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07, 2012

東南亞的回教化與中國鎖國有關係

東南亞的回教化與中國鎖國有關係
回教是一個很強勢的宗教,當年的絲綢之路和唐三藏玄奘取經之路,所經過的中國西北部和中東地區,原本都是佛教盛行之地,但千年後的今天,很多地方甚至連佛教遺跡都不存,取而代之的是回教。
同樣的情況也在東南亞出現,十六世紀之前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勢力範圍,但之後隨著信奉回教的阿拉伯商船大舉湧入,東南亞也開始了回教化。
近年,由於西歐當地白人基督徒的生育率奇低,而所吸收的來自北非和南亞的回教徒新移民,卻維持高生育率,此消彼長之下,回教徒比率逐漸升高。看來不久之後,在一些西歐國家(尤其南歐),像西班牙和法國,回教徒很有可能成為最大族群。而以全球來看,回教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多信徒的宗教了,能與之抗衡的,剩下因普遍不主張節育而仍有高生育率的天主教徒。
回教當年在東南亞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與中國有關。明朝中期之前中國是世界的航海大國,眾所周知的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所率船隊數以百計,人員更達數萬,這種規模是空前絕後的。當時馬來半島的馬六甲是世界航運貿易中心,鄭和七下西洋有六度到此地,馬六甲當時的國王曾數度親自率領龐大代表團到中國朝貢,傳說中中國也曾把漢麗寶公主嫁到馬六甲,名義上馬六甲是明朝的藩屬國,並靠著中國的保護而免於被北方的暹羅入侵。
遺憾的是,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後,明朝王帝再度實施嚴格的海禁,不只民間不能出海,就連官府也停止出海,甚至連鄭和七下西洋的許多寶貴資料都因而無存,這導致中國的鎖國,其實力空缺由當時雄心勃勃的阿拉伯商船所填補,由於他們信仰回教之故,也把回教傳入東南亞,使到回教勢力在東南亞急速擴張,例如原信仰印度教的馬六甲王國第四任君主就決定改信回教,把回教定為國教,把國王名稱改為回教式的「蘇丹」,這一年是一四四五年,距離鄭和船隊最後一次下西洋回國僅十二年。
中國的鎖國不僅從此積弱,也間接導致回教勢力在南洋稱雄。

星期五, 9月 21, 2012

純素VEGAN集團/組織

純素VEGAN集團/組織
愛家Loving Hut:世界最大的純素餐廳及食品業集團
http://www.lovinghut.com/

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 善待動物組織http://www.peta.org/

PETA Asia Pacific 亞洲善待動物組
http://www.petaasiapacific.com/

PETA提供齊全的純素與保護動物資訊,包括人類各種食品/用品中有哪些是有有害動物成份的,有哪些是純素的,並告訴大家如何用純素方式來生活。

星期六, 9月 08, 2012

中國的大隱患是社會矛盾大

中國的大隱患是社會矛盾大,二十年來都是靠超高速的經濟成長掩蓋著,只要一慢下來,所有問題就會爆開,也沒有人能預期會有甚麽後果。
為甚麽大陸的領導人這麽緊張經濟成長能否保八,因為不保不行,所有問題都會出來,可能連政權都會倒。

反中共是香港主流

反中共是香港主流 ,因為大部分香港人或其父輩當年就是為了逃避共產黨才去香港的,這跟台灣有點區別,台灣有很多是跟著國民黨去的,有不少還是被動或被逼的,很多並沒直接感受到中共的可怕,香港那批是真正經歷中共統治的苦難因受不了而千方百計離開的,後來有些轉親共有很多是為了現實利益,例如做生意等。
香港人反共是發自內心真心的恐懼,當然有不少純粹是當年因饑餓而逃難到香港,所以改革開放後由於國內經濟發展迅速,所以有部分人對中共有所改觀,但很多人餘悸仍在。
香港和台灣之所以社會分化,最關鍵原因:中共。

中共與傳統的獨裁政權之別

中共與傳統的獨裁政權有別
中共與傳統的獨裁政權有別,他不是單獨的領袖或領袖家族獨裁,而是已「進化」到整個組織的獨裁專制,如果只是領袖獨裁就好辦,很容易就推翻,但一整個強大組織的專制,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為它已產生了大批的既得利益者。
雖說中共獨裁或專制,但近三十年來他的領袖是有任期制的,事實上全世界可能找不到第二個同類例子,這個還真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模式」呢。
從幾十年來的歷史可以看到,中共是不斷的自我調整以適應環境而繼續生存的,這可能是史上少見,所以只能靠它自己繼續改變變好。
如果中共不是鄧小平當年實施改革開放,可能已經被人民推翻了。所以現在其實有一種論點,說起來是殘酷和「黑心」的,就是希望中共繼續腐敗繼續爛下去,甚至更壞更爛更獨裁專制,不要變好,那把他推翻的機會很高很多。
當然我們不希望這樣,而是真誠希望中共能夠不斷變好,為它所做過的所有錯事壞事謝罪,用制度和人民的制衡來使它不再重犯。

星期五, 8月 31, 2012

誠品令希慎廣場增值


終於去了香港誠品,人多,這就是香港特色,雖如此,也不失為一個看和買台灣書的好去處。我估計誠品在香港應可再開兩三間。
香港銅鑼灣的希慎廣場以優惠租金邀誠品入駐,高招,划得來,如果不是有誠品,它就是一個普通商場(雖然它是以名牌店為主,但香港這類名店商場也多得是,它也沒什麼特色),但有了誠品就不一樣,也吸引更多客流。
另外,不知道是否受誠品影響,香港的書店最近也熱衷大搞講座,慶祝創業100週年的中華書局,未來兩個月將辦約二十場各類講座。

星期四, 8月 30, 2012

香港立法會選舉活動的三大兒戲


香港立法會選舉活動的三大兒戲

民調太搞笑:一些民調只問了兩百多人就可代表數十萬人?

選舉論壇太兒戲:一些電視台辦的選舉論壇,淪為潑婦罵街和癲佬做騷的場地,粗口與外號齊飛,活像綜藝節目。不,應該是說比香港的悶蛋綜藝節目還精彩。

拉票很可笑:完全沒有冷靜期,在投票日當天都可以拉票,各候選人紛紛「告急」作最後衝刺,奇觀也!

星期二, 8月 28, 2012

為香港的服務水平平反


為香港的服務水平平反

誠品香港沒有台灣的從容和優雅,活像趕集和趁墟,顯示了兩地的分別,最關鍵原因在於一個:人多。

不少人對香港服務業(包括海關入境處)的服務態度頗有責言,但我近年從另一角度來觀察,得出不一樣的看法。很多人將之與新加坡或台北來比較,覺得這些地方服務態度比香港好(事實上不少外地人對新加坡的待客之道甚多抱怨)。但有沒有想過,香港的客流、人流量是超過台新兩地的,尤其與台灣相比,更是有好幾倍的差距,請看以下數據:

機場客運量(2011年):

香港 5,390萬,新加坡 4,600萬,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2,494

機場貨運量(2011年,公噸)

香港 390萬,新加坡 187萬,台灣(桃園國際機場)163

飛機升降次數(2011年)

香港 33萬,新加坡 30萬,台灣(桃園國際機場)16

入境旅客(2011年)

香港4,200萬,新加坡 1,320萬,台灣608

全球機場貨運量排名(2009年)

香港 2,新加坡 11,台灣(桃園國際機場)15

機場國際旅客量全球排名(2010年)

香港 2,新加坡 6,台灣(桃園國際機場)12

機場總旅客量全球排名(2010年)

香港 11,新加坡 18,台灣(桃園國際機場)30名以後

在這樣大的人流壓力下(幾達甚至超過了負荷的臨界點,別忘了香港是一個這麼小和擁擠的城市),香港服務業水準仍在近十幾年大有改善,且效率極高,整體社會也不會因為人太多而失去秩序,我覺得是不簡單的。大家讚揚台灣的好客及服務水平,當然有其先天人文底蘊深厚、民風純樸、好客傳統等因素,值得稱許,但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台灣的遊客、人流量是現在的三倍或五倍,他是否仍可保持目前的素質呢?他是否可以有香港今天的效率、秩序和水準呢?仍有待驗證。
另外,關於社會秩序,新加坡是靠嚴刑峻法來維持,香港則是在自由中展現秩序,難得。

