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28, 2011

新春祝福

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

身心自在,如意吉祥,世界和平,所求滿願

請在2月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2月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2011年2月3日星期四(大年初一)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願世界和平、眾生吉祥、天下無災難!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劉德華-恭喜發財MV

星期日, 1月 23, 2011

新加坡.印尼.香港.中文

新加坡.印尼.香港.中文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文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語文,在很多地方,中文也「去妖魔化」,成為當地政府大力推廣的語文,其中包括香港人較熟悉的新加坡和印尼。
四百多萬人口的新加坡,雖然七成五左右是華人(從李光耀以來,獅城政府即有策略地,長期保持華人佔七成以上的政策),但由於當年新加坡政府對中文有很深的恐懼感,認為華校容易成為散播共產主義的場所,加上身處「馬來海洋」,極欲撇脫會讓周圍的馬來國家將之視為「另一個中國」的形象,所以處心極慮的大幅降低華文在學校的比重,乃至最終取消華校,獨尊英文。於是,怪現象來了,新加坡成為世界上罕見的,乃至可能是唯一的一個,當地最主要種族卻普遍不重視本身語文的國家。表面上,新加坡是「四語並重」(即英語、華語、馬來語、印度淡米爾語;更怪的是馬來文是國文,但全國懂的人卻寥寥無幾,學生也不是必學的,這顯然只是一種討好馬來人/馬來世界的虛招),而中文也隨處可見,但年輕一代的中文水準江河日下,是不爭的事實。
八十年代初,新加坡的中文水準仍很高,基本上與台海兩岸三地及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無異,有興趣者可搜尋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興起,受台灣民歌運動影響的「新謠」(新加坡歌謠)的作品(巫啟賢即是新謠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中文造詣之高,放在台海兩岸三地,都毫不輸蝕。但時至今日,能作出如此高水準中文歌詞的新一代新加坡華人,應該是找不到了。但那批在八十年代或之前讀華校,且中文水準相當高的新加坡人,他們的英文水準一樣也不低,毫不輸今天只懂英語的新一代新加坡人。
新加坡獨尊英文,大家可別以為英文很強,事實上也只是可作日常溝通,且許多人口音與文法也有瑕疵(著名的Singlish即一例),而且也幾乎找不到可以英文寫出重要文學與人文作品的新一代新加坡人。此外,新加坡政府八十年代推動華人講華語(即普通話)運動,對方言有諸多限制,這加速了華人傳統文化的斷層。因此,新加坡新一代華人成了失根的一群,甚為可悲。
近年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也開始推廣中文,所以請了不少來自中國大陸、台灣,乃至馬來西亞的教師(因本土已很難找到了),我的馬來西亞朋友即是其中一人。他經常向我訴苦,新加坡學生中文水準之低,「教到吐血」,直言「沒希望」,因為那些學生的口頭禪之一即是"I hate Chinese",根本沒心學,只不過是父母逼他們學而已。這些學生不僅有新加坡土生土長,更有些是中國新移民的下一代。他說,比起馬來西亞的華人,新加坡的中文水準低得很。所以,他奉勸那些以為新加坡是「雙語社會」而想將子女送來受教育的中國大陸父母,「不要受騙了」,乾脆去馬來西亞更理想,還是「三語」呢,即馬來語、英語、華語,華校皆必學(這是馬來西亞的驕傲)。
二零一零年初,新加坡教育部更因有家長反映小學考試的華文(母語)比重太高,「影響成績」,而有意降低華文比重,鬧得滿城風雨,最終因反彈及分歧太大而沒實施。
事實上,中文對很多新加坡華人來說相當於「外文」,而不是「母語」。根據新加坡教育部調查,華族小一學生的家庭用語為英語的比例已由一九八二年的百分之十增加到二零零九年的百分之六十。
在印尼,又是另一番景象。六十年代開始,蘇哈托因遷怒於華人,於是以「反共」為由,禁絕中文,實施排華政策,一實施就是三十年,直到他在一九九八年倒台,印尼開放改革後,才取消歧視華人的措施,華文也得以重見天日,而且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規定華文是必修課(不僅華人,包括印尼人),印尼政府投資招商部門的網站,更有中文版(也有日文版),這是連新加坡都做不到的。廣州亞運會中,以海軍陸戰隊員為主力的龍舟隊,更是橫掃全部三面男子龍舟金牌,使之成為印尼隊的最大金牌來源(傳統強項羽毛球只獲一面金牌),連「中華味」如此重的項目,印尼都已毫無忌諱,可見其思想開放之全面與成功。
說實在的,在全球華人社會中,真的普遍民眾都能有中英雙語能力的,只有香港而已。或許香港人的中文程度及英文程度可能都不是最好,都有瑕疵,但一個社會中有高中學歷者普遍能夠用這兩種語文溝通的,全球華人社會中只有香港(大馬華人除非是讀華文中學,否則中文程度也有限)。以前或者人們還可挑剔香港人普通話不行,但回歸後已改善許多。
香港是很特殊的,它是一個九成人口是華人(嚴格講是粵語人)的社會,但人們至今普遍還是視英語教育為高人一等,所以都想把孩子送往英校(尤以中學為甚),但在學校以外又九成以上時間是用中文的,基本上是廣東話及中文世界。但英文在香港很多方面又是很重要的,比中文重要,例如在商業上、法律上,乃至政府文件都是中英雙語並重。這種乍看似「人格分裂」的情況,其實造就了香港人普遍能應用雙語的結果,很奇妙也很特殊。

