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對日本政壇產生重大影響
.蕭偉基(自由撰稿人,時事評論員,前傳媒工作者,現金融從業員)
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使全世界都不能忽視其重要性。中國因素更因此成為了一些國家及地區內部爭取政治資源(包括選票)的重要籌碼。換句話說,與中國搞好關係,就有好日子過。因為這是現實問題。
最明顯的當然是台灣。民進黨政府基於意識形態而不與大陸接觸,使得反對台獨的泛藍陣營,得以獲得與大陸溝通的良機,使得民望急升。當然這也得歸功於大陸胡溫體制下的靈活統戰手法。
另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雖貴為經濟強國,日本的企業也不得不重視中國市場。雖然小泉一再參拜靖國神社,以及東海油田、釣魚島主權爭議等問題,使得兩國官方關係降至冰點。但在野黨派、民間、企業,乃至同是自民黨內的反對小泉的大老,近年都絡繹不絕的訪問中國。中國領導人也高姿態的接見他們,似乎是向小泉示威。
其中態度轉變最為明顯的,是剛病逝的前首相橋本龍太郎。橋本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出現了很明顯的由態度強硬轉向溫和的變化。他在出任首相時曾參拜靖國神社,並曾於一九九三年起擔任過支援參拜的日本遺族會會長。不過在離職之後,他逐漸致力於日中友好交流,多次率團訪華。
今年三月,作為日本國際貿易促進會會長,橋本與其他六個日中友好團體聯袂訪華,受到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接見。
中日關係用「政治冷,經濟熱」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不受官方政治關係冷淡影響,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節節上升。去年七至十二月對華投資出現反彈,最高增幅達六成。
除了企業界外,日本在野黨人士更是以與中國加強關係來作為爭取國內選票的手法。日本反對黨民主黨主席小澤一郎,即於七月三日抵達北京訪問,並與胡錦濤主席會面。他還表示,參拜靖國神社是一個錯誤,並暗示如果民主黨執政,將會把二戰甲級戰犯靈位遷出靖國神社。
儘管小泉政府與中國齟齬不斷,但不妨礙兩國軍方交流。日本自衛隊六月下旬首訪中國南海艦隊,開拓中日交流的「第二管道」。
其實,這次是遲來的交流。帶領自衛隊軍官團訪華的前防衛廳長石破茂,曾於2003年在任時訪華,並著手實現兩國軍艦互訪,但因靖國神社問題而停擺。此次他是帶領校級中青年軍官訪華。
清華大學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教授指出,目前中日間這種「第二軌道」的交流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看來在中國政經影響力持續擴大,以及中國領導人靈活思維的推動下,中日關係的美好前景可期。經濟的重要性也使得傳統以政治為思考主軸的思維,得以變通。
2006/7/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