星期日, 8月 19, 2012

香港的親共與反共

香港的親共與反共
香港作為中共統治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實施一國兩制,面積更小的澳門也叨了香港的光,成為另一個特區。一國兩制,實為一重要制度,但為什麼會有一國兩制呢?有人說是為了要給還未統一的台灣作示範。這話沒錯,但中共政權基於現實利益的考量,需要繼續維持香港與國際接軌的的資本主義制度,也是重要因素。
在香港,親中共和反中共陣營,互相角力,各陣營基本可分為以下類型:
甲:親中共
  基於信念或現實利益因素而傾向支持中共者,包括大部分的建制派。
乙:反中共,又可分以下幾種:
  一:反中共民主派:反對中共的專制與不民主,他們的訴求是民主、人權、自由、普世    價值,並希望大陸也能夠與這些普世價值接軌,也聲援大陸的民運和維權運動。基本上區分中共與中國,大部分只是反中共而不是反中國。
  二:親中華民國派:認同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
  三:自治派:以陳雲為首,他們認為在中共統治幾十年後,中國已等於中共,而中共是一個諸多不是的「萬惡政權」,在他統治下的人民基本上已無可藥救的惡劣、不文明、素質低下,但由於它的人口眾多,香港的區區七百萬人是無力與之抗衡的,是不必妄想可以改變中國的,而且越跟中國接觸得多,就越會被他們拉過去(洗腦/統戰/收編。。。)。他們也擔心港人事事插手大陸事務,會予中共借機干預香港的藉口,所以此派主張香港要實施高度自治,只需與中國大陸維持互惠的經濟利益關係即可,政治、文化乃至社會事務上不可涉及,否則會劣幣驅遂良幣。他們還認為,中共大量破壞乃至毀滅傳統中華文化,因此自治甚至可保存香港仍存續的優秀中華文化,否則中華文化將岌岌可危。
  四:港獨派:極度厭惡中共及中國,甚至中國人,認為香港是香港,中國是中國。
  五:親英派:支持香港由英國繼續治理,認為這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星期五, 8月 17, 2012

2012香港立法會選舉預測(2012/8/17預測,排名不分先後)

2012香港立法會選舉預測(2012/8/17預測,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島:單仲偕,鍾樹根,何秀蘭,葉劉淑儀,王國興,陳家洛,曾鈺成
 九龍東:黃國健,胡志偉,陳鑑林,黃洋達,梁家傑
 九龍西:譚國橋,蔣麗芸,黃毓民,毛孟靜,梁美芬
 新界東:梁國雄,葉偉明,劉慧卿,葛珮帆,陳克勤,范國威,黃成智,田北俊,陳志全
 新界西:梁志祥,麥美娟,田北辰,陳強,梁耀忠,李永達,李卓人,譚耀忠,曾健成
 超級區議會:何俊仁,李慧琼,陳婉嫻,白韻琹,馮檢基

星期四, 8月 16, 2012

2012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預測(排名不分先後)


2012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預測(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島:單仲偕,鍾樹根,何秀蘭,葉劉淑儀,王國興,陳家洛,曾鈺成
九龍東:黃國健,胡志偉,陳鑑林,黃洋達,梁家傑
九龍西:譚國橋,蔣麗芸,黃毓民,毛孟靜,梁美芬
新界東:梁國雄,葉偉明,劉慧卿,葛珮帆,陳克勤,范國威,黃成智,田北俊,陳志全
新界西:梁志祥,麥美娟,陳樹英,田北辰,陳強,梁耀忠,李永達,李卓人,譚耀忠
超級區議會:何俊仁,涂謹申,李慧琼,陳婉嫻,白韻琹

星期日, 7月 22, 2012

香港服務糟

香港的服務水準向來引人詬病,雖然近十幾年已有改善,但不足之處,乃至不及格之處,仍有很多。我的大馬朋友夫婦兩人日前到香港玩,太太是第一次到香港。他們向我投訴,當天搭國泰班機晚上九點多到香港機場,很多人在排隊等候入境,但那裡卻只開了兩個櫃台,有其他的入境櫃台職員,到了下班時間竟無視人龍而逕自收工,所以等了很久才過關。他說,在新加坡,絕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工作人員早就會安排疏導人流(我深有同感,新加坡甚至連深圳都會這樣做,方便客人)。事實上,我還有另一名大馬朋友的遭遇更惡劣,從港澳碼頭入境時,職員是用丟的把護照還他。我諒解工作量的繁重及壓力,但不能接受連基本的禮貌都無法顧及。學學新加坡,機場關卡職員都會說歡迎等問候語,笑容可掬。
朋友也對香港的士司機的不重視儀容不敢苟同,例如只穿著背心開車。我了解香港的很多的士司機是個體戶,不像新加坡或深圳等城市,是集團式經營(所以可以要求司機員工在服裝儀容乃至禮貌上符合要求),但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司機們應該要"自覺"吧?!政府在這方面是否有使得上力的地方呢?
山頂纜車,也是惡夢一場,排長龍,售票處只有一名大媽職員露出晚娘臉孔,入閘上車人擠人。我不明白為何纜車公司不要增加售票櫃台。(順便一提,我這次還是生平第一次在山頂纜車站著呢!)
灣仔金鳳茶餐廳給人的印象也不佳,因為店太小之故,所以人太擠,只有外面那位店員的笑容及招呼(其本上是不斷道歉)還可以接受,裡面的不管寫單或送餐的店員,都是"古惑仔"模式,甚至送餐時還令人感覺是用"丟"的,語氣也不佳。基本上這店我再也不去了。當時我們三人被安排在一張圓桌"搭台",後來發現旁邊的四人座"卡位"有空,我們就自己過去了,沒想到沒多久店員就說那是四人座位有人要進來了,我們又只好再回去之前那張圓桌擠,但後來發現那張四人座坐上去的一直都只有三人(那不是跟我們一樣嗎),而且還把手提電腦放在桌上使用(研判可能是店員或老板認識的朋友),真是豈有此理!

Green Compassion供購買及消費不含殘害或壓榨動物成份產品的網站

Green Compassion供購買及消費不含殘害或壓榨動物成份產品的網站

綠色的慈悲 Green Compassion
www.GreenCompassion.US
慈愛動物組織
www.MercyForAnimals.org
供購買及消費不含殘害或壓榨動物成份產品的網站
彼德時尚購物廣場
www.PetaMall.com
純素寵物食品
www.VegePet.com
www.VeganCats.com
素皮鞋/環保布鞋
www.MooShoes.com
純素維他命及補充品
www.VeganEssentials.com

星期二, 7月 10, 2012

20120708《經典》【唐風綢繆】海角世遺 澳門華人文化的守與破

澳門之勁


澳門之勁
賭城:一個小澳門,竟成世界最大規模賭城。
古城:大半個澳門都被列為世界遺產,面績比例之高,可能是世界之冠。
中外門戶:西方與中國最早交流之地。
殖民:中國第一個被殖民的地方,也是歷史最長的被殖民的地方,整整略過了整個清朝的統治。
外族:澳門有相當多的土生葡人,繁衍已數百年歷史,是中國地方罕見的外族繁衍,並與本土結合。
鄭觀應:世居澳門,近代中國影響力甚大的思想家、實業家、慈善家,其《盛世危言》傳播甚廣,包括啟發了孫中山。
中西融合:澳門的中西融合程度是全中國之冠。

