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31, 2008

五十年一遇暴雪席捲中國 無數災民亟待援手

樂 施 會 緊 急 捐 款 呼 籲
五十年一遇暴雪席捲中國 無數災民亟待援手


您好﹗

中國廣泛地區持續遭受50年以來最嚴重暴雪侵襲,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安徽、甘肅、陝西等10多個省份災情嚴峻:

- 3千多萬人受災
- 31,000間房屋倒塌
- 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0多億元人民幣
- 部分災區出現缺糧情況
- 交通運輸及通信嚴重受阻或中斷
- 水電供應緊張或受阻

鑑於災情嚴峻,樂施會計劃撥款超過港幣一百萬元,向湖南、貴州及甘肅等多個受災省份的災民提供糧食、禦寒衣物及被鋪等緊急援助,並於災後重建民房及牲畜圈。

請即捐款支持樂施會賑災救援工作,協助災民渡過難關、重建生活!


捐款方法︰

1. 網上即時捐款
http://www.oxfam.org.hk

2. 直接存入戶口

匯豐銀行戶口:047-834668-001
中國銀行戶口:012-874-0-013040-1

3. 郵寄支票

支票抬頭請寫 「樂施會」,支票背面請註明「中國雪災」。

請將存款收據正本或劃線支票連同姓名、地址及電話號碼寄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17樓樂施會收。

※ 樂施會將盡用所得捐款,為中國雪災災民提供援助。倘有餘款,有關款項會用作推行中國其他地區的扶貧救災及災後重建項目。
※ 憑捐款收據可申請稅項寬減。

星期四, 1月 24, 2008

唱片業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2007年香港最暢銷的唱片不到三萬張(分別是張敬軒及孫耀威的專輯),很誇張的數字。相對八、九十年代,當年在香港沒有賣到一萬張就算失敗,如今已是最好銷量。在台灣也一樣,近年唱片銷量急遽下降,情況比電影還糟,現在台灣能賣上十萬張已是銷量冠軍,但在八、九十年代,十萬張只是最起碼的要求,當時唱片銷量動輒百萬張。這種下跌程度不能說不驚人。所以歌手都要多元化發展。出唱片只是維持曝光率的一個手段而已。難怪莫文尉說,不再出CD了。現今周杰倫、蔡依琳的所謂「全亞洲」銷量百萬,九成以上是來自中國大陸。可以想見,如果將場景換作是八、九十年代,他們的銷量應該是可以上千萬張了。可惜當時中國大陸仍未崛起。

由於電腦網絡技術的進步,唱片已由實體(CD等)轉向非實體,這種轉變是與當年由唱片轉向錄音帶,以及由錄音帶轉向CD是截然不同的,可說是一種根本性、革命性的轉變。九十年代後期以來,網絡上下載的盜版令唱片業者損失慘重,漸漸的被迫轉變方向,但要消費者(尤其青少年)接受網絡下載收費的概念,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在由實體轉向非實體銷售的過渡期,小唱片公司就撐不住了,這在台灣就非常明顯,即使大公司也岌岌可危。我想這種過渡期起碼要維持多三年。

廣欽老和尚

http://www.bfnn.org/kuangchin/

虛雲老和尚

http://www.bfnn.org/hsuyun/

星期三, 1月 23, 2008

廣府話

廣府話
無可否認,在中國漢族云云語言之中,廣府話是最強勢的,強勢得有點霸道(例如到今天,內地人或新移民到香港而不會廣府話仍或多或少受歧視)。我不喜歡用「方言」這一稱法,因為那充分顯示了「中原」霸權(這一點我恰與台灣本土化人士有相同之處)。有些人認為,既然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了,教學語言應該由廣府話改為普通話,甚至應由繁體字(對不起,我比較喜歡用「正體字」這稱法)改為簡體字。我的意見是:大力反對。因為歷史因素,香港成為全球華人社會中,唯一不以普通話(即東南亞華人稱的「華語」,或台灣稱的「國語」)為教學及官方語的地方。這是非常難得的一「文化遺產」。一旦消失,就再也找不回來了。香港人要學普通話,只需加一堂普通話課即行,不需勞師動眾全盤改為普遍話。我只能說,如果真要是有一天香港不再用廣府話教學,是一很可惜之事。至於正/簡體字,更是萬萬不能動,因為台港澳已成為堅守此陣地的最後堡壘,容不得被攻陷。

星期五, 1月 18, 2008

星期四, 1月 17, 2008

專訪:香港慈善家田家炳

專訪:香港慈善家田家炳



三月二十一日,天津師範大學舉行「田家炳教育書院」的大樓主體封頂儀式,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親自出席該典禮。其實,全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的師範大學的「田家炳教育書院」都因田家炳的捐資而擁有自己的獨立大樓,天津師大只是其中之一。

初春三月一個週六的上午,跟著二十多位大埔縣領導及旅港鄉賢訪問田家家炳先生,看到他在全國捐資的情況,各省市政府致送給他的紀念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引起我無限的感慨。中午在荔枝角地鐵站的一間酒樓用過充滿鄉情、不講排場的午餐後,田家炳和我以及田家炳基金會幹事蕭開廷,乘搭地鐵到其位於九龍塘的租賃公寓,進行專訪。一位億萬身家的企業家及慈善家,沒有私人轎車,長年以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代步,著實令人驚訝。這也許是高齡八十六的田家炳身體仍健康硬朗、思路仍清晰敏捷的重要原因。

廣東大埔出生的田家炳,以化工業起家,幼承庭訓,生活簡樸、樂善好施。他至今仍能一字不漏背誦明朝朱柏盧所撰的《治家格言》,並且應用在做人處世當中。例如格言中有一句:「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田家炳說,每與人爭執時,就會想到這一句,自我反省。這也許是田家炳生意能夠做大的重要原因。他說,做生意常常想著如何做到客戶及供應商都覺得與田氏來往最好,盡量做到他們滿意。

田家炳一九五八年從印尼移居香港,他回憶這段歷程時說,「自問生平包著利人必能利己的宗旨,即使開一家雜貨店,也一定做得起來;在路邊擺個報攤,也有信心做到人人向我買報紙。他還說,「如果有一天我當你的守衛,你十年後也會想到,用過這麼多守衛中還是田家炳最好,我很有信心」。

香港仁愛堂田家炳中學校長戴希立也表示,與田家合作很愉快,受到田家炳己立立人的事跡影響。

一九八二年,他將八成財產捐出,成立田家炳基金會,捐資公益事業,至今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地已興建數以百計的大學、中學、小學等學校,以及數十間醫院、一百多座橋樑等項目。在大陸,田家炳中學已經是名牌,不少學校都希望能獲田翁的捐資並能夠取名為田家炳中學。他雖不願意說出他的捐資總額,但估計應超過十億港元。

香港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後,田家炳旗下物業租金收入大幅減少,為了堅守捐資承諾,田家炳毅然於二零零一年將住了三十七年的別墅出售,把所得五千六百萬港元悉數捐作教育用途。

