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葉詠詩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古典音樂演奏會,因為這不只是單向的樂團演奏、聽眾聆聽,而是將一場音樂會由各種籌備工作,包括樂譜安排、舞台準備、節目宣傳以至排練情況及正式演出,帶到觀眾眼前,演出的,是香港小交響樂團,而身兼音樂總監、指揮及主持的,是古典音樂界中少數的女性傑出指揮--葉詠詩。
曾經在香港管弦樂團擔任駐團指揮十四年的葉詠詩,去年出任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秉持其父親--香港著名音樂教育家葉惠康的從事音樂教育的信念,而且更將音樂教育的層面,由其父親的兒童音樂教育,擴大至成人音樂教育。在她主持下的香港小交響樂團,最近就在元朗劇院和荃灣大會堂,舉行了名為《古典音樂速成-台前幕後睇真D》的節目,演奏莫札特的D大調第35交響曲,作品K385,「哈夫納」、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序曲,將不了解古典音樂而有有興趣的人,引進古典音樂的大門。
葉詠詩表示,香港的聽眾層面比較狹窄,而很多成年人都希望能夠接觸和認識古典音樂,奈何小時候沒機會,所以「我們認為可以為成年人搞音樂會,當然不能像搞小朋友音樂會那樣,而是需要一些噱頭,經過包裝後的教育性質音樂會」。
對於古典音樂在香港的普及程度,葉詠詩認為,香港的位置非常有利,有許多大師級音樂家都會到香港表演,但對於一個只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城市,文化的根基比較淺,所以要將欣賞文化的水準提高,也不是幾十年可以做到的事。例如比較常會去聽音樂會的,往往就是那三、四千位「發燒友」。但可喜的現象是,許多老外都很驚訝,香港古典音樂會的觀眾很多都是年輕人,而在歐美國家,聽古典音樂的往往是滿頭白髮的聽眾。葉詠詩說:「這反映古典音樂在外國也不是完全沒有隱憂,他們也面臨如何吸引年輕一代聽音樂會的困境。」
不過,古典音樂本來就是西方文化的一部份,所以,即使不是刻意去聽音樂會,古典音樂已經是西方人生活的一部份,但在東方,古典音樂可以和日常生活完全沒有關係,一些人也許會問:聽古典音樂對我有什麼好處。葉詠詩表示,香港小交響樂團正構思如何將古典音樂融入香港人的生活,吸引更多人聽音樂會。
雖然香港被很多人比喻為文化沙漠,但葉詠詩認為,與其他亞洲城市相比,香港的藝團一點也不遜色。她表示,隨著七十年代經濟的起飛,香港的樂團也開始成長,香港管弦樂團有三十年歷史、香港中樂團有二十六年歷史,香港小交響樂團也有十三年歷史,而香港樂團有一些項目還比其他城方優秀,例如香港中樂團,不管在規模、歷史、管理能力上,都比中國大陸和台灣的來得優勝。葉詠詩表示,要在一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有如此的文化成就,政府的資助功不可抹,這些樂團都是在香港政府長期資助下成長的。
不過,隨著政府財赤,對文化藝術的資助也會減少,商業化、市場化是許多香港藝團正在走的道路。葉詠詩不諱言,政府的資助減少,會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一些教育性質音樂會,可能需要一些輔助儀器或道具,但門票又不能太高價,所以就辦不成,而且也不能請到一些高水準音樂家來演奏,但好處是在壓力之下可能會有佳作出現。但籌款人員的缺乏及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使樂團籌款工作也很艱辛。葉詠詩感慨的說,美國的一些樂團的數十名職員中,有一半是負責籌款的,但香港小交響樂團的十幾位職員中,卻沒有一位。
與有近百名全職團員的香港管弘樂團不同,香港小交響樂團的五十多名團員都不是全職的,他們需要教琴等收入才能維持生活,而教學收入往往是在小交響樂團的二至三倍。葉詠詩表示,這是因為經費問題,香港小交響樂團的未來大計之一就是有朝一日團員都能夠全職,這樣水準就能更上一層樓。
出生於廣州的葉詠詩,曾任廣州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及音樂總監,她認為中國大陸的樂團或樂師的技巧完全沒問題,較欠缺的是視野,而隨著經濟起飛,許多在外國學音樂的人才回國,對古典音樂在中國的發展是好事。
當了這麼多年的指揮,與各地眾多國際級樂團合作過的葉詠詩,比較過華人和日本的樂團,認為日本樂團在合奏方面比較強,因為他們的服從性比較強,但在音樂感覺方面,中國人就比較強,可能是民族性關係,中國人比較難合群,需要看指揮的功力。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古典音樂結合,作為一位華人及東方人指揮,葉詠詩表示,這是一定會有的,中國作曲家往往會將一些中國的元素,融合在西洋音樂作品中,例如七十年代的樣板戲,由西洋古典音樂伴奏,而譚盾就是將中國傳統與西洋古典音樂結合的著名例子,而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資訊的發達,音樂中不同文化的融會貫通將會更普遍。
身為女性,如何能夠在指揮界中佔有一席之地,總是令人好奇的。葉詠詩說,剛起步時,不管男女都會比較辛苦,說一句話都沒什麼人聽,但「同一句話,十年後講,說服力就會強很多」。因為指揮除了音樂素養要好外,人生經驗也很重要。當然,作為一位有家庭的女性,做到指揮這項等於是是管理層的職位,在家庭和事業中會面對取捨的問題,其中一方面可能就不能全情投入。
葉詠詩的父親葉惠康一輩子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葉詠詩回顧,她父親覺得所有小朋友都要懂音樂,所以就先在三個女兒身上做試驗,成立兒童合唱團,讓親友的子女都有活動,接著再辦各項樂器班,直至成立兒童樂隊。所謂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葉家的三位女千金如今都在音樂界有一席之地,大姐葉羨詩從事兒童音樂教育工作,小妹葉亦詩是歌唱演繹指導,當然,葉詠詩的一兒一女也從小接受音樂的薰陶。
葉詠詩坦承受父親影響很大,但她覺得,其衝勁不如父親,因為葉惠康腦筋轉得比較快,要做的事就去做。雖然葉詠詩說,父親「從無到有」的創意是她所欠缺的,但這只是自謙之詞,她在成年人古典音樂教育上的創意,其實已填補了香港的一片空白。(蕭偉基)2003/10/19
香港小交響樂團:
http://www.hksinfonietta.or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