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看法
最近英國QS世界大學排行榜,台灣共有九間大學進入五百強,台灣大學以第九十四名成為台灣之冠,是歷年台灣的最佳成績。但相對香港有三家大學躋身前五十名(香港大學排名更是亞洲之冠),新加坡國立大學也高居第三十一名,身為曾在台灣讀大學的僑生,我為台灣感到不值。論實力,台灣高等學府水準絕對不輸香港和新加坡,之所以世界排名每每令人「扼腕」,其原因眾多,也被不少專家學者分析過。個人認為,包括以下原因:
一、QS排名及許多其他機構做的排名,都偏向英語系國家地區的大學,因此對非英語系的台灣,相當不利,也不太公平。其中有一項佔相當大比重的重要指標是「學術同儕評量」(Academic Peer Review),台灣由於非英語系國家,加上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的打壓,使台灣長期國際政治地位低落,也影響到學術界(即使學術領域情況比較輕微,但仍會影響台灣被接受的程度,以及曝光率),使得台灣相當吃虧。
二、台灣的大學數目過多,稀釋了資源,也因招生泛濫,影響了評價。
台灣現有大學數目,已達一百四十九所(二零零九學年度數據。在此建議大家參考台灣教育部剛公布的《83-98學年度我國教育發展統計分析》報告,有相當完整的相關資訊。網址: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13/16years.pdf ),比起一九九四學年度,激增了九十一所。大學錄取率更由百分之四十四激增至百分之九十七(這數字肯定是世界前幾名);大專總學生人數由七十二萬飆升至一百三十三萬餘;大學部學生人數更由三十萬激增至一百零一萬,成長了百分之二百三十六,以至真的滿街都是大學生。因此,近幾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指考)成績極差者都能上大學,是一大笑話。需知道,台灣不是像美國那樣連野雞大學都有生存的空間。
對於此,我提出以下的建議,供台灣有關當局參考:
有不少人認為,台灣的大學數目應大幅砍掉一半,我認為,砍一半仍然太多,應該砍掉三分之二,讓大學數目回到九十年代中的情況,也就是五十所左右,錄取率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需知道,面積與人口都和台灣差不多的荷蘭,全國只有十四所綜合大學)。當局應制定嚴格的標準,不達標者一律取消其大學資格。大學之縮減,可先從國立做起。至於私立,可從教育部不承認其不達標科系開始做起。
對於不達標之大學,可輔導其轉型為社區大學或重返技職體系(根據近年數據,台灣的專科學歷者失業率最低,相反的大學學歷者,失業率甚高,甚至高於小學學歷者,可見技職不比大學差)。大學大幅減少後,招生大降,因此可衍生額外的民眾巨額進修需求,此乃另一個好處。因此,仍存活的大學需「兩條腿走路」,其一是堅持高品質的學術及研究部分;其二是開設更多的供社會人士進修的,開宗名義以盈利為目的的學分班等(若達致嚴格的學術要求,這些學生修畢所需學分後,也可獲得學位)。這樣做的目的,除了滿足社會人士的進修需求,亦可為各大學開拓財源,以厚植經濟實力,加強學術研究,並減輕政府之負擔。
台灣的大學激增,完全是政治考量的結果,遺禍甚大,此點已毋庸置疑。所以為了台灣的將來,大幅減少大學數目已是不可不做的事,但肯定會引起巨大反彈,只怕政府沒有此魄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