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緩和全球暖化很簡單 少吃肉就可以了
2007/9/13
(法新社巴黎十三日電)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刺胳針」在網路刊出報告指出,富裕國家的人民如果能把肉類攝取量限制在平均每人每天一個漢堡,就可以有效緩和全球暖化問題。
報告中指出,如果能達到肉類減量的成效,預計全球的肉類消耗量可以在二零五零年前減少百分之十。不論對富裕或貧困國家而言,這樣做法不但可以阻擋因農業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也達到健身的效果。
這篇由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傳染病暨公共衛生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刊登在刺胳針醫學期刊網路上,在英國醫學週會議裡被拿來討論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作者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佔百分之二十二,和工業所佔比例非常接近,比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排總量還高。
因家畜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包括運送和餵食過程中所形成的二氧化碳,約佔整體農業溫室效應氣體的百分之八十,其中大部分是甲烷。
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平均肉品消耗量是每人每天一百公克,在富裕國家這個數字上升到二百到二百五十公克;貧窮國家則只有二十到二十五公克。
研究人員建議,全球平均肉品消耗量應該在二零五零年前減少到每人每天九十公克。其中富裕國家要設法降低消費,貧窮國家則要多吃。
報告中同時建議,每人每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五十公克的紅肉食物,包括牛、羊及其他反芻動物。 假設在二零五零年前,全球人口總數增加百分之四十,也沒有進一步降低由家畜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總量,全球的肉品消費量必須降到每人每天九十公克,才能平衡。
研究人員指出,富裕國家的人民應大量減少肉品攝取量,以降低心臟血管疾病、過胖、結腸癌等其他癌症疾病的困擾。
貧窮國家的人民如果能增加肉品消費量,同樣也有益健康。
根據日本科學家在今年七月公布的一篇調查結果,一公斤牛肉大約等於三十六點四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出門三小時,而家中燈火通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
感恩他人,就是美化自己。 In showing gratitude, we become a more beautiful person. --證嚴法師《靜思語》Jing Si Aphorism by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星期二, 10月 30, 2007
永不停息的生命
地藏菩薩救了我
--永不停息的生命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1.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2.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3.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4.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5.htm
--永不停息的生命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1.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2.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3.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4.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5/save2-55.htm
地藏菩薩救了我──生死關頭走一回
地藏菩薩救了我──生死關頭走一回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1-1/save1-1.htm
地藏菩薩救了我──生命的迴旋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8/save2-8.htm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1-1/save1-1.htm
地藏菩薩救了我──生命的迴旋
http://www.dizapusa.org.tw/save/save2/save2-8/save2-8.htm
金馬獎開放
金馬獎開放
在台灣民進黨政府一片「去中國化」的趨勢下,難能可貴的是歷史悠久及有巨大影響力的金馬獎,反其道而行,將自己定位為「華人社會」的權威影展,所以,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乃至美國、澳洲片,只要是中文片,就可參賽。這是好事。台灣當局應該以此為模範,尤其在文化(例如中文繁體字、素食等等)及教育方面,不再劃地自限,這對提升台灣的形象、能見度大有幫助,也能培養大批外國及外地的「友台」人士。
金馬獎網址: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
在台灣民進黨政府一片「去中國化」的趨勢下,難能可貴的是歷史悠久及有巨大影響力的金馬獎,反其道而行,將自己定位為「華人社會」的權威影展,所以,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乃至美國、澳洲片,只要是中文片,就可參賽。這是好事。台灣當局應該以此為模範,尤其在文化(例如中文繁體字、素食等等)及教育方面,不再劃地自限,這對提升台灣的形象、能見度大有幫助,也能培養大批外國及外地的「友台」人士。
金馬獎網址: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
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
有人形容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這四個華人地方,管理的效率和能力的排名是:新加坡、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可以這樣分析,這跟這些地方與外族的密切程度有關。中國大陸肯定是受外族文化及思維影響最小;台灣因為曾受日本統治五十年,所以有些影響;香港則是受英國統治一百五十多年;新加坡「外族化」最厲害,尤其是高官及精英,大部份只剩皮膚是華人,思維等各方面都完全西化了。因為中華民族實在是管理能力很差的民族,所以除非受外族影響(也要視哪些外族而定),否則管理就會一團糟。不過,巧的是,這四地剛好是管理效率與面積成反比,面積越小的管得越好。所以,這也有關連。
有人形容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這四個華人地方,管理的效率和能力的排名是:新加坡、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可以這樣分析,這跟這些地方與外族的密切程度有關。中國大陸肯定是受外族文化及思維影響最小;台灣因為曾受日本統治五十年,所以有些影響;香港則是受英國統治一百五十多年;新加坡「外族化」最厲害,尤其是高官及精英,大部份只剩皮膚是華人,思維等各方面都完全西化了。因為中華民族實在是管理能力很差的民族,所以除非受外族影響(也要視哪些外族而定),否則管理就會一團糟。不過,巧的是,這四地剛好是管理效率與面積成反比,面積越小的管得越好。所以,這也有關連。
華僑思維
華僑思維
在東南亞各國,華人掌握相當大比重的經濟命脈,因此惹來一些當地原住民的妒忌(很大程度是政客挑撥),其實絕大部份華人都是老實人,就算做了一些像官商勾結這樣的事,也是形勢所逼。
要知道,距今幾十年到一兩百年前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謀生的華僑先輩,他們之所以會冒著生命危險和不可知的未來而到外地,可見他們當時在家鄉情況之惡劣,真可以用「去不一定死,但不去一定死」來形容。
在如此境地下,這些華僑到了他鄉一定會很刻苦耐勞,一旦經濟情況有所提升,可以想見的,他們也一定會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積穀防飢,也會想辦法賺更多的錢。這種「因為之前餓慣了,發誓以後再也不挨餓」的思維,並不是那些原住民所能理解的。
在東南亞各國,華人掌握相當大比重的經濟命脈,因此惹來一些當地原住民的妒忌(很大程度是政客挑撥),其實絕大部份華人都是老實人,就算做了一些像官商勾結這樣的事,也是形勢所逼。
要知道,距今幾十年到一兩百年前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謀生的華僑先輩,他們之所以會冒著生命危險和不可知的未來而到外地,可見他們當時在家鄉情況之惡劣,真可以用「去不一定死,但不去一定死」來形容。
在如此境地下,這些華僑到了他鄉一定會很刻苦耐勞,一旦經濟情況有所提升,可以想見的,他們也一定會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積穀防飢,也會想辦法賺更多的錢。這種「因為之前餓慣了,發誓以後再也不挨餓」的思維,並不是那些原住民所能理解的。
星期四, 10月 25, 2007
政府應帶頭發展新界經濟
註:天水圍慘案發生後,各方專家諸多建議。本人早在五年前(2002年)曾就應如何提升新界經濟力量撰寫過一篇短文,刊於《信報》。雖時隔多年,今天看來該文仍有頗多可資參考之處。
蕭偉基
2007/10/25
以下是該文:
政府應帶頭發展新界經濟
.蕭偉基
港島、九龍和新界是香港的組成部份,然而,新界(包括新市鎮)居民往往有被忽略的感覺。儘管政府近年在硬件方面對新界的投資頗大,但對新界經濟地位的提升,卻投入甚少(除了新機場之外)。筆者認為,不僅僅從經濟角度,從環境、城市開發、可持續發展,甚至人文、人道角度而言,政府都應該採取積極措施,發展新市鎮的經濟,而且不僅是將之定位為地區經濟,應該是將新界的經濟重要性提升至與港島、九龍不相伯仲,並各具特色,形成多個核心城市,而不再只是港島、九龍是核心城市,例如港、九是商業、經濟中心,新界能不能是政治、行政中心呢?。新界邊陲化的政策定位,在回歸後實不應存在。
新加坡面積640平方公里,人口40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281人;香港面積1098.08平方公里,人口67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109人,兩個城市人口密度都差不多,但為何走在香港街頭會有喘不過氣的擁擠壓迫感,在新加坡卻舒服多了呢?原因除了新加坡住房面積較大,居民須到戶外喘一口氣的需要性較低,而香港由於大部份人住在「不人道」的狹窄「鴿子籠」,需要離家上街走走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人口分布極度不均,人口只集中在極少數區域。根據政府的資料,港島和九龍的面積只佔全港的11%,但人口卻佔50.1%;新界地區佔全港 89%的土地,卻只住了49.9%的居民,而港島及九龍一些區域的人口稠密之程度,簡直到了「非人住」的情況,例如觀塘每平方公里住了近五萬人,實在是不可思議,難怪每次走在觀塘都有要窒息的感覺。
另外,統計也顯示,住在新市鎮的居民中,有42.6%的工作人口需到港島或九龍上班。這種情況是因為港島及九龍是經濟重鎮,因此不管住在何處,都需到那兒去工作或者辦事,再加上遊客在內的人流及流動人口,使港島和九龍的交通、空氣、噪音等環境問題雪上加霜,極度不健康。港島和九龍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當然和英國殖民有關,因為英國是先佔領香港島,再佔領九龍,最後才佔領新界,因此各區域的發展,就有了先後之分,而由於各種因素,即使設立新市鎮,港英政府也沒有計劃讓新界地區的經濟實力及重要性大大提升,甚至寧願在港島及九龍填海,也不開發新界地區。二十年前也許還有一些製造業的廠房在新界,但工業北移後,新界居民要就業就只好到港島和九龍了。
因此,政府應該有長期性計劃的發展新界經濟,並起帶頭作用,例如可以將一些政府機構總部遷往新界地區,吸引大企業搬往新界(當然要在短期內使上水或屯門也像中環般成為金融重鎮無異於癡人說夢),這種措施不少國家政府都成功實施過,甚至將首都搬到一個新區域的情況都有(例如馬來西亞)。不久前曾有一項調查指幾乎沒有公務員願意將部門總部搬到新界,但在這類事務上,如果政府也以這種「民意」為依歸,就顯出政府的無能了。再者,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辦公室設在何處其實已不是那麼重要了,作為一個有魄力的政府,將政府總部搬到新界去又何嘗不可呢?
作者:蕭偉基
日期:2002-6-10
蕭偉基
2007/10/25
以下是該文:
政府應帶頭發展新界經濟
.蕭偉基
港島、九龍和新界是香港的組成部份,然而,新界(包括新市鎮)居民往往有被忽略的感覺。儘管政府近年在硬件方面對新界的投資頗大,但對新界經濟地位的提升,卻投入甚少(除了新機場之外)。筆者認為,不僅僅從經濟角度,從環境、城市開發、可持續發展,甚至人文、人道角度而言,政府都應該採取積極措施,發展新市鎮的經濟,而且不僅是將之定位為地區經濟,應該是將新界的經濟重要性提升至與港島、九龍不相伯仲,並各具特色,形成多個核心城市,而不再只是港島、九龍是核心城市,例如港、九是商業、經濟中心,新界能不能是政治、行政中心呢?。新界邊陲化的政策定位,在回歸後實不應存在。
新加坡面積640平方公里,人口40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281人;香港面積1098.08平方公里,人口67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109人,兩個城市人口密度都差不多,但為何走在香港街頭會有喘不過氣的擁擠壓迫感,在新加坡卻舒服多了呢?原因除了新加坡住房面積較大,居民須到戶外喘一口氣的需要性較低,而香港由於大部份人住在「不人道」的狹窄「鴿子籠」,需要離家上街走走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人口分布極度不均,人口只集中在極少數區域。根據政府的資料,港島和九龍的面積只佔全港的11%,但人口卻佔50.1%;新界地區佔全港 89%的土地,卻只住了49.9%的居民,而港島及九龍一些區域的人口稠密之程度,簡直到了「非人住」的情況,例如觀塘每平方公里住了近五萬人,實在是不可思議,難怪每次走在觀塘都有要窒息的感覺。
另外,統計也顯示,住在新市鎮的居民中,有42.6%的工作人口需到港島或九龍上班。這種情況是因為港島及九龍是經濟重鎮,因此不管住在何處,都需到那兒去工作或者辦事,再加上遊客在內的人流及流動人口,使港島和九龍的交通、空氣、噪音等環境問題雪上加霜,極度不健康。港島和九龍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當然和英國殖民有關,因為英國是先佔領香港島,再佔領九龍,最後才佔領新界,因此各區域的發展,就有了先後之分,而由於各種因素,即使設立新市鎮,港英政府也沒有計劃讓新界地區的經濟實力及重要性大大提升,甚至寧願在港島及九龍填海,也不開發新界地區。二十年前也許還有一些製造業的廠房在新界,但工業北移後,新界居民要就業就只好到港島和九龍了。
因此,政府應該有長期性計劃的發展新界經濟,並起帶頭作用,例如可以將一些政府機構總部遷往新界地區,吸引大企業搬往新界(當然要在短期內使上水或屯門也像中環般成為金融重鎮無異於癡人說夢),這種措施不少國家政府都成功實施過,甚至將首都搬到一個新區域的情況都有(例如馬來西亞)。不久前曾有一項調查指幾乎沒有公務員願意將部門總部搬到新界,但在這類事務上,如果政府也以這種「民意」為依歸,就顯出政府的無能了。再者,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辦公室設在何處其實已不是那麼重要了,作為一個有魄力的政府,將政府總部搬到新界去又何嘗不可呢?
