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人曾在1999年左右(確切日期忘了)寫過一篇有關呼籲香港多開闢電視頻道(尤其有線電視)的文章(刊於信報),並分析比較香港在這方面與鄰近地區(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的落差,指這與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身份與地位不符。若干年後,香港真的開放更多電視頻道營運。
2. 2000年左右(蘋果速銷剛開始不久),本人在蘋果日報撰文指蘋果速銷不適宜香港社會,刊出後有一人士撰文於同報反駁本人觀點(疑是蘋果速銷的人),但不久後蘋果速銷果真經營不下去,成為黎智英先生最慘痛的經驗。這證明本人觀點正確(其實本人也希望蘋果速銷能經營下去,因為真的可以買到便宜的東西,我甚至連首部電腦都是向蘋果速銷買的)。本人當時也建議黎先生往馬來西亞發展蘋果速銷業務,並草擬一企劃書予他,但他後來回覆說沒興趣。
3. 2003年左右,本人一篇登於經濟導報的拙作,對香港旅遊業的發展提出看法及建議,包括建議興建星光大道/港星館、與娛樂業結合、品牌廠房之旅、歷史之旅等。不久後星光大道誕生。但本人對星光大道之選址頗有微詞,認為這並不能充分發揮其吸引遊客之功能,所以約一年前又寫一文登於信報,詳細建議香港應建立”港星館”。我在2003年的文章中也提出,港府可成立基金買下明星故居,並發展及經營港星館。最近港府計劃成立古蹟保護基金,似與本人的建議不謀而合。
4. 1999年左右(忘了確切日期),本人一篇登於明報的文章,指出當時一家經營出租錄影帶的連鎖店KPS,必須改弦易轍,否則前景不妙。果然,不久後該店即倒閉。
5. 2005年底,本人有幾篇有關社會企業的文章出爐(部份刊於明報等,部份未公開在報章刊載),建議香港可發展的社會企業模式。週前,曾蔭權的競選文件中就大幅提及了社會企業。
6. 2006年中,本人一篇刊於信報的文章,指出回教金融在全球蓬勃發展的趨勢,並建議港府,這應是在北望神州外的另一項使香港金融業更上一台階的好商機。不久後,馬時亨局長等即風塵僕僕到中東等地招商,吸引「油」資。
以上是幾項我記得的,印象比較深刻的。
撰於2007/2/5
1 則留言:
阁下真知灼见,对香港社会和港府贡献良多,理应获得更多肯定。特首应考虑将阁下纳入咨询团为成员之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