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08, 2005

書評:《當代文化批判》

書名:《當代文化批判》
作者:霍韜晦
出版:法住出版社(香港九龍觀塘興業街20號聯合興業工業大廈12樓)
頁數:281
定價:港幣98元

書評作者:蕭偉基

  人類正處於科學化、資訊化、制度化、全球化的所謂現代化文明世界,一切講求速度、效率與理性,但也因如此,在資本主義橫行和跨國企業強勢操作下,消費掛帥成了壟斷性的思維,人文及傳統凋零,價值觀混亂,人類物質上進步了,生活上方便了,但心靈上卻愈感空虛,批判現代化的後現代主義於是登場。在香港從事哲學文化教育數十年的霍韜晦教授,最近出版了《當代文化批判》一書,以一個東文人文學者身份,對科學主義、自由主義、理性主義及後現代主義,作出回應和批判,並收錄論民主、論經濟、論西方文化、論時代的多篇文章。
  對於科學主義,霍韜晦表示,我們必須分清人的追求和科技功能的界限,知識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求知心,科技可以助長我們的控制心、利用心,產品可以提供我們生活上的便利,但這些都不過是我們人生的追求之一,並非全部,更非人生有意義的追求和終極追求,它使我們停留在感覺層次、本能層次和慾望層次,但錯過了生命的成長,也錯過了對生命的認識。
  本書認為,科學一方面帶來了舒適與方便,但另一方面卻帶來了悲劇;科學帶給人類的幸福,很可能是假象,在幸福背後,很可能是一場災難,就好像今天看到的殺人武器、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不過,罪不在科學,而是在人自身,只有正視人,重建生命健康成長的方向,人類才能有救。
  關於自由,本書認為,自由主義者太簡單,他們只思考權利,但權利的自由只是一種外在的自由,而人活著的空間,除了個人與社會之外,除了權利之外,還有一個更大更廣的空間,由家庭開始,到學校、公司、社團、國家、民族、歷史傳統、文化傳統、天地,生命的空間是一層一層深入,亦一層一層擴大的,人本來就生活在一大空間裡,怎可以把自己困在一夾縫中,只想著自己的權利。
  作者從知識理性的雙重性格、工具理性的顛倒、科學理性的功過,以及制度理性的迷思,來探討理性的弔詭,並提出「批判理性、安頓理性」的展望。
  霍教授表示,科學主義、技術主義與資本主義合流,形成一個天羅地網,在這裡發揮作用的是工具理性:為了保證生產、保證利潤,也為了保障每一個人的安全。因此,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斷地規範化,表面上很有秩序,但人的空間其實越來越小,這是人類生存的新危機。
  對於民主,霍教授表示,為了防止政府腐敗,人民要有防線,亦有議政的權利,但議政要深入,生命要有廣闊和成長的空間,這就不是民主所能給予,而是學者、教育界、知識份子的責任,政府不但要給予這一空間(即言論自由),還要鼓勵其提升素質,不要停留在平面化的層次。
  霍教授在書中討論了後現代主義的四位主要人物:利奧陀、福柯、德里達、羅蒂,藉著他們的思考,看出後現代主義對傳統和當代文化的衝擊、反省和憂慮,「也許可以說是在傳統理性文化綑縛下的掙扎」,而這掙扎是為了找尋自我,找尋自己的空間。
  現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令人感到憂心,也許多點回歸古典、回歸人文,多點東方思維,可以稍稍矯正過於講求硬體、科技發展、金錢及利益的偏差,不讓世界走向極端,令世人減低不安,生活得更有尊嚴和意義,讀本書當可帶來不少啟發。
撰於2004/12/2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