作者:蕭偉基
日期:2002-6-10
星期二, 10月 23, 2007
怪
據稱,由於不滿美國總統布什見達賴,中國當局封鎖美商Google、Yahoo!和微軟公司的網站,中國網友想要連上Google、Yahoo!和微軟公司的網站時,都被導向中國的百度網站。這是怪事,為何中國好幾十萬個網站,偏偏要接去百度呢?為何不純粹封鎖就好了,還要轉接呢?
星期五, 10月 19, 2007
創造歷史的中國經濟
創造歷史的中國經濟
1978年之前,中國大陸還是一個「鐵幕國家」,自外以世界。那時候,在經濟領域,全球化程度還不是那麼高,資本主義社會基本上也可以忽略中國,儘管她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可以說,那時候,中國沒有向其他國家輸出東西(即使有也是可以當作不存在的小數目),中國也沒有進口其他國家的物品,基本上是自成一國,自給自「足」(或「不足」?!),對世界經濟沒什麼影響。
又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中國的封閉,才造就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富強,尤其是台、港、韓、星這亞洲四小龍。尤其香港及台灣,共產黨解放中國導致大批企業家南逃,所以迅速累積大批資本及人力資源。當然還有美國反共的政策性對這些國家與地區直接或間接的扶助。
但自從中國改革開放後,全世界(包括香港及台灣)的資本家與商人驚覺,那兒的生產成本是如此的低,於是紛紛將工廠搬到中國大陸去。於是,改變不由自主的開始了,漸漸變得不可忽視。產業空洞化成了很多國家面對中國崛起而形成的難題。
剛開始階段,這種轉型的確給很多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打擊,因為那時中國只是生產,自己的人民卻消費不起,所以變成她只賺外國人的錢,搶競爭對手的生意,但卻沒有錢能夠給別人賺。
但隨著中國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多,形勢又有點改變了,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龐大的市場惹人垂涎,資本家紛紛進註,創造了人類史上從沒出現過的一種新經濟衝擊及模式。
可以這麼說,由於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力量,所以其改革開放對全世界的影響,是沒有先例可循的,每一次的改變,每一次的衝擊,都是在創造歷史。
蕭雅
2007/10/19
1978年之前,中國大陸還是一個「鐵幕國家」,自外以世界。那時候,在經濟領域,全球化程度還不是那麼高,資本主義社會基本上也可以忽略中國,儘管她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可以說,那時候,中國沒有向其他國家輸出東西(即使有也是可以當作不存在的小數目),中國也沒有進口其他國家的物品,基本上是自成一國,自給自「足」(或「不足」?!),對世界經濟沒什麼影響。
又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中國的封閉,才造就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富強,尤其是台、港、韓、星這亞洲四小龍。尤其香港及台灣,共產黨解放中國導致大批企業家南逃,所以迅速累積大批資本及人力資源。當然還有美國反共的政策性對這些國家與地區直接或間接的扶助。
但自從中國改革開放後,全世界(包括香港及台灣)的資本家與商人驚覺,那兒的生產成本是如此的低,於是紛紛將工廠搬到中國大陸去。於是,改變不由自主的開始了,漸漸變得不可忽視。產業空洞化成了很多國家面對中國崛起而形成的難題。
剛開始階段,這種轉型的確給很多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打擊,因為那時中國只是生產,自己的人民卻消費不起,所以變成她只賺外國人的錢,搶競爭對手的生意,但卻沒有錢能夠給別人賺。
但隨著中國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多,形勢又有點改變了,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龐大的市場惹人垂涎,資本家紛紛進註,創造了人類史上從沒出現過的一種新經濟衝擊及模式。
可以這麼說,由於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力量,所以其改革開放對全世界的影響,是沒有先例可循的,每一次的改變,每一次的衝擊,都是在創造歷史。
蕭雅
2007/10/19
台灣的文學獎
台灣很多文學(徵文)獎,真是一個有深厚人文氛圍的地方(我最贊歎的是各個地方縣市都有辦自己的文學獎,那種在地鄉土情懷)。我隨便從一本九歌出版的《九十四年小說選》的附錄中就找到: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全國學生文學獎
巫永福獎
寶島文學獎
浯島文學獎(金門縣)
璜溪文學獎
國家文藝獎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中縣文學獎(台中縣)
夢花文學獎(苗栗縣)
桃園縣文藝創作獎(桃園縣)
福報文學獎
南瀛文學獎(台南縣)
玉山文學獎(南投縣)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菊島文學獎(澎湖縣)
打狗文學獎(高雄市)
倪匡科幻文學獎
林榮三文學獎
台灣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
時報文學獎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奇幻文學獎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全國學生文學獎
巫永福獎
寶島文學獎
浯島文學獎(金門縣)
璜溪文學獎
國家文藝獎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中縣文學獎(台中縣)
夢花文學獎(苗栗縣)
桃園縣文藝創作獎(桃園縣)
福報文學獎
南瀛文學獎(台南縣)
玉山文學獎(南投縣)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菊島文學獎(澎湖縣)
打狗文學獎(高雄市)
倪匡科幻文學獎
林榮三文學獎
台灣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
時報文學獎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奇幻文學獎
星期四, 10月 18, 2007
自學
我認識一位仁兄,因為是孤兒,所以從小是「自學」,沒上過正規學校,直到上大學。但他有優異表現,懂多種語言(一方面是”形勢所逼”,因為他從小跟著神父周遊烈國),拿到博士學位。
明星蕭芳芳,小時候因為要拍戲,沒法上學,家人也請老師到家裡教她,她也中英文俱佳,還取得心理醫師資格。
據了解,在美國及歐洲,確實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到學校讀書,而採取自己教的方式。他們信不過學校,覺得自己教更有把握。
他們認為,學校都是制式的僵化。
當然,在很多地方,如果適齡學童沒有送去學校,是犯法的事。
在一些地方,例如台灣,就有有識之士因為看不慣填鴨式的學校教育方式,所以另起爐灶,搞了標榜”自然人本教學”的”森林學校”等。
那位孤兒博士說,他從小沒有上學而採自學讓他學懂了更多,所以他感覺是慶幸的。
但問題是,我想絕大部份的人(九成以上)是不適合的,因為他們不懂怎樣教,所以還是”正常”一點把孩子送去學校比較好。學校另一大功能是”群體生活”,這是”自學”無可替代的。
明星蕭芳芳,小時候因為要拍戲,沒法上學,家人也請老師到家裡教她,她也中英文俱佳,還取得心理醫師資格。
據了解,在美國及歐洲,確實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到學校讀書,而採取自己教的方式。他們信不過學校,覺得自己教更有把握。
他們認為,學校都是制式的僵化。
當然,在很多地方,如果適齡學童沒有送去學校,是犯法的事。
在一些地方,例如台灣,就有有識之士因為看不慣填鴨式的學校教育方式,所以另起爐灶,搞了標榜”自然人本教學”的”森林學校”等。
那位孤兒博士說,他從小沒有上學而採自學讓他學懂了更多,所以他感覺是慶幸的。
但問題是,我想絕大部份的人(九成以上)是不適合的,因為他們不懂怎樣教,所以還是”正常”一點把孩子送去學校比較好。學校另一大功能是”群體生活”,這是”自學”無可替代的。
赤道國度-西加里曼丹華族榮辱
赤道國度
西加里曼丹華族榮辱
撰文/童貴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蕭耀華(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印尼西加里曼丹首府,坤甸市的一處水上船家。近三百年來,經歷了排華動盪、二戰烽火以及禁用中文的壓抑歷史,華族子孫隱忍而小心地在這片赤道土地上,找尋一條生存的出路。
抵達東萬律(Mandor)小鎮時,城府颯然,連日來睜眉怒目的烈陽也忽然收斂,空氣中嗅聞出山雨欲來的沉鬱。前有低窪地,積滿了水,我們捨汽車改雇機車,由當地工人載著我們,直奔三公里外的金礦開採地。
機車緩慢地行駛在無邊無際的荒漠——光禿禿一片由白沙覆蓋、黑石散落的起伏荒漠。沙丘初歇的後方,是零星的簡陋帳篷,儘管行過的足跡顯著,但那畢竟不是投石問路就能解得開的迷津。
機車停在懸崖邊。嚴格說來,那懸崖,原來是一片廣袤的丘陵石地,後來探到地底下有金礦,於是,開始挖鑿,就這樣硬生生鑿出了個深達二十公尺的山巔危崖,又寬又深的石壁上,鑿痕累累。渾樸壯闊的巨型深淵,彷若被制伏的倒臥巨人,在震耳欲聾的機器聲中,仰天大口大口地喘著息。
數十位採金礦的達雅(Dayak)族工人,半身浸泡在泥沙渾水中搬運石塊,有人以水柱近距離沖刷、噴射。陡峭的壁岩和泥沙蠢蠢欲動,砂土石塊不時滑落。「上週才發生過意外,七個工人被活埋,三個人斷了腿。」曾是金礦業主的鍾福良一邊說,一邊聲嘶力竭大聲警告早已一躍而下的攝影同仁。
一旁有水管和輸送帶把沖刷出的泥沙,送往巨型「溜滑梯」的木製板塊上,板塊上牢牢釘上一層特殊布毯,當滾滾泥漿由此傾瀉而下時,布毯能將混雜在泥漿中的金礦吸留住。幾位婦女和老人把棄置一旁的泥漿,裝進桶子裡,這些被視為「資源回收」的泥漿,多少含有「漏毯」之金。他們用寬邊倒三角狀的器皿,半身浸濕在緊鄰懸崖邊的礦湖中,一圈一圈地洗,直到看見閃閃耀眼的金礦。從我們的驚呼聲中,我瞥見他們比黃金燦爛的笑容,那是一種從渣滓中發現寶物的滿足和喜悅。
只是,貴氣逼人的金礦人生,並非人人受得起。擁有十一年採金經驗的鍾福良表示,他曾經連續不停開採了三個月,卻一無所獲。但機器買了,工人寮房蓋了,每日薪資要照發,「只好硬著頭皮繼續挖。」幸好,三個月後的隔一天,終於挖到金礦。最輝煌的時期,一天一百五十公克的產量並不足奇,「至少也要有八十公克才算理想。」他說。
採金業極其危險,扣除大約新台幣十至十五萬的成本、以及工人每日新台幣一百五十元薪資之外,還得隨時準備一筆工殤賠償費,一般而言,死亡的賠償金為新台幣十萬元。
憶起當年那段拚搏的日子,鍾福良說,他每晚騎著機車,摸黑上山送宵夜到寮房給工人,哈拉聊天,培養感情以建立勞資雙方的互信。但最終因為產量驟減,不能反映成本而提早結束採金歲月。鍾福良以流行當地的俗諺「十個採金,兩個發」來自我調侃,說自己是那其餘的八個,只因為「土地公的錢,不是人人有本事拿。」
新時代的艱險不難理解,但舊時代的荒涼,和訴說不盡的苦海故事,太平盛世的人只能從現有的史料中,凝思遙想。
兩百多年前,甚至更早些,在歷史課本最常使用的成語「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沿海一帶的街巷阡陌,開始傳出了「南洋開金山」的消息,繪聲繪影地傳說著那蠻荒的莽原,一隻鞋子磕出來的土沫,都能淘洗出半兩金子來。
到南洋開金山
根據史學家郭爾姆(N. J. Korm)的記錄,十八世紀的婆羅洲(加里曼丹的舊名),分別屬於二十多個馬來王國所有,根據考古發現,當地的產金歷史悠久,至少在十五世紀,爪哇移民已在內陸的上游河岸附近,從事採金活動。
