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黎剎到菲傭:菲律賓與香港的淵源
三年多前(2010年8月23日)在馬尼拉發生的香港遊客被劫持事件,造成八死七傷,成為港人之痛,悲劇最近終因菲律賓當局願道歉和賠償而告一段落。其實,香港開埠一百七十多年來,與菲律賓的關係極密切。例如發生港客被殺慘劇的地點黎剎公園(為馬尼拉重要地標與景點),它所紀念的「菲律賓國父」黎剎(José Rizal,又譯厘沙路),即與香港有深厚淵源。
黎剎有華人血統,祖先是柯姓福建晉江人,他是在菲第六代,於1861年生於當時仍是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賓。根據維基百科介紹,黎剎天資聰慧,懂二十二種語言。黎剎擁有多個學位,他最早是在菲律賓著名的Santo Tomas大學讀醫科,是一位眼科醫生,隨後曾在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法國巴黎大學以及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並在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後,留在海德堡大學執教。在此期間,他創作大量文學作品揭露西班牙殖民者的黑暗面。
黎剎與香港的淵源始於三十歲那年,即1891年。他在當年12月與家人移居香港,住在半山列拿士地臺門牌二號,並在中環德己立街5號開業當眼科醫生,直到翌年六月離港返菲從事反殖活動。香港政府多年前已於黎剎故居所在區域設立牌匾(見圖),有興趣者可往參訪。
黎剎與香港的淵源還不只那短短的半年,因為他在菲律賓搞革命期間,認識了來自香港的愛爾蘭裔女子約瑟芬·布蕾肯(Josephine Brecon),彼此相戀。這段革命愛情可歌可泣,他被西班牙殖民政府判處死刑,於1896年12月30日行刑。臨刑前,應未婚妻約瑟芬·布蕾肯要求,黎剎與她舉行了刑場上的婚禮,並寫下了絕命詩《永別了,我的祖國》,終年僅三十五歲。他的壯烈犧牲也引爆了菲律賓革命,最終脫離西班牙統治。
黎剎就讀的Santo Tomas大學,在黎剎畢業八十幾年後培養了一位後來叱吒香港醫學界的女中豪傑──麥列菲菲。1964年畢業於Santo Tomas醫學系的麥列菲菲,是1941生於菲律賓的港人之女。她的父親列汝斂曾任香港聖士堤反學校校長,二戰時逃難到菲律賓,並生下了麥列菲菲等三名女兒。麥列菲菲是精神科醫生,在英國受訓和服務幾年後,於1968年到香港服務,從此定居香港,並曾擔任港大醫學系主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香港醫務委員會主席、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主席等公職。(題外話:麥列菲菲名字看似不像華人,此乃錯覺。列是其姓氏,麥是冠夫姓。她雖已離婚,但沒改姓名。)
黎剎祖先的祖籍──福建晉江,則是許多菲律賓華人的來源地。有意思的是,菲律賓華人也或多或少和香港有關係。菲律賓華人約百萬之眾(現總統阿奎諾三世的母親、前總統科拉桑,即是許姓福建人的後裔,在菲屬名門望族),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間,不少從福建晉江等地移居到菲律賓的華人,須先到香港住上幾年,才能辦妥依親等手續順利移居菲國,而這批當年暫居香港的華人,當中不少曾在香港讀書,因此也學會粵語。
香港有一個菲律賓人領風騷鼇領域,那就是早年的樂手,在歌廳、夜總會、錄音室等,都可見菲籍樂手身影(其實早在解放前的上海,菲籍樂手就在夜上海的音樂圈佔一席之地)。香港著名女歌手杜麗莎和男歌手杜德偉,都是菲中混血兒,父親都是菲律賓樂手。杜麗莎父親Fernando Carpio,為六、七十年代香港知名的爵士樂鼓手,有「香港鼓王」之稱。杜德偉父親Ollie Delfino則是樂隊領班,娶了上海時期著名國語女歌星張露,生下了杜德智、杜德偉兄弟。
港菲情緣逾百載,至今仍在延續。。。
今日香港人對菲律賓這個國家的最直接印象,非菲傭莫屬。從八十來代至今,由菲傭照顧成長的香港人,可以說已經進入第二代了。然而,香港人對這個人數逾十萬、朝夕相對、共處一室的第二大或第三族群(人數僅次於華人,與印傭不相上下),又認識多少呢?
