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政府投資機構 .蕭偉基
七月二十二日,主要股東為台灣財政部的台灣第六大銀行(以資產總值計)彰化銀行的特別股競標案中,由後起之秀、台灣民營的台新金融控股公司,以每股新台幣二十六點一二元的意外高價,總值約三百六十六億(約八十億港元)奪標,一舉成為這家百年老店的單一最大股東,持股量達百分之二十二點五。
這場競標案令國際矚目的另一個焦點是,近年來在亞洲銀行界南征北討的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也參與,並且懷著志在必得的信心,被視為得標大熱門。但結果卻是大熱倒灶,傳聞淡馬錫對此相當錯愕,並認為結果已內定。不過,淡馬錫並不死心,計劃在市場上及向其他彰銀大股東出手吸納,以期扳回一城。彰銀作為市場佔有率極高的台灣老牌銀行,也是第一家在大陸設辦事處的台灣銀行,這也許是淡馬錫希望擁有它以期擴大在大中華金融市場實力的原因。
其實,新加坡的國營企業在外地收購敏感性質行業公司而失手已非首次,最著名的就是二千年由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次子李顯揚掌舵的新電信欲收購香港電訊一役,半途殺出李澤楷這個「程咬金」,令其功虧一簣。這次彰銀競標案中,台新金控也算是「程咬金」。(台灣政府近年來推動的金融改革中,尚未出現過外資成功入主當地大型銀行的例子。)新加坡國營企業未來要收購外國這類敏感性行業,勢必要採取更靈活的不同的手法,而不是僅僅依章辦事。
說來諷刺,台灣彰銀的官股要稀釋,參與競標的淡馬錫本身就是一家百分之百由新加坡政府持股的投資企業,若然真由淡馬錫入主,彰銀只是由台灣的公營銀行成為新加坡的公營銀行而已,性質不變。
淡馬錫控股在新加坡是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國父」即現任內閣資政李光耀於一九七四年成立的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專門替新加坡政府在世界各地尋找投資機會,而其資本當然很大部份就是間接來自於人民。「淡馬錫」一名即新加坡的古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擔任淡馬錫總裁的何晶女士,是現任總理李顯龍的第二任太太(首任太太已在多年前病逝),也即李光耀的媳婦;主席是前內閣閣員、印度裔的丹那巴南。
何晶於○二年上任後,作風進取及強悍,加快投資步伐,尤其對銀行業情有獨鐘,佈局「亞洲金控中心」,近兩年在印尼、印度、韓國、巴基斯坦、中國等國積極投資銀行業,包括上月以十四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百分之五點一股權,今年一月入股中國民生銀行百分之五。
新加坡是一個特殊的國家,整個國家的許多行業公營比例極高,這可能與執政人民行動黨的社會主義主張有關。這當中這家淡馬錫控股扮演了重要角色,現管理總值九百億新元(約四千二百億港元)投資組合的淡馬錫,旗下囊括了新加坡股市海峽時報指數成份股中的四成以上企業,旗下新加坡企業包括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新電信、新加坡地鐵、海皇輪船、新加坡港務集團、新能源、吉寶企業、新傳媒等。
淡馬錫雖然經營管理能力令許多人折服,尤其在中國,被認為是「國有企業管治的典範」,但透明度不足,為不少新加坡人民及反對黨人士所詬病。這當然是新加坡家長式管治下的習慣做法(做小孩的你會過問父親的錢怎麼用嗎?),但在中產階級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社會的民主訴求也越高,因此要求開放的呼聲也出現。今年初,淡馬錫決定向公眾公開他們的投資計劃,算是維持一個積極正面形象的良好回應。八月初,淡馬錫更任命來自紐西蘭的Danone Asia主席伊茲瑞爾為首位非新加坡籍的董事。
作為一個國小民寡的國家,新加坡政府積極向外擴張經濟實力是無可厚非的做法。除了淡馬錫外,另一個稱為「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The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GIC)的公司,於八一年成立,為新加坡的龐大外匯儲備尋求投資出路,也是亞洲一家令人矚目的投資機構,現管理資產高達一千億新元以上。其董事會成員包括了李光耀和李顯龍父子。但這家機構的透明度比淡馬錫更不足,沒有每年公佈年報的做法,網頁上只有一份○一年為慶祝成立二十週年而出的Year Book(並非Annual Report)。
新加坡政府以赤裸裸的打正旗號的國家投資方式,在全球商界呼風喚雨,可謂與國際私營化大潮背道而馳,但其成效卓著,堪稱自創一格,莫非這就是李光耀所標榜之「亞洲價值」的一部份?不過,作為國營機構,若能加強透明度,加強民眾監督,而不是抱持「精英人士組成的政府做的決定一定正確」的傳統思維,也許更得民心,無形的效益更大。
2005/8/7
淡馬錫:
http://www.temasekholdings.com.sg/
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
http://www.gic.com.sg/index.htm
彰化銀行:
http://www.chb.com.tw/
台新銀行:
http://www.taishinbank.com.tw/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