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03, 2008

從貝娜姬之死談起

談貝娜姬之死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姬遇刺身亡,頓時成為全球焦點。但世人似乎遺忘了,就是因為貝娜姬之故,巴基斯坦接連兩次針對她的襲擊,已造成約二百人死亡。這些無辜的人,用生命成就了貝娜姬的「烈士」(儘管她本身不願意)。就算貝娜姬此次或者以後能逃過劫數,但都無可避免的會造成無辜平民的犧牲。故我認為,貝娜姬根本就不應回國,留在外國做她的名門望族即可。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這番論調會否本末倒置,不去怪責發動襲擊者,反而去怪責被襲擊的人不應出來讓恐怖份子有機可乘。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巴基斯坦這動蕩國家的本質。基本上,雖然穆沙拉夫這一介武夫操縱政治,對付政敵已是幾乎公開的事實。但貝娜姬此次回國,是在與穆沙拉夫作出妥協的情況下的決定,而她本身更是在美國的慫恿之下才回國,這位巴基斯坦人民黨「永久領袖」會有多「民主」,實值懷疑。
  再者,雖然發動襲擊者身份仍未詳,也有一說法是穆沙拉夫所為,乘機鏟除這強大政敵,再嫁禍給阿爾蓋達等回教極端份子。但阿爾蓋達的分支早已提出要殺掉貝娜姬的警告,貝仍「不怕死」,遂顯得有點咎由自取。這樣說並非表示害怕「惡勢力」而退縮,而是表示做許多事情應該更具智慧,更理性。需知道,貝娜姬的回國,根本不能改變巴國現況,只會使之更惡化、更複雜,這是顯而易見的。這次的所謂「選舉」也同樣的不會對改善局勢有任何效果。因為巴基斯坦的問題癥結在於源於阿爾蓋達及塔利班的回教極端份子。要解決這一問題恐不是選舉或民主(雖然只是表面上)所能為。故貝娜姬此之回國和遇襲身亡,實與民主無關。這與昂山素姬之於緬甸,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儘管不少人將兩人相提並論)。巴國已不純粹是國內問題,而是複雜的國際問題。
  無論如何,筆者最不能接受的是,貝娜姬以犧牲人民生命成就自己「英雄」形象的做法。
  再談談貝娜姬此人,一方面因為父親的慘死而以悲情上位,頭頂光環;另一方面又因巴基斯坦人民無法擺脫的封建思維,而支持這位打著民主旗號的出身當地名門望族的烈士後裔。從其身故後人民黨馬上推舉其年僅十九歲的兒子比拉瓦上位繼承其主席職,以及其丈夫扎達利出任聯合主席,即可看出所謂「民主」在這個國家的荒謬之處。這種「復仇政治」一日無法擺脫,這個國家就難有安定和平之日。
  貝娜姬出身當地貴族,家族有著大片土地,大筆財富,與絕大部份的巴國平民相比,有著天淵之別。她從小讀貴族學校,連巴國國語烏爾者語都不流利,雖也因政治關係繫獄多年,但直至一九八六年回國從政後才開始學烏爾都語,並塑造親民形象。不過,可悲的是,民主卻從未在巴國立足。即使貝娜姬這位國父及烈士後裔,從她在一九九七年被選為人民黨「終身領袖」就可見一斑。此次由其從未回過巴基斯坦的十九歲兒子繼位,延續家族血脈,亦不令人意外。
  不僅如此,貝娜姬本人執政時政績乏善可陳,她及其家人的涉及貪污的指控暫且不提,她對付政敵及「培養」恐怖份子卻有一手,與民主八桿子打不著關係。她在九六年曾派當時還是她手下的穆沙拉夫到蘇丹去與拉登接洽,協助阿爾蓋達組織安頓在阿富汗第二大城查拉拉巴,當時的內政部長巴巴爾,也在扶植塔利班和協助蓋達組織在阿富汗立足的工作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貝娜姬當時是希望利用塔利班和阿爾蓋達來鞏固巴基斯坦西部邊境的戰略安全,同時也希望進一步過問阿富汗的內政。但未料今日會遭到塔利班和蓋達的反噬。這與美國政府的「自作孳」可謂同出一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