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商過從甚密溯源
自從去年安龍醜聞以來,美國的大企業會計醜聞層出不窮,一發不可收拾。民主黨人以布殊總統及切尼副總統的其身不正,大加抨擊,以期在即將舉行的中期選舉和兩年後的總統大選中得利。不過,民主黨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近半年多來數十家被揭發做假賬的上市公司,每一家都是在克林頓主政期間開始在賬目上動手腳的,民主黨又怎能置身事外呢?
其實,翻開美國歷史便知道,美國立國以來官商就已過從甚密(或者這也足以稱為「裙帶資本主義」吧),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以兩百年前以火藥業起家的杜邦集團(當然還有其他大企業)。美國跨國企業得以叱吒全球,強大的國力(包括軍力)其實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而美國沒有國營的兵工廠,軍需品都由民營廠商生產,這可是美國民間經濟最大的「靠山」呢?這難道不是政商密切結合(不管直接或間接)嗎?
杜邦家族於一八零零年從法國到美國落腳,後在特拉華州扎根,兩百年來,杜邦家族成員或其代理人在特拉華州甚至聯邦政府擔任過許多重要職位,例如眾議員、參議員、司法部長、國防部長、中央情報局局長、最高法院院長等,還有許多軍中要職,不管錢勢或權勢,鋒頭之健,可謂一時無兩。 赴美第一代杜邦,即皮埃爾.杜邦(Pierre S. du Pont)還在法國時就與王室關係密切,其子維克多(Victor Marie du Pont)當過法國駐美代理大使兼總領事。皮埃爾還曾參與美國獨立戰爭調停工作,並結識了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後來當總統的傑弗遜,這對杜邦家族以後在美國的發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後來法國風雲變色,皮埃爾不得已與兩名兒子及家人移民美國,《紐約時報》等大報都進行了報導。美國得以在一八零二年以一千五百萬美元向拿破侖購買路易斯安娜,使領土一下子擴張了兩倍多,也是靠皮埃爾當掮客得來的。
由於與政府及政客關係密切,皮埃爾兒子伊雷內(E.I. du Pont)在特拉華州威明頓開的杜邦火藥廠很快壟斷了火藥市場,他們對於美國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中參與許多對外戰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杜邦家族早年利用政商關係獲取利益的行動,不勝枚舉,此文列舉數項。
十九世紀末,杜邦的火藥托拉斯已控制了美國九成以上炸藥的生產,他們想擴張海外市場,因此需有一間新型的大公司,但當時特拉華州憲法未能給予杜邦家族所需要的大企業的一切特權,當時掌管杜邦的亨利(Henry A. du Pont)上校遂策劃和操縱召開州立憲會議,通過新憲法明確地規定給予大企業稅務優惠的特權。
為了謀求火藥企業更寬鬆的發展環境,杜邦家族成員千方百計和美國政府高層人物拉關係、交朋友,為總統候選人提供競選經費,一些成員本身也從政,謀求政治上的權力。塔夫托總統主政時期(一九零九至一三年),杜邦公司被控以壟斷罪,阿爾弗萊德(Alfred I.du Pont)與塔夫托談判,並威脅說若不允許杜邦公司擁有生產軍用無煙火藥的壟斷權,一百萬工人將失業。當時的司法部長正是杜邦以前的律師威爾夏姆。這件案件最後以杜邦與政府和解了結,杜邦仍保持生產無煙火藥的百分百壟斷權,絲毫無損。為投桃報李,杜邦家族支持塔夫托連任(當時杜邦總裁科里曼(T.Coleman du Pont)擔任共和黨全國發言人小組主任,也是全國執行委員;亨利.杜邦是聯邦參議員,也是威明頓和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總經理),可惜塔夫托輸了給威爾遜。
民主黨的羅斯福總統一九三三年上任後,推行「新政」,取消營業稅,但徵收高額的利潤稅和遺產稅,這觸動了杜邦家族的利益,拉莫特(Lammot du Pont Copeland)和伊雷內(Irenee du Pont)等猛烈抨擊,並成立右翼的「美國自由同盟」對抗國會。諷刺的是,杜邦家族的其中一名千金不久後居然與羅斯福的兒子結成連里,兩個家族成了親家。隨後,羅斯福和他的政府推翻了早已制訂的稅收政策,使得杜邦等大企業獲得退稅及減少繳稅。
當然更不可不提的是,二戰期間美國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杜邦是重要的支援廠商之一。
本文並非刻意針對杜邦,況且在一、兩百年前,時代和社會背景與今年有天壤之別,基本上現今世上超過一百年歷史的大部份跨國企業,早年都做過現今時代所不容許的一些事(例如香港的怡和集團以鴉片起家),而在奉行民主及新聞自由的國情下,美國的政商關係受到法律的規範,也受媒體的監督,例如對政治獻金有嚴格的限制,不會像許多國家那樣明目張膽的做對百姓不公平的勾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暗地裡透過曲折手法,「化整為零」幹的壞事,往往就逃過媒體及群眾的眼睛,到多年以後才被揭發出來。此外,在執法當局眼中,商業犯罪的嚴重性遠不如謀殺或間諜等罪行,加上許多執法人員甚至可能連處理商業犯罪的知識都不足,這都使更多人敢於胡作非為。因此,在美國這個僅兩百多年歷史的國家,要根除官商不當關係這項有「悠久歷史」的傳統,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蕭偉基
撰於2002/8/18
曾刊於信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