星期五, 6月 29, 2012

香港之勁

香港之"勁"
國父之地: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菲律賓國父黎剎、越南國父胡志明,都曾在香港活動,甚至把香港作為重要革命基地。
中介/窗口地位:由於地理位置使然,香港長期是優秀的中介地,也是中國與世界的橋樑/窗口。
接收難民之地:二戰後到七十年代中,香港長期持續大量接收來自中國大陸的逃難人群,數百萬人,可能是世界之最。
廉政公署ICAC:香港在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之前,就跟很多第三世界一樣,貪污嚴重,甚至比很多貪污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沒想到短短二三十年時間,貪污(尤其政府部門)基本絕跡,長期保持世界最清廉地區榮譽。
大樓建築物管理:香港的物業管理效率和水準很高,很專業,因此香港的建築物很多雖已數十年,但仍完好耐用。
社工制度:香港的社工制度完善、專業,人才眾多。
大學水平:香港的多所大學長期在世界評比中名列前茅。
金融業: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自由、安全及高效率,吸引全球資金。
港口業/物流業:香港是國際重要的港口/物流中心,高效率,專業。
粵劇:香港是傳統粵劇得以繼續生存並發揚光大的基地。
廣東流行曲:香港是廣東流行曲的搖籃和基地。
粵語電影:即港產片,一個小香港,是全世界電影重鎮,以粵語電影傳揚全世界。
電視劇/電視節目:TVB為主的電視台,創造港劇風靡全球華人(乃至非華人)社會的奇蹟,TVB是全球製作最多電視劇的電視台之一。
《歡樂今宵》:TVB的長壽綜藝節目,曾一度創下世界最長壽綜藝節目的紀錄(1967年啟播至1994年,共播出6613次,連續27年每星期有五晚直播)。
武打片:香港開創的電影奇葩,影響全球,誕生了李小龍、成龍等巨星。
武術指導:因武俠片而產生的香港獨有工種。
武俠小說:大師皆雲集香港,寫出眾多傳世經典。
漫畫:老夫子、龍虎門等,都燴炙人口。
地鐵與公共交通系統:全世界效率最高、最完善的地區。
八達通:全世界最成功的電子支付卡系統。
新聞與言論自由:全球華人社會之冠。
中英雙語:香港應該是全球華人社會中唯一可以普遍通用中英雙語的地方。
方言為主:香港是全球華人社會中唯一用方言(粵語)教學的地方,是其珍貴財產。
便服(休閒服)品牌:香港的便服品牌眾多,價格便宜,實用耐穿;服務、產品舒適度及價格等遠勝Uniqlo、Zara等國際品牌。
糖水:香港的糖水、甜品創新種類繁多。
風水:香港的風水堪輿師眾多,每年的命理運程預測書更是奇觀。
香港國際機場:亞洲最繁忙、世界第三繁忙國際機場
捐款世界第一:香港人樂善好施,每遇全球各地災難,皆慷慨解囊,2004年南亞海嘯香港人均捐款更高居世界第一。
購物天堂:名店雲集,因售價較低而吸引全球顧客。
郊野公園:香港有四成土地被列為郊野公園,不可開發,比例甚高,近在咫尺。
填海:由於土地不足,開發不易,香港填海之地甚多。
有蓋天橋:香港的有蓋天橋連接各建築物,比例之高,是世界前列。
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香港密度甚高,大部分居民在步行範圍內可抵達。
思想自由:相較於台海兩岸,香港的自由吸引了眾多不願在國共兩黨政權底下服務的學人,佼佼者是新亞書院及後來的中文大學,還有眾多在香港教書的教授學者。
新儒家:錢穆、唐君毅、牟宗三、余英時等大師,曾以香港為基地推廣新儒家。
饒宗頤:國寶級、世界級國學大師。
東華三院:起源於1870年,一百四十餘年歷史,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歷史最久的華人慈善機構,服務國際化。
南華體育會:逾百年歷史,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華人體育組織。
民主:一九八九年六月百萬人上街聲援中國民運(當時香港人口約五百萬,上街人數比例之高人類史上僅見);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五十萬人上街爭取民主;全球雖一仍大規模紀念六四的地方。
書展:每年近百萬人入場的香港書展,全球最大的華文書展。
經商便利:開公司、商業登記等極簡單。
金飾店:品牌及店數眾多。
藝術品拍賣:全球最大。
紅酒:全球紅酒中心。
演唱會:紅館是全球華人歌手的個唱「聖地」。
天后媽祖:香港有逾百間天后廟,密度之高可能冠全球。
海洋公園:亞洲最成功及著名的本土主題公園。
籌款活動多元化:為各慈善機構籌款的活動多元化,包括電視現場籌款(此模式已擴散到其他華人地區)、「賣旗」、「行路上廣州」等。
公益機構NGO:香港有眾多本土和國際性的NGO,服務全球。
電車:狹窄的港島街道,仍保留逾百年歷史的有軌電車,難得。
竹棚架:現代化的香港,工地仍使用傳統的竹棚架,可能是全球僅見,但穩固程度尤勝鐵架。
九巴:擁有數千輛巴士,全球最大巴士公司。
宗教團體辦學:香港各種宗教團體皆辦學,琳瑯滿目。
間諜/特務雲集:從開埠迄今,長期「左右逢源」,並且自由,所以是全球各地派間諜特務來收集情報的重地。
中國的體育搖籃:中華民國早期國家足球隊,隊員幾乎都是香港南華會隊員;香港人容國團等,在乒乓球賽為中國取得史上第一個體育項目的世界冠軍‧‧‧‧‧‧
示威之都:香港幾乎每天都有不同訴求的示威活動,每年七月一日回歸紀念日的示威人數,更是數十萬人,但仍井然有序。
一國兩制:香港回歸中國後的制度,全球矚目。
燒炭自殺:香港人「發明」並傳到其他地方。
媒體:香港媒體,尤其紙媒,以黎智英的壹傳媒集團為首,狗仔隊歪風影響其他中文媒體。
國際性中文媒體雲集:亞洲週刊、鳳凰衛視、讀者文摘‧‧‧‧‧‧
小方塊報紙專欄、連載小說等:香港中文報紙之特色。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電視台:亞洲電視(前身:麗的映聲--麗的電視)。
Uncle Ray:主持節目最長時間的世界紀錄(超過四十年)。
認股證等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量是世界之最。
大嶼山天壇大佛:世界最大戶外青銅座佛。
香港賽馬會:全球最成功的公益性博彩機構.。
李嘉誠:全球華人首富。
邵逸夫:全球華人影視大亨,全世界最高齡上市公司主席,創辦獎金媲美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
數學家輩出:小小的香港,竟培養出兩位世界級數學家:蕭蔭堂、丘成桐,都當過哈佛大學數學系主任。
居住空間:地小人稠,地產商無良,人均居住面積可能是全世界最小。
蘭桂坊:一條小街成就為名聞全球的酒吧街。
涼茶:源自廣東的涼茶在香港保存、發揚並創新。
夜景:香港夜景之亮麗壯觀,天下無敵。
兒童刊物:《兒童樂園》等一度是全球重要的中文兒童刊物。
古雅中文:市面仍常見不少古雅中文,如「面斥不雅」、「送官究治」等。
啟德機場:全球最獨特的鬧市機場,飛機就從建築物頂上掠過,驚險萬分。
中國禁書:大陸自由行旅客在港搜羅中國禁書,成為香港出版及書店行業中一奇葩。
足球聯賽:香港甲組足球聯賽成立於1908年,至今歷史逾1世紀,為全亞洲首個成立的職業足球聯賽。另一項香港足球比賽──香港高級組銀牌淘汰制足球錦標賽,亦為全亞洲歷史最悠久的足球錦標賽,創辦於1896年。香港足球會為全亞洲首家現代足球會,成立於1886年,香港流浪足球會則為全亞洲首家職業足球會,成立於1958年。
殘疾人體育:香港成績斐然,屢奪殘奧項目金牌。
蘇樺偉:世界殘疾運動飛人,屢奪世界冠軍,創世界紀錄,奪殘奧金牌。
余翠怡:香港輪椅劍擊好手,累積已獲七面殘奧金牌,包括破天荒在2004年雅典殘奧獲四面金牌。
SARS:2003年的SARS,香港是原發地之一,也是重災區,雖然死了近三百人,但事後回望,香港的危機處理效率仍高於其他地區,更難得的是塑造了罕見的香港人團結守望相助的契機。
移民:八十年代中國決定收回香港主權,以及之後的八九六四事件,導致大量的香港人移民,數以十萬計(或更多),大部分是中產階級以上,這比例可能是全世界最高。但隨著香港回歸中國後形勢沒變壞,加上他們的移民國經濟不佳,「搵食」不易,以及生活形態及文化不能適應等因素,大批外流港人又回流香港。
長壽:2011年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6.7歲,男性80.5歲,皆為世界最長壽。
隧道:小小的香港,建有超過十條的隧道,包括三條過海隧道。
公屋:香港逾四成人口住在低租金的公營房屋。
黃飛鴻:香港拍的黃飛鴻系列電影約一百部(關德興主演了大部分),可能是同系列影片數目之多的世界之最。
越南船民:一九七零至八零年代,港英政府以人道理由接收高達二十萬名的越南船民,是第一收容港,到二零零五年才完全解決這問題。以人均面積計算,香港可能是世界上接收最多越南船民的地區。
誠品:誠品書店第一家海外分店於2012年8月在香港銅鑼灣開業。
城市論壇:全球華人社會中極少見(可能是唯一)的公開、電視直播的民意論壇,由不同立場的人針對特定議題發表意見、交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辦者香港電台是公營機構,但節目能維持中立,不僅不會偏政府,甚至經常還「反政府」呢!
「賊王」張子強:綁架兩位城中首富及家族成員,共勒索超過十億港元,可能是世界紀錄。
學民思潮:世界少見的中學生社會組織與壓力團體,在反國民教育科運動中發揮巨大的社會動員能量,甚至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次由中學生主導而取得成功的社運。
中小學校服:活潑、多元化,堪稱全球華人社會之最。
中文報業:百年來香港的中文報紙百花齊放、多元紛陳,而《中外新報》(1858-1919)是世上第一家用活體鉛字排印的中文報紙,《循環日報》(1874-1947)更是世界上第一家華資中文報紙,2002年創刊的香港《都市日報》則是世上第一家免費中文報紙。
展覽之都:會展中心等場館每年舉行多項大型國際展覽。
外傭:每到星期天和假日,數以萬計菲傭和印傭,分別齊集中環和維多利亞廣場,甚為狀觀。
勞斯萊斯:全球人均勞斯萊斯名車最多的地方。
居住環境:人均居住面積超狹窄、環境不理想(例如大部分居所內的睡房面對廁所,抑或一進家門就看到廁所...)
營商環境:全球營商最便利的城市之一。
排隊:港人超愛排隊,連買樓都需要排隊。
炒賣之城:什麼都可以炒一番,包括的士牌、郵票等。
店舖租金:高居世界第一。
地鐵經營模式:以發展地產來補貼建設,並創造巨大利潤,為其他地區所效法。
廣告多元創意:巴士上之「路訊通」、地鐵站及列車之各種形式廣告等。
賀歲片:香港首創,並影響其他華人社會模仿。
邊境人流:與深圳接壤之多個口岸,每天進出人數多達數十萬,高居世界前列。
中國電影之父:1909年之《偷燒鵝》或1913年之《莊子試妻》(黎民偉拍)是全香港和中國的第一部電影。
漫畫:有一項調查指,香港的《古惑仔》是全球最多期數之漫畫。
置業難:全球置業最難的城市。
報章風月版:在報刊上設色情資訊版,為害甚廣。
功夫:因大陸解放而移居香港的各派武林高手,加上功夫武打電影的流行,使香港成為傳承中國功夫之重地。
水貨:近年成為中國大陸民眾買水貨重地,尤以奶粉為甚,甚為壯觀,亦對香港本地人造成諸多不便。
藥房之都: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大陸自由行遊客到香港購買藥品、奶粉、日常用品等,在熱點地區藥房越開越多,蔚為奇觀。
中英雙語社會:香港社會上九成以上用中文(廣東話),但學校是以英文為主,也就是說學校和社會是割裂的,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個,但這也造就其成為華人社會中少見的中英雙語社會(儘管有人認為它中英文都不行)。
高樓:香港高樓密度之高,在全球名列前矛。香港建高樓的速度也稱雄世界,三、四天即可建成一層樓。
老鷹:香港是全球老鷹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老鷹在維多利亞港高樓大廈間盤旋,特色也!
台灣天后的歸宿:林青霞、林鳳嬌、鳳飛飛、張清芳等台灣「天后」級明星,都嫁到香港。
中國政治內幕爆料書籍/雜誌:即所謂揭露中國政治內幕的「禁書」或「政論雜誌」。由於大量中國大陸遊客到香港,一些出版社就趁機推出大量這類出版物,大受陸客歡迎。
歸僑落地生根:五六十年代中國大陸各種政治運動和文革風起雲湧,大批有「海外關係」的南洋背景歸僑與僑眷因而受牽連,想辦法逃離大陸,因大部分無法再回到南洋,於是香港成為最終落腳之地。
奢侈品之都:由於免稅及可靠(少假貨)之故,中國大陸民眾喜歡到香港購買各種奢侈品,於是各種世界名牌奢侈品店在香港開到成行成市。
台灣高官子女謀生之地:包括馬英九女兒女婿、副總統吳敦義兒子、前副總統連戰之子連勝文等,都正在或曾在香港工作與生活,其中許多是從事投資銀行業。
與南洋深厚關係:大批南洋歸僑從大陸到香港定居;香港食品及餐飲業最重要集團維他奶/大家樂/大快活,是南洋背景羅氏家族所創辦;大批南洋背景商人從戰前到戰後到香港投資,甚至將基地轉移到香港,自己也到香港定居;港產片/港劇/香港出版物在南洋華社大受歡迎。。。
學運:由黃之鋒領導的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以及大學生組織「學聯」,成功發動多項大型抗爭活動,甚至影響形勢發展。
「佔領」:爭取真普選的「佔領中環」運動,擴大到「佔領銅鑼灣」、「佔領旺角」等,都是香港最熱鬧繁華的核心區域,而且是佔領主要道路,總人數約十萬,持續多天,秩序井然,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佔領」運動。
城邦:香港自治論者陳雲認為,香港是當今世界上幾乎唯一的「城邦」,值得珍惜與自豪。
(註: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星期六, 6月 23, 2012