對於賣掉大宅捐獻,自己與太太卻租住公寓,田家炳說,「我捨得不算什麼,太太捨得才算特別」。田太則回應,最初也有些不捨得,但做善事,很值得,最後她也很支持。身為共產黨員的原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浚生(原香港新華社副社長)表示,田家炳賣屋興學的例子,是他上黨課時必講的內容。

關於去年曾向銀行貸款六百萬港元捐給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田家炳解釋,向來做生意都有向銀行貸款。香港八所大學中,當時只剩理大和城大他沒有捐過款,為著讓兩校爭取政府更多「等額資助」,得到銀行延緩了需償還的貸款,而完成了他捐資的素願。他說,自己雖然增加負債和利息,但想到兩校可得到更多捐款,所以很樂意這樣做。

對於慈善家的稱呼,田家炳如此回應:「我不是慈善家,我也不特別賙濟親戚,只是捐辦公益、教育。我認為每個人都要自力更生,所以我對他們說,『你當作沒有田家炳這位親戚』,就會自力更生。」

在訪問過程中,田家炳多次強調,「頌揚的話盡量避免」,由此可見他實事求是的個性。他說,他的做人宗旨就是節儉、體諒人,能夠做好盡量做好,「就算素昧平生、以後也無見面機會的「問路客」,他都不惜多花幾分鐘盡可能給予最好的協助,令別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對於名聲他也很在意,不希望因為任何差錯而壞了名聲。這也是他為何只在家鄉大埔捐錢卻不投資的原因。他說:「怕別人利用我的名堂做生意不規矩,壞了名聲。」當時他曾計劃要扶植大埔縣政府辦些營利事業,但官員不敢擔這個擔子,所以沒做成。他也隨時提醒子女謹言慎行,而孩子也很小心,不讓爸爸丟臉。

他很感慨自己「沒辦法適應商場」。改革開放後,政府提供許多優惠條件吸引田家炳投資,他都不為所動。一九七九年,他反而將整套人造革機械生產線送給廣東省政府,並免費代培訓技術人員。

他說:「從來不想政府給我什麼好處,給好處我就週身不自在。」大埔縣政府曾打算撥地給他建別墅,他婉拒了,他說:「我的財富尚且要拿回家鄉辦公益,那能反而接受政府的恩惠?」

田家炳不只不拿政府的好處,反而處處為政府著想。一九九五年,大埔縣要造一條公路,但測定的路線需從田家炳祖父墳墓經過,基於對田翁的敬仰,政府原本打算繞過該墳墓,但田家炳知道此事後,主動將這被認為好風水的墳墓他遷,以免妨礙政府的工程及不增加政府的成本。對此,田家炳有一很動人的解釋:「家族開會商討此事,大家認為祖父最保祐就是我,既然我都沒意見,他們也都沒意見了。」

目前大陸共有八十六間以「田家炳」命名的中學,小學有三十七間,四十六間大學有「田家炳教育書院」等建築物,而且每年都有不少學校向其基金申請捐款,希望也能成為一份子。田家炳謙虛的表示,很多學校不是真正計較錢,而是覺得學校內有間田家炳書院很光榮,「其實我捐的錢不是很多」。

近幾年來,田家炳將資源集中在大陸的師範大學,因為他覺得,中國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成敗在教師素質,師大是培育老師最好的學校,他們畢業後為教育服務,是最有效提高中國教育的工作。

田家炳表示,十三億人口是中國很大的包袱,如果能夠提高教育,每個人有求生存的能力,這個包袱就可以變成資源。他希望將剩餘的歲月都奉獻給教育。

原中國教育部師範教育司司長馬立對田家炳的評價是「站得很高,看得很遠」。香港教育學院研究及國際合作中心總監鄭燕祥則表示,中國每所師大都有一間田家炳教育書院,這可以見到田先生為了培養優質教師而有系統地工作,建立了戰略性的教育基地。

對於中國的前景,田家炳很有信心,因為人民素質不錯,只是還未上軌道。他表示,現在的領導一屆比一屆好,尤其有那麼多海外華人做後盾,只要國家一好起來,海外華人愛中國的心自然就會提高,外國人自然看得起中國人。

但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風氣下降是他相當擔心的。他說,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貪污,貪官枉法多,造成民眾反感,而當前最重要工作是減少貪污。田家炳特別提到今年年初大陸計劃舉行而最後取消、一桌上萬元人民幣的春節扶貧宴,他表示,「這種風氣很不好」。

至於如何解決中國的貪污問題,田家炳認為,制度要改變,像香港這麼開放及有透明度,人們就不敢亂來。他說,「要把公眾的錢當自己的錢般來節省,這樣就能把更多資源投入教育」。

因此,這些年田家炳也把部份資源投入在「德育」的推廣方面。三月下旬,田家炳基金會才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了「二十一世紀學校德育發展路向」研討會。田家炳認為,「育德比育才更重要」,社會風氣與德育這些軟件,比建築物這些硬件來得重要。

對於香港,他說,本來香港非常好,經濟成功,市民生活及知識水平高,是非常幸福的社會。但是這幾年經濟問題等原因,產生一些不好的風氣,很可惜。他覺得香港社會太過醉心自由、人權,搞到爭爭吵吵,失去了不少好的中國傳統思維。他表示,並非民主不好,但香港似乎追求得有點過份。

田家炳曾說,當初離開印尼到香港是最好的轉捩點,但他坦承對香港近況有些失望。他說他並不是奉承董建華,但像他這樣全心全意為香港的人,真的很少,可能再過幾屆後大家就會覺得,董建華確實不錯。

他舉例,某一件事如果有五十一人贊成四十九人反對就應該上馬,但在香港反對的人會一味攻擊,「那政府如何做事」?他覺得這對年輕人的思想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例如中大學生一個不滿意就喊校長下台,很隨便、很衝動,「我非常不恭維」。

田家炳在家鄉大埔是人所敬仰的慈善家,因為單是橋樑,他就捐建了一百二十九座,其中一百二十六座名為「田家炳大橋」。一九九零年,大埔縣政府更成立了「大埔縣家炳建設工程籌建委員會」,共進行了超過二百宗、四百個項目,捐資逾一點四億餘元人民幣,包括學校、橋樑、醫院、道路、大型體育中心、廣播電視中心等。田家炳說,當時大埔造橋的做法是:「你們開路,我做橋」,鼓勵人們開路,使交通方便。

田家炳積極參與捐資項目,包括設計圖則、發展細則等;不辭勞苦親身到校探訪,長期奔波全國各地;並喜歡與學生真情對話,分享做人處事、金錢觀、人生價值。二零零二年的上海師大座談會上,他向學生們說:人生追求名利很應該,但應從正當手段去追求。同年的華東師大座談會,他在回憶起父親的教誨時,雖然已是七十年前的往事,但仍忍不住流下眼淚。

大埔縣家炳工程籌建辦公室主任楊恭曾表示,田老事必躬親,有一次凌晨五點多從香港出發到深圳,隨即開始了緊張的會議,一直到晚上八點多才回港,深夜十一時仍來電對工程提出意見,連續十幾個小時奔波、座談。

