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在7月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7月3日星期二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感恩他人,就是美化自己。 In showing gratitude, we become a more beautiful person. --證嚴法師《靜思語》Jing Si Aphorism by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星期五, 6月 29, 2007
驚人累積財富,三萬元到五百億
十五年間,由三萬元人民幣創業,到今天市值五百多億的復星集團。
自稱由八千元人民幣起家,炒股十八年,今日身家四億的林園。
這樣驚人累積財富的速度,當今世界也只有崛起中,市場又夠大的中國大陸才可能出現。
自稱由八千元人民幣起家,炒股十八年,今日身家四億的林園。
這樣驚人累積財富的速度,當今世界也只有崛起中,市場又夠大的中國大陸才可能出現。
星期日, 6月 24, 2007
懷舊是好生意:環星娛樂
懷舊是好生意:環星娛樂
2007年5月12日至13日,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靚聲王張偉文唱好唱好07演唱會」。張偉文雖不是所謂一線偶像型歌手,不像那些靚仔歌手般有眾多追星粉絲,但在偌大的紅館開Show,仍有幾近滿座的觀眾,也算是一場成功的個唱。
張偉文,其實算是一位「鹹魚翻生」的資深男歌手,他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已轉往和音及製作等幕後工作。近年他得以重返幕前,並取得滿意成績,除了本身實力外,也得功歸功於他所隸屬的環星音樂國際有限公司。這家規模不大的娛樂公司,擅長發掘及包裝資深歌手的特質,「人棄我取」,再配以精準的市場策略出擊,每每小兵立大功,使得這批資深歌手能夠再受市場愛戴外,亦在近年日漸低迷的香港娛樂業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以懷舊創造每年數千萬港元的巨大商機,可謂貫徹了「藍海策略」。
創立於於一九九二年的環星音樂,業務包括唱片錄音、製作、發行、直銷、音樂版權貿易、音樂出版及代理、演唱會製作、經理人管理服務,以及引進及推廣歐美經典原唱情歌。旗下合作歌星包括薛家燕、杜麗莎、葉麗儀、李香琴、譚炳文、盧海鵬、潘迪華、陳秀雯、葉振棠、陳浩德、方伊琪、李龍基、朱咪咪、曾航生、森森、班班、廖小璇、蔡楓華、Irene Rider 、 Joe Junior 、韋綺珊、李國祥、杜雯惠、李麗蕊、 Joe Tang 、雷有暉、 鄧惠欣、陳德彰、陳淑蘭、苑瓊丹、劉愷威、謝天華、趙學而、林文龍、陳彥行、 鄧兆尊、廖碧兒、阮兆祥等。近年成立「環星娛樂有限公司」,負責演藝經理人服務及演唱會製作,安排有關歌手之登台、演出、廣告代言人等服務。張偉文、胡美儀、呂珊、大AL、尹光及許冠英等都是環星之歌星。
擅長於為資深歌手打造事業「第二春」的環星,經營策略是如何的呢?環星通常都會和這些成熟歌手同時簽下經理人合約和唱片合約,為的是要全面掌握其形象包裝和工作編排(包括演唱會)。然後,則依循以下這一條公式來測試反應。
首先,是先讓歌手在雜錦唱片中唱一兩首歌。繼而,是出席群星演唱會當嘉賓。這樣上了幾次台,儲到一些「擁躉」,透過觀眾的即場反應,就知道何時可以為他(她)推出個人唱片,以及舉行個人演唱會。
以張偉文為例,環星就捉住了他聲線好、溫柔、音調高的特色。基於這種香港歌手中比較難找到的特質,環星將之包裝成以男性身份唱「女人歌」,「唱好女人」形象在市場中竟大獲好評。
現時,環星一年舉行約十五場的懷舊經典演唱會,地點包括紅館、伊利沙白體操、香港文化中心、理大綜藝館等。
環星產品包括獲得白金唱片銷量 的「葉振棠百分百經典電視劇集金曲精選 」、薛家燕主唱的「皆大歡喜」電視劇主題曲及葉麗儀主唱的「肝膽相照」電視劇「英雄刀少年」主題曲。演唱會主辦有「金曲滿天星演唱會」,「有Folk 氣.非一般民歌演唱會」,「藝壇雙節棍之今天女人不再是弱者」,「陳秀雯全新震盪演唱會」,「箏胡弦情金曲夜」,「張偉文唱好女人演唱會」及「金曲唱聚聲雅廊演唱會」等。 近年,環星更與香港管弦樂團緊密合作,創出「港樂杜麗莎DIVA演唱會」及「港樂葉麗儀DIVA演唱會」系列,令「環星」在香港音樂娛樂界地位提高不少。
環星不只為資深歌手出唱片、開演唱會,所製作的演唱會實況DVD,更是在市場大受歡迎,成為另一個巨大商機。
環星頻頻為旗下「唱家班」成熟歌手主辦懷舊金曲演唱會這條「橋」受落,竟也影響了巨無霸的無線電視。兩者於是合作搞了十多集的「超級靚聲演鬥廳」節目,讓歌迷及觀眾聽出耳油,欲罷不能。
環星董事總經理張國林表示,在該節目中亮相的,除了無線藝員外,其餘的大部份都是環星旗下歌手,這種各取所需的方式,讓無線得以低成本製作,環星旗下歌手又有一個免費的表演平台,可謂「三贏」。正是這種充份利用各種條件,為本身創造優勢的做法,讓環星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以懷舊闖出一片天。
網址:
http://www.worldstarmusic.com/
2007年5月12日至13日,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靚聲王張偉文唱好唱好07演唱會」。張偉文雖不是所謂一線偶像型歌手,不像那些靚仔歌手般有眾多追星粉絲,但在偌大的紅館開Show,仍有幾近滿座的觀眾,也算是一場成功的個唱。
張偉文,其實算是一位「鹹魚翻生」的資深男歌手,他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已轉往和音及製作等幕後工作。近年他得以重返幕前,並取得滿意成績,除了本身實力外,也得功歸功於他所隸屬的環星音樂國際有限公司。這家規模不大的娛樂公司,擅長發掘及包裝資深歌手的特質,「人棄我取」,再配以精準的市場策略出擊,每每小兵立大功,使得這批資深歌手能夠再受市場愛戴外,亦在近年日漸低迷的香港娛樂業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以懷舊創造每年數千萬港元的巨大商機,可謂貫徹了「藍海策略」。
創立於於一九九二年的環星音樂,業務包括唱片錄音、製作、發行、直銷、音樂版權貿易、音樂出版及代理、演唱會製作、經理人管理服務,以及引進及推廣歐美經典原唱情歌。旗下合作歌星包括薛家燕、杜麗莎、葉麗儀、李香琴、譚炳文、盧海鵬、潘迪華、陳秀雯、葉振棠、陳浩德、方伊琪、李龍基、朱咪咪、曾航生、森森、班班、廖小璇、蔡楓華、Irene Rider 、 Joe Junior 、韋綺珊、李國祥、杜雯惠、李麗蕊、 Joe Tang 、雷有暉、 鄧惠欣、陳德彰、陳淑蘭、苑瓊丹、劉愷威、謝天華、趙學而、林文龍、陳彥行、 鄧兆尊、廖碧兒、阮兆祥等。近年成立「環星娛樂有限公司」,負責演藝經理人服務及演唱會製作,安排有關歌手之登台、演出、廣告代言人等服務。張偉文、胡美儀、呂珊、大AL、尹光及許冠英等都是環星之歌星。
擅長於為資深歌手打造事業「第二春」的環星,經營策略是如何的呢?環星通常都會和這些成熟歌手同時簽下經理人合約和唱片合約,為的是要全面掌握其形象包裝和工作編排(包括演唱會)。然後,則依循以下這一條公式來測試反應。
首先,是先讓歌手在雜錦唱片中唱一兩首歌。繼而,是出席群星演唱會當嘉賓。這樣上了幾次台,儲到一些「擁躉」,透過觀眾的即場反應,就知道何時可以為他(她)推出個人唱片,以及舉行個人演唱會。
以張偉文為例,環星就捉住了他聲線好、溫柔、音調高的特色。基於這種香港歌手中比較難找到的特質,環星將之包裝成以男性身份唱「女人歌」,「唱好女人」形象在市場中竟大獲好評。
現時,環星一年舉行約十五場的懷舊經典演唱會,地點包括紅館、伊利沙白體操、香港文化中心、理大綜藝館等。
環星產品包括獲得白金唱片銷量 的「葉振棠百分百經典電視劇集金曲精選 」、薛家燕主唱的「皆大歡喜」電視劇主題曲及葉麗儀主唱的「肝膽相照」電視劇「英雄刀少年」主題曲。演唱會主辦有「金曲滿天星演唱會」,「有Folk 氣.非一般民歌演唱會」,「藝壇雙節棍之今天女人不再是弱者」,「陳秀雯全新震盪演唱會」,「箏胡弦情金曲夜」,「張偉文唱好女人演唱會」及「金曲唱聚聲雅廊演唱會」等。 近年,環星更與香港管弦樂團緊密合作,創出「港樂杜麗莎DIVA演唱會」及「港樂葉麗儀DIVA演唱會」系列,令「環星」在香港音樂娛樂界地位提高不少。
環星不只為資深歌手出唱片、開演唱會,所製作的演唱會實況DVD,更是在市場大受歡迎,成為另一個巨大商機。
環星頻頻為旗下「唱家班」成熟歌手主辦懷舊金曲演唱會這條「橋」受落,竟也影響了巨無霸的無線電視。兩者於是合作搞了十多集的「超級靚聲演鬥廳」節目,讓歌迷及觀眾聽出耳油,欲罷不能。
環星董事總經理張國林表示,在該節目中亮相的,除了無線藝員外,其餘的大部份都是環星旗下歌手,這種各取所需的方式,讓無線得以低成本製作,環星旗下歌手又有一個免費的表演平台,可謂「三贏」。正是這種充份利用各種條件,為本身創造優勢的做法,讓環星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以懷舊闖出一片天。
網址:
http://www.worldstarmusic.com/
星期六, 6月 23, 2007
懷舊是好生意:余仁生
懷舊是好生意:余仁生
1879年,來自廣東佛山的余廣,在千里之外南洋馬來亞的產錫小鎮務邊,開設了一家名為「仁生」的中藥店。當時余廣的目的主要是想藉中藥來給礦工解除鴉片癮之痛。就這樣,以「仁澤眾生」為宗旨的這家余仁生藥行,一百二十多年來歷經風雨,不斷茁壯,成為亞洲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信譽最佳的中藥企業之一。
目前由余家第四代成員經營的余仁生,早已經是一家現代化的以中藥為主的藥業與保健品業集團,集研發、生產、零售於一身,工廠及超過一百間零售店遍佈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澳門、廣州、美國等地,產品並於全球超過五千家藥房、超市、便利店等銷售,所依靠的就是以傳統中藥為本,再經以現代化、科技化方式研發,製成各種藥品或保健食品。就如同余仁生集團CEO余義明所言:「我們擁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悠久歷史,加上對產品方面的科學研發及著名的品牌,是余仁生成為傳統中藥行業佼佼者的基礎」。
以「余仁生」品牌銷售的產品超過二百五十種,其他中草藥及醫療產品則超過一千種,旗艦產品包括金牌白鳳丸、保嬰丹、特效全靈芝破璧孢子、即食燕窩系列等。
余仁生(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雪英表示,中藥是很深奧的一門學問,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有豐富經驗及文獻,可以再發展,為人類的健康作出貢獻。
但是,黃雪英說,中國與外國人思維不同,例如外國人說吃幾個維他命C,中國人說吃兩個橙,因為橙內不只是有維他命C,但橙亦有很多種,不同地方生產的橙亦都不同,而中藥就像這情況。例如金銀花,要未開花的才有效;板藍根則有南板藍根與北板藍根,兩者成份都有些許差別,而這些都需要找出數據。
所以,余仁生多年來積極在研發方面加大力度,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中藥指紋圖譜庫。這種技術的發展,建基於化學分析,以中藥材為例,不同品種、來源、產地、採集、加工方法、工藝、製備樣板之方法,均會表現出不同指紋,所以制訂一套可控的高質量指紋圖譜並非易事。
指紋圖譜是中藥現代化的突破口之一,也是關鍵技術之一。它在中藥工業生產上的應用,將起到重大的作用。現時中藥指紋圖譜技術已被世界發達國家認可。黃雪英介紹,透過指紋圖譜等現代化科技,可以對中藥產品的標準化與穩定化,產生重大效果。以余仁生王牌產品白鳳丸為例,「吃第一批白鳳丸有效,第二批也有效」。
黃雪英表示,製藥是良心事業,作為一家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牌中藥企業,余仁生所做的產品一定有其根據,不會為了現代化而拋掉古方。她舉例,白鳳丸中的藥材如果全部一起煮,就可省掉很多工序及成本,消費者也未必會知道,但功效會有差別,所以余仁生嚴格按照最有效的方式,將白鳳丸中的二十六種藥材,分成七、八種組合來煮,以確保素質。
除了中藥指紋圖譜外,余仁生還是香港首間由原藥材至製成品整個流程均獲得「優良藥品生產作業規範」(GMP)認證的中藥廠。此外,余仁生也積極與學術界合作,開發更多現代化中藥產品。例如2003年SARS期間,與浸會大學合作研發出「抗毒補肺湯」;與中文大學進行白鳳丸的科研計劃等。
余仁生還積極向社會大眾推廣中藥知識,例如出版圖文並貌的《香港中藥材圖鑑》,詳列五百多種香港常用中藥材的資料,包括相片或經顯微鏡效大後的圖片、來源、特質及成效,為中藥業邁向現代化及規範化建立起穩固的平台。
其實,一百多年來,余仁生也經歷許多風風雨雨。余仁生的茁壯及在各地開枝散葉,主要得歸功於第二代的余東旋。但後來歷經家族分家等事件,一直到在一九九六年之前,余仁生是分為於新加坡為總部的余仁生國際,以及香港的余仁生(香港)。余仁生得以重新合併,得歸功於第四代的余義明、余義方等兄弟。目前是余仁生集團CEO的余義明,從小移居美國,原來是一名銀行家。在商界闖蕩多年後,余義明看好傳統中藥業的發長潛能,決定投身家族事業,並於一九九三年從林增集團手中買回余仁生,使余仁生重回余家懷抱,並以現化化企業經營策略,積極擴張版圖,更於九六年與余仁生(香港)合併。
