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12, 2005

養士

  「養士」是古時候一些有錢人或君主,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抑或想要抬夠自己的名氣,而招待文人雅士成為其入幕之賓(或稱之為食客)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當然是希望這些人能夠提出一些有助鞏固他們的權力或地位的策略。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確實是有些真正的愛才惜才之士。不過,大部份是著眼於自己的好處。這些食客,很多其實也是有點「騙吃騙喝」的成份,因為很多「老板」也知道這種情況,所以他們也採「大數法則」,認為「養」的人越多,效率就越高,好的計謀也會越多。文人,向來不擅理財,甚至經常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所以,這些「老板」的存在,確實是對文人生活的重大保障。在西方也是如此,共產主義奠基者--《資本論》著者馬克思,不也是靠好友恩格思的長期援助,溫飽才得以保障而寫成鉅著的嗎?恩格思「養」馬克思,就可理解為是「養士」。
  現今社會,「養士」以不同型態呈現。其實,舉凡教師(尤其大學教授)、各類顧問,乃至各種文化事業,包括媒體事業的從業人員,都可以概括為「養士」制度中的「士」。有了這些「士」,人類文明才得以不斷提升。有一些「養士」活動更為明顯,例如一些事業有成的企業家,辦基金會、辦不牟利或雖以牟利為目的但始終從未有盈利的文化/媒體事業。不過,一些這類老板其實是希望借著辦這些活動或事業,達到其他目標,例如提升本身的「文」名,乃至吹捧自己等等,所以那些養士的錢就當著廣告費或宣傳/公關費好了。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哪一些是這類人。
2005/3/1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