田家炳對公益事業不遺餘力,但本身生活簡樸節儉。他出外住旅館會自備肥皂,因為不想浪費酒店的肥皂。他要求慶典不舖張,吃住簡單。他甚至在宴會上只喝開水不喝汽水,因為覺得汽水要開罐,不環保。台灣田家炳文教基金會董事夏華回憶,田家炳每次上館子吃飯都把菜吃光光,因不想浪費,每次來台都指定住青年旅社,說是離公園近,方便散步,其實是節省。

數十年捐資公益教育事業,田家炳覺得「內心非常高興」,因為「栽培人才的收穫無法估量」,而「學校辦得好,對我精神上的安慰非常大,那是種無形的激勵」。他說,自己捐了一些錢,能夠帶來這麼多收穫,產生的效果大過放在自己口袋。其實個人身家有十億與一百億差不了多少,怎樣提高財富價值才最重要,能為國家、民族作出無私奉獻才頂有意義。

撰文:蕭偉基

刊於亞洲週刊(2005年)及田家炳基金會網頁(http://www.tinkaping.org )

星期六, 1月 12, 2008

連帶關係

周杰倫和楊受成的英皇集團搞上了,除了拍英皇有份投資的電影《灌籃高手》外,最近還替英皇的美女組合Twins寫歌作曲。就是這一首《連帶關係》,填詞的不是他的老搭檔方文山,而是填慣粵語歌的香港人陳少琪。陳在Twins這張華語專輯中有好幾首填詞作品。《連帶關係》是一首朗朗上口的K歌,MV拍得兩位美女超靚女的,有女人味來又不會老氣(尤其阿嬌)。

連帶關係
主唱::Twins
作曲:周杰倫
填詞:陳少琪


喜歡工作每天都很忙 因爲我是天生購物狂
喜歡購物 因為我要變 更漂亮 變更時尚
喜歡時尚每天換新裝 因為我就是你的女王
喜歡當女王 因為我有我立場 我思想

我會好好愛自己 自己就會更美麗
美麗就是一個人最寶貴的秘密
秘密是一種信息 信息藏在我手機 
手機需要陪一件新大衣 吸引著你

難以捉摸的心理
就是一種連帶方式
也是一個人控制的天氣

喜歡工作每天都很忙 因為我是天生購物狂
喜歡購物 因為我要變 更漂亮 更時尚
喜歡時尚每天換新裝 因為我就是你的女王
喜歡當女王 因為我有我立場 我思想

我會好好愛自己 自己就會更美麗
美麗就是一個人最寶貴的秘密
秘密是一種信息 信息藏在我手機 
手機需要陪一件新大衣 吸引著你

難以捉摸的心理
就是一種連帶公式
你是一個人控制的天氣

喜歡在我傢消磨時光 因為我最愛走進廚房
喜歡廚房 因為你最愛 喝我煲 的菜湯
喜歡菜湯是你太健康 因為我就是你的偶像
喜歡當偶像 因為我有妳拍掌 和鼓掌

喜歡工作每天都很忙 因為我是天生購物狂
喜歡購物 因為我要變 更漂亮 更時尚
喜歡時尚每天換新裝 因為我就是你的女王
喜歡當女王 因為我有我立場我思想

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SAr5sN839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Kj39bU2st0

靜思語 Jing Si Aphorism

靜思語 Jing Si Aphorism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Don't underestimate yourself, for human beings have unlimited potential.

--證嚴法師(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Master Cheng Yen, Founder of The Tzu Chi Foundation

http://www.tzuchi.org.tw/

大愛之河

書介:大愛之河
書名:大愛之河:慈濟印尼紅溪河援助記
作者:經典雜誌編著
出版:經典雜誌
地址:台灣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
電話:8862-28989991
網址: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長度七公里的紅溪河,是位於印尼首度雅加達市西北地區的重要河流。雖然它不算長,但對於這個千島之國的印尼族人與華人而言,卻承載著沉重的悲情。一條河流的故事,也是印尼人、華人與荷蘭殖民者三個民族之間恩怨難解的一段歷史。約三百年前,在荷蘭殖民者的操弄下,雅加達的印尼人和華人發生種族衝突,數十萬華人慘遭殺害。據稱當時血將整條河都染紅了,所以當地華人稱之為紅溪河,以致連其印尼名Kali Angke的Angke一字,即是閩南話「紅溪」的音譯。近幾十年來印尼發生多次的排華暴動,都讓人將之與紅溪河聯想在一塊兒。

近數十年來,隨著雅加達的發展,大批鄉下人出城謀生,而紅溪河畔也就成了許多都市邊緣人的棲身之地。近萬名城市貧民在此搭建簡陋居所,吃喝拉撒全靠這條河水解決,以致臭氣熏天,河沙淤積,環境惡劣,被稱為「雅加達的黑色心臟」。二○○二年初,豪雨重創雅加達,紅溪河沿岸的卡布村,災情嚴重,居民泡在垃圾與糞便充斥的污水中生活。

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印尼分會同仁有見及此,特別陪同高齡八十的華人富商、金光集團老板黃奕聰,赴台面見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法師立刻開示「五管齊下」的治水計劃:抽水、清理、消毒、義診及建大愛村。黃奕聰更號召其他華裔印尼富豪,包括林紹良兒子、三林集團負責人林逢生共同參與。在數百名志工、企業員工等通力合作下,經過四年的努力,終將紅溪河治理成功,重現清澈河水,並興建設施完善的「大愛村」,將近兩千戶,供原居於紅溪河畔的貧民入住。零三年七月「大愛村」啟用時,當時的總統梅加瓦蒂也蒞臨現場,表達對慈濟的感謝。零五年十二月,班達亞齊的「大愛三村」交屋啟用,現任總統尤多約諾也向慈濟人的無私奉獻致謝。

「大愛村」內設有完整的幼稚園及中小學,並成立職業訓練中心、加工廠及小商店,讓居民有謀生機會,更貼心的建有回教清真寺及供回教徒去世後淨身的處所。慈濟治理紅溪河的成就,不亞於南韓新總統李明博當年治理清溪川。本身為基督徒的黃奕聰,更大力資助慈濟的大愛電視台在印尼成立印尼語台,將人間的真善美在印尼這片土地上散播傳揚。

其實,慈濟早在一九九四年即開始參與印尼救濟活動。成員以華人為主的慈濟人,不畏動盪政局,在九八年排華暴動期間,以義診及濟貧發放,甚至援建回教習經院,減緩種族紛爭危機,更贏得印尼人的人心與信任。難以想像在以回教徒學生為主的慈濟學校內,每間教室都掛上一位佛教僧尼(證嚴法師)的照片,足見當地人對證嚴法師及慈濟的尊敬。一名受助婦女感動的說,如果有機會到台灣,一定會緊緊的抱著證嚴法師,表達謝意。