華人金礦業的緣起,大約是在一七四○年前後,華人礦工受當地馬來蘇丹之邀,從北部的渤泥(汶萊舊名)到西加里曼丹(West Kalimantan)境內,以華人慣有的堅毅耐苦性格來開發金礦,成果非凡。如此好處讓婆羅洲的其他馬來蘇丹競相仿效,華人成了炙手可熱的開礦工人,紛紛地被招徠到各自所屬的境內開礦。
於是,一波又一波的閩粵青年,心懷淘金夢,揮別家中父老妻兒,揚帆出發了。儘管到頭來,一切努力或許仍歸徒然,儘管那風險的背後,是生離死別、粉身碎骨,但如果當下的生命苦況已達谷底,也只能孤注一擲了。這群不得不雄飛四方的壯丁中,有一位廣東嘉應州的羅姓青年,名芳伯,成了後來被史學家謂為全世界華人所創建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大唐總長。「天朝棄民」轉眼成為海外英雄;時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七六年。
至於蘭芳伯所創建的「蘭芳公司」,到底算不算普遍定義下所認定的「共和國」,半個世紀以來,各方爭議不休。雖然有人以為,所謂的共和國,只是當時華人公司的別名,不具備成為國家的各樣客觀條件。但是,如果以當時蘭芳公司所創建的一套完整的行政制度、全民皆兵的「國防」機制,以及家長、村長制的「立法」威信,或許,就當時特殊的處境下,那樣「高度獨立與自治」的規模,已儼然具備一「國」之態勢。
如果發動太平天國起義的洪秀全,在南京稱王並建立十一年的政權可以被肯定,今年七十歲的當地耆老傅孫澤說,那麼,「持續了一百一十年的蘭芳共和國,也應該有足夠的理由被承認。」他又意有所指地補充道,「而且,還真巧,洪秀全和羅芳伯都是客家人啊!」
過去的英雄事蹟或許曾經喧騰繁盛,但終究敵不過歷史的淘洗與現實的抹拭,再輝煌也轉眼凋零。在這個全世界第三大島嶼、僅次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森林裡,象群猴黨出沒無常,奇花異草也妖嬈盛開,但更真實的場景,或許是雨林外的膠園礦區,以及華人村莊內,那一幕幕不斷上演的恩怨情仇。
坤甸的懷璧其罪
西加里曼丹的首府坤甸(Pontianak),是許多唐山過南洋來的先輩們,選擇安身立命之所在。早期過黑水溝到台灣開墾的泉州與漳州的械鬥故事,也曾在這片被喻為「赤道的土地」上發生。當時,分別隸屬客家與潮州兩大派系的華人公司,因為利益與地盤之爭,家長的個人成見演變成村與村之間公共利益的糾紛,而相互鬥毆甚至仇殺。
只是,華族之間那段以武力解決生存問題的糾葛,早已成為過眼雲煙,今天的華人,團結一致都來不及了,「我們沒有分裂的本錢!」《坤甸日報》副社長陳得時,皺著眉說道。
迎著全印尼境內最長的卡布阿斯(Kapuas)河,風平浪靜的坤甸,嬌柔嫵媚。卡布阿斯河水因為當地土質關係,顏色有些渾暗偏棕,不算清澈,但令人生敬的是那份生機。
黃昏時分,緊鄰河邊的三畢(Tembelan Sampit)村莊上,馬來青年聚集涼亭上聊天,通往河裡的階梯上,婦女們包裹著沙龍,旁若無人地沐浴、洗衣,成群的孩子在一旁肆意地表演跳水,試圖吸引攝影同仁替他們捕捉鏡頭。
在潺潺江河的潤澤下,坤甸安分度日,不管鄰近的馬來西亞洲屬沙勞越如何蒸蒸日上、東北部的汶萊又如何大富大貴,彷彿通通與她無關,她只管過著粗茶淡飯、汲水浣面的日子。
但即便是這樣的要求,也在一次又一次懷璧其罪的嫁禍和委屈中,風裡來,浪裡去的,幾度成為人世廢墟。
「每一次,只要有暴動發生,所有難民總是聚集在這裡,坤甸總要遭殃。」文友俱樂部主席林木銳無奈地說。這「每一次」的零星暴動之中,當然包括那場至今想起,仍讓所有中年以上的坤甸華人,膽顫心寒的「一次」。
一九六五年印尼中央政權發生一場疑雲重重的政變,當時的老總統蘇卡諾被軟禁,蘇哈托成功奪取政權,當地人稱之為「九三○事件」。兩年後,新政權為了掃除當時除了蘇共、中共以外最大的印尼共產黨,以「剿共之名」,誣賴西加里曼丹的華人支持印共,並散播不利華族的謠言,慫恿勇猛而單純的印尼高山原住民達雅族仇視華族,裡應外合地對華人大開殺戒。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把這段時間的印尼,稱為「二十世紀最慘的集體謀殺」,估計有五十萬名「所謂左翼分子」被殺,另有六十萬名未經任何審判而被關進牢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magazine/content/111/wk.htm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西加里曼丹華族榮辱
撰文/童貴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蕭耀華(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印尼西加里曼丹首府,坤甸市的一處水上船家。近三百年來,經歷了排華動盪、二戰烽火以及禁用中文的壓抑歷史,華族子孫隱忍而小心地在這片赤道土地上,找尋一條生存的出路。
抵達東萬律(Mandor)小鎮時,城府颯然,連日來睜眉怒目的烈陽也忽然收斂,空氣中嗅聞出山雨欲來的沉鬱。前有低窪地,積滿了水,我們捨汽車改雇機車,由當地工人載著我們,直奔三公里外的金礦開採地。
機車緩慢地行駛在無邊無際的荒漠——光禿禿一片由白沙覆蓋、黑石散落的起伏荒漠。沙丘初歇的後方,是零星的簡陋帳篷,儘管行過的足跡顯著,但那畢竟不是投石問路就能解得開的迷津。
機車停在懸崖邊。嚴格說來,那懸崖,原來是一片廣袤的丘陵石地,後來探到地底下有金礦,於是,開始挖鑿,就這樣硬生生鑿出了個深達二十公尺的山巔危崖,又寬又深的石壁上,鑿痕累累。渾樸壯闊的巨型深淵,彷若被制伏的倒臥巨人,在震耳欲聾的機器聲中,仰天大口大口地喘著息。
數十位採金礦的達雅(Dayak)族工人,半身浸泡在泥沙渾水中搬運石塊,有人以水柱近距離沖刷、噴射。陡峭的壁岩和泥沙蠢蠢欲動,砂土石塊不時滑落。「上週才發生過意外,七個工人被活埋,三個人斷了腿。」曾是金礦業主的鍾福良一邊說,一邊聲嘶力竭大聲警告早已一躍而下的攝影同仁。
一旁有水管和輸送帶把沖刷出的泥沙,送往巨型「溜滑梯」的木製板塊上,板塊上牢牢釘上一層特殊布毯,當滾滾泥漿由此傾瀉而下時,布毯能將混雜在泥漿中的金礦吸留住。幾位婦女和老人把棄置一旁的泥漿,裝進桶子裡,這些被視為「資源回收」的泥漿,多少含有「漏毯」之金。他們用寬邊倒三角狀的器皿,半身浸濕在緊鄰懸崖邊的礦湖中,一圈一圈地洗,直到看見閃閃耀眼的金礦。從我們的驚呼聲中,我瞥見他們比黃金燦爛的笑容,那是一種從渣滓中發現寶物的滿足和喜悅。
只是,貴氣逼人的金礦人生,並非人人受得起。擁有十一年採金經驗的鍾福良表示,他曾經連續不停開採了三個月,卻一無所獲。但機器買了,工人寮房蓋了,每日薪資要照發,「只好硬著頭皮繼續挖。」幸好,三個月後的隔一天,終於挖到金礦。最輝煌的時期,一天一百五十公克的產量並不足奇,「至少也要有八十公克才算理想。」他說。
採金業極其危險,扣除大約新台幣十至十五萬的成本、以及工人每日新台幣一百五十元薪資之外,還得隨時準備一筆工殤賠償費,一般而言,死亡的賠償金為新台幣十萬元。
憶起當年那段拚搏的日子,鍾福良說,他每晚騎著機車,摸黑上山送宵夜到寮房給工人,哈拉聊天,培養感情以建立勞資雙方的互信。但最終因為產量驟減,不能反映成本而提早結束採金歲月。鍾福良以流行當地的俗諺「十個採金,兩個發」來自我調侃,說自己是那其餘的八個,只因為「土地公的錢,不是人人有本事拿。」
新時代的艱險不難理解,但舊時代的荒涼,和訴說不盡的苦海故事,太平盛世的人只能從現有的史料中,凝思遙想。
兩百多年前,甚至更早些,在歷史課本最常使用的成語「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沿海一帶的街巷阡陌,開始傳出了「南洋開金山」的消息,繪聲繪影地傳說著那蠻荒的莽原,一隻鞋子磕出來的土沫,都能淘洗出半兩金子來。
到南洋開金山
根據史學家郭爾姆(N. J. Korm)的記錄,十八世紀的婆羅洲(加里曼丹的舊名),分別屬於二十多個馬來王國所有,根據考古發現,當地的產金歷史悠久,至少在十五世紀,爪哇移民已在內陸的上游河岸附近,從事採金活動。
華人金礦業的緣起,大約是在一七四○年前後,華人礦工受當地馬來蘇丹之邀,從北部的渤泥(汶萊舊名)到西加里曼丹(West Kalimantan)境內,以華人慣有的堅毅耐苦性格來開發金礦,成果非凡。如此好處讓婆羅洲的其他馬來蘇丹競相仿效,華人成了炙手可熱的開礦工人,紛紛地被招徠到各自所屬的境內開礦。
於是,一波又一波的閩粵青年,心懷淘金夢,揮別家中父老妻兒,揚帆出發了。儘管到頭來,一切努力或許仍歸徒然,儘管那風險的背後,是生離死別、粉身碎骨,但如果當下的生命苦況已達谷底,也只能孤注一擲了。這群不得不雄飛四方的壯丁中,有一位廣東嘉應州的羅姓青年,名芳伯,成了後來被史學家謂為全世界華人所創建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大唐總長。「天朝棄民」轉眼成為海外英雄;時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七六年。
至於蘭芳伯所創建的「蘭芳公司」,到底算不算普遍定義下所認定的「共和國」,半個世紀以來,各方爭議不休。雖然有人以為,所謂的共和國,只是當時華人公司的別名,不具備成為國家的各樣客觀條件。但是,如果以當時蘭芳公司所創建的一套完整的行政制度、全民皆兵的「國防」機制,以及家長、村長制的「立法」威信,或許,就當時特殊的處境下,那樣「高度獨立與自治」的規模,已儼然具備一「國」之態勢。
如果發動太平天國起義的洪秀全,在南京稱王並建立十一年的政權可以被肯定,今年七十歲的當地耆老傅孫澤說,那麼,「持續了一百一十年的蘭芳共和國,也應該有足夠的理由被承認。」他又意有所指地補充道,「而且,還真巧,洪秀全和羅芳伯都是客家人啊!」
過去的英雄事蹟或許曾經喧騰繁盛,但終究敵不過歷史的淘洗與現實的抹拭,再輝煌也轉眼凋零。在這個全世界第三大島嶼、僅次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森林裡,象群猴黨出沒無常,奇花異草也妖嬈盛開,但更真實的場景,或許是雨林外的膠園礦區,以及華人村莊內,那一幕幕不斷上演的恩怨情仇。
坤甸的懷璧其罪
西加里曼丹的首府坤甸(Pontianak),是許多唐山過南洋來的先輩們,選擇安身立命之所在。早期過黑水溝到台灣開墾的泉州與漳州的械鬥故事,也曾在這片被喻為「赤道的土地」上發生。當時,分別隸屬客家與潮州兩大派系的華人公司,因為利益與地盤之爭,家長的個人成見演變成村與村之間公共利益的糾紛,而相互鬥毆甚至仇殺。
只是,華族之間那段以武力解決生存問題的糾葛,早已成為過眼雲煙,今天的華人,團結一致都來不及了,「我們沒有分裂的本錢!」《坤甸日報》副社長陳得時,皺著眉說道。
迎著全印尼境內最長的卡布阿斯(Kapuas)河,風平浪靜的坤甸,嬌柔嫵媚。卡布阿斯河水因為當地土質關係,顏色有些渾暗偏棕,不算清澈,但令人生敬的是那份生機。
黃昏時分,緊鄰河邊的三畢(Tembelan Sampit)村莊上,馬來青年聚集涼亭上聊天,通往河裡的階梯上,婦女們包裹著沙龍,旁若無人地沐浴、洗衣,成群的孩子在一旁肆意地表演跳水,試圖吸引攝影同仁替他們捕捉鏡頭。
在潺潺江河的潤澤下,坤甸安分度日,不管鄰近的馬來西亞洲屬沙勞越如何蒸蒸日上、東北部的汶萊又如何大富大貴,彷彿通通與她無關,她只管過著粗茶淡飯、汲水浣面的日子。
但即便是這樣的要求,也在一次又一次懷璧其罪的嫁禍和委屈中,風裡來,浪裡去的,幾度成為人世廢墟。
「每一次,只要有暴動發生,所有難民總是聚集在這裡,坤甸總要遭殃。」文友俱樂部主席林木銳無奈地說。這「每一次」的零星暴動之中,當然包括那場至今想起,仍讓所有中年以上的坤甸華人,膽顫心寒的「一次」。
一九六五年印尼中央政權發生一場疑雲重重的政變,當時的老總統蘇卡諾被軟禁,蘇哈托成功奪取政權,當地人稱之為「九三○事件」。兩年後,新政權為了掃除當時除了蘇共、中共以外最大的印尼共產黨,以「剿共之名」,誣賴西加里曼丹的華人支持印共,並散播不利華族的謠言,慫恿勇猛而單純的印尼高山原住民達雅族仇視華族,裡應外合地對華人大開殺戒。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把這段時間的印尼,稱為「二十世紀最慘的集體謀殺」,估計有五十萬名「所謂左翼分子」被殺,另有六十萬名未經任何審判而被關進牢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magazine/content/111/wk.htm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星期三, 10月 17, 2007
