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30, 2005

藝文發展的台灣經驗    

藝文發展的台灣經驗      .蕭偉基
  上週抽空出席了「四城文化論壇」的某些環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台北故事館」個案介紹。這是由茶商陳朝駿於一九一四年建於圓山基隆河畔的一棟英國都鐸式洋樓,除了前立法院院長黃國書外,沒什麼達官貴人住過,但在台灣它卻是頗為罕見的一種建築風格。令我感動的是,她竟然是由一位女性獨力認養,成為第一位認養台北市(甚至全台灣)古蹟的自然人。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女士並不是超級大富豪,而且還是一位居台二十多年的香港人。她是陳國慈律師。
  陳國慈二零零二年認養這棟原稱為「圓山別莊」的建築物後,就將之設計成「台北故事館」,推出多項展覽及活動,使之成為台北人尋回舊日記憶的好去處。開館兩年來,已有二十多萬人次入場。其網址為www.storyhouse.com.tw
  在論壇會場入口處拿到一本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十二月出版的《PAR表演藝術》雜誌,雜誌本期的其中一個專題是有關藝術與企業的關係的專題,提及台灣不少企業及企業家醉心藝文,甚至全心投入藝文的故事。
專題裡頭有一篇是建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敏弘與一位企業家兼演員陶傳正的對話錄,令人深深的感受到台灣文藝氣息之濃厚及企業對文化活動之重視。陶傳正是一位商人,但十二年前的一次業餘舞台演出,卻讓他演戲演上了癮,因此他將企業交由太太主理,自己專業演戲,由「業餘演員」搖身一變為「業餘董事長」。他如今不僅活躍於舞台界,也演出電視劇。陶傳正說,演戲快樂,舞台讓他經歷百種人生,「那種快樂很難用投資報酬率衡量」。
  該專題也提到,台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建弘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起,結合三家企業基金會共同推動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將從下個月開始,陸續推出十六齣製作。這些企業家堅信台灣藝術作品具有文化競爭力,前所未有地在各大媒體進行強勢行銷,「藝.企一起搏感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高水準之月刊,以一般讀者為對象,但不是送的,而是賣的,一本台幣一百二十元,創刊十二年仍屹立不倒,顯見台灣藝術人口足以養活這樣的一本刊物。網址:www.paol.ntch.edu.tw
  台灣的經驗,能否為香港帶來啟示呢?
2004/12/19

Name: Seow Wai Kee
Add: P. O. Box 30861, Causeway Bay, Hpng Kong.
Tel: 852-9663579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