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08, 2005

世乒賽的點點滴滴 

.作者:蕭雅  
  剛剛在上海結束的第四十八屆世界乒乓錦標賽,中國隊囊括了所有的五項冠軍。不管賽制怎麼改變,仍無法扭轉中國作為世界乒乓超強的局面。這次賽會還別開生面的邀請歷屆世界冠軍相聚,沒有爭鬥,只有敘舊,過去的你死我活,都盡付談笑中。不過,更令人訝異的是,幾位屬於「高齡」的中國「海外兵團」成員有不錯的表現,令多位高手敗走沙場。方興未艾的中國乒乓球海外兵團,確實是世界乒乓史上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自從香港出生的容國團於一九五九年獲得世界乒乓球賽男子單打冠軍後(這也是中國在任何體育項目的第一項世界冠軍),這項由歐洲傳入的小白球,在中國就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與任務,更成為外交的工具。此後,中國積極培訓乒乓球員,使之成了「國球」。七十年代以來,中國曾多次在世界賽中囊括所有冠軍。至本屆,中國乒乓球世界冠軍已突破一百個。  
  由於乒乓球講求靈活,不需高大的體格,因此中國人比較容易掌握,加上有「國球」的地位,所以中國很多小孩都喜歡打乒乓球,父母也喜歡小孩玩,這也造就了中國乒乓球界人才過剩的情況。所以出現了弔詭的情況,那就是原本體力的要求比其他運動來得低的乒乓球員,運動及比賽壽命應該是比較長的,甚至四十歲以後都還能應付高水準的國際賽。偏偏在中國,人才濟濟,長江後浪推前浪,那後浪可是越來越洶湧,導致中國乒乓球員很早就得退役。很多退役者(大部份是際遇比較欠佳的)因不甘心就此告別球壇,所以紛紛到外國找機會,於是有了中國乒乓「海外兵團」的出現。據估計,目前中國乒乓海外兵團成員多達三百人,足跡遍及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據不完全統計,本屆世乒賽就有多達五十名海外兵團成員參加,他們的年齡介於三十至四十三歲之間。新加坡、香港、台灣和日本乒乓球,都因中國兵團而風光一時甚至長期風光(香港與新加坡)。香港目前的乒乓球代表隊成員中,原來自原大陸省隊或國家隊的,估計超過一半。
  在本屆世乒賽,「高齡」選手除了著名的瑞典球員瓦爾德內爾(四十歲)外,還有多位是中國海外兵團成員,其中「高齡」四十三歲、目前代表西班牙的男子球員何志文,竟然在第二輪淘汰衛冕冠軍奧地利的施拉格,一路打進十六強才止步,而且鬥志頑強,三場比賽都打了七局,三天內打足二十一局才分出勝負,最後爭奪八強賽中以三比四僅負瑞典名將卡爾松。  
  在女單賽,三十六歲、現代表美國的原國家隊成員高軍,三十二歲、現代表荷蘭的原山東省隊員李嬌,以及現代表香港的林菱,都闌進了八強(林菱還進了四強)。  
  現在世界排名前二十的由中國大陸出去的海外兵團成員,還有男子組的陳衛星(奧地利);女子組的李佳薇(新加坡)、劉佳(奧地利)、帖雅娜、柳絮飛、張瑞、桑亞嬋(香港)等選手。此外還有意大利的譚文玲、加拿大的黃文冠,都有不錯的表現。  
  中國乒乓選手實力過於強大,一枝獨秀,成了「世界陪中國玩」的局面,不利這項運動在世界推廣,也間接不利中國,是中國及國際乒乓球界一些人士的隱憂。  
  一些已退役及移民海外中國隊員的最新消息,也在本屆世乒賽曝露。當初遠嫁日本改名小山智麗而轟動一時的前世界冠軍何智麗,已與丈夫離婚及回用原名。當年遠嫁韓國的焦志敏,婚後生活美滿而本身也成了女強人,在中國及韓國經商,常年兩邊跑。  
  一位今年五十歲,在《米蘭體育報》報道乒乓球消息三十年的記者波薩,這次在上海採訪世乒賽期間,與新華網記者暢談了他對乒乓球的看法及採訪經歷。這位至今仍單身,將畢生奉獻給乒乓報道的老記者,與中國及世界許多乒乓高手諗熟。他還很自豪的說,他是第一個預言王勵勤會成為世界冠軍的人;他在一九九四年預言孔令輝會在一年後獲世界冠軍;九七年預測張怡寧會成為世界冠軍(當時張仍沒沒無聞)。這些後來都實現了。他還說,自己掌握了起碼一千個中國球員資料。  
  波薩還說,他看見過不少球員的眼淚,以及知道中國「讓球」的事情。他有一次看見一位優秀女球員因讓球被迫輸了比賽而躲在牆角哭泣,他上去遞了紙巾給她,那張照片他還保留著。他還說,很多事現在不能說,等他老了之後會寫一本回憶錄。我想,很多人都期待著這本回憶錄早日面世。  
  從海外乒團到囊括冠軍到一位外國老記者,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命軌跡,交織著中國乒乓球的點點滴滴。
2005/5/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