余義明說:「經營中藥行業,信譽至為重要。顧客的信心,是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才建立起來的,以顧客良先的理念,便建立在誠信的心理上。」
所以,雖然經歷一百多年,後人永不會忘記創辦人余廣的精神--為人們提供上佳中藥產品,並協助他們享受健康生活。
余仁生網址:
http://www.euyansang.com/
1879年,來自廣東佛山的余廣,在千里之外南洋馬來亞的產錫小鎮務邊,開設了一家名為「仁生」的中藥店。當時余廣的目的主要是想藉中藥來給礦工解除鴉片癮之痛。就這樣,以「仁澤眾生」為宗旨的這家余仁生藥行,一百二十多年來歷經風雨,不斷茁壯,成為亞洲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信譽最佳的中藥企業之一。
目前由余家第四代成員經營的余仁生,早已經是一家現代化的以中藥為主的藥業與保健品業集團,集研發、生產、零售於一身,工廠及超過一百間零售店遍佈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澳門、廣州、美國等地,產品並於全球超過五千家藥房、超市、便利店等銷售,所依靠的就是以傳統中藥為本,再經以現代化、科技化方式研發,製成各種藥品或保健食品。就如同余仁生集團CEO余義明所言:「我們擁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悠久歷史,加上對產品方面的科學研發及著名的品牌,是余仁生成為傳統中藥行業佼佼者的基礎」。
以「余仁生」品牌銷售的產品超過二百五十種,其他中草藥及醫療產品則超過一千種,旗艦產品包括金牌白鳳丸、保嬰丹、特效全靈芝破璧孢子、即食燕窩系列等。
余仁生(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雪英表示,中藥是很深奧的一門學問,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有豐富經驗及文獻,可以再發展,為人類的健康作出貢獻。
但是,黃雪英說,中國與外國人思維不同,例如外國人說吃幾個維他命C,中國人說吃兩個橙,因為橙內不只是有維他命C,但橙亦有很多種,不同地方生產的橙亦都不同,而中藥就像這情況。例如金銀花,要未開花的才有效;板藍根則有南板藍根與北板藍根,兩者成份都有些許差別,而這些都需要找出數據。
所以,余仁生多年來積極在研發方面加大力度,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中藥指紋圖譜庫。這種技術的發展,建基於化學分析,以中藥材為例,不同品種、來源、產地、採集、加工方法、工藝、製備樣板之方法,均會表現出不同指紋,所以制訂一套可控的高質量指紋圖譜並非易事。
指紋圖譜是中藥現代化的突破口之一,也是關鍵技術之一。它在中藥工業生產上的應用,將起到重大的作用。現時中藥指紋圖譜技術已被世界發達國家認可。黃雪英介紹,透過指紋圖譜等現代化科技,可以對中藥產品的標準化與穩定化,產生重大效果。以余仁生王牌產品白鳳丸為例,「吃第一批白鳳丸有效,第二批也有效」。
黃雪英表示,製藥是良心事業,作為一家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牌中藥企業,余仁生所做的產品一定有其根據,不會為了現代化而拋掉古方。她舉例,白鳳丸中的藥材如果全部一起煮,就可省掉很多工序及成本,消費者也未必會知道,但功效會有差別,所以余仁生嚴格按照最有效的方式,將白鳳丸中的二十六種藥材,分成七、八種組合來煮,以確保素質。
除了中藥指紋圖譜外,余仁生還是香港首間由原藥材至製成品整個流程均獲得「優良藥品生產作業規範」(GMP)認證的中藥廠。此外,余仁生也積極與學術界合作,開發更多現代化中藥產品。例如2003年SARS期間,與浸會大學合作研發出「抗毒補肺湯」;與中文大學進行白鳳丸的科研計劃等。
余仁生還積極向社會大眾推廣中藥知識,例如出版圖文並貌的《香港中藥材圖鑑》,詳列五百多種香港常用中藥材的資料,包括相片或經顯微鏡效大後的圖片、來源、特質及成效,為中藥業邁向現代化及規範化建立起穩固的平台。
其實,一百多年來,余仁生也經歷許多風風雨雨。余仁生的茁壯及在各地開枝散葉,主要得歸功於第二代的余東旋。但後來歷經家族分家等事件,一直到在一九九六年之前,余仁生是分為於新加坡為總部的余仁生國際,以及香港的余仁生(香港)。余仁生得以重新合併,得歸功於第四代的余義明、余義方等兄弟。目前是余仁生集團CEO的余義明,從小移居美國,原來是一名銀行家。在商界闖蕩多年後,余義明看好傳統中藥業的發長潛能,決定投身家族事業,並於一九九三年從林增集團手中買回余仁生,使余仁生重回余家懷抱,並以現化化企業經營策略,積極擴張版圖,更於九六年與余仁生(香港)合併。
余義明說:「經營中藥行業,信譽至為重要。顧客的信心,是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才建立起來的,以顧客良先的理念,便建立在誠信的心理上。」
所以,雖然經歷一百多年,後人永不會忘記創辦人余廣的精神--為人們提供上佳中藥產品,並協助他們享受健康生活。
余仁生網址:
http://www.euyansang.com/
星期五, 6月 22, 2007
我要成名--劉青雲
www.youtube.com/?v=HZ6aawPGICs
http://208.65.153.251/watch?v=tDGdXZfjSxo
我沒看到完整的這部片,只在一次公司會議上看過幾分鐘片段。劉青雲是我喜歡的演員,也替他終於能夠拿到最佳男主角獎而開心。他在頌獎典禮上的演辭很動人。看過幾分鐘片段後,也深深為這影片的劇情、內涵與演員表現所打動。基本上這是一部勵志影片,是笑中帶淚的發人深省。值得推薦。我不知道其票房如何,應該不是太好(可惜的事)。
年前有一次在香港機場看到劉青雲與太太郭靄明兩人恩愛的推著行李出閘,也沒有粉絲及狗仔隊。令人羨慕的銀幕夫婦。
最近,喜劇之王詹瑞文第一部當男主角的電影--戲王之王,終於上演了。兩部電影都是講演藝界故事。一併推薦。
www.simplyactors.com/
http://208.65.153.251/watch?v=tDGdXZfjSxo
我沒看到完整的這部片,只在一次公司會議上看過幾分鐘片段。劉青雲是我喜歡的演員,也替他終於能夠拿到最佳男主角獎而開心。他在頌獎典禮上的演辭很動人。看過幾分鐘片段後,也深深為這影片的劇情、內涵與演員表現所打動。基本上這是一部勵志影片,是笑中帶淚的發人深省。值得推薦。我不知道其票房如何,應該不是太好(可惜的事)。
年前有一次在香港機場看到劉青雲與太太郭靄明兩人恩愛的推著行李出閘,也沒有粉絲及狗仔隊。令人羨慕的銀幕夫婦。
最近,喜劇之王詹瑞文第一部當男主角的電影--戲王之王,終於上演了。兩部電影都是講演藝界故事。一併推薦。
www.simplyactors.com/
中國水災災民急需援手China Floods Victims Need Your Help
請進入 http://www.worldvision.org.hk/enews/relief070613.html
please click http://www.worldvision.org.hk/enews/relief070613.html
連日暴雨觸發中國洪澇災害,禍及廣西、湖南、貴州、江西、廣東及福建等省份。災區頓成澤國,災民現正活在水深火熱中。
水災已造成最少71人死亡,約1,100萬人受災
16萬間房屋損毀,逾64萬人無家可歸
近41萬公頃農田被淹浸,農業經濟損失達人民幣18億元
宣明會率先於廣西展開緊急救援工作,計劃向災民派發糧食、臨時帳篷及棉被等物資,並於湖南及貴州評估災情。香港世界宣明會亦已初步撥款約港幣40萬元,回應災民需要。
請即伸出援手,救助中國水災災民!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 謹啟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宣明會熱線 2394 2394或電郵至 hotline@worldvision.org.hk
please click http://www.worldvision.org.hk/enews/relief070613.html
連日暴雨觸發中國洪澇災害,禍及廣西、湖南、貴州、江西、廣東及福建等省份。災區頓成澤國,災民現正活在水深火熱中。
水災已造成最少71人死亡,約1,100萬人受災
16萬間房屋損毀,逾64萬人無家可歸
近41萬公頃農田被淹浸,農業經濟損失達人民幣18億元
宣明會率先於廣西展開緊急救援工作,計劃向災民派發糧食、臨時帳篷及棉被等物資,並於湖南及貴州評估災情。香港世界宣明會亦已初步撥款約港幣40萬元,回應災民需要。
請即伸出援手,救助中國水災災民!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 謹啟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宣明會熱線 2394 2394或電郵至 hotline@worldvision.org.hk
星期三, 6月 20, 2007
回歸十年看香港
回歸十年看香港
作者:蕭偉基(居港十二年的馬來西亞人,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人)
日期:2007/6/17
最近認識一位年輕人,香港出生,小時候隨父母移民新加坡,在獅城讀完大學後,即獨自回流香港,在工作之餘,也撥出時間參與青年團體的活動。像這類對自己生活的土地,有著強烈歸屬感的香港人,尤其年輕一代,在回歸十年來越來越多,像Roundtable、三十會、香港青年發展網絡、城市智庫等團體。他們強烈認同這塊土地,以「香港人」為榮的的表現,與過往幾十年來他們的父執輩的「過客」心態,有著很大的區別。香港正經歷由「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到創造「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空間」階段。當然,這也與回歸後當家作主的心態習習相關。可以這麼說,香港人追求身份與土地認同,可謂回歸十年來最明顯的特徵。
「香港人」身份認同
連續兩年的五十萬人反「二十三條立法」等大遊行、SARS期間全港市民的同舟共濟、西九龍藝文區的民間呼聲、泰昌餅家結業引來逾千人排隊買蛋撻、爭取灣仔舊區喜帖街及藍屋保留,一直到最近的反對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拆遷運動,前仆後繼的進行,在在都顯示了「公民社會」的集體力量。近年香港人人把「集體回憶」掛在嘴邊,對這個長期被認為是無根城市的地方而言,是好事一樁。以發動保衛天星及皇后碼頭運動為例,主事者大部份都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坦白說,這兩個碼頭對他們而言,應該沒什麼回憶,其「集體回憶」的重要性及程度,遠遠不如他們的父執輩。可見他們的運動,乃在建立起一種對自己生長的土地的一種認同,多於為碼頭這個標的請命。
雖然,回歸前的幾十年,香港也出現多次的社會運動。然而與回歸後有差別的是,早年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要不是帶著「中國人」反抗殖民的濃烈民族情緒,要不則是為了自身切身經濟利益;回歸後的各種運動,則是明顯的帶出「香港人」維護自己、子孫及這塊土地的權益的思維。抗爭的訴求再不是沉重的國仇家恨,而是細膩的本土社區情懷。
當然有人會覺得,這批年輕人所搞的,過於強調「香港人」而忽略「中國人」元素。然而,再深一層思考,就會發現,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是突顯這「香港人」或「中國香港人」印記,若要強調「中國人」身份,就會顯得突兀及彆扭了。而且,大家需理解的是,這些社會運動,並不是無中生有,而他們在其中所要表達的訴求,「香港人」身份顯然遠遠比「中國人」身份來得適合。
造求香港身份認同,不僅是這批搞活動的人的專利,就連搞創意工業的,以及商人,都往這方面動腦筋,而通常又與懷舊扯上了關係。最近,我喜歡帶外地朋友去的一間商店,是「住好啲」(G.O.D.)家居產品店。這間連中文店名都如此香港化(粵語化)的商店,賣點就是把香港及中國的各種懷舊圖騰設計成各種令人莞爾的家居產品。他的老板是只有三十出頭的留學海外歸來的楊志超。「住好啲」創辦於一九九六年,可謂與香港特區一同成長。楊志超說,創辦「住好啲」的願景,就是打造具民族特色的本土化香港品牌。另外,諸如飲食業品牌「大排檔」的「沖出香港好未來」,泰昌餅家的「百分百香港情懷」等口號,都是打造香港認同及本土意識的表現。
人才薈萃的移民城市
