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與企管模式的關鍵性時刻
富士康自殺事件及中國大陸接連發生的工潮,會否引發以下足以影響未來世界經濟及企管模式的改變,值得關注:
一、眾所周知,中國以廉價勞動力築就「世界工廠」,為全世界生產了大量價格低廉的產品,一旦這情況改變,例如提高工資(不需要大幅提高,只要小額提高,以數以億計的工人計算,就已是不得了的成本),會不會對全球物價造成影響?(雖然有很多人說,國際品牌產品的價格中,最高比例在於品牌價值,而不是其他成本。但如果工人待遇真的提高,肯定會有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當然,另一方面,大批中國工人的收入提高,也增加了他們的購買力,對於促進經濟發展也有幫助。
二、事件會不會導致外資企業減少在中國的投資?有哪一些國家會得益?當然,以現實情況而言,即便中國勞工成本會提高,基於市場、效益等考量,應不致出現外資撒出潮(中國因此而造成的衝擊,應該不大),但外資基於分散風險而加大在其他地方設廠的情況,肯定會增加。
三、工資上漲會否導致企業無法負擔而形成倒閉潮?尤其中小企業,他們可能無法找到工人,又無法負擔高工資。這樣的惡性循環又是否會使到工資「自動調節」到低水平?這會否衍生各種社會問題?
四、代工工廠的管理模式的深思。很多人責難富士康的軍事化管理不人性化,把人當機器。這也許是事實。但不要忽略了,富士康一個廠區就有四十萬員工,試想想,你要如何有效管理?這種規模的工廠在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相信以後也不會再有。也許改變這種生產模式,是企業必須思考的方向,例如是否分散廠區,而不是設立如此巨大的單一廠區?(當然,也許這會增加成本。)但也別忘了,富士康軍事化管理的另一目的,顯然是應代工品牌企業的要求,防範產品機密的洩漏。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富士康事件是一轉捩點,以後的工廠除了工資等「硬指標」上,在其他諸如員工私人空間、精神生活等「軟指標」上,也會重視。
五、機制出了問題,工資的市場自動調節功能喪失。從每天有大批人排隊要到富士康工作就可看出,富士康的待遇在當地應該算是較好的,但原來這樣的待遇,原來是不合理的,工人如果不在廠區生活,在外面卻是無法生活的,其他比富士康差的待遇,就更無法想像了。
六、價格,是所有人消費時的最重要考量之一。因此,企業唯有想辦法降低成本,才可以降低售價,而降低人力成本是常用手段之一。事實上,很多時候,這些表面上的成本並不包含包括環境、社會公義等看不見但卻影響深遠的成本。近年「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興起,企業形象是消費者會否光顧一個品牌的考量因素之一。如何使消費者進一步做到,願意多花一點錢買「公義」產品,是人類文明進一步提升的重要指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