兩個種族間幾百年來的宿怨情仇,從一條河開始,亦從一條河和解。慈濟旗下經典雜誌編著的《大愛之河:慈濟印尼紅溪河援助記》,詳細記載了十幾年來慈濟在印尼走過的歲月,真摰的文字、逾百幀寫實的照片,述說著一段段以大愛衝破宗教與種族藩籬的動人故事。慈濟,一個華人佛教團體,懷著無分種族、宗教、鍥而不捨的大愛,在印尼這個世界上最多回教徒的國家,勇往直前地付出,踏出既深刻又扎實的慈善足跡。慈濟從台灣步向世界,亦是台灣人及全球華人以愛心回饋世界的象徵。

(蕭雅)
2008/1/12

星期五, 1月 11, 2008

你也過不生病的生活

你也過不生病的生活
--摘自Club-O月刊《生機健康》第34期(2008年1月)


日本新谷弘實醫師19歲罹患流行性感冒痊癒後,不曾再接受任何治療。擔任醫師45年間,從來沒有生過病,亦曾簽過死亡証。

為甚麼白米是死亡食物?
我作為主食的榖類並非大多數人所食用的「精製白米」,而是從糙米、麥片、小米、玉米、莧米(莧菜籽)、稗、蕎麥、薏仁、藜麥等雜糧中選出五種,加以混合作為主食,而且這些穀類都選擇無農藥栽培,是未經精製的糙米新鮮作物,我都購買未與氧接觸的真空包裝糙米,並在開封之後的大約十天內吃完。白米已除去了最重要的營養素,等同於沒有生命能量的「死亡食物」;會發芽的糙米,才是蘊含著生命力的「活的食物」。麥類也是同一原理,要享用麵包或意大利粉等麵食時,最好選用完全以全粒小麥粉製作的產品。

為甚麼酸乳破壞腸道?
「每天喝酸乳(yoghart)對腸子有益」的說法是騙人的。

人類的腸子本來就存在著乳酸菌,這種原本就有的細菌稱為常在菌。

人的身體具備了對抗外來細菌或病毒的安全防禦系統,即使是對身體有益的乳酸菌,若非常在菌,也會被這種防禦系統殺死。酸乳(yoghart)的乳酸菌一進入胃裡,幾乎都會被胃酸殺死。 經常食用酸乳,會使腸內生態紊亂。根據300,000例的臨床結果,我很有自信的這樣說。

為甚麼肉食加速老化?
成長的現象在超過某個年齡之後,就會改稱作是老化;加速成長的肉食生活,就是加速老化的飲食生活。

肉食破壞腸相最大的原因,是它缺乏「食物纖維」,同時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令腸壁變厚,內腔則變窄,內壓會增高,出現所謂憩室,宿便會進入袋狀的凹陷處,更難排出,進而產生息肉, 息肉繼續成長,腸相不斷惡化, 就可能形成大腸癌、 憩室炎、子宮肌瘤、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肥胖、乳癌、攝護腺癌、糖尿病等所謂「生活習慣病」。

為甚麼要充分咀嚼,只吃八分飽?
如果不充分咀嚼,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可能只有三成被身體吸收。

充分咀嚼反而有利瘦身,充分咀嚼會延長用餐時間,血糖值在進食的同時逐漸上升,使食欲受到抑制,可防止暴飲暴食,即使不刻意減少食量,會藉著充分咀嚼,吃必要的量就可以產生飽足感。

注意控制食量,加上吃的食物被完全消化、吸收,就可以避免未消化的多餘食物在腸內腐敗而產生毒素,同時節省用來解毒的酵素。 再怎麼好的食物或多麼必要的營養素,過度攝取都有害健康。重要的是「均衡」的攝取「好的食物」,並「充分咀嚼」。

怎樣寫您的生命劇本?
肉食動物的牙齒與草食動物的牙齒不同,就表示大自然的真理告訴各種動物應該吃什麼食物,我們人類的牙齒排列,也是根據自然的道理組合而成,使人類無視於以自然真理為依據的「生命劇本」的,乃是人類無止境的「欲望」。

「思考」是神賦予人類特殊的恩寵,但是人類卻誤用了這種能力,依自己的意志來支配,今天的人類社會,或許就是以疾病的形態,付出這種不斷擴大「欲望」和「便利」的代價。

醫學怎樣才綠色?
在大自然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單獨成立,除了自己的專門領域之外,還能夠對其他器官和病人的整個健康狀態作綜合性診斷的,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醫師。

願意傾聽患者身體聲音的醫師越來越少,原因就在依器官分科的醫療方式,實施得越來越徹底。

未來的醫學,最必要的就是預防醫學,要確立正確的預防醫學,正確的飲食知識絕不可少。

為甚麼「愛」能活化免疫力?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是基督教的教義。患病的人有了一個目標時,疾病奇蹟復原的情形,在實際生活中確實見過,為癌症所苦的病人,因為某個契機而產生感謝之時後,疾病逐漸痊癒的例子,放眼世界也經常可見,不論什麼人都有無限的潛力,這種潛力一旦啟發,體內的酵素就會活化,產生的能量可將人從絕望的深淵解救出來,不論多麼健康的身體,如果一個人寂寞生活,而且每天思考的都是負面和不幸的事情,酵素就會漸漸失去力量。

強烈的動機常能開啟人類無限的潛力,要治癒疾病,並非單純的切除病灶,或投與藥物即可,而應該賦予病人動機,讓病人由衷的感到快樂,要變得健康,愛別人的心絕對不可少,單獨一個人是無法獲得幸福的,當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時,能活化免疫機能。

「幸福循環」
「感覺到幸福 → 副交感神經占優勢 → 壓力減輕 → 腸內平衡改善 → 副交感神經佔優勢 → 傳達至下視丘 → 心中充滿了幸福感」

因為愛別人而感覺幸福的人,自癒力也隨之提高,就是這種幸福的循環產生大量自由基所發揮的作用。

引發疾病的原因不止一個,而是所有因素相互影響,不良的飲食會在體內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憎恨、妒嫉等負面的情感同樣會製造出大量自由基。

由宇宙的生命來看,人類的一生也如瞬間般短暫,正因為生命如此短暫,所以我更要盡可能長久,盡可能有活力的活下法,我經常呼籲人們保持年輕、健康的生活,多學習、多培養興趣,目的就在於此。維持健康並非人生的目的,但卻是為了使人生豐富,所不可缺少的項目之一,運用健康的身體,如我們所願的度過人生。

要健康的生存,不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精神上保持平和、穩定也很重要。

身體是不會騙人的,您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飲水」、「睡眠」、「運動」、「生活環境」以及「動機」等,都會表現在您的身體上。

人類還有一個能讓「能趨疲」(entrophy,即自然腐毀傾向)轉向甦醒再生的力量,就是「精神力」。

「動機」與「快樂」在健康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要每天抱持感謝和愉快的心情生活,一定健康幸福。

為甚麼壓力是疾病的根源?
愛自己,愛他人,減輕壓力,生活中充滿幸福感及快樂感,因而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人活著不能單靠食物,「覺得幸福」是人類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