香港的開埠本就與中國的苦難歷史密不可分,乃至因此而成了「左右逢源」之地,也是諜報重地。早年國共之爭時,兩方人馬將香港作為「避難」及籌謀之地。四十年代末以來,眾多商人及文人南來香港,成了一股生力軍。七十年代以來,她又成了眾多南洋歸僑逃離大陸各種「運動」磨難的謀生棲息之地。乃至成為內地大躍進時期,大陸人千方百計偷渡的「求生」目的地。到了六四事件後,也成了一些涉及者的暫避處。這其中,有不少的人,到了香港這塊他們眼中遍地黃金的寶地,憑著自己的努力,成了成功人士、專業人士及富豪。更多的這些當年的「新移民」,原先只是把香港當作「驛站」,沒想到天意弄人,竟在這小島落地生根,成了「終站」。他們的下一代,就名付其實的成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了。這就是香港人從無根到有根的變化。香港的主要食品或快餐業者--維他奶、南順、大家樂、大快活的創辦人,都是南洋華僑背景,這是香港社會組成的一個縮影。如果有人對香港的富豪背景作調查,將會是豐富的史料。
在我現今工作的某部門,全組共六名成員,然而卻只有一人是廣府人,其餘五人有閩南人,有客家人,一些是香港土生土長,一些則是在大陸出生後移居香港。然而,大家都以廣府話溝通。在我以前任職機構的其中一個部門,三名員工竟然都不是廣府人,而是客家人、上海人、潮州人各一,儘管大家都是香港土生土長,也講廣府話。講方言--廣府話,而且在香港強勢得有點霸道,也是香港的特色之一。可幸的是,雖然已回歸,在香港尚未有出現以普通話取代廣府話及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的聲音。講廣府話甚至成了香港不可更改的特徵,否則就不是香港了。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毛俊輝即說過,以廣東話演話劇,即是香港話劇團的招牌特色及最大貢獻與成就。儘管毛俊輝本身也是上海籍。
在星期日及假日的中環,包括匯豐銀行總部底下廣場在內的公園等空地,都擠滿了休假的菲傭和印傭,甚至連一些道路到假日也不准車輛駛入,方便民眾聚集。全港幾乎所有公園,到這一天都是外籍女傭的活動區。我的不少外地朋友,每每來港看到此情此景,都會覺得驚訝。因為在其他國家,能給予外傭如此待遇的實在不多。這可說是香港另一項值得驕傲的事。不過,僅得一提的是,近年印尼女傭的數目節節上升,根據最新統計,菲傭人數為十二萬,比九七年略降,而印傭人數則由九七年的二萬多大增至現在的十萬餘。據分析,原因是不少菲傭要求比法定最低工資(月薪3670港元)要高的薪水,而印傭則無此要求,另外就是菲傭「人多勢眾」,團體勢力大,有時會集體向僱主或政府施壓要求一些待遇,僱主擔心會因此增加負擔,因此改聘印傭。再者就是印傭較「聽話」。除了外籍家傭,香港也是全球人才匯集之地。在我的理財業務客戶中,就有來自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等地的客戶。
文化事業日趨蓬勃
撇開居住空間的狹窄及近年空氣素質的惡化不談(所以有人認為香港的地產商是吸血鬼,更有論者認為,香港雖然稅率低、稅制簡單,但這是因為政府長期以賣地收入為主要來源,因而得以維持低稅率,但高地價/租金實際上已成了市民的變相的另一種稅賦),香港是可愛的城市。香港的交通方便,公共設施充足。舉例而言,香港這一千餘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有著六十多間政府的公共圖書館、八十多間室內體育館、二十多座戶外運動場,另在各區都有藝文表演/展覽場地。可以這麼說,至少八成香港人可以在步行三十分鐘(是的,沒錯,是走路,香港到處都有連接多座建築物的有蓋行人天橋,是一個對步行者友善的都市)或車程十五分鐘內,找得到公共圖書館/運動場/藝文表演及展覽場地。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也不遜色。另外,香港有近四成土地保留作郊野公園,乃一大德政,不少居港外國人都稱揚。
另外就是,香港政府對藝文活動的補助,也是相當高的。藝術發展局每年撥出近億港元資助數百項各類藝文活動,包括演藝、平面、文學出版等。就算在大家眼中認為藝文素質比香港高的台灣,也沒有這種令人羨慕的「德政」。而從一些歷史悠久的藝文活動近年規模越做越大的趨勢可以看出,隨著市民經濟能力的提升,香港的藝文活動已越趨蓬勃。例如,有三十五年歷史的香港藝術節,今年的平均入座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五,其中七十五場更是滿座,總入場人次高達十萬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資助藝文活動也成了一些香港企業塑造正面形象的模式,尤其在西九藝文區計劃推出之後,一些地產商紛紛贊助各類藝文活動,以及推廣閱讀等活動(因為地產商都想分一杯羹)。更令人可喜的,大型書店越開越多,大商場也紛紛有書店進駐。每年暑假的香港書展,更是數十萬人次進場。這對提升香港的藝文及讀書風氣,都有很大的幫助。
自由(雖然民主不足),是很多人喜歡香港的原因,但自由得來又兼顧法治,這就是技巧及藝術了。香港有幾乎全世界最高程度的言論及新聞自由(雖然某些平面媒體的情況惹人詬病,但無大礙),令人稱羨。更可貴的是,作為中國管轄之下的特區,香港成為唯一能夠做某些事的中國地方,例如六四紀念活動、法輪功、保釣等等。
市民對政治的熱衷比以往大大增加,也是回歸十年來的一大特徵。這又與土地認同脫離不了關係。雖然梁家傑在特首選舉中一如所料的輸給曾蔭權,但觀其政治操作的進步,乃是香港步向成熟民主的重要一步。雖然一些保守人士可能認為,過於熱衷經濟,也許會造成不安定,甚至影響經濟。但需肯定的一點是,絕大部份的從政者,都是以香港利益為依歸,在香港似乎看不到有故意「找碴」而能損人(社會整體利益)利己的情況,也沒有會出現這情況的土壤。
外冷內熱,具捐獻文化
香港人向來給很多外人的印象是現實、冷漠,其實香港人普遍是外冷內熱的。也許表面上是保護自己,例如鄰居互不相識,但一旦有需要互相幫助的時候,是會挺身而出的。否則,香港也不會在南亞海嘯的人均捐款上,高居世界第一了。香港在慈善籌款方面,還值得一提的是每週六及週三由不同團體在全港戶外進行的「賣旗」籌款,市民一、兩元的捐款,換來一小張貼在衣服上的小貼紙,正所謂「多多益善,少少無拘」。
明星凋零,是這幾年來香港的寫照,尤其在娛樂圈。隨著張國榮、梅艷芳等的離世,很多人感慨,果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在新的時代,再也沒有這樣的重份量新明星出現了,而「巴士阿叔」等平凡人,卻藉互聯網而平地一聲雷地走紅。雖然香港歌影視行業正經歷低潮期,但憑其深厚根基及實力,其實仍執華人社會牛耳,尤其是流行演唱會,一座不是很起眼的「紅館」,更是全世界華人流行歌手的「聖地」,沒在紅館開過演唱會,就不能叫紅。
服務業水準提升,打工仔工時長
作為一個服務業佔經濟極大比重的地方,服務業水準的改變,也是香港的一個重點。多年來前,很多遊客甚至香港本地人都會覺得,香港服務業水準差勁。但經過金融風暴洗禮後,水準已大大提升,甚至比鄰近地區還好,尤其是零售業、金融業、政府及公共機構方面。我本身就對恆生銀行一位職員好幾年前鍥而不捨的尋找我,使我失而復得,非常感動。就連其競爭對手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幾年前也曾經稱讚過香港服務業的專業水準。我有位馬來西亞朋友,去年來港更換智能香港身分證,就對職員的親切及貼心服務,讚不絕口。不過,在一些酒樓及餐廳,服務水準(尤其侍應)仍有改善的空間。但是,這點有時也得體諒,因為香港全世界工時最長的地方(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調查結果),OT(加班,而且是沒津貼那種)已經成為香港打工仔的常態,我經常約朋友出來吃飯都遇到他們連吃飯都沒時間的情況,很多時候他們吃飯就是草草叫飯盒打發過去(在中環等主要辦公區,午餐時間大部份餐廳都大排長龍,也是原因之一)。
香港最近雖然揭發一些商店欺騙遊客賣假貨事件,但總體而言,購物天堂美譽仍是稱得上的。遊客或往女人街選購各種較廉宜貨品,亦可到各奢侈品名店大大搜購一番。就連外國及內地、台灣明星,到香港的其中一個行程,免不了是到名店「血拚」。LV等名店,幾乎每天都可看到顧客排長龍的壯觀場面,我的外地朋友,到香港時亦會到LV購物,她說,價格的確比較划算。
貧富差距擴大,深層次矛盾待解決
雖然隨著經濟的復甦,股市屢創新高,乍看之下,香港人的財富已有所增加。但以人均GDP來看,香港2006年人均GDP與1997年相比,只是原地踏步。再看看一些有趣的數字,李嘉誠在1997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的財富是110億美元,到了2007年,已經大幅增加到了230億美元,高居第九名。十年間,李嘉誠的財富足足增加了一倍,但全港人均GDP卻原封不動(2006年約27,466港元),這其中所展現出的貧富差距之惡化,頗令人心驚。最新統計顯示,香港2006年的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已上升至0.53的歷史新高,超過許多發達國家,每戶的平均入息中位數是17,250港元,較1996年減少250港元。
再看看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的樓市,近年來,山頂豪宅屢創天價新高,「倚巒一號」呎價四萬一千港元,但我那幾位在新界天水圍嘉湖山莊置業的朋友,樓價至今仍下跌一大半,一些甚至仍未擺脫負資產。而有趣的,嘉湖山莊正是由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所發展的。
在經濟方面,香港作為中國南方的門戶,從來就是全球化的樣板城市。隨萫中國經濟的崛起,兩地經濟的融合,北上發展,包括打工,已經是香港人不可逆轉的趨勢。所以,香港人從以前嘲笑大陸來港者為「阿燦」到現今自嘲為「港燦」。其實,正因為背靠祖國,香港比之新加坡,有著更有利的地位。北京中央政府為了一國兩制之成功,回歸以來批命向香港輸血,加上香港的自由、法治、效率、背靠大陸等優勢,不僅吸引來自內地的「北水」,甚至也吸引台灣、東南亞、歐美,乃至中東、中亞、非洲的資金,去年IPO規模超美趕英,即可見一斑。要成為足與瑞士相比的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我認為香港的機會比新加坡要來得大。惟如何解決溫家寶總理所言「深層次矛盾」,煞費思量。
作者:蕭偉基(居港十二年的馬來西亞人,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人)
日期:2007/6/17
最近認識一位年輕人,香港出生,小時候隨父母移民新加坡,在獅城讀完大學後,即獨自回流香港,在工作之餘,也撥出時間參與青年團體的活動。像這類對自己生活的土地,有著強烈歸屬感的香港人,尤其年輕一代,在回歸十年來越來越多,像Roundtable、三十會、香港青年發展網絡、城市智庫等團體。他們強烈認同這塊土地,以「香港人」為榮的的表現,與過往幾十年來他們的父執輩的「過客」心態,有著很大的區別。香港正經歷由「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到創造「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空間」階段。當然,這也與回歸後當家作主的心態習習相關。可以這麼說,香港人追求身份與土地認同,可謂回歸十年來最明顯的特徵。
「香港人」身份認同
連續兩年的五十萬人反「二十三條立法」等大遊行、SARS期間全港市民的同舟共濟、西九龍藝文區的民間呼聲、泰昌餅家結業引來逾千人排隊買蛋撻、爭取灣仔舊區喜帖街及藍屋保留,一直到最近的反對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拆遷運動,前仆後繼的進行,在在都顯示了「公民社會」的集體力量。近年香港人人把「集體回憶」掛在嘴邊,對這個長期被認為是無根城市的地方而言,是好事一樁。以發動保衛天星及皇后碼頭運動為例,主事者大部份都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坦白說,這兩個碼頭對他們而言,應該沒什麼回憶,其「集體回憶」的重要性及程度,遠遠不如他們的父執輩。可見他們的運動,乃在建立起一種對自己生長的土地的一種認同,多於為碼頭這個標的請命。
雖然,回歸前的幾十年,香港也出現多次的社會運動。然而與回歸後有差別的是,早年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要不是帶著「中國人」反抗殖民的濃烈民族情緒,要不則是為了自身切身經濟利益;回歸後的各種運動,則是明顯的帶出「香港人」維護自己、子孫及這塊土地的權益的思維。抗爭的訴求再不是沉重的國仇家恨,而是細膩的本土社區情懷。
當然有人會覺得,這批年輕人所搞的,過於強調「香港人」而忽略「中國人」元素。然而,再深一層思考,就會發現,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是突顯這「香港人」或「中國香港人」印記,若要強調「中國人」身份,就會顯得突兀及彆扭了。而且,大家需理解的是,這些社會運動,並不是無中生有,而他們在其中所要表達的訴求,「香港人」身份顯然遠遠比「中國人」身份來得適合。
造求香港身份認同,不僅是這批搞活動的人的專利,就連搞創意工業的,以及商人,都往這方面動腦筋,而通常又與懷舊扯上了關係。最近,我喜歡帶外地朋友去的一間商店,是「住好啲」(G.O.D.)家居產品店。這間連中文店名都如此香港化(粵語化)的商店,賣點就是把香港及中國的各種懷舊圖騰設計成各種令人莞爾的家居產品。他的老板是只有三十出頭的留學海外歸來的楊志超。「住好啲」創辦於一九九六年,可謂與香港特區一同成長。楊志超說,創辦「住好啲」的願景,就是打造具民族特色的本土化香港品牌。另外,諸如飲食業品牌「大排檔」的「沖出香港好未來」,泰昌餅家的「百分百香港情懷」等口號,都是打造香港認同及本土意識的表現。
