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03, 2006

黃霑與劉家昌  

黃霑與劉家昌  
.蕭偉基

  剛去世的黃霑被譽為「一代鬼才」,作曲、作詞、廣告、文章、主持、電影編導演樣樣精通,且以滿口粗話、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不文風格,以及哈哈大笑的豪邁率直作風,塑造鮮明的個人形象。在台灣,也有一位與黃霑同時期,在中文流行音樂史上,地位足與黃霑相提並論者,他就是《我家在那裡》、《梅花》、《往事只能回味》、《海鷗》等國語歌曲的作曲或作詞或主唱者──劉家昌。

  劉家昌也被稱為「鬼才」,共創作了三千多首中文歌曲。一九四一年生於韓國(和黃霑同齡),山東人,在韓國時曾灌錄韓語唱片,二十一歲時以僑生身份赴台,就讀政治大學政治系,兩年後輟學,在夜總會唱西洋歌曲,曾在中視開播時當節目主持人。
  一九六八年,他替瓊瑤電影寫的主題曲《月滿西樓》走紅,作曲及電影配樂邀約不斷,使他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他作曲速度極快,一天可以創作好幾首,因而獲得「鬼才」稱號。
  劉家昌作/唱而優則導,自資進軍影壇,曾創下在幾天內拍好一部片的紀錄,也拍過許多叫好叫座的影片,例如《梅花》、《黃埔軍魂》等。對於認同中華民國的台灣民眾而言,劉家昌還是愛國的象徵,因為他創作了《中華民國頌》、《梅花》等激勵民心的愛國歌曲,傳唱不絕。此外,他還是多位台灣紅歌手的「伯樂」,尤雅、劉文正、翁倩玉等,都因唱他的歌而成為一代紅星。
  但劉家昌的電影卻獲得毀譽兩極的反應,他的影片雖然賣座,不少知識份子卻不看他的影片,認為其影片藝術價值不高。近年劉家昌在台灣還涉及商業官司及政治紛爭。
  劉家昌在中文流行曲的最大成就,在於開創了一種新的風格,擺脫從前舊上海時期國語歌曲的曲風,稱之為大師或中文樂壇教父也不為過。黃霑的成就應比劉家昌更高,因為黃霑是「從無到有」,將廣東歌納入流行音樂的範疇。此外,黃霑至晚年仍好學不倦,考取博士學位,更是令人敬佩。
  不管是劉家昌還是黃霑,也不管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總之那一個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今全球化資訊爆炸的時代,人的選擇多了,社會型態也和當年有異,相信從今以後也難以出現能媲美這些大師的人物。
撰於2004/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