香港不簡單

香港不簡單
作者:蕭偉基
撰於:20126


住香港十七年,對香港有一些新的體會,尤其在放在整個中國及國際大背景下,香港有其非常獨特且了不起的成就與地位:

*香港持續大量接收難民的時間是全世界最長

自從二戰後持續到七十年代中,香港長期大量接收來自中國大陸的逃難人潮,長達二十幾三十年,這批人數百萬,是香港原先人口的十倍以上,我相信這有可能人類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量接收逃難人群。所謂「計劃遠不如變化」,英殖民政府以人道理由大量接收「難民」,使到它即使做任何規劃都不可能滿足變化,所以有人批評為何新加坡可以規劃完善,而香港不行,這對香港是不公平的,新加坡是有計劃的吸收移民,而不是像香港那樣幾毫無條件的接收。

百年來,尤其大陸易幟後,「自力救濟」的中國人或華僑從大陸或海外因逃難或避險等因素而將大批資金轉到香港,這些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逃到香港(還有台灣),以及國際間對大陸的封鎖,美國為主的西方「自由」社會並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的援助港台兩地(南韓也是受惠者,此處暫不談),使兩地經濟在戰後三十年間崛起,但也要看到兩地政策的配合,以及人民勤奮等民族性條件(君不見菲律賓當年也是有類似優勢,但數十年後,卻成為失敗之國)。

以香港而言,事實上港英政府所做的,就是讓這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有比較安全的生存/生活之地,讓他們有謀生(包括打工和創業)的機會,但港府並無有計劃的發展特定產業,只是以自由、寬鬆、法治等,創造有利營商的環境,並加上歷年不斷針對問題而改進的施政(包括市民施壓奏效),以及香港百年來作為中國(尤其華南)與國際交流窗口的仲介地位,使香港經濟騰飛。但這種「粗放式」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模式,經幾十年演變後,目前的形勢已大不一樣,香港已到了勢必要改變的時候。