人才薈萃的移民城市
香港的開埠本就與中國的苦難歷史密不可分,乃至因此而成了「左右逢源」之地,也是諜報重地。早年國共之爭時,兩方人馬將香港作為「避難」及籌謀之地。四十年代末以來,眾多商人及文人南來香港,成了一股生力軍。七十年代以來,她又成了眾多南洋歸僑逃離大陸各種「運動」磨難的謀生棲息之地。乃至成為內地大躍進時期,大陸人千方百計偷渡的「求生」目的地。到了六四事件後,也成了一些涉及者的暫避處。這其中,有不少的人,到了香港這塊他們眼中遍地黃金的寶地,憑著自己的努力,成了成功人士、專業人士及富豪。更多的這些當年的「新移民」,原先只是把香港當作「驛站」,沒想到天意弄人,竟在這小島落地生根,成了「終站」。他們的下一代,就名付其實的成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了。這就是香港人從無根到有根的變化。香港的主要食品或快餐業者--維他奶、南順、大家樂、大快活的創辦人,都是南洋華僑背景,這是香港社會組成的一個縮影。如果有人對香港的富豪背景作調查,將會是豐富的史料。
在我現今工作的某部門,全組共六名成員,然而卻只有一人是廣府人,其餘五人有閩南人,有客家人,一些是香港土生土長,一些則是在大陸出生後移居香港。然而,大家都以廣府話溝通。在我以前任職機構的其中一個部門,三名員工竟然都不是廣府人,而是客家人、上海人、潮州人各一,儘管大家都是香港土生土長,也講廣府話。講方言--廣府話,而且在香港強勢得有點霸道,也是香港的特色之一。可幸的是,雖然已回歸,在香港尚未有出現以普通話取代廣府話及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的聲音。講廣府話甚至成了香港不可更改的特徵,否則就不是香港了。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毛俊輝即說過,以廣東話演話劇,即是香港話劇團的招牌特色及最大貢獻與成就。儘管毛俊輝本身也是上海籍。
在星期日及假日的中環,包括匯豐銀行總部底下廣場在內的公園等空地,都擠滿了休假的菲傭和印傭,甚至連一些道路到假日也不准車輛駛入,方便民眾聚集。全港幾乎所有公園,到這一天都是外籍女傭的活動區。我的不少外地朋友,每每來港看到此情此景,都會覺得驚訝。因為在其他國家,能給予外傭如此待遇的實在不多。這可說是香港另一項值得驕傲的事。不過,僅得一提的是,近年印尼女傭的數目節節上升,根據最新統計,菲傭人數為十二萬,比九七年略降,而印傭人數則由九七年的二萬多大增至現在的十萬餘。據分析,原因是不少菲傭要求比法定最低工資(月薪3670港元)要高的薪水,而印傭則無此要求,另外就是菲傭「人多勢眾」,團體勢力大,有時會集體向僱主或政府施壓要求一些待遇,僱主擔心會因此增加負擔,因此改聘印傭。再者就是印傭較「聽話」。除了外籍家傭,香港也是全球人才匯集之地。在我的理財業務客戶中,就有來自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等地的客戶。
文化事業日趨蓬勃
撇開居住空間的狹窄及近年空氣素質的惡化不談(所以有人認為香港的地產商是吸血鬼,更有論者認為,香港雖然稅率低、稅制簡單,但這是因為政府長期以賣地收入為主要來源,因而得以維持低稅率,但高地價/租金實際上已成了市民的變相的另一種稅賦),香港是可愛的城市。香港的交通方便,公共設施充足。舉例而言,香港這一千餘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有著六十多間政府的公共圖書館、八十多間室內體育館、二十多座戶外運動場,另在各區都有藝文表演/展覽場地。可以這麼說,至少八成香港人可以在步行三十分鐘(是的,沒錯,是走路,香港到處都有連接多座建築物的有蓋行人天橋,是一個對步行者友善的都市)或車程十五分鐘內,找得到公共圖書館/運動場/藝文表演及展覽場地。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也不遜色。另外,香港有近四成土地保留作郊野公園,乃一大德政,不少居港外國人都稱揚。
另外就是,香港政府對藝文活動的補助,也是相當高的。藝術發展局每年撥出近億港元資助數百項各類藝文活動,包括演藝、平面、文學出版等。就算在大家眼中認為藝文素質比香港高的台灣,也沒有這種令人羨慕的「德政」。而從一些歷史悠久的藝文活動近年規模越做越大的趨勢可以看出,隨著市民經濟能力的提升,香港的藝文活動已越趨蓬勃。例如,有三十五年歷史的香港藝術節,今年的平均入座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五,其中七十五場更是滿座,總入場人次高達十萬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資助藝文活動也成了一些香港企業塑造正面形象的模式,尤其在西九藝文區計劃推出之後,一些地產商紛紛贊助各類藝文活動,以及推廣閱讀等活動(因為地產商都想分一杯羹)。更令人可喜的,大型書店越開越多,大商場也紛紛有書店進駐。每年暑假的香港書展,更是數十萬人次進場。這對提升香港的藝文及讀書風氣,都有很大的幫助。
自由(雖然民主不足),是很多人喜歡香港的原因,但自由得來又兼顧法治,這就是技巧及藝術了。香港有幾乎全世界最高程度的言論及新聞自由(雖然某些平面媒體的情況惹人詬病,但無大礙),令人稱羨。更可貴的是,作為中國管轄之下的特區,香港成為唯一能夠做某些事的中國地方,例如六四紀念活動、法輪功、保釣等等。
市民對政治的熱衷比以往大大增加,也是回歸十年來的一大特徵。這又與土地認同脫離不了關係。雖然梁家傑在特首選舉中一如所料的輸給曾蔭權,但觀其政治操作的進步,乃是香港步向成熟民主的重要一步。雖然一些保守人士可能認為,過於熱衷經濟,也許會造成不安定,甚至影響經濟。但需肯定的一點是,絕大部份的從政者,都是以香港利益為依歸,在香港似乎看不到有故意「找碴」而能損人(社會整體利益)利己的情況,也沒有會出現這情況的土壤。
外冷內熱,具捐獻文化
香港人向來給很多外人的印象是現實、冷漠,其實香港人普遍是外冷內熱的。也許表面上是保護自己,例如鄰居互不相識,但一旦有需要互相幫助的時候,是會挺身而出的。否則,香港也不會在南亞海嘯的人均捐款上,高居世界第一了。香港在慈善籌款方面,還值得一提的是每週六及週三由不同團體在全港戶外進行的「賣旗」籌款,市民一、兩元的捐款,換來一小張貼在衣服上的小貼紙,正所謂「多多益善,少少無拘」。
明星凋零,是這幾年來香港的寫照,尤其在娛樂圈。隨著張國榮、梅艷芳等的離世,很多人感慨,果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在新的時代,再也沒有這樣的重份量新明星出現了,而「巴士阿叔」等平凡人,卻藉互聯網而平地一聲雷地走紅。雖然香港歌影視行業正經歷低潮期,但憑其深厚根基及實力,其實仍執華人社會牛耳,尤其是流行演唱會,一座不是很起眼的「紅館」,更是全世界華人流行歌手的「聖地」,沒在紅館開過演唱會,就不能叫紅。
服務業水準提升,打工仔工時長
作為一個服務業佔經濟極大比重的地方,服務業水準的改變,也是香港的一個重點。多年來前,很多遊客甚至香港本地人都會覺得,香港服務業水準差勁。但經過金融風暴洗禮後,水準已大大提升,甚至比鄰近地區還好,尤其是零售業、金融業、政府及公共機構方面。我本身就對恆生銀行一位職員好幾年前鍥而不捨的尋找我,使我失而復得,非常感動。就連其競爭對手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幾年前也曾經稱讚過香港服務業的專業水準。我有位馬來西亞朋友,去年來港更換智能香港身分證,就對職員的親切及貼心服務,讚不絕口。不過,在一些酒樓及餐廳,服務水準(尤其侍應)仍有改善的空間。但是,這點有時也得體諒,因為香港全世界工時最長的地方(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調查結果),OT(加班,而且是沒津貼那種)已經成為香港打工仔的常態,我經常約朋友出來吃飯都遇到他們連吃飯都沒時間的情況,很多時候他們吃飯就是草草叫飯盒打發過去(在中環等主要辦公區,午餐時間大部份餐廳都大排長龍,也是原因之一)。
香港最近雖然揭發一些商店欺騙遊客賣假貨事件,但總體而言,購物天堂美譽仍是稱得上的。遊客或往女人街選購各種較廉宜貨品,亦可到各奢侈品名店大大搜購一番。就連外國及內地、台灣明星,到香港的其中一個行程,免不了是到名店「血拚」。LV等名店,幾乎每天都可看到顧客排長龍的壯觀場面,我的外地朋友,到香港時亦會到LV購物,她說,價格的確比較划算。
貧富差距擴大,深層次矛盾待解決
雖然隨著經濟的復甦,股市屢創新高,乍看之下,香港人的財富已有所增加。但以人均GDP來看,香港2006年人均GDP與1997年相比,只是原地踏步。再看看一些有趣的數字,李嘉誠在1997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的財富是110億美元,到了2007年,已經大幅增加到了230億美元,高居第九名。十年間,李嘉誠的財富足足增加了一倍,但全港人均GDP卻原封不動(2006年約27,466港元),這其中所展現出的貧富差距之惡化,頗令人心驚。最新統計顯示,香港2006年的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已上升至0.53的歷史新高,超過許多發達國家,每戶的平均入息中位數是17,250港元,較1996年減少250港元。
再看看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的樓市,近年來,山頂豪宅屢創天價新高,「倚巒一號」呎價四萬一千港元,但我那幾位在新界天水圍嘉湖山莊置業的朋友,樓價至今仍下跌一大半,一些甚至仍未擺脫負資產。而有趣的,嘉湖山莊正是由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所發展的。
在經濟方面,香港作為中國南方的門戶,從來就是全球化的樣板城市。隨萫中國經濟的崛起,兩地經濟的融合,北上發展,包括打工,已經是香港人不可逆轉的趨勢。所以,香港人從以前嘲笑大陸來港者為「阿燦」到現今自嘲為「港燦」。其實,正因為背靠祖國,香港比之新加坡,有著更有利的地位。北京中央政府為了一國兩制之成功,回歸以來批命向香港輸血,加上香港的自由、法治、效率、背靠大陸等優勢,不僅吸引來自內地的「北水」,甚至也吸引台灣、東南亞、歐美,乃至中東、中亞、非洲的資金,去年IPO規模超美趕英,即可見一斑。要成為足與瑞士相比的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我認為香港的機會比新加坡要來得大。惟如何解決溫家寶總理所言「深層次矛盾」,煞費思量。
評介《東方式直銷》
評介《東方式直銷》
書名:東方式直銷
作者:鄭學益、張亞光、張春曉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直銷是一種令人又愛又恨的行銷模式,愛的是藉著他人們可以在消費之餘又可為自己創富,恨的是有一些害群之馬,利用人性的貪婪及法律的漏洞,把直銷當作純粹拉人頭賺錢的「金字塔」或「老鼠會」。但《財富第五波》及《窮爸爸、富爸爸》都指出,選擇對的事業和追求財富的自由是大家最重要的目標。直銷事業正是具有這些特色的模式。
直銷事業雖然從美國開始,然而在亞洲卻也發揚光大,並出現不少新興的後起之秀。他們以精準的市場策略、優質的產品及服務,在亞洲開疆拓土。其中馬來西亞CNI國際集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學益等專家學者,特地選了CNI為研究個案,經過長時間的調查與研究,寫出了《東方式直銷》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其內涵。在不少西方直銷企業在中國上演滑鐵盧之際,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東方式直銷」,也許更適合中國這片熱土。
作者分析,CNI市場開發策略主要特徵包括:生產低成本、工藝技術新、產品質量優、品種多樣化、使用功能多、銷售價格廉、以誠服務用戶、經營策略活。這是CNI得以茁壯的原因。例如CNI剛開始時是以銷售中國補酒及其他中國保健產品為主軸,而會員也以馬來西亞華裔為主。九十年代中期以後,為了響應馬來西亞政府支持國產貨的號召,CNI研發團隊努力的研發出了多項產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王牌產品:人參咖啡,以及加入了馬來西亞特有具強身功效植物的東革阿里咖啡,並且成功打入佔人口大多數的馬來人市場。這兩種產品使得CNI業績飛升,迅速崛起為馬來西亞前列的直銷公司。適時的調整策略,使得CNI得以壯大及永續經營。
「螞蟻精神」是CNI的企業文化,因為螞蟻天性積極努力、不怕困難、永不言倦,並懂得發揮互助互愛的團隊精神。而這些特徵,都是直銷企業及直銷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領導CNI國際集團在印尼發展成為當地最大直銷企業的顏楚祐,就是「螞蟻精神」的貫徹者。他通過「螞蟻精神」來刻意壓低企業中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希望能夠在企業內形成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的「螞蟻精神」。