所謂「持續就是力量」,「持續」不論在正面上或負面上,都能形成可觀的力量。

只閱讀此書不能使身體健康,能夠讓你健康的,是你自己每天的行動,而且要不間斷的持續,好的習慣不間斷的持續,不論多麼小的習慣,都能產生極大的力量。

有了正確的知識,卻不付諸行動,完全沒有意義,能夠讓你健康的,是你自己持續不斷的每日行動。

開始好的習慣永遠不遲。

(節錄自新谷弘實:《不生病的生活》,台北:圓神出版社。)

香港素食會網址:
http://vegsochk.org/

Club-O 網址:
http://www.club-o.org/

素食是個生活習慣

素食是個生活習慣
--摘自香港素食會刊物《茹素》第144期(2008年1月)


素食是個生活習慣,就和食肉是一樣的,你要是讓食肉的從第二天起就吃素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觀想看到真相而開悟
但是也不是沒有方法的,就是利用「觀賞」,也可以是看做「聯想」。食欲是人的三大基本慾望之一,面對滿餐桌的雞鴨魚肉等眾多美食時,一般人連想都不想就開始讓味蕾品嚐起來,就在此刻,當你剛伸出筷子的手還沒夾到菜肴時,請你想一下,你所面對的色相味具佳的肉菜實際上就是一桌子的死屍,惡臭難聞,但是為了不讓你嗅到才用各種的調味品掩蓋它的真實的味道;也可以想像該動物為了讓你吃上這道菜而被殺時的萬般痛苦的心情,牠的恐懼和對牠的親友們的傷害;吃牛羊肉時想像牠們的溫順,吃魚時想象牠在水中自在的悠情,吃雞鴨時想一想牠們一生所受的苦,吃清蒸魚蟹時想一下牠們在熱鍋內被熱浪活活蒸死,尤其是聽到蟹類抓鍋壁的嘩啦的聲音;或是吃雞爪時看看他和人手是多像啊;或是想像眼前的這尾魚是生活在受過污染的水中的,牛肉可能是瘋牛病的感染者身上的;或是想像牠是你的寵物貓狗的肉等等的觀想的辦法。

吃素是精神層面的問題
素食看似是一個生活習慣的問題,但我個人則認為素食是個精神層面上的問題,所以也就自然的常和宗教聯繫一起。沒有很強的宗教的信仰或是極大的對動物的愛心,是不可能一下子食素的。

素食是因歡喜的去吃素的,如果要是雖然吃素但是看見了肉菜還是饞得不行,要知道吃肉吃成了習慣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斷掉,但是可以一點一點的改變,比如少吃些肉,不吃某一種動物的肉,或是一個星期裡拿出兩天的時間來吃吃素,都是很可行的辦法。

□Shan Shan

香港素食會網址:
http://vegsochk.org/

Club-O 網址:
http://www.club-o.org/

素食是快樂的泉源(周兆祥)

素食是快樂的泉源(周兆祥)
http://vegsochk.org/Happy/

星期四, 1月 10, 2008

星期一, 1月 07, 2008

慈濟大愛

  一月五日到慈濟香港分會參加每年一度的歲末祝福活動。每次參加這活動,觀看慈濟在全球各地的活動,都令我感動。一個纖弱女尼(證嚴法師)憑堅強毅力,感召全球數百萬人(包括大富豪、名人)無私奉獻。近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印尼華裔富商、金光集團(Sinar Mas)老闆--今年已高齡八十多歲的黃奕聰先生(Oei Ek Tjhong , Eka Tjipta Wijaya )。他是一名基督徒,富可敵國,但幾年前開始受到證嚴上人感召,帶領家人及企業高層與員工,積極從事慈濟公益工作,當志工。尤令人感動的是,他更聯合其他華裔印尼富豪,包括林紹良兒子、三林集團負責人林逢生,清理雅加達市中心污染嚴重的紅溪河(Kali Angke)。此成就可媲美韓國總統李明博治理清溪川等河流,難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紅溪河對都尼人與華人關係而言,有重大意義。紅溪河對都尼人與華人關係而言,有重大意義。數百年前,在殖民者荷蘭人的操弄下,發生印華種族衝突,數十萬在此河畔居住的華人被殺害,將整條河染成紅色,故名紅溪河(就連其印尼名Kali Angke的Angke都是閩南話音譯)。數十年來印尼發生多次的排華暴動,令人對紅溪河有所聯想。而紅溪河邊近幾十年更聚居了不可計數的從鄉下到雅城謀生的「邊緣人」,成為一貧民窟。環境之惡劣令人難以想像。
  慈濟更興建數千戶設完善的「大愛屋」,供這些貧民居住,建慈濟學校讓孩子有書可讀,並設法提供就業機會。
  慈濟「人醫會」亦經常到印尼提供義診服務。
  此外,黃奕聰先生更全力資助慈濟的大愛電視台在印尼成立印尼語台。
  超越種族與宗教的藩籬,讓慈濟在印尼贏得尊敬,也打破了印尼原住民心目中對華人不好的印象。
  慈濟重視環保、教育、道德,成就亦有目共睹,更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全球規模前副的骨髓資料庫及捐贈項目。
  慈濟更令人欣賞的是其「動手做」,「做就對」的作風。不管是在社會上什麼階級的人,進入慈濟後就是平等的,大家都「落手落腳」去做。不管一個人原本是多麼壞,只要他進入慈濟,就是改惡為善的開始(好人就會更好)。如果一個人沒有善念,也不會成為慈濟人。  

慈濟網址:
http://www.tzuchi.org/

台灣民間力量蓬勃之原因

尊敬的龍應台教授:

您好,拜讀 閣下在本期亞洲週刊有關對兩位台灣總統候選人期許的文章,本人有些稍不同的意見可供您參考。
對於您說台灣民間社團之活力居全球華人社會之冠,是與台灣重視教育,大專人口比例高有關。對此,我也認同。但閣下文中所提台北的大專人口佔四成多的數字乃是零六年資料。需知道,台灣近十年來大學數目從二三十所暴增到一百多所,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上大學。但台灣民間社團之成就不是近年之事,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已令人刮目相看,當時台灣大專學歷人口比例應該沒那麼高。
本人是大馬華人,在台灣讀大學,現在香港工作。本人對台灣的情況也很有興趣,在台時即對台灣的地位略有了解。對於台灣民間力量之強大,本人認為,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與台灣現實國際政治地位之積弱有一定的關連,這根本關鍵就出在兩岸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以下是本人年前某篇文章的一小段內容(某些內容是現在補充的)供參考:

