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08, 2005

東亞峰會之虛實

東亞峰會之虛實
.蕭雅
  第一屆東亞峰會將於本月十四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與會國家除了東盟十個成員國外,還包括中國、日本、南韓、俄羅斯、印度、澳洲及紐西蘭,以各國地理位置而論,堪稱最完整之東亞峰會,但是否名副其實,則見仁見智。期間是否會達成具實質意義之協議或共識,抑或只成為行禮如儀的「大拜拜」式社交場合,需視乎國際形勢之變化,且拭目以待。
  無論東亞峰會是否可取得重大成就,這一歷史性峰會之召開,且作為第十一屆東盟峰會之一部份,實讓人不可忽視有五億多人口的東盟十國的政經影響力。
  歷史的諷刺在於,一九六七年成立的東盟(前身於六一成立),即由馬、泰、菲等非共產國家,為扼阻來勢洶洶的共產「紅」潮而成立。但隨著冷戰結束,原屬共產國家的越南、柬埔寨及寮國,也被接納為東盟的一員。更具象徵及指標意義的是,九十年代中以來,中國的政經勢力急速膨脹,一眾東南亞國家似乎找到了可藉此向歐美西方人說不的靠山,事事以中國馬首是瞻。其間最可悲及可憐的可算是台灣,作為東南亞許多國家的主要外資來源,卻被排拒於這些峰會之大門外。
  無可否認的,除了新加坡及菲律賓外,其餘東盟成員國大部份皆具有或強或弱的反美情結,這於是成為了中國攏絡的力量。這又是一歷史上之弔詭,上世紀日本即以打造「大東亞共榮圈」為名而侵略亞洲各國,美其名是要帶領東方人擺脫西方白人的控制。如今東盟各國與中國之「結盟」,或多或少帶有類似的影子,但今天的日本,卻以美國盟邦自居,以至大馬前首相馬哈迪即表示,日本奉行親美政策,所以他們表達的將是親美立場,而非東亞立場。馬哈迪也對此次峰會不表認同,因為他覺得澳、紐、俄並沒有資格被納入東亞之列。
  馬哈迪是最早提倡東亞峰會的政治領袖之一,早在九十年代初已提出,具濃厚反美情結的馬哈迪,非常在意及堅持東亞的「純正」性。不過,由於其過於強硬姿態,其主張一直未能落實,倒是後來澳洲總理霍克提倡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得以很快的成為亞太區重要經濟峰會。但這峰會非常不合馬哈迪胃口,以至在他在位時,大馬多次僅派出代表參加,而不是由領袖出席。
  這類峰會較引人注目的,其實倒是大國間的兩國或三國峰會,例如中日、中日韓峰會等。但此次峰會因日本小泉首相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之故,據悉中國不願意與日本在期間舉行峰會,將令活動失色不少。
  不管這次峰會成績如何,都再次展現了東盟、中國及東亞的持續上升的影響力;東盟與中國的關係將會更密切。此外,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成長,成為「吸金」大國,對東南亞許多國家帶來很大的經濟威脅,中國勢必要釋放對東南亞國家更多「利多」的措施,以便讓東南亞各國感受到中國的和平崛起帶來的是與東南亞共存共榮,而不是扼殺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力甚至生存。
2005/12/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