CNI從一開始就已經想到了國際化的願景,而國際化是從馬來西亞和印尼周邊的汶萊、新加坡等國開始,再進而拓展到香港、印度等地。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尼,雖然CNI 屬於華商,然而在九八年排華暴動時,許多印尼人挺身而出保衛CNI大樓,不讓暴徒破壞,高呼「CNI是印尼人的CNI」。這種成功融入當地,並獲得當地人認同的本土化策略,值得所有跨國公司參考。
本土化,始終是CNI堅守的發展原則。CNI無論身虛何方,總是對本地政府的號召積極響應,力爭為本土經濟作出貢獻。對於即將進軍的中國大陸市場,CNI也會力行本土化策略。其實,CNI在中國的青島及廣東清遠,早已斥資興建了廠房及農場,為當地經濟作出了貢獻。
教育、培訓,永遠是CNI最重要的事項,這或許與CNI馬來西亞創辦人高程祖創業之前是一名教師有關係。CNI的教育內容包括:培養員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創造有效的「團隊學習」、促進全局性的「系統思考」。
本書以CNI國際集團為案例,緊扣東方直銷企業的特色,解析出一個成功直銷企業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對於那些放眼中國直銷市場的海外華商而言,全面了解東方文化、民族素質、商業道德等一系列問題,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作者:蕭雅
2007/6/19
CNI;
http://www.cni.com.my
書名:東方式直銷
作者:鄭學益、張亞光、張春曉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直銷是一種令人又愛又恨的行銷模式,愛的是藉著他人們可以在消費之餘又可為自己創富,恨的是有一些害群之馬,利用人性的貪婪及法律的漏洞,把直銷當作純粹拉人頭賺錢的「金字塔」或「老鼠會」。但《財富第五波》及《窮爸爸、富爸爸》都指出,選擇對的事業和追求財富的自由是大家最重要的目標。直銷事業正是具有這些特色的模式。
直銷事業雖然從美國開始,然而在亞洲卻也發揚光大,並出現不少新興的後起之秀。他們以精準的市場策略、優質的產品及服務,在亞洲開疆拓土。其中馬來西亞CNI國際集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學益等專家學者,特地選了CNI為研究個案,經過長時間的調查與研究,寫出了《東方式直銷》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其內涵。在不少西方直銷企業在中國上演滑鐵盧之際,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東方式直銷」,也許更適合中國這片熱土。
作者分析,CNI市場開發策略主要特徵包括:生產低成本、工藝技術新、產品質量優、品種多樣化、使用功能多、銷售價格廉、以誠服務用戶、經營策略活。這是CNI得以茁壯的原因。例如CNI剛開始時是以銷售中國補酒及其他中國保健產品為主軸,而會員也以馬來西亞華裔為主。九十年代中期以後,為了響應馬來西亞政府支持國產貨的號召,CNI研發團隊努力的研發出了多項產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王牌產品:人參咖啡,以及加入了馬來西亞特有具強身功效植物的東革阿里咖啡,並且成功打入佔人口大多數的馬來人市場。這兩種產品使得CNI業績飛升,迅速崛起為馬來西亞前列的直銷公司。適時的調整策略,使得CNI得以壯大及永續經營。
「螞蟻精神」是CNI的企業文化,因為螞蟻天性積極努力、不怕困難、永不言倦,並懂得發揮互助互愛的團隊精神。而這些特徵,都是直銷企業及直銷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領導CNI國際集團在印尼發展成為當地最大直銷企業的顏楚祐,就是「螞蟻精神」的貫徹者。他通過「螞蟻精神」來刻意壓低企業中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希望能夠在企業內形成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的「螞蟻精神」。
CNI從一開始就已經想到了國際化的願景,而國際化是從馬來西亞和印尼周邊的汶萊、新加坡等國開始,再進而拓展到香港、印度等地。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尼,雖然CNI 屬於華商,然而在九八年排華暴動時,許多印尼人挺身而出保衛CNI大樓,不讓暴徒破壞,高呼「CNI是印尼人的CNI」。這種成功融入當地,並獲得當地人認同的本土化策略,值得所有跨國公司參考。
本土化,始終是CNI堅守的發展原則。CNI無論身虛何方,總是對本地政府的號召積極響應,力爭為本土經濟作出貢獻。對於即將進軍的中國大陸市場,CNI也會力行本土化策略。其實,CNI在中國的青島及廣東清遠,早已斥資興建了廠房及農場,為當地經濟作出了貢獻。
教育、培訓,永遠是CNI最重要的事項,這或許與CNI馬來西亞創辦人高程祖創業之前是一名教師有關係。CNI的教育內容包括:培養員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創造有效的「團隊學習」、促進全局性的「系統思考」。
本書以CNI國際集團為案例,緊扣東方直銷企業的特色,解析出一個成功直銷企業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對於那些放眼中國直銷市場的海外華商而言,全面了解東方文化、民族素質、商業道德等一系列問題,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作者:蕭雅
2007/6/19
CNI;
http://www.cni.com.my
星期二, 6月 19, 2007
請在6月2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6月2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6月23日星期六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6月23日星期六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懷舊是好生意:泰昌餅家
懷舊是好生意:泰昌餅家
小小的一個蛋撻,竟承載了無數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說的就是當年經末代港督彭定康極力推薦,一炮而紅,並屢屢登上國際媒體的泰昌餅家。2005年5月25日,泰昌餅家不堪業主大幅加租而決定結業的最後一天營業日,全天十幾個小時都有人在排隧購買他們的蛋撻、沙翁等產品,人龍一度長達一千人,在那位於中環擺花街的店鋪內,中外客人及採訪的媒體,將熱烘烘的小店擠得水洩不通,但顧客仍不縑辛苦的排一個小時的隊,就為了一嚐那經典的蛋撻。一時間,全港掀起了「蛋撻狂潮」。老板歐陽天閏及一班伙計一整天在埋頭苦幹「整撻」,大汗淋漓卻也因市民的厚愛而感滿足及不捨。
幾個月後,泰昌餅家重開了,新店就在同一條街舊店的對面不遠處。泰昌得以重生,又是一段故事了。事緣惺惺相惜的Barista咖啡店總裁李誠權與歐陽天閏師傳,經過短時間的討論後一拍即合,而且還以企業化、集團化的策略經營,願景是要將這「百分百香港情懷」的泰昌蛋撻,衝出香港,打進海外華人社會。所以泰昌不僅要在香港廣開分店(目前有三間),還會伺機進軍海外,目前已在澳門開了第一家香港以外的分店。
泰昌餅家開由歐陽天閏的舅父朱八吉創立於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二年由歐陽天閨接手。歐陽師傳從小學做餅,年紀輕輕已晉升為五星級大酒店的大師傳。歐陽師傳主理泰昌後,發揮其創意精神,誓要改變當時坊間大部份蛋撻冷卻後出現龜裂的現象。在鍥而不捨的多番嚐試下,他終於成功的做出冷卻後不會龜裂的蛋撻,廣受歡迎。他的做法是以曲奇皮來作為蛋撻皮。所以,顧客在泰昌買的蛋撻,除了可趁熱大快朵頤外,也可買回家放在冰箱,想吃時再放進多士爐翻焗,美味依然。
泰昌餅家的顧客包括城中富豪名人,其中令到泰昌得以名揚世界的,是末代港督彭定康。「肥彭」在泰昌與歐陽師傳搭膊頭吃蛋撻的畫面,為他贏得了親民的口碑,而他將泰昌蛋撻讚為「全世界最好吃的蛋撻」,更使泰昌一躍成為世界級餅家。至今,泰昌餅家內仍掛著多幅彭定康與歐陽天閏的親筆簽名合照。不僅如此,肥彭和歐陽師傳這兩個背景天淵之別的人,一個是港督,一個是小老板;一個不會廣東話,一個只會廣東話,但彼此卻因蛋撻而成了朋友,可謂一段傳奇。念舊的肥彭,仍不是會寫信或電郵(透過李誠權)給歐陽師傳,在得知泰昌快結業時,也特地聲援,每次來香港,都會到泰昌探訪老朋友。
李誠權回憶起與歐陽師傳認識並成為知己的經過。他說,最早的時候是因為他的咖啡店想找一些適當的香港糕點,以配合他們的咖啡,於是就引進了泰昌蛋撻,就這樣兩人逐步成了莫逆之交。
李誠權回憶,當歐陽師傳收到業主大幅加租(由三萬多元月租增至八萬元)的信時,就找他談,他當時建議,如果無法維持就只好結業,於是歐陽師傳無奈之下作出了結業的痛苦決定。泰昌因不堪加租而需結業的消息傳出後,引起輿論關注,甚至還有政治界人士出面,希望新業主能降低租金,均不得要領。
到了結業前夕晚上,李誠權特地到泰昌探訪歐陽師傳,當問他是否不捨時,歐陽師傳眼眶頓時紅了起來。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李誠權就安排他的公司職員到泰昌去幫忙,包括維持秩序等。當天早上五時許,TVB的採訪隊就開始了跟隨歐陽師傅長達一天的行程。一整天下來,總計有九十八間媒體採訪泰昌的最後一天,不乏NHK、CNN、德國電視台等國際傳媒。
舊泰昌結業後幾天,兩人再碰面,就談好泰昌再出發的計劃。李誠權說,他當時提出的前提是,兩人必須配合,而且要以現代化、企業化策略經營,不能再完全按照歐陽師傅那種老一輩類似「打天才波」的做法。
不過,難題出現了,原來歐陽師傳做餅幾十年來,從來不用文字記下他的配方及做法,甚至連各種原料應該用多少成份,都說不出一個標準,識字不多的歐陽師傳從來都是靠經驗,靠手勢,例如他一手捉一把麵粉,每次都份量剛剛好,能保持水準。要將這些功夫以筆記下來,以便訓練其他員工,也花了好多時間及工夫。另外,諸如用什麼焗爐、機器等,歐陽師傳也說不出所以然,大家都要重新揣摩、摸索一番,將一切文字化、標準化。
雖然採用企業化經營,但李誠權說,除了部份工序採用機器,例如打粉等,其餘大部份工序仍保留人手操作,所以是傳統與現化的結合。他說,泰昌對品質的要求很嚴格,不到水準的產品寧願扔掉也不會出街。
李誠權說,「『百分百香港情懷』是一種感覺,勾起一種歷史回憶」,所以雖然泰昌經營策略上是採用現化化模式,但賣點仍是那濃得化不開的舊日香港情懷。
除了蛋撻、沙翁等招牌產品之外,泰昌也推出懷舊中式糕點,例如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等,並重新包裝,以低糖、健康作號召。
除了開餅店外,李誠權也有計畫以泰昌蛋撻等產品為主軸,開泰昌餐廳。
泰昌重新開業,也有一段故事。原來歐陽師傅一直都沒有將泰昌餅家註冊,等到他們要重新開業去註冊時,才發現被人捷足先登了。他們於是與那位擁有泰昌餅家商標的人談,終於談妥了,他們願意以五萬港元買回商標,而那筆錢則捐給宣明會。這個插曲也是一般傳統經營者不重視產權及品牌的寫照。
五十八歲的歐陽天閏師傅雖然已退居幕後,出任技術總監,但仍每天到店裡坐鎮,仍然還是傳媒喜歡訪問的對象。就在我到他中環擺花街店裡拍照的那一天,就談到了已與TVB談好做回歸十年特輯的採訪(該專輯已於2007年6月19日播出)。在我離開前,歐陽師傳特地送了一盒蛋撻及一盒沙翁給我,從他包餅時的滿臉笑容看得出來,他對這間店、這門手勢,是充滿著感情,甚至也感染了客戶。
2007/6/19
網址:
http://www.taicheongbakery.com/
參考書籍:
《蛋撻的故事》(歐陽天閏著)(泰昌餅家出版)
小小的一個蛋撻,竟承載了無數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說的就是當年經末代港督彭定康極力推薦,一炮而紅,並屢屢登上國際媒體的泰昌餅家。2005年5月25日,泰昌餅家不堪業主大幅加租而決定結業的最後一天營業日,全天十幾個小時都有人在排隧購買他們的蛋撻、沙翁等產品,人龍一度長達一千人,在那位於中環擺花街的店鋪內,中外客人及採訪的媒體,將熱烘烘的小店擠得水洩不通,但顧客仍不縑辛苦的排一個小時的隊,就為了一嚐那經典的蛋撻。一時間,全港掀起了「蛋撻狂潮」。老板歐陽天閏及一班伙計一整天在埋頭苦幹「整撻」,大汗淋漓卻也因市民的厚愛而感滿足及不捨。
幾個月後,泰昌餅家重開了,新店就在同一條街舊店的對面不遠處。泰昌得以重生,又是一段故事了。事緣惺惺相惜的Barista咖啡店總裁李誠權與歐陽天閏師傳,經過短時間的討論後一拍即合,而且還以企業化、集團化的策略經營,願景是要將這「百分百香港情懷」的泰昌蛋撻,衝出香港,打進海外華人社會。所以泰昌不僅要在香港廣開分店(目前有三間),還會伺機進軍海外,目前已在澳門開了第一家香港以外的分店。
