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13, 2005

我對伊蘭教譯名之見            

我對伊蘭教譯名之見            .蕭偉基(香港自由撰稿人)
  閱罷余思強君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一月十二日的《伊斯蘭教和回教譯名爭議》一文,筆者就所知的相關訊息提供予讀者分享。筆者去年赴中國甘肅省蘭州與東鄉參與一項扶貧考察活動時,曾和當地的伊斯蘭社團領袖作過交流,他們多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其中又以回族居多,而回族是一種已沒有本身文字語言的民族,換句話說,他們在文字語言上已完全漢化,但宗教信仰仍維持伊斯蘭教,因此飲食及生活習慣也有其特色,與大部份漢族之差別僅此而已。在外觀及膚色上,他們與漢族有些許區別,但程度遠低於其他許多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藏族)與漢族的區別,有些甚至和漢族毫無分別,不易分辨。
  公元七世紀,大批波斯、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到中國沿海城市及內陸經商;十三世紀,又有大批來自西亞、中亞的伊斯蘭教徒隨元軍進入中國,這些當時的西亞、中亞「外僑」,與世居中國的少數民族甚至漢族通婚,遂形成了一種新的民族──回族。關於回族這名稱的來歷,也有不少說法,一些甚至相當有趣。我聽過的就有兩種:一種是當時這種民族時刻想著回去西亞和中亞,所以被人稱為回族;另一種說法是因書寫方式而來,因為他們寫阿拉伯文,而這種文字的寫法是由右至左橫寫,好像「倒回來寫」的樣子,所以這些民族稱為回族。筆者覺得第二種說法可信度不高,因為傳統漢字因直寫關係,也是從右至左,故對阿拉伯文書寫秩序應不會太感唐突。
  蘭州伊斯蘭教社團領袖告訴我,他們經常都糾正來訪的海外華人及港澳台人士,說正確的稱呼應該是伊斯蘭教而不是回教,因為回教的範圍太「狹窄」了,這是以前漢人不了解伊斯蘭教而造成的誤解,當時漢人認為這是回族信仰的宗教,所以就稱為回教,實不知在中國回族之外,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各種民族也信仰伊斯蘭教。這位人士還批評馬來西亞華人以近似歧視方式看待當地民族(即馬來人,因馬來族也信仰伊斯蘭教,對於回族而言是穆斯林兄弟,所以他們感受深刻),他指的是華人早年將馬來人稱為「巫人」是歧視的表現,而馬來人的政黨因此被稱為「巫統」。前幾年該黨女子青年團成立,華文報竟然稱之為「女巫青團」,我不知道馬來同胞若知道後會作何感想,因此筆者認為,趁此檢討譯名之時刻,把「巫統」這一譯名也順便檢討一番,這比許多其他譯名爭議更重要。
  一位蘭州回族知識份子還向我提到回族姓氏來源。許多回族都姓馬、穆、丁等姓氏,該名人士說,回族的許多姓都是根據可蘭經內的阿拉伯文而來,例如馬、穆、麥,即是穆罕默德(Muhamed)的第一個音,Salahuddin也是回族常用的姓氏參考,所以回族很多姓薩、沙、胡、丁等。
  談到「回教堂」,此稱呼其實只用於南洋華社,中國大陸固然從來不見這用法,台灣、香港也不用,故余君說台灣也用「回教堂」這一名稱,與事實不符。在台灣及香港,都稱清真寺。順便一提,在香港及台灣,由於許多伊斯蘭教徒是已屬於中華民族一員的回族,他們平常就是使用中文,所以他們的對伊斯蘭教的中文用語,當然會較馬新正確,因為馬新華社一般上是純粹以「外族」或「外教」角度去理解伊斯蘭教。
  至於可蘭經或古蘭經,筆者認為倒是無所謂,兩者兼用即可,畢竟這都是音譯,且兩種譯法都由來已久。
2005/1/13
星洲日報網址:
http://www.sinchew-i.com
回族參考網址:
http://dir.sohu.com/society_culture/nations/china/huizu/
伊斯蘭教中文網站:
http://www.islam.org.h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