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千絲萬縷,源遠流長。中共1949年建政前後,大批國民黨人或不願意受中共統治的人遷到台灣,但也有很大一部份避居或逃往香港,其中部份是支持中華民國/國民黨人士,他們因各種原因而無法(或不想)去台灣,於是逗留在香港,而當時的調景嶺是親中華民國人士的重要聚居區,因此,早年的香港,每逢雙十國慶等日子,很多地方都是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海飄揚(圖)。中華民國立法院也曾長期有來自香港的「僑選立委」。
更有意思的是,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一批頂尖足球員,因認同中華民國而代表中華民國參與國際比賽,取得佳績。當時的中華民國足球隊,可能一半以上隊員是香港球員,而且大部份是主力。那年代也是中華民國足球的全盛時期,隨著後來香港球員礙於規定不能夠再代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足全面本土化後,水準即一落千丈。
在香港主權回歸中國之前,中華民國政府把港人視為「僑民」,赴台灣升學的香港學生屬僑生,而且是所有僑生中的大宗。港生赴台讀書即可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男港生若畢業後欲繼續留在台灣,則須服兵役,但如一年內累積居台日子不到一定時數,則免役,因此大部分居台港澳僑生(男生)都會利用這一方式來免除兵役。不過,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後,香港學生(以及1999年後之澳門學生)不再是「僑生」,而是「港澳生」,最大的分別是不能拿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了。
說到香港回歸,當年有人認為,香港主權應回歸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清朝割讓香港給英國的《南京條約》正本,存於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
至今,香港仍有一批人士親中華民國,但礙於台灣近二十年的本土化,連中國國民黨也不再怎麼提「中國」,這批人也頗感無奈。
更有意思的是,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一批頂尖足球員,因認同中華民國而代表中華民國參與國際比賽,取得佳績。當時的中華民國足球隊,可能一半以上隊員是香港球員,而且大部份是主力。那年代也是中華民國足球的全盛時期,隨著後來香港球員礙於規定不能夠再代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足全面本土化後,水準即一落千丈。
在香港主權回歸中國之前,中華民國政府把港人視為「僑民」,赴台灣升學的香港學生屬僑生,而且是所有僑生中的大宗。港生赴台讀書即可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男港生若畢業後欲繼續留在台灣,則須服兵役,但如一年內累積居台日子不到一定時數,則免役,因此大部分居台港澳僑生(男生)都會利用這一方式來免除兵役。不過,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後,香港學生(以及1999年後之澳門學生)不再是「僑生」,而是「港澳生」,最大的分別是不能拿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了。
說到香港回歸,當年有人認為,香港主權應回歸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清朝割讓香港給英國的《南京條約》正本,存於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
至今,香港仍有一批人士親中華民國,但礙於台灣近二十年的本土化,連中國國民黨也不再怎麼提「中國」,這批人也頗感無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