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05, 2006

書介:《生命的重建》

書介:《生命的重建》
作者:Louise L. Hay
出版:佛教青年協會(贈閱,
http://www.bya.org.hk

本書作者Louise L. Hay是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專家。她走過坎坷的人生旅程,嬰孩時期父母就離婚,母親再嫁的卻是一名有暴力傾向的丈夫。更糟的是,她在五歲時被人強姦。她在十五歲就離家出走,十六歲就生下小孩,將小孩送人撫養。之後她有過一段婚姻,卻在十四年後離異。因此她參加了宗教組織,對佛教產生好感,還進入大學學習宗教科學,並成為專業心理治療師。不久,她患上了癌症,她意識到因為長期累積的怨恨發生毒素,導致了癌症的產生。因此,她放棄西醫的手術治療法,一方面以「腳部反射法」等另類方式治療,一方面積極行善和吃素,使身心的毒素都一併清除,終於戰勝了癌魔。

《生命的重建》寫道:「放下我們不必要的執著,以正知正見,啟發內在的智慧,這樣,所有無法解決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人一旦能夠盡量回復到嬰孩時期的清純,那麼你就會喜歡自己,而不會自哀自怨。作者提到:當我們只是一個小嬰孩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是十分完美的。嬰孩並不需要做什麼事情來使自己完美,因為他們真的已經十全十美。他們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他們有需要時,從不害怕發問和爭取。他們很自然的傳達他們的感受。當一個嬰孩身體不適的時候,家人一定會發現,而且幾乎所有老老少少的家人都會知道。而當他們快樂的時候,家人一定能看到,因為他們的笑容可以使整個家都發出光亮。

當你遇到不如意事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可能需要「清理思想」。作者提到,清理思想就像清理垃圾一樣,當某一種思想和信念證明早已對你沒有用處時,大可像丟垃圾一樣把它拋棄。

她舉出一些病人的例子,說明需要找出不正確信念的來源,再加以拋棄。例如一位病人老是說自己不夠好,原來是因為她的父親常常說她很蠢,導致她失去自信,做事就不成功。

作者還指出「當下」的重要。她告訴大家,力量的焦點,永遠都集中在當下。即使我們正在生病、正時時在自我憎恨、經濟方面也窘困了許久,都沒有關係,我們可以以在「當下」,就立刻開始改變一切。

她還說,我們應該不停的許下積極的心願,而且許願時不是說「我希望」或「我要」,而要說「我可以」。

書中還提到一位終生都沒結婚的女子卻能夠快樂的活到八十五歲的「密訣」(以前的時代,女性不能出去工作,只能依靠父、兄生活),那就是這位女士的生活守則,包括每天必做的五件事: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做對自己有益的事、做不想做而應該做的事、鍛鍊體力、鍛鍊心智。此外,還必須「自己採取主動,逃出『自我的牢籠』」。

綜合言之,本書最重要的主旨在於「相信自己」,我們認為自己好,自己就會更好;我們認為自己壞,自己就會更壞。所有我們生活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由自己造成,不能將責任推給別人。
(蕭雅)
2006/9/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