泰昌餅家開由歐陽天閏的舅父朱八吉創立於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二年由歐陽天閨接手。歐陽師傳從小學做餅,年紀輕輕已晉升為五星級大酒店的大師傳。歐陽師傳主理泰昌後,發揮其創意精神,誓要改變當時坊間大部份蛋撻冷卻後出現龜裂的現象。在鍥而不捨的多番嚐試下,他終於成功的做出冷卻後不會龜裂的蛋撻,廣受歡迎。他的做法是以曲奇皮來作為蛋撻皮。所以,顧客在泰昌買的蛋撻,除了可趁熱大快朵頤外,也可買回家放在冰箱,想吃時再放進多士爐翻焗,美味依然。
泰昌餅家的顧客包括城中富豪名人,其中令到泰昌得以名揚世界的,是末代港督彭定康。「肥彭」在泰昌與歐陽師傳搭膊頭吃蛋撻的畫面,為他贏得了親民的口碑,而他將泰昌蛋撻讚為「全世界最好吃的蛋撻」,更使泰昌一躍成為世界級餅家。至今,泰昌餅家內仍掛著多幅彭定康與歐陽天閏的親筆簽名合照。不僅如此,肥彭和歐陽師傳這兩個背景天淵之別的人,一個是港督,一個是小老板;一個不會廣東話,一個只會廣東話,但彼此卻因蛋撻而成了朋友,可謂一段傳奇。念舊的肥彭,仍不是會寫信或電郵(透過李誠權)給歐陽師傳,在得知泰昌快結業時,也特地聲援,每次來香港,都會到泰昌探訪老朋友。
李誠權回憶起與歐陽師傳認識並成為知己的經過。他說,最早的時候是因為他的咖啡店想找一些適當的香港糕點,以配合他們的咖啡,於是就引進了泰昌蛋撻,就這樣兩人逐步成了莫逆之交。
李誠權回憶,當歐陽師傳收到業主大幅加租(由三萬多元月租增至八萬元)的信時,就找他談,他當時建議,如果無法維持就只好結業,於是歐陽師傳無奈之下作出了結業的痛苦決定。泰昌因不堪加租而需結業的消息傳出後,引起輿論關注,甚至還有政治界人士出面,希望新業主能降低租金,均不得要領。
到了結業前夕晚上,李誠權特地到泰昌探訪歐陽師傳,當問他是否不捨時,歐陽師傳眼眶頓時紅了起來。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李誠權就安排他的公司職員到泰昌去幫忙,包括維持秩序等。當天早上五時許,TVB的採訪隊就開始了跟隨歐陽師傅長達一天的行程。一整天下來,總計有九十八間媒體採訪泰昌的最後一天,不乏NHK、CNN、德國電視台等國際傳媒。
舊泰昌結業後幾天,兩人再碰面,就談好泰昌再出發的計劃。李誠權說,他當時提出的前提是,兩人必須配合,而且要以現代化、企業化策略經營,不能再完全按照歐陽師傅那種老一輩類似「打天才波」的做法。
不過,難題出現了,原來歐陽師傳做餅幾十年來,從來不用文字記下他的配方及做法,甚至連各種原料應該用多少成份,都說不出一個標準,識字不多的歐陽師傳從來都是靠經驗,靠手勢,例如他一手捉一把麵粉,每次都份量剛剛好,能保持水準。要將這些功夫以筆記下來,以便訓練其他員工,也花了好多時間及工夫。另外,諸如用什麼焗爐、機器等,歐陽師傳也說不出所以然,大家都要重新揣摩、摸索一番,將一切文字化、標準化。
雖然採用企業化經營,但李誠權說,除了部份工序採用機器,例如打粉等,其餘大部份工序仍保留人手操作,所以是傳統與現化的結合。他說,泰昌對品質的要求很嚴格,不到水準的產品寧願扔掉也不會出街。
李誠權說,「『百分百香港情懷』是一種感覺,勾起一種歷史回憶」,所以雖然泰昌經營策略上是採用現化化模式,但賣點仍是那濃得化不開的舊日香港情懷。
除了蛋撻、沙翁等招牌產品之外,泰昌也推出懷舊中式糕點,例如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等,並重新包裝,以低糖、健康作號召。
除了開餅店外,李誠權也有計畫以泰昌蛋撻等產品為主軸,開泰昌餐廳。
泰昌重新開業,也有一段故事。原來歐陽師傅一直都沒有將泰昌餅家註冊,等到他們要重新開業去註冊時,才發現被人捷足先登了。他們於是與那位擁有泰昌餅家商標的人談,終於談妥了,他們願意以五萬港元買回商標,而那筆錢則捐給宣明會。這個插曲也是一般傳統經營者不重視產權及品牌的寫照。
五十八歲的歐陽天閏師傅雖然已退居幕後,出任技術總監,但仍每天到店裡坐鎮,仍然還是傳媒喜歡訪問的對象。就在我到他中環擺花街店裡拍照的那一天,就談到了已與TVB談好做回歸十年特輯的採訪(該專輯已於2007年6月19日播出)。在我離開前,歐陽師傳特地送了一盒蛋撻及一盒沙翁給我,從他包餅時的滿臉笑容看得出來,他對這間店、這門手勢,是充滿著感情,甚至也感染了客戶。
2007/6/19
網址:
http://www.taicheongbakery.com/
參考書籍:
《蛋撻的故事》(歐陽天閏著)(泰昌餅家出版)
星期四, 6月 14, 2007
農莊生活手記 The Good Life 新時代思潮的先鋒探險
農莊生活手記 The Good Life 新時代思潮的先鋒探險
Living the Good Life
作者:Helen & Scott Nearing
譯者:梁永安,高志仁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1999 年 11 月 18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聶爾寧夫婦橫跨一甲子自給自足的農莊生活手記,是60年代「回歸自然運動」風潮的發軔。是20世紀末新生活主張的先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2235
Living the Good Life
作者:Helen & Scott Nearing
譯者:梁永安,高志仁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1999 年 11 月 18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聶爾寧夫婦橫跨一甲子自給自足的農莊生活手記,是60年代「回歸自然運動」風潮的發軔。是20世紀末新生活主張的先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2235
天窗出版社
天窗出版社
這家新銳出版社,絕對是近十年香港最成功的。他們選書之精準、市場策略之成功,可列為經典。例如張宏艷《再見女主播》、東尼《富足一生》、曾淵滄《洞悉先機》、黃毓民《歷史幾串都有.十大權臣》、林少陽《步上一億元財富之道》等,暢銷書比例之高,堪稱全港之冠。尤其東尼一書,二十幾版的發行量可能已破香港紀錄。另外,需要一提的是,他們出的書售價並不便宜,動輒八十元港幣以上,甚至一百多元一本,但無阻其銷情。
http://www.enrichculture.com
這家新銳出版社,絕對是近十年香港最成功的。他們選書之精準、市場策略之成功,可列為經典。例如張宏艷《再見女主播》、東尼《富足一生》、曾淵滄《洞悉先機》、黃毓民《歷史幾串都有.十大權臣》、林少陽《步上一億元財富之道》等,暢銷書比例之高,堪稱全港之冠。尤其東尼一書,二十幾版的發行量可能已破香港紀錄。另外,需要一提的是,他們出的書售價並不便宜,動輒八十元港幣以上,甚至一百多元一本,但無阻其銷情。
http://www.enrichculture.com
美國精神
美國精神
TVB明珠台今晚(6月13日)播映全球兩大首富比爾蓋茲與巴菲特與大學生對話的節目,可以帶給人一些啟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人,尤其是較年老的巴菲特,不時的將「美國精神」(American Spirit)掛在嘴邊。例如他說,他和蓋茲兩人都會把99%的產財捐出去,不會留給子女,因為那有違「美國精神」。什麼是「美國精神」呢?那就是人人都有均等機會,以才能致富。如果某人因為繼承了家族的財產而成巨富,就違反了這精神。另外,巴菲特也坦承,美國政府的稅率是對富人優惠,而一般百姓則需要繳較高稅率的稅。
TVB明珠台今晚(6月13日)播映全球兩大首富比爾蓋茲與巴菲特與大學生對話的節目,可以帶給人一些啟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人,尤其是較年老的巴菲特,不時的將「美國精神」(American Spirit)掛在嘴邊。例如他說,他和蓋茲兩人都會把99%的產財捐出去,不會留給子女,因為那有違「美國精神」。什麼是「美國精神」呢?那就是人人都有均等機會,以才能致富。如果某人因為繼承了家族的財產而成巨富,就違反了這精神。另外,巴菲特也坦承,美國政府的稅率是對富人優惠,而一般百姓則需要繳較高稅率的稅。
政治與商業的糾葛
政治與商業的糾葛
人活在世上,找吃是最重要,這和所有生物無異,但人又多了道德及思想這些高深及複雜的東西。這就演變成了商業與政治糾葛的局面了。
政治這回事,是如何產生的呢?是因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擺不平,所以出現了政治。政治又是為了確保人類生活得以安定。當然,實際情況是,很多地方很多政客是藉著政治,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來為自己牟利。於是,政治與商業一樣,都成了爾虞我詐的玩意兒。
所謂「商人無祖國」。商人,最著重的當然是賺錢,而有一個穩定的社會,是商人最希望的。然而,在很多時候,商人,尤其是大商人,往往身不由己的在政治上要選邊站,一旦站錯邊情況可就不堪設想。當然,也不排除有部份商人是真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純粹為了商業利益而在政治上作出一些抉擇。
也因如此,政客很多時候,除了要討好平民百姓外,也要千方百計的討好商人,再者商人有較龐大的資金援助,這也是重要原因。
商人選邊站,在很多國家都是普遍的事。在許多時候,商人為了經商的方便,抑或避免遇到無謂的政治阻撓,被迫需要在政治上表態。在民主成熟的社會,商人在政治上表態或選邊站,不會產生多大問題(但世界上這樣的國家寥寥可數)。但在民主不成熟的地方,往往就是產生金錢政治的溫床,苦的是老百姓。
在那些表面民主實際上威權的國家,為了商業利益,幾乎不可能會有大商人這麼勇敢的去支持民主,大家都是要嘛不表態、避之則吉,要嘛支持當權者。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要求穩定、安定。民主黨派在這些國家往往被塑造成會導致社會不安定的「麻煩者」。
在那些連表面民主都欠奉的國家,情況更簡單卻也更糟糕,誰能給好處,誰能討好當權者,誰就獲益,因此官商勾結情況普遍。要嘛這些國家主政者反商情結嚴重,商人都出逃,準是個民不聊生之地。
說到香港,沒有很多人(尤其西方人)眼中理想的民主,因有其先天與後天的局限。這導致了什麼後果呢?絕大部份大商人們,都會表態支持北京中央所支持的人。很簡單,他們要求定安,而民主黨派被塑造成北京不喜歡的形象,因此難於獲大商家青睞。這其中,值得一提的一位異數,就是黎智英。肥佬黎的確是值得深入研究一番的人物。無可否認,他是商業奇才。但他又做出了一些他那個級數的商人絕不會去做的事:挑釁中共。我真的搞不清楚他此種思維,到底是他的真心呢,抑或是商業(媒體業)經營策略的一招險計?
2007/6/14
人活在世上,找吃是最重要,這和所有生物無異,但人又多了道德及思想這些高深及複雜的東西。這就演變成了商業與政治糾葛的局面了。
政治這回事,是如何產生的呢?是因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擺不平,所以出現了政治。政治又是為了確保人類生活得以安定。當然,實際情況是,很多地方很多政客是藉著政治,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來為自己牟利。於是,政治與商業一樣,都成了爾虞我詐的玩意兒。
所謂「商人無祖國」。商人,最著重的當然是賺錢,而有一個穩定的社會,是商人最希望的。然而,在很多時候,商人,尤其是大商人,往往身不由己的在政治上要選邊站,一旦站錯邊情況可就不堪設想。當然,也不排除有部份商人是真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純粹為了商業利益而在政治上作出一些抉擇。
也因如此,政客很多時候,除了要討好平民百姓外,也要千方百計的討好商人,再者商人有較龐大的資金援助,這也是重要原因。
商人選邊站,在很多國家都是普遍的事。在許多時候,商人為了經商的方便,抑或避免遇到無謂的政治阻撓,被迫需要在政治上表態。在民主成熟的社會,商人在政治上表態或選邊站,不會產生多大問題(但世界上這樣的國家寥寥可數)。但在民主不成熟的地方,往往就是產生金錢政治的溫床,苦的是老百姓。
在那些表面民主實際上威權的國家,為了商業利益,幾乎不可能會有大商人這麼勇敢的去支持民主,大家都是要嘛不表態、避之則吉,要嘛支持當權者。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要求穩定、安定。民主黨派在這些國家往往被塑造成會導致社會不安定的「麻煩者」。
在那些連表面民主都欠奉的國家,情況更簡單卻也更糟糕,誰能給好處,誰能討好當權者,誰就獲益,因此官商勾結情況普遍。要嘛這些國家主政者反商情結嚴重,商人都出逃,準是個民不聊生之地。
說到香港,沒有很多人(尤其西方人)眼中理想的民主,因有其先天與後天的局限。這導致了什麼後果呢?絕大部份大商人們,都會表態支持北京中央所支持的人。很簡單,他們要求定安,而民主黨派被塑造成北京不喜歡的形象,因此難於獲大商家青睞。這其中,值得一提的一位異數,就是黎智英。肥佬黎的確是值得深入研究一番的人物。無可否認,他是商業奇才。但他又做出了一些他那個級數的商人絕不會去做的事:挑釁中共。我真的搞不清楚他此種思維,到底是他的真心呢,抑或是商業(媒體業)經營策略的一招險計?
