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09, 2020

春秧街與白花油 ——追溯台港與南洋淵源

香港與東南亞華人素有密切關係,歷史上還有些南洋背景華人同時與香港和台灣有著深厚淵源,當中兩個重要例子是郭春秧與顏玉瑩。

爪哇糖王。北角春秧街。台灣茶業鉅子

香港島北角有一條街道叫春秧街,以電車貫穿其中、緊鄰路旁之市集攤檔、人車爭道而聞名。這條街道是以一名叫郭春秧(1860-1935)的南洋富商命名。郭春秧生於福建同安,早年喪父,十六歲隨叔父郭河東遠赴當年屬荷蘭殖民地的爪哇謀生,經營白米、糖、茶葉等生意,因經營有道,成為當地糖業鉅子。1888年,郭春秧到台灣經營茶業,在台北大稻埕成立錦茂茶行,外銷包種茶至南洋,十分成功,還創立台灣茶商公會。1895年,台灣割讓予日本,日本殖民地政府賦予他日本國籍,讓他得以台灣籍民身分,在南洋享有和歐美國民平起平坐的權限,卻也利用他拓展在南洋的勢力範圍。1909年,郭春秧與日本駐巴達維亞領事浮田鄉次共同成立「爪哇巴達維亞台灣公會」,會員包含多位爪哇僑商。1918年,爪哇禁止外國茶葉輸入,郭春秧前往東京請求交涉。1919年,台灣華南銀行設立,郭春秧出任該行顧問。1923年,關東大地震發生,郭春秧捐三十萬圓賑災。

郭春秧曾回家鄉福建投資和捐助,建設農場、糖廠、貿易行及小學等,並且鋪路造橋,贈醫施藥。同時,他也參與廈門鼓浪嶼的開發和到香港擴展糖業和地產業務。郭春秧於1921年成功投得北角發電廠(即今天的城市花園)旁一幅面積達7萬5千平方呎的土地,原本計劃填海後興建糖廠,後來因為省港大罷工而延誤,加上當時糖價不斷下跌,郭春秧於是把填好的土地轉為地產項目,1930年代香港政府將該處其中一條街命名為「春秧街」。1935年,郭春秧在大稻埕錦茂茶行過世。

郭玉瑩。白花油。從檳城到港台

白花油因長期的廣告宣傳而在香港家喻戶曉,但或許很多香港人不知道,白花油是源自南洋的檳城。白花油的創辦人是顏玉瑩(1900-1981),出生於福建漳州海澄縣,七歲隨當中醫的父親赴南洋謀生。1927年,顏玉瑩在經過多年研究和試驗後發現,利用薄荷、樟腦、薰衣草、桉葉等天然植物調製而成之藥油及藥膏極具療效;該配方可用於緩解感冒頭痛、中暑暈眩及蚊蟲叮咬等日常疾病。因該藥油之氣味近似水仙之氣味,且他的妻子也喜愛該種花卉,因水仙在南洋又名「白花」,他於是將之命名為「白花油」。1935年,他在檳城及新加坡註冊「白花」商標,同時在新加坡設廠生產。

1950年,顏玉瑩在香港設立和興白花油廠,作為萬應白花油的新生產基地,隨後將新加坡的廠房結束。1960年代,顏玉瑩將萬應白花油引進台灣,在台北設立和興白花油廠有限公司。目前香港的白花油國際有限公司由顏玉瑩二房兒子顏福偉掌舵,台灣的顏玉瑩和興化工廠等則歸三房兒子顏福成。

顏玉瑩長期支持中華民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顏玉瑩被新加坡僑界推為代表,前往南京祝賀抗戰勝利,第一次面見當時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此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顏玉瑩年年都回台向蔣介石拜壽,並參與台灣島內的各項慈善事業、國家的慶祝活動,又在台灣不斷的投資,多次受到台灣當局頒給獎牌、匾額及勳章等殊榮,並獲得當時台灣高層的屢屢接見。1977年,顏玉瑩參與颱風災後賑濟活動,並因此成為第一位獲得中華民國褒揚令的華僑。


郭春秧

香港北角春秧街

春秧街

顏玉瑩

顏玉瑩與蔣宋美齡

香港出品之和興白花油

台灣出品之萬應白花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