿,壯大於這個人口龐大的國度。其業務之廣以及對當地經濟民生影響之深,令外人難以想像。
綜合企業的另一種形式是官辦企業。這方面的佼佼者是新加坡。獅城的幾乎所有大型企業,都或多或少與其國有的Temasek(淡馬錫)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有關。
相反,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這類的巨無霸「無所不包」的企業卻不多見。這方面的差異值得學者研究。
2006/11/3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