寫於2010年12月

馬來西亞華人

馬來西亞華人

馬來西亞華人是相當特別的族群,有人說他們可能比大中華(即台海兩岸四地)保存更多更完整的中華傳統。此外,他也切切實實的擁有台海兩岸四地以外最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普遍也能講多種語言和方言。這些都令很多大中華地區的人和其他國家華人感訝異和羨慕。為什麼會這樣,個人粗淺分析,有以下因素:
一、 華人在馬來西亞雖是少數民族,但比例之高使得他在這個國家中擁有不可忽視的力量(包括政治力量)。華人在馬國的比例一度高達四成以上,即使因為華人生育率較低而每況愈下,但直到目前,仍佔全國人口兩成以上比例,是兩岸四地和新加坡以外,華人比例最高的國家,也是大中華和新加坡以外,世界上唯一華人比例有雙位數字的國家。如此高的比例使到馬國華人在捍衛民族文化及教育權益方面,所受阻力比其他國家華人來得小。又因為是少數民族,使到馬國華人有保存及傳承本身傳統文化及教育的急迫感及使命,充滿危機意識,因而非常積極,可說全國華人皆投入。
二、 華人在馬國的情況與大部份其他非華人國家有巨大差別,這就是華人當年是和馬來人與印度人一起爭取國家獨立的,這表示華人從一開始即在政治層面發揮影響力。這除了是當時華人領袖的遠見外,也與馬國華人比例高、英國殖民者的運作,乃至馬來人的接納,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當然,這也導致馬國的種族政治根深柢固)。另外,別忘了,華人更是馬國很多城市(包括首都吉隆坡)的開埠功臣,這是與其他國家的「華埠」不同之處。
三、 華人認為本身的傳統及文化,勝過當地民族,加上彼此在宗教及習俗上的差異甚大,以及華人本身的人口夠多,以致華人在馬國與異族通婚的比例極低,同化也不容易。
四、 華人在馬國沒有單一特別高比例的省籍族群(個別城鎮除外,如詩巫以福州人為主等),基本上是閩南、客家、廣府、潮州四分天下,再加上福州、海南,以及其他零星籍貫。這造成馬國不會有單一方言壟斷的情況,形成大家都會說幾種方言,加上國語馬來語,以及商業用語英語,並以華語作為華人之間主要溝通語言的局面。
我同意及欽佩馬國不少華人為了傳承本身的傳統、文化及教育,而作出過巨大貢獻甚至犧牲,但不同意有些人指,印尼等國的華人因為在這方面「努力不足」而導致被同化、華文教育與中華傳統文化消失。事實上,其他國家的華人(尤其東南亞)也是有過這樣的努力及企圖心的,但不幸的是,他們沒有馬國華人那樣的優勢(新加坡是特殊例子,另當別論,此處不述)。無可否認的,馬國華人在某程度上是相當幸運的。一連串的偶然與必然,造就了馬來西亞華人的獨特性,也成為馬國軟實力的一部份。但隨著華人佔人口比例的江河日下,未來的路如何走,已有不少有識之士提出隱憂。

星期六, 1月 22, 2011

YouTube- Vanessa Williams - Save the Best for Last - Live

創造歷史的中國經濟

創造歷史的中國經濟
1978年之前,中國大陸還是一個「鐵幕國家」,自外以世界。那時候,在經濟領域,全球化程度還不是那麼高,資本主義社會基本上也可以忽略中國,儘管她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可以說,那時候,中國沒有向其他國家輸出東西(即使有也是可以當作不存在的小數目),中國也沒有進口其他國家的物品,基本上是自成一國,自給自「足」(或「不足」?!),對世界經濟沒什麼影響。
又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中國的封閉,才造就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富強,尤其是台、港、韓、星這亞洲四小龍。尤其香港及台灣,共產黨解放中國導致大批企業家南逃,所以迅速累積大批資本及人力資源。當然還有美國反共的政策性對這些國家與地區直接或間接的扶助。
但自從中國改革開放後,全世界(包括香港及台灣)的資本家與商人驚覺,那兒的生產成本是如此的低,於是紛紛將工廠搬到中國大陸去。於是,改變不由自主的開始了,漸漸變得不可忽視。產業空洞化成了很多國家面對中國崛起而形成的難題。
剛開始階段,這種轉型的確給很多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打擊,因為那時中國只是生產,自己的人民卻消費不起,所以變成她只賺外國人的錢,搶競爭對手的生意,但卻沒有錢能夠給別人賺。
但隨著中國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多,形勢又有點改變了,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龐大的市場惹人垂涎,資本家紛紛進駐,創造了人類史上從沒出現過的一種新經濟衝擊及模式。
可以這麼說,由於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力量,所以其改革開放對全世界的影響,是沒有先例可循的,每一次的改變,每一次的衝擊,都是在創造歷史。
蕭雅
2007/10/19

