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07, 2007

企業巡禮:財華社(eFinet)

財華社(eFinet)
 .蕭偉基

撰於2003年8月
  資訊科技進步和中國經濟崛起這兩個元素結合,創造了許多商機,留美博士余剛在香港創辦的財經資訊及技術服務供應商--財華社,即是一例。創辦於一九九八年十月的財華社,致力於建設為一個為大中華區機構和個人服務的中文財經資訊平台。余剛說,財華社所秉持的,就是「科技、資訊、服務」。
財華社的產品中,首先推出的是一九九九年初面世的財華網(www.e-finet.com)。這是一個有關香港財經市場資訊的中英雙語網站,曾獲香港最佳財經網站獎,並於二零零二年初成為香港政府指定刊載法定通告之憲報刊登報章。
  但最早的財華網僅是一個針對個人散戶的財經網站,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余剛發現到了企業的需求,例如銀行、證券商、基金等,所以設計了針對企業用戶的產品。
  目前,財華社推出多種針對不同需求的個人或機構用戶的產品。在個人方面,包括專業會員服務、股價通、股訊通、期指通等,用戶可以上網查詢即時股價、股市資訊、期貨報價、外匯報價等,收費由每月三十三港元至四百一十八港元不等。在機構用戶方面,財華社提供公司版股價通、公司版股訊通、公司版期指通等產品,而且還提供資訊技術解決方案(FITS),為銀行、經紀商及企業,提供服務。在財經新聞方面,財華社每天提供多達四千條由他們本身或其合作伙伴發出的新聞。
  財華社的旗艦產品是二零零二年底推出的「財華寶」(Finet PowerStation)。這是一項專門為中文用戶提供的強大功能的綜合性財經資訊統一平台,利用新技術、模式和理念,整合大中華及美國財經市場的行情、新聞、研究報告及分析工具,並強調「使用者方便」。它是一個智慧型桌面管理工具,透過第三代自動對盤系統,可進行一按式港股交易;覆蓋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等多個股票市場,未來會相繼加入台灣、新加坡及倫敦等市場;覆蓋全面金融產品,包括股票、期指、期權、外匯、基金、商品期貨及貨幣市場;具多功能金融產品分析工具、豐富的數據庫。例如它可以進行H股和A股的比較,一家中國企業在大陸和香港上市的代號、股價等資訊,可以一目了然的在屏幕上顯示。
  余剛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金融的創新,金融投資產品不斷增加,券商和銀行必須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因此交易以外的業務,例如資訊收集等,就必須由一些專業的機構負責,而財華社用最新的資訊科技,例如互聯網技術,收集和集成資訊,為這些機構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服務。「以前銀行可能需要從十家機構獲得資訊,但現在只需向財華一家獲取,等於『一步到位』。」
  二十二年前由現任紐約市長彭博創辦的財經資訊社「彭博」(Bloomberg),正是財華社的目標。余剛希望財華社能夠成為中文的「彭博」。其實,財華社的實力和潛力,已經是有目共睹。本身也有編採隊伍的財華社,他們提供的財經新聞已經登上彭博,兩者已經成為合作伙伴。財華社還和其他的媒體建立緊密的業務合作關係,包括道瓊斯、標準普爾、中國《21世紀經濟報道》報系、中國《財經時報》、台灣鉅亨網,美國Interactive Data Corporation集團等。而其巨大發展潛力,也引來一些國際性策略投資者的興趣,例如美國企業新聞通訊社、美國通用投資公司、讀者文摘集團、亞科資本等,都先後入股財華社。
  作為一種新型事業,財華社是在不斷摸索中成長的。例如他們曾在二零零零年在香港創辦平面媒體《財華速遞》,每週一至週五傍晚免費派送。余剛表示,他們當時是在探索廣告市場,但推出時機不對,廣告市場萎縮,所以做了八個月後就停止,因為覺得「那不是核心競爭力」。
  後來,有一家銀行打算以幾萬港元的價格向財華社購買財經資訊和數據,接著又有第二家,這使得余剛猛然獲得啟示,那就是資訊也可以賣錢。財華社的轉捩點是在二零零一年十月,當時香港第二大銀行恆生銀行成為他們的客戶,應用財華社的財經技術方案,為他們提供資訊。目前,中銀、中國聯通、上海證交所、雅虎香港、Tom.com等,都是其企業客戶。
  面對路透社、彭博等國際大型財經通訊社,以及眾多香港本地的財經網站的競爭,余剛認為,財華社具有很大的優勢。首先,路透社、彭博等是用專線,收費很高,終端是固定的機器,而且是英文平台;而財華社是用互聯網模式的中文平台,終端可以移動,包括手機、PDA,而且收費只是彭博的三分之一。其次,財華是一個中文跨地區財經資訊平台,而香港的財經網站都是只有香港的資訊。因此,財華社可說是「遙遙領先」。即使未來競爭者加強實力,但財華社已經佔領先機,況且,隨著中國的投資者增加,以及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實施,中國投資者對國際中文財經資訊的需求增加,市場非常龐大。
  現年三十九歲的余剛,四川人,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財經學系博士,曾在美國的投資銀行從事研究和交易工作,在創辦財華社之前,任教於香港大學財務學系。他在從事研究和交易的過程中,深深的感覺到資訊的重要性,而且中國經濟的崛起,使他覺得中國投資者對中文資訊的需求的迫切,興起創辦財經資訊商的念頭。對於多次轉換身份,  余剛表示,「人生就是一直不斷的探索自己的過程」,從研究到交易到學術再到創業,經過了這麼多的探索,他發現開發財經資訊系統是他比較擅長的。
  對於可望在不久後實施的QDII,余剛認為,對企業和個人而言,可以在市場上學習管理之道,也可以增加投資渠道;對國家而言,這其實是對自己有信心的表現,不怕錢跑出去,而且中國應該要有更大的經濟自由度,降低交易成本。

余剛小檔案
余剛,三十九歲,四川人,四川大學數學學士,紐約州立大學經濟系碩士,紐約大學商學院財經學系博士。曾在紐約J.P. Morgan和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任職,負責掉匯及利率市場的各類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交易。在一九九八年創辦財華社之前,任教於香港大學財務學系。


撰於2003/8
曾刊於亞洲週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