三年多前(2010年8月23日)在馬尼拉發生的香港遊客被劫持事件,造成八死七傷,成為港人之痛,悲劇最近終因菲律賓當局願道歉和賠償而告一段落。其實,香港開埠一百七十多年來,與菲律賓的關係極密切。例如發生港客被殺慘劇的地點黎剎公園(為馬尼拉重要地標與景點),它所紀念的「菲律賓國父」黎剎(José Rizal,又譯厘沙路),即與香港有深厚淵源。
黎剎有華人血統,祖先是柯姓福建晉江人,他是在菲第六代,於1861年生於當時仍是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賓。根據維基百科介紹,黎剎天資聰慧,懂二十二種語言。黎剎擁有多個學位,他最早是在菲律賓著名的Santo Tomas大學讀醫科,是一位眼科醫生,隨後曾在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法國巴黎大學以及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並在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後,留在海德堡大學執教。在此期間,他創作大量文學作品揭露西班牙殖民者的黑暗面。
黎剎與香港的淵源始於三十歲那年,即1891年。他在當年12月與家人移居香港,住在半山列拿士地臺門牌二號,並在中環德己立街5號開業當眼科醫生,直到翌年六月離港返菲從事反殖活動。香港政府多年前已於黎剎故居所在區域設立牌匾(見圖),有興趣者可往參訪。
黎剎與香港的淵源還不只那短短的半年,因為他在菲律賓搞革命期間,認識了來自香港的愛爾蘭裔女子約瑟芬·布蕾肯(Josephine Brecon),彼此相戀。這段革命愛情可歌可泣,他被西班牙殖民政府判處死刑,於1896年12月30日行刑。臨刑前,應未婚妻約瑟芬·布蕾肯要求,黎剎與她舉行了刑場上的婚禮,並寫下了絕命詩《永別了,我的祖國》,終年僅三十五歲。他的壯烈犧牲也引爆了菲律賓革命,最終脫離西班牙統治。
黎剎就讀的Santo Tomas大學,在黎剎畢業八十幾年後培養了一位後來叱吒香港醫學界的女中豪傑──麥列菲菲。1964年畢業於Santo Tomas醫學系的麥列菲菲,是1941生於菲律賓的港人之女。她的父親列汝斂曾任香港聖士堤反學校校長,二戰時逃難到菲律賓,並生下了麥列菲菲等三名女兒。麥列菲菲是精神科醫生,在英國受訓和服務幾年後,於1968年到香港服務,從此定居香港,並曾擔任港大醫學系主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香港醫務委員會主席、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主席等公職。(題外話:麥列菲菲名字看似不像華人,此乃錯覺。列是其姓氏,麥是冠夫姓。她雖已離婚,但沒改姓名。)
黎剎祖先的祖籍──福建晉江,則是許多菲律賓華人的來源地。有意思的是,菲律賓華人也或多或少和香港有關係。菲律賓華人約百萬之眾(現總統阿奎諾三世的母親、前總統科拉桑,即是許姓福建人的後裔,在菲屬名門望族),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間,不少從福建晉江等地移居到菲律賓的華人,須先到香港住上幾年,才能辦妥依親等手續順利移居菲國,而這批當年暫居香港的華人,當中不少曾在香港讀書,因此也學會粵語。
香港有一個菲律賓人領風騷鼇領域,那就是早年的樂手,在歌廳、夜總會、錄音室等,都可見菲籍樂手身影(其實早在解放前的上海,菲籍樂手就在夜上海的音樂圈佔一席之地)。香港著名女歌手杜麗莎和男歌手杜德偉,都是菲中混血兒,父親都是菲律賓樂手。杜麗莎父親Fernando Carpio,為六、七十年代香港知名的爵士樂鼓手,有「香港鼓王」之稱。杜德偉父親Ollie Delfino則是樂隊領班,娶了上海時期著名國語女歌星張露,生下了杜德智、杜德偉兄弟。
港菲情緣逾百載,至今仍在延續。。。
今日香港人對菲律賓這個國家的最直接印象,非菲傭莫屬。從八十來代至今,由菲傭照顧成長的香港人,可以說已經進入第二代了。然而,香港人對這個人數逾十萬、朝夕相對、共處一室的第二大或第三族群(人數僅次於華人,與印傭不相上下),又認識多少呢?
黎剎(圖:維基百科) |
香港政府在黎剎故居設的牌匾(圖:維基百科) |
黎剎在香港行醫時的名片(圖: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