害人的傳統觀念
日前香港天水圍發生一名已居港八年有精神病新移民婦女凌晨將兩名子女綁著從二十幾層的住所拋下樓,然後自己再跳樓自殺慘劇。他的丈夫因患末期癌症所以住院,懷疑她因擔心子女以後沒人照顧而做出此傻事。這一家人都是經濟狀況不好的,靠政府的綜援為生。
這事令我想到的是,很多低收入及條件欠佳人士由於在香港聚不到老婆,所以到大陸去找,往往找到的也都是各方面條件都不太好的(例如經濟能力、教育程度低,更甚者有些連健康或智力都有缺陷);一些老夫少妻而為夫者又多是貧病交加者。這不只是香港,台灣及其他生活水平較高的地方都有這現象,所以才會造就一堆外籍新娘。要這些條件欠佳的外地新娘去適應新環境,難度很高,很容易衍生社會問題。
坦白說,其實不少這類人是連養自己都成問題的,如果硬是要結婚生下下一代,真的不是一種理智及負責任的做法。即使不發生悲劇,他們的小孩也不容易有好的將來,只會造成代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大家要知道的是,目前的社會已高度競爭,不像以前可以「天生天養」,如果沒有作好準備而生小孩,只會苦了下一代甚至增加社會負擔。
一個弔詭的現象是,這社會條件好的人很多都不願生小孩或生很少,但條件欠佳者卻又越生越多。這真是一個難題。
我覺得,傳統包袱,例如一定要成家立室、傳宗接代等,有時很害人。很多條件不好的人,就是因為要擺脫這些壓力(例如父母長輩給的壓力或親友對自己大齡仍未婚的異樣眼光),而急就章隨便找一個對象。這種思維很糟糕。
又有人指出,有下一代以後老了會有人養及照顧,以經濟觀點來看,這是不通的,因為養一個孩子成長的錢真的是天文數字(尤其在現今社會),「回報」是很低甚至是負的(當然親情的溫馨是無價的),如果將那些錢用來養自己,絕對輕鬆得多。「養兒防老」已是過時觀念。
解決性慾的生理問題,也是一些人結婚的原因。不過這也有其他方法可代替。就算結婚,如果沒有做好準備,還是別生小孩吧!不要連累下一代及社會了。
這事令我想到的是,很多低收入及條件欠佳人士由於在香港聚不到老婆,所以到大陸去找,往往找到的也都是各方面條件都不太好的(例如經濟能力、教育程度低,更甚者有些連健康或智力都有缺陷);一些老夫少妻而為夫者又多是貧病交加者。這不只是香港,台灣及其他生活水平較高的地方都有這現象,所以才會造就一堆外籍新娘。要這些條件欠佳的外地新娘去適應新環境,難度很高,很容易衍生社會問題。
坦白說,其實不少這類人是連養自己都成問題的,如果硬是要結婚生下下一代,真的不是一種理智及負責任的做法。即使不發生悲劇,他們的小孩也不容易有好的將來,只會造成代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大家要知道的是,目前的社會已高度競爭,不像以前可以「天生天養」,如果沒有作好準備而生小孩,只會苦了下一代甚至增加社會負擔。
一個弔詭的現象是,這社會條件好的人很多都不願生小孩或生很少,但條件欠佳者卻又越生越多。這真是一個難題。
我覺得,傳統包袱,例如一定要成家立室、傳宗接代等,有時很害人。很多條件不好的人,就是因為要擺脫這些壓力(例如父母長輩給的壓力或親友對自己大齡仍未婚的異樣眼光),而急就章隨便找一個對象。這種思維很糟糕。
又有人指出,有下一代以後老了會有人養及照顧,以經濟觀點來看,這是不通的,因為養一個孩子成長的錢真的是天文數字(尤其在現今社會),「回報」是很低甚至是負的(當然親情的溫馨是無價的),如果將那些錢用來養自己,絕對輕鬆得多。「養兒防老」已是過時觀念。
解決性慾的生理問題,也是一些人結婚的原因。不過這也有其他方法可代替。就算結婚,如果沒有做好準備,還是別生小孩吧!不要連累下一代及社會了。
胡錦濤對台講話
胡錦濤這次在十七大的講話,其中對台部份普遍疫認為靈活、務實、柔軟,其中一句「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令我覺得曖昧。因為多了「台灣同胞」這四個字。這是否意味著台獨也可接受呢?且慢,這是高招,因為就算所有兩千多萬台灣人都支持台獨,那敵得過十三億中國人呢?厲害厲害!
星期二, 10月 16, 2007
陶傑
陶傑這人很誇張,純粹為錢服務,就像陳方安生”撐傘撐民主”遊行只走了十五分鐘就去做頭髮,他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完全沒有說其不是,反而還說她這種”王牌”根本不需參加什麼遊行云云。
只因為他是在蘋果寫,而蘋果是支持陳太的,蘋果就連她那天去做頭髮的事也沒怎麼提(別報都做頭版,包括被認為中立偏民主派的明報)。
我想如果陶傑是在其他報刊寫,肯定會大事諷刺陳方安生,而且還會連寫幾天。 (這人真是人格分裂,只不過是文筆好的稿匠一名)
就算如此,對這個人的人品有所保留,但我還是喜歡看他的文章,因為「很爽」,就算內容”得啖笑”也沒關係。
從陶傑在蘋果寫過的幾篇有關陳太的文章來看,
他是寫得很牽強的,
可以看得出他絕對只是為了迎合蘋果支持陳太的立場而那樣寫的,
如果是在其他報刊的話,
我敢打包票他一定會連續幾天的大肆諷刺陳太。
如果要了解較接近陶傑真心話,
應該是要讀他以前在明報的專欄。
有些基本立場他是一定有的,
尤其是反中共,以及諷刺香港及中國社會的”小農思維”。
只因為他是在蘋果寫,而蘋果是支持陳太的,蘋果就連她那天去做頭髮的事也沒怎麼提(別報都做頭版,包括被認為中立偏民主派的明報)。
我想如果陶傑是在其他報刊寫,肯定會大事諷刺陳方安生,而且還會連寫幾天。 (這人真是人格分裂,只不過是文筆好的稿匠一名)
就算如此,對這個人的人品有所保留,但我還是喜歡看他的文章,因為「很爽」,就算內容”得啖笑”也沒關係。
從陶傑在蘋果寫過的幾篇有關陳太的文章來看,
他是寫得很牽強的,
可以看得出他絕對只是為了迎合蘋果支持陳太的立場而那樣寫的,
如果是在其他報刊的話,
我敢打包票他一定會連續幾天的大肆諷刺陳太。
如果要了解較接近陶傑真心話,
應該是要讀他以前在明報的專欄。
有些基本立場他是一定有的,
尤其是反中共,以及諷刺香港及中國社會的”小農思維”。
星期日, 10月 14, 2007
拾海星計劃
拾海星計劃
緣起
很久以前,在歐洲某一個地方的海灘上,有一個人每天都沿著岸邊來來回回,重覆又重覆地做著同一動作,原來,他不斷彎下身體,把一個又一個被大浪衝上岸邊的海星放回大海之中。有一天,被另一個人看到,忍不住好奇和困惑地問:「其實,每一天都有無數的海星被大浪衝上邊,單憑你所做的,又能夠拯救到多少海星的生命?你不覺得這樣做很傻嗎?」您知道拾星人怎樣回答?他說:「這個我當然知道,我只是盡自己的力量,拾一個算一個。」
就憑著這個信念,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在2004年開始,實行了「拾海星計劃」,籌募善款,在中國大陸山區開展了扶孤助學的工作。
資助內容
資助對象以中國內地山區的孤兒或單親學生為主,他們必須品學兼優。每年定額補助高中及大學學生部份學費。
歡迎加入「拾星人」行列。
詳情請洽: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香港新界元朗水車館街70號地下
電話:852-24773112
緣起
很久以前,在歐洲某一個地方的海灘上,有一個人每天都沿著岸邊來來回回,重覆又重覆地做著同一動作,原來,他不斷彎下身體,把一個又一個被大浪衝上岸邊的海星放回大海之中。有一天,被另一個人看到,忍不住好奇和困惑地問:「其實,每一天都有無數的海星被大浪衝上邊,單憑你所做的,又能夠拯救到多少海星的生命?你不覺得這樣做很傻嗎?」您知道拾星人怎樣回答?他說:「這個我當然知道,我只是盡自己的力量,拾一個算一個。」
就憑著這個信念,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在2004年開始,實行了「拾海星計劃」,籌募善款,在中國大陸山區開展了扶孤助學的工作。
資助內容
資助對象以中國內地山區的孤兒或單親學生為主,他們必須品學兼優。每年定額補助高中及大學學生部份學費。
歡迎加入「拾星人」行列。
詳情請洽: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香港新界元朗水車館街70號地下
電話:852-24773112
娘惹滋味
娘惹滋味
最近台灣公視有一部單元劇叫《娘惹滋味》,取一種馬來西亞族群「娘惹」(Nyonya)為名。這種族群是早年華僑與當地土著通婚產生的下一代,具種族融合的象徵。其兼具兩種民族的生活習慣、飲食方式、風俗等等,相當獨特及有意義。
公視此劇主題是有關外籍女傭及勞工在台灣的生活,幾位女主角都不是職業演員,而是從遠嫁台灣的印尼媳婦中找來(應該是華裔)。由於外傭及外勞基於工作准證之限制,無法拍劇,所以只好找外籍媳婦擔綱演出。我沒有看過此劇,但據稱口碑很好,幾位非職業演員「做回自己」,很是生動。我會找機會去看。
此劇在本屆金鐘獎中,獲得八項提名,與偶像劇《白色巨塔》一樣,是獲提名最多的節目,很難得。相反在香港,菲傭來了二十多年,形成一特殊的龐大族群,但印象中香港影視作品好像從沒有拍過以她們為題材的嚴肅作品(並非醜化式的低俗無聊電影),從這裡即可對照出台港兩地文化厚度的差異,台灣畢竟還是比較有文化的。
外籍女傭全世界最著名的是菲律賓女傭,遍佈全球。真是難以想像,會有一個如此的國家,鼓勵人民去外國當傭工,成為國家一大經濟支柱。後來印尼也有樣學樣,還有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女的當傭人,男的當勞工,甚至還有當司機及花王(如菲律賓人在香港)。
但最奇特的還是外籍新娘,尤其像越南,竟然把本國的女性同胞當貨物一樣以新娘為名「賣」出去,也衍生許多問題。這真是人類史上一大奇觀(我不敢說是不是悲哀)。
越南新娘在台灣很紅火,過去幾年每年竟有一萬多名越南新娘嫁到台灣,形成台灣產生不少混血下一代。「越娘」現在已經「暢銷」到了南韓。其實,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當地一些華人由於找不到老婆,也會到印尼及泰國去找華裔老婆。當然還有香港人到大陸娶老婆,導致香港未婚女性數目超過男性。歐美也有一些男人對亞裔女性情有鐘。婚姻這玩意兒,有時也挺可笑及可悲的。
娘惹滋味網站:
http://blog.sina.com.tw/tbspts/article.php?entryid=479579&pbgid=38401
最近台灣公視有一部單元劇叫《娘惹滋味》,取一種馬來西亞族群「娘惹」(Nyonya)為名。這種族群是早年華僑與當地土著通婚產生的下一代,具種族融合的象徵。其兼具兩種民族的生活習慣、飲食方式、風俗等等,相當獨特及有意義。
公視此劇主題是有關外籍女傭及勞工在台灣的生活,幾位女主角都不是職業演員,而是從遠嫁台灣的印尼媳婦中找來(應該是華裔)。由於外傭及外勞基於工作准證之限制,無法拍劇,所以只好找外籍媳婦擔綱演出。我沒有看過此劇,但據稱口碑很好,幾位非職業演員「做回自己」,很是生動。我會找機會去看。
此劇在本屆金鐘獎中,獲得八項提名,與偶像劇《白色巨塔》一樣,是獲提名最多的節目,很難得。相反在香港,菲傭來了二十多年,形成一特殊的龐大族群,但印象中香港影視作品好像從沒有拍過以她們為題材的嚴肅作品(並非醜化式的低俗無聊電影),從這裡即可對照出台港兩地文化厚度的差異,台灣畢竟還是比較有文化的。
外籍女傭全世界最著名的是菲律賓女傭,遍佈全球。真是難以想像,會有一個如此的國家,鼓勵人民去外國當傭工,成為國家一大經濟支柱。後來印尼也有樣學樣,還有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女的當傭人,男的當勞工,甚至還有當司機及花王(如菲律賓人在香港)。
但最奇特的還是外籍新娘,尤其像越南,竟然把本國的女性同胞當貨物一樣以新娘為名「賣」出去,也衍生許多問題。這真是人類史上一大奇觀(我不敢說是不是悲哀)。
越南新娘在台灣很紅火,過去幾年每年竟有一萬多名越南新娘嫁到台灣,形成台灣產生不少混血下一代。「越娘」現在已經「暢銷」到了南韓。其實,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當地一些華人由於找不到老婆,也會到印尼及泰國去找華裔老婆。當然還有香港人到大陸娶老婆,導致香港未婚女性數目超過男性。歐美也有一些男人對亞裔女性情有鐘。婚姻這玩意兒,有時也挺可笑及可悲的。