我在台灣時就已對台灣的身份與處境作出思考(由於我不是台灣人,屬旁觀者,故我覺得自己會看得比較透)。我一直覺得,台灣之所以民間力量如此蓬勃及強大,是因為政府積弱之故。政府為何積弱,因為沒有國際地位,以及長期「說謊話」導致人民不信任之故。
  在台灣,幾十年來都稱自己為中華民國,但世界上只有二十多個國家承認,這令老百姓充滿無力感。兩蔣時期的「反攻大陸」教育,以及地理課本上中國首都仍是南京的描述等等,只會讓人民覺得這個政府不可靠,並面對認知錯亂,因此覺得必須「自力救濟」(此用語我也是在台灣才學到的)。這是我認為台灣人民不信任政府的原因。
 例如台灣人持中華民國護照出國,很多國家都不承認此護照,要申請簽證或其他證件。又例如,台灣人在外國出事,要尋求自己的大使國或代表處協助,往往會有諸多阻撓。例如,台灣商人在外國做生意,要自己打拼,遇事要自己解決,因為人家根本不承認你的政府。台灣人甚至不能大方的公開稱自己的國家或地方名稱(中華民國/台灣)。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政府,能不讓人民洩氣嗎?人民能不自力救濟嗎?
  解嚴後,台灣民間(包括政黨)的爆發力及活力一下子井嘖般洶湧而出,讓人目不暇給之餘,也讓許多人一時間難以適應,這是造成亂象叢生的原因。我曾經認為,這只是台灣邁向成熟民主社會的一個過渡期(只要不過份操弄族群。但觀諸近年局面,我對這是否過渡期的陣痛,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台灣早年在兩蔣時期一直強調那種「即將亡國」的危機意識,所以養成台灣人(包括商人)一直戰戰兢兢,刻苦克難的作風,因此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當然,無可否認的,台灣政府多年來重視教育及某程度經濟政策的正確也是重要原因。
  只不過,我認為,這種長期緊繃的神經緊張局面,不可能數十年長期維持。就好像韓國人在亞洲金融風暴時期捐出自己的黃金救國,抑或中國在抗戰時期全民同仇敵愾的狀態,任誰都知道這是非常時期才會出現的,如果要一個地方長達數十年都維持這樣的狀態,那肯定不正常,會出事。

祝好!

蕭偉基
2008/1/6

請在1月1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1月1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2008年1月13日星期日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星期五, 1月 04, 2008

謝國忠﹕中國注定會成為最富裕的國家

謝國忠﹕中國注定會成為最富裕的國家
DWNEWS.COM-- 2008年1月3日0:53:20(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中國內地的A股泡沫已經出現了一個微小裂縫﹕上證指數從本輪最高點下挫了20%並且可能還將繼續下跌10%。盡管如此﹐市場仍然處于價值被高估的水平。此番下挫之後﹐泡沫可能還將繼續回升﹐因為泡沫形成的基本要素──高經濟增長率﹑資產的短缺﹑高企且不斷增長的流動性──現在仍然存在。

  明年的奧運會之後﹐可能將會有另一次更大的甚至能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的調整。一個巨大的泡沫破裂(比如股票價格下跌70%﹐房地產價格下跌50%)只可能發生在美元的強勢反彈之後﹐而這一切至少在兩年之後。

  中國內地有著泡沫賴以形成的最完美的環境﹕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導致了流動性的大幅增加和對資產的強烈渴求。同時﹐政府持有著土地﹑自然資源和絕大部分大企業。這兩種因素的結合﹐導致有太多的錢去追逐太少的資產。作為結果﹐牛市周期迅速形成。這樣的動力能輕易誤導投資者﹐從而形成泡沫。

  自上交所1990年重開﹐整整一代投資者和投機者經歷著過山車般的境況﹐財富每天都在產生和毀滅。中國股市已經發生過三次大跌﹐分別發生在1994﹑1998和2001年﹐最後一次股市大跌使得投資者信心全無﹐他們害怕將自己的資金投入股市﹐這導致了長達4年的熊市──盡管其間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房地產價格持續攀升。1990年代開始進入工作的新一代﹐到了2005年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財富到股市冒險﹐他們巨大的數量引起了股市的飆升﹐成功的滋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同齡人──這些人正是本輪牛市的核心。他們進入的時候﹐正是市場觸底的階段﹐所以他們現在仍然沒有什麼損失﹐還在賺錢 。


  只要這一代人仍然保持樂觀﹐市場將會反彈。但他們今後將不得不經歷上一代投資者的苦痛﹐而當他們信心喪失時﹐人們將迎來下一個漫長的熊市﹐直到更新的一代人涌入市場。

  難道中國內地的經濟將會在一個泡沫接一個泡沫中循環嗎﹖直到中國很難覓到增長空間﹐我想答案恐怕是肯定的。總有一天﹐中國經濟將會經歷和美國1929年大蕭條或日本1989年泡沫經濟破滅相似的過程﹐但這可能是15到20年之後的事情了。

  泡沫破裂對中國所產生的影響將遠小于美國。當股市和房地產價格上升時﹐中國的投機者將不會像美國人那樣沖進銀行去舉債﹐以實現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滑雪度假或者潛水旅行﹐他們只會帶著一個幸福的笑容洗洗睡了。在西方﹐人們賺錢是為了花掉它﹐在中國﹐人們賺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他們的樂趣首先來自于數錢﹐而不是花錢。

  中國和西方的這些差別將加劇前者的泡沫基礎。如果一國的居民比另一國的更熱衷于財富﹐那麼結果是它們貿易的時候﹐財富就會不停的流入前者﹐這可能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中國注定會成為最富裕的國家。眼下﹐我估計中國的財富將在20年內超過美國。

  經濟學研究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基礎上的﹕一個理性人能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理性人不會制造泡沫﹐他們都能預期泡沫破裂從而不會參與其中。但是無論如何﹐現代歷史已經帶著明顯的繁榮和蕭條交替的烙印。經濟學家無力解釋一些最重要的經濟歷史事件。准確量化一大群人為何同時陷入瘋狂已是不可能的任務。也許哪天﹐生物學家們將給我們一個答案。

  如何對待泡沫﹐經濟學家們有著深刻的分歧。20世紀杰出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將繁榮和蕭條的周期循環美名為“創造性破壞”。現代經濟學家們都羞于這種為純粹的動物本能進行歌頌的行為。內心深處﹐他們可能也抱有相同的觀點﹐但是他們通常用非常復雜而難以理解的文字將之表達出來。我認為﹐如果一個泡沫是由于技術進步引起的﹐那麼它是可以容忍的﹐因為它產生的溢出效應將彌補泡沫破裂的財務損失﹐而這也正是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的全部意義。但是﹐當泡沫是在追捧非生產性資產時﹐政策制定者就應該盡快地扑滅它。

  中國應該通過出售國有資產的方式﹐減輕形成泡沫的壓力。政府不應該在市場經濟中扮演雙重角色──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國有上市公司股份的2/3目前屬于政府﹐這些資產的出售將有利于緩解資產匱乏的情況﹐獲得的資金可以用于補充養老金的不足﹑或者支持農村教育和醫療保健。

  國有資產的轉讓能在幾年內減輕泡沫症狀﹐但是人們的動物本能必將在一個上升的經濟體中帶來一個個越來越大的泡沫﹐當這種動物本能在13億人的心中狂奔起來時﹐可要留神了。

  (作者為獨立經濟學家)