*面對龐大的神州崛起之衝擊,香港首當其衝,可成為全球範例

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度經濟崛起,這在人類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香港剛好是最靠近中國大陸的地區,因此受其衝擊最早,影響也最大(台灣次之)。沒錯,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和廉價勞力,曾幾何時是香港的「鑽石良機」,但隨著大陸之愈發崛起並與國際接軌,香港的優勢已逐漸下降,香港如何因應,其實是對全世界都有啟發性。

*人居地小,仍井然有序

香港的土地有超過一半是不適宜開發或不適宜居住的,包括諸多的山區,以及被保留為郊野公園等(即使不是列為郊野公園,開發成本也極大),所以其實香港的可居地是非常小的,人口密度是非常大的(屬世界前列,以可居地計算,人口密度比新加坡高)。在這樣狹窄的空間中,可知香港人的壓力和壓迫感是多麼的大。但即使這樣,香港社會仍長期井然有序(例如街道雖窄仍亂中有序),難得。

*人流多,壓力大,服務態度仍大有改進

不少人對香港服務業(包括海關入境處)的服務態度頗有責言,但我近年從另一角度來觀察,得出不一樣的看法。很多人將之與新加坡或台北來比較,覺得這些地方服務態度比香港好。但有沒有想過,香港的客流、人流量是遠超過台新兩地的,以機場為例,香港一年航機起降是三十三萬架次,機場客運量高達五千多萬,貨運量三百九十萬公噸,都超過新台兩地(尤其遠超過台灣桃園機場),是亞洲最繁忙、世界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香港旅客人數也超過四千萬名,也超過新台兩地(尤其台灣,外國遊客極少)。在這樣大的人流壓力下(幾達負荷的臨界點),香港服務業水準仍在近十幾年大有改善,且效率極高,我覺得是不簡單的。大家讚揚台灣的好客及服務水平,當然有其先天人文底蘊深厚、民風純樸、好客傳統等因素,但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台灣的遊客、人流量是現在的三倍或五倍,他是否仍可保持目前的水準呢?他是否可以有香港今天的效率和水準呢?

*香港是廣府文化的最後堡壘

香港是全球華人社會中,唯一仍以地方語言為教學用語的社會,這是非常寶貴的文化資產,使香港得以發揚具生命力的粵語文化,包括粵語電影、粵語電視劇和粵語歌曲等,而不是獨尊北京話(普通話)。

*對促進中國大陸民主化之作用

自從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的百萬人上街聲援中國民主以來(當時香港人口約五百萬,上街人數比例之高人類史上僅見),香港竟意外的成為企圖促進或推動共產中國民主的堡壘。六四事件二十多年,全球剩下香港仍大規模悼念及要求平反,並難能可貴的成為中國共產黨管轄範圍內唯一能紀念六四的地方。回歸後每年七月一日的回歸紀念日,又成為香港民主派人士提出各種訴求的遊行大日子,高峰時更有高達五十萬人參加,以一個只有七百萬人口的地方而言,這種人數比例是超高的,更可貴的是總能和平進行,井然有序,甚至連留下的垃圾都少,充分顯示香港市民的素質。

*樂善好施

不少人都認為香港人冷漠自私現實,但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災難卻展現了香港人的樂善好施。南亞海嘯期間,香港人均捐款賑災金額高居世界第一,歷次的中國大陸及全球各地的災難,香港人都慷慨解囊。香港更是多個慈善組織,尤其是面向中國大陸的NGO的重要根據地,香港本土的,加上國際性的各種NGO林立,為資助中國大陸和全球各地,發揮重要作用,作出重大貢獻。

以上是正面的香港,負面的香港如下:

*八卦化、蘋果化的媒體

自從黎智英的壹周刊、蘋果日報等媒體面世以來,其狗仔隊、有違新聞倫理乃至普世道德價值觀的作風,對華文媒體產生了極壞的影響,敗壞社會風氣。

*燒炭自殺

非常遺憾的,香港「發明」的燒炭自殺,也擴散到其他地方。

結論:殖民地,眾所周知的不合理的,但弔詭的是,在香港,殖民政府加上港人的各種良善的結合,以及既是邊緣又是中心的地位,竟創造了東方之珠的奇蹟。盼這光芒能持續。

延伸閱讀:
本人五年前(2007年)拙作:回歸十年看香港
http://bigdogkee.blogspot.hk/2007/06/blog-post_3495.html
(註:香港之"夯"不勝枚舉,我會另文列舉。)

20120401《經典》唐風綢繆--等待破繭:印尼華人文化

20120603《經典》【唐風綢繆】遷徙承襲 香港華人文化的流放更生

星期日, 6月 17, 2012

慈濟馬來西亞與慈濟香港之比較


慈濟馬來西亞與慈濟香港之比較



慈濟馬來西亞分會和慈濟香港分會是同時於九十年代初成立的,但二十多年後,兩者的發展差距甚大,馬來西亞分會的規模至少十倍於香港分會(慈濟在大馬的盛況應是僅次於總部台灣)。同樣是華人社會,為何兩地慈濟的發展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我試分析如下:

(一)香港部分

1.香港由於社會福利等已相當完善,故慈濟在香港本土可發揮的空間不大。

   2.慈濟在香港面臨其他NGO公益機構的競爭激烈,要在當中脫穎而出並不容易。在本土方面,香港有全球華人社會中歷史最悠久(超過百年歷史)且實力雄厚的東華三院、保良局等團體;在國際NGO,尤其是面向中國大陸的NGO方面,慈濟也面臨許多以香港為亞太基地的國際NGO,以及本土的,在操作上更容易打進大陸的諸多NGO的競爭。他們由於扎根香港甚久,非常重視宣傳推廣,所以知名度與號召力更廣。

  3.在佛教活動方面,慈濟的影響力與號召力遠不如在香港歷史更長的香港佛教聯合會。



(二)馬來西亞部分

1.      大馬仍是開發中國家,政府對人民,尤其底下階層民眾的照顧仍不到位,因此慈濟有甚大發揮空間。

2.      台商、留台生都是大馬華社中的重要角色,他們對推動慈濟在大馬的發展,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大馬華人社會是全球除台海兩岸三地以外華文教育與中華文化最完善的地方,且從未斷層,又因為屬少數民族,所以對華文教育與文化的發展常保危機感,且大馬華人很多(聲稱)信仰佛教,某程度而言將佛教視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慈濟以來自台灣,並重視文化,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佛教公益團體之身份,其精緻、具創意,又重視傳統的作風,甚能打動大馬華社,尤其華校,以及華人學生(包括大學生)的心,所以在學校領域,慈濟在華人學生當中甚具號召力與影響力,這種「從小扎根」的模式,對於慈濟在大馬的壯大,具有關鍵的作用。



蕭偉基

2012/6/17




星期六, 5月 05, 2012

憶麗的呼聲

憶麗的呼聲
不久前,新加坡的麗的呼聲宣布結業,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廣播箱在獅城還存在。這令我想起小時候(七八十年代)在吉隆坡,麗的呼聲可說是家中娛樂和資訊的重要來源。當時對麗的呼聲的節目與主持人耳熟能詳,像李大傻、黃麗娥、卓慧勤、陳詠斯(?)、高原、鄭榮等,我和家人甚至會追一些節目呢。最有趣的是,我連張曼娟這美女作家,也是透過麗的呼聲認識的,當時(中學時期)麗的呼聲把張曼娟作品《海水正藍》製成廣播劇,並用力宣傳。我也不時在麗的呼聲中點唱。就連麗的呼聲轉播國營電台RTM的中文新聞(有華語、粵語、客語、閩南語等),都是家人知道天下事的重要管道。甚至每晚轉播RTM的《體壇動態》(Arena Sukan)都聽得津津有味。麗的呼聲每早六點準時發聲,也等於是家裡的鬧鐘呢。我中學畢業後,還曾應徵麗的呼聲主持人訓練班,但沒被錄取,否則我的人生軌跡將大大的不同。後來麗的呼聲轉型為無線廣播,成了988電台。九十年代有一次過年回家,找一名當時在988做業務的中學同學,在他們公司附近的茶餐廳吃飯,就遇上也在那兒用餐的一群DJ,包括鄭榮,當時他跟我說,這行是「造口業」的工作,令我印象深刻。

