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08, 2017

【華人。中國人。華僑。馬來。。。】

在海外土生土長的華人當中,馬來西亞華人和新加坡華人的中文程度最好,馬來西亞華人也被認為保留和傳承最完整華人文化,但他們對被稱為「華僑」或「中國人」反應也最敏感。他們分得很清楚,中國人是指中國籍,自己也不是「華僑」,因為非中國籍,而自己是馬來西亞籍或新加坡籍的華人,華人是指族裔。但其實「華人」或「中國人」英文都是 Chinese ,所以其他很多地方(例如美國)海外華人其實對「華僑」或「中國人」之稱呼沒那麼敏感(可能也沒想那麼多),甚至有時候會自稱「中國人」或「華僑」(儘管在當地土生土長甚至好幾代)。
這其實可反映出東南亞的社會氛圍,當地政權對「中國」長期的恐懼,而這恐懼又和共產黨脫離不了關係,把中國等同共產黨,造成當地華人需強調身份名稱的「去中國化」以示效忠認同在地,擺脫當地原住民族之疑慮。新加坡雖是華人為主國家,但在整個大環境氛圍下也承襲了同樣的思維。
馬來西亞華人又更複雜一些,他們非常拒絕馬來化,所以對一些中港台媒體有時以「馬來」作為簡稱來稱呼他們也顯得很反感,例如「馬來華人」,他們只接受自己是「馬來西亞華人」或「大馬華人」而不是「馬來華人」,當然更不是「馬來人」,因為「馬來」對馬國華人而言是指「馬來人」,是族裔名而非國家名。
可見馬來西亞華人對於自身身份認同的堅持與執著,絲毫不馬虎,分得很細,但其複雜性也確實讓其他地方的華人或中國人不容易理解,容易中招。
所以馬來西亞華人可以是「大馬華人」、「馬國華人」、「馬來西亞人」、「大馬人」,但不是「馬來華人」或「馬來人」。馬國華人也不能接受馬國簡稱「馬來」。
順便一提,「大馬」這名詞在中國大陸不常見,當地媒體和民眾一般不用。
有趣的是港媒或港人有時會戲謔的用「馬拉」來稱呼馬國或馬國人(包括華人)。
又順便一提,「華僑」一詞的英文是Overseas Chinese ,其實是中性名詞,不涉國籍。
要仔細要糢糊,悉隨尊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