娘惹滋味網站:
http://blog.sina.com.tw/tbspts/article.php?entryid=479579&pbgid=38401
星期五, 10月 12, 2007
第三屆亞洲素食大會 The Third Asian Vegetarian Congress
第三屆亞洲素食大會 The Third Asian Vegetarian Congress
web site 網址:
http://www.tianfoor.com/
Date 日期:
2-7 November, 2007
2007年11月2至7日
Venue 地點:
Kaohsiung, Taiwan
台灣高雄
web site 網址:
http://www.tianfoor.com/
Date 日期:
2-7 November, 2007
2007年11月2至7日
Venue 地點:
Kaohsiung, Taiwan
台灣高雄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佛國萬里行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佛國萬里行
籌建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
這是一項很有意義、創意的別開生面之活動,「雲水禪風佛國行──普陀山行腳籌款籌建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香港普門寺僧侶由香港起香行腳,歷時三個月,步行二千多公里,朝禮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敬啟諸位大德捐款護持。
詳情請洽: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香港新界元朗水車館街70號(香港普門寺)
電話:852-24772369, 24900866, 24399929
Email: siktoping@i-cable.com
籌建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
這是一項很有意義、創意的別開生面之活動,「雲水禪風佛國行──普陀山行腳籌款籌建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香港普門寺僧侶由香港起香行腳,歷時三個月,步行二千多公里,朝禮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敬啟諸位大德捐款護持。
詳情請洽: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香港新界元朗水車館街70號(香港普門寺)
電話:852-24772369, 24900866, 24399929
Email: siktoping@i-cable.com
星期三, 10月 10, 2007
三個女人的戰爭
何來
陳方安生
葉劉淑儀
陳方安生
葉劉淑儀
三個女人的戰爭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是香港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戰。原以為只是陳方安生與葉劉淑儀對決,沒想到因為陳太的失態,多了一個何來參戰,成為三個女人的戰爭。
我對陳太和葉太都沒興趣,所以我撐何來。面對實力及背景雄厚的兩位阿太級前高官,「何來」何來優勢呢?她的優勢剛好相反,那就是「集所有弱勢於一身」。因為她是單親媽媽、拿綜援人士、一眼弱視者、保育人士、社會運動者。如此之弱勢,簡直舉世罕見。但別小看這弱勢,分分鐘會「弱弱得強」。很難得在這物慾橫流的高度資本主義化社會,還有一位已過中年的女人,還保有這種堅持信念的心。
何來,我撐妳!
何來:
http://www.mookr.com/home/@200000099
陳方安生:
http://www.ansonchan.hk/
葉劉淑儀(匯賢):
http://www.savantas.org/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是香港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戰。原以為只是陳方安生與葉劉淑儀對決,沒想到因為陳太的失態,多了一個何來參戰,成為三個女人的戰爭。
我對陳太和葉太都沒興趣,所以我撐何來。面對實力及背景雄厚的兩位阿太級前高官,「何來」何來優勢呢?她的優勢剛好相反,那就是「集所有弱勢於一身」。因為她是單親媽媽、拿綜援人士、一眼弱視者、保育人士、社會運動者。如此之弱勢,簡直舉世罕見。但別小看這弱勢,分分鐘會「弱弱得強」。很難得在這物慾橫流的高度資本主義化社會,還有一位已過中年的女人,還保有這種堅持信念的心。
何來,我撐妳!
何來:
http://www.mookr.com/home/@200000099
陳方安生:
http://www.ansonchan.hk/
葉劉淑儀(匯賢):
http://www.savantas.org/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大陸連颱風新聞也矮化台灣
"罗莎"台风今天下午在浙闽交界处再次登陆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07-10-07
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罗莎"台风继6日在我国台湾省宜兰县登陆后,今日下午3:30分在我国浙江苍南到福建福鼎之间再次登陆,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
以上是一段日前大陸媒體發布的新聞,看得出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就在於「再次」登陸的「再次」兩字。剛開始時我一頭霧水,奇怪明明是第一次登陸中國,為什麼會用「再次」兩字呢?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將之前在台灣登陸也算「中國」的份,所以之後登陸福建,就是「再次」了。真的覺得中共政權很誇張,處處矮化台灣,連這種細節也不放過,連這種豆腐也要吃。很可憐(不管是中國或台灣都是可憐)。有時後香港他們照舊寫「香港」,而不會用「中國香港」,但同一個事件,台灣他們就會寫成「中國台灣」,例如世界小姐比賽就是一例子。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07-10-07
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罗莎"台风继6日在我国台湾省宜兰县登陆后,今日下午3:30分在我国浙江苍南到福建福鼎之间再次登陆,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
以上是一段日前大陸媒體發布的新聞,看得出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就在於「再次」登陸的「再次」兩字。剛開始時我一頭霧水,奇怪明明是第一次登陸中國,為什麼會用「再次」兩字呢?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將之前在台灣登陸也算「中國」的份,所以之後登陸福建,就是「再次」了。真的覺得中共政權很誇張,處處矮化台灣,連這種細節也不放過,連這種豆腐也要吃。很可憐(不管是中國或台灣都是可憐)。有時後香港他們照舊寫「香港」,而不會用「中國香港」,但同一個事件,台灣他們就會寫成「中國台灣」,例如世界小姐比賽就是一例子。
泛民主派派出陳方安生出戰:錯!錯!錯!
其實早在陳方安生「出事」(指撐傘撐普選遊行只做樣子走了十五分鐘就溜去做頭髮)之前,我就強烈的覺得,泛民主派不應該派陳方安生,總之派其他同陣營的人都可以,就是不該派陳太。如今「出事」了,我想我的看法更有說服力。
我認為,泛民主派派出陳方安生出戰,弊遠大於利。雖然陳太民望高,但我其實不是太看好她能夠贏葉劉淑儀,如今搞出這樣的事,前景更不妙。
陳太雖被譽為「香港良心」,但其爭議性太大了。從她要別人「眾星拱照」三催四請才願意出馬,給人的印象就已大打折扣了。如今再這麼不識趣,做出這麼愚蠢沒有sense的事(開溜)(身為公眾人物,媒體一定會用放大鏡來檢驗,稍有差池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境,真難以想像她會沒意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如此政治白痴,令人不可思議),後果更不堪設想。我甚至懷疑,陳太會不會是北京派出的臥底,要一舉將泛民主派消滅。
泛民主派派出陳太的後果,且看我分析如下:
陳太頂著光環出戰,打著「普選VS反普選」的旗號,由於她的身份與地位,就算贏了,人家也覺得不怎麼樣,甚至會認為理所當然,對於泛民沒太大加分作用。但如果輸了,就很難看了,對派民可說是致命的打擊。泛民到底有沒有想過這一點。太冒險了。而且從陳太與葉太的言論,我看不出兩人對普選有什麼分歧,葉太也是爭取2012普選,陳太也沒有堅持非要2012普選不可,甚至還表示有妥協空間。
要打出普選與反普選決戰,坦白說,泛民根本用不著陳太的所謂「光環」,反而如果從自己內部選出年輕一代出征,會更有利,贏面更大。到時以大衛挑戰歌利亞之姿出戰,可能還更能夠吸收選票,小兵立大功,對泛民氣勢的提升大有幫助,又可讓新生代有接班的機會;就算輸了,人們也不會太苛責。一舉數得也。
可以這麼說,派民派陳太出戰,是要大伙兒去遷就一個明星,難以做到讓大家齊心協力、肝膽相照的效果;但如果是派出泛民自己人,到時肯定是大伙兒千方百計去協助一個同志達成目標。兩種是不一樣的情況,也會造成絕然不同的後果。
總之一句:泛民主派這次派出陳方安生出戰是:錯!錯!錯!大錯特錯也!只會壞了大事!但如今一切已太遲。
我認為,泛民主派派出陳方安生出戰,弊遠大於利。雖然陳太民望高,但我其實不是太看好她能夠贏葉劉淑儀,如今搞出這樣的事,前景更不妙。
陳太雖被譽為「香港良心」,但其爭議性太大了。從她要別人「眾星拱照」三催四請才願意出馬,給人的印象就已大打折扣了。如今再這麼不識趣,做出這麼愚蠢沒有sense的事(開溜)(身為公眾人物,媒體一定會用放大鏡來檢驗,稍有差池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境,真難以想像她會沒意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如此政治白痴,令人不可思議),後果更不堪設想。我甚至懷疑,陳太會不會是北京派出的臥底,要一舉將泛民主派消滅。
泛民主派派出陳太的後果,且看我分析如下:
陳太頂著光環出戰,打著「普選VS反普選」的旗號,由於她的身份與地位,就算贏了,人家也覺得不怎麼樣,甚至會認為理所當然,對於泛民沒太大加分作用。但如果輸了,就很難看了,對派民可說是致命的打擊。泛民到底有沒有想過這一點。太冒險了。而且從陳太與葉太的言論,我看不出兩人對普選有什麼分歧,葉太也是爭取2012普選,陳太也沒有堅持非要2012普選不可,甚至還表示有妥協空間。
要打出普選與反普選決戰,坦白說,泛民根本用不著陳太的所謂「光環」,反而如果從自己內部選出年輕一代出征,會更有利,贏面更大。到時以大衛挑戰歌利亞之姿出戰,可能還更能夠吸收選票,小兵立大功,對泛民氣勢的提升大有幫助,又可讓新生代有接班的機會;就算輸了,人們也不會太苛責。一舉數得也。
可以這麼說,派民派陳太出戰,是要大伙兒去遷就一個明星,難以做到讓大家齊心協力、肝膽相照的效果;但如果是派出泛民自己人,到時肯定是大伙兒千方百計去協助一個同志達成目標。兩種是不一樣的情況,也會造成絕然不同的後果。
總之一句:泛民主派這次派出陳方安生出戰是:錯!錯!錯!大錯特錯也!只會壞了大事!但如今一切已太遲。
星期六, 10月 06, 2007
這是一個沒有隱私的社會
這是一個沒有隱私的社會,讓人無所逃遁於天地,很多城市都在街道裝有閉路電視(說是為了治安);數碼相機及可拍照手機的普及,每個人成了主角自己都不知道;互聯網也是一大幫兇;傳媒狗仔隊橫行,就算你不是名人也分分鐘會上鏡。所以,可怕吧!
