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21, 2006

談新加坡選舉與政治(2001年)

新加坡目前正值國會大選期,政府在十月十八日宣布解散國會,十月二十五日提名,十一月三日投票,換句話說,選舉期只有短短的十多天,對反對黨極不利。這是世界上許多表面上有一人一票選舉制度但實際上不民主國家的執政者常用的技倆--以執政黨所擁有的官方行政資源、國家機器等優勢,「合法」的實施對自己有利的政策,打擊在野黨或異見者。而在新加坡這個連媒體也被政府間接控制,毫無新聞自由的國家,執政黨更能為所欲為了。

新加坡的選舉可說是全球罕見的,例如本屆八十四席中,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提名日已在沒有對手提名的情況下贏得五十五席,第十度執政。連內閣資政李光耀都對反對黨失望,因為「行動黨的新人無法通過反對黨的挑戰來提高自己的作戰經驗」。這可能是世界上僅有的如此大口氣的執政黨人。

別以為李光耀真的如此大方,上屆選舉(九七年),惹耶勒南(新加坡六五年獨立後首位反對黨議員)、鄧亮洪等五位反對黨(工人黨)候選人,在靜山區集選區中,來勢洶洶挑戰行動黨的組合,行動黨如臨大敵,動用一切資源為其候選人助選,許多手段令人非議,才以五成五對四成五的得票率險勝。鄧亮洪還因此被行動黨多位領袖以誹謗罪告上法庭,資產被凍結,逼不得已離開新加坡,塑造了「悲劇英雄」的形象。

這一屆選舉,靜山區不見了,因為它已分別被併入其他三個選區,行動黨「怕輸」的動機表露無疑。為何行動黨上屆這麼緊張靜山區呢?因為它是一個五議席集選區(新加坡在一九八八年首創,一個集選區有三至六個議員不等,選民是選組合,並非選某單一候選人),如果行動黨失掉這一區,意味著它立即丟失了五席,而若這成真,將是新加坡六五年獨立後首次發生的,是行動黨的空前大挫敗,所以他們無論如何要用盡一切法寶保住這個議席。

行動黨是全世界最強的執政黨,是無可置疑的。六五年獨立後,他們在前四屆選舉都囊括所有議席,數目五十八至七十五席不等,直至八一年的一場補選,工人黨籍的惹耶勒南險勝行動黨候選人,才為反對黨取得零的突破。在九一年,吳作棟接過李光耀棒子出任總理後的首次大選中,反對黨贏得四個議席(行動黨七十七個),即被視為「突破性」成果,輿論更指這是行動黨的「大挫折」。

行動黨甚至可以強到要自己製造虛擬的反對黨,像足了一場戲。例如八四年開始在國會設立非選區國會議員制度,若大選中沒有反對黨人當選,政府可以委任多至四個的反對黨人(選舉中得票率最高的四名反對黨候選人)為議員,以滿足人民要推選反對派議員進國會的心理。

總理吳作棟日前也表示,反對黨議員若不超過兩個,考慮在國會設立「影子內閣」,以針對不同政府部門提出替代政策。

另外,九三年舉行的首屆民選總統選舉中,行動黨為避免王鼎昌「鼓掌通過」,也自己製造對手,間接推出銀行家蔡錦耀「應戰」。但九九年總統選舉雖只有納丹一人參選,行動黨卻沒有「重施故技」。

反對黨人在獅城的遭遇是可憐的,尤其遇到李光耀這個法律高手,動輒以法律途徑將反對黨人搞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奇就奇在李光耀數十年來在數以十宗這類官司中從未輸過),例如惹耶勒南,雖然本身也是律師,但他自從參政以來,屢受行動黨人控告誹謗,前些年還因巨額賠償給行動黨人及訴訟費搞到破產,導致本屆不能參選,連上台演講也不被批准。這也是反對黨在新加坡難成氣候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只有一個強大的執政黨,新聞自由欠缺(因為李光耀不認為傳媒可以代表民意,而他才可代表民意,因為他是人民選出來的;他也不贊成傳媒的角色是應監督政府,而認為傳媒應協助政府建設國家),真正的民主欠奉,只能靠政府官員本身的自律,但它卻是全球最廉潔的國家,短短三十幾年由小港口變成國際大都會,人民安居樂業,城市井井有條,這是反對黨「沒有市場」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大部分老百姓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原因。這只能說,李光耀太厲害了,李光耀和新加坡都是奇蹟,李光耀這種資質的人不僅萬中無一,甚至億中無一(難怪他曾提倡優生學,甚至提倡高學歷者一人不應只有一票),但這不代表民主不重要。沒有李光耀後的新加坡,如果還是單靠政府本身的自律,輿論監督嚴重不足,政府依然強力打壓反對黨的生存空間,還能維持多長的榮景呢?

附:新加坡近幾屆大選結果

     人民行動黨  反對黨
1980得票率 77.7% 22.3%
   議 席 75 0

1984得票率 64.8% 35.2%
   議 席 76 3

1988得票率 63.2% 36.8%
   議 席 80 1

1991得票率 60.97% 39.03%
   議 席 77 4

1997得票率 64.98% 35.02%
   議 席 81 2


作者:余偉詩
28/10/2001
(原載信報)

新加坡大選專題:
http://www.zaobao.com/special/singapore/ge2006/ge.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