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是歷史最短的社會科學,自亞當.斯密於一七七六年出版、為現代經濟學奠基的《國富論》算起,只有兩百多年歷史,但是經濟學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探討的是如何讓人類生活得更美好;而歷史上許多政權的衰敗,都是由於沒有將經濟搞好之故。但是即使到了今天,許多人,包括一些政治人物及新聞工作者,仍不了解許多經濟學的基本概念,以致不能很好的作出貢獻。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梁小民著的《漫話宏觀經濟學》和《漫話微觀經濟學》,以生動的故事或話題切入,深入淺出的闡述一百多個經濟學概念、理論和名詞,有助一般讀者理解經濟學。
在中國大陸因產權問題而使許多企業家焦頭爛額之際,作者在兩本書中有關私人產權對經濟發展的功勞作出高度肯定,無疑可予相關人士作為參考。作者指出,英國變富的關鍵不是資本積累,不是工業革命,也不是海外掠奪,而是在十六至十八世紀圈地運動中私有產權制度,以及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鼓勵人們努力從事經濟活動。因此,作者表示,窮國不應再怨天尤人,指責歷史上的殖民主義,「致富之路還在於建立市場經濟制度」。
對於中國政府近年來頻頻以假日經濟來刺激內需,作者相當不以為然。他以「消費函數理論」來說明,假日經濟並沒有增加總消費或提高邊際消費傾向,只是改變了消費方式和時間而已。他認為,不應該誇大假日經濟的功能,將它神化,而應從根本上解決低收入者,尤其是農民的收入增加問題。
在中國許多企業拼命求大,以躋身全球五百強為目標之際,作者則提出忠告,指出企業並不是一味求大,而是以效益為準,那種盲目合併企業以追求進五百強的做法,往往事與願違,因為「綁在一起的小舢舨決不是航空母艦」。
現在一般以GDP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富有,但並不能衡量出人民是否幸福,例如環境污染、人民是否有閒暇等情況,並不能從GDP中反映,甚至由於科技的進步,產品價格下降,這些都會導致GDP減少,但人民卻能生活得更好。作者因此提出「幸福不僅來自GDP」的觀念,但同意GDP是幸福與經濟福利的基礎。
經濟學是一門會出現極大爭論,甚至出現完全相反看法的學問,例如政府應該以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調節經濟,即是永恆的問題。作者相當推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將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巧妙配合,使美國能夠在克林頓任內從龐大赤字變成財政出現盈餘,以及達致失業率下降、經濟穩定成長、通貨膨脹溫和的目標。因此,如何運用政策調節經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
社會不斷變化,經濟學和其他學科一樣,也不斷發展,例如在一九九三年以前,世界各國一般以GNP(國民生產總值)來核算國民收入,但由於經濟日益全球化,各國經濟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項產品已難以分清是哪一國公民生產的,因此九三年後改以GDP(國內生產總值)來核算國民收入。因此,在一些可以預見的形勢發展,例如在許多國家出現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作為一門吸取前人經驗,對未來作出預測與部署的學科,希望經濟學家能夠未雨綢繆,提出能讓人類未來過得更美好的經濟理論。(蕭偉基)
2002/12/1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