2007/6/14
星期日, 6月 10, 2007
星期六, 6月 09, 2007
綠色大商機
從事太陽能發電業務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成了中國首富(在某排行榜),從事廢紙回收起家的張茵,也在另幾個排行榜中,成了中國首位女性的首富。這回,大家見識到了環保的經濟威力了吧!環保或綠色產業,已經不僅僅是概念,而是確確實實的成了「綠色黃金」。
隨著全世界環保意識的提升,大家對能源匱乏的隱憂大大增加,催生了新的商機,可謂之為「綠色商機」。舉凡綠色能源、有機食品、有機種植、各類環保產品、節能產品,乃至素食、水資源等等,”錢”途無可限量。就像近年湧現的玉米乙醇汽油、大豆生物柴油、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發電等等,儘管大部份技術仍不成熟,仍無法市場化,且還得面對財雄勢大的既有企業的打壓。但相信我,假以時日,這些綠色企業,總是有出頭天且大有賺頭的,情況就好像微軟、Intel、Nokia等的崛起一樣。因為環保將是下一波世界經濟的主流,就好像資訊科技是近三十年的經濟主流一樣。就算不是從事與環保有關業務的企業,若能真正在企業內貫徹環保理念者(環保已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部份),也勢必會更贏得消費者及市場的信賴與掌聲,對公司的形象、聲譽及盈利都會有幫助。當然,要大家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去投資這些公司,似乎不理智。所以,大家或可投資這類”綠色基金”或”環保基金”等,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諸位為人父母者,也請大家多多灌輸孩子環保觀念,因為這不僅對地球可持續發展有益處,更可提升孩子對環保的興趣,培養他們日後從事有關環保的研究,前景無限也!
環保萬歲!
2007/6/9
隨著全世界環保意識的提升,大家對能源匱乏的隱憂大大增加,催生了新的商機,可謂之為「綠色商機」。舉凡綠色能源、有機食品、有機種植、各類環保產品、節能產品,乃至素食、水資源等等,”錢”途無可限量。就像近年湧現的玉米乙醇汽油、大豆生物柴油、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發電等等,儘管大部份技術仍不成熟,仍無法市場化,且還得面對財雄勢大的既有企業的打壓。但相信我,假以時日,這些綠色企業,總是有出頭天且大有賺頭的,情況就好像微軟、Intel、Nokia等的崛起一樣。因為環保將是下一波世界經濟的主流,就好像資訊科技是近三十年的經濟主流一樣。就算不是從事與環保有關業務的企業,若能真正在企業內貫徹環保理念者(環保已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部份),也勢必會更贏得消費者及市場的信賴與掌聲,對公司的形象、聲譽及盈利都會有幫助。當然,要大家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去投資這些公司,似乎不理智。所以,大家或可投資這類”綠色基金”或”環保基金”等,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諸位為人父母者,也請大家多多灌輸孩子環保觀念,因為這不僅對地球可持續發展有益處,更可提升孩子對環保的興趣,培養他們日後從事有關環保的研究,前景無限也!
環保萬歲!
2007/6/9
請在6月1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6月1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6月13日星期三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6月13日星期三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水果和蔬菜營養素含量研究結果
水果和蔬菜營養素含量研究結果
食物安全中心今日(六月七日)公布最近就本港常見的水果和蔬菜營養素含量研究的結果。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說,市民了解食物的營養素含量,有助他們選擇有益於健康的食物。
中心選取八十二種水果和蔬菜作研究,包括在市面抽取四十九種蔬果的樣本,進行以化學方法分析蔬果的熱量和所含十種營養素的含量,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總量、飽和脂肪、膽固醇、膳食纖維、糖、鈉、鈣和維他命C;另外,中心從海外的資料庫揀選三十三種蔬果的營養素含量進行比較和分析。
何醫生說:「水果和蔬菜是日常飲食中膳食纖維和維他命C的重要來源,並且不含膽固醇,而蔬果所含的熱量及其他營養素如鈉、脂肪的含量普遍較低。」
「就水果而言,平均每一百克含二點三克膳食纖維,當中牛油果、番石榴、榴槤、啤梨及奇異果含量較高,以每一百克計算,膳食纖維含量由三至六點七克。不過,水果例如梨和蘋果於去皮後,膳食纖維含量會流失百分之二十四至四十六。」
「此外,水果的維他命C含量普遍較高,平均每一百克含三十九毫克維他命C,當中番石榴、黑加侖子和奇異果的維他命C含量較高。」
他說:「水果普遍熱量較低,平均每一百克水果的熱量為六十卡路里。但榴槤和牛油果則含較高脂肪和熱量,每份一百二十二克的榴槤含六克脂肪和一百七十九卡路里,每半個牛油果含十五克脂肪和一百六十一卡路里。」
蔬菜方面,每一百克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平均為一點九克,而含量較高的蔬菜包括蓮藕、茼蒿、韮菜花、甘筍及西蘭花,每一百克含二點七至四點九克膳食纖維。
蔬菜亦是維他命C的主要來源,平均每一百克蔬菜含二十六毫克維他命C。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蔬菜包括苦瓜、西蘭花、芥菜、芥蘭和豆苗,每一百克含維他命C八十八至一百二十毫克。
何醫生說:「維他命C會在烹煮過程中流失,焯菜的維他命C含量平均較炒菜少三份一。不過,只要保持均衡飲食,市民一般已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
蔬菜普遍含低熱量,平均每一百克只含二十六卡路里。不過,蔬菜所含的熱量會受烹煮方法影響,例如以一茶匙油焯一斤蔬菜,會增加兩克脂肪和十八卡路里;以三湯匙油炒相同份量蔬菜,則會增加四十五克脂肪和四百零五卡路里。
此外,進食生菜和西蘭花等沙律菜時如添加一湯匙沙律醬,例如千島沙律醬和凱撒沙律醬,會分別增加約五至八克脂肪和四十四至七十六卡路里。
研究亦發現鮮搾果汁,例如橙汁、西瓜汁、芒果汁和梨汁,差不多流失全部膳食纖維。而根據文獻資料,鮮搾果汁的膳食纖維含量亦較新鮮水果為低。
何醫生建議市民應盡量進食新鮮水果。不過,一些水果例如牛油果和榴槤的熱量較高,市民宜適量進食。
他說:「要達至均衡飲食,市民應每天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並選擇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蔬果,以攝取不同的營養素。如欲攝取更多膳食纖維,部分水果可沖洗乾淨後,連皮食用。」
何醫生亦建議食肆為顧客提供更多蔬菜入饌的菜式,並在供應焯菜或沙律菜時,盡量把醬料分開端上,讓消費者自行加添。
另一方面,中心最近亦提升營養資料查詢系統功能,供市民查閱四千三百多款食品的十八項與營養相關的資料,並新增了「食物營養計算器」,讓市民計算從食物中攝取的平均營養含量作參考,以選擇有益於健康的食物。市民如有興趣,可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www.cfs.gov.hk。
完
2007年6月7日(星期四)
食物安全中心今日(六月七日)公布最近就本港常見的水果和蔬菜營養素含量研究的結果。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說,市民了解食物的營養素含量,有助他們選擇有益於健康的食物。
中心選取八十二種水果和蔬菜作研究,包括在市面抽取四十九種蔬果的樣本,進行以化學方法分析蔬果的熱量和所含十種營養素的含量,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總量、飽和脂肪、膽固醇、膳食纖維、糖、鈉、鈣和維他命C;另外,中心從海外的資料庫揀選三十三種蔬果的營養素含量進行比較和分析。
何醫生說:「水果和蔬菜是日常飲食中膳食纖維和維他命C的重要來源,並且不含膽固醇,而蔬果所含的熱量及其他營養素如鈉、脂肪的含量普遍較低。」
「就水果而言,平均每一百克含二點三克膳食纖維,當中牛油果、番石榴、榴槤、啤梨及奇異果含量較高,以每一百克計算,膳食纖維含量由三至六點七克。不過,水果例如梨和蘋果於去皮後,膳食纖維含量會流失百分之二十四至四十六。」
「此外,水果的維他命C含量普遍較高,平均每一百克含三十九毫克維他命C,當中番石榴、黑加侖子和奇異果的維他命C含量較高。」
他說:「水果普遍熱量較低,平均每一百克水果的熱量為六十卡路里。但榴槤和牛油果則含較高脂肪和熱量,每份一百二十二克的榴槤含六克脂肪和一百七十九卡路里,每半個牛油果含十五克脂肪和一百六十一卡路里。」
蔬菜方面,每一百克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平均為一點九克,而含量較高的蔬菜包括蓮藕、茼蒿、韮菜花、甘筍及西蘭花,每一百克含二點七至四點九克膳食纖維。
蔬菜亦是維他命C的主要來源,平均每一百克蔬菜含二十六毫克維他命C。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蔬菜包括苦瓜、西蘭花、芥菜、芥蘭和豆苗,每一百克含維他命C八十八至一百二十毫克。
何醫生說:「維他命C會在烹煮過程中流失,焯菜的維他命C含量平均較炒菜少三份一。不過,只要保持均衡飲食,市民一般已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
蔬菜普遍含低熱量,平均每一百克只含二十六卡路里。不過,蔬菜所含的熱量會受烹煮方法影響,例如以一茶匙油焯一斤蔬菜,會增加兩克脂肪和十八卡路里;以三湯匙油炒相同份量蔬菜,則會增加四十五克脂肪和四百零五卡路里。
此外,進食生菜和西蘭花等沙律菜時如添加一湯匙沙律醬,例如千島沙律醬和凱撒沙律醬,會分別增加約五至八克脂肪和四十四至七十六卡路里。
研究亦發現鮮搾果汁,例如橙汁、西瓜汁、芒果汁和梨汁,差不多流失全部膳食纖維。而根據文獻資料,鮮搾果汁的膳食纖維含量亦較新鮮水果為低。
何醫生建議市民應盡量進食新鮮水果。不過,一些水果例如牛油果和榴槤的熱量較高,市民宜適量進食。
他說:「要達至均衡飲食,市民應每天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並選擇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蔬果,以攝取不同的營養素。如欲攝取更多膳食纖維,部分水果可沖洗乾淨後,連皮食用。」
何醫生亦建議食肆為顧客提供更多蔬菜入饌的菜式,並在供應焯菜或沙律菜時,盡量把醬料分開端上,讓消費者自行加添。
另一方面,中心最近亦提升營養資料查詢系統功能,供市民查閱四千三百多款食品的十八項與營養相關的資料,並新增了「食物營養計算器」,讓市民計算從食物中攝取的平均營養含量作參考,以選擇有益於健康的食物。市民如有興趣,可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www.cfs.gov.hk。
完
2007年6月7日(星期四)
星期日, 6月 03, 2007
兩面針牙膏
前一陣子(兩三個月前)買了一個中國品牌牙膏來用,叫”兩面針”,廣西做的,標榜植物成份,價格蠻便宜的。用了之後覺得真的很不錯,沒有再出現牙齦流血,也基本上再沒有口臭問題,基本上很滿意。本來感覺沒這麼強的。因為兩面針牙膏用完了,我就買了Colgate綠茶牙膏來用,只用了一個星期左右,口臭問題就再出現了(雖然只是輕微,但自己是感覺到的,我是指早上起床時嗅到的,但用兩面針期間真的沒有感覺到有口臭)。
http://www.lmz.com.cn/index.asp
http://www.lmz.com.cn/index.asp
寂靜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
Silent Spring
作者:瑞秋‧卡森/著
譯者:李文昭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1997 年 01 月 31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寂靜的春天》已是四十年前的經典老書,重讀此書依舊發人省思。
談到這本自然生態經典,一定得提到作者瑞秋卡森的生平。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1907年生於美國賓州西部,她原是一位海洋保育文學的暢銷作家,1962年,她出版了影響整個世紀的生態著作-《寂靜的春天》,由於她的警示,DDT的濫用因此得到重視,美國《時代雜誌》將她列入二十世紀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瑞秋突出的能力,在女性科學家仍是鳳毛麟角的年代,實在少見。她對於寫作的熱愛不滅,從一位海洋科學家轉換成作家身份,她不忘科學家的本色,求證實驗的精神,當她發現DDT可能對生態造成危害時,決定將事情寫出。她開始與了解殺虫劑的專家通信,不眠不休地搜集所有相關的研究數據,證明DDT對生物具有毀滅性的殺傷力。撰寫《寂靜的春天》的同時,她遇到許多挫折,喪母之痛,癌症纏身,還有更多來自外界對她的批評聲浪。其中包括生產殺虫劑的化學公司阻撓書籍的出版。眾多壓力之下,她仍堅信自己的理想在有限的生命大聲疾呼。
