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士康事件談起...
從富士康事件可以看出,中華民族還是處在最低生存線上掙扎的水平,整體思維仍沒能擺脫這個層面,而中國大陸社會實際情況也還是處於那樣的水平(富起來的仍是少數心,還有很多人連基本生活條件都未達標,農村大批人連基本生活都不保,沒事幹)。
不管是開工廠還是當工廠工人,說得難聽點,都不是人做的工作,我有幾名在馬來西亞或中國做過工廠或開過工廠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而他們也都紛紛轉行了。
代工廠的毛利只有2-3%,那就表示任何一環節出點差錯,就會血本無歸,所以勢必在每個環節都控制得死死的,包括員工。所以,才需要軍事化管理。所以,才需要請數十萬員工,始能達到規模經濟,以量取勝,否則做不下去。
感恩他人,就是美化自己。 In showing gratitude, we become a more beautiful person. --證嚴法師《靜思語》Jing Si Aphorism by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星期三, 6月 09, 2010
星期五, 6月 04, 2010
世界經濟與企管模式的關鍵性時刻
世界經濟與企管模式的關鍵性時刻
富士康自殺事件及中國大陸接連發生的工潮,會否引發以下足以影響未來世界經濟及企管模式的改變,值得關注:
一、眾所周知,中國以廉價勞動力築就「世界工廠」,為全世界生產了大量價格低廉的產品,一旦這情況改變,例如提高工資(不需要大幅提高,只要小額提高,以數以億計的工人計算,就已是不得了的成本),會不會對全球物價造成影響?(雖然有很多人說,國際品牌產品的價格中,最高比例在於品牌價值,而不是其他成本。但如果工人待遇真的提高,肯定會有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當然,另一方面,大批中國工人的收入提高,也增加了他們的購買力,對於促進經濟發展也有幫助。
二、事件會不會導致外資企業減少在中國的投資?有哪一些國家會得益?當然,以現實情況而言,即便中國勞工成本會提高,基於市場、效益等考量,應不致出現外資撒出潮(中國因此而造成的衝擊,應該不大),但外資基於分散風險而加大在其他地方設廠的情況,肯定會增加。
三、工資上漲會否導致企業無法負擔而形成倒閉潮?尤其中小企業,他們可能無法找到工人,又無法負擔高工資。這樣的惡性循環又是否會使到工資「自動調節」到低水平?這會否衍生各種社會問題?
四、代工工廠的管理模式的深思。很多人責難富士康的軍事化管理不人性化,把人當機器。這也許是事實。但不要忽略了,富士康一個廠區就有四十萬員工,試想想,你要如何有效管理?這種規模的工廠在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相信以後也不會再有。也許改變這種生產模式,是企業必須思考的方向,例如是否分散廠區,而不是設立如此巨大的單一廠區?(當然,也許這會增加成本。)但也別忘了,富士康軍事化管理的另一目的,顯然是應代工品牌企業的要求,防範產品機密的洩漏。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富士康事件是一轉捩點,以後的工廠除了工資等「硬指標」上,在其他諸如員工私人空間、精神生活等「軟指標」上,也會重視。
五、機制出了問題,工資的市場自動調節功能喪失。從每天有大批人排隊要到富士康工作就可看出,富士康的待遇在當地應該算是較好的,但原來這樣的待遇,原來是不合理的,工人如果不在廠區生活,在外面卻是無法生活的,其他比富士康差的待遇,就更無法想像了。
六、價格,是所有人消費時的最重要考量之一。因此,企業唯有想辦法降低成本,才可以降低售價,而降低人力成本是常用手段之一。事實上,很多時候,這些表面上的成本並不包含包括環境、社會公義等看不見但卻影響深遠的成本。近年「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興起,企業形象是消費者會否光顧一個品牌的考量因素之一。如何使消費者進一步做到,願意多花一點錢買「公義」產品,是人類文明進一步提升的重要指標。
富士康自殺事件及中國大陸接連發生的工潮,會否引發以下足以影響未來世界經濟及企管模式的改變,值得關注:
一、眾所周知,中國以廉價勞動力築就「世界工廠」,為全世界生產了大量價格低廉的產品,一旦這情況改變,例如提高工資(不需要大幅提高,只要小額提高,以數以億計的工人計算,就已是不得了的成本),會不會對全球物價造成影響?(雖然有很多人說,國際品牌產品的價格中,最高比例在於品牌價值,而不是其他成本。但如果工人待遇真的提高,肯定會有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當然,另一方面,大批中國工人的收入提高,也增加了他們的購買力,對於促進經濟發展也有幫助。
二、事件會不會導致外資企業減少在中國的投資?有哪一些國家會得益?當然,以現實情況而言,即便中國勞工成本會提高,基於市場、效益等考量,應不致出現外資撒出潮(中國因此而造成的衝擊,應該不大),但外資基於分散風險而加大在其他地方設廠的情況,肯定會增加。
三、工資上漲會否導致企業無法負擔而形成倒閉潮?尤其中小企業,他們可能無法找到工人,又無法負擔高工資。這樣的惡性循環又是否會使到工資「自動調節」到低水平?這會否衍生各種社會問題?
四、代工工廠的管理模式的深思。很多人責難富士康的軍事化管理不人性化,把人當機器。這也許是事實。但不要忽略了,富士康一個廠區就有四十萬員工,試想想,你要如何有效管理?這種規模的工廠在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相信以後也不會再有。也許改變這種生產模式,是企業必須思考的方向,例如是否分散廠區,而不是設立如此巨大的單一廠區?(當然,也許這會增加成本。)但也別忘了,富士康軍事化管理的另一目的,顯然是應代工品牌企業的要求,防範產品機密的洩漏。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富士康事件是一轉捩點,以後的工廠除了工資等「硬指標」上,在其他諸如員工私人空間、精神生活等「軟指標」上,也會重視。
五、機制出了問題,工資的市場自動調節功能喪失。從每天有大批人排隊要到富士康工作就可看出,富士康的待遇在當地應該算是較好的,但原來這樣的待遇,原來是不合理的,工人如果不在廠區生活,在外面卻是無法生活的,其他比富士康差的待遇,就更無法想像了。
六、價格,是所有人消費時的最重要考量之一。因此,企業唯有想辦法降低成本,才可以降低售價,而降低人力成本是常用手段之一。事實上,很多時候,這些表面上的成本並不包含包括環境、社會公義等看不見但卻影響深遠的成本。近年「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興起,企業形象是消費者會否光顧一個品牌的考量因素之一。如何使消費者進一步做到,願意多花一點錢買「公義」產品,是人類文明進一步提升的重要指標。
訂閱:
文章 (Atom)