梁恆《和索羅斯一起走過的日子》(時報出版)


梁恆《和索羅斯一起走過的日子》(時報出版)



對沖基金大王索羅斯的亦神亦魔性格,讓世人對他產生分歧的觀感,而更讓金融圈外人訝異的是,原來他有一名二十多年深厚交情的華裔朋友──曾經擔任他中國事務顧問的梁恆。梁恆最近推出《和索羅斯一起走過的日子》,側寫索羅斯的私人生活,細膩地揭開索羅斯集金融大鱷、慈善家和哲人於一身的神秘面紗,並透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真相。

梁恆是湖南人,八十年代初赴美國留學,在紐約創辦中文季刊《知識份子》期間認識索羅斯,獲索氏邀請出任其中國事務私人顧問以及在中國的私人代表,他和前後兩任夫人都與索氏一家稔熟,經常串門子,甚至熟到索羅斯會在家中一絲不掛與他交談,以致梁曾一度懷疑:我們兩人是不是同性戀。當索氏問他:「你對我有性慾嗎?想和我做愛嗎?」梁回答沒有,所以索氏說:「那你不是同性戀」。

索羅斯對中國一直有好感和興趣,所以他連家中廚師都是請中國人,經常吃中國菜。索羅斯也資助一些他欣賞的在美中國留學生,包括已故知名經濟學家楊小凱。但這其中有一段插曲,當時索羅斯曾嚴厲批評楊的論文,令楊覺得受侮辱而不願接受索的資助,沒想到索仍通過其他管道資助楊,而梁恆從沒將此真相告訴楊。

索羅斯一直想在中國辦基金會,推動改革,梁恆為他打點中國事務,兩人也經常交流中西哲學與文化問題,而梁總是稱索為「哲王」。索羅斯在趙紫陽主政時代在中國成立了基金會,但被逼時刻面對與中美兩國官僚的博弈,短短的幾年不得不關閉。書中提到,索羅斯在一九八八年在中南海與趙紫陽會面,當時他對趙的看法是:「他不是一個政治家,他聰明過人,直爽、誠懇,但心力不硬,謀略不深。準確地說,他是一名優秀的經濟學家。」索羅斯甚至當時就對梁恆說,趙紫陽很可能坐不穩那個位子,「因為他對經濟改革過於樂觀,對困難估計不足」。

除了九十年代初的沽空英鎊一役聲名大噪外,索羅斯的另一經典「傑作」,肯定是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深受其害的馬來西亞,時任首相馬哈迪對索氏深痛惡絕,兩人針鋒相對,當年九月份,兩人出席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會發表演講,全球矚目。由於當時有傳聞有殺手將對索氏不利,所以索氏用了美國政府給他的化名護照,以致當時的香港媒體都無法查到索氏在港行蹤。

在公在私,索羅斯的不少做法都相當具爭議性,例如他把人與人的關係視為互利的交易,也把婚姻視為一個「一個很好的交易」,以致他與兩段婚姻中的妻兒關係都不理想。索羅斯和梁恆之間也不忌諱談女人,索羅斯甚至鼓勵梁恆去追一名對索有興趣的好萊塢嫵媚女演員,,因為「這可以消除我(索)的麻煩」。

索羅斯不僅對世人而言充滿神秘感,就算他的下屬,也是對他不了解,因為他曾經對梁恆說過:「在辦公室,你不要和任何人相處太熟,也不要跟別人說我。在這裏工作的人,沒有人知道我在想什麼,也不知道公司有多大,在幹什麼。他們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所以,即使是曾與索羅斯相處二十幾年的他最信任的財務總監,也曾很感慨地說,索羅斯從沒有讓他有機會靠近自己。

跟一個被稱為「神」的炒家共事,那梁恆會不會也在投資上大有收穫?非也,因為索羅斯早已認定梁不適合投資,也跟他說過自己不會對他的投資行為提出任何意見。儘管如此,他還是在緊急關鍵時刻,叫梁恆認賠出場。

索羅斯曾經認為「我就是上帝」,並永遠比市場、比別人快半步,這般的狂妄加智慧,對世界的功過之比,又如何計算呢?

(蕭雅)


星期四, 5月 03, 2012

素食星期一 Green Monday


素食星期一
以往香港的大部分餐廳,尤其連鎖快餐集團,都對素食者不友善,最近終於有所進步了,大家樂集團響應「綠色星期一」(Green Monday)的號召,每週一、二、三推出素食菜式。期待更多餐飲業者響應,推出素食,為環保出一份力。素食是健康、環保、愛心、慈悲的,請大家支持!


星期二, 4月 10, 2012

香港的粵語陣地不容失陷

粵語是珍貴文化財產

香港一些人希望推廣普通話,乃至希望普通話取代粵語成為教學用語,以多元文化傳承的角度,我不贊成。需知道,廣府話今天在香港仍是具生命力的一種語言(我不同意用「方言」這稱呼),與其百年來都是這社會的主流語言,有密切的關係,而作為教學媒介語,是當中的根本關鍵(香港是全球華人社會中唯一不以普通話為教學媒介語的地區)。一旦它不再是主流教學媒介語,其生命力肯定大受打擊。大家應當看到,今天的香港,仍能拍出大量的粵語電影和電視劇,仍能創作出大量的粵語歌曲,這與粵語是主流語言密不可分,是極其珍貴的香港、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財產。一旦粵語生命力不在,是人類文化的大損失。我同意,香港人應當加強普通話,在學校應開普通話課,但反對全面棄用粵語教學,這陣地不容失陷,否則前途堪虞。正體字更應堅守。

星期一, 4月 09, 2012

中國.香港.台灣

台灣和香港過去幾十年都曾因中國大陸的封鎖而獲的巨大利益,如今中國在經濟上正常化,台港遭冲擊在所難免,畢竟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的興起,人類史上無前例,全世界都在摸索如何適應,香港首當其冲。

星期日, 4月 08, 2012

香港的廈語電影


莊雪芳女士與影迷合照,看得出她八十歲嗎?


