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蕭偉基
撰於:2012年6月
*香港持續大量接收難民的時間是全世界最長
自從二戰後持續到七十年代中,香港長期大量接收來自中國大陸的逃難人潮,長達二十幾三十年,這批人數百萬,是香港原先人口的十倍以上,我相信這有可能人類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量接收逃難人群。所謂「計劃遠不如變化」,英殖民政府以人道理由大量接收「難民」,使到它即使做任何規劃都不可能滿足變化,所以有人批評為何新加坡可以規劃完善,而香港不行,這對香港是不公平的,新加坡是有計劃的吸收移民,而不是像香港那樣幾毫無條件的接收。
百年來,尤其大陸易幟後,「自力救濟」的中國人或華僑從大陸或海外因逃難或避險等因素而將大批資金轉到香港,這些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逃到香港(還有台灣),以及國際間對大陸的封鎖,美國為主的西方「自由」社會並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的援助港台兩地(南韓也是受惠者,此處暫不談),使兩地經濟在戰後三十年間崛起,但也要看到兩地政策的配合,以及人民勤奮等民族性條件(君不見菲律賓當年也是有類似優勢,但數十年後,卻成為失敗之國)。
以香港而言,事實上港英政府所做的,就是讓這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有比較安全的生存/生活之地,讓他們有謀生(包括打工和創業)的機會,但港府並無有計劃的發展特定產業,只是以自由、寬鬆、法治等,創造有利營商的環境,並加上歷年不斷針對問題而改進的施政(包括市民施壓奏效),以及香港百年來作為中國(尤其華南)與國際交流窗口的仲介地位,使香港經濟騰飛。但這種「粗放式」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模式,經幾十年演變後,目前的形勢已大不一樣,香港已到了勢必要改變的時候。
*面對龐大的神州崛起之衝擊,香港首當其衝,可成為全球範例
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度經濟崛起,這在人類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香港剛好是最靠近中國大陸的地區,因此受其衝擊最早,影響也最大(台灣次之)。沒錯,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和廉價勞力,曾幾何時是香港的「鑽石良機」,但隨著大陸之愈發崛起並與國際接軌,香港的優勢已逐漸下降,香港如何因應,其實是對全世界都有啟發性。
*人居地小,仍井然有序
香港的土地有超過一半是不適宜開發或不適宜居住的,包括諸多的山區,以及被保留為郊野公園等(即使不是列為郊野公園,開發成本也極大),所以其實香港的可居地是非常小的,人口密度是非常大的(屬世界前列,以可居地計算,人口密度比新加坡高)。在這樣狹窄的空間中,可知香港人的壓力和壓迫感是多麼的大。但即使這樣,香港社會仍長期井然有序(例如街道雖窄仍亂中有序),難得。
*人流多,壓力大,服務態度仍大有改進
不少人對香港服務業(包括海關入境處)的服務態度頗有責言,但我近年從另一角度來觀察,得出不一樣的看法。很多人將之與新加坡或台北來比較,覺得這些地方服務態度比香港好。但有沒有想過,香港的客流、人流量是遠超過台新兩地的,以機場為例,香港一年航機起降是三十三萬架次,機場客運量高達五千多萬,貨運量三百九十萬公噸,都超過新台兩地(尤其遠超過台灣桃園機場),是亞洲最繁忙、世界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香港旅客人數也超過四千萬名,也超過新台兩地(尤其台灣,外國遊客極少)。在這樣大的人流壓力下(幾達負荷的臨界點),香港服務業水準仍在近十幾年大有改善,且效率極高,我覺得是不簡單的。大家讚揚台灣的好客及服務水平,當然有其先天人文底蘊深厚、民風純樸、好客傳統等因素,但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台灣的遊客、人流量是現在的三倍或五倍,他是否仍可保持目前的水準呢?他是否可以有香港今天的效率和水準呢?
*香港是廣府文化的最後堡壘
香港是全球華人社會中,唯一仍以地方語言為教學用語的社會,這是非常寶貴的文化資產,使香港得以發揚具生命力的粵語文化,包括粵語電影、粵語電視劇和粵語歌曲等,而不是獨尊北京話(普通話)。
*對促進中國大陸民主化之作用
自從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的百萬人上街聲援中國民主以來(當時香港人口約五百萬,上街人數比例之高人類史上僅見),香港竟意外的成為企圖促進或推動共產中國民主的堡壘。六四事件二十多年,全球剩下香港仍大規模悼念及要求平反,並難能可貴的成為中國共產黨管轄範圍內唯一能紀念六四的地方。回歸後每年七月一日的回歸紀念日,又成為香港民主派人士提出各種訴求的遊行大日子,高峰時更有高達五十萬人參加,以一個只有七百萬人口的地方而言,這種人數比例是超高的,更可貴的是總能和平進行,井然有序,甚至連留下的垃圾都少,充分顯示香港市民的素質。
*樂善好施
不少人都認為香港人冷漠自私現實,但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災難卻展現了香港人的樂善好施。南亞海嘯期間,香港人均捐款賑災金額高居世界第一,歷次的中國大陸及全球各地的災難,香港人都慷慨解囊。香港更是多個慈善組織,尤其是面向中國大陸的NGO的重要根據地,香港本土的,加上國際性的各種NGO林立,為資助中國大陸和全球各地,發揮重要作用,作出重大貢獻。
以上是正面的香港,負面的香港如下:
*八卦化、蘋果化的媒體
自從黎智英的壹周刊、蘋果日報等媒體面世以來,其狗仔隊、有違新聞倫理乃至普世道德價值觀的作風,對華文媒體產生了極壞的影響,敗壞社會風氣。
*燒炭自殺
非常遺憾的,香港「發明」的燒炭自殺,也擴散到其他地方。
結論:殖民地,眾所周知的不合理的,但弔詭的是,在香港,殖民政府加上港人的各種良善的結合,以及既是邊緣又是中心的地位,竟創造了東方之珠的奇蹟。盼這光芒能持續。
(註:香港之"夯"不勝枚舉,我會另文列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