東華三院與慈濟的比較

東華三院與慈濟的比較
東華三院在2010年慶祝成立一百四十週年,一連串的活動讓香港人對這個熟悉的慈善機構,有了深一層的認識。東華三院其實不僅是香港,而是全球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具現代意義的華人成立的慈善機構。除了醫院、教育、社會服務外,有一項相當特別和有意義的東華三院從成立之初就有的服務,那就是作為早年海外華僑死後遺體歸葬中土原鄉的中轉站:東華義莊(此很大原因是香港地理位置所促成)。這項服務雖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已停止,但它卻使東華三院的服務國際化,成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全球華人社會的重要慈善團體,甚至是領袖。
但東華三院並沒有「再接再厲」,至今也只是以香港市民為服務對象的機構,頂多旁及中國大陸。相對於台灣的「後起之秀」慈濟,成立僅四十四年,就迅速的國際化,在多達四十餘個國家設有據點,為超過六十個國家的人民提供服務,成為當今全球最大及最國際化的華人自設的NGO公益慈善機構。東華三院和慈濟的方向,為何會有這樣的區別,筆者試分析如下:
(一)理念之別-宗教家vs商人:東華三院是由華人殷商領袖所成立,這與由宗教(佛教)人士證嚴法師成立的慈濟有所不同。商人參與慈善機構,除了樂善好施的精神外,也不無提高本身形象與名望的目的,這也無可厚非。由於他們是香港的商人,為香港人提供公益服務,是「回報」最大的,不需大老遠到其他地方去做慈善。而宗教家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悲天憫人情懷,是希望能夠幫助全世界。
(二)領袖的魅力與精神感召:宗教背景的組織,領袖的感召能力非常強,此之所以慈濟能夠茁壯的重要原因。證嚴法師不僅感召台灣人、台商,也感召不少海外華人乃至其他民族,甚至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東華三院由於是「集體負責」制,並沒有特定的「領袖」有此能力。
(三)型態之別:慈濟的特色是感召大量的義工(志工)無私的參與,所以在各地能夠迅速的發展,而東華三院則採取較傳統的方式,基本不是靠義工推動。
(四)主動出擊vs被動服務:東華三院當年設立「東華義莊」作為海外華僑遺體中轉站,完全是因應當時需要的迫切性「被動」服務。反觀慈濟,其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不乏「主動出擊」提供的服務,例如一九九三年發起的骨髓捐贈項目,二零零三年轉型為國際骨髓幹細胞中心,截至二零一零年十月三十一日止,志願捐髓三十三萬餘人,尋求配對病患二萬四千餘人,骨髓與週邊血移殖二千三百零五例,遍佈二十七國,成為全球最具規模的骨髓幹細胞中心之一。
(五)台灣內外環境影響-愛鄉土、拓台灣國際影響力;台商推動:台灣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間,經濟快速發展,「暴發戶」激增,社會道德下滑、價值觀混亂,證嚴法師做公益事業「淨化人心」的號召,感召了很多人。在國際化方面,由於台灣長期國際外交被打壓,台灣民間早就有了「自力救濟」的經驗與傳統,即使到了國外,台商等也經常要靠自己打拚,不只是為自己的事業,有時也是為「台灣」或「中華民國」這個名稱。因此,在大批各地台商及其家眷的積極參與下,慈濟自一九八五年在美國成立聯絡處以來,即推動國際化。
(六)台灣佛教是主流:其實,說到「人間佛教」的實踐,香港比台灣更早,香港佛教聯合會早在五十年代就已辦學校(一些寺院更早以前已辦學,其中一個因素是參考基督宗教教會的社會服務項目),七十年代即開設佛教醫院。但其規模仍小於許多其他團體,尤其基督宗教團體,其中重要原因是,在英殖民時代,佛教並非主流宗教;反之,在台灣,佛教和道教一直都是主流,因此,具有強大號召力,以推動各種公益活動。
不管是東華三院還是慈濟,其實都是值得全球華人感到光榮的公益團體,兩者如能有所互動,當可激發更多的創意服務。

蕭偉基
撰於2010年12月

星期二, 1月 04, 2011

對拯救流浪牛之家的一些建議

對拯救流浪牛之家的一些建議
一:尋找大富翁贊助,以便有充裕資金請有經驗及可靠的足夠人手(靠義工不是辦法),並改進牛場,讓牛隻可以不必這麼辛苦。建議可找本港印度裔富商Harilela家族,印度人有崇拜牛的傳統,或可一試。
二:提名洋洋為今年的感動香港人物(亞視主辦)。
三:查一下香港的流浪牛之家是否全世界收養最多流浪牛的機構,若是,應申請健力士世界紀錄。
為了吸引更多人(包括政府)關注及幫助,搞一些噱頭也是可行的,不曉得大家是否同意?

星期六, 1月 0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