本文網址:
http://www6.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Opinion/2008_1_2_12_53_20_57.html

新素.心素


新素.心素


作者: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總務室營養組


出版社: 原水文化

書系: Family健康飲食

出版日期: 20071213

ISBN: 9789867069498

城邦書號: HD5011

膠裝.全彩.168 頁. 19cm×26cm



:::內容簡介:::

專為兒童、青少年、成年、銀髮族設計的健康料理!
慈濟台北分院營養團隊為家人量身規劃的70道幸福素料理。

◎Part1 我們全家都愛吃素
.健康吃素3大要訣
.日常素食5大問題
.疾病素食9大問題
.選對食材吃好素

◎Part2 全家人的健康美味素食譜            
【幼兒&兒童期】
迷迭香茄汁烏龍麵、麻油炒三菇、山藥馬鈴薯濃湯、杏仁香蕉牛奶等。
【青春期】
夏威夷香鬆炒飯、翡翠素蒸餃、鄉野披薩、苦瓜枸杞素雞湯、芋香西谷米等。
【成年期】
羅勒焗烤螺旋麵、什錦生鮮蔬菜捲、橙汁蓮藕片、活力再現水果優格等。
【更年期】
高鈣養生飯糰、客家梅乾大滷麵、起司夾心蛋捲、五色杏鮑菇、桂圓紫米紅豆粥等。
【銀髮期】
麻油麵線、翡翠鮑魚菇、麻醬四色豆、苦瓜鳳梨湯、西蘭茶碗蒸、木瓜牛奶布丁等。

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3283


圖文並貌的香港素食店指南

圖文並貌的香港素食店指南
http://go-elsewhere.com/veggie-listing/

星期四, 1月 03, 2008

從貝娜姬之死談起

談貝娜姬之死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姬遇刺身亡,頓時成為全球焦點。但世人似乎遺忘了,就是因為貝娜姬之故,巴基斯坦接連兩次針對她的襲擊,已造成約二百人死亡。這些無辜的人,用生命成就了貝娜姬的「烈士」(儘管她本身不願意)。就算貝娜姬此次或者以後能逃過劫數,但都無可避免的會造成無辜平民的犧牲。故我認為,貝娜姬根本就不應回國,留在外國做她的名門望族即可。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這番論調會否本末倒置,不去怪責發動襲擊者,反而去怪責被襲擊的人不應出來讓恐怖份子有機可乘。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巴基斯坦這動蕩國家的本質。基本上,雖然穆沙拉夫這一介武夫操縱政治,對付政敵已是幾乎公開的事實。但貝娜姬此次回國,是在與穆沙拉夫作出妥協的情況下的決定,而她本身更是在美國的慫恿之下才回國,這位巴基斯坦人民黨「永久領袖」會有多「民主」,實值懷疑。
  再者,雖然發動襲擊者身份仍未詳,也有一說法是穆沙拉夫所為,乘機鏟除這強大政敵,再嫁禍給阿爾蓋達等回教極端份子。但阿爾蓋達的分支早已提出要殺掉貝娜姬的警告,貝仍「不怕死」,遂顯得有點咎由自取。這樣說並非表示害怕「惡勢力」而退縮,而是表示做許多事情應該更具智慧,更理性。需知道,貝娜姬的回國,根本不能改變巴國現況,只會使之更惡化、更複雜,這是顯而易見的。這次的所謂「選舉」也同樣的不會對改善局勢有任何效果。因為巴基斯坦的問題癥結在於源於阿爾蓋達及塔利班的回教極端份子。要解決這一問題恐不是選舉或民主(雖然只是表面上)所能為。故貝娜姬此之回國和遇襲身亡,實與民主無關。這與昂山素姬之於緬甸,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儘管不少人將兩人相提並論)。巴國已不純粹是國內問題,而是複雜的國際問題。
  無論如何,筆者最不能接受的是,貝娜姬以犧牲人民生命成就自己「英雄」形象的做法。
  再談談貝娜姬此人,一方面因為父親的慘死而以悲情上位,頭頂光環;另一方面又因巴基斯坦人民無法擺脫的封建思維,而支持這位打著民主旗號的出身當地名門望族的烈士後裔。從其身故後人民黨馬上推舉其年僅十九歲的兒子比拉瓦上位繼承其主席職,以及其丈夫扎達利出任聯合主席,即可看出所謂「民主」在這個國家的荒謬之處。這種「復仇政治」一日無法擺脫,這個國家就難有安定和平之日。
  貝娜姬出身當地貴族,家族有著大片土地,大筆財富,與絕大部份的巴國平民相比,有著天淵之別。她從小讀貴族學校,連巴國國語烏爾者語都不流利,雖也因政治關係繫獄多年,但直至一九八六年回國從政後才開始學烏爾都語,並塑造親民形象。不過,可悲的是,民主卻從未在巴國立足。即使貝娜姬這位國父及烈士後裔,從她在一九九七年被選為人民黨「終身領袖」就可見一斑。此次由其從未回過巴基斯坦的十九歲兒子繼位,延續家族血脈,亦不令人意外。
  不僅如此,貝娜姬本人執政時政績乏善可陳,她及其家人的涉及貪污的指控暫且不提,她對付政敵及「培養」恐怖份子卻有一手,與民主八桿子打不著關係。她在九六年曾派當時還是她手下的穆沙拉夫到蘇丹去與拉登接洽,協助阿爾蓋達組織安頓在阿富汗第二大城查拉拉巴,當時的內政部長巴巴爾,也在扶植塔利班和協助蓋達組織在阿富汗立足的工作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貝娜姬當時是希望利用塔利班和阿爾蓋達來鞏固巴基斯坦西部邊境的戰略安全,同時也希望進一步過問阿富汗的內政。但未料今日會遭到塔利班和蓋達的反噬。這與美國政府的「自作孳」可謂同出一轍。

分眾傳媒 顛覆思考取勝

分眾傳媒 顛覆思考取勝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台北報導】
2007.12.17 06:11 pm

