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21, 2006

咖啡經濟

咖啡經濟
.蕭雅

  咖啡,原產於非洲,後傳入阿拉伯世界,十六世紀末傳入歐洲後先成為上流社會的流行飲料,因其會刺激神經及上癮,曾被天主教人士認為是「魔鬼飲料」。不過,隨著歐洲的殖民,迅速流傳於世界各地。近年,拜星巴克所賜,又成為繼麥當勞後另一美式文化全球化的典型(當然也備受反全球化人士批判),也成為品味、小資、中產的象徵。不過,優雅的歐洲人似乎不太買星巴克的帳。
  咖啡種類繁多,主要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非洲、南美洲、亞洲的加納、牙買加、巴西、哥倫比亞、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甚至台灣等地。台灣「股神」邱永漢最近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就極度看好中國咖啡市場,甚至大舉投資在中國的雲南種咖啡。
  在近年全球咖啡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星巴克外,也有不少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的企業,以充滿創意的經營手法,企圖挑戰星巴克的霸主地位,也豐富了人類飲用咖啡的口味。其中值得一提的有台灣、越南,以及馬來西亞的咖啡企業。
  自從星巴克進軍後,台灣本土連鎖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使原本咖啡不普遍的台灣,咖啡文化迅速普及,島內的上島咖啡、真鍋咖啡、丹堤咖啡等,都是著名品牌。其中在中國大陸擁有最多連鎖店的上島咖啡,更是名列世界十大咖啡品牌(其他品牌包括Nescafe、日本UCC、丹麥的Royal Copenhagen、德國的Kreis Kaffee和Grandos Coffee、英國的Tetley和Wedgwood等)。
  此外,台灣中部雲林縣的古坑咖啡,在日治時代曾是貢品,後來荒廢了,近年在有心人士培植下重新出發,成為當地一重要資源及收入來源。
  越南是當今世界主要咖啡生產國之一,當地的一些咖啡連鎖店也有進軍全球的強烈企圖心,例如中原咖啡就在越南有數百家連鎖店,並進軍日本及中國,成為星巴克欽佩的對手。
  受前宗主國英國影響,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早有喝咖啡傳統,當地也流行不加糖的黑咖啡(即齋啡),當地人稱為Kopi-o(咖啡烏)。其實,馬來西亞曾是咖啡主要產地,後大部份改種橡膠及棕油,近年隨著咖啡熱在全球再度興起,咖啡種植告增加。
  更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飲食企業研發咖啡飲料的創意。例如CNI集團是全球首創研發出人參咖啡,以及加入據說有壯陽功能的馬來西亞植物「東革阿里」(Tongkat Ali),引起諸多當地廠商模仿。而近年進軍香港的「怡保舊街場白咖啡」,亦是一間馬來西亞公司。不過,一些喜好傳統純正咖啡口味的人士,也許未必欣賞這些新穎創意。
  香港其實也不落人後,港資的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在香港及新加坡都是知名品牌。而在新、馬,總部在美國加州的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亦佔重要一席位,與星巴克不相上下。
  作為第三世界國家重要農產品及經濟作物的咖啡,也成為樂施會等國際非牟利機構試驗公平貿易的對象,因此也產生了「公平咖啡」。
  近日有一項頗為有趣的排名出爐,那就是全球十大最貴咖啡。其中最貴的咖啡是印尼的Kopi Luwak,每磅高達一百七十五美元。其更令人驚訝之處是,這種咖啡是由當地一種稱為Luwak的動物(類似狸貓)吃進咖啡果後隨糞便排泄出的不能消化的咖啡種子所得。這是因為人們相信這種動物的選擇咖啡果能力比人強。至於受咖啡愛好人士追捧的牙買加藍山咖啡,也名列十大,每磅三十五到四十美元,比Kopi Luwak相距甚遠。
  另有一有關咖啡的有趣排名,那就是世界十大連鎖咖啡店,由星巴克奪冠,接著是日本的Doutor、德國的Tchibo、美國的Diedrich、日本的Second Cup等。
  國際咖啡組織統計顯示,全球咖啡年零售額已近七百億美元。難怪全球不少商家都對之趨之若鶩,想要分享這從苦澀中得來的甜美經濟果實。
2006/7/2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