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23, 2005

中國官員的進步

中國官員的進步
.蕭偉基

  週前我到廣東省大埔縣參加第五屆世界大埔同鄉聯誼會暨文化旅遊節,場面之盛大及準備工作之週到出乎許多與會華僑及港澳台胞之意外。一個五十二萬人口、年財政收入不到一億元人民幣的山區窮縣,能夠辦到如此成功的活動,實不簡單。近幾年大埔的基建及縣城之快速發展,許多地方由黃泥路變成了水泥柏油路,新穎住宅及商鋪林立,寬敞的西湖公園,以及中山紀念堂(全國第一座,建於一九二九年)和中國葡萄酒之父、當年南洋首富張弼士故居等旅遊景點之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最令我意外的還是,見識到中國新一代年輕官員的幹勁及自信。他們的作風及表現靈活,不同於老一輩官員的死板。這可從梅州市委書記劉日知的演講中充份顯現出來。劉日知的演說不是照稿宣讀,而是充滿自信及富親切感的表現。他一開頭即以感性不肉麻的口吻讚美了大埔縣的好山好水,還說他連節假日也不回廣州而選擇到大埔觀光。
  到了演說結尾時,他話峰一轉,即談到了月前發生的死了一百多人的興寧煤礦慘劇,並說政府不迴避責任及問題。此種勇於承擔的表現,令人讚賞。
  不過,為何許多華僑寧願捐錢也不願在大埔投資,除了當地交通不便及基建不足導致成本高令人卻步外,是否也有一些人為的問題呢?誠如本港大埔籍慈善家田家炳在會上言簡意駭、語重心長的表示,最重要的是「政通人和」,即要使到投資者對在當地投資感到有信心及愉快,「不應有的麻煩不讓他遇上,應該有的權利要讓他得到」,那才能吸引資金,才能自立。

2005/11/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