大陸分眾傳媒CEO江南春昨(16)日用幽默的言語解釋,就算在電梯裡,廣告占幅只有0.3平方公尺,但能吸引100%的「眼球率」,所以廣告效果更甚電視媒體。記者侯永全/攝影
如何在大學時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反應超快又幽默的大陸廣告業鉅子江南春,可說是此中翹楚。
江南春昨(16)日應「今周刊」邀請來台演講,講述自己如何從電梯廣告起家,透過不斷購併競爭對手,成為中國大陸僅次於中央電視台的廣告媒體。
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暨首席執行官江南春,今年34歲。他在大學時就開設自己的廣告公司;2003年成立分眾傳媒,2005年在美國那斯達克以1.72億美元掛牌上市。2006年公司身價漲到40億美元;今年市值將成長到70億美元。短短五年,江南春至少進行過六次以上的重大購併案,金額高達人民幣300億元。他的經營理念之一就是與敵人合作,化阻力為助力,藉以壯大自身實力。
黃浦江上的「江面廣告船」,立著的巨大LED螢幕上,不停反覆播放著廣告。船隻沿著十里洋場在黃浦江上來回划行,凡是在外灘兩側逛街吃飯或辦事的,目光無一不被這動態移動的巨幅廣告吸引。
他發明一種「無聊產業」的哲學,因為無聊,所以去看新浪網的新聞,或許到網易去購物。他舉了一個例子,世界上最難看的雜誌就是航空雜誌,不過世上最賺錢的雜誌,也是航空雜誌,在飛機上沒得選擇。
他說,自己的公司也屬於「無聊產業」的一種,等電梯時無事可做,「在無聊與廣告間,人們當然選擇廣告。」面對許多競爭對手紛紛崛起追趕,江南春認為,不但要用資本手段鞏固既有市場,還要增加自身的創新能力,「讓公司變得更性感」,多方運用數位化的技術,使廣告更多元且生動,就是「別讓自己的藍海變成紅海」。
江南春建議,台灣企業更要利用創新思維來開拓前景,除了細節要素不能馬虎外,還要養成對事物的「懷疑態度」。他說,若是沒有懷疑,就不會有追問,更不會有挑戰。最重要的在「顛覆思考」。就像以前從沒人將河面與電視聯想在一塊兒,他將兩者結合,就出現了「江面廣告船」的絕妙點子。
【2007/12/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分眾傳媒 Focus Media:
http://www.focusmedia.cn/

星期二, 1月 01, 2008

慈濟香港分會援建甘肅水窖義賣會

慈濟香港分會援建甘肅水窖義賣會

http://hk.video.yahoo.com/video/video.html?id=421253&pt=v

簡介: 12月22及23日慈濟香港分會在旺角麥花臣遊樂場舉行。甘肅山區是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居民要每日行四小時山路去擔兩桐水,全年都不能。而一口水窖可以幫助居民四五十年,他們可以每十五日洗一次澡,他們也可以去從事生產來改善生活。
日期: 2007-12-26

網址: http://hk.video.yahoo.com/video/video.html?id=421253

轉貼:


慈濟網址:http://www.tzuchi.org.tw/
香港分會電話:28937166

其他援建水窖單位: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母親水窖”
網址:
http://www.cwdf.org.cn/
http://www.motherwater.org.cn/

香港華光功德會
網址:
http://www.lotuslight.org.hk/

禪修、靜坐、功夫

河南少林寺
http://www.shaolin.org.cn/html/index.html

香港少林寺
http://www.shaolintemple.org.hk/

國際內觀
http://www.chinese.dhamma.org/

台灣中台禪寺
http://www.ctworld.org.tw/index.htm

香 港
普廣精舍(中台禪寺)
地址:香港北角堡壘街12-14號地下
   G/F, NO.12-14 Fort Street, North Point, Hong Kong
電話:(852)2915-6011
傳真:(852)2915-6700

法鼓山(台灣):
http://www.ddm.org.tw/

法鼓山香港
http://www.ddmhk.org.hk/

法鼓山(馬來西亞)
http://www.ddm.org.my/

法鼓山(新加坡)
http://www.ddsingapore.org/

內觀簡介 與 行為規範
http://www.chinese.dhamma.org/tcode.htm
內觀全球中心
http://www.dhamma.org/en/cnc/centers.shtml
台灣內觀中心
http://www.udaya.dhamma.org/
香港內觀
http://www.hk.dhamma.org/
內觀新加坡
http://www.sg.dhamma.org/
內觀馬來西亞
http://www.my.dhamma.org/

巴基斯坦與印度

看巴基斯坦,令我想起印度。其實印度雖然看起來亂,但以種族和宗教這麼複雜的一個國家而言,能夠治理到這樣的地步,算是不錯的。

雖然印度因傳統關係,是保守甚至一度鎖國的國家,但妙的是他是一個民主國家,其民主程度及素質,以及新聞自由,坦白說不亞於歐美民主國家。他們老早就有政黨輪替,而且不會因政治鬥爭而去鬥得你死我活。英迪拉,甘地母子都是被宗教份子或外國分裂組織殺的,與印度國內政治無關。當然美中不足的還是那一樣東西:封建遺毒無法去除,所以像尼赫魯.甘地這一獨立英雄及名門望族,人民都會投以類似帝皇般的支持,就算拉吉夫.甘地夫人索妮亞是一名連印度話都不會講的意大利人,他們也要他出來主持國大黨大局,延續家族血脈。有點不理智。就好像巴基斯坦的布托家族那樣。

印度還值得一提的是民主的多元化,他們的印度共產黨還是一個某有勢力的政黨。需知道,允許共產黨合法存在的國家在世上已寥寥無幾(日本還有,但幾成泡沫政黨)。印共甚至還是某些省份執政者,而且還搞得不錯,有一手,不是靠意識形態。

印度雖然給人的印象是宗教及種族紛亂,但實際上是亂中有序,獨立六十多年來,他們有出過好幾名穆斯林總統,有女性總統,有”賤民”出身的總統,有錫克人總理。他們的核彈之父是一名回教徒(後當總統),他們的首富(一度排名全球第二有錢人)是一名回教徒(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也不標榜,而只是以一名印度國民自居,其父親當年印巴分治時曾受當時巴國力邀,移民巴國,幸好沒有,否則看來在巴國不會這麼大成就)。印度地標泰姬陵是回教徒帝皇陵寢。某程度而言,印度的多元種族及宗教相處的處理是成功的。相較於宗教及種族遠較印度單純的巴基斯坦都搞到如此局面(當然美國,阿富汗地緣因素是關鍵原因),印度其實是令人欣慰的。陶傑就非常欣賞印度,甚至欣賞居港的印度裔專家。

看巴基斯坦

我認為,貝娜姬根本就不應該回國。
根本就不應該聽美國的話回國。
她明知有人想要殺她還要回國是不智的,也不把人民的命運放在心上。(想泰國前總理他信就聲明,一定要保證安全情況下才會回泰國,當然你可以以怕死去形容他,但人誰不怕死,除了恐怖份子,他明知回去無法改變局勢,又何必讓人有機可乘讓無辜人民受傷害而成就自己成為烈士)
因為這些恐怖份子肯定會針對他搞事,即使妳能逃過一劫也會造成極大人命傷亡。以一個政治家而言,她其實不合格,不應以犧牲人民來成就自己的名望。
需知道,她不是在搞革命,而且這次回來也是與穆沙拉夫(諷刺的是穆沙拉夫當年還是她的手下,派他去支持拉登)妥協,其所謂民主光環已大打折扣,重要問題是,她根本不能改變什麼情況,無關乎民主(這與昂山素姬之以緬甸情況不相同)。回教恐怖份子問題根本不是巴基斯坦能夠解決,完全是美國的問題。
看來巴基斯坦很可能成為另一個阿富汗。可悲!

十九歲的兒子繼大位更是荒天下之大謬,真不知這個民族是什麼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