如果六四發生在今天
如果六四發生在今天,會有什麼結果呢?會與當年有那些差別呢?互聯網的出現使得資訊難以阻擋並迅速傳播,是最重要的一點,甚至可以改寫整個局面。今天在緬甸發生的軍人鎮壓民主僧侶事件,就算緬甸當局封鎖了互聯網,但資訊科技的發達還是使真相得以傳出去。當年的六四,真假傳言讓人難以辨別,無所適從,今天互聯網時代,這情況會有變化。但也別奢望互聯網的訊息一定是真的,因為網上造假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遊香港不需參加旅行團
看到經常發生的大陸遊客參加香港旅行團被騙的事,真的覺得很氣憤。這些無良旅行社很惡劣。其實,香港是全世界少有適合個人遊(不參團)乃至一個人單獨旅行的城市,因為治安好而且公共交通及資訊發達。只要是懂中文或英文就可以在香港玩的很愉快。尤其是大陸同胞,奉勸大家,不要被無良旅行社騙了,來香港自己買張機票訂個酒店就可以了。那些所謂的指明專門“招待”遊客的店,大部份都是黑店。到香港要買東西要吃東西滿街都有,不需這麼大費周章。
經濟是大問題
經濟是大問題,可以推翻一個政權,尤其是糧食及能源價格。最近緬甸的僧侶民主抗爭,就是由油價大幅上漲所引起,九八年印尼蘇哈托倒台也是。就算當年一九八九年的中國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最初也是由反貪污、反腐敗等經濟事件開始。當然更別說國民黨在大陸的倒台了。
星期五, 10月 05, 2007
金正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ZR3isKgY20
金正日與盧武鉉的歷史性會面,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段金正日站在那兒等待盧武鉉的畫面(請點擊上述網址觀看,剛開始那一至三分鐘)。該鏡頭從金的正背面拍過去,穿著他那招牌土服裝的金正日,兩腳開開,右肩略下垂,再拍到前方,一個大肚腩,再加上蓬鬆的頭髮。真像一位老粗黑社會老大。(他的老爸金日成其實長相還蠻好的)
對於這種禍國殃民的惡魔,我想以這種刻薄言詞來醜化他,我也不覺過份及不妥。
金正日與盧武鉉的歷史性會面,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段金正日站在那兒等待盧武鉉的畫面(請點擊上述網址觀看,剛開始那一至三分鐘)。該鏡頭從金的正背面拍過去,穿著他那招牌土服裝的金正日,兩腳開開,右肩略下垂,再拍到前方,一個大肚腩,再加上蓬鬆的頭髮。真像一位老粗黑社會老大。(他的老爸金日成其實長相還蠻好的)
對於這種禍國殃民的惡魔,我想以這種刻薄言詞來醜化他,我也不覺過份及不妥。
当夕阳西沉的时候 我在博客上等着你
http://www.straitsblogs.com/2007/07/blog-post.html
這是一篇朋友傳給我看的博客(應是新加坡的博客),我覺得對博客現象的分析非常深刻,所以特轉載與各位分享:
当夕阳西沉的时候 我在博客上等着你
——写在开博三个月(2006年1月)
很多人不知道,两岸三地的华人,上互联网的习性有着天大的差别,当然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大陆上个星期公布的调查显示,大陆网民中,有41.6%经常使用论坛(或称BBS/讨论组),但是在台湾,却只有6%左右的网民这么做,而在香港,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玩的却只有5%。
这个数字你没有想到吧。这个数字足以让很多人写出很多的分析文章,刊登在大到研究报告、报纸,小到博客等媒介上。
你可能还没想到的是,大陆网民中,博客的人数占了14.2%,而在台湾这个比例是15%,你看和两地网友在网上论坛方面的习性不同,博客的比例又是如此接近。
不过,笔者要非常遗憾地说,如此重大的讯息,在两岸三地的报纸杂志,乃至博客甚至一些专门撰写互联网课题的所谓写手,都忽略了。
我的博客开版已经三个月了。虽然连同本文一共才写了65篇文字,算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却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每篇文章平均点击率接近1400,每天的博客访问量超过1000点,总访问量达到了9万点。
根据笔者的检索,我的博客内的很多文章被大量转载,几乎在所有主要的互联网社区,包括DoNews和Bokee,都不知不觉地转载本博客的文章,虽然我对他们未经同意转载自己的文章,而且不注明原作者和原发网站深为不满,但是本博客的文章受到广泛关注却是个事实。
不过,总结这段写博客的三个月,却是有甘有苦。最为困扰的是,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一些文章,往往点击率不高。
我写博客文章之前,通常都会检索一些有关议题和消息在网上的情况。比如一则消息已经有人写了,而我又写不出新意,我就会放弃,如果我的观点已经有人表达了 也会放弃。我全部的文章都是原创和编译,有些则是更广范围的述评。本博客没有任何一篇是转贴的。其中有些文章虽然花的时间不多,也具有足够的信息深度和广 度,但是和本文开头的课题一样被忽略了。
举一个例子,我上两篇文章是介绍廉价航空和中国的关系问题。前一篇文章是综述,后一篇文章是最新的消息。
虽然综述比较有看头,但写综述最耗费精力,因为需要对这个事件有一个综合的了解。我写的综述不多,但是每次都要先散步一段时间,将事件全部的整理清楚,并试图根据读者口味找寻切入点,才会动手。
但是,这两篇廉价航空的文章我最看重的其实是花了20分钟的最新消息《中国将批准国内私营廉价航空公司角逐国际航线》。这则消息在全世界的中文媒体中,本 博客绝对是第一个刊发。我至现在还是觉得,这篇文章的重要程度,完全可以登上任何一个财经报纸的头版,以及报纸财经版的头条。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条新闻真实无误地传达了这样的讯息:中国真的在慢慢开放私营航空了,而且还是廉价航空。中国能够起降适合廉价航空的737s或A320s的机场有100多个,加上中国有大量异地工作的人士,廉价航空绝对适合中国,也有巨大的盈利前景。
尤其是,在中国策划建造耗资费时的高速铁路计划的时候,廉价航空将使中国决策层发生重大的变化。因为谁都能算出来,开通一条廉价航线的投入远远远远低于高 速列车,客运方面也会远远低于高速公路投资的成本。而且,廉价航空的经营模式显示,机票价格也会低于高速列车。各位想一想,中国开放廉价航空是不是要对国 内的基本建设方向带来巨大的变化呢?
就如本文开头的例子那样,我再一次遗憾地告诉大家,这篇足以登上财经版头条的报道,而且是中文独家的报道,在我的博客刊出后到本文撰写的时候,只获得了区区100个点击数。
这让我对一些课题的选材感到有些沮丧。
我原本想继续写《博客,将使20万新闻工作者被裁员》的续篇的,但是我觉得,一个博客不能老是以IT的题材为重点,而是应该以较少人去开掘的题材作突破。 当每个博客都能够在自己的阵地上开掘,而不是雷同,博客的威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对Bokee和DoNews粗暴转贴我文章的不满之所在。
我在《博客,将使20万新闻工作者被裁员》中谈到了博客应该以分布式体系来组织的观点。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要实现,实际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为什么博客们如此 热衷于IT的课题,对于廉价航空等全世界都高度重视的课题会忽略?即使在IT课题上,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中透露的重大讯息为何也会被忽略呢?
我说过,我不会追求点击率。我希望我的博客每次刊出的文章不但是原创或亲自编译的,而且是最新的消息,最新的思想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想法和课题别人基本没有人涉及的。
虽然这样做非常之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会失去点击率,但我认为这将是博客获得长久经营的基本法则。我上周编译的有关数字音乐的统计资料,我想对于中文音乐 业者,对于互联网业者,其中的讯息绝对是重要的,甚至可能让一个业者突破自己原有的经营模式。更要命的是,中文互联网上竟然没有人去做编译数据这件事情。 这样的工作,难道不比几个点击率来得更有价值吗?
当然,在目前的博客生态下,网站的编辑是否将文章列在首页也是一篇文章点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网站的编辑是否选取一篇文章放在首页,必须符合这个网 站的总体编辑风格,和整体读者需求,而你的文章或许质量很高,但未必符合网站本身的编辑方针。因此,完全将希望寄托在编辑放在首页来扩大博客的读者群,不 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况且,一个博客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时候,也必须有着同网站编辑思路有所区隔的成分,而不能完全寄希望编辑置放首页来换取点击率。
好比《华尔街日报》或者《金融时报》,他们锁定的目标群和《太阳报》的读者群绝对是不同的,虽然有一些重复。在大陆,《21世纪经济导报》的读者群,和走 低俗路线的晚报都市报类媒体的读者也不应该是相同的。同样,当你的博客希望做成严肃主题,非流行主题的时候,你必须放弃一些东西。
现在大陆的博客有一种倾向,就是文章的都市报化。虽然作为个性展示是个很好的媒介,但是当我在一些博客社区的首页读到大量类似“我就...怎么了?” “……又咋了?”“难道……?”“凭什么……?”这样的标题,我深感大陆的“都市报文化”在博客中的侵袭,非常严重。博客很可能被越来越突出其娱乐化的功 能,而严肃的分布式探讨问题的功能会被不知不觉地淡化掉。
三个月的博客经历让我感到,博客绝对是一种个人的媒体。但是,每个经营自己的博客媒体的人都在“都市报”文化的影响下放弃原创和深入的研究,那么博客将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
晚报都市报类媒体有盈利的压力,但博客没有,这实际上是博客的一项优势。
不过,好在现在的博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RSS”,这可以让网友在充分信任一个博客的时候,订阅这个博客的文章。
换句话说,当订阅我的博客的文章的读者越来越多,就会有一个稳定的读者群。尤其是,一般而言,很少有读者会把你加入他的“RSS”,除非你让他们觉得,你 的每一篇文章都如一些严肃的传统媒体那样,不但是原创的,连文章的主题都是精挑细选的,而且还会不断地追踪下去。一旦网友认可你了,把你加入他们的RSS 中,你的博客就有了一个核心的读者群,这才是一个博客真正要的读者群吧。
这也将是未来本博客所寻求目标,争取更多的同好订阅RSS。本博客的编辑选题方针,必须锁定一些虽非“流行”但却具有深远价值的课题,不断开掘,赢得同好,把这个博客建成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新媒体。
同时,本博客也决不排斥流行,用流行的手法表述严肃的课题是博客的最高境界。对于被广泛讨论的课题,通过自己的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提出更多建设性的资料和看法,本博客将当仁不让。
三个月过去,我对博客这样的媒体形态有了更切身的认识,我愿意通过博客同所有的思考者一起,探讨更深层次的课题,让读者读完以后,不会有失望的感觉,而是有冲动加入你的接力赛,同时也愿意继续追踪你的博客。
最后,我把一首歌做一些修改,来描述成为博客三个月时的心情: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我依然在博客等着你,虽然外面的世界闪烁着霓虹灯,但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這是一篇朋友傳給我看的博客(應是新加坡的博客),我覺得對博客現象的分析非常深刻,所以特轉載與各位分享:
当夕阳西沉的时候 我在博客上等着你
——写在开博三个月(2006年1月)
很多人不知道,两岸三地的华人,上互联网的习性有着天大的差别,当然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大陆上个星期公布的调查显示,大陆网民中,有41.6%经常使用论坛(或称BBS/讨论组),但是在台湾,却只有6%左右的网民这么做,而在香港,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玩的却只有5%。
这个数字你没有想到吧。这个数字足以让很多人写出很多的分析文章,刊登在大到研究报告、报纸,小到博客等媒介上。
你可能还没想到的是,大陆网民中,博客的人数占了14.2%,而在台湾这个比例是15%,你看和两地网友在网上论坛方面的习性不同,博客的比例又是如此接近。
不过,笔者要非常遗憾地说,如此重大的讯息,在两岸三地的报纸杂志,乃至博客甚至一些专门撰写互联网课题的所谓写手,都忽略了。
我的博客开版已经三个月了。虽然连同本文一共才写了65篇文字,算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却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每篇文章平均点击率接近1400,每天的博客访问量超过1000点,总访问量达到了9万点。
根据笔者的检索,我的博客内的很多文章被大量转载,几乎在所有主要的互联网社区,包括DoNews和Bokee,都不知不觉地转载本博客的文章,虽然我对他们未经同意转载自己的文章,而且不注明原作者和原发网站深为不满,但是本博客的文章受到广泛关注却是个事实。
不过,总结这段写博客的三个月,却是有甘有苦。最为困扰的是,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一些文章,往往点击率不高。
我写博客文章之前,通常都会检索一些有关议题和消息在网上的情况。比如一则消息已经有人写了,而我又写不出新意,我就会放弃,如果我的观点已经有人表达了 也会放弃。我全部的文章都是原创和编译,有些则是更广范围的述评。本博客没有任何一篇是转贴的。其中有些文章虽然花的时间不多,也具有足够的信息深度和广 度,但是和本文开头的课题一样被忽略了。
举一个例子,我上两篇文章是介绍廉价航空和中国的关系问题。前一篇文章是综述,后一篇文章是最新的消息。
虽然综述比较有看头,但写综述最耗费精力,因为需要对这个事件有一个综合的了解。我写的综述不多,但是每次都要先散步一段时间,将事件全部的整理清楚,并试图根据读者口味找寻切入点,才会动手。
但是,这两篇廉价航空的文章我最看重的其实是花了20分钟的最新消息《中国将批准国内私营廉价航空公司角逐国际航线》。这则消息在全世界的中文媒体中,本 博客绝对是第一个刊发。我至现在还是觉得,这篇文章的重要程度,完全可以登上任何一个财经报纸的头版,以及报纸财经版的头条。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条新闻真实无误地传达了这样的讯息:中国真的在慢慢开放私营航空了,而且还是廉价航空。中国能够起降适合廉价航空的737s或A320s的机场有100多个,加上中国有大量异地工作的人士,廉价航空绝对适合中国,也有巨大的盈利前景。
尤其是,在中国策划建造耗资费时的高速铁路计划的时候,廉价航空将使中国决策层发生重大的变化。因为谁都能算出来,开通一条廉价航线的投入远远远远低于高 速列车,客运方面也会远远低于高速公路投资的成本。而且,廉价航空的经营模式显示,机票价格也会低于高速列车。各位想一想,中国开放廉价航空是不是要对国 内的基本建设方向带来巨大的变化呢?
