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12, 2006

多哈回合失敗對中國的影響(新版)

多哈回合失敗對中國的影響
.任和(時事分析員)


由於各國的分歧無法解決,歷時約五年的多哈回合談判已於七月底正式破裂。多哈回合的失敗,也意味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失敗。如果世貿體系崩潰,受衝擊最大的可能是崛起中的中國。
 
五年前展開的多哈回合談判,主要目的在於通過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來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並改善全球的貧困情況。談判各方在削減農產品關稅和農業補貼的幅度問題上產生了爭執,世貿同時進行的服務貿易和工業品貿易談判也陷於停頓,使世貿處於十字路口。

如今,多哈回合不能如期達成協議,將可能迫使更多國家轉向雙邊貿易磋商,因為操作起來簡單得多。但是,對於落後及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絕非上佳之選,因為這使得他們在與經濟強國談判時,籌碼不足,處於劣勢。

相對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可能因多哈回合談判的失敗而受影響,受衝擊更大的可能是中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原本即處於邊緣及劣勢(即使相對於中國),多哈回合若能達成協議,是使他們能夠有翻身的機會(僅是機會,也不一定成真)。然而若失敗,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頂多只是保持現狀。

但對中國而言,情況就不一樣了。華盛頓智囊機構國際經濟研究所不久前曾經發表一份報告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依賴的是其強大的出口,而保障這一強大出口的前提,就是需要一個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

2005年中國外貿總額突破一萬四千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二位。中國外貿連續四年增長超過百份之二十,2005年順差更是04年的三倍多,達到一千零一十八億美元。

從一些例子即可看出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對中國帶來的好處。中國的低工資與高產能,使得其許多產品橫掃全球。雖然美國、歐洲等國家及地區,都曾醞釀要重新對中國的紡織品等設限,但中國的產品的確靠其價廉物美而暢銷全球。

更甚的是,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使中國獲得了以往由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佔重要一席位產品的市場,包括紡織品、鞋類、小商品等市場。過去由於有全球配額制度,使得中國的紡織品、成衣等產品,出口數量愛限制,包括港商在內的不少紡織業者,因此都把工廠設在孟加拉、柬埔寨、乃至非洲等地。但隨著配額制度的取消,中國「搶」走了很大部份原本由這些國家供應的市場。今年五月份以來,孟加拉的成衣廠工人就多次上街示威,要求改善待遇,並且導致有工人死亡,工廠焚燬。雖然這不是直接與中國有關,但由於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擴大,使得這些國家的工廠經濟困難,是間接導致事件的原因。

聯合國發展項目委員會週前發布的報告就指出,亞洲窮國也曾嘗試過開放和與國際接軌,他們的市場比其他地區窮國市場更開放及自由,但未能趕上中國的步伐。

隨著中國的角色日漸重要,如何在積極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又不落人口實,是中國政府的一大挑戰。當然,很重要的是發展中國家自身必須盡速加強體質,才可避免被全球化所淘汰。各國不可能期望中國放慢發展腳步來等他們趕上,必須自立自強,才能與世界及中國共同進步、繁榮。

2006/8/1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