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兩岸
慈善企業家-蔣震
撰文:蕭偉基
有「香港機器大王」之譽的香港留台校友聯會榮譽會長蔣震博士,接受聯會專訪,對兩岸三地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政治,侃侃而談,也對後輩給予諸多忠告及啟示。這位高齡八十三的長者,對兩岸三地都有深厚感情,也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每次投票都會回台行使神聖的選民任務。而他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協助中國的工業進步發展,以躋身先進國家之林。
蔣震博士於一九二三年生於山東一貧困家庭,父母早亡,和諸多走過艱苦歲月的中國人一樣,常過著朝不飽夕不暖的生活;而且只有小學程度。為了生計,他只好步上軍旅生涯,成為國軍,渡過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曾被俘虜,也參加過淮海戰役,於一九四九年隻身南下香港。
從古力做起
初抵港時,他曾從事碼頭工人、礦工等苦力工作,後在友人介紹下進入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並於一九五八年創業,開設震雄機器廠,從此與機器結下一輩子的緣份,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蔣博士與台灣有很深的淵源,因為他早在一九八零年就已投資台灣,設立震雄機器廠,是台灣重要的注塑機生產商,備受台商的信賴。
蔣博士回憶,當時他聽說台灣在蔣經國治理下,處處充滿希望,治安良好,夜不閉戶,他考察了之後,發現台灣的投資環境很好,市場很大,於是就決定投資台灣,台灣因此成為震雄集團的重要一部份。
他笑說,如今很多台商即使投資大陸,也還是買震雄的機器,是買台灣震雄的機器,而不是震雄大陸廠的機器。
此外,蔣震的太太也是在台灣長大的山東人,這更進一步加深了蔣博士的台灣情愫。
蔣震說,每次選舉,不管是總統、立委,還是縣市長,他都會抽空返台投下神聖一票。上一次的立委選舉,他就投了李敖一票。他預測下一任總統應該會是馬英九。他對馬英九的評價是清廉、有公眾緣,但缺乏政治才華與魄力。
對於港台交流,蔣博士認為,鑑於兩地長期的官方隔閡,因此交流不易,很是遺憾。他說,由於香港長期是英殖民統治,政府及公務員行事作風都是英式,且當年不能與大陸或台灣交往,因此要改變這種長期造成的局面並非易事。
對於兩岸局勢,蔣博士分析,台獨絕不可能,因為美國不支持。對於統一,他認為只有兩岸都民主化才能成事,因此他預計還需五十年時間。不過他認為兩岸再發生戰爭的機會不大。
香港是自由、機會之都
蔣博士認為,香港是一個好地方。他說,香港是一個充分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只要有能力,就會有成就。他說,如果不是來了香港,他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若留在大陸,因為不是共產黨員,所以「我頂多是模範工人」;若在台灣,「我也沒有深厚政商關係」,所以不容易有大成就。
對於震雄集團是否有請留台的香港畢業生。蔣震說,震雄很歡迎留台香港學生去工作,但香港人一來不願意到機器廠做「黑手」,寧願選擇在寫字樓「嘆冷氣」的工作,二來不適應在大陸的廠房工作,所以聘請的港人比較少。
一生與機器為伍的蔣震,認為只有成為工業強國才是大國,因此,他念茲在茲的事是如何幫助中國發展工業。他的震雄機器廠如今已是中國最大注塑機生產商之一,而他在一九九零年更將名下所有震雄股票捐出,成立「蔣震工業慈善基金」,資助中國的工業研究,包括資助大陸學生到海外學習工業。「蔣震工業慈善基金」更請到了台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為秘書長。
慈善基金造福教育
七十年代到歐洲考察時,蔣震對中國的積弱有深刻體驗。因為當時歐洲的公共場所告示牌有英、法、德、意、日等語文,就是沒有中文,他覺得納悶,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中國沒有遊客出外,所以中文不重要,這使他下定決心要以工業報國,使中國富強。
對於教育子女,蔣震採無為而治之道。他說自己做好本份,讓子女做個榜樣。所以他都很公平對待每個子女,連切西瓜也平均分配。對於他捐出所有股票成立基金而不是留給子女,蔣震說,他的每個子女都留洋大學,學歷都比他這個小學生高,謀生能力都比他強,所以沒必要留給他們。如今他的女兒雖都已成家立業,但每個禮拜天仍然一家大小回到他的家裡一起吃飯,享天倫之樂。
蔣博士很羨慕他的後輩都能有接受高深教育的機會,也期許我們能夠更多的貢獻社會。對於眾多留學台灣的香港學生,蔣博士認為,只要能夠進到大學讀書,就能夠學到東西,讀書的差別不在於學校的好壞,而在於本身有沒有努力,所以進入什麼學校、在那裡讀書,不會對前途有太大的影響。
蔣震雖只有小學學歷,但所獲榮譽很多,包括大紫荊勳章及許多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等。他笑說,獲大紫荊的好處就是過關時可不需排隊,但必須提前一天提出,所以他也沒有用,而過深圳關時,他的深圳榮譽市民榮銜也可免排隊過關。
撰於2006/7
刊於香港留台大學校友聯會二十週年會刊
震雄網址:
http://www.chenhsong.com.hk/
蔣震基金會:
http://www.ccicf.org.h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