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30, 2005

台灣電影票房低的啟示

  最近無意中發現一個有關台灣電影業的網站(www.taiwancinema.com),瀏覽其台灣電影市場統計數據後,著實令我大吃一驚。因為單以台北市票房統計,台灣去年全年「國產影片」(即台灣本土影片)票房只有新台幣596萬(約港幣135萬),香港及大陸影片(絕大部分是港產片)票房則為新台幣1.25億(約港幣2,840萬),其他外國影片(當然以好萊塢片為主)票房則高達18.77億新台幣,佔了總票房的93.5%。相比於香港港產片票房的滑落,台灣影片的式微,更是令人吃驚。無論如何,台灣也曾經是亞洲電影大國,為什麼會這樣,真是難以理解。
  相對於西片的二百多部,台灣近年來每年都只有十幾二十部本土影片公映,而且大部份是以參展獲獎為目的的非商業非主流小眾影片,沒有考慮到觀眾口味。台灣政府也有提供獎勵給優秀劇本及獲獎影片,但都不是以市場為考量(如果票房好的話,也就根本對那區區小數的獎勵或補足看不上眼)。所以,儘管台灣的電影人才不少,電影理論人才更多(因為有將近十家大專院校有影視科系,還有大批留美歐的電影碩博士),但始終拍不出一部暢銷片,曲高和寡,對於提升電影業水準及使台灣成為真正的電影大國,毫無助益。看看韓國影視及創意工業水準的提升,台灣能不汗顏?
  為什麼當年台灣在威權統治時期,言論自由受限制的時代,可以拍出許多名揚全球華人社會的暢銷好片,如今在民主、自由皆充分的情況下,反而電影業走下坡,當局和業者都應該省思。當然,台灣電影走極端路線(過份追求藝術而忽略市場)而衰微的悲劇,可以給全球電影界人士借鑑,畢竟在市場和藝術之間求取平衡,走中庸之道,才可長可久。
2004年8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