《寂靜的春天》不僅是一本喚醒大眾的讀物,也是極為深入淺出的科學報告。我們不得不驚訝於瑞秋的生花妙筆,將複雜難懂的科學知識,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書中的前半段,由土壤、植物、動物、水源等一路環環相扣的生態網絡,舉出實證說明化學藥劑對大自然的連鎖毒害。後半部再針對人類生活所接觸的化學毒害問題,提出強烈警告。人類不斷想控制自然的結果,卻使生態破壞殆盡,也在不知不覺間累積毒物於自身甚至遺禍子孫。(文/葉大雄)
內容簡介
1962年,瑞秋.卡森女士《寂靜的春天》一書甫在美國問世,立即引起熱烈的爭議及迴響,繼而成為轟動全球的警世木鐸。
三十多年來,卡森女士在本書中的先知與遠見早已獲得証實﹐《寂靜的春天》更在世界環保風潮中佔有相當的地位。這本跨世紀的環保經典代表作,隨著全球環境日益惡化而亦趨重要,關心生存環境者,不能不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07329
Silent Spring
作者:瑞秋‧卡森/著
譯者:李文昭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1997 年 01 月 31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寂靜的春天》已是四十年前的經典老書,重讀此書依舊發人省思。
談到這本自然生態經典,一定得提到作者瑞秋卡森的生平。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1907年生於美國賓州西部,她原是一位海洋保育文學的暢銷作家,1962年,她出版了影響整個世紀的生態著作-《寂靜的春天》,由於她的警示,DDT的濫用因此得到重視,美國《時代雜誌》將她列入二十世紀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瑞秋突出的能力,在女性科學家仍是鳳毛麟角的年代,實在少見。她對於寫作的熱愛不滅,從一位海洋科學家轉換成作家身份,她不忘科學家的本色,求證實驗的精神,當她發現DDT可能對生態造成危害時,決定將事情寫出。她開始與了解殺虫劑的專家通信,不眠不休地搜集所有相關的研究數據,證明DDT對生物具有毀滅性的殺傷力。撰寫《寂靜的春天》的同時,她遇到許多挫折,喪母之痛,癌症纏身,還有更多來自外界對她的批評聲浪。其中包括生產殺虫劑的化學公司阻撓書籍的出版。眾多壓力之下,她仍堅信自己的理想在有限的生命大聲疾呼。
《寂靜的春天》不僅是一本喚醒大眾的讀物,也是極為深入淺出的科學報告。我們不得不驚訝於瑞秋的生花妙筆,將複雜難懂的科學知識,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書中的前半段,由土壤、植物、動物、水源等一路環環相扣的生態網絡,舉出實證說明化學藥劑對大自然的連鎖毒害。後半部再針對人類生活所接觸的化學毒害問題,提出強烈警告。人類不斷想控制自然的結果,卻使生態破壞殆盡,也在不知不覺間累積毒物於自身甚至遺禍子孫。(文/葉大雄)
內容簡介
1962年,瑞秋.卡森女士《寂靜的春天》一書甫在美國問世,立即引起熱烈的爭議及迴響,繼而成為轟動全球的警世木鐸。
三十多年來,卡森女士在本書中的先知與遠見早已獲得証實﹐《寂靜的春天》更在世界環保風潮中佔有相當的地位。這本跨世紀的環保經典代表作,隨著全球環境日益惡化而亦趨重要,關心生存環境者,不能不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07329
星期六, 6月 02, 2007
私募基金叱吒台灣有利香港
私募基金叱吒台灣有利香港
作者:蕭偉基
繼創投基金或風險基金(Venture Capital)後,近年來叱吒全球資本市場而引人注目的,則是「私募基金」或「私人股本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這類基金與風險基金的其中一項差別在於,他們主要投資在那些已經經營成熟有良好業績並且前景也看好的公司,而非像風險基金那樣,投資在那些風險較高的新興行業(當然,也有相當部份是兼具風險基金與私募基金性質)。因此,不少已被視為夕陽行業而在投資市場上較不受追捧的一些傳統產業企業,近年也因受私募基金青睞而使得股價顯著上升。其中台灣的傳統產業最近也頻受國際私募基金相中,最新的一宗是美國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於五月十日宣布,以二百八十三億台幣收購台灣的世界最大高爾夫球桿頭製造商復盛,收購溢價百分之十五點七,創下台灣傳統產業被外資收購的最高價格紀錄。
台灣向來以晶圓、電子等產業而為世人所熟悉,然而,事實上台灣的非電子資訊產業,亦即所謂的傳統產業,也在多個領域執世界牛耳,例如世界最大製鞋企業寶成(即香港上市的裕元)、生產電動代步車的必翔、家具生產商順誠(台升)、相機製造商普立爾、名牌單車捷安特、木質百葉窗生產商億豐、世界主要微型風扇生產商建準電機、全球最大潛水衣料製造商薛長興工業、食品業龍頭統一、名牌輪胎正新等。在大勢所趨之下,這些公司大部份都已把生產主力漸漸移往中國大陸。他們的西移讓擔憂台灣產業空洞化的呼聲有增無減,台灣政府也因政治的考量而對企業界投資大陸設下諸多限制,孰不知此乃弄巧成拙之計,許多台商為了生存,不得已採取擺脫台商身份的痛苦抉擇,引進外資作為主要股東使自己「變身」為外資,就是最普遍的手法。這就是近年越來越多外資收購台灣企業的背景。
台灣相關法令規定,台灣企業赴大陸投資有上限百分之四十的限制,這造成了許多台商欲擴大規模,爭取大陸市場的一大阻礙。這也因此造就了國際私募基金投資台灣的良機。一旦私募基金入主這些台灣上市公司,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會將之在台灣除牌下市,並於適當時候在那些管制較台灣寬鬆、集資效率較高的地方上市,例如香港。因此,香港資本及金融市場也能獲益。
為了避免越來越多台灣上市公司因此而離開台灣資本市場,台灣不少學者專家都呼籲當局,放寬投資大陸的限制,以及允許這類企業重新在台灣上市,免得「肥水流外人田」。就連台灣證交所董事長陳樹日前亦呼籲,政府對台灣企業投資大陸上限應鬆綁。他還表示,如果日後私募基金入主台灣上市公司情況日趨頻繁,將推動這類企業「簡易回台上市」的方便之計,以盼留住他們。
事實上,外國私募資金會將對台灣企業的興趣,由電子業轉向傳統產業,也有規避政策限制及價值上的考量。由於電子產業已是台灣的經濟命脈,所以政府特別的關注,尤其在投資大陸方面,對電子業者的限制比其他行業要來得多,就算外資欲收購台灣的電子企業,也得面對諸多限制。所以,私募基金近年將目標轉向股價多被低估,來自政府阻力又較小的傳統產業。隨著復盛的被收購,估計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傳統產業公司被外資入主。
自二零零五年以來,私募基金開始陸續投資台灣企業,包括以三十九億美元併購台灣三大有線電視系統--東森、中嘉及台灣寬頻,另有至少十五億美元投資其他十多項投資案,包括台新金控、玉山金控等金融業。但是,私募基金在台灣的收購也並非無往不利,美國凱雷集團(Carlyle)去年十一月宣布收購台灣半導體業者日月光,因價格談不攏而於今年四月宣布「破局」。除了價格原因外,台灣當局(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金管會等)的批准與否,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尤其當局在對有關資金是否含「陸資」方面,有著幾近歇斯底里的恐懼。
台灣政府的封閉,也造就了香港。目前香港股市已有四十多家台資企業掛牌,其中包括富士康及裕元這兩隻恆生指數股。隨著香港股市屢創新高,中國大陸經濟繼續騰飛,估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來香港上市,其中將不乏一些龍頭企業。台灣首富郭台銘旗下的富士康,在香港上市兩年股價升了數以倍計,且晉身恆生指數股,如此令人滿意的集資效益,的確令許多台商心動。隨著國際私募基金及外資在台灣尋寶遊戲的開始,預估香港將會出現台灣企業上市潮。這有助香港資本市場分散過於依賴中國大陸企業的風險,並充份利用中國崛起的良機,吸引全世界有意進軍中國的企業,利用香港作為上市融資的平台,為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奠定重要的基礎。
2 007/5/12
(刊於信報)
復盛(Fu Sheng):
http://www.fusheng.com/
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http://www.oaktreecapital.com/OCM_Public/
作者:蕭偉基
繼創投基金或風險基金(Venture Capital)後,近年來叱吒全球資本市場而引人注目的,則是「私募基金」或「私人股本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這類基金與風險基金的其中一項差別在於,他們主要投資在那些已經經營成熟有良好業績並且前景也看好的公司,而非像風險基金那樣,投資在那些風險較高的新興行業(當然,也有相當部份是兼具風險基金與私募基金性質)。因此,不少已被視為夕陽行業而在投資市場上較不受追捧的一些傳統產業企業,近年也因受私募基金青睞而使得股價顯著上升。其中台灣的傳統產業最近也頻受國際私募基金相中,最新的一宗是美國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於五月十日宣布,以二百八十三億台幣收購台灣的世界最大高爾夫球桿頭製造商復盛,收購溢價百分之十五點七,創下台灣傳統產業被外資收購的最高價格紀錄。
台灣向來以晶圓、電子等產業而為世人所熟悉,然而,事實上台灣的非電子資訊產業,亦即所謂的傳統產業,也在多個領域執世界牛耳,例如世界最大製鞋企業寶成(即香港上市的裕元)、生產電動代步車的必翔、家具生產商順誠(台升)、相機製造商普立爾、名牌單車捷安特、木質百葉窗生產商億豐、世界主要微型風扇生產商建準電機、全球最大潛水衣料製造商薛長興工業、食品業龍頭統一、名牌輪胎正新等。在大勢所趨之下,這些公司大部份都已把生產主力漸漸移往中國大陸。他們的西移讓擔憂台灣產業空洞化的呼聲有增無減,台灣政府也因政治的考量而對企業界投資大陸設下諸多限制,孰不知此乃弄巧成拙之計,許多台商為了生存,不得已採取擺脫台商身份的痛苦抉擇,引進外資作為主要股東使自己「變身」為外資,就是最普遍的手法。這就是近年越來越多外資收購台灣企業的背景。
台灣相關法令規定,台灣企業赴大陸投資有上限百分之四十的限制,這造成了許多台商欲擴大規模,爭取大陸市場的一大阻礙。這也因此造就了國際私募基金投資台灣的良機。一旦私募基金入主這些台灣上市公司,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會將之在台灣除牌下市,並於適當時候在那些管制較台灣寬鬆、集資效率較高的地方上市,例如香港。因此,香港資本及金融市場也能獲益。
為了避免越來越多台灣上市公司因此而離開台灣資本市場,台灣不少學者專家都呼籲當局,放寬投資大陸的限制,以及允許這類企業重新在台灣上市,免得「肥水流外人田」。就連台灣證交所董事長陳樹日前亦呼籲,政府對台灣企業投資大陸上限應鬆綁。他還表示,如果日後私募基金入主台灣上市公司情況日趨頻繁,將推動這類企業「簡易回台上市」的方便之計,以盼留住他們。
事實上,外國私募資金會將對台灣企業的興趣,由電子業轉向傳統產業,也有規避政策限制及價值上的考量。由於電子產業已是台灣的經濟命脈,所以政府特別的關注,尤其在投資大陸方面,對電子業者的限制比其他行業要來得多,就算外資欲收購台灣的電子企業,也得面對諸多限制。所以,私募基金近年將目標轉向股價多被低估,來自政府阻力又較小的傳統產業。隨著復盛的被收購,估計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傳統產業公司被外資入主。
自二零零五年以來,私募基金開始陸續投資台灣企業,包括以三十九億美元併購台灣三大有線電視系統--東森、中嘉及台灣寬頻,另有至少十五億美元投資其他十多項投資案,包括台新金控、玉山金控等金融業。但是,私募基金在台灣的收購也並非無往不利,美國凱雷集團(Carlyle)去年十一月宣布收購台灣半導體業者日月光,因價格談不攏而於今年四月宣布「破局」。除了價格原因外,台灣當局(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金管會等)的批准與否,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尤其當局在對有關資金是否含「陸資」方面,有著幾近歇斯底里的恐懼。
台灣政府的封閉,也造就了香港。目前香港股市已有四十多家台資企業掛牌,其中包括富士康及裕元這兩隻恆生指數股。隨著香港股市屢創新高,中國大陸經濟繼續騰飛,估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來香港上市,其中將不乏一些龍頭企業。台灣首富郭台銘旗下的富士康,在香港上市兩年股價升了數以倍計,且晉身恆生指數股,如此令人滿意的集資效益,的確令許多台商心動。隨著國際私募基金及外資在台灣尋寶遊戲的開始,預估香港將會出現台灣企業上市潮。這有助香港資本市場分散過於依賴中國大陸企業的風險,並充份利用中國崛起的良機,吸引全世界有意進軍中國的企業,利用香港作為上市融資的平台,為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奠定重要的基礎。
2 007/5/12
(刊於信報)
復盛(Fu Sheng):
http://www.fusheng.com/
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http://www.oaktreecapital.com/OCM_Public/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