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曾淵滄看香港》
出版商:三聯書店(香港)
出版日期:2007年6月
憑著個人投資經驗,以及所受過的嚴謹管理學與經濟學專業學術訓練,再加上其新加坡成長背景,使曾淵滄成為香港財經評論界一位有精闢觀點、獨特視角的人物。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曾淵滄教授往往一矢中的、言之有物,所提出的多是可行的見解與方案,而並非如一些所謂評論家提出的不切實際的空話。既能在學術領域有所建樹,又能在實務領域以通俗文筆寫出普羅大眾都能看懂的財經及政策分析文章,將枯燥繁瑣的數字及方程式,融進日常生活中,是曾淵滄的拿手本領。因此,他在近年成了媒體的寵兒,作品一紙風行。最近,香港三聯書店特將他近年的政經分析文章結集成《曾淵滄看香港》一書,帶領讀者洞察香港的財經市場走勢,以尖銳的角度剖析香港社會的優勢、不足和危機,更預測了香港的未來及希望之所寄。
書中收錄多篇有關最低工資立法的文章,曾淵滄強烈反對這項立法。他認為,硬性立法會破壞行之有效的自由市場的平衝,甚至會為香港帶來大災難。那些希望藉此立法而使工人得到保障的人士,如果如願立法成功,結果將會弄巧成拙,造成大量低技術或非技術人士失業,大量工作婦女被迫要回到廚房(他舉出歐美日的例子),所以這是一項老板、工人與整體香港「三輸」的陷阱。
消費稅(銷售稅)問題也是本書一大重點。曾淵滄在書中表示,香港政府推銷消費稅的方法是錯誤的,例如拿什麼「稅基狹窄」、人口老化等觀點,根本與市民的切身利益距離得太遠,絲毫不能打動人心。他認為,應參考其他國家例如新加坡的做法,推出消費稅的同時,減低利得稅及薪俸稅,就能皆大歡喜。
身為新加坡出生成長的香港學者,對於經常被拿來比較的這兩個城市,他也有不少獨到見解。他表示,由於國情有別,香港不能照搬新加坡模式。例如上任特首董建華上任伊始就到訪新加坡,看到人家95%人民有自置居所,好不羨慕,回港就推出「建屋八萬五」政策,結果遺禍多年。他對於曾蔭權說要學習新加坡執政人民行動黨培養政治人才,也提出質疑,最主要原因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這套系統從立國始已進行,而香港從來沒有這種政黨政治文化,從何培養起?他反而認為,香港最有可能向新加坡取經的,是推動銷售稅方面。
對於香港面對的挑戰,曾淵滄分析,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非理所當然,並指出,新加坡以各種稅務優惠來打造金融中心(尤其外匯交易中心)地位,最高的優惠是完全免稅,而香港至今為止充其量也只是中國的金融中心,還得面對上海的虎視眈眈,所以香港必須有一些新的動力。不過,他也認為,中國這麼龐大的國家,讓香港、上海及深圳都成為金融中心,也不會太多。
曾淵滄對香港政府的一些官僚做法也很不以為然,例如在引進專才方面。他分析,所謂專才,並不一定是那些所謂國際級精英才是專才,只要每月能賺兩萬元港幣的,就已經算是專才了。他說,香港至今只引進了數十位專才,就大事宣傳,但那數十位頂尖音樂家、運動員移民香港,並不能對香港經濟帶來什麼幫助,只是一項「面子」工程。如果香港政府能夠改變策略,引進兩百萬名能夠月入兩萬港元以上的各地「專才」,就會對經濟大有幫助,而且改變人口結構,包括改善人口老化、增加中產階層比例等等。他舉例,新加坡過去十年,人口由三百萬增至四百萬,藉此維持高競爭力,就是靠引進大量人才(尤其中國大陸人士),而且審批簡單快速,不像香港般要什麼專家組成的評審團。
香港會不會被邊緣化?香港經濟轉型何去何從?相信這本書的出版,能帶給相關決策人士一些參考。
*蕭偉基
2007/6/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