香港的廈語電影
香港雖是廣東人社會,但由於其天時地利人和之故,卻意外在不同的領域,扮演橋樑的角色,有一項相信大部分現今乃至當年香港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香港在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竟然是全世界廈門語電影(即閩南語電影)的拍攝與製作重鎮,這期間據稱共拍了至少二百多部廈語片,捧紅了不少明星,連後來唱黃梅調而大紅的凌波,剛出道時即以「小娟」等藝名在香港拍廈語片(初時只是配角),後來才轉型拍黃梅調國語片。
香港電影資料館最近舉行了「香港的廈語電影」主題展,播映多齣當年的廈語片,並出版一本《香港廈語電影訪蹤》。我在四月八日星期日下午,特地去觀賞了《廣告美人》(《少女心》)一片,由新加坡的廈語片天后莊雪芳主演。此片很有趣,莊雪芳飾演中產家庭的刁蠻女,全片在香港拍,整個背景就是當時的香港社會,頗為摩登,只是戲中人都講廈門話而已。廈語電影另一特色是,歌舞不少(令令我想起寶萊塢印度片)。
當天莊雪芳女士特地出席講座,另兩名主講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容世誠教授(已居獅城二十年的香港人)和新加坡的廈語片研究者蘇章愷(兩人都穿巴迪上衣「應景」?!)。三人分享不少鮮為人知的有關廈語片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令人驚艷的是莊雪芳女士,完全看不出來她已八十歲,看起來只像六十幾歲,活力十足,而且她說前些年還與癌症對抗了八年。她說最重要的是心態年輕,現場還唱了兩首廣東歌《網中人》和《上海灘》,遺憾的是她沒有準備唱廈語歌和國語歌,後來徇眾要求清唱了《魂犖舊夢》(她說與白光是好友)。她也利用其號召力組織了逾百人的義工團服務社會,讓更多人因做義工而重拾自信。
令人驚訝的是現場觀眾竟然有遠從英國和台灣過來的,還有一名馬來西亞檳城的退休銀行經理,為了聽莊雪芳的講座而特地來香港,她也是廈語電影迷,提供了一些資料給學者。開場前,幾名「芳迷」還高興的哼了莊雪芳的國語名曲《出人頭地》(改編自印尼民歌),可惜莊姐說沒準備且不記得歌詞所以沒唱。
莊雪芳是新加坡土生土長的閩南人,十幾歲即出道,紅透半邊天,也到過台灣發展,三十幾歲即退休,也自己開過電影公司。她說了一趣事,當年剛赴台發展時,一下飛機發現記者場面浩大,但她一聽台灣人的國語很標準好聽,就發現自己的很爛,所以都不太敢講話,以致當時台灣的媒體都說她很乖,令她哭笑不得。她為了學好國語,留在台灣兩年特地加入京劇團學習。
容教授和蘇章愷則以學術角度分析探討廈語片,發現廈語片在香港拍,但幾乎都不曾在香港上映,也沒在中國大陸上映,只在東南亞(新加坡、馬來亞、菲律賓、泰國)和台灣(部分)上映,非常奇特。而拍這些片的資金,則有許多是來自祖籍福建的南洋商人。學者分析,這現象與政治局勢密不可分,大陸由中共建政後,海外電影要進入已不容易,所以只好專攻海外市場。
蘇章愷研究發現,南洋也是廈語電影重地,新加坡等地也自行拍攝過純本地背景的廈語片,包括演員、劇情、場景、服裝等,全是南洋的,乃至有南洋特色,例如《馬來娘惹》、《新加坡小姐》等。
容世誠研究發現,有些香港拍的廈語片,歌曲竟是「唱好」香港的,例如《新桃花江》插曲《香港人》(原曲Mambo Italiano,即國語的《叉燒包》)等。他也發現,有「小福建」之稱的北角,在香港的廈語片中經常出現。蘇章愷則發現,當年的南洋廈語片,歌曲也充滿南洋風味,例如改編印尼民歌Begawan Solo的《南洋風景好》,即非常有趣。
蘇章愷還挖掘出,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有一名檳城出生的電影人姚萍先生,在上海參與國語電影工作,後返回南洋從事廈語片工作,曾當演員、導演、幕後代唱等。
但由於各種因素,廈語片最終沒落。一直持續至今仍充滿生命力的中國方言電影,就只剩香港的廣東片了,大家要珍惜了!
身為客家人,我納悶的是,在香港也有不少且還是原居民的客家族群,為什麼完全沒有拍過客家片,以致到現在竟連客家話在香港也快消亡?遺憾!

香港的廈語電影講座(2012-4-8)







圖一:左起:蘇章愷、莊雪芳、容世誠

星期日, 4月 01, 2012

香港吃老本要吃到何時?

香港吃老本要吃到何時?
梁振英的「穩中求變」理念,加上他長期「不沾鍋」、「不埋堆」的性格(另一候選人唐英年,當然就是相反了),使他在特首選舉中無法獲得商界,尤其是大地產商、大銀行家等為主的大老板支持,說穿了,這批大商家,就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怎麼可能會冒自己利益可能受損的風險呢?所以他們支持無所作為的唐英年,因為無所作為,一切照舊,他們的利益就能繼續維持。所以梁振英在小市民的民望甚高,但在大商家圈子則甚低,剛好與唐英年相反。若非最後因唐嚴重失分,阿爺被迫改挺梁,唐已幾乎肯定當選。
但以這十幾年來的世界、中國及香港的發展情況來看,香港不變行嗎?死路一條!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及理念,包括所謂的積極不干預、完全由市場決定等等,不一定適合當下及未來的香港。香港目前各行業壟斷情況嚴重、房價過高、貧富懸殊嚴峻、中產/在職貧窮增加、居住空間及環境惡劣、中年失業嚴重、經濟產業單一化、養老問題沒解決,問題一籮筐,不變行嗎?吃老本能吃到什麼時候?
最扯的是,有些媒體及所謂的分析家說,擔心未來如果梁振英改走大政府路線,積極介入市場,包括仿傚新加坡成立主權基金,投資香港的各行各業等,恐會影響香港自由市場的特色及形象,以致會「嚇怕」外資云云。這是那們子的白痴理論?與香港的現實也不符。坦白說,這十幾年來,有什麼大型的外資來了香港呢?除了一批名店和金融業外,就是那些為了開拓中國市場而在香港設公司的外資了。但最大的外資是迪士尼樂園,而這恰恰就是政府的介入才引進的外資。香港就算未來成立淡馬鍚式的主權基金,也不會與包括外資在內的企業搶生意,不會去經營名店,反而可以促成不同行業外資投資香港呢!需知道,所有企業投資與否是看有沒有錢賺,君不見中國這處處掣肘與陷阱的國度,外資還是趨之若鶩嗎?
談到影響外資的「政治化」,梁振英被指涉嫌漏報利益的西九比賽,才是一場政治化的無聊遊戲,這明明就只是「手民之誤」的程序疏失,卻上綱上線,那批政客的嘴臉實令人作嘔,更無辜的就是那名馬來西亞建築師楊經文,你們香港內部的政治糾纏與我何干,為了一宗十年前的疑案,還要我大老遠到香港來像犯人般被你們耍?所以他最後選擇不以任何形式作供,我舉雙手雙腳贊成!!(如果是我也會這樣決定)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投資香港了!這才是政治化影響外資觀感,甚至嚇怕外資,各位政客,懂嗎?

星期一, 3月 26, 2012

觀察2012香港特首選舉有感

民主派的挑戰
民主黨(乃至整個民主派)在這次選舉中進退失據,民主派一直沉迷於抗爭中,對香港的民主政治非好事。建議民主派應兩條腿走路,除了繼續爭取真普選,本身也要致力於特首及治港人材的培養,否則即使有普選也難以獲理性的香港人支持,或者假使真能當特首也沒能力治港。除培養人材,民主派亦應像其他民主國家的反對派般組織”影子政府”監督施政。

媒體站邊
香港特首選舉,各傳媒(尤其報章)紛紛站邊,其實,從世界媒體發展史來看,傳媒有立場是很正常的,所謂中立實際上不存在,就好像清末的中國,保皇黨和革命黨各有媒體宣傳理念。其實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社會要有可以百花齊放的言論與新聞自由,當然,媒體的立場之別純粹是理念之爭,不可有老板的私人利益糾葛在裡面。

北京對普選的定調?
北京這次允許建制派內有兩人出來競選,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沒想到兩陣營廝殺激烈,拳拳到肉,見紅收場,黑材料盡出,建制派大分裂,這會不會影響到北京對未來普選的定調?值得觀察。

星期六, 3月 17, 2012

香港大埔定慧寺重修籌募齋宴


香港大埔定慧寺重修籌募齋宴
日期: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
時間:5:45pm恭候,6:15pm初慧大和尚及智慧大和尚灑淨與開示,7:15pm入席
地點:百樂門宴會廳(尖沙咀麼地道75號南洋中心LG)
門券:每位HK$600
購券地點:定慧寺
     大埔馬窩村53號
電話:2656 2515
網址:www.tingwai.org
其他購券地點:
佛哲書舍各分店
電話:2895 2890
網址:http://www.buddhist-bookshop.com/


星期六, 2月 25, 2012

Stop Lynas, Save MALAYSIA

澳洲Lynas是一家稀土企業,他們即將在馬來西亞東海岸的關丹附近的海濱地帶設立一家全世界最大的稀土廠,雖然人民及環保團體大力反對,但政府仍無視民意,一意孤行,發執照給他們。稀土的提煉會產生許多環境問題,稍不慎即會引來致命的毀滅性後果。Lynas不在他們祖家--地廣人稀的澳洲設廠,千里迢迢跑到人口比它密集得多的馬來西亞,因為澳洲的環保法規嚴格,不會批准這種工廠設立。二月二十六日(星期日)將有大批馬來西亞人民,包括各NGO、在野黨,以及所有熱愛這片土地的民眾,齊聚在關丹,舉行綠色集會,向Lynas說不:Stop Lynas, Save MALAYSIA,請全世界的人給予支持,分享此信息。
http://www.savemalaysia-stoplynas.blogspot.com/