就如本文开头的例子那样,我再一次遗憾地告诉大家,这篇足以登上财经版头条的报道,而且是中文独家的报道,在我的博客刊出后到本文撰写的时候,只获得了区区100个点击数。
这让我对一些课题的选材感到有些沮丧。
我原本想继续写《博客,将使20万新闻工作者被裁员》的续篇的,但是我觉得,一个博客不能老是以IT的题材为重点,而是应该以较少人去开掘的题材作突破。 当每个博客都能够在自己的阵地上开掘,而不是雷同,博客的威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对Bokee和DoNews粗暴转贴我文章的不满之所在。
我在《博客,将使20万新闻工作者被裁员》中谈到了博客应该以分布式体系来组织的观点。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要实现,实际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为什么博客们如此 热衷于IT的课题,对于廉价航空等全世界都高度重视的课题会忽略?即使在IT课题上,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中透露的重大讯息为何也会被忽略呢?
我说过,我不会追求点击率。我希望我的博客每次刊出的文章不但是原创或亲自编译的,而且是最新的消息,最新的思想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想法和课题别人基本没有人涉及的。
虽然这样做非常之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会失去点击率,但我认为这将是博客获得长久经营的基本法则。我上周编译的有关数字音乐的统计资料,我想对于中文音乐 业者,对于互联网业者,其中的讯息绝对是重要的,甚至可能让一个业者突破自己原有的经营模式。更要命的是,中文互联网上竟然没有人去做编译数据这件事情。 这样的工作,难道不比几个点击率来得更有价值吗?
当然,在目前的博客生态下,网站的编辑是否将文章列在首页也是一篇文章点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网站的编辑是否选取一篇文章放在首页,必须符合这个网 站的总体编辑风格,和整体读者需求,而你的文章或许质量很高,但未必符合网站本身的编辑方针。因此,完全将希望寄托在编辑放在首页来扩大博客的读者群,不 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况且,一个博客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时候,也必须有着同网站编辑思路有所区隔的成分,而不能完全寄希望编辑置放首页来换取点击率。
好比《华尔街日报》或者《金融时报》,他们锁定的目标群和《太阳报》的读者群绝对是不同的,虽然有一些重复。在大陆,《21世纪经济导报》的读者群,和走 低俗路线的晚报都市报类媒体的读者也不应该是相同的。同样,当你的博客希望做成严肃主题,非流行主题的时候,你必须放弃一些东西。
现在大陆的博客有一种倾向,就是文章的都市报化。虽然作为个性展示是个很好的媒介,但是当我在一些博客社区的首页读到大量类似“我就...怎么了?” “……又咋了?”“难道……?”“凭什么……?”这样的标题,我深感大陆的“都市报文化”在博客中的侵袭,非常严重。博客很可能被越来越突出其娱乐化的功 能,而严肃的分布式探讨问题的功能会被不知不觉地淡化掉。
三个月的博客经历让我感到,博客绝对是一种个人的媒体。但是,每个经营自己的博客媒体的人都在“都市报”文化的影响下放弃原创和深入的研究,那么博客将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
晚报都市报类媒体有盈利的压力,但博客没有,这实际上是博客的一项优势。
不过,好在现在的博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RSS”,这可以让网友在充分信任一个博客的时候,订阅这个博客的文章。
换句话说,当订阅我的博客的文章的读者越来越多,就会有一个稳定的读者群。尤其是,一般而言,很少有读者会把你加入他的“RSS”,除非你让他们觉得,你 的每一篇文章都如一些严肃的传统媒体那样,不但是原创的,连文章的主题都是精挑细选的,而且还会不断地追踪下去。一旦网友认可你了,把你加入他们的RSS 中,你的博客就有了一个核心的读者群,这才是一个博客真正要的读者群吧。
这也将是未来本博客所寻求目标,争取更多的同好订阅RSS。本博客的编辑选题方针,必须锁定一些虽非“流行”但却具有深远价值的课题,不断开掘,赢得同好,把这个博客建成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新媒体。
同时,本博客也决不排斥流行,用流行的手法表述严肃的课题是博客的最高境界。对于被广泛讨论的课题,通过自己的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提出更多建设性的资料和看法,本博客将当仁不让。
三个月过去,我对博客这样的媒体形态有了更切身的认识,我愿意通过博客同所有的思考者一起,探讨更深层次的课题,让读者读完以后,不会有失望的感觉,而是有冲动加入你的接力赛,同时也愿意继续追踪你的博客。
最后,我把一首歌做一些修改,来描述成为博客三个月时的心情: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我依然在博客等着你,虽然外面的世界闪烁着霓虹灯,但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星期三, 10月 03, 2007
大馬反貪局vs香港廉政公署
大馬反貪局vs香港廉政公署
updated:2007-10-02 19:10:08 MYT
反貪污局總監阿末賽益在慶祝反貪污局成立40週年的儀式上,說了一些令人側目的話。
他說:“我情願反貪污局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機構,而不是一個令人畏懼的機構。”
此話有理。
反貪局官員若是個個清廉公正、嫉貪如仇、辦案精明幹練、捉盡各種貪腐害蟲,與民“共創廉潔社會”,必能讓反貪局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機構。
但是,話是這麼說,反貪局目前卻似一個好好先生,不但不令人畏懼,距離“令人尊敬”的理想,又似還有一段空間。
如果反貪局令人畏懼或令人尊敬,大馬在2007年的貪污指數排名,就會像新加坡一樣,在179個國家之中名列第4,而不是排名43。
阿末賽益又說:“香港廉政公署採用我們的法律和向我們學習,在提控顯赫名人方面,我們擁有比他們更卓越的記錄,我也不認為在這個區域內,有哪個反貪機構會比我們更積極採取行動對付涉貪的高官顯官。”
此話則大有問題。
香港廉政公署雖然比大馬反貪局遲了7年才成立,但是,廉政公署這些年來打擊貪污的表現和成果,不但獲得香港政府及廣大市民的支持與贊揚,也使香港成為全球最廉潔的地方之一。
香港廉政公署不但受到香港人尊敬,在本區域,也是一個家喻戶曉、受到敬仰的機構。它所擁有的獨立運作權、嚴謹的紀律和程序,以及反貪官員崇高而專業的精神和使命感,都是我們所欠缺的,港廉政公署有需要向我們學習嗎?
如果說,“在提控顯赫名人方面,我們擁有比他們更卓越的記錄”,那只能說明,我們的高官或公務員普遍比別人貪污腐敗,顯赫名人不把反貪局放在眼裡,肆無忌憚地進行各種貪污的不法勾當,不過是進一步證明,反貪局既不令人畏懼,也不受人尊嚴而已。
越多高官顯要涉貪,越凸顯大馬政府體制內處處存有污穢、見不得光的陰暗角落,這種現象值得我們省思,並不值得炫耀。
香港廉政公署作為一個獨立的反腐機構,擁有檢控權,運作透明。
大馬反貪局同樣是一個標榜獨立的反貪機構,卻在調查2名高官被指涉貪案件上,受到總檢察署指示停止調查行動。
香港廉政公署一旦嗅到任何高官顯要或公務員有貪腐氣味,或有民眾投訴,便會主動展開調查,搜索證據。
我們的高官即使建了與身份收入不符的豪宅,而且被媒體大肆渲染,大馬反貪局還是嗅不到貪腐的味道;即便貪腐的味道已經無法掩蓋,還須要民眾提呈證據,他們才會採取調查行動。
兩個反貪機構相比,誰長誰短,人人皆知,反貪局總監說我們比人家卓越,我希望這是記者的“誤解”,否則要被人家譏笑我們是掉到井裡的那隻蛙,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陳寶卿•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2007.10.02)
哈!沒想到原來香港ICAC還是學馬來西亞的呢?厲害!好笑吧!想當年是沒有用的,做不出好成績的人,就只會一味的緬懷舊日的光環(是光環嗎?有過光環嗎?)
updated:2007-10-02 19:10:08 MYT
反貪污局總監阿末賽益在慶祝反貪污局成立40週年的儀式上,說了一些令人側目的話。
他說:“我情願反貪污局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機構,而不是一個令人畏懼的機構。”
此話有理。
反貪局官員若是個個清廉公正、嫉貪如仇、辦案精明幹練、捉盡各種貪腐害蟲,與民“共創廉潔社會”,必能讓反貪局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機構。
但是,話是這麼說,反貪局目前卻似一個好好先生,不但不令人畏懼,距離“令人尊敬”的理想,又似還有一段空間。
如果反貪局令人畏懼或令人尊敬,大馬在2007年的貪污指數排名,就會像新加坡一樣,在179個國家之中名列第4,而不是排名43。
阿末賽益又說:“香港廉政公署採用我們的法律和向我們學習,在提控顯赫名人方面,我們擁有比他們更卓越的記錄,我也不認為在這個區域內,有哪個反貪機構會比我們更積極採取行動對付涉貪的高官顯官。”
此話則大有問題。
香港廉政公署雖然比大馬反貪局遲了7年才成立,但是,廉政公署這些年來打擊貪污的表現和成果,不但獲得香港政府及廣大市民的支持與贊揚,也使香港成為全球最廉潔的地方之一。
香港廉政公署不但受到香港人尊敬,在本區域,也是一個家喻戶曉、受到敬仰的機構。它所擁有的獨立運作權、嚴謹的紀律和程序,以及反貪官員崇高而專業的精神和使命感,都是我們所欠缺的,港廉政公署有需要向我們學習嗎?
如果說,“在提控顯赫名人方面,我們擁有比他們更卓越的記錄”,那只能說明,我們的高官或公務員普遍比別人貪污腐敗,顯赫名人不把反貪局放在眼裡,肆無忌憚地進行各種貪污的不法勾當,不過是進一步證明,反貪局既不令人畏懼,也不受人尊嚴而已。
越多高官顯要涉貪,越凸顯大馬政府體制內處處存有污穢、見不得光的陰暗角落,這種現象值得我們省思,並不值得炫耀。
香港廉政公署作為一個獨立的反腐機構,擁有檢控權,運作透明。
大馬反貪局同樣是一個標榜獨立的反貪機構,卻在調查2名高官被指涉貪案件上,受到總檢察署指示停止調查行動。
香港廉政公署一旦嗅到任何高官顯要或公務員有貪腐氣味,或有民眾投訴,便會主動展開調查,搜索證據。
我們的高官即使建了與身份收入不符的豪宅,而且被媒體大肆渲染,大馬反貪局還是嗅不到貪腐的味道;即便貪腐的味道已經無法掩蓋,還須要民眾提呈證據,他們才會採取調查行動。
兩個反貪機構相比,誰長誰短,人人皆知,反貪局總監說我們比人家卓越,我希望這是記者的“誤解”,否則要被人家譏笑我們是掉到井裡的那隻蛙,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陳寶卿•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2007.10.02)
哈!沒想到原來香港ICAC還是學馬來西亞的呢?厲害!好笑吧!想當年是沒有用的,做不出好成績的人,就只會一味的緬懷舊日的光環(是光環嗎?有過光環嗎?)
星期一, 10月 01, 2007
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註:這篇是我一年多前寫的書介,是關於一名緬甸難民女醫生的事蹟。近日緬甸軍人政權再度開槍鎮壓爭取民主人民及僧侶,令人痛心,特再次貼上此文。願民主早日在緬甸實現。
--蕭偉基
書介:《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作者:蕭雅
書名:《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辛西雅等口述,宋芳綺著
出版:海鴿文化/台北
頁數:244
定價:新台幣220元
動盪的大時代,總是孕育出一些英雄人物,他/她們也許是積極主動的爭取機會,成為英雄,也許只是無奈的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成為眾人的救星。在泰緬邊境小鎮為逃避緬政府軍追剿的緬甸難民服務的女醫生辛西雅(Dr. Cynthia Maung)屬於後者。
今年四十六歲的辛西雅屬緬甸少數民族甲良族,自小跟隨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父親走遍大城小鎮,目睹許多貧民因醫療資源缺乏或沒錢醫病而死亡,從此立下懸壺濟世的宏願。
長大後,她如願當上醫生,有感偏遠地區民眾醫療更匱乏,於是辭去仰光大醫院的工作,到鄉下的甲良社區服務。
回到甲良後,她發現當地人被政府的高壓政策逼得透不過氣,於是參與了民主運動。就這樣,一位原本可以在城市享受舒適生活,也可以獲西方國家給予居留權的女醫生,開始和伙伴走上了流亡的不歸路,最後於八八年落腳於泰緬邊界的美索鎮。
一九八九年二月,她在美索鎮開的醫療站正式成立,後來被稱為「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
最初,因有許多緬甸難民罹患瘧疾,須緊急治療,因此有了梅道診所的成立。隨後,各種不同的大小疾病使得辛西雅應接不暇。診所也訓練當地的甲良青年為醫療人員,並接受一些教會等NGO在藥物、資源方面的援助,也有一些外國人當義工。
身為天主教徒的辛西雅,有著悲天憫人、犧牲奉獻的宗教情懷。除了診所外,也開辦學校,讓流亡的甲良族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僅如此,她連自己的女兒也送到這所她開辦但不受政府承認的學校上課。問道為何不送女兒到政府學校上課,她回答道,這是所有緬甸難民孩子都面臨的問題,所以要為所有孩子爭取權益,並不自是單單考慮個人。
辛西雅的偉大情操獲國際肯定,更被譽為「緬甸的德蘭修女」,也感動了很多人追隨她當義工。然而,她的路比德蘭修女更難走,因為她的診所及學校都未獲泰國政府批准註冊,原因是泰國政府害怕其影響力擴大後,那兒會成為緬甸難民的大本營。她本身也成為一名無國籍人士,前途茫茫。她組織的「背包醫療服務隊」更是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山區為難民服務。
本書也提到在艱苦流亡生活中的溫馨一面,包括辛西雅的情史。她在流亡時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久黑。這位比辛西雅小十一年的華裔青年,被她的氣質及愛心所打動,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另外一溫馨故事是與她並肩流亡十七年的女子娜圖。這位當時響應翁山素姬而投身民主運動的女大學生,雖然信仰佛教,與辛西雅不同,但不減兩人的「革命姐妹」情誼,成為第一位追隨辛西雅的義工。
流亡行醫的歲月面對許多足以令人卻步的障礙,而在傳統觀念仍根深柢固的少數民族地區行醫,更會遇到不少令人不可思議的困難。例如有一名孩子拉出一大堆迴蟲,辛西雅主張火燒迴蟲處理,村民卻不贊成,認為會激怒神靈。這些可怕的經驗,讓辛西雅決心推廣衛生教育。
辛西雅絕對是在偶然的情況下做成這一件又一件大事的,這些事情顯然不是她當年人生規劃的一部份。誠如當義工的德國助產士英格所說,「辛西雅不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她並不想刻意去做什麼,而是做當下她認為應該做的事」。隨同本書作者宋芳綺一同採訪辛西雅的馬來西亞般若學會創辦人妙贊法師也表示,「辛西雅是個沒有事業心的女人,她今日的境遇,實在是時勢造英雄,她其實並不想成為領導者,但許多因緣聚合,將她拱到這個位置上,但她也毅然承擔了,那是因為她有強烈的慈悲心」。
對於一切的恭維,辛西雅淡然以對。她不認為自己留在那兒是一種犧牲,她希望透過堅持與努力,總有一天緬甸人能夠在和平的情況下,回到自己心愛的家園。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索這個小鎮,也顯現了國際人士的愛心。本書提到,不僅梅道診所有眾多外國義工,甚至還有一位遠嫁(嫁給甲良人)而來的台灣婦女,還協助當地甲良婦女發展傳統手工,讓她們有創業機會。
另外,本書還附有難民畫家摩摩提的詩及畫,充滿流浪異國盼望回鄉的情懷,令人感動。回家,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在某些時侯的某些地方,可能是令人望穿秋水、可望不可即。
2006/1/2
有關梅道診所網站:
http://www.maetaoclinic.org/
http://www.burmaborderprojects.org/clinic.html
--蕭偉基
書介:《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作者:蕭雅
書名:《辛西雅與梅道診所的故事》
辛西雅等口述,宋芳綺著
出版:海鴿文化/台北
頁數:244
定價:新台幣220元
動盪的大時代,總是孕育出一些英雄人物,他/她們也許是積極主動的爭取機會,成為英雄,也許只是無奈的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成為眾人的救星。在泰緬邊境小鎮為逃避緬政府軍追剿的緬甸難民服務的女醫生辛西雅(Dr. Cynthia Maung)屬於後者。
今年四十六歲的辛西雅屬緬甸少數民族甲良族,自小跟隨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父親走遍大城小鎮,目睹許多貧民因醫療資源缺乏或沒錢醫病而死亡,從此立下懸壺濟世的宏願。
長大後,她如願當上醫生,有感偏遠地區民眾醫療更匱乏,於是辭去仰光大醫院的工作,到鄉下的甲良社區服務。
回到甲良後,她發現當地人被政府的高壓政策逼得透不過氣,於是參與了民主運動。就這樣,一位原本可以在城市享受舒適生活,也可以獲西方國家給予居留權的女醫生,開始和伙伴走上了流亡的不歸路,最後於八八年落腳於泰緬邊界的美索鎮。
一九八九年二月,她在美索鎮開的醫療站正式成立,後來被稱為「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
最初,因有許多緬甸難民罹患瘧疾,須緊急治療,因此有了梅道診所的成立。隨後,各種不同的大小疾病使得辛西雅應接不暇。診所也訓練當地的甲良青年為醫療人員,並接受一些教會等NGO在藥物、資源方面的援助,也有一些外國人當義工。
身為天主教徒的辛西雅,有著悲天憫人、犧牲奉獻的宗教情懷。除了診所外,也開辦學校,讓流亡的甲良族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僅如此,她連自己的女兒也送到這所她開辦但不受政府承認的學校上課。問道為何不送女兒到政府學校上課,她回答道,這是所有緬甸難民孩子都面臨的問題,所以要為所有孩子爭取權益,並不自是單單考慮個人。
辛西雅的偉大情操獲國際肯定,更被譽為「緬甸的德蘭修女」,也感動了很多人追隨她當義工。然而,她的路比德蘭修女更難走,因為她的診所及學校都未獲泰國政府批准註冊,原因是泰國政府害怕其影響力擴大後,那兒會成為緬甸難民的大本營。她本身也成為一名無國籍人士,前途茫茫。她組織的「背包醫療服務隊」更是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山區為難民服務。
本書也提到在艱苦流亡生活中的溫馨一面,包括辛西雅的情史。她在流亡時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久黑。這位比辛西雅小十一年的華裔青年,被她的氣質及愛心所打動,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另外一溫馨故事是與她並肩流亡十七年的女子娜圖。這位當時響應翁山素姬而投身民主運動的女大學生,雖然信仰佛教,與辛西雅不同,但不減兩人的「革命姐妹」情誼,成為第一位追隨辛西雅的義工。
流亡行醫的歲月面對許多足以令人卻步的障礙,而在傳統觀念仍根深柢固的少數民族地區行醫,更會遇到不少令人不可思議的困難。例如有一名孩子拉出一大堆迴蟲,辛西雅主張火燒迴蟲處理,村民卻不贊成,認為會激怒神靈。這些可怕的經驗,讓辛西雅決心推廣衛生教育。
辛西雅絕對是在偶然的情況下做成這一件又一件大事的,這些事情顯然不是她當年人生規劃的一部份。誠如當義工的德國助產士英格所說,「辛西雅不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她並不想刻意去做什麼,而是做當下她認為應該做的事」。隨同本書作者宋芳綺一同採訪辛西雅的馬來西亞般若學會創辦人妙贊法師也表示,「辛西雅是個沒有事業心的女人,她今日的境遇,實在是時勢造英雄,她其實並不想成為領導者,但許多因緣聚合,將她拱到這個位置上,但她也毅然承擔了,那是因為她有強烈的慈悲心」。
對於一切的恭維,辛西雅淡然以對。她不認為自己留在那兒是一種犧牲,她希望透過堅持與努力,總有一天緬甸人能夠在和平的情況下,回到自己心愛的家園。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索這個小鎮,也顯現了國際人士的愛心。本書提到,不僅梅道診所有眾多外國義工,甚至還有一位遠嫁(嫁給甲良人)而來的台灣婦女,還協助當地甲良婦女發展傳統手工,讓她們有創業機會。
另外,本書還附有難民畫家摩摩提的詩及畫,充滿流浪異國盼望回鄉的情懷,令人感動。回家,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在某些時侯的某些地方,可能是令人望穿秋水、可望不可即。
2006/1/2
有關梅道診所網站:
http://www.maetaoclinic.org/
http://www.burmaborderprojects.org/clinic.html
緬甸局勢 Myanmar (Burma) Situation
緬甸局勢 Myanmar (Burma) Situation
http://www.mizzima.com/
http://www.mandalaygazette.com/modules/newbb/
http://www.dvb.no/
http://www.myanmar.org.uk/shwe/
http://www.myanma.net/
http://irrawaddy.org/
http://www.rfa.org/english/
http://www.rfa.org/burmese/
http://www.voanews.com
http://www.voanews.com/burmese/
http://www.bbc.co.uk/
http://www.bbc.co.uk/burmese/
Mae Tao Clinic 梅道診所
http://www.maetaoclinic.org/
http://www.mizzima.com/
http://www.mandalaygazette.com/modules/newbb/
http://www.dvb.no/
http://www.myanmar.org.uk/shwe/
http://www.myanma.net/
http://irrawaddy.org/
http://www.rfa.org/english/
http://www.rfa.org/burmese/
http://www.voanews.com
http://www.voanews.com/burmese/
http://www.bbc.co.uk/
http://www.bbc.co.uk/burmese/
Mae Tao Clinic 梅道診所
http://www.maetaoclinic.org/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