星期一, 2月 13, 2012

如果當年蔣介石派兵到東南亞協助剿共

如果當年蔣介石派兵到東南亞協助剿共
從新加坡資深戰地記者陳加昌的新書《越南.我在現場》得知,原來當年馬來西亞的東姑首相曾請蔣介石出兵,協助剿共(包括馬共和當時以武力威脅反對組成馬來西亞的印尼親共蘇卡諾政權),但蔣介石可能有所顧慮而沒答應。我在想,如果當年蔣介石接受東姑的邀請協助剿共,不知會對華人產生什麼影響?老蔣沒派兵來,或許值得慶幸,因為共產黨以華人為主,若老蔣當年剿共剿到東南亞來,勢必影響南洋華人對中華民國的觀感。
中華民國後來接受大量南洋僑生,用”軟實力”來代替”硬實力”,以化解中共主導的共產主義之誘惑,可真是神來之筆!
另,陳老書中也反思了媒體和記者的角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事實與真相之別。一名記者看到的或者拍到的,也許是事實,但也只不過是千千萬萬分之一的事實,絕不是整體之真相,他書中就提出了越戰時的許多例子。更嚴重的是,到了影像媒體的時代,人們在電視上就可直接看到現場,但那個現場卻只是千千萬萬個之一而已,其影響力卻足收改變整個局勢、整個世界。這種問題到了網絡時代,又有何變化呢?值得深思。

我反對自駕遊

我反對自駕遊,
和大部分反對的人一樣,
不涉及歧視,
也不是情緒性反應,
而是這根本是一個不應該出現的政策。
請問這政策會有多少人受惠?
會對所謂的融合有幫助嗎?
真是白痴才會想出來的政策。
從香港來說,
會有多少人會想到自駕去內地?
我想大概99.9%的人不會。
對內地而言
會有興趣自駕來香港玩的人,
也大概少得可憐。
最重要的是:
以香港的狹窄面積和完善的公共交通,
根本就不適合也不需要開車玩,
更何況是連駕駛方向都不一樣的內地人,
(先別提駕駛文化與觀念的差異)。
所以這個白痴政策絕不可讓它實施。
香港的高官們,
請高抬貴手,
收回這項政策,
因為生命是無價的!
不可以有一次的意外。

鳳飛飛--奔向彩虹(Medley LIVE)

【掌聲響起】鳳飛飛(經典絕唱,無人可取代)

星期六, 2月 04, 2012

新加坡vs香港

新加坡
我一直對新加坡沒太大好感,雖然本身去過幾次獅城,但沒什麼特別感覺(除了覺得他們的老建築活化和保存做得好之外),也沒有特別討厭(除了不喜歡李光耀式的威權及他處理華文的態度),但多年來有幾位大馬同學(有些是去玩,有些是在那兒工作的),都跟我說過他們對這個島國的不滿,包括當地人看不起大馬人(聯邦人)、沒文化、服務態度不好、中文差等等,所以也影響我對該國的觀感,導致我經常對那些評新加坡是第一名的調查嗤之以鼻。
這次春節,我在相隔好幾年好,再次踏上獅城,雖然只是短短不到半天的逗留,但令我有不同的感覺(因一名同學近年在獅城生活和工作,經常向我吐獅城的苦水,所以我才特別留意)。這感覺是正面的。
首先,入境過關時,那裡的工作人員及關員老早就安排入境者分流到不同的櫃台,以加快過關速度,是很快的,效率高,而且關員都會很客氣的說聲謝謝。就連在出境檢查時,檢查人員都會友善的說謝謝。
計程車服務也是我要提的。雖然朋友經常吐苦水,但我這次和以前在新加坡坐過幾次計程車,基本上是滿意的。雖然獅城計程車有很多不同的附加費,引人詬病,聽說拒載也頗嚴重(包括香港媒體都特別提到),但我倒是沒遇過拒載或不快。獅城計程車司機開車時不會出現像香港的士佬那樣,不斷的用對講機與同行吹水,口沫粗話橫飛,單這一點就贏過香港幾條街了。
另外,新加坡的計程車在N年前就已接受信用卡付費了,反觀香港,到現在還在討論要不要引進八達通,真是落後人家十年不止。當然,我知道兩地計程車行業情況有別,獅城是幾家大車行壟斷,司機都是打工而已,而香港則很多個體戶,小額的車費餘額作為他們的”強制性小費”可能是他們的重要收入,所以他們一直抗拒八達通,堅持收現金,這樣他們才有那筆頗可觀的小費收入。獅城計程車的GPS系統,也是香港缺乏的。
此外,新加坡也重視不同語言旅客的方便,雖然其出入境卡只有英文版,但在填卡的長台上,卻立了一個有六種語文的牌,包括中、馬來、印尼、日、韓、法文,告訴旅客如何填寫。而機場的指示牌都是至少四種語文,即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文:馬來文、英文、中文、印度淡米爾文,有些更加上其他語文。
我在樟宜機場T2的一家意大利麵店用餐,那位中年女士服務員也非常殷勤親切的招呼和介紹。
樟宜機場雖然共有四個終站(Terminal),但接駁很順暢,基本上旅客不需走太多路,這一點香港也可參考,因為很多外地旅客對香港機場的不滿,就在於要走很長的路,對走慣路的香港人而言當然不成問題,但要考慮到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是不太走路的。
有位大馬吉隆坡的朋友,曾留學台灣和美國,去年首次來香港,和伙伴進行影片拍攝工作,他對香港的印象就不好。他說,在香港問路,十個有兩個不耐煩。他舉例,一次在城市大學問一棟新大樓的位置,那位保安人員,當問他第二次時就顯得不耐煩了,而問到學生時,都很nice,但問題是,那些學生都攪不清楚方向,亂指一通。他最氣的是,在中環某一處,看到一間商店外有一張有趣的椅子,他伙伴就坐了上去拍照,沒想到那位不曉得是老板還是職員的人,從後面毫無警告的推他朋友的頭,很粗野。另,到酒樓吃東西,問那些推點心車的女士,都是冷漠的,令到你都不想問(例如問她那是什麼,她就答了一句:水晶餃,諸如此類)。朋友還說,他不喜歡香港,因為覺得香港效率太高,排隊買東西時都要動作很快,因為後面的人會給你無形的壓力。
知己知彼,香港各行各業,有必要認真的學習競爭對手的長處。

星期三, 2月 01, 2012

亞航停飛歐洲

以商業模式而言,廉航是不適合飛長途的,所以亞航停飛歐洲並不令人意外。你知道廉航怎麼運作的嗎?他們為了節省成本,從基地飛往另一個地方,會最短時間飛回基地,盡量不在其他地方過夜或停留過長時間(尤其是高物價的地方),但飛歐洲就不可能了,即使飛機不休息,按規定飛航人員也必須要休息(否則就違規了),需換另一班人,而原先那班人又要在歐洲或其他地方過夜,這筆開銷是滿可觀的。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別忘了廉航那狹窄的座位,對長途乘客而言,簡直是受罪。這對其競爭力是一大打擊。如果機票價格相差不大,相信消費者會選傳統航空公司。

再者,燃油是飛航的最主要成本,廉航和非廉航都是要用那麼多油的,短途的話也許可從其他方面節約成本(因短途花油較少),但長途的話用油量太大,又要花錢安頓在海外休息的機組人員,所以大概也節省不了什麼。當初亞航太樂觀了才會飛歐洲的!

星期三, 1月 18, 2012

請在1月23日(壬辰年大年初一)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1月23日(壬辰年大年初一)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1月2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2012年1月23日星期一(壬辰年大年初一)
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願世界和平、眾生吉祥、天下無災難、素食在世界普及!

金龍獻瑞慶豐年

敬祝各位:龍年大吉、萬事如意、身心康泰、歡喜自在、合家平安、福慧增長、心想事成、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
祈願:世界和平、眾生吉祥、人人